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作文教学的情感激发
作文教学中情感作用及培养[论文]
![作文教学中情感作用及培养[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f371f7a01f69e3143329439.png)
作文教学中情感的作用及培养《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改革的要求,强调写作要有真情实感。
而眼下的中学生大部分同学怕写作文,学生觉得无事可写、无话可说,造成这种局面的最主要因素是学生的情感枯竭。
情感,是作文的动机。
学生作文的第一难关就是打不开思路,即使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也往往无话可说。
这是什么原因呢?固然这与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因素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他们缺少一种内在的动力——情感。
赞可夫曾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特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儿童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情感和词语。
”这种高涨的情绪是带有一种冲动性的情感。
由此可见,情感教育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一、开放师生关系,建立释放情感的平台“闲暇出真情”,有研究显示,人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时候是真情释放的最佳条件。
营造轻松活泼的氛围,建立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以保障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
由过去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转变为引导式,由高高在上的权威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教师要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材内容去制订教学计划,选择教学方式。
师生关系是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是影响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
只有在教学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平等、民主地对待学生,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关心他们、爱护他们、信任他们,学生才能努力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因此,教师要走下神圣的讲台,走到学生中间,用自己的情感来调动和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用自己的语言、动作、姿态和眼神把情感传递给学生,用饱满的激情引导学生开启自己的内心世界,去思考和搜寻那些曾经震撼心灵深处的经历往事。
然后进而引导学生将自己对生命的体验和生活的感悟经过加工、酿造、整理,用语言文字表述于卷面上。
我想,这样的文章才具有真情实感,才更感人,才具有生命力。
二、丰富内容,激发情感许多教师有这样的经历,作文题目明确以后,作文指导中读适当的优秀范文,然后再让学生打草稿,有许多学生很容易依葫芦画瓢,照着例文去写,教师读一篇范文,他们便写出和范文相差无几的文章,让人感到哭笑不得。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关乎着学生的情感素质的培养与提升。
作文教学是学生进行思维、表达和情感体验的过程,通过作文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写作中体验到快乐、关注他人、反思人生等积极情感。
情感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情感互动能力。
作文教学不仅仅是学生与作文之间的互动,更重要的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互动。
学生们在作文写作时,可以通过相互的讨论和分享,互相了解对方的内心感受,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
而教师在批改作文时,既要注重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和鼓励,也要适时指出不足之处并提供改进意见,以引导学生更好地表达情感。
情感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
作文教学既是一种审美活动,也是一种道德教育的过程。
通过作文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感,引导学生关注他人、关注社会,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爱心。
在作文题材的选择上,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使学生通过写作表达对社会热点话题的思考和态度,这既能让学生在情感上得到释放,又能使学生对社会更有责任感。
情感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与情感管理能力。
通过作文教学,学生不仅可以了解自己内心的情感,还可以更好地管理和调适情感。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仔细观察、深入思考,从而对自己的情感变化和其原因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当学生了解自己的情感之后,可以更好地调整自己的情感状态,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困惑和挫折,提高情绪的稳定性和抗压能力。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参加 丰富 多彩 、生动 有趣 的社会 活动 ,如组 织游 览观光 ,
参观 市场工 厂 ,访 问英雄模 范 ,了解 时事新 闻 ,关注社 会 热点 ……这样 不仅 提 高了沉重 的 思想认 识 ,而 且 帮助学 生 开阔视野 ,积累 了材料 ,培养 了作文 的兴趣 。 二 、学会阅读 。学会欣赏 ,激活情感 水 满 则 溢 ,万 事一 理 。阅读 和 写 作 亦遵 循 着 这 一 规 律, “ 阅读 ”是感 知 到意会 的阶段 ,是 量变 ; “ 写作 ”是 意会 到言结 的飞 跃 ,是质变 。要促 进这 一转 变 ,就 要 开源 扩 流 ,要 广 涉 猎 、 多采 撷 ,要 让 学 生 学会 阅读 ,学 会欣 赏 ,经 过一 番领悟 、感 受 , E l 积 月累 ,基 石渐 固 ,如若挥 笔便 可得 心应手,左右逢源 ,洋洋洒洒 ,一气 哈成 。 阅读 之 所 以对 写 作 如 此重 要 ,因 为 阅读 是 个 人 素质 提 高 的重 要 因 素 。那 么 阅 读是 不 是 一 定 能提 高写 作 水平 呢 ?也 不一 定 。阅读如 果没有 激发情 感 ,如果 没有产 生认 识 ,没 有发表 的冲 动 ,仍然只 是 阅读 。阅读是 静态 的 ,而 写 作 是 动态 的 。所 以在初 中语 文 教 学 中要 引导 学 生进 入 作 品 的境界 ,入其 境界 ,便 如佛参禅 ,极 易至 主客 契合 、 物 我 同体 、 天人 合 一 之佳 境 ,引 起 创 作欲 望 。朱 子清 的 《 背影 》引人 伤感 共鸣 ,在学 习 了 《 背影 》之后 ,许 多 同 学重 新 回家 审视 自己 的父 母 ,并写 出 了习作 。有 位 同学写 道: “ ……看着 平 时爱唠 叨的母 亲 ,我仿 佛第一 次看 到母 亲 是过 分的苍 老 了。她那 被海风 吹得 发黑 发红 的面庞 上 , 已经 爬上 了几 道细 细 的鱼 尾纹—— 这 是与 她 的年 龄极 不相 称 的 ;她 那双炯 炯有 神 的眼睛深 深地 陷入 眼眶 ,显得 更加 深邃 、忧 郁和 不安 ;而 且,母亲 头上 略显 稀疏 的灰发 中又 添 上 了几 根 显 眼 的 白发 。 哦 ,我 的 苍老 的令 人 心 酸 的母 亲 !”他 的作 文为什 么感 动人 ?那是 因为 文 中倾 注 的不仅 仅是文字 、事件 ,而且是真挚的情感 。 总 之 , 阅读 是 借 人 功夫 ,写 作 是 求 已功 夫 。美 国密 执 安大 学教授 威尔逊 说 ,读对 写 、写对读 都存在 着相 辅相 成 的作用 ,有 一种 提高 写作 能力 的最 好方 法便 是写读 书报
中学作文教学如何激发学生情感教学探究

中学作文教学如何激发学生情感教学探究一直以来,作文教学都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多数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往往注重训练学生选材立意、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方面的能力,而忽略对学生情感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提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要求,在教学建议部分又提出“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因此,语文作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情感的教育和引导。
现在学生作文过多地捏造事实、就事论事、人云亦云,缺乏写作的兴趣,写不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文章读来干干巴巴。
如何激发学生的作文情感,使学生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呢?笔者做了以下的尝试。
一、营造情感氛围,培养写作情感情感是写作的心理基础。
“为情而造文”、“五情发而为辞章”,特别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倾注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学生只有具备丰富的情感体验,才能借助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
所以写作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情者文之经”学生如果没有丰富细腻的情感,就不可能写出真挚感人的文章。
教师要教育学生热爱生活,指导学生投身生活,不仅要观察生活,积累生活,更主要的是要体验生活,感受生活。
这样学生写出的文章才有生活气息,才有真情实感,才能避免写空话、假话的弊端。
在作文教学中还可以借助投影、录像等直观手段创设情境,再现情境;组织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班级文化活动,让学生在自身生活中写出感情丰富的文章。
二、运用多种方法,诱导写作激情作文重在实践,再多再高深的理论也只是纸上谈兵,只有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多向思维,激发学生的多种情感,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而教学现代化的发展为作文教学实施情感教学提供了教学优势。
1.教学生搜集素材的方法,以备写时之用。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亦是如此,要想写好文章,搜集好素材是先决条件。
教给学生几种方法:一是写读书笔记,让学生在好书中搜集,记名人名言,摘好词佳句,选华章美文,书点睛之笔,写读文所感。
情感渗入佳章迭出——浅谈作文教学中情感因素的渗入

快和 满足 , 会积沉 下来 , 作文 中不时表露 在
学生对生命 、对社 会、对人类 的关注和理解 就不会 限于生 硬 的文字 。
2加强历史文 化学 习, 增加学生 的人文素 养? 4教师真情体现 。 促进学生思维扩展?
文化的沉淀 , 是几千年来 中华文明历史长 河 里 流 淌 至 今 依 旧 熠 熠 发 光 的 金 子 , 一 个 民 是 族情感的长廊 : 如明月 、霜露 、白发 、杜 鹃等 融合的 乡愁 , 阳光 、春 天、莺啼 、燕 语等组 如 成的希望 , 如梅 、 、 、 兰 菊 竹等体现 的气节 …… 这些传 统的氤氲 、美妙的 意境 对于积 累学生 情 感作 用 很 大 。 除此之外 , 一个人 名垂至今 , 为我们提供 了教材 , 那一个个 鲜活的学 习楷模 : 如婉 约中 透出英 气的李清 照、意气豪迈 又浓郁冷 峭的 陆 游 、 身 经 乱 世 仍 关 心 天 下 寒 士 的 杜 甫 … … 不仅可以增加 学生的人文素养 , 而且可以丰富 学生的情感 。 让 历史文化 来影 响学生的认知规律 , 很多 教师觉得这样 会让 作文教学失去 “ 主心骨 ” , 会让学生在 历史的 淹没 、文化 的阴影 中失去 自己的声音 , 实践证 明 : 不会 。十六七 岁的少 年, 正是思 想活跃 的时候 , 个性 的张显 、生命 的活力注 定他 们不会 在历史洪流中流失, 而往 往能撷取一瓢或与之 交流 、 畅谈 。 因为在对待 这些 内容的时 候 , 他们 不是简 单的抄 袭 、搬 用、套用 , 而是在 引用 的基础上 , 加深理解 , 是 在雄浑的历史 文化支撑下找 自己的路 : 如有的 学生为 了弄清 《 诗经*中黄河的清浊 , 翻找史 料 , 学生 将 赋 比兴 的 写 作 手 法 与 现 代 的表 达 如 手法进行 区别…… 历史折射 出的光辉经过学 生敏感的心 灵过 滤 , 散发出的文学底蕴深沉而 有 内涵。 这 是我去某所 中学 听课得到 的收 获。当 时那 个老师所举的事例 是他 自己七十 年代的 经历 , 但是 他就 是把这 个平易的事例与 “ 如何 选材 这一个写作 方法天衣无缝 的连 在了一 起, 并不漏痕迹的伸展开 , 谈到如何把握文体 , 如何缩 小范围等。2 分 钟课程就在这个老教 O 师煽情 的故事和学生激 情的 回应 中过去 。令 我暗 暗佩服。我想 , 我如果在这个班 , 定不 一 会为 思 路 展 不 开 而 担 心 。 毕 竟 , “ 问而近 思 ”的人 并 不 多 , 能 切 平凡 而真实的生活感受 , 经过老 师浓缩 提炼 , 正值有穿透力和心 灵辐射的效果 , 运用起来就 能克服写作中常见的抒情议论空洞疲软 , 获得 自然贴切的效果 , 而这些 感受对于学生却是一 种 别样 的感受。只要学生 能抓住 向他们 袭来 的, 由一个 小人物 、一桩 小事 情、一幅画而 产 生的真 情实感 , 抓住像 一根 扎到心头 的长针 , 像一阵 奔涌而 来的怒潮 , 让学 生用最真切、最 简练的文字 , 出心尖上 的那一 霎惊惶 。 指 真情在 作文中渗透 , 文在真情 中升华 。 作 只要教者有 心 , 在语文课堂里 , 以作文教 学为 载体 , 真情教育得到的 将是 实实在在 的落 实。 学生在作文教 学中得 到爱国情、 任感、 命 责 革 英雄主义 、爱父母 、爱他人等情感锤炼 , 最终 成就 了一颗 颗善 良的心 。可 以预想 , 在有意 识、 有计划的训练实践下 , 学生将形成稳 定的 情感素质 , 而稳定 的情感素质将又会极大地促 进学生 作文能力的提高 。逐渐让学生养成说 真话 、写真事 、抒真情、做真人 的习惯 , 真正 让学生在笔尖下流露 出自己的真情 。—浅谈作文教学中情感因素的渗入
激发学生作文真挚情感的若干教学策略

( ) 学 生 作 文 表 达 真 情 实 感 的 重要 性及 其 要 求 一
作文 与其它 的学科知 识 的根 本 区别 ,除 了是人
所 谓诉 真情 、抒 真感 ,简而 言之 ,就 是在作 文
的心智 的反映 ,是 人格精 神 的体现 ,更 是学 生 内部
霉衽 撙 屯
E f ㈦ { {麓疆 , 豁 雏
激发学生作文真挚情感的若干教学策略
◇ 浙 江 温 岭 市 东 浦 中学 朱 增 标
【 摘 要】作 文教 学要 把 “ 言” 与 “ 立 立人 ” 紧 密地 结合 在 一 起 ,作 文 与做 人 一 样 都 需要 追 求 “ ” 真 、 “ ” “ 善 、 美”的统一 ,因此学生在作文 中表达 自己的真情 实感是作文教 学 中必须 关注的一个重要 问题 。本文探
析 了激发 学生作文真挚情感 的若 干教 学策略。 [ 关键词】作文教 学 情感表达 教 学策略
言为心 声 ,文 贵情 真。 只有 感情 真挚 的文章才
蕴藏着 的情 感意趣 的再现 ,这情感意趣不是抽 象的 , 而是 有血有 肉的 ,是 生命 的张力 ,是一种 指 向 自我 实 现 的人 生。长期 以来 ,作 文训 练只偏 重于技 术操 作 ,偏重于抽 象 、概 括 、提 炼等机 械 的训 练 ,作 文
内心 的 。即相对 于作者 自身来说 是真 实的 ;二 是所
操作工 ,他们对 写作怕 、厌 ,写 出的作文缺 乏生命
活力也是必然 。
随着新 课标 的推行 ,由 “ 立言 ”而 “ 人 ”这 立
一
人 ,只是 由于主流语 话 的包 围 ,加 上社会 上 弄虚作 假不 良风气 的影响 ,评 价尺 度 的异 化 ,应 试升 学 的
让“真情”流淌——浅谈作文教学

综合5小学教学参考《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写作的基本理念是: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由此可见,作文是一种情感性极强的活动,是“情动于中”方能“形于言”。
在作文教学中如果无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情感体验,显然违背了作文教学之道。
文章作为一种情感的载体,教学中惟有适度合理地进行情感渗入,才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提高写作能力。
那么如何让真情在作文教学中流淌,我想粗浅地谈谈自己的感想。
一、走进生活,释放童心,感受真情人们说:童年是一首奇丽的诗,是一幅多彩的画。
孩子们生活在一个美丽的世界里:蓝天中,小鸟在欢乐地歌唱;草尖上,露珠儿做着甜美的梦;清风里,小河泛起微微的波……让孩子们走进这可爱的大自然,和星星嬉戏,和青蛙谈天,用幼稚的心去触摸大自然的心,用奇异的情去编织美好的梦,释放的童心会在春风中绽放。
同样,孩子们的生活是多彩的,学校、家庭、社会、亲情、友情……有多少人和事会令人感动。
学校组织了丰富多彩的社会体验活动是学生走进社会、了解社会的好机会,如做一次环保调查,搞一次小记者采访,当一回小交警,参加社区公益活动等,都将引领孩子们走进生活,感受时代脉搏,体验时代潮流,在体验中积累写作的素材和情感。
二、运用真情,敞开童心,拨动“情”弦作文教学绝不仅仅在于知识的传授,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使学生在情感的驱使下自然写作,从而达到陶冶学生心灵的要求,如何让孩子的真情流于笔端,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包容的微笑,一次激动的落泪……这点点滴滴的情感都会渗入到教学中,化作一道道美丽的彩虹。
老师的真情演绎,不仅要表现在作文辅导当中,而且,应贯穿在阅读教学中。
《秋天的怀念》一课中,母亲那伟大、深沉而无私的爱,作者当时没有感受到,而是母亲逝后“他”才领悟。
生活中这样的细节很多,学生却很难捕捉到,怎样才能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把课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链接到自己的生活实际中去呢?在教学中,我深情地讲叙起自己的母亲:每次家里炖鸡吃时,母亲总给我们端来大块的鸡肉,笑眯眯地看着我们吃完,当问起她时,她总说先在厨房吃饱了。
浅谈高中作文教学的情感激发

浅谈高中作文教学的情感激发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作文教学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采取一定的策略即鼓励学生,激发兴趣,开启心灵,张扬个性等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作文情感兴趣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作文能力是语文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
但远观书坛,关于高中生作文的尽是《话题考场作文大全》或《话题作文训练大全》充斥市场;近看教坛,师生疲于奔命的是文本的教与学、讲与练,难得一见作文教学公开课、观摩课与示范课。
作文研究者的本末倒置导致了作文教学中的浮躁偏颇,语文教学中的轻重失衡导致了作文教学的盲目无序。
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种局面,进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呢?一、给予鼓励——挖掘创作的动力美国教育学家巴士卡里雅博士宣称:“把最差的学生给我,只要不是白痴,我都能把他们培养成优等生。
”他的妙方就是赞扬和鼓励。
作文教学同样需要教师拿起表扬的武器。
中学生有强烈的自尊心和好胜心,有渴望得到肯定和赞扬的心理需求。
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一点,在作文教学中鼓励学生,挖掘出他们不竭的创作动力。
因此,教师都要用赏识的眼光看学生,不管学生的作品多么拙劣,也不能讽刺、挖苦他们,以防止他们在写作中产生自卑感,产生自我否定,甚至对写作产生反感。
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特长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能够帮助学生维持良好的写作情绪,树立再创佳绩的信念。
这样,学生期待肯定和赞誉的心理得到满足,就会有了写好作文的自信,就会有希望。
有一次,我让学生针对班内的一件事谈谈自己的看法。
结果,一个女生写了自己对班内同学打架的看法以及自己对这件事的反感,详细地谈出了自己的感受,有真情实感。
我在班内宣读了她的文章,并对她为班集体着想的美好心灵给予了表扬,从而赢得了全班同学热烈的掌声。
老师的肯定和同学们的鼓励,让他尝到了写作的乐趣。
以后,在不断的鼓励下,他的写作水平逐步提高。
由此可见,作文教学中,运用赏识和鼓励,会挖掘出学生不竭的创作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中作文教学的情感激发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作文教学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采取一定的策略即鼓励学生,激发兴趣,开启心灵,张扬个性等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作文情感兴趣
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作文能力是语文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
但远观书坛,关于高中生作文的尽是《话题考场作文大全》或《话题作文训练大全》充斥市场;近看教坛,师生疲于奔命的是文本的教与学、讲与练,难得一见作文教学公开课、观摩课与示范课。
作文研究者的本末倒置导致了作文教学中的浮躁偏颇,语文教学中的轻重失衡导致了作文教学的盲目无序。
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种局面,进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呢?
一、给予鼓励——挖掘创作的动力
美国教育学家巴士卡里雅博士宣称:“把最差的学生给我,只要不是白痴,我都能把他们培养成优等生。
”他的妙方就是赞扬和鼓励。
作文教学同样需要教师拿起表扬的武器。
中学生有强烈的自尊心和好胜心,有渴望得到肯定和赞扬的心理需求。
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一点,在作文教学中鼓励学生,挖掘出他们不竭的创作动力。
因此,教师都要用赏识的眼光看学生,不管学生的作品多么拙劣,也不能讽刺、挖苦他们,以防止他们在写作中产生自卑感,产生自我否定,甚至对写作产生反感。
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特长并给予及时的
肯定和鼓励,能够帮助学生维持良好的写作情绪,树立再创佳绩的信念。
这样,学生期待肯定和赞誉的心理得到满足,就会有了写好作文的自信,就会有希望。
有一次,我让学生针对班内的一件事谈谈自己的看法。
结果,一个女生写了自己对班内同学打架的看法以及自己对这件事的反感,详细地谈出了自己的感受,有真情实感。
我在班内宣读了她的文章,并对她为班集体着想的美好心灵给予了表扬,从而赢得了全班同学热烈的掌声。
老师的肯定和同学们的鼓励,让他尝到了写作的乐趣。
以后,在不断的鼓励下,他的写作水平逐步提高。
由此可见,作文教学中,运用赏识和鼓励,会挖掘出学生不竭的创作动力。
二、收获成功——激活写作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写作的源动力。
学生的兴趣要靠教师去激发,一方面多表扬学生,另一方面应尽量使作文训练与学生贴近,使他们有东西可写,有写东西的欲望。
记得在中师时,我的一篇作文《普贯山抒怀》是我根据自己的真情实感写成的。
结果,这篇作文被老师在班内赞扬一番。
这一次的成功,激发了我写作的欲望,使我对写作有了浓厚的兴趣。
以后,每次作文,我总能写出成功的作品。
因此在写作中,珍惜学生心灵深处的渴望,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会更好地激起写作的兴趣,从而培养他们写好作文的自信,会让学生走向作文的成功。
作文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各种渠道,根据不同水平的作文,给
他们寻找成功的机会。
如积极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古诗词欣赏、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正规的作文竞赛、每周出一期黑板报、每月出一期班刊等。
让学生真正参与语文教学行动,锻炼他们的能力,扩大他们的知识面,让他们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再如,可要求学生写社会调查报告,使他们的作文有东西可写,能对生活进行思考,能洞察社会现象,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写作的积极性。
创设作文成功的机会,收获的必定是写作的成功。
三、激发情感——开启心灵的钥匙
文贵有“情”。
这情是自己真实的思想情绪,是发自肺腑的亲身以为。
真情真话最感人肺腑,弥漫真情真话的文章不光能激动自己,也能激动他人。
但学生的作文,往往是空洞无物,无病呻吟。
究其原因,有的是没有找准写作的突破口,不说真话、实话,有的对老师存有戒心,不信赖老师,不愿向老师倾吐真情实感。
因此,要引导学生写内容充实、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教师必须注重与学生的情感的沟通,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实践证明,学生特别渴望和珍爱老师的关爱。
教师的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信任的鼓励、甚至轻轻的微笑,都会赢得学生的爱戴和信赖,都会触动他们的情感,激起写作的欲望。
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他们当作朋友,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运用换位思考法,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和学生平等相待,给学生亲切感、安全感和信赖感。
这样,师生之间有了真挚的情感,学生便更愿意
接近老师,向老师袒露自己的心声,愿意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帮助。
这样,学生才能找到写作的源泉,写出的作文才充实感人。
我的一名学生,因父母离异而痛苦不堪,学习成绩也迅速下滑。
在作文中,她以细腻的笔调描述了自己的遭遇和痛苦,表露了对生活的绝望。
看着饱含感情的每一句话,字字都捶打着我的心。
我似乎看到了她的孤独和无助……我用了长长的批语,给她讲述如何面对挫折、如何走出逆境、如何更好地生活,并在平时注重对她的关爱,帮助她树立生活的信心。
在我们的交流中,她不但学习成绩迅速赶了上去,而且又找回了失落的自己。
四、张扬个性——拓宽写作天地
2003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作文教学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应该“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新课标的这段精辟论述贯穿着一个重要思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作文教学的过程也就是发展个性、认识自我、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创新的土壤是个性,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
习作练习应该是浪漫而富有创造性的,应鼓励学生在写作训练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让他们的表现力、想象力、创造力都尽情地表现出来。
突破常规,寻求变异,拓展思路,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逐渐唤起他们的个性觉悟,激发他们的个性追求。
或真诚,或乐观,或宽容,从而形成他们的个性品质。
只有把张扬个性放在首位,作文创新才能成
为有本之木。
因此,要通过创新和谐的教学情景,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使用艺术化的教学手段,还学生一个广阔的自由写作天地。
总之,由于本人在作文教学中采取了鼓励学生、激活源泉、开启心灵、拓宽思维等一些策略,因此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并且带动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当然,作文教学的奥妙是无穷的,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在新课改大潮的推动下,应转变观念,冲出陈腐的作文教学的“围城”,开辟中学作文教学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