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德国的兴衰

合集下载

纳粹主义的兴起和影响

纳粹主义的兴起和影响

纳粹主义的兴起和影响二十世纪初,德国是一个满怀雄心的国家,拥有强大的军事和工业实力,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经济遭受了严重的打击,并被迫签署了《凡尔赛条约》。

这个条约对德国的军队、领土和财政予以了限制。

此时,德国需要一位强有力的领袖来带领他们走出困境。

在这种情况下,纳粹主义迅速兴起。

纳粹主义是一种极端右翼的思想运动,主张种族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

他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强大的德国,打击对德国不利的力量并扩大他们的势力范围。

纳粹思想的核心是防御自由主义,批判犹太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并将这些力量归罪于德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的衰落。

纳粹主义的早期历史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当时德国经济摆脱了战争后的经济衰退,但是政治局势依然紧张。

德国社会充满了沮丧和不满,在这种情况下,纳粹主义得到了大众的认可。

在1923年,南特会议之后,德国遭受了一次经济危机,这成为了纳粹施展其权力的机会。

此时,希特勒加入德国工人党,该党后来演变成为了纳粹党。

在1933年,希特勒成为了德国总理,在大选后,德国纳粹党成为了国会中最大的党派。

随后,希特勒执政,建立了一个中央集权的政府。

他取消了所有的反对党派,禁止政治集会,建立了国家安全部队,打算建立一个强大而集中的国家。

他还认为德国是“雅利安人”的母国,并对犹太人、同性恋和残疾人实行残忍的迫害。

在纳粹主义执政期间,德国社会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纳粹政府通过扩大德国经济和提高工业生产率,使德国重新恢复了国家实力。

同时,纳粹统治下的德国也变得强大而集中,迅速地向着北欧、荷兰和比利时扩张。

而在国内,纳粹政府的优先政策和种族主义指导下,各种迫害行为频发,许多良心人士和政治异见人士被关押在集中营中。

同时,纳粹政府破坏了德国的文化,扼杀了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他们认为,只有通过种族优越性和控制,才能确保德国的繁荣和发展。

纳粹主义的兴起和影响是深远的。

二战结束后,德国面临巨大的挑战,以挽回他们的诚信和尊严。

对德意志第三帝国的评价

对德意志第三帝国的评价

对德意志第三帝国的评价摘要:1.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历史背景2.对德意志第三帝国的政治评价3.对德意志第三帝国的经济评价4.对德意志第三帝国的社会文化评价5.对德意志第三帝国的总结性评价正文:德意志第三帝国,即纳粹德国,是1933 年至1945 年间阿道夫·希特勒统治下的德国。

在这一时期,德国经历了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剧变。

首先,在政治方面,纳粹党掌握了绝对的权力。

希特勒运用独裁统治,对内实行恐怖统治,严密控制舆论和思想,迫害犹太人和其他政治异见者;对外则积极扩张,试图恢复德国的荣光。

1939 年,德国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全球范围内的战争浩劫。

因此,在政治方面,德意志第三帝国的评价是负面的。

其次,在经济方面,德意志第三帝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希特勒上台后,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如重建军备、发展基础设施、实行劳动就业等,使德国迅速摆脱了经济大萧条的困境,实现了经济复苏。

在这一时期,德国的工业生产迅速增长,失业率大幅下降。

然而,这些经济成果是建立在对外侵略和军事扩张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在经济方面的评价也是负面的。

在社会文化方面,德意志第三帝国的评价同样具有两面性。

一方面,纳粹政府重视教育和文化,推行“民族主义、社会主义、爱国心”的纳粹教育理念,强化了德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集体主义精神。

另一方面,纳粹政府实行严密的舆论控制,扼杀异见,大肆宣扬种族主义、排外主义和战争侵略思想,导致了大量的人类悲剧。

综合来看,德意志第三帝国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成就,但这些成就都是建立在战争、侵略和对人类基本价值破坏的基础之上。

因此,总体来说,德意志第三帝国的评价是负面的。

纳粹德国

纳粹德国

纳粹德国:崛起如何变为灾难Zwlzwlzwl91945年4月30日,56岁的希特勒自杀。

5月7日,存在了十二年四个月的第三帝国,签下了无条件投降书。

5月8日午夜,鏖战了五年八个月零七天的欧洲迎来了和平。

炮火和轰炸停止了,但欧洲已是断垣残壁。

这对六十年后热爱自由和和平的人来说,依然是一场挥之不去的梦魇。

“阿道夫·希特勒是世界历史上可怕的人物。

”一位当代的德国历史学家如是说。

然而纳粹德国给世界带来六十年前的那场浩劫,却不仅仅是因为希特勒品性的缘故。

1933年1月30日,兴登堡任命希特勒为德国总理。

纳粹党从在野党一跃而成了德国主要的执政党。

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是在危机中执掌大权的。

1939年9月1日入侵波兰的时候,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使得二十年前惨败的德国,又重新崛起成为欧洲大国。

可以说,刚刚上台的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面对的是一个经济凋敝的德国。

可等到战后,纳粹德国的名将古德里安在回忆录里依然可以大言不惭地说,德国在希特勒独裁之下获得了一些卓越成就,其中一项就是“失业现象消灭了”。

如果不因人废言,平心而论,这位战犯的话并不是简单的自吹自擂。

希特勒的执政经历表明,独裁统治可不是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面目可狰。

1933年希特勒刚上台时,德国经济几乎陷于停顿状态,失业人数高达600万,如果加上400万临时工,算上家属,德国6600万人口中,几乎一半在饥饿和贫困线上挣扎。

1933年2月1日,也就是希特勒上台的第三天,他就在广播电台发表《告德意志国民书》,声称政府要“拯救德意志的农民,维持给养和生存基础!拯救德意志的工人,向失业展开一场大规模的全面进攻!”这不仅仅是新官上任三把火似的政治口号。

事实上,通过纳粹当局的努力,到1938年德国失业率仅1.3%,而同时美国失业率为1.89%,英国为8.1%,比利时为8.7%,荷兰为9.9%。

用纳粹党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创造了“消灭失业的经济奇迹”。

在着力解决就业问题的同时,纳粹德国也高度重视社会福利政策。

德国纳粹的崛起与二战的发人类历史上的黑暗时刻

德国纳粹的崛起与二战的发人类历史上的黑暗时刻

德国纳粹的崛起与二战的发人类历史上的黑暗时刻二战是世界历史上一段黑暗而残酷的时期,而德国纳粹党的崛起是导致这一时期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文将从德国纳粹党的兴起、希特勒的影响力扩大以及二战爆发等方面来探讨这一时期的历史。

一、德国纳粹党的崛起1919年,德国的威瑟共和国成立,战后德国面临着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困境。

在这种背景下,德国纳粹党于1920年成立。

纳粹党的宗旨是恢复德国的荣耀,并提出建立一个强大的民族国家。

该党的党领袖阿道夫·希特勒很快赢得了大量的追随者,并开始了党的扩张。

纳粹党主张德国优于其他国家,也主张种族纯洁。

希特勒利用德国人对于战后创伤和苦难的不满,同时通过恶意宣传和鼓动,成功地鼓动了德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绪。

二、希特勒的影响力扩大希特勒通过掌握宣传机构和利用广播、电影以及集会等形式,有效地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力。

他利用大规模集会来展示纳粹党的实力,并进行令人印象深刻的演讲。

这些集会为德国人提供了一种集体认同感,对于他们来说,纳粹主义似乎成为了唯一的出路。

除了宣传手段之外,希特勒还通过利用经济危机来争取广大人民的支持。

他承诺解决失业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的经济恢复计划。

这些措施使得德国人民对于纳粹党的支持度大幅提高。

同时,希特勒通过掌控法律体系来削弱政治对手的影响力。

他使用了镇压、恐吓和迫害等手段,使得反对派无法展开有效的抵抗。

这样,希特勒逐渐将权力集中于自己手中,成为了独裁者。

三、二战的爆发在希特勒的领导下,德国纳粹党在1933年上台并开展了一系列的侵略行动。

他们先后重建军队、重新武装,并试图通过外交手段蚕食邻国的领土。

然而,并未达到希特勒所期望的效果,这使得他决定通过武力手段来解决问题。

1939年,纳粹德国入侵了波兰,这标志着二战的爆发。

德国的侵略行为激起了世界各国的强烈不满,引发了全球性的冲突。

在接下来的六年时间里,二战造成了世界各地的巨大破坏和数百万人的伤亡。

纳粹德国在战场上得到了一系列的胜利,但最终被盟军击败。

纳粹德国

纳粹德国
5月24日在比利时境内的英、法盟军有四十余万人,被迫退到一块狭小的三角形地带敦刻尔克。而正当古德 里安命令其所属第二装甲师挺进之时,希特勒却突然下达了坦克部队停止前进的命令。得以让盟军将33.8万人运 到英伦三岛。这些人后来成为了反攻欧洲大陆的中坚力量。对这一命令有两种说法可以解释:一是不列颠民族是 希特勒认为的仅次于日尔曼人的民族想放英国人一条生路为今后留有后路;二是因希特勒担心自己心爱的装甲部 队过于深入会陷入孤立。即使这样,6月5号德军兵不血刃的占领了巴黎,1940年6月22日法国投降。极具讽刺的 是,希特勒挑选的签字地点正是当年“一战”德国签字投降的地点。这也进一步表明了英法推行的绥靖政策使法 国葬送在希特勒的铁蹄之下。
1923年,阿图·莫勒·凡登布鲁克在“第三帝国”一书中主张创建一个取代魏玛共和国、同时在传统上与神圣 罗马帝国(第一帝国)以及由普鲁士主导建立的德意志帝国一脉相承的新国家。这个概念在魏玛共和国时代被反 民主份子与激进右派团体(包括纳粹)广为引用。根据一本由一位保守派作家亚瑟所写的书,神圣罗马帝国是第 一帝国,1871-1918德意志帝国为第二帝国。亚瑟认为魏玛共和国在1919年的失败后,德国人要为德国重夺荣耀, 建立“第三帝国”。
在此之后,德国开始为战略扩张做准备。
1939年9月1日,德国与苏联联合,对波兰第二共和国宣战。德国以闪电战战术,联合苏联迅速瓜分了波兰。
此后,英法对德宣战,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
据估计,从1935年至1945年的纳粹德国国防军陆军(以下简称德军)士兵,总共约有1300万人,约阵亡 160万人。截止至1945年2月19日,德国的总死亡人数在440—531万人左右,另外在1942年边界范围内的有 43.7万平民死于英美联军轰炸机机群的轰炸,还有220万以上的平民在苏联红军于1944年1月—1945年2月的攻 入奥得河—尼斯河以东的前德意志东部领土的西里西亚、波美拉尼亚、西普鲁士、波森、东普鲁士等地过程中, 被苏联红军残忍杀害。苏联武力驱逐了该地的1200万德意志人。

希特勒和纳粹德国的崛起

希特勒和纳粹德国的崛起

希特勒和纳粹德国的崛起独裁者阿道夫·希特勒及其所领导的纳粹德国,在二战期间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破坏与苦难。

然而,要理解希特勒与纳粹德国的崛起,并寻找背后的原因,我们需要回顾20世纪初德国社会政治环境的变革。

一、战后德国的动荡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陷入了政治、经济与社会混乱之中。

签署了凡尔赛条约的德国被迫承担巨额赔款,导致通货膨胀激增,并导致了经济的严重衰退。

失业率飙升,社会秩序崩溃,人民生活不断恶化。

这种政治与经济危机为极端主义找到了肥沃的土壤。

二、希特勒的崛起纳粹党成立于1920年,但在1923年的啤酒馆政变中失败。

然而,希特勒通过演讲与宣传技巧赢得了大众的支持,并决心夺取权力。

他利用了德国民众普遍存在的不满情绪,尤其是对凡尔赛条约的愤懑,使得纳粹党在1928年的选举中获得了立法会议种子席的第二多数席位。

此后,希特勒逐渐加强了对纳粹党的控制,并赢得了越来越多的追随者。

三、纳粹德国的实施1933年,希特勒成功当选德国总理,德国迅速走向独裁主义。

希特勒以推翻凡尔赛条约、重新建立德国的荣耀为口号,通过集权和镇压反对派控制了政府、军队和媒体。

他采取措施加强国家安全,如建立秘密警察机构盖世太保,限制新闻自由,以及大规模的审查和恐怖统治手段。

此外,纳粹德国的意识形态铸造也在全社会投放重要影响力。

四、纳粹意识形态纳粹意识形态基于种族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信仰。

希特勒及其追随者宣扬着“优生学”,主张种族纯洁和优秀的种族基因。

他们鼓励德国人相信雅利安人是“超人种”并呼吁对不同民族和宗教群体进行歧视与迫害。

此外,他们还积极推动大规模的反犹太主义,并以这一理念为基础制定了种族灭绝政策。

五、德国民众的心理状态在德国社会经济与政治环境的动荡与失望中,许多德国人寻找一种“救世主”来解决他们所面临的问题。

希特勒和纳粹党提供了一个简单、具有吸引力的解决方案。

他们通过宣传与大规模集会激发了人们的希望和自豪感,同时将德国的失败归咎于外部因素,如犹太人、共产主义者和其他国家。

纳粹德国

纳粹德国
神圣罗马帝国,全称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或日耳曼民族神圣罗马帝国,是962年至1806年在西欧和中欧的一个封建帝国。早期是由拥有实际权力的皇帝统治的国家,中世纪时演变成承认皇帝为最高权威的公国、侯国、宗教贵族领地和帝国自由城市的政治联合体。日耳曼人认为其国祚可追溯至罗马帝国,所以称之为神圣罗马帝国。最后弗朗茨二世于1806年8月6日放弃神圣罗马皇帝尊号,仅保留奥地利帝号。神圣罗马帝国正式灭亡。德国人在论述其帝国历史时,将其定义为“第一帝国”;和后来的第二帝国与第三帝国加以串连论之。
纳粹德国(Nazi Deutschland),1933.1-1国(GroßeDeutsche Reich),又称第三帝国(DrittesReich)。通常指1933年至1945年间的德国,当时它处于阿道夫·希特勒的独裁和国家社会主义(法西斯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变体)的意识形态的坚固统治之下。
德意志第二帝国是指1871年—1918年的德意志帝国,它是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统一起来的。1870年在普法战争中,普鲁士击败法国,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皇帝。1914年开始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德国的失败和第二帝国的瓦解而告终。战争也导致德国第一次建立了联邦共和国。由于共和国宪法是在魏玛城召开的国民议会上通过的,一般称之为《魏玛宪法》,因此这个共和国又称为魏玛共和国。1933年1月30日,以希特勒为首的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上台执政,建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宣告了魏玛共和国的终结

德国纳粹时期的暴政和二战

德国纳粹时期的暴政和二战

德国纳粹时期的暴政和二战德国纳粹时期的暴政和二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段黑暗而残酷的时期。

在20世纪的上半叶,德国国内形势动荡不安,纳粹党勾结希特勒的极权统治迅速崛起。

本文将简要介绍德国纳粹时期的背景和政权建立过程,以及二战的爆发和影响。

德国纳粹时期的背景德国纳粹时期的背景可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签署了《凡尔赛条约》。

该条约严重削弱了德国的领土和军事实力,并迫使德国承担巨额战争赔款。

这为德国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经济崩溃、通货膨胀和失业率飞涨,社会动荡不安。

在这个背景下,纳粹党迅速崛起。

希特勒在1923年发动的慕尼黑一揽子政变失败后,被判入狱。

然而,在狱中的他撰写了《我的奋斗》,提出了纳粹党的主要思想和目标,进一步确立了纳粹党在德国社会的地位。

政权建立过程纳粹党在希特勒的领导下,通过巧妙的政治策略和宣传手段,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支持者。

1933年,希特勒当选德国总理,纳粹党正式掌握政权。

德国开始经历了一系列极权统治和对犹太人的迫害。

希特勒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限制言论自由、镇压反对派、集中权力、控制媒体,逐渐建立起纳粹党的独裁统治。

他们通过恐怖统治、大规模宣传、控制教育系统等手段将德国社会全部改造为纳粹主义的模式。

暴政的暴行德国纳粹时期的暴政带来了严重的迫害和人权侵犯。

希特勒与其追随者们将犹太人定为敌人并发起了对他们的大规模迫害和屠杀。

犹太人被剥夺了基本权利,遭受到的种族歧视和迫害是人类历史上的耻辱。

除了迫害犹太人之外,纳粹政权还对手无寸铁的平民进行镇压和屠杀。

被迫迁徙、集中营、种族灭绝等残酷手段使德国成为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之一。

二战的爆发纳粹统治让德国的崛起变得不可避免,而当时的国际形势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希特勒领导下的德国坚定地追求德意志统一,并逐渐扩张其势力范围。

德国的侵略行动最终引爆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1939年,希特勒下令入侵波兰,这被认为是二战爆发的标志。

随后,英法等国宣布对德国宣战,世界陷入了一场持续了6年、影响深远的全球战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粹德国的兴衰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初一五班的隋鹏涛,今天的红v大讲堂由我来为大家主持,我今天所讲的题目就是《纳粹德国的兴衰》一提到纳粹,我想大家首先想到的词汇便是死亡,恐惧与灾难。

纳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犯下了滔天大罪,给整个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纳粹的历史。

一、时代背景经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成立魏玛共和国,被迫接受对德国苛刻的“凡尔赛条约”,德国不得不割地赔款,而且还要缩减其军备.德国不甘心“凡尔赛和约”对其战败国的严惩和限制,利用英法美等主要战胜国在如何处理德国问题上的严重分歧,暗中加紧恢复国力;在魏玛共和国后期,1929年10月末从美国华尔街开始的经济恐慌迅速蔓延,导致了一场世界性经济危机。

德国的经济是靠美国发展起来的,所以受害最大。

企业倒闭,产销萧条,失业人数直线上升,最高时达600万。

战败的德国无力赔偿战争赔款.于是,德国人在失业,通货膨胀,外交屈辱的困境中,民族心理转趋极端。

二、法西斯纳粹党兴起从1930-1933年期间,魏玛共和国不得不由所谓的“总统内阁”来治理,经济危机更使社会各阶层的矛盾不断激化,人民群众对魏玛共和国政府极为不满,强烈要求建立一个拯救德意志民族、给社会带来安定,给人民带来幸福的新政府。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希特勒一方面为国家社会主义展开更强大的宣传,对各阶层人民不断做出符合其愿望的慷慨许诺。

一方面又通过“纳粹党”的宣传机器,宣称该党不是一个阶级政党,而是“大众党”,并重点向中下层的中产阶级发动讨好攻势,以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

这种宣传不能不打动处在绝望之中的德国人民,他们相信希特勒的诺言能够兑现,因而纷纷聚集在纳粹的旗帜下。

危机前,纳粹党只有10.8万人,到了1932年,人数超过了100万,一跃成为国会中最大的党派。

从此“纳粹党”开始走上政治舞台。

三.纳粹党统帅阿道夫·希特勒奥地利裔德国政治人物,纳粹党党魁,1933年被任命为德国总理;1934年至1945年任德国元首,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兼任德国武装力量最高统帅。

1919年,希特勒因军队任务而认识德国工人党,并在之后不久加入,1921年成为纳粹党党魁。

1933年成为德国总理之后,快速将德国从民主共和转变为纳粹一党专政的极权独裁国家。

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这次入侵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在之后的三年里,德国及联盟的轴心国占领了大部份的欧洲、北非、东亚及太平洋诸岛屿。

纳粹三名将埃里希·冯·曼施坦因,是一名终身从军的职业军人,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脱颖而出,成为纳粹德国德意志国防军中最负盛名的指挥官之一。

尽管他从未成为纳粹党的一员,他却被授予了陆军元帅的军衔。

战后,他被英国军事法庭于1949年以战争罪判处18年监禁,但是4年后他就因为健康原因被释放了。

随后他成为了西德政府的高级顾问,并成为其名誉参谋长。

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一位著名的德国陆军将领,最高军阶为大将,为二战期间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著名陆军战术“闪击战”创始人。

古德里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提倡坦克与机械化部队使用于现代化战争的重要推动者,在他组织与推动理论下,德国建立了一支当时作战最具效率的装甲部队,屡屡击败敌军,古德里安也是联合兵种作战和前线指挥等战争型态发展的推动者。

古德里安现今成为了德国发展装甲兵力的代表人物,被历史学家称作“闪击战之父”。

埃尔温·隆美尔,二战的一位著名的德国陆军元帅,通称“沙漠之狐”。

他是德国极少数以中产阶级出身以及未进入过参谋学校而获得此头衔的军人。

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璀璨将星中,能做到生前显赫,死后殊荣不断,特别是被敌对双方都认可的,也惟有他一人。

支持他的人将其称为纳粹的战神,其高超的军事素质和出色战术才能受到了许多军事爱好者,甚至是著名军事家的尊敬和崇拜。

英国战时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就曾评价他是一位大胆与熟练的对手,一位伟大的将军。

四、德国法西斯扩张1、德国吞并奥地利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两国出于不同的目的,都有合并的意图。

但是,《凡尔赛和约》明确规定严禁德奥合并。

纳粹党上台以后,1938年3月14日,德国军队以受邀镇压共产党名义,长驱直入,兵不血刃地占领了奥地利,并宣布德奥合并。

2、慕尼黑阴谋----占领捷克1938年,希特勒对捷克提出领土要求,在无捷方的参加下,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领在莫尼黑签订协议,将捷克苏台德地区划给德国。

德国法西斯更猖狂,占领捷克。

德国法西斯未流一滴血就取得伟大胜利。

五、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纳粹兴盛1939年9月1日德军入侵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二战爆发,10月波兰战役结束。

德军入侵波兰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0年5月10日德军入侵西欧,1940年5月19日英国远征军敦刻尔大撤退,6月2日撤退完毕,1940年6月14日法国投降,1940年7月不列颠战役爆发。

六.经典战例(一)法国沦陷二战前,法国为防备德国进攻,在从瑞士到比利时之间建筑了一条以陆军部长马奇诺的名字命名的防线。

他们视“马奇诺”为固若金汤的防线,甚至在守兵佩带的铜徽章上也刻有“他们休想通过”的题词,以为依赖这一防线就可以高枕无忧。

同时英法统帅部又错误地估计德军的主攻方向为地势平坦的比利时中部地区。

至于阿登山区,道路崎岖,他们认为是敌人无法攻克的天险,防备薄弱。

但德军正是从这个防备薄弱的地区攻入法国北部,使马奇诺防线丧失作用。

反而造成英法联军被德军东西夹击的不利局面。

5月23日,德国第一装甲师到达阿河一线,离敦刻尔克港口仅10公里,此时德军比大多数英法联军离敦刻尔克还近,德军与敦刻尔克之间只有英国远征军的一个营防守,德军已经稳操胜券,他们踌躇满志,准备给英法联军最后一击时,5月24日,德军却接到了希特勒亲自下达的命令:停止前进,而让德国的空军去消灭敦刻尔克的英法联军。

这给了联军撤退的机会,丘吉尔动员了所有能动用的船只,将被困沙滩上英法联军撤回英国。

为英军保存了有生力量.(二)苏德战争1941年6月22日凌晨3时15分,希特勒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以事先拟好的一份代号“巴巴罗萨”行动计划,出师190个师,3700辆坦克,4900架飞机,47000门大炮,190艘战舰,分兵三路以闪电战方式突袭苏联。

“巴巴罗萨”行动的第一天,德国空军就取得了空战史上最大的胜利。

在苏联的66个前线机场上,至少有1 811架战机被德军摧毁,相比之下,德军仅损失了35架战机。

在这些损失的苏联飞机中,有322架是被德军战斗机和高射炮击毁的,而剩余的1 489架尚未起飞就被炸毁。

截至6月26日,遭到德军空袭的苏联机场已经攀升至123个。

在取得了绝对空中优势后,德国空军的战术轰炸机进一步袭击了公路、铁路等交通网络,摧毁了一些苏军地面指挥部,还袭击了碉堡、工事、战壕等小型目标。

德军的进攻切断了苏军前方部队和后方指挥部的联系,造成了苏军机械化部队的瘫痪,为后续部队提供了进攻的基础。

战争初期,苏军损失447万人。

其中死亡80万人、被俘或失踪300万人。

在苏德战争的头18天,苏联就损失了2000架飞机,1500辆坦克,全年的损失基本无法计算,估计飞机和坦克的损失都超过1W经典战例(三)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时间:1942年7月----1943年2月经过:1942年夏秋,德军对斯大林格勒久攻不克,为增强东线作战兵力,利用美英盟军尚未开辟第二战场的机会,向苏德战场增调67个师并组建16个新锐兵团,使东线兵力在1942年11月前增加到620余万人,火炮和迫击炮约5.1万余门、坦克和强击火炮5000余辆、作战飞机3500架。

苏联军工生产业已恢复并有所发展,同时还得到美英战略物资和武器装备的援助。

苏军兵力已增加到约660万人,50毫米以上火炮和迫击炮7.7万余门、坦克和自行火炮7300余辆、作战飞机4500余架。

1942年11月19日,苏军以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顿河方面军组成两个突击集团,从斯大林格勒南北两翼实施大规模反攻,合围德军第6集团军全部和第4装甲集团军一部,总计22个师共33万人。

随后,击退前来援救被围集团的德军2个突击集团,至1943年2月2日围歼进攻斯大林格勒的德军主力。

德国及其盟国在整个会战中损失近150万人,约占其苏德战场总兵力的1/4。

苏军取得斯大林格勒会战的胜利,从根本上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局势。

经典战例(四)诺曼底登陆时间:1944年6月6日地点:法国西海岸诺曼底双方力量对比:诺曼底登陆作战是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登陆战役。

盟军投入总兵力约278万人,计有36个师、13700架飞机、9000余艘各类舰艇。

德国用于西线防御的军队为“B”、“G”两个集团军群共计58个师。

当时德军已丧失海空优势,能够用于抗登陆的兵力只有500余架飞机和中小型舰艇500余艘。

意义:诺曼底登陆标志着反法西斯第二战场正式开辟。

它的军事意义在于使纳粹德国陷入了盟军两面夹击的困境,加速了德军最后失败。

七.德国纳粹的衰亡苏联广袤的土地,为苏联赢得反击的时间,人民纷纷拿起武器,反抗法西斯进攻,1942年11月19日,苏军以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顿河方面军组成两个突击集团,从斯大林格勒南北两翼实施大规模反攻,合围德军第6集团军全部和第4装甲集团军一部,总计22个师共33万人。

随后,击退前来援救被围集团的德军2个突击集团,至1943年2月2日围歼进攻斯大林格勒的德军主力。

德国及其盟国在整个会战中损失近150万人,约占其苏德战场总兵力的1/4。

苏军取得斯大林格勒会战的胜利,从根本上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局势。

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此次战役后,纳粹德国由兴盛开始转入衰败。

为反抗法西斯暴行,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法国(自由法国临时政府)为首的联络等57个国家形成反法西斯同盟国,最终在同盟国的全力反攻才,从东西两线,攻占柏林,最终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结束了纳粹德国的暴政,希特勒被迫自杀。

八.战争胜利的意义⒈给世界造成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⒉人类理性进一步张扬,民主、人权与和平思想深入人心,促进联合国诞生⒊极大改变了世界格局⒋促进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⒌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6.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民族运动发展九.战争反思录1.不同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面临的挑战2.人民是社会前进的推动力。

3.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

4.和平来之不易,我们应该珍爱和平。

今天的红v学生大讲堂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聆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