二战中的人物 (郝芮)
二战中,那些影响了战争进程的女神

在战争中,当男人在前线萎靡不振的时候,就需要女人上战场了。
二战中,各个国家为了最后的胜利,都搬出了哪些女神,这些女神又对前线士兵们产生了哪些直接的影响。
英国:连环画上打造国民女神二战期间,小到年历、打火机,大到飞机、军舰和坦克,都印着一个姑娘的画像。
丘吉尔也把她比作盟军用来对抗德国的秘密武器,但她其实只是一个连环画人物。
她的名字叫“简”。
“简”每天的活动都很简单:带着她的小狗参加一场轻松的小冒险,遇到各种各样的状况,最后落得衣服全掉光。
仅此而已。
但她对于英军的意义是这样的:据说有一次,一艘英国潜水艇被击中,临死前所有船员向船长提出最后的请求,希望把保险柜里“简”的图片拿出来,让大家一边欣赏,一边度过最后的时光。
关于“简”的连环画热销不断,于是出现了真人版,其中最有名的是模特克丽斯特贝尔。
克丽斯特贝尔偶尔会上演一点脱衣秀,不过一直是犹抱琵琶半遮面。
但1944年6月诺曼底登陆前,为了鼓舞士气,克丽斯特贝尔特意拍了第一张全裸的照片登在《每日镜报》上。
几天后,飞机把这期报纸运到前线,扔给准备突袭的盟军士兵。
一周后,英国第36师向敌人的领地推进了6英里。
再然后, 6月6日诺曼底登陆成功――当时,第一辆登陆的装甲车上还带着一幅巨大的“简”……德国:“电台女神”成就美国大兵二战期间,为了瓦解敌军,德国宣传部部长戈培尔非常有心机地选了一名学过音乐、擅长演说且做过模特的成熟女人,每天晚上通过广播对美国大兵威逼利诱(请自带美国电影中文配音腔调):“孩子们,你知道我会对你们说:‘把你的烦恼打包在行囊中’,可是,你那小小的行囊如何装得下你那无尽的烦恼呢?”或者:“小伙子们你们好,今晚过得好吗?你们这些可怜的、傻乎乎的小羔羊,正踏在你们被宰杀的路上!”但不管是诱惑还是威胁,结尾时都会甜甜地来一句:“这是来自萨利的甜美之吻。
”不过,这个计划不仅没有产生刘邦对楚军的效果,还让美国大兵白白得了一个女神,他们每天听得如痴如醉,甚至战后都还意犹未尽。
纳粹屠刀下的偷生者——记二次大战中避难来沪的犹太人

纳粹屠刀下的偷生者——记二次大战中避难来沪的犹太人许步曾
【期刊名称】《上海档案》
【年(卷),期】1989(000)001
【摘要】1938年11月,一名旅法的波兰犹太青年向德国驻法大使扣响了行刺的板机,希特勒趁机煽动排犹狂潮。
此后,大量犹太人涌入亚州第一大都会上海,其中有日后民主德国的首任驻华大使、卡特政府的财政部长……本文首次披露了他们当年的曲折经历。
【总页数】8页(P37-43,1)
【作者】许步曾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79.275.1
【相关文献】
1.他在苁中笑——记2017年吴阶平医药创新奖获得者、北京大学药学院教授屠鹏飞
2.民革有个"辛德勒"王替夫:从纳粹手中拯救犹太人的传奇老人
3.《变形记》中的迫害文本与犹太人的生存境遇
4.纳粹屠犹电影中的空间叙事与国家意识
5.往日相思从头诉与伊——《玉簪记· 偷诗》中陈妙常的人物特色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二战时期的英雄人物事迹

二战时期的英雄人物事迹二战,是继一战之后发生的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
为了打败敌军,多少的英雄人物葬身沙场,为国捐躯。
下面是小编跟大家分享的二战英雄人物事迹,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英雄人物事迹1杨靖宇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
杨靖宇牺牲后,当残忍的鬼子割头剖腹,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也无不为之震惊。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
原名马尚德,字骥生。
1905年2月26日(清光绪三十一年正月二十三)生于河南省确山县(今驻马店市驿城区)李湾村穷苦农民家庭。
在东北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时,曾化名张贯一、乃超。
1932年赴南满领导抗日武装斗争时,改名杨靖宇。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7年4月参与领导确山农民暴动,同年5月转入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失败后,组织确山起义,任农民革命军总指挥。
1928年后,在河南、东北等地从事秘密革命工作。
曾5次被捕入狱,屡受酷刑,坚贞不屈。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兼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
1932年秋被派往南满,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任政治委员,创建了以磐石红石砬子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
1933年9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独立师师长兼政治委员。
1934年4月联合17支抗日武装成立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任总指挥。
后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
率部长期转战东南满大地,威震东北,配合了全国的抗日战争。
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曾致电向以杨靖宇为代表的东北抗日武装表示慰问,赞之为冰天雪地里与敌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
1939年在东南满地区秋冬季反讨伐作战中,他与魏拯民等指挥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游击。
自己率警卫旅转战于蒙江一带,最后只身与敌周旋5昼夜。
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蒙江三道崴子壮烈牺牲,时年35岁。
二战

5.意大利抓到的俘虏每天都能吃豪华套餐……一个英军飞行员被意 大利抓获,投入了俘虏集中营。当天晚上,他在监牢中得到了自 己的晚餐。那是从前菜开始到通心粉和肉食,连最后的水果和红 酒都配备齐全,豪华到不自然的料理。 “这就是所谓最后的晚餐吗……” 第二天早上,一个看起来阶级很高的将校出现在他面前:“昨 天我们犯了一点小小的错误,给身为将校的阁下提供的是一般士 兵的晚餐。这绝对不是有意虐待俘虏,能看在我的面子上原谅那 位出错的看守吗?” 6.某俘虏营的意大利越狱了,因为没有PASTA吃,他们跑到了另 一个有PASTA的俘虏营,后来,之前的俘虏营向他们保证会提 供PASTA,于是他们又回去了…… 7.意大利从全世界购入了3000万吨红茶,在被敌军缴获的物资中, 红酒比弹药的数量还多
中文名: 埃尔温· 隆美尔 外文名: Erwin Johannes Eugen Rommel 国籍: 德国 民族: 日耳曼 出生地: 德国海登姆市 出生日期: 1891.11.15 逝世日期: 1944.10.14 职位: 陆军元帅 毕业院校: 但泽皇家军官候补学校
国首相温斯顿· 丘吉尔十分崇敬地评价隆美尔 说:“你是个 冷静狡猾的敌人,一位伟大的将军。” 隆美尔在历 史上的形象一直熠熠发光。第三帝国初期,他还充满激情 地赞扬希特勒的“旷世奇功”,然而从1943年起,他就 成了德国国防军中敢于就不断恶化的形势向元首直言的少 数高级军官之一。1944年6月6日,盟军攻入法国后,隆 美尔成了希特勒最危险的反对者。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历史上死伤人数最多的战争,大约有 7000万人死亡。 河北:6700万 其中,苏联约为2800多万死亡,失踪人员为505.9万人; 中国约为1800多万死亡;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亡 人数总计为185万人;美国共有42万人死亡;英国共有40 万人死亡;法国有80多万人死亡,其中平民占到多数。 另有至少1.3亿人受伤,合计伤亡1.9亿人(其中苏联约为 6000万伤亡,中国约为3500万伤亡)。 轴心国方面,德国有2800万人死伤;日本有690万人死伤; 意大利有70万人死伤。
抗日英雄郝梦龄的故事

抗日英雄郝梦龄的故事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郝梦龄(1898—1937)字锡九,河北藁城庄合村人,抗日名将,国民革命军陆军第9军军长,陆军上将(死后追授)。
酷爱读书、持身以正、治军严明。
1937年10月16日,在山西大白水前线忻口会战中壮烈殉国,是抗战中牺牲的第一位军长,1938年的小学国语课本中就有“中国第一个军长”的题目描写他。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人物生平早年经历1898年2月18日出生在河北省藁城县庄合村。
他只读了三年私塾就被父亲送到一家杂货店当学徒,后因不堪忍受老板虐待,投奔奉军魏益三部当兵。
魏益三看他勤奋好学,先后把他送往陆军军官小学、保定军官学校学习。
军人生涯从1921年起,郝梦龄在魏益三部任营长、团长。
1926年跟随魏益三归属冯玉祥的国民军,任第四军第二十六旅旅长。
在北伐战争中,由于他作战英勇,升任第四军第二师师长。
打下郑州后部队改编,任国民革命军第五十四师师长。
1930年中原大战后,兼任郑州警备司令。
后升任第九军副军长、军长等职。
请缨北上1934年,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反革命“围剿”时,郝梦龄请求解甲归田,未获批准。
1935年被调往贵阳、独山、遵义等地,率第九军负责修筑川黔、川滇公路。
川黔公路通车后,第九军又担负起保卫和养护公路之责。
1937年5月,郝梦龄再度请求解甲归田。
仍未批准,被调往四川陆军大学将官班学习。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时,郝梦龄正在去四川陆大的途中。
得知消息,立即自重庆返回部队,请求北上抗日。
抗日战争郝梦龄率所部第四军到达石家庄后,归属第十四集团军司令卫立煌指挥。
这时山西雁门关已经失守,晋北忻口成了山西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第一道防线。
1937年9月底,日军在平型关遭八路军115师重创后全线撤退,集结在代县附近,准备拿下忻口,直取太原。
于是郝梦龄率部队于1937年10月4日夜先期到达了忻口前线。
二战期间中国对犹太人的援助

二战期间中国对犹太人的援助
张玉英;孟丽
【期刊名称】《衡水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4(006)003
【摘要】二战期间,德奥制定的排犹政策迫使大批犹太人再次开始了大规模的逃亡生活,而中国大陆由于远离欧洲战火,自然成了当时犹太人逃避灾难的最佳地方,因此大批的犹太人或自发或有组织地来到中国避难.犹太人在华期间,中外各界人士对其进行了大量援助,使犹太人最终回到了他们的祖国--以色列.
【总页数】4页(P65-68)
【作者】张玉英;孟丽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91;衡水学院,教务处,河北,衡水,05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152
【相关文献】
1.二战时期中国上海的犹太人 [J], 董莉英
2.二战期间苏联的粮食供应及盟国对苏的粮食援助 [J], 徐振伟;田钊
3.二战期间犹太人在上海探析 [J], 雷晓光
4.二战期间美国对华援助初探 [J], 李丽军
5.二战后日本提供援助与中国放弃赔偿间关系的再探讨 [J], 徐显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世界的凛冬二战中的英雄与牺牲

世界的凛冬二战中的英雄与牺牲世界的凛冬,指的是二战期间的恶劣环境与战争的残酷。
在这场伟大战争中,英雄们毅然走上前线,用他们的勇气与牺牲,保卫了世界的和平与自由。
本文将从不同国家的英雄与他们的牺牲展开讨论。
一、英国的英雄在二战中,英国人民坚定地拿起武器,与敌人浴血奋战。
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是英国人民的领袖,他激励了全国人民不屈的斗志,并且领导着他们在困难时期坚持抵抗。
英国皇家空军的战斗机飞行员也以勇敢和机智著称。
他们在空中与纳粹德国的空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捍卫着英国的领土。
二、苏联的英雄苏联是在二战中付出了最大代价的国家之一。
斯大林格勒的战斗是苏联和德国之间最艰苦的战斗之一。
在这场持续了几个月的战斗中,苏联士兵们坚持抵抗,面对着饥饿、寒冷和德国军队的强大攻势,他们毅然选择了牺牲,换来了胜利。
这场战斗不仅改变了苏联的命运,也影响着整个世界的格局。
三、美国的英雄美国是二战期间最后加入战争的国家之一,但他们的英勇和决心丝毫不亚于其他国家的英雄。
诺曼底登陆是二战中最具标志性的战役之一。
成千上万的美国士兵冲上了诺曼底海滩,冒着敌人的炮火和枪林弹雨。
他们的勇气和无私奉献粉碎了纳粹德国的防线,为最终的胜利打开了道路。
四、中国的英雄中国是二战中受苦最久的国家之一。
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斗争持续了八年之久。
著名的百团大战是中国人民抗战中的一大胜利,中国军民用血肉之躯打破了日本人对中国的威胁。
中国的英雄们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换来了国家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
五、其他国家的英雄除了上述国家的英雄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国家的英勇战士也为二战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法国的抵抗运动领导者和游击队成员,在德国占领时期进行了坚决的抵抗。
波兰的飞行员在英国皇家空军中表现出色,为盟军制空权的夺取做出了巨大贡献。
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等国家的勇士也参与了战斗,为最终的胜利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六、英雄的牺牲所有的英雄都为了共同的目标和理想而进行奋斗,但多数英雄最终都不幸牺牲。
九一八事变中的英雄人物正义与勇气的象征

九一八事变中的英雄人物正义与勇气的象征九一八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也是中日战争的开端。
在这场战争中,许多英雄人物以他们的正义和勇气成为了象征。
他们以自己的行动捍卫了国家的尊严,为后代人树立了榜样。
本文将重点介绍九一八事变中的一些英雄人物,展现他们的英勇事迹与崇高品质。
一、张学良:忠诚的抗日将领张学良,辽宁人,他是东北军的统帅之一,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反法西斯最有影响力的将领之一。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他立即向国民政府报告,支持对日本进行抗议和抵抗。
他坚决与日本侵略者对抗,发动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等一系列抗战行动,为中国人民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他的正义与勇气成为了全国人民的榜样,鼓舞了民众的士气。
二、董存瑞:不屈的英雄烈士董存瑞,辽宁人,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的英雄烈士。
九一八事变后,他志愿参军,加入了中国军队。
1940年春天,他所在的部队在山西太行山抵抗了日军的进攻。
在战斗中,他胸怀满腔爱国热情,勇于牺牲自己保卫国家。
他在战斗的最后关头,主动扛起手榴弹向敌人发起冲锋,壮烈牺牲,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英勇壮丽的乐章。
三、孟庆同:无畏的抗战英雄孟庆同,中国东北抗日联军的创始人之一,辽宁人。
九一八事变后,他深感祖国面临巨大的危机,为了保家卫国,他组织了东北抗日联军,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时间的战斗。
他勇敢而坚毅,率领部队与日军周旋,保护了沈阳等重要城市的安全。
他的不畏艰险和无私奉献精神成为了后代人崇敬的对象,他的事迹鼓舞了无数的抗战人士。
四、白求恩:医者仁心的使者白求恩,加拿大籍医生,他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位医疗工作者,他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
九一八事变后,他放弃了在国外的优越条件,来到中国为中国抗日军民提供医疗救治。
他在抗战期间,倾尽全力,创造了医疗奇迹,挽救了无数伤病员的生命。
他的心系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使他成为了中国人民的英雄。
五、戴笠:默默无闻的抗日英雄戴笠,湖南人,他是中国国民党军队的一名将领,在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参与了反抗日本侵略的斗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 常 叼 著 大 烟 斗 的 麦 克 阿 瑟
• 杜鲁门以“未能全力支持美国和联合国的政策” 为借口撤了他的职,由李奇微(Matthew B. Ridgway)接任,当麦克阿瑟知道这件事时,悄 悄的跟妻子说:“琼,我们终于可以回家了。” 麦克阿瑟回到美国后,在华盛顿受到了万人空巷 的英雄式欢迎。许多大城市都爆发了支持麦克阿 瑟,反对杜鲁门的游行示威活动,杜鲁门支持率 下降到了26%。四个州的议会通过了决议,要求 杜鲁门总统收回成命。1951年4月19日,麦克阿 瑟在国会大厦发表了题为《老兵永不死》的著名 演讲。 “我即将结束五十二年的军旅生涯。 我从军是在本世纪开始之前,而这是我童年的希 望与梦想的实现。自从我在西点军校的教练场上 宣誓以来,这个世界已经过多次变化,而我的希 望与梦想早已消逝,但我仍记着当时最流行的一 首军歌词,极为自豪地宣示‘老兵永不死,只是 渐凋零’(Old soldiers never die, they just fade away)。”
• 日本无条件降书上麦帅的签名
日本无条件降书上麦帅的签名,人 生最辉煌的时期。
巴顿
• 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巴顿回到美国,致力于 坦克的研究。但随着美国孤立主义思潮的抬头及裁减军务, 巴顿又被调回骑兵部队。 从1920年离开米德堡到 1940年回到本宁堡,巴顿共调动工作10次,担任指挥与 参谋职务十余种,先后在骑兵学校‘陆军指挥与参谋学校 和陆军军事学院深造。 • 他作战勇猛顽强,指挥果断,富于进攻精神,善于发挥装 甲兵优势实施巴顿三度荣登《时代周刊》封面人物(3张)快 速机动和远距离奔袭,被部下称为“血胆老将”;与同样 满嘴骂人字眼、在战场上大胆泼辣的海军五星上将哈尔西 相比,巴顿实为貌似大胆真小心。巴顿所做的一项改革迄 今仍影响美军,即随军牧师主日讲道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
• • • • • • • • • • •
中文名: 埃尔温· 隆美尔 外文名: Erwin Johannes Eugen Rommel 国籍: 德国 民族: 日耳曼 出生地: 德国海登姆市 出生日期: 1891.11.15 逝世日期: 1944.10.14 职业: 军人 毕业院校: 但泽皇家军官候补学校
二战中的重要人物
• • • • • • • • • • •
中文名: 德怀特· 戴维· 艾森豪威尔 外文名: Dwight David Eisenhower 国籍: 美国 出生地: 美国德克萨斯州丹尼森市 出生日期: 公元1890年10月14日 逝世日期: 公元1969年3月28日 职业: 政治家,军事家 毕业院校: 西点军校 主要成就: 西西里战役,诺曼底登陆 当选并连任美国总统 代表作品: 《远征欧洲》,《受命变革》,《缔造和 平》,《悠闲的话》 • 军衔: 陆军五星上将 • 配偶: 玛丽· 吉瓦尼· 艾森豪威尔 •
弗 里 茨 埃 里 希 冯 曼 施 泰 因
· · ·
曼 施 坦 因 元 帅 的 权 杖
( )
银曼 质施 权坦 杖因 装元 饰帅 氧肩 化章 变 色
著第英伯 名二国纳 的次杰德 阿世出劳 拉界的 曼大军蒙 战战事哥 役中家马 、盟,利 诺军英: 曼杰国 底出陆 登的军 陆指元 为挥帅 其官, 军之战 事一略 生。家 涯 , 的 两 大 杰 作 。 · ·
拜见希特勒 埃尔温· 隆美尔手持元帅权杖的标准照
• • • • • • • •
中文名: 弗里茨· 埃里希· 曼施坦因 冯· 外文名: Fritz Erich von Manstein 国籍: 德国 民族: 日耳曼 出生地: 柏林 出生日期: 1887年11月24日 逝世日期: 1973年6月11日
格 奥 尔 吉 康 斯 坦 丁 诺 维 奇 朱 可 夫 元 帅
· ·
八一三”蒋介石淞沪抗战在前线视察.jpg
1924年,当校长的中正,时年38
•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认为是德国陆军中“最优秀” 的将领。他的战略 思想深邃而可怕,他所策划的每一次战役几乎都是杰作,总是令对手惊惶失 措,胆战心惊。他是那种能够将一代代的机动观念和传统的运动战思维巧妙 地融为一体的专家,同时对于各种战术运用自如。曼施泰因具有极高的战略 天赋,这使得他高于德军其他战场指挥官,事实上他在当时就被同僚认为是 德军中的“战略天才”,这在将星云集的德国军界是极高的荣誉。英国军事 理论家利德尔· 哈特评论说他“对作战的可能性独具慧眼”。中国军事百科全 书》认为:他善于集中使用装甲部队,强调速战速决,出奇制胜。美国人认 为:曼施坦因是德军在二战中最优秀的野战部队司令。由于其快速出奇制胜 的战术,被人们尊称为“闪击伯爵”。 最能体现他战略水平的是对法作战的“曼施泰因计划”。二战中,整个法国 战役都是按照这个计划为蓝本执行的 1944年3月,曼施泰因因在前线指挥失利被解除指挥职务,编入预备军。后 因希特勒无法忍受他的直言相谏,他又被免去军职,虽然为了表彰他的战功, 又赐给他“剑”级的铁十字勋章,但希特勒再也没有起用他。
• • • • • • • • • • •
中文名: 格奥尔吉· 康斯坦丁诺维奇· 朱可夫 外文名: Zhukov,GeorgyKonstantinovich 别名: 朱可夫元帅 国籍: 前苏联 民族: 斯拉夫人 出生地: 前苏联卡卢加州斯特列尔科夫卡村 出生日期: 1896年12月1日 逝世日期: 1974年6月18日 职业: 前苏联元帅 主要成就: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优秀的将领之一 参加平息白卫军叛乱
• 曼施坦因、隆美尔、和古德里安被后人并称为第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当然, 从政治角度和和平来说,他们绝对是助纣为虐的 法西斯帮凶,对别国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战争罪行, 是希特勒祸害天下的杀手。而从军事角度来看, 他们过人的军事素质,出色的军事指挥艺术,对 世界军事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确实值得后人研究。 与那些制造屠杀的纳粹德国政客们和党卫军首脑 相比,身为正规的德国国防军优秀将领的他们还 算清白,他们虽在希特勒的战争中策划指挥,却 反对纳粹的屠杀和灭绝政策,更没有参与屠杀暴 行。也许正因为这点,加上他们令人惊叹的军事 造诣,使他们赢得了敌国的尊敬和历史学家,军 事学家的客观评价。
国首相温斯顿· 丘吉尔十分崇敬地评价隆美尔 说:“你是 个冷静狡猾的敌人,一位伟大的将军。” 隆美尔在 历史上的形象一直熠熠发光。第三帝国初期,他还充满激 情地赞扬希特勒的“旷世奇功”,然而从1943年起,他就 成了德国国防军中敢于就不断恶化的形势向元首直言的少 数高级军官之一。1944年6月6日,盟军攻入法国后,隆 美尔成了希特勒最危险的反对者。
周恩来和陈毅会见贝纳德· 蒙哥马利元帅 劳·
英法两位将帅-蒙哥马利与戴高乐
• • • • • • • • • • • • • •
中文名: 道格拉斯· 麦克阿瑟 外文名: Douglas· MacArthur 国籍: 美国 出生地: 美国阿肯色州小石城 出生日期: 公元1880年1月26日 逝世日期: 公元1964年4月3日 职业: 军事家 毕业院校: 美国军事学院(西点军校) 主要成就: 澳大利亚的保卫者 解放菲律宾 代表作品: 《老兵永不死》 军衔: 陆军五星上将 最年轻校长 西点校长 1919年6月,39岁的麦克阿瑟被任命为西点军校校长;成为 该校自创校以来最年轻的校长.他时刻把“责任—荣誉— 国家”作为治校的座右铭。学校体育馆的上方,放着一块 匾,上面镌刻着他的一句话:今天,在友好场地上撒播下 的种子,明天,在战场上将收获胜利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