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股市大股灾:从12682点一路崩盘,跌到2485点才止住

合集下载

从台湾股市历史看中国股市必上10000点

从台湾股市历史看中国股市必上10000点

从台湾股市历史看中国股市必上10000点(2008-11-19 14:52:49)分类:综合述评以史为鉴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就是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现在市场上的人总是很喜欢借鉴美国股市,以此来推测中国股市应该如何,其实这并不科学,因为美国和我们有太多的不同。

一个是行将没落的老牌帝国,一个是新兴经济的领军者,索罗斯说美国延续了60年的牛市终于结束了,而中国将崛起,中美两者毫无可比性。

与我们最相像的是谁呢?那就是二十年前的台湾。

1986年前台湾的基本面与2006年前大陆的基本面比较台湾工业化的进程至少比我们早了20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台湾已经实现连续三十年平均9%的高增长,(中国大陆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延续了30年的经济高增长)其增长模式就是利用岛内廉价的劳动力,发展劳动力密集型出口工业,这些行业在欧美已经衰落,于是全都转移到这些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中国大陆的经济发展模式如出一辙)此时台湾人赚取了大量的美元外汇,台湾对外贸易顺差从1981年的14亿美元增长到1985年的106亿美元,1986年更是激增到157亿美元。

(中国外贸顺差在2006年达到了1770亿美元)最初,台湾当局为了鼓励出口工业,采用紧盯美元的汇率政策,但由于国际收支失衡,当局为了维持汇率稳定,大量买入美元,其外汇储备达到了近800亿美元,仅次于日本,在当时属于人均外汇储备最高的经济体。

(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是世界第一,而且增长速度也是世界第一)。

需求量剧增使新台币升值压力不断增大,市场对新台币升值的心理预期迅速上升。

美国采用多种手段迫使新台币升值,因为美国是台湾外贸顺差的主要来源地。

美国为了减少贸易逆差,采取美元贬值的手段,但新台币由于紧盯美元,因此同时贬值,使得顺差继续扩大,美国指责台湾人为操纵汇率,于是台湾当局采用汇率"缓慢上升"的策略,希望减少对出口工业的损害,但这加剧了市场对新台币升值的心理预期。

(以上只要把台湾当局替换成中国政府,把新台币替换成人民币,那么就是现在中国大陆的真实写照)新台币兑美元的汇率,从1985年的1美元兑39.8元新台币升到1986年的1美元兑35.5元新台币,(2005年是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日子,到2006年只是小幅升值3.5%)这种小幅缓升反而刺激了市场的强烈预期,不仅岛内居民抛售美元,国际热钱也大量涌入岛内。

中国股市历次大跌全记录文本

中国股市历次大跌全记录文本

中国股市历次大跌全记录中国股市历次大跌全记录第一次大跌:1992年5月至1992年11月,上证指数从1429点跌至400点,历时5个月,最大跌幅72%。

1992年5月21日,沪市突然全面放开股价,大盘直接跳空高开到1260.32点,较前一天涨幅高达104.27%,上证指数当天从616点飙升至1265点,三天后冲高至1420点,股票价格一飞冲天,其中,5只新股市价面值狂飙2500%至3000%,上证指数首度跨越千点。

1992年6月12日,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调高至3‰,当天市场没反应,盘整一月后从1100多点跌到300多点。

1992年8月10日,发售新股认购抽签表,发生震惊全国的“8·10风波”,之后三天,股市受此影响暴跌22.2%,上证指数跌去400余点,与5月25日的1420点相比净跌640点,两个半月跌幅达到45%。

1992年11月17日,联农股份(天宸股份600620)人民币股票上市,当日沪指跌至386.85点,收盘393.52点,完成最后一跌,此后股指一路上行,至1993年2月16日,收在1558.95,涨幅296.16%。

关键词:调高印花税、8·10风波。

第二次大跌:1993年2月至1994年7月,上证指数从1553点跌至325点,历时18个月,最大跌幅达79%。

1993年2月16日“老八股”宣布扩容,上证指数从1558.95点一直下泄到1994年7月29日的最低325.89点,跌幅达79.10%。

1994年7月29日,《人民日报》刊登证监会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稳定和发展股票市场的措施(年暂停新股发行上市;严控上市公司配股规模;采取措施扩大入市资金围),昭示1993年上半年熊市后管理层的坚定信心,引起八月狂潮,俗称“三大政策”,上证指数从当日收盘的333.92点涨至1994年9月13日的1052.94点,涨幅达215.33%。

关键词:扩容、三大政策。

第三次大跌:1994年9月至1996年1月,上证指数从1053点跌至512点,历时16个月,最大跌幅达51%。

中国股市暴跌全纪录

中国股市暴跌全纪录

暴跌全纪录——中国股市历史上中国股市上涨过多的大牛市就被坑爹会监管层出台政策打压搞死,中国股民活着赚钱不易啊!(微博实名,关注度高,为避免被坑爹会请去喝咖啡,我用坑爹会来代替股民都知道的名词,顺便代表我的心,你懂的!)太远的就不提了,从1996年12道金牌开始吧。

1996年下半年,股市疯涨,股民赚钱乐翻了,为此,管理层采取一系列打压股市措施,共计连续12项政策,才把股市彻底搞死熄火,这就是著名的“12道金牌”。

连续11个打压政策没搞死股市,股市反而连创新高,1996年12月12日大盘创出历史新高,然后出台第12个打压政策最著名,1996年12月16开始实行10%涨停板制度;在此之前股市没有10%涨停板制度,这就是监管层出台政策政策不允许股票涨!这样还怕市场不能理解监管层搞死股市牛市的意图,竟然在1996年12月16日党报上明确头版阐明意图,当天党报《人民日报》刊登了特约评论员的文章《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文章指出现阶段的全民赚钱太容易的大牛市是不正常的,管理层不希望看见这样的牛市!希望股市降温!立刻股市大盘连续4天跌停板,6个交易日从1258跌至867点。

所有股票全部连续4天跌停!1996年这一代股民光荣死在了股市上!1997年3月至5月,大盘暴跌惨不忍睹尸横遍野后,3月大盘开始反弹,在深发展、四川长虹2个龙头的带领下,沪市指数从870点一路攀升至当年最高1510点。

深成指创出6103点的历史最高点——此高点一直到2006年年底牛市才被突破。

股民再次赚钱乐翻了天,结果坑爹会又看不下去了,再次出台一系列政策打压股市。

1997年5月9日,印花税上调升至5‰,双向征收。

9日之前是3‰!市场暴跌6%,但是由于牛市氛围浓重迅速反弹没有死掉!随后反弹2天5月14号再次大盘暴跌5.81%,市场还是牛市不死,第二天5月15号大盘反弹2.79%,但随后第三天周五5月16号大盘再度暴跌7.18%,基本上是市场所有股票全线跌停!尸横遍野!就下来经过周末休息,下周一5月19号开盘,市场连续19号20号2天反弹,每天大盘反弹幅度都在2%以上。

历史上998点和1664点

历史上998点和1664点

历史上998点和1664点“以史为鉴”,昨日A股再创新低,沪指已考验2400点整数关口,有空头认为,A股可能跌穿去年7月2日的阶段性底部2319.74点,甚至到2200点;当然市场分歧仍在,看多者认为,A股目前正处于底部区域,长期投资者可以大胆买入。

对于当前市道究竟处于怎样的阶段,我们不妨回顾2005年以来的A股底部或阶段性底部,看看当时市场是在怎样的条件下走出萎靡状态,这或许对当前的投资具有一定的启发。

998点启动:股改和汇改引发2005年的6月998点,这是一个A股最具标志性的点位,结束了漫漫5年熊市,同时开起了A股的超级大牛市。

当时尽管管理层不断发布利好消息,如1月份财政部宣布印花税减半;2月份保资直接入市启动;3月下调超额准备金率……但这些都没有让A股的人气提升,尤其4月管理层发布股改宣言,市场更是如“惊弓之鸟”,认为股改只是以较小的对价实现“大小非”的市价全流通,引起A股的进一步杀跌,6月6月管理层发布上市公司回购办法,也在这一天沪指跌破千点大关998.23点,这是自1997年2月以来第一次破千点。

到6月中旬,管理层再发利好,宣布红利税减半……在重重利好下,使沪综指艰难重回1000点,市场心态也仍然很忐忑。

而对于998点之后的大牛行情,股改和汇改可能是被认为最重要的推动因素。

在A股的不断上涨中,投资者逐渐意识到,股改将是牛市的重要根基,是A股机制的本质性变化。

汇改,也是发生在2005年7月,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这成为A股持续上涨的重要引擎之一,包括房产价格也是重要佐证。

1664点反弹:4万亿元投资刺激2008年的10月28日的1664点,这是A股疯狂之后的一次彻底回归,也是全球经济危机下的“覆巢之下无完卵”。

当时市场多空分歧严重,看空者认为1664点不过是下跌中继站,下一目标在1300点,也有侯宁等人士看法相对乐观,认为A股真正底部不远,但筑底时间将很长,1600点有望筑底。

在A股经历从6124点至1664点的连续大幅下跌之后,众多投资者已经绝望了。

20150708-回顾全球史上3次大股灾 政府强力救市结局如何

20150708-回顾全球史上3次大股灾 政府强力救市结局如何

政府措施:美国1987年股灾后,美联储大量购买政府债券并降低利率,美国政府表态会全力保障市场流动性供应,向多家大公司提供资金以便回购股票,以及与他国协调汇率政策,避免游资大量流出。
最后结局:翌日道琼斯指数报复性反弹,市场逐渐稳定,经过几个季度的盘整后超过前期高点。
案例二:1997-1998香港大股灾
股灾不仅破坏了股市自身正常的发展,而且可能会引起或加剧金融危机,这将对经济发展产生很大的消极影响,严重时甚至还会导致经济危机。
不过从海内外政府出手强力应对化解金融危机的情况来看,基本都是以成功化解危机、回归慢牛为结果。
案例一:1987年美国股灾
1987年10月19曰,星期一。华尔街上的纽约股票市场刮起了股票暴跌的风潮,爆发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崩盘事件。道琼斯指数一天之内重挫了508.32点,跌幅达22.6%,创下自1941年以来单日跌幅最高纪录。6.5小时之内,纽约股指损失5000亿美元,其价值相当于美国全年国民生产总值的18。这次股市暴跌震惊了整个金融世界,并在全世界股票市场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伦敦、法兰克福、东京、悉尼、香港、新加坡等地股市均受到强烈冲击,股票跌幅多达10%以上。股市暴跌狂潮再西方各国股民中引起巨大恐慌,许多百万富翁一夜之间沦为贫民,数以千计的人精神崩溃,跳楼自杀。
政府措施:香港1998年股灾,香港政府动用外汇基金买入港元保持汇率和利率稳定,大手买入恒指蓝筹成分股托市,同时颁布限制卖空和外汇、证券交易和结算新规定打击空头,以及蓝筹、红筹公司回购股份。
最后结局:在一系列政策下,救市效果显现,恒生指数逐渐企稳回升,到1999年7月重上14000点。
政府措施:联邦政府接管两房、援助AIG,财政部和证券交易委员会分别出台稳定基金和限制金融股卖空,国会通过7000亿美元救助计划包括援助企业巨头、购买养老金计划、房屋抵押贷款等。

台湾股市泡沫始末

台湾股市泡沫始末

台湾股市泡沫始末1987-1990台股泡沫重温这不只是一场泡沫游戏,更是一场闹剧如果说金融市场非理性繁荣的进程只能靠新兴的行为金融理论来诠释和预判,那么,通过回顾具有相同文化属性和经济发展轨迹的台湾股市,尤其是那段在上世纪80年代末台股泡沫的演绎,或许可以深刻理解当前A股市场出现的一些非理性现象。

整个A股市场生态圈的参与者,从政策制定者、中介机构到投资者,都应该看看是否能找到当时台湾股市的影子。

当了解那段历史后,你会希望,这种事情千万别在我们身上重演。

一个美丽的开始到上世纪80年代末,台湾岛内经济实现连续40年平均9%的高增长,劳动密集型出口导向模式为台湾赚取了大量外汇,外汇储备达到700亿美元,仅次于日本,是当时人均外汇储备最高的经济体。

突然之间,台湾从贫困小岛蜕变成为一个富裕的地方,不仅表现在官方的财富储备,民间收入也大幅提升。

上世纪80年代,岛内居民工资收入快速增长,更让人感觉“暴富”的是年底奖金花红迅速膨胀。

比如公务员年底可以领到1-2个月的额外薪金,一些普通行业的工人年底一般可以多领3个月的工资,一些热门垄断行业,如台湾的几大水泥巨头的工人奖金额为7-8个月的月工资,那些高速扩张的行业如证券公司的奖金规模更高达70个月,甚至100个月的工资。

由于新台币的升值预期,海外热钱也大量涌入岛内,在外汇盈余和居民财富增长共同作用下,造成当时台湾流动性过剩难以消除的局面,其结果就是各种资产价格的飙升,土地和房地产价格在短时间内翻了两番。

一时间,台湾岛内资金泛滥,而且很容易在短时间内实现诱人的投资回报,来钱容易赚钱也容易,巨大的资金流贪婪地寻找各种投资机会,而股票市场就成为最大的蓄水池。

股市泡沫膨胀在所有的财富制造机器中,股票买卖成为那个时候参与面最广,回报最高的造富运动。

台湾自有股票市场后用了25年时间,到1986年台湾加权指数才越过1000点,但从此开始,股指便出现了全球罕见的加速上涨屡创新高的牛市行情。

2015年股灾暴跌股民当时的评论

2015年股灾暴跌股民当时的评论

2015年股灾暴跌股民当时的评论2015年股灾是中国股市的一次重大事件,给股民们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在这个时期,股民们的评论和观点各种各样。

以下是对2015年股灾过程中股民评论的一部分整理,希望能够满足您的要求。

1.痛失血汗钱很多股民在股灾中痛失血汗钱,他们抱怨市场不稳定,无法预测,失去了对市场的信心。

许多股民感到被市场所淘汰,他们责怪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不力,认为政府应该提供更多的保护措施,减少股市的波动性。

2.投资风险意识极低一些股民在股灾中受到重创后,反思自己过去的投资行为,认为自己缺乏对风险的认识。

他们怀疑自己当初为什么没有足够的风险意识,过分追求高额收益,没有控制好仓位,盲目追涨杀跌。

他们开始重视风险管理,决心提高自己的投资水平。

3.大V们的失误在股灾期间,不少知名投资人也遭遇重创,这让一些股民感到失望。

他们曾经盲目地相信这些所谓的“大V”的分析和推荐。

现在,他们对这些所谓的专家感到失望,认为不能相信他们的建议。

他们决定独立思考,不再盲目追随他人。

4.高杠杆操作的悲剧很多股民在2015年股灾中因为高杠杆操作而雪上加霜,他们对自己的错误决策感到懊悔。

他们提醒其他投资者不要过度使用杠杆,以免受到过大的损失。

他们认为投资应该是谨慎和稳健的。

5.市场暴力呼吁监管加强一些股民认为股灾暴跌是市场的暴力行为,要求监管机构加强对市场的监管,遏制市场的非理性波动。

他们认为政府应该介入市场,维护投资者的利益,提供更加健康、公正的投资环境。

6.追求短期收益的陷阱许多股民在股灾中认识到自己曾经追求短期收益的陷阱。

他们认为投资应该是长期的,不能眼前一亮就追涨杀跌。

他们决心从容应对市场波动,不盲目跟风。

7.恐慌情绪的加剧在2015年股灾期间,市场恐慌情绪加剧,不少股民纷纷抛售股票以避险。

一些人认为这种恐慌情绪是市场的自我放大效应,加剧了股市的下跌。

他们呼吁投资者保持冷静,不要因为恐慌而做出错误决策。

8.系统风险的暴露股灾期间,一些人对中国股市的风险暴露感到担忧。

股灾主跌段已过尚余C5最后一跌

股灾主跌段已过尚余C5最后一跌

2015年第38期Cover ·Story封面文章股灾主跌段已过尚余C5最后一跌6月15日以来的股灾急风骤雨,领涨的创业板指数3个月时间从4038点直杀至1779点,跌幅为56%。

资历稍老点的股民都记得2001年6月至2005年6月的四年大熊市,上证指数从2245点到998点调整56%,整整用去了四年的时间,杠杆市的助涨助跌可见一斑(笔者一直认为06年大盘股集中上市前的上海股市基本上可看成一个类似于创业板的市场)。

我们杂志研究部门将此轮调整定位于强力去杠杆造成的股灾,这里笔者从波浪理论来分析此次调整。

有关浪型的划分如图所示,A-B-C 三大浪5-3-5之字型调整异常清晰。

进一步细分:A 浪有9个小子浪,日线上也能数出来,分时图上更清晰,说明A 浪的5波结构中有3或5小浪走出延伸浪,整体是5波下行推动。

5178点至3373点,下跌幅度34.8%,共17个交易日。

B 浪是a-b-c 的反弹修正,3373点至4184点,反弹幅度24%,历时11个交易日。

C 浪的主跌段无疑是8月18日开始,由4006点至2850点共7个交易日的暴跌,幅度亦近30%,这同时也是此轮股灾的第二波打击,众多躲过第一轮杀跌的老手也都在此轮下跌中受重创。

这亦是C 浪威力之所在。

C 浪已清晰走出了前面3波,目前正运行在C4中。

此种浪型划分较好的符合了波浪理论的规则,C2的反弹是明显的abc 简单结构,C4符合交替原则走出了复杂的三角型整理,C4的进一步细分a-b-c-d-e 已近尾声,整个C 浪尚余C5最后一跌。

这里有两点需要说明:第一,我们研究部将2013年6月底的1849点划为新一波大周期起点(见我部以前的大势分析文章),至5178点已运行完Ⅰ-Ⅱ-Ⅲ大浪,其中第Ⅱ大浪明显为三角型整理,此轮股灾式调整是第Ⅳ浪回调,这是我们将此轮下跌划为5-3-5之字型调整的基础。

第二,从各类指数的印证上看,上证与300指数完全同步,划分一样,深圳成指创新低的时间在9月15日,走得较上证弱(这是救市偏于上海的影响),不过从浪型的划分上完全一致,只是深成指的C4是一个下倾式的三角型整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湾股市大股灾:从12682点一路崩盘,跌到2485点才止住历史绝无可能简单地重演, 但时而会惊人的相似,美国,日本,台湾,香港,底部都是8倍市盈率左右(香港曾经百年一遇的最低点是6倍),1倍到1.2倍市净率。

A 股会否惊人的相似的重演?1990年2月,一场令人惊心动魄的台湾股市泡沫终于破灭。

台湾股市从最高点12682点一路崩盘,一直跌到2485点才止住。

大盘在8个月内竟然跌掉了10000余点,跌的只剩下了零头,跌幅高达80.4%!一、台湾股市泡沫的历程、成因和影响历程。

台湾股市从启动到泡沫顶点经历了5年的时间。

85年7月台湾股市从600多点启动到87年10月到达4600多点。

受87年10月美国股灾影响,台湾股市狂跌了近3个月,一直跌到2300多点。

之后行情迅速恢复,至88年9月到达高点8870点。

受财政部宣布开征资本利得税影响,台湾股市开始第二次爆跌,最低至4873点。

随后,财政部在投资者的巨大压力下宣布取消征收资本利得税的计划。

1989年上指数快速收复失地,到六月创9000点新高,并在随后的几天内如期突破万点。

1990年1月,股市开始了最后的疯狂,创出了12495点的历史新高。

当时市场乐观情绪的弥漫已经无法控制,人们认为股指将很快突破15000点。

1990年爆发的海湾战争终于刺破了这场史无前例的超级股市泡沫。

从1990年2月到10月,股市由12682点狂泻到2485点。

成因。

首先是台湾经济持续高增长。

1951年至1987年,台湾年均经济增长达9%,为世界之首并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劳动密集型出口导向模式为台湾赚取了大量外汇。

1988年底,台湾外汇储备达760亿美元,仅次于日本,是当时人均外汇储备最高的经济体。

其次是新台币的升值预期。

美国因经常项目逆差急剧增加而不断对台湾等顺差经济体施加压力。

美多次以台当局人为操纵汇率为由,威胁使用其“综合贸易法案第301条款”,逼迫台当局放宽汇率管制,让新台币升值,以减少对美贸易顺差。

台湾货币当局被迫对新台币实施缓慢升值政策。

第三是流动性过剩。

新台币的升值预期使得海外热钱大量涌入岛内,加之多年沉淀厚积的高额储蓄因利率不断走低而从银行体系外流,造成当时台湾流动性过剩难以消除的局面,其结果就是各种资产价格的飙升,土地和房地产价格在短时间内翻了两番。

第四是投资渠道不畅。

由于投资渠道不畅,长期经济增长所累积的居民财富大部分都以银行存款的形式累积在银行体系。

当股市开始启动以后,在股市赚钱效应的吸引下,投资者的股票投资热情被调起,开始蜂拥入市,具体表现是开户数短期内激增。

至1989年底,台湾股民开户数已高达500万户,可以说当时台湾几乎每个家庭都在参与“股市狂欢”。

影响。

首先是对经济的影响。

新台币持续升值使得台湾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加工出口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大幅削弱。

同时,泡沫经济的发生使岛内劳动力和土地成本大幅攀升,使台湾传统产业出现了大量倒闭和大规模外移。

岛内传统产业迅速衰退,引发产业空洞化趋势。

其次是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

新台币升值和股市暴涨导致岛内人均收入大幅增加,刺激了岛内服务业的发展。

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得到大幅提高。

第三是对金融系统的影响。

台湾股市泡沫破灭使得台湾股市和楼市双双下跌,这又使得银行金融系统开始发生经营危机。

被股票和土地套牢的企业也因缺乏资金,营运陷入困境。

许多融资对象相继倒闭造成银行的呆账和坏账也大幅增加。

二、台湾股市泡沫的启示第一个启示是股市暴涨必有暴跌。

其实,每一位入市的投资者都知道股市暴涨必有暴跌这个道理,但问题的关键是股市什么时候会暴跌?或者说股市什么时候开始具有暴跌的可能性?一般来说,股市进入泡沫阶段以后随时都有暴跌的可能性。

国际上,诊断股市泡沫的方法主要有四种,它们分别是上市公司总市值占GDP的比重法、市盈率法、美联储模型法(FedModel)和托宾Q法。

其中,由于托宾Q法所需数据国内并不具备,故下面就以前三种方法来诊断我国当前的股市状态。

【1】上市公司总市值占GDP的比重法。

9月3日,沪深总市值大约23.6万亿,加上香港上市的市值5.8亿和新加坡上市的市值4亿以后,我国上市公司总市值约为33.4万亿。

我们以最近一个整年200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21.09万亿为计算基准,可以得出9月3日我国上市公司总市值占GDP的比重为1.58倍。

在美国股市的最近100年,这个指标最低为0.4,最高为1.6。

高点曾经到达过次,第一次高点是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大萧条”之前,另一次发生在1999年。

台湾股市见顶时该指标为1.55,跌到底时为0.48。

因此,上市公司总市值占GDP的比重法也显示我国股市目前已经进入泡沫阶段。

【2】市盈率法。

由于动态市盈率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故计算静态市盈率。

我们以最近一个整年2006年为计算基准可以得出我国股市2007年9月3日的静态整体平均市盈率大约为62倍。

当然按照中报数据推算,动态市盈率肯定比这个数据要低许多。

参照世界大部分股市在牛市见顶时市盈率都在60倍左右的事实,静态市盈率显示我国股市目前已经进入泡沫阶段。

【3】美联储模型法。

2006年所有上市公司实现的总的净利润是3781亿,按照2007年9月3日的沪深总市值计算,股票投资的回报率为1.6%。

目前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3.6%,扣除利息税后为3.42%。

抛开风险不谈,一年存款净收益已经大于股票投资收益率。

如果说上证综指4000点时尚处于投资阶段(当时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3.06%,扣除利息税后为2.448%,而当时股票投资的回报率为2.77%,一年存款净收益尚小于股票投资收益率),那么经过股市的不断上涨和央行2007年7、8两月的连续加息以及利息税的大幅下调,根据美联储模型法,目前我国股市也已经进入泡沫阶段。

第二个启示是牛市泡沫阶段的驾驭启示。

股市进入泡沫阶段并不意味着它马上就会下跌或者暴跌,而是意味着此时投资于股市风险更大而回报更小。

台湾股市的大股灾(一)一个美丽的开始: 台湾提早大陆约30年开始工业化进程,到上世纪80年代末,岛内经济实现连续40年平均9%的高增长,劳动密集型出口导向模式为台湾赚取了大量外汇,外汇储备达到700亿美元,仅次于日本,是当时人均外汇储备最高的经济体。

似乎突然之间,台湾从贫困小岛蜕变成为一个富裕的地方,不仅表现在官方的财富储备,民间收入也大幅提升。

80年代,岛内居民工资收入快速增长,更让人感觉“暴富”的是年底奖金花红迅速膨胀。

比如公务员年底可以领到1-2个月的额外薪金,一些普通行业的工人年底一般可以多领3个月的工资,一些热门垄断行业,如台湾的几大水泥巨头的工人奖金额为7-8个月的月工资,那些高速扩张的行业如证券公司的奖金规模更高达70个月,甚至100个月的工资。

由于新台币的升值预期,海外热钱也大量涌入岛内,在外汇盈余和居民财富增长共同作用下,造成当时台湾流动性过剩难以消除的局面,其结果就是各种资产价格的彪升,土地和房地产价格在短时间内翻了两番,地下钱庄和投资公司月利息率达到4%,甚至6%以上。

一时间,台湾岛内资金泛滥,而且很容易在短时间内实现诱人的投资回报,来钱容易赚钱也容易,巨大的资金流贪婪地寻找各种投资机会,而股票市场就成为最大的蓄水池。

股市泡沫膨胀在所有的财富制造机器中,股票买卖成为那个时候参与面最广,回报最高的造富运动。

台湾自有股票市场后用了25年时间,到1986年台湾加权指数才越过1000点,但从此开始,股指便出现了全球罕见的加速屡创新高牛市行情。

在不到9个月里,指数跃上2000点,随后的2个月内,指数接连突破3000点和4000点。

虽然1987年全球股灾也同样重创台股,指数重挫51%,到1987年12月跌至2298点,但这场牛市盛宴还远没有结束。

在1988年6月,台指就反弹突破5000点大关,7月突破6000点,8月涨至8000点。

随后股市开始了第二次调整,9月份台湾“财政部”为抑制股市泡沫出台征收资本利得税政策重创市场,指数至年底累计下跌43%,跌倒5000点以下。

但是市场热情并没有减弱,人们都在预期股指上10000点大关。

在随后政府做出让步之后,1989年上半年指数快速收复失地,到六月创9000点新高,并在随后的几天内如期突破万点。

1989年下半年的台“立法委”选举暂时转移了民众对股市的注意力,至1990年1月,股市开始了最后的疯狂,创出了12495点的历史新高,当时市场乐观情绪的弥漫已经无法控制,人们认为股指将很快突破15000点。

当时参与台湾股市的一位美国基金经理Steven R. Champion 在他记录台股大牛市的传记<The Great TaiwanBubble>(台股大泡沫)中写到“…那个时候中国人似乎找到了如何超越光速和摆脱其它物理限制的方法,他们到达了一个时钟停摆,平行线交织的奇怪空间,正常的金融和商业法则在这里都不再适用…”这种前所未有的泡沫式疯涨使得股票市场已经变味,成为一个不产生实际价值和合理资源配置功能的赌场。

在那3年牛市过程中,任何一个人采取扔飞镖的随机选股策略都可以获得平均8.5%的月回报率,那些更大胆的“投资者”如果使用当时还非法的融资融券工具,月回报可以很容易达15-20%。

赚钱效益快速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股市,到1990年3月泡沫顶峰时,活跃交易账户从牛市开始的1988年6月不到60万激增至460万,每个家庭都在参与股市狂欢,这是真正的全民炒股。

台湾股市的日平均交易量也从牛市开始时的不足1000万美元彪升至最高56亿美元,单日最高成交量记录为76亿美元,是当时纽交所和东京交易所交易量的总和。

由于当时台湾上市公司数量不到200家,巨大交易量不仅是靠膨胀的市值,还有高换手率推动,3年间年换手率从开始的不到2倍到最后达到6倍,显示出极度短线投机气氛,而且90%的交易量都是由散户创造。

在投机气氛浓烈的市场格局下,最有效的盈利模式就是操纵股价,一些在其它市场本应摘牌退市的公司被大玩家相中后反而成为市场热门。

这些公司往往没有实际的资产,没有收入,甚至连员工都没有,但只要是小盘,筹码易于控制,股价就会被炒上天。

比如“新奇毛纺”这只股票,市场对这家公司业务无任何好转可能的股票产生兴趣后,股价出现了连续22个无量涨停。

另一家在台北经营一间破旧酒店和一座野生动物园的公司“六福发展”的股票在被庄家操纵后一个月的时间上涨近2倍,连续19个涨停,使得这家公司市值达到8.3亿美元,超过当时纽约的广场酒店、香港的文华东方和曼谷东方这三家世界一流酒店的市值总和。

更离谱的是,一家台湾本土的银行-中国国际商业银行(英文简称也是ICBC)在泡沫最高峰总市值竟是包括摩根大通、美洲银行、富国银行等5大美国银行市值的总和,而其净利润只有这五大银行的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