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白小时候的故事(除去铁杵磨成针)

合集下载

关于李白的小故事

关于李白的小故事

关于李白的小故事
以下是关于李白的小故事:
李白从小就展现出了过人的聪明才智,他在家中读书时,能够快速吸收各种知识,记忆力也非常惊人。

传说有一次,他在山间游玩时,看到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李白便好奇地询问老妇人为什么要磨铁棒。

老妇人回答说,她想将铁棒磨成针。

李白听后深受感动,便从老妇人那里借了一根铁棒,自己也开始磨。

经过长时间的磨砺,李白终于将铁棒磨成了针。

这个故事不仅表现了李白的勤奋刻苦,也传递了一个道理:只要有恒心和毅力,就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李白的才华得到了许多贵族的认可,他们纷纷邀请李白参加宴会,与他交朋友。

有一次,李白参加一个贵族的宴会,被要求在宴会上作诗。

李白喝下了一些酒后,便提笔写下了:“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这首诗既表现了李白的豪放性格和对酒的热爱,也展示了他卓越的才华。

尽管李白才华横溢,但他并没有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官职。

然而,他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选择了一条更为曲折的道路——通过献诗来获得权贵的赏识。

有一次,李白为了得到一位大官的赏识,便写了一首长诗《将进酒》,表达了自己对自由和生活的热爱。

大官听后非常感动,便邀请李白前来相见。

从此以后,李白便成为了一位受人尊敬的诗人,他的作品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传颂。

这个关于李白的小故事,表现了李白的坚韧不拔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他用自己的才华和勇气赢得了别人的尊重和认可。

同时,这个关于李白的小故事也传递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在追求自己的梦想时,我们可能会面临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总会有机会得到成功的。

李白少年时的故事

李白少年时的故事

李白少年时的故事李白小时在四川象耳山读书,很不用功,并想中途废学。

有一天,他在山下小溪旁遇见一位白发老婆婆在那里磨铁杵。

李白问干什么,老婆婆回答说:把铁杵磨成针。

李白不相信,嗤一声笑了,对她说:铁杵岂能磨成针?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老婆婆向他讲了这个李白小时在四川象耳山读书,很不用功,并想中途废学。

有一天,他在山下小溪旁遇见一位白发老婆婆在那里磨铁杵。

李白问干什么,老婆婆回答说:“把铁杵磨成针。

”李白不相信,嗤一声笑了,对她说:“铁杵岂能磨成针?”“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老婆婆向他讲了这个道理。

李白顿时领梧。

从此,他便发奋用功,终於懂得了“功到自然成”的道理。

李白不到10岁时,他的名声就传遍了家乡。

14岁时,李白来到南浦(今四川万州市),当地有个姓胡的乡绅(shēn)自以为有学问,看不起别人,他想考一考李白。

有一天,他当着李白的面就出了一副上联:“梁山栽大竹,无须淋(邻)水。

”这个上联含有当地三个地名,因此是一个很难对的上联。

谁知李白随口答道:“南浦人长寿,何惧丰都。

”这个下联前后也是三个地名,对仗非常工整。

胡乡绅很不服气,他又指着墙上的一幅画让大家看。

那画上有个老神仙,怀抱一个大酒坛,睡在崖边,坛口朝外面流着酒。

胡乡绅以画为题又出了副上联:“酉(yǒu)加卒是醉,目加垂是睡,老神仙怀抱酒坛枕上偎,不知是醉还是睡?”李白不慌不忙地回答:“月添半是胖,月添长是胀,胡乡绅挺起大肚堂中站,不知是胖还是胀?”胡乡绅本想借联讥笑李白,谁知反被李白针锋相对嘲讽了一番,大家一看胡乡绅肥胖如猪的模样,都哈哈大笑起来。

胡乡绅羞得满脸通红,还想找个机会再挽回面子。

酒席散后,他领众人到花园散步,只见荷花池里有几只小鹅浮在水上,游来游去,便灵动一动,对李白说:“白鹅黄尚未脱尽,竟不知天高地厚!”李白心里当然明白胡乡绅的用意,回头向池塘中看了一眼,正好看见一只乌龟伸出头来,便应声答道:“乌龟壳早已磨光,可算是老奸巨猾!”。

铁杵磨成针成语故事出处释义造句

铁杵磨成针成语故事出处释义造句

铁杵磨成针成语故事|出处|释义|造句
看到李白,相信很多的人都会想要铁杵磨成针这个成语,那么你知道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吗?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铁杵磨成针成语故事,来欣赏一下吧。

铁杵磨成针成语故事
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小时候从不认真读书,经常是把书本一抛就出去玩耍。

一天李白碰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拿着一根大铁棒在石头上磨,觉得好奇问她做什么,老婆婆告诉他要磨成绣花针,李白深受感动,从此就用功读书,终于成为文豪。

铁杵磨成针出处
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
铁杵磨成针释义
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

将铁棒磨成细针。

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铁杵磨成针造句
1、俗话说,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2、我们常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3、老师经常用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故事,教育我们在学习上要取得成就,就要刻苦努力,坚持不懈。

4、滴水穿石;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5、铁杵磨成针,经过五年的刻苦学习,他熟练地掌握了英语。

6、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无论困难多大,他都能克服。

7、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只要我们肯下功夫,没有办不到的事。

《李白铁棒磨成针》的故事_作文

《李白铁棒磨成针》的故事_作文

《李白铁棒磨成针》的故事
暑假开始,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励志故事书,里面有很多励志故事,第一篇是《铁棒磨成针》。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读了这篇故事,这篇故事主要讲的是:李白小时候不认真读书,有一天,他逃学到河边玩,看见一位老奶奶拿着铁棒要把它磨成一根绣花针。

李白问老奶奶:“铁棒那么粗,针那么细,铁棒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奶奶说:“铁棒虽然很粗,但只要天天磨,总有一天会磨成针的。

”李白听了老奶奶的话,心想:是啊,做任何事情,只要一直做下去,都会完成的。

读书也这样,只要天天读,再难读的书也会读懂的。

从那以后,李白读书变得很认真,后来成为了著名的诗人。

这个故事给我的启发是:铁棒虽然很粗,但只要坚持不懈地天天磨,总有一天会磨成针。

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只要勤奋努力,天天坚持,也一定可以获得成功。

于是,我暗暗下定决心,要想小时候的李白学习,发奋努力,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李白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李白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李白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李白铁杵磨成针的故事李白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关于李白小时候的故事

关于李白小时候的故事

关于李白小时候的故事铁杵磨成针唐代大诗人李白,幼年时便读那些经书、史书,那些书都十分深奥,他一时读不懂,便觉枯燥无味,于是他丢下书,逃学出去玩。

他一边闲游闲逛,一边东瞧西看。

他看见一位老妈妈坐在磨刀石上的矮凳上,手里拿着一很粗大的铁棒子,在磨刀石上一下一下地磨着,神情专注,以至于李白在她跟前蹲下她都没有察觉。

李白不知道老妈妈在干什么,便好奇地问:“老妈妈,您这是在做什么呀?”“磨针。

”老妈妈头也没抬,简单地回答了李白,依然认真地磨着手里的铁棒。

“磨针?”李白觉得很不明白,老妈妈手里磨着的明明是一根粗铁棒,怎么是针呢?李白忍不住又问:“老妈妈,针是非常非常细小的,而您磨的是一根粗大的铁棒呀!”老妈妈边磨边说:“我正是要把这根铁棒磨成细小的针。

”“什么?”李白有些意想不到,他脱口又问道:“这么粗大的铁棒能磨成针吗?”这时候,老妈妈才抬起头来,慈祥地望望小李白,说:“是的,铁棒子又粗又大,要把它磨成针是很困难的。

不过我每天不停地磨呀磨,总有一天,我会把它磨成针的。

孩子,只要功夫下得深,铁棒也能磨成针呀!”幼年的李白是个悟性极大的孩子,他听了老妈妈的话,一下子明白了很多,心想:“对呀!做事情只要有恒心,天天坚持去做,什么事也能做成的。

读书也是这样,虽然有不懂的地方,但只要坚持多读,天天读,总会读懂的。

”想到这里,李白深感惭愧,脸都发烧了。

于是他拔腿便往家跑,重新回到书房,翻开原来读不懂的书,继续读起来。

少年李白李白的父亲是位商人,做生意赚了很多钱,相当富裕。

相传,李白小时候在四川象耳山读书。

有一天逃学下山,经过一条小山涧,见到一位老奶奶在山洞旁磨铁棒。

李白觉得很奇怪,走上前询问,老奶奶回答说要用铁棒磨针。

一根粗铁棒要磨成一根细小的针谈何容易,但老奶奶信心十足,她说:“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从此以后李白就打消逃学念头,下功夫读书了。

他既学文又习武,专门学习剑术。

决心要做一个满腔侠义的“游侠”。

李白幼年时候记忆力特别好。

一年级叙事作文李白铁杵磨成针500字

一年级叙事作文李白铁杵磨成针500字

一年级叙事作文李白铁杵磨成针500字今天我们学了李白的《静夜思》,回家我又翻开《和好孩子交朋友》这本书,我就找到了李白小时候的故事。

李白小时候学习很不用功,他看见别人出去玩,就也想出去。

父亲看他学习不好还要出去玩,就不让他出去玩,让他在家里学习。

李白在父亲的督促下,就去读书了。

但是李白读了一会儿书,就觉得枯燥无味。

他趁父亲不在,就偷偷地溜出去了。

他跑到小溪边,看见鱼儿很活泼地在水里游来游去,他想:它们多么自由啊!我每天读那么多的书,一点自由都没有。

这时候,他看见一位老奶奶在磨一根很粗的铁杵,李白很奇怪,就上前去问老奶奶:老奶奶,您为什么要磨这么粗的铁杵呢?老奶奶就说:我这是在磨绣花针呢!李白说:老奶奶!你可真会哄小孩!老奶奶说:你可别看这个铁杵粗,只要我每天都磨,肯定会被我磨成绣花针的!听了老奶奶的话,李白想:是啊,只要我努力读书,以后肯定会成为一代文章大师的!从此以后,李白发奋读书,最后李白成了一个大诗人,人们都叫他诗仙。

李白的诗流传到现在,有900多首呢!李白的故事告诉我们的是: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绣花针!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一年级读后感作文我的梦,中国梦700字梦想,你可能有过。

可是你完成过你的梦想么?那天,我看了好看的《开学第一课》,今年的主题是我的梦中国梦是啊,我的梦是中国的梦,中国的梦是我的梦!最让我感动的,还是那打破神话的人——刘伟!为手指设计的钢琴,可他,因为高压电击的关系,永远的失去了双手,多么悲惨的童年,可他并没有被困难所吓倒,用脚,依然谱写出美丽的乐章!一次成功的背后,经历了一千次失败。

他最开始弹奏的时候,脚说什么也踩不准那drmfs又有多少人在背后嘲笑他,又有多少人在当面辱骂他。

他的父母曾跪下来求他不要这样,可是,他们那里知道,他对钢琴的热爱早已超出了他的灵魂。

而他,为了什么?为了梦想!一个梦想,值得一个人用一生去灌溉!马云哥哥,打造中国网络第一品牌的阿里巴巴。

铁杵磨成针-中国古代历史故事

铁杵磨成针-中国古代历史故事

铁杵磨成针-中国古代历史故事李白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其实他小时候也跟平常孩子一样贪玩,但是后来遇到了一个老奶奶,才让他奋发图强。

故事的经过是怎样的呢,下面跟小编一起去看看吧!铁杵磨成针唐代大诗人李白,小的时候很贪玩,不爱学习。

他的父亲为了让他成材,就把他送到学堂去读书,可是,那些经史、诸子百家的书很不好学,李白学起来很困难,就更加不愿意学了,有的时候还偷偷跑出学堂去玩。

有一天,李白没有上学,跑到一条小河边去玩。

忽然他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蹲在小河边的一块磨石旁,一下一下地磨着一根铁棍。

李白好奇地来到老婆婆身边,问道:“老婆婆,您在干什么?”“我在磨针。

”老婆婆没有抬头,她一边磨一边回答。

“磨针!用这么粗的铁棍磨成细细的绣花针。

这什么时候能磨成啊!”李白脱口而出。

而老婆婆这时抬起头,停下手,亲切地对李白说:“孩子,铁棒虽粗,可挡不住我天天磨,滴水能穿石,难道铁棒就不能磨成针吗?”李白听了老婆婆的话,很受感动。

心想:“是呀,做事只要有恒心,不怕困难,天天坚持做,什么事都能做好。

读书不也是一样吗?”李白转身跑回学堂。

从此以后,他刻苦读书,历代诗词歌赋,诸子百家,他见到就读,终于成为一名著名的诗人。

小编寄语:小朋友们,你们明白了铁杵磨成针的涵义吗?其实每个人都有懒惰的时候,在休息时确实应该开开心心的放松自己,该学习的时候或者要集中精力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就必须有恒心啦,只有不怕困难,坚定目标坚持下去,才能做好哦!李白的故事有一年,冬天刚到,寒气袭人。

住在采石矶的李白,常到街头的一家酒店里买酒喝。

这店是一个姓鲁的财主家开的,人们都叫他鲁老板。

别看这鲁老板表面对人和颜悦色,骨子里才狠哩!他家用的几个酒保(酒店中的伙计)个个累得弯腰驼背,到头来,都被他踢出门外。

这天,李白又走进酒店。

躺在椅子上的鲁老板捻着胡子,眯着眼,笑呵呵地打量着李白,心想,这个穷写诗的离开京都几年了,带来的钱兴许花得差不多了。

记得,李白头次进店,他笑脸相迎,以后常来常往,他估计也榨不出多少油水,脸色就一次比一次难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代大诗人李白(公元701-762年)一生写诗1000余首,他的诗雄奇豪放,把我国古代的诗歌创作推向了高潮,对后世和世界都有极大的影响,被后人尊为“诗仙”。

李白5岁那年,跟着父亲从西域(yù)回到四川青莲地区定居。

到10岁的时候,他对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有一年春天,岷(mín)山山脚下有个客人前来拜访李白的父亲,恰巧他外出未归。

客人脸上露出失望的神色,转身就要离去。

李白见了,连忙拉住客人说:“伯伯,您远道而来找我父亲,累了半天也不休息一下,就要返回,这样会伤身体和精神的啊。


客人见李白礼貌热情,能言会道,心中暗暗佩服,便坐了下来。

李白开始忙起来,他又是送茶,又是递毛巾,对客人非常尊敬。

为使客人不寂寞,李白放下手中正在读的书,到客厅陪着客人说话,他大大方方地说:“请问大伯尊姓大名,以便我转告父亲。


客人有心要试试李白的才学,便咳了一声,用手指轻捻(niǎn)了一下胡须,大声说:“我的姓是…有人偷‟,名字是…鸟落山头不见脚‟。


李白认真思考了一会,便拱手回答说:“我知道了,我知道了,父亲回来,我一定告诉他。


客人疑惑地问:“你能不能给我解释一下?”
李白马上回答说:“…有人偷‟就是把…偷‟字去掉单人旁,那么就是…俞‟字;…鸟落山头不见脚‟,就是…岛‟字。

您姓俞,名字叫岛!”
客人听后,十分佩服,连连拍着他的脑袋说:“童子真是奇才,可喜可贺!”
2
李白不到10岁时,他的名声就传遍了家乡。

14岁时,李白来到南浦(今四川万州市),当地有个姓胡的乡绅(shēn)自以为有学问,看不起别人,他想考一考李白。

有一天,他当着李白的面就出了一副上联:“梁山栽大竹,无须淋(邻)水。

”这个上联含有当地三个地名,因此是一个很难对的上联。

谁知李白随口答道:“南浦人长寿,何惧丰都。

”这个下联前后也是三个地名,对仗非常工整。

胡乡绅很不服气,他又指着墙上的一幅画让大家看。

那画上有个老神仙,怀抱一个大酒坛,睡在崖边,坛口朝外面流着酒。

胡乡绅以画为题又出了副上联:“酉(yǒu)加卒是醉,目加垂是睡,老神仙怀抱酒坛枕上偎,不知是醉还是睡?”
李白不慌不忙地回答:“月添半是胖,月添长是胀,胡乡绅挺起大肚堂中站,不知是胖还是胀?”
胡乡绅本想借联讥笑李白,谁知反被李白针锋相对嘲讽了一番,大家一看胡乡绅肥胖如猪的模样,都哈哈大笑起来。

胡乡绅羞得满脸通红,还想找个机会再挽回面子。

酒席散后,他领众人到花园散步,只见荷花池里有几只小鹅浮在水上,游来游去,便灵动一动,对李白说:“白鹅黄尚未脱尽,竟不知天高地厚!”
李白心里当然明白胡乡绅的用意,回头向池塘中看了一眼,正好看见一只乌龟伸出头来,便应声答道:“乌龟壳早已磨光,可算是老奸巨猾!”
关于李白小时候的故事(除去铁杵磨成针)
李白(公元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又一位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

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他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乐府民歌中吸取丰富营养,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李白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

诗圣杜甫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之评价。

李白的诗存世900余首,收录在《李太白集》。

李白五岁诵六甲(道家数术历算),十岁观百家。

相传,李白少年时代,曾经做过一个奇特的梦。

一天晚上,李白读书作文之后,酣然入梦。

梦中,他仍然在奋笔疾书。

突然,他发现自己的笔头上开出一朵洁白如玉的莲花来,光彩夺目,正在诧异之间,一张张白纸又从天而至,落到他的眼前。

李白高兴极了,猜想一定是神仙送妙笔给他。

想到这里,李白抓起妙笔飞快地写了起来,没成想落在纸上的却是一朵朵盛开的莲花。

于是,李白捧起一堆莲花,向屋外的池塘跑去,他在池边站定,扬手把莲花洒向池水中。

顷刻间,奇迹出现了:只见莲花入水后,即刻生出茎叶,竞相绽放。

微风吹来,花儿轻轻摇曳,阵阵清香沁入人的心脾,李白十分欢喜,刚要伸手去摸,忽然醒了过来。

李白回忆着梦中的历历情节,感慨:这是一个多么神奇美好的梦啊
说也奇怪,打这之后,李白的才思真就更加锐进,读书也更加刻苦。

他深入社会生活,游历祖国名山大川,创作了大量的不朽诗篇,最终成为一个才华横溢、举世闻名的诗人,至今他的许多著名诗篇仍被中外读者吟咏传颂。

后来,人们就将梦笔生花看作是有文才的吉兆,而成语“梦笔生花”就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才情横溢,文思丰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