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股市历程

合集下载

世界股灾史上六大股灾

世界股灾史上六大股灾

世界股灾史上六大股灾F0907102班509079046 吴晨光中国全球化的步伐越来越快,面对全球的机会和风险,能否保证我们经济的继续走强,能否保证中国股市的繁荣与稳定,已经成为很多人思考的课题。

或许,来自其他国家地区股市的灾难事故更能让我们认清全球化的风险。

事实上,股市的奇迹不是靠吹泡泡来形成的,大到一个国家的GDP增长,小至一个企业的市值增长,都需要有实际业绩作为坚强的后盾,背离基础的繁荣只能是昙花一现。

股灾是指股市内在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受某个偶然因素影响,突然爆发的股价暴跌,表现为股票市值剧减,使注入股市的很大一部分资金化为乌有;从而引起社会经济巨大动荡,并造成巨大损失的异常现象。

股灾不同于一般的股市波动,也有别于一般的股市风险。

它毁灭的不是一家证券公司和一家银行,而是影响一个国家乃至世界的经济;股灾导致股市投资机会减少,促使资金外流,引发货币贬值,从多方面导致金融市场动荡,引发或加剧金融危机,加重经济衰退,工商企业倒闭破产,也间接波及银行。

一次股灾给人类造成的经济损失,不亚于一次世界大战的经济损失;从1720年世界第一次股灾发生算起,200多年来,几乎每一个拥有股市的国家和地区都发生过股灾,有的还不止一次。

1720年法国密西西比股灾和英国南海股灾,是自世界股市建立以来发生的最早股灾。

法国密西西比股灾这次股灾的直接原因是由市场过度投机暴炒密西西比公司股票并最终导致股票暴跌引起的。

1710年,法国财政赤字接近1亿锂,国债已近30亿锂。

而当年财政收入只有6900万锂,开支14700万锂,财政入不敷出,法国和各部门几乎陷入瘫痪之中。

为了摆脱国家财政危机,法国授权约翰·劳创办一家资本约600万锂的私人银行。

1717年,法国准许以约翰·劳的私人银行发行的纸币纳税;次年,法国将约翰·劳的私人银行改为国家银行并授予它发行钞票的权力,且特许约翰·劳建立密西西比公司和包税总所。

台湾股市泡沫始末

台湾股市泡沫始末

台湾股市泡沫始末1987-1990台股泡沫重温这不只是一场泡沫游戏,更是一场闹剧如果说金融市场非理性繁荣的进程只能靠新兴的行为金融理论来诠释和预判,那么,通过回顾具有相同文化属性和经济发展轨迹的台湾股市,尤其是那段在上世纪80年代末台股泡沫的演绎,或许可以深刻理解当前A股市场出现的一些非理性现象。

整个A股市场生态圈的参与者,从政策制定者、中介机构到投资者,都应该看看是否能找到当时台湾股市的影子。

当了解那段历史后,你会希望,这种事情千万别在我们身上重演。

一个美丽的开始到上世纪80年代末,台湾岛内经济实现连续40年平均9%的高增长,劳动密集型出口导向模式为台湾赚取了大量外汇,外汇储备达到700亿美元,仅次于日本,是当时人均外汇储备最高的经济体。

突然之间,台湾从贫困小岛蜕变成为一个富裕的地方,不仅表现在官方的财富储备,民间收入也大幅提升。

上世纪80年代,岛内居民工资收入快速增长,更让人感觉“暴富”的是年底奖金花红迅速膨胀。

比如公务员年底可以领到1-2个月的额外薪金,一些普通行业的工人年底一般可以多领3个月的工资,一些热门垄断行业,如台湾的几大水泥巨头的工人奖金额为7-8个月的月工资,那些高速扩张的行业如证券公司的奖金规模更高达70个月,甚至100个月的工资。

由于新台币的升值预期,海外热钱也大量涌入岛内,在外汇盈余和居民财富增长共同作用下,造成当时台湾流动性过剩难以消除的局面,其结果就是各种资产价格的飙升,土地和房地产价格在短时间内翻了两番。

一时间,台湾岛内资金泛滥,而且很容易在短时间内实现诱人的投资回报,来钱容易赚钱也容易,巨大的资金流贪婪地寻找各种投资机会,而股票市场就成为最大的蓄水池。

股市泡沫膨胀在所有的财富制造机器中,股票买卖成为那个时候参与面最广,回报最高的造富运动。

台湾自有股票市场后用了25年时间,到1986年台湾加权指数才越过1000点,但从此开始,股指便出现了全球罕见的加速上涨屡创新高的牛市行情。

台湾股市大股灾:从12682点一路崩盘,跌到2485点才止住

台湾股市大股灾:从12682点一路崩盘,跌到2485点才止住

台湾股市大股灾:从12682点一路崩盘,跌到2485点才止住历史绝无可能简单地重演, 但时而会惊人的相似,美国,日本,台湾,香港,底部都是8倍市盈率左右(香港曾经百年一遇的最低点是6倍),1倍到1.2倍市净率。

A 股会否惊人的相似的重演?1990年2月,一场令人惊心动魄的台湾股市泡沫终于破灭。

台湾股市从最高点12682点一路崩盘,一直跌到2485点才止住。

大盘在8个月内竟然跌掉了10000余点,跌的只剩下了零头,跌幅高达80.4%!一、台湾股市泡沫的历程、成因和影响历程。

台湾股市从启动到泡沫顶点经历了5年的时间。

85年7月台湾股市从600多点启动到87年10月到达4600多点。

受87年10月美国股灾影响,台湾股市狂跌了近3个月,一直跌到2300多点。

之后行情迅速恢复,至88年9月到达高点8870点。

受财政部宣布开征资本利得税影响,台湾股市开始第二次爆跌,最低至4873点。

随后,财政部在投资者的巨大压力下宣布取消征收资本利得税的计划。

1989年上指数快速收复失地,到六月创9000点新高,并在随后的几天内如期突破万点。

1990年1月,股市开始了最后的疯狂,创出了12495点的历史新高。

当时市场乐观情绪的弥漫已经无法控制,人们认为股指将很快突破15000点。

1990年爆发的海湾战争终于刺破了这场史无前例的超级股市泡沫。

从1990年2月到10月,股市由12682点狂泻到2485点。

成因。

首先是台湾经济持续高增长。

1951年至1987年,台湾年均经济增长达9%,为世界之首并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劳动密集型出口导向模式为台湾赚取了大量外汇。

1988年底,台湾外汇储备达760亿美元,仅次于日本,是当时人均外汇储备最高的经济体。

其次是新台币的升值预期。

美国因经常项目逆差急剧增加而不断对台湾等顺差经济体施加压力。

美多次以台当局人为操纵汇率为由,威胁使用其“综合贸易法案第301条款”,逼迫台当局放宽汇率管制,让新台币升值,以减少对美贸易顺差。

台湾股市泡沫破灭前后分析

台湾股市泡沫破灭前后分析

台湾股市记录:1985年7月30日,台湾股市从636点启动到1987年10月1日到达4673点。

26个月涨6倍多。

1987年10月2日—1987年12月28日,受当时美国股灾影响,从4673点跌到2298点,时间为2个月,跌幅为52%。

之后行情迅速恢复,1988年初从2298点涨到9月24日,涨到8870点,9个月涨了3倍多。

受台湾金融当局宣布开征资本利得税影响,台湾股市开始第二次暴跌,以3个月从8870跌到4873点,跌幅达46%。

随后,管理层在投资者的巨大压力下宣布取消征收资本利得税的计划。

从1989年1月的5719点涨到1990年2月12日的12682点,13个月涨122%在此期间紧缩货币政策,拓宽投资渠道,打击非法金融等政策陆续推出抑制股市 1990年爆发的海湾战争终于刺破了这场超级股市泡沫。

从1990年2月到10月,股市由12682点狂泻到2485点,历时7个月,跌幅80%。

图表:台湾股市走势分析1、1987年10月19日,黑色星期一,全球股灾;此时台湾GDP同比增速,M1同比增速外汇储备处于历史最高位,通胀水平处于低位仅为1%-2%。

2、1987年12月4日台湾财政部宣布不征收资本利得税;台湾股市触底反弹,此时台湾GDP同比增速已经从最高点开始下滑,下滑速度较快。

外汇储备仍然位于高位,但是M1同比增速已经有大幅下降。

台湾股市开始一轮疯狂上涨。

3、1988年5月开放外国证券公司在台设立分公司,受托买卖外国有价证券4、1988年9月24日台湾财政部宣布征收资本利得税,台湾股市开始第二轮暴跌。

历时3个月,跌幅将近50%5、1988年10月28日证监会降低交易费用从0.5%到0.15%;以缓解由于增收资本利得税给股市带来的影响,此时股市大幅反弹,但是由于该政策缺乏的实质性影响,台湾股市在短暂反弹之后,继续下跌。

此时台湾GDP相对稳定在8%左右,外汇储备稳定,M1增速从最高点下跌幅度达到40%以上,通胀开始抬头,台湾的再贴现率也从4.5%提高到7.75%。

台湾股票市场概况

台湾股票市场概况

台湾股票市场概况之一:发展历程台湾股票市场是台湾工业化过程中的产物,也是台湾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台湾股票市场不但是融通资本、活跃经济的重要渠道,还与台湾的政治形势和社会稳定联系密切。

台湾股票集中市场虽始于1962年,但股票交易却在国民党撤退台湾初期就已开始,被称作“店头交易”。

而在台湾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后,店头市场被取消,开启了集中市场单一运作的时期。

直到1988年,台湾又重新成立股票店头市场,目的是为公开发行但尚未上市的公司开拓股票流通渠道,台湾也因此有了“上市股票”和“上柜股票”之分。

2002年台湾成立兴柜市场后,有效地抑制了非法地下证券商为中介的未上市上柜股票的交易,股票市场也形成不同层次的交易体系。

一、萌芽期(1953-1961年)台湾股票交易的兴起与国民党当局的“耕者有其田”政策有关。

国民党撤退台湾后,推行土地改革,对强制征收的土地采取三成配发股票、七成搭配实物土地债券的方式给予补偿,股票配发数量骤增至5.4亿股,加上已发行的公债,岛内可流通证券量剧增,店头买卖随之兴起。

当时股票主要来自台泥、台纸、农林、工矿等公营事业公司。

50年代末,全台证券行号多达300家,其中仅台北市就有60多家。

为规范证券交易,1954年1月台当局公布了《台湾省证券商管理办法》,并在1955年7月加以修订。

台当局对市场的管理增强后,交易量骤降,股票市场暂时由盛转衰。

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在美国专家协助下,台当局1960年9月成立了证券管理委员会,1961年2月出台了《证券商管理办法》,积极为成立股票集中市场做准备。

二、成长期(1962-1984年)台湾股票市场诞生后经历了20余年的缓慢发展,主管当局陆续出台各种法规对交易制度不断加以完善。

1962年2月9日台湾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同时岛内店头市场关闭,严禁场外交易,台湾股票市场初具雏形。

最初规模非常小,上市公司只有18家,股票25种,市值68亿元新台币,全年成交总值只有4.6亿元新台币。

中国台湾股市变迁录

中国台湾股市变迁录

内容目录一、19 世纪50-70 年代:中国台湾股市初创期.........................................................................................................1.1、诞生于“土地改革”,成长于“蛮荒时代” .......................................................................................................1.2、70 年代实体经济腾飞,但股票市场发展相对滞后.......................................................................................二、19 世纪80 年代复盘:中国台湾股市快速成长期.................................................................................................2.1、牛市根基:工业起飞、汇率升值、居民财富累积.........................................................................................2.2、80 年代“疯牛”行情复盘.............................................................................................................................2.3、中国台湾股市大幅波动与崩盘收场的原因...................................................................................................三、“新时代”——中国台湾股市迈向对外开放 (1)3.1、中国台湾金融对外开放历程回顾 (1)3.2、对外开放背景下,中国台湾经济和股市走向成熟 (1)风险提示 (2)图表目录图表1:台湾GDP 同比增速除在1973 年受系统性冲击外,在60-70 年代趋势抬升.....................................................图表2:台湾股市在60-70 年代整体呈现震荡调整走势..............................................................................................图表3:GDP 年均增速保持在15%左右....................................................................................................................图表4:80 年代外贸经济贡献保持高位运行.............................................................................................................图表5:80 年代初台湾国际收支大幅抬升.................................................................................................................图表6:80 年代台湾外汇储备快速提升....................................................................................................................图表7:80 年代台湾货币供给宽松基调持续.............................................................................................................图表8:80 年代台湾利率水平步入下行区间.............................................................................................................图表9:1985 年起台湾上市公司数目快速增长..........................................................................................................图表10:1987 年起两融余额推动市值快速抬升........................................................................................................图表11:80 年代台股长牛行情阶段划分..................................................................................................................图表12:台湾80 年代疯牛行情阶段划分.................................................................................................................图表13:台湾股市融资融券热情高涨推动“疯牛”.......................................................................................................图表14:台湾股市泡沫化现象显著,估值水平逼近70 倍..........................................................................................图表15:1987 年至1998 年台湾经济步入“类滞胀”状态. (1)图表16:1987 年至1990 年出口额增速持续回落 (1)图表17:货币供需在80 年代末严重失衡 (1)图表18:80 年代后期,台币相对美元持续贬值 (1)图表19:1990 年美、日股市双双快速下跌 (1)图表20:1990 年原油价格抬升至五年内高位 (1)图表21:1986 年台美贸易顺差破万亿新台币 (1)图表22:1990 年台湾股市快速下跌 (1)图表23:台湾外资限制逐步放宽历程 (1)图表24:台湾证券投资信托公司持股限制调整历程 (1)图表25:台湾允许直接投资的外资机构范围逐步扩展 (1)图表26:台湾QFII 持股限制逐步放开 (1)图表27:台湾一般外资投资人持股限制逐步放开 (1)图表28:台湾股市纳入MSCI 指数比例调整历程 (1)图表29:80 年代到90 年代,台湾计算机、半导体、数据存储等电子信息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1)图表30:1990 年后台湾上市公司数量逐年提升 (1)图表31:台湾上市公司总市值规模不断扩张 (1)图表32:外资机构占比抬升,挤压岛内散户占比 (1)图表33:外资持股市值占比逐年提升 (1)图表34:2003 年以前,MSCI 台湾指数与PE 走势强相关 (1)图表35:2003 年以后,MSCI 台湾指数与EPS 走势强相关 (1)图表36:换手率随外资占比增加震荡下行 (1)图表37:市盈率震荡中枢随外资占比增加下移 (1)图表38:外资成交占比与半导体行业指数相对走势正相关 (1)图表39:外资成交占比食品行业指数相对走势正相关 (1)图表40:伴随外资成交占比提升,金融业指数相对弱势 (1)图表41:伴随外资成交占比提升,电力指数相对弱势 (1)图表42:外资持股比例与台积电股价高度相关 (1)图表43:外资与业绩出现分化,外资主导台积电股价走势 (1)图表44:外资交易占比提升驱动指数平稳上行 (1)图表45:海内外共振效应日益凸显 (1)图表46:外资限制彻底放开之后,台湾股市基本呈现长牛趋势 (1)自上世纪60 年代台交所成立以来,台湾股市从无到有、几经沉浮,逐渐发展成为今天国际化的成熟市场。

股灾启示录-日本、香港、台湾、nasdaq

股灾启示录-日本、香港、台湾、nasdaq

7页
【地价飙升】日本土地 价格的喷张使其成为全 球瞩目的现象。本来一 点不值钱的小块土地短 短几年内就价值几百万 美元。据当时媒体报道, 仅仅是日本天皇居住的 东京皇居的土地价格就 超过了整个法国的土地 估价。更有人戏称,在 东京的银座地区,如果 把一张1万日元的纸币 扔在地上,甚至买不到 它所覆盖的那一小片土 地。图为曾经被日本三 菱公司买下的美国洛克 菲勒中心,一度成为日 本兴美国衰的象征。
19页
1987年,在泛滥的资 金的冲击下,台湾各种 资产价格也随之飙升, 土地和房地产价格在短 时间内翻了两番,地下 钱庄和投资公司的月利 息率达到4%,甚至6 % 以上。巨大的资金 流贪婪地寻找各种投资 机会,而股票市场就成 为最大的蓄水池。 1988年1月政府停办爱 国奖券,博彩热度迅速 冷却,于是过剩的游资 和急于发 财的致富心 理使投资人大举转入房 市和股市,更有大量资 金流入了地下投资公司。 图为1987年11月,投 资人恢复乐观,证券交 易所内挤满了投资者。
6页
【挥金如土】泡沫经济, 对于大部分日本国民来 说,仿佛一场盛大奢靡 的聚会。在那个纸醉金 迷的时代里,一向默默 无闻的日本家庭主妇可 以花上500美元喝着一 杯点缀着金粉的精致咖 啡,商人们也可以在东 京的豪华餐厅与夜总会 里豪掷成千上万的美元 来吃喝玩乐。一个名为 “茱莉安娜的东京”的 夜总会就很好地代表了 整个泡沫经济时代人们 的生活方式。
3页
【股市神话】1985年至1990年, 日本经济出现空前繁荣局面, 各项经济指标都达到历史最高 值,日本股市也迎来了“大牛 市”。在政府高调鼓励融资投 资和日元升值的内外双重刺激 下,日本股市由缓慢回升迅速 进入暴涨阶段:1986年1月日 经指数13000点,1987年9月 26000点,1988年日本股市总 市值超过当年GDP,1989年12 月日经股指创下接近39000点 历史纪录!股市的巨大财富效 应把这一时期的日本人从战后 极度节俭拮据的状态带入投机 撒钱的时代,每个人都对股票、 外汇、房价、利率高谈阔论, 每个人都穿最贵的名牌、喝最 贵的红酒......铺张浪费与挥霍 奢靡共行的“股市神话”里, 日本人被繁荣的假象蒙蔽了。

以史为鉴-台湾股市沉浮录

以史为鉴-台湾股市沉浮录

以史为鉴-台湾股市沉浮录以史为鉴-台湾股市沉浮录之上篇一场大股灾惊心动魄!台北股市从最高点12682点一路崩盘,一直跌到2485点才止住,大盘在8个月内跌掉了10000点,跌幅高达80%。

此刻,投资人才领悟到股灾的可怕,才认识到股市风险的巨大。

崩盘的一幕发生在1990年2月的我国台湾地区,此前的3年间,台北股市从1000点一路飙升到12682点,整整上涨了12倍。

是什么让台湾股民为股市疯狂?暴富的神话最终又如何破灭?股市的生存之道究竟在哪里?温故而知新,今天我们将带您一起回首20年前台北股市的一次股灾,看当时的那场泡沫是如何吹大的,又是如何破灭的,从而对我们正在亲身经历的---沪深股市大牛市有更为清醒的认识。

A牛市发端股市遍地黄金全世界的股市都一样,宏观经济的持续增长、本币升值的强烈预期以及外围资本的大量涌入,构成了发动一轮大牛市的背景。

当初的台北股市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迈开了牛市的第一步。

环视目前的沪深股市,我们正处于与当时台北股市相似的环境下。

今年43岁的阿城,家住台北,从进入股市到现在,已经有22年的时间。

阿城上大学时学的是经济,从那时起,他就开始炒股,毕业之后,还一度进入证券公司工作,专门研究股票。

记者:你个人投了多长时间的股票,算得清楚吗?阿城:比较不想去算这些东西,我就觉得一场游戏一场梦,之前的都是数字嘛。

而且是我应该这样讲,我在大概二十几岁,二十、三十岁的时候,那时候我觉得我还蛮会,在这方面还蛮厉害的。

可是遇到股灾的时候,完全是超过你自己想像的范围。

因为在跌的时候,越买越多,到最后这些钱基本上都赔光了,还倒贴了一些钱。

记者:当年的那场股灾是不是给你造成了非常大的心理压力?阿城:心理上面的影响,应该讲,我那几年我觉得我老很快的。

我掉头发,在两三年内,上面几乎掉差不多了,我觉得它是无形的压力吧。

可是事实上,当你在这个市场的时候,尤其是那几年的时候,你会觉得,基本上它会让你兴奋。

因为你会觉得,赚钱好像没那么困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湾股市历程(转)2007-5-1 22:38:33
作者:东方博客梦幻福星梦幻福星的个人首页【大中小】
台湾股市从1986年本币升值,台湾经济起飞开始,指数从大约636点起步,第一波上升到4796点,而后进行了一波下跌至2241点的中级调整!而后又从2241点起步,用时一年涨到了8813点左右,再于1988年月台湾证管会推出降低股市热度的重拳措施:征收证券交易所得税!将股指打压到4645点左右,令人称奇的是,1989年月,其股市居然再次从4600点起步,疯狂的上涨到12680点之高,最后在资金后续无力,外资大量撤走的前提下,暴跌回2485点,完成了台湾股市的超级大牛市!台湾股市在牛市上涨的初期,其成交量大约为50~60亿新台币!而其在牛市见顶的时候,其成交量的峰值为2162亿新台币!增幅大约为40倍左右!这期间的券商股普遍的平均涨幅大约为40倍左右!其中最高的涨幅超过100倍!最低的也有20多倍!可见在大牛市中,真正的券商股才是最大的赢家!
那么,以目前中国股市的大牛市看,我们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本轮牛市的天量预测:一.从牛市初期的成交量看,自2005年7月探底成功,12月16日走出正式上涨行情来,其初期的成交量两市大约为100亿元左右!如果牛市见顶,其成交量大约为牛市初期成交量的40倍来算的话,那么本轮牛市的天量应该在大约4000亿元左右!二、以中国股市的规模和经济总量来算,目前中国的经济总量大约为台湾的6.5~7倍!台湾2000亿新台币大约相当于600亿人民币!那么目前6.5~7倍的经济总量,也大约对应为3900亿~4200亿元人民币!因此,可以肯定的说,当沪、深两市的日成交量达到4000亿元左右时,我们才该真正小心顶部可能随时到来
台湾股市500点到12000点的历程
本次大牛市本质上-------相当于当年台湾股市600点到12000点的大牛。

当年台湾股市600点到12000点的大牛:
1974年第一波600~1000,其后横盘调整6个月(特别注意调整是横盘完成的,没有大的下跌)
1976年第二波
(1)1000~2200(用时半年)
(2)横盘调整2个月
(3)2200~4800(用时3个月)其后调整3个月4800~2500
1977年第三波
(1)2500~8800(用时9个月)
(2)调整8800~4600(用时3个月)
(3)4600~12600(用时14个月)其后1978年下半年熊市到
整个牛市用时5年,
而我们现在才1年,可以说担心大盘没必要。

2008奥运时,走到6000点也很正常。

从中国台湾股市看A股牛市之路
2007年05月30日13:52 现代快报
【评论】【字体:大中小】【页面调色版】
近期,笔者仔细分析了A股和中国台湾股市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走势发现有着许多共同之处。

先来回顾一下80年代中后期的中国台湾股市大多头行情的历程———呈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之势,从600多点涨到13000多点历时共4年零8个月。

第一波从1985年7月开始,当时台湾股市不到700点,在台币升值的影响下一路上冲到4600点,(1987年9月)用了2年零2个月。

第二波由于恐高和上市公司股价普遍高估中国台湾股市。

从4600点跌到2300点只用了3个月时间,(到1987年12月结束调整)由于暴跌不断诱发了1987年全球性股灾。

第三波主升浪从1987年12月开始2300点到1988年9月结束,大涨到8400点用了近1年时间。

这期间出现全民炒股热,涨到8000点时几乎所有评论都看10000点或12000点,但好景不长,见顶第二天股指拐头向下,开始暴跌,连跌了4个月跌掉38%,这一次由于市场参与者甚多,市值损失过大,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这一波下跌从8400点———600点用了4个月。

最后一波从4600点———13000点用了15个月到1990年2月结束。

结束前出现了明显的缩量特征。

很多专业投资人都注意到了股市泡沫,在10000点以上都不敢轻进。

整个大牛市呈标准的大5浪上涨,5年来涨了近20倍,导致股价严重高估,在12000点时市场平均股价达到145元台币(当时和人民币是1:4),其市盈率接近80倍。

仔细回顾中国台湾股市的大牛市,其当时有一些特征和中国大陆股市是较相同的。

(1)全民炒股,3000万人就有500万股民。

由于全民参与,散户在市场中起主导地位,造成中国台湾股市在5年中也是暴涨暴跌。

(2)大多数人都不是来投资的,都是做差价的,造成一大群垃圾股鸡犬升天,上市公司造假严重。

跟今天的A股市场有相似之处。

(3)大的基本面是台币对美元大规模升值和长期市场利率偏低和人民币今天的升值和流动
性过剩类似。

(4)上市公司业绩在牛市开始后大幅增长。

(5)中国台湾股市也是政策市,其间也发过很多利好和利空消息。

从这些共同点可以看出,中国台湾股市虽然波幅很大,暴涨暴跌,但在上涨的过程中仍呈标准的5浪上涨形态,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中间也有两次大的回挡,这为A股市场未来的上涨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我们不难看出A股处于新的上升周期的第一阶段,由此可以得出A股后面的牛市之路似乎还很长、很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