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制度变迁对中国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的启示

美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制度变迁对中国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的启示
美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制度变迁对中国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的启示

量大小,也不仅仅是它的纸皮本及图书俱乐部的出版,而是该书将来的多种用途:拍电影、电视,出版唱片、录音带、录象带等视听读物以及出版电子版和网络版等等。声像作品部分地取代文字作品,从而导致印刷作品的读者相应地减少、图书市场疲软。

在现代传媒制度体系中,文学写作的/意义0总是建立在某种对于大众感官能力的直接确认之上的。由于电视剧、电影的制作对印刷文学作品选择更多考虑的是商业性,所以在大多数时候,写作者是根据传媒需要来确定自己写什么或不写什么;而写作过程同样脱离了写作者对于文学性的深刻把握,转向对于传媒技术的适应,严肃文学的创作队伍会相对萎缩。

现代传媒对20世纪欧美文学的影响是巨大的。文学的存在方式,文学的功能,文学的创作、传播、欣赏方式,文学的使用媒介和操作工具以及文学的价值取向和社会影响力等方面,都发生了诸多新的变异。

美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制度变迁

对中国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的启示

许俐X(人文社科学院)

1美国资本市场制度及其变迁

本部分主要介绍美国资本市场制度的形成与演进,当代美国资本市场的结构与运行模式,以及美国多层次资本市场顺利运行的有利条件。包括3部分内容:(1)美国资本市场的形成与演进;(2)当代美国资本市场的结构与运行模式;(3)当代美国资本市场多层次化充分发展多方面有利条件。

首先梳理了美国资本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按照美国资本市场的产生、发展到现在的成熟可将美国资本市场的形成与演进分为:18世纪的证券市场的建立、19世纪的早期发展到19世纪末至今的突破。

接着对美国资本市场的结构与运行模式进行了归纳与分析。指出:美国证券市场经历了长期发展,形成了集中与分散相统一、全国性与区域性相协调、场内交易与场外交易相结合的体系。了解和研究美国证券市场的层次结构状况及其运作特征,特别是场外交易市场(场外交易市场的建立是我国解决国有股协议转让流通、PT公司退市后转让、STAQ、NET系统历史遗留公司股份的转让等一系列问题的突破口)对我国目前的证券市场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本部分将美国资本市场的多层次化发展经验概括为三点:

(1)充分发挥市场竞争的作用,多层次化格局的形成实际上是各个交易所(或交易市场)实施/差别化0竞争战略的结果。在美国,SEC虽然有积极发展全国性市场的意愿,但并没有以/规划0或其他形式主导市场自身的分层。

(2)无论在证券发行环节还是在证券交易环节,在监管方面都奉行了/抓大放小0策略,平

X作者简介:许俐,女,副教授。

衡了投资者保护和促进融资便利两方面目标。

(3)充分发挥了自律组织的作用。发展一个多层次市场,在监管方面非SEC所能亲力亲为,也非交易所所能包打天下,在这方面NASD这一自律组织有效地解决了相关问题。

2美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法律框架

在法律框架构建上,美国证券市场包括三个层次的管理体系,即:联邦政府、州政府、自律机构以及当事人的契约关系。依托这四个层次的管体系,美国形成了法律约束和效率选择、行政监督和市场自律、中央集中和地方管理等诸多关系中的一个合理的平衡。构建这套体系的基本精神是:在保护投资者权益和基本前提下,充分衽公平竞争的原则,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的功能。

3美国股票发行上市制度的考察

发行和上市制度在美国是完全分离的两个环节首先介绍美国证券市场的发行和上市制度的内容和特征,然后对证券市场的发行制度和上市制度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级别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标准和程序进行剖析。具体包含6个层次:(1)发行上市制度的内容与特征;(2)证券发行的注册登记及公开发行的注册登记;(3)蓝天法下的登记注册;(4)上市上柜的登记注册;(5)上市上柜的申请程序;(6)主要市场上市标准。

发行与上市环节的分离是形成美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基础。本部分主要探讨了美国证券市场的发行制度的主要内容及特征,分析了适应不同体制的核准制和注册制两种发行上市制度,在此基础上比较分析了美国主要两个市场)))纽约交易所市场和纳斯达克证券市场的发行上市制度,提出了相应的结论。

4美国交易制度透视

证券交易制度建设对资本市场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当证券发行与证券交易两个市场相互配合,协调地、高效率地运转,才能形成一个具有生机和活力并能高度发展的资本市场。本章对美国的证卷交易制度进行了系统介绍。主要有:(1)证券交易与证券交易制度;

(2)NYSE交易制度;(3)NASDAQ交易制度的变迁;(4)OTCBB的交易制度;(5)粉单市场交易制度。

5美国证券市场监管制度的发展

根据证券市场的主管机关是否设有专门机构管理,可以把各国证券市场的监督管理体制分为两种类型:分离的单一性职能管理体制和复合的双重性职能管理体制。美国实行的以证券交易委员会为主体的监督管理体制属于前者。本部分主要探讨了下列问题:(1)证券市场监管体制概述;(2)美国资本市场监管的原则与制度框架(以法律为依据,外部监管和内部自律相结合,主要包括信息披露和退市制度);(3)以SEC为代表的政府监管;(4)逐步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包括财务信息和交易信息的披露);(5)严格的退市制度(退市标准和退市程序)。

6美国资本市场制度变迁的原因与特征

通过历史的回溯和现行制度的考察,我们对美国资本市场尤其是证卷市场的制度变迁的

趋势和方向有了较为明晰的把握。例如多层次、差别化的管理,严格的上市程序,灵活的交易制度,严格的监管制度等等。本章将以此为基础,深入探讨以下课题:(1)制度变迁的深层动因;(2)制度变迁的方式和路径;(3)制度变迁的基本特征(与整个金融制度变迁的同步协调(路径和理念相一致));(4)美国资本市场制度变迁的层次性与差别性。

7美国资本市场制度变迁的经验与启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0。本部分将在总结美国资本市场制度演进的经验基础上,重点探讨它对中国当前资本市场发展和证卷市场建设带来的启示。具体内容包括:(1)美国资本市场的制度形成机制与成效;(2)从美国的制度变迁看中国资本市场制度安排的缺陷;(3)中国资本市场制度变革的方向探析。

我们看到,美国证券市场形成200多年来,经历过风风雨雨,终于发展成为一个高效率、大容量的直接融资场所。其间,美国的证券市场监管体系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完善,有力地保证了美国证券市场的稳定与发展。对其大致过程的动态分析使我们感觉到,证券监管体系的形成与完善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针对不同时期的经济背景,不同的情况,提出新的解决方法的过程。认识到这一点,对于我们发展和完善中国年轻的证券市场必会有一些有益的启示。首先,对于发行管理制度的选择。在证券市场发展初期,实行核准制是明智的选择,但是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及管理制度的健全,应考虑核准制到注册制的过渡。美国的注册制产生于30年代,强调公司公开它的经营状况,从而保证投资者对证券作出合理判断。证券发行的注册制虽不能阻止那些风险大、管理不善的公司出售其证券。然而,美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证明,注册制更能适应大规模证券市场的发展需要,且能为新兴行业的发展筹集到资金,更好地发挥证券市场对经济运行的促进作用。因此,当我国的证券市场发展到一定规模,并相应建立起比较完备的管理制度之后,管理方式应过渡到注册制。

其次,必须严格规范二级市场行为,限制信用交易。美国1929~1932年股市风暴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投机猖獗和信用膨胀,此后,也正是对市场交易行为的规范和对信用交易的限制成为美国证券市场稳定、发展的有力保障。我们国家的二级市场中,违反规定挪用客户的资金及股票的证券公司不在少数,非法向客户提供融资的金融机构也屡屡发现,这就要求管理者必须处理好发展与规范的关系,以规范来促进发展,严格管理交易行为,以避免出现虚假的繁荣。

再次,我们可以借鉴美国证券投资保险制度的经验,建立类似于美国/保护投资者协会0之类的组织,向证券经营机构收取一定比例的费用,建立投资者保险基金,以期在证券机构经营困难时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政府应当充当这个保险机构的后盾,增强其在投资者心中的可信任感,以此充当证券市场的/减震器0。

现代资本市场是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社会资源有效配置不可或缺的场所。在我国,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以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为代表的资本市场已经初具规模,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满足了企业的融资需求。但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是建立在赶超式发展战略的前提下,从传统信用条件下银行主导融资制度向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证券融资制度的有力切换。因此,正是这种强制性制度变迁,引致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制度缺陷,产生了政府主导型外在制度安排与证券市场发展内生规律之间的矛盾与摩擦,导致我国资本市场的低效率和高系统性风险,社会资源的帕累托改进也无法得到有效实现。其中的

一个明证就是,由于缺乏不同层次的资本市场,使得上海和深圳两大证券交易所承担了几乎全部的系统性风险,波动剧烈、交投清淡、流动性不足,无法真正满足企业和投资者的需求。

另一方面,美国资本市场作为世界上发展最早、最成熟的资本市场的典型,其制度变迁的历程、市场结构的设计以及金融产品的创新等,都既显示了美国资本市场的特殊性,又反映出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和普遍原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点就是,美国资本市场是由多个相互分割而又存在有机联系的不同层次构成的。正是这些不同层次资本市场的存在,不但满足了不同企业的融资需求,而且通过吸引海外大量资本的流入使美国成为了世界性的投融资场所,从而大大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因此,我们有必要充分借鉴美国的经验,加快剖析和研究美国资本市场体系制度变迁的历程,进行适当的制度创新,尽早构建我国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真正实现资本市场的各项功能。

科技中介的几个基本问题研究

刘锋X(思政部)

国内及四川省对科技中介的理论研究日趋活跃,研究已取得一定的进展,但目前各界对科技中介一些基本问题尚没有明确的认识,这表现在:尚没有形成一个为学界公认的科技中介统一概念,各种文献对科技中介的使用很不规范;对科技中介和技术创新的关系没有彻底厘清;对一些重要关系的认识存在模糊之处;对科技中介在技术创新中发挥的功能尚没有明确认识。实践的发展,要求在正确界定科技中介和技术创新关系的基础上,首先对科技中介有关基本问题做出明确、清晰的界定和认识,以期对科技中介的建设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1科技中介与技术创新关系分析

基于技术创新层面,可以对科技中介与技术创新的关系概括如下:

第一,科技中介具有技术创新功能,是为技术创新服务。从科技中介的实践发展及对其理论研究来看,大都是将它置于技术创新这种背景之中,强调发展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技术创新的成功实现,因此,界定科技中介,主要是从技术创新的角度出发的。目前与/科技中介0同样流行的还有/技术中介0,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第二,科技中介是技术创新进程的重要部分和重要环节。技术创新始于研究开发而终于市场实现,是一种经济行为,这种经济特征决定了为其服务的科技中介是市场中介的一类;同时,技术创新是为了实现/技术0与/经济0的结合,这就必然使科技中介具有不同于一般市场中介的特殊性。

第三,科技中介创造有利技术创新环境。技术创新往往要涉及创新构思产生、研究开发、技术管理与组织、工程设计与制造、用户参与、市场营销等一系列活动过程。从开始到终极目

X作者简介:刘锋,男。

美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美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2011-07-05 06:16:17) 转载▼ 分类:财经研究 标签: 财经 [转贴 2007-02-25 00:48:41] 1.美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过程 美国证券市场是从经营政府债券开始的。在独立战争中,美国发行了各种各样的中期和临时债券,战争结束后,美国政府以发行联邦债券的形式承担了这笔债务,共达8000多万美元。这项巨额债券的发行是依靠大量证券经纪人兜售,没有集中的场所,交易都是在露天广场和咖啡馆等场所进行,全美了出现大量的类似交易形式,由此产生了早期的场外市场[1]。后来证券交易从费城和纽约兴起,其后在芝加哥、波士顿等大城市蔓延开来。1754年,一批从事证券买卖的商人在费城成立了经纪人会,于1790年成立了美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所——费城证券交易所。1792年5月17日,24名经纪人在纽约华尔街一棵梧桐树下聚会,商订一项协定,即“梧桐树协定”,这成为美国最早的股票市场,也是现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前身。1863年正式命名为“纽约证券交易所”。 英美战争结束后开始的美国工业革命,给美国证券业带来了新的变化和发展,其后运河热、铁路热和淘金热等等,催生了大量债券和融资性股票,从东部到西部也涌现了大量的地方证券交易所,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最终生存下来的交易所主要分布在具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城市。后来建立的纽约证券交易所与美国证券交易所也逐渐发展成为美国最有影响力和最重要的两个市场。 场内交易市场虽然发展较快,但由于其条件和容量的限制,场外市场仍保持迅速发展并且数量众多,但场外交易价格的形成不是采用交易所内实行的双向拍卖系统,而是通过谈判的途径,分布在全国的场外交易证券商及其顾客很难了解是否得到了某种股票的最好价格。从1904年开始,全美报价局每天以手工的方法在粉红色的纸张上公布证券的价格,然后印出发往全国。但这种方法很不便利,人们得到的报价往往迟一天。这个最初级的场外市场被称为粉红单市场(Pink Sheets)。1968年,自动报价系统的出现取代了粉红单的作用。 自动报价系统问世之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明确表示,希望有一个全国范围的电子计算机系统,确保更准确、快速地反映价格和市场情况的变化,同时希望借助自动化的交易系统改进当时的场外市场过于分散的状况。1968年,场外交易系统自动化工程开始启动。纳斯达克于1971年诞生,通过自动报价系统使分布全美的6000个办事处的证券商有了直接联系,而它的起点是来自粉红单市场的2500种场外股票。

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现状及发展

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现状及发展 中国资本市场构成 一、场内市场 场内交易市场又称证券交易所市场或集中交易市场,是指由证券交易所组织的集中交易市场,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和交易活动时间,在多数国家它还是全国唯一的证券交易场所,因此是全国最重要、最集中的证券交易市场。证券交易所接受和办理符合有关法令规定的证券上市买卖,投资者则通过证券商在证券交易所进行证券买卖。 1、主板 主板市场也称为一板市场,指传统意义上的证券市场(通常指股票市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证券发行、上市及交易的主要场所。主板市场对发行人的营业期限、股本大小、盈利水平、最低市值等方面的要求标准较高,上市企业多为大型成熟企 业,具有较大的资本规模以及稳定的盈利能力。 2、中小板 2004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批复同意深圳证券交易所在主板市场内设立中小企业板块。 3、创业板 创业板市场(GEM(Growth Enterprises Market )board),是地位次于主板市场的二级证券市场,以NASDAQ市场为代表,在中国特指深圳创业板。在上市 门槛、监管制度、信息披露、交易者条件、投资风险等方面和主板市场有较大区别。

其目的主要是扶持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成长性企业,为风险投资和创投企业建立正 常的退出机制,为自主创新国家战略提供融资平台,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建设 添砖加瓦。2012年4月20日,深交所正式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 规则》,并将于5月1日起正式实施,将创业板退市制度方案内容,落实到上市规 则之中。 二、场外市场 1、NEEQ(National Equities Exchange and Quotations),全国中小企业 股份转让系统 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为其运营管理机构。2012年9月20日,公司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成立,注 册资本30亿元。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 公司、上海期货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 为公司股东单位。 2、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 是为特定区域内的企业提供股权、债券的转让和融资服务的私募市场,一般以省级为单位,由省级人民政府监管。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 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对于促进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股权 交易和融资,鼓励科技创新和激活民间资本,加强对实体经济薄弱环节的支持,具 有积极作用。 目前全国建成并初具规模的区域股权市场有:青海股权交易中心、天津股权交易所、齐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重庆股份转让系统、前海股权交易中心、广州股权交易中心、浙江股权交易中心、江苏股权交易中心、大连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海峡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等十几家股权 交易市场。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简要回顾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简要回顾 第一单元中国资本市场的萌生(1978—1992年) 中国走上经济改革之路是中国资本市场产生的先决条件。从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起,经济建设成为国家的基本任务,改革开放成为中国的基本国策。在改革开放之前,与计划经济体制相匹配,资金通过行政手段逐级下拨到生产企业。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作为微观经济主体的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日益多样化,成为中国资本市场萌生的经济和社会土壤。 第一节中国历史上的证券 春秋战国时期,王国的举贷的王侯的放债,形成了中国最早的债券。明末清初,在一些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采用了“招商集资、合股经营”的经营方式,参与者之间签订的契约是中国历史上股票的雏形。 1872年(清朝同治十一年),洋务派仿照西方发起创立的中国第一家股份公司——轮船招商局向社会公开招股,中国最早的股票出现了。 1918年6月,北京证券交易所开业,这是中国人创办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 20世纪20—30年代,上海的证券市场曾经非常活跃,成为远东重要的金融中心。 第二节股份制改革和股票的出现 从1978年开始,中国农村出现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部分地区的农民自发采用“以资带劳、以劳带资”的方式集资,兴办了一批合股经营的股份制乡镇企业,成为改革开放后股份制经济最早的雏形。 20世纪80年代初,城市一些小型国有和集体企业也开始进行了多种多样的股份制尝试,最初的股票开始出现。1984年,国家提出要进一步放开搞活城市集体企业和国营小企业,1984—1986年间,北京、广州、上海等城市选择了少数企业进行股份制试点。1986年后,随着国家政策的进一步放开,越来越多的企业,包括一些大型国营企业纷纷进行股份制试点,半公开或公开发行股票,股票的一级市场开始出现。 这一时期股票一般按面值发行,且保本、保息、保分红,到期偿还,具有一定债券的特性;发行对象多为内部职工和地方公众;发行方式多为自办发行,没有承销商。 20世纪80年代初的早期股份制尝试1980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抚顺市支行代理抚顺红砖厂面向企业发行280万股股票,获得成功。1980年7月,成都市工业展销信托股份公司,按面值向全民和集体所有制单位发行股票,招股2 000股,每股1万元,至1983年实际募资1 400万元。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有记载的第一家以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公司。1983年7月,广东省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在《深圳特区报》刊登招股公告,以县财政为担保,向社会发行股票集资1 300万元。这是首家通过报刊公开招股的公司。1984年7月,北京天桥百货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定期3年的股票。这是首家进行股份制改造的国有企业。 第三节债券的出现 1. 国债。中国于1981年7月重新开始发行国债。当时国债的特点是周期较长(10年)、不可转让,对购券的企业支付较低的利息,对居民支付较高的利息。尽管此时购买国债近乎一种行政摊派,但国债的出现仍旧唤醒了很多人的投资意识。 2. 企业债。从1982年开始,少量企业开始自发地向社会或企业内部集资并支付利息,最初的企业债开始出现。到1986年底,这种没有法规约束的企业债总量约为100多亿元。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

中国资本市场得发展历程、情况及问题 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得经济改革大潮,推动了资本市场在中国得出现与成长.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区域到全国,得到了迅速得发展,在很多方面走过了一些发达市场几十年,甚至就是上百年得道路。今天,资本市场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重要组成部分,总市值居于世界第二。 (一)中国资本市场得发展历程 与成熟市场自下而上得“自然演进”得发展模式不同,中国资本市场就是在政府与市场得共同推动下,逐步探索与发展起来得。 资本市场出现得直接原因就是股份制试点。上个世纪80年代早期,少量企业开始自发地向社会或企业内部发行股票或债券集资,随后逐步形成了“股票热"。1990年,上海、深圳两家证券交易所开始营业。 在资本市场创建之初,人们还有不少得犹豫与争论。1992年1月,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指出:“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就是不就是资本主义独有得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瞧,但要坚决地试”(详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随后,股份制试点进一步扩大,中国资本市场开始了快速发展。同年8月,在深圳发生了因抢购股票而造成混乱得“8?10事件”,暴露出缺乏统一管理体制得弊端。10月,中国证监会成立,标志着市场纳入统一得监管框架。

1999年7月,《证券法》实施,以法律形式确定了资本市场得地位,规范了证券发行与交易行为,将资本市场纳入更高层次得发展轨道.2004年,《证券投资基金法》实施,促进了证券投资基金得发展。在这些法律法规得保障下,银广夏、德隆系等一些重大案件先后得到及时查处,资本市场在不断规范中逐步成长壮大。 2001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资本市场也加快了对外开放与国际化发展得步伐,迄今已设立了12家中外合资证券公司与38家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引入了116家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并推出了50只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产品(截至于2011年9月底。)。 2004年1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与稳定发展得若干意见》(俗称“国九条”),将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提升到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得战略高度。2005年5月启动得股权分置改革,使得市场早期制度安排带来得定价机制扭曲得以纠正,打造了一个股份全流通得市场,市场得深度与广度大为拓展. 近年来,我国初步建立起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构成得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以适应多元化得投资与融资需求;上市公司大股东清欠工作共清欠金额数百亿元,保护了中小投资者得利益,提高了上市公司质量;证券公司得综合治理化解了行业风险,夯实了发展基础;基金业得市场化改革带来了行业得迅速成长,基金规模已占到流通市值得近10%,并带来了市场投资理念得深刻转变。

2.1.3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

金融基础知识重点第一章金融市场体系(第三节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 一、资本市场的分层特性 资本市场是连接投资者与融资者的重要场所。投资者与融资者是资本市场最重要的两大参与主体。在资本市场上,不同的投资者与融资者都有不同的规模与主体特征,存在着对资本市场金融服务的不同需求。投资者与融资者对投融资金融服务的多样化需求决定了资本市场应该是一个多层次的市场体系。 此外,由于经济生活中存在强劲的内在投融资需求,这就极易产生非法的证券发行与交易活动。这种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能够对不同风险特征的筹资者和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进行分层分类管理,以满足不同性质的投资者与融资者的金融需求,并最大限度地提高市场效率与风险控制能力。 二、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主要内容与结构特征 (一)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主要内容 (1)主板市场。主板市场也称为一板市场,指传统意义上的证券市场(通常指股票市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证券发行、上市及交易的主要场所。 主板市场对发行人的营业期限、股本大小、营利水平、最低市值等方面的要求标准较高,上市企业多为大型成熟企业,具有较大的资本规模以及稳定的营利能力。 2004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批复同意深圳证券交易所在主板市场内设立中小企业板块。从资本市场架构上也从属于一板市场。 中国大陆主板市场的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两个市场上市。主板市场是资本市场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经济发展状况,有“国民经济晴雨表”之称。 (2)二板市场。二板市场又称为创业板市场,是地位次于主板市场的二级证券市场,以NASDAQ市场为代表,在中国特指深圳创业板。在上市门槛、监管制度、信息披露、交易者条件、投资风险等方面和主板市场有较大区别。其目的主要是扶持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成长性企业,为风险投资和创投企业建立正常的退出机制,为自主创新国家战略提供融资平台,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添砖加瓦。2012年4月20日,深交所正式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并将于5月1日起正式实施,将创业板退市制度方案内容,落实到上市规则之中。 (3)三板市场。三板市场即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为其运营管理机构。2012年9月20日,公司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成立,注册资本30亿元。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上海期货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为公司股东单位。 (4)四板市场。四板市场即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也称“区域股权市场”),是为特定区域内的企业提供股权、债券的转让和融资服务的私募市场,一般以省级为单位,由省级人民政府监管。对于促进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股权交易和融资,鼓励科技创新和激活民间资本,加强对实体经济薄弱环节的支持,具有积极作用。 目前全国建成并初具规模的区域股权市场有青海股权交易中心、天津股权交易所、齐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重庆股份转让系统等十几家股权交易市场。 (二)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结构特点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9页word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情况及问题 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的经济改革大潮,推动了资本市场在中国的出现和成长。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区域到全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很多方面走过了一些发达市场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的道路。今天,资本市场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总市值居于世界第二。 (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 与成熟市场自下而上的“自然演进”的发展模式不同,中国资本市场是在政府和市场的共同推动下,逐步探索和发展起来的。 资本市场出现的直接原因是股份制试点。上个世纪80年代早期,少量企业开始自发地向社会或企业内部发行股票或债券集资,随后逐步形成了“股票热”。1990年,上海、深圳两家证券交易所开始营业。 在资本市场创建之初,人们还有不少的犹豫和争论。1992年1月,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指出:“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详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随后,股份制试点进一步扩大,中国资本市场开始了快速发展。同年8月,在深圳发生了因抢购股票而造成混乱的“8?10事件”,暴露出缺乏统一管理体制的弊端。10月,中国证监会成立,标志着市场纳入统一的监管框架。

2019年7月,《证券法》实施,以法律形式确定了资本市场的地位,规范了证券发行和交易行为,将资本市场纳入更高层次的发展轨道。2019年,《证券投资基金法》实施,促进了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在这些法律法规的保障下,银广夏、德隆系等一些重大案件先后得到及时查处,资本市场在不断规范中逐步成长壮大。 2019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资本市场也加快了对外开放和国际化发展的步伐,迄今已设立了12家中外合资证券公司和38家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引入了116家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并推出了50只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产品(截至于2019年9月底。)。 2019年1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俗称“国九条”),将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提升到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2019年5月启动的股权分置改革,使得市场早期制度安排带来的定价机制扭曲得以纠正,打造了一个股份全流通的市场,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大为拓展。 近年来,我国初步建立起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构成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以适应多元化的投资与融资需求;上市公司大股东清欠工作共清欠金额数百亿元,保护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提高了上市公司质量;证券公司的综合治理化解了行业风险,夯实了发展基础;基金业的市场化改革带来了行业的迅速成长,基金规模已占到流通市值的近10%,并带来了市场投资理念的深刻转变。

中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比较及对我国新三板建设的启示_张杰_百.

中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比较及对我国新三板建设的启示 我国新三板扩容现状 2012年6月15日,中国证监会出台《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简称《管理办法》,这是新三板扩容推出前的基础制度铺路之一,预示着新三板扩容脚步的加快。 《管理办法》在财务门槛、股东人数、信息披露等多方面进行了创新:首先,准入条件方面,不设财务门槛和盈利指标,重点要求公司主营业务明确,治理机制健全,按照信息披露规则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披露相关信息;其次,在准入程序方面,不设类似发审委组织,也不实行保荐制,大大简化核准程序;最后,促进公司依法自治,要求公司在章程中约定股东间矛盾和纠纷解决机制,并支持股东通过仲裁、调解、民事诉讼等司法途径主张其合法权益。未来监管层还将结合我国资本市场现状和投资者的成熟程度,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强化投资者“风险自担、买者自负”的理念,严格防范系统性风险。另外,股东数量限制(200人的突破,将有效地增加新三板市场参与者的数量,从而提升市场交易的活跃度,增加股票流动性,再加上允许企业定向发行募集资金,进一步丰富了“新三板”市场的功能,在原先的交易、投资功能基础上增加了融资功能,满足拟挂牌企业的融资需求,新三板市场对企业及投资者的吸引力都将大幅提升。 《管理办法》的出台,标志着新三板相关法规进一步完善的开始,而业务相关的配套措施后续还有待进一步充实。 中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及对比 (一我国资本市场体系现状 按照挂牌数量从少到多排列,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构成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场外交易市场(三板市场、创业板市场和主板市场。场外交易市场包括各地成立的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以及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总体上,我国的场外市场管理无序、规则不统一、分布不合理且结构单一、市场定位交叉或不明情况,发展还很滞

中国资本市场现状分析

1、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近年来,在市场交易活跃,产品创新不断涌现,市场机制逐步发展,监管环境日益完善及参与主体不断增多等有利条件的推动下,中国资本市场逐步形成了多层次的市场结构,截止到16年6月30号,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总额达到人民币46.3万亿,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证券化率从13年的41.6%上升到75.4%,年均增长率达到35%, 股权融资方面;2013年至2015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市场股权融资总额从人民币3968亿元人民币增至人民币15459亿元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7.4%,债券市场方面;中国市场债券品种今年来不断增加,债券市场规模近年来增长迅速,截止到15年12月31日,以债券总额计,中国债券市场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债券市场。

2、中国证券市场发展迎来机遇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数据,截止到2016年6月30日,中国共有126家注册证券公司,证券公司的总资产、净资产及净资本分别达到人民币5.8万亿、1.5万亿、1.2万亿,2013年到2015年,中国证券业的营业收入从人民币1592亿人民币增长至5752亿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0.1%,,2015年,中国证券业的平均净资产回报为16.86%,发展前景看好。 近些年来,新三板挂牌数量大幅上升,从2013年12月31号的356家增加至截止2016年6月30日的7685家,新三板已成为证券公司服务战略新新产业的中小企业的重要手段。新三板的增长将为具备较强新三板业务能力的证券公司带来大量业务机会。 中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增加了企业对并购的需求,推动了中国并购重组市场的迅速增长,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数据,2013年至2015年,中国市场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从人民币45亿元增至人民币12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75.6% 中信建投作为国内有实力的综合类券商,在主营领域都有着不错的实力,随着未来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整个证券行业将会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中信建投作为国内有实力的券商机构,未来的发展前景可观。

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

《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一五”规划》发布 昨日发布的《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一五”规划》(下称《规划》)提出,“十一五”期间,完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优化金融结构。 《规划》是党中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和科学发展观后,编制的第一个金融业中期发展改革规划。《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主要阐明“十一五”时期我国金融业发展改革的指导原则和主要目标,明确金融工作重点。《规划》由央行、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共同制定,经国务院审批通过。 积极发展货币市场。促进同业拆借市场、回购市场、短期融资券市场、商业汇票市场的协调发展,增强流动性管理功能。积极发展货币市场基金,注重发挥货币经纪公司等中介机构作用。 加快发展外汇市场。增加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企业等外汇市场主体,逐步放宽外汇交易的实需限制,发展货币掉期、期货和期权等外汇衍生产品,加强交易系统、清算制度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多层次外汇市场体系。 大力发展债券市场特别是企业(公司)债券市场。建立健全以市场化为导向的债券发行机制,逐步创造条件最终实现注册制发行。打破各类合格机构投资者投资债券的限制。大力发展企业(公司)债券市场,发展住房抵押证券、项目支持证券等资产证券化市场,探索发展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市政项目收益债券。 构建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互为补充,安全、高效、相互联通的债券市场。提高不同证券登记结算机构间的转托管效率,扩大跨市场交易的债券品种,促进债券市场互通互联。 稳步发展股票市场。巩固和发展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成果,继续深化股票发行体制的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发展主板市场。积极探索发展创业板市场,构建场外交易市场,逐步形成各层次市场间有机联系的股票市场体系。加快完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的各项配套政策,积极稳妥地扩大产业投资基金试点,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丰富商品期货市场。重点发展能源、金属、农畜产品等战略性资源商品的期货品种系列,逐步发展商品期权交易,增强我国对国际大宗商品定价的话语权。 培育金融衍生产品市场。按照先易后难、风险可控的原则,逐步建立场外市场和场内市场并重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利率互换等债券衍生产品,开发权证、股指期货等股票衍生产品,研究推出以银行贷款和企业(公司)债为基础的信用衍生工具。发展黄金期货。加强对衍生品市场的风险管理。 大力发展保险市场。大力发展保障型产品,稳步发展投资型产品,探索发展衍生型产品。重点发展农业保险、责任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完善强制责任保险制度,探索保险机构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有效方式。大力拓展高科技、项目融资、消费信贷、出口信用和货物运输等领域的财产保险业务,探索建立国家政策支持的巨灾保险体系。发展和规范各类保险中介服务。

目前我国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类

目前我国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类: 1、场内市场: ①主板:主要为大型、成熟企业等提供股权融资和转让服务(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 ②创业板(二板市场):主要为两高六新类型企业提供股权融资和转让服务(深交所) 2、场外市场: ①新三板(全国股份转让系统):主要解决高成长型企业股份转让及融资问题-中国的“纳斯达克” ②四板(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主要解决的是地方小微企业融资、转让、流转服务。 金融综合化趋势及中国金融的未来 1.金融综合化已成为国际金融发展的主流 自20世纪80年代起,经过被称为“金融大爆炸”的一系列改革,英国、日本、美国先后踏上了金融自由化、综合经营之路(德国一直实行“全能银行”制度)。以英、美、德、日为主导的西方金融业,共同推动着国际金融综合化浪潮,并在2007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饱经考验。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具有多元业务组合、稳定资金来源和风险分散优势的大型综合化金融集团如花旗集团、JP摩根大通、汇丰集团等,虽受损伤,但安然存活;而一大批杠杆率高、规模较小、经营模式单一的投行机构和中小金融机构迅速垮塌。 2.中国的金融综合化已成趋势 上世纪90年代之前,中国金融机构实行的某种程度的综合经营,促进了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迅速成长,但由于金融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也一度导致金融秩序混乱,并对当时的经济过热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经过1993年开始的金融业治理整顿,特别是2003年“一行三会”监管格局的确立,中国最终形成了“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运行体系。新的监管体系既规范了发展也促进了发展,十年来,中国金融业逐渐呈现明显的综合化趋势:一是业务交叉合作与创新。以理财为代表的各类金融产品的兴起,逐渐改变了金融业传统“分工”格局;以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相互代理、交叉销售为契机,丰富了金融机构的销售功能;货币市场、债券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藩篱松动之后,一些新型跨行业跨市场合作业务不断涌现;互联网金融等新型金融业态的兴起,使金融服务综合化趋势具有了新的技术内涵。 二是资本渗透。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在境内外通过设立或投资入股的方式已部分或全部拥有证券、保险、信托、租赁、基金等类金融机构。而且,银行类母公司对非银行类子公司资金支持力度持续加大,通过增资扩股等方式,提高非银行子公司在相关行业的影响力。证券、保险类集团公司也在关联性强的业务领域进行资本辐射。 三是组织创新。中国目前主要有五类金融控股集团模式:一、金融控股公司型;二、大银行主导型;三、地方政府主导型,即由地方政府主导,以地方国有金融资产为基础组建,如上海国际集团、天津泰达集团等;四、资产管理公司型,如华融、信达等资产管理公司;

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

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 我国资本市场由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两部分构成。其中场内市场的主板(含中小板)、创业板(俗称二板)和场外市场的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俗称新三板)、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证券公司主导的柜台市场共同组成了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见图示)。 (一)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构成

1、主板市场:主板市场也称为一板市场,指传统意义上的证券市场(通常指股票市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证券发行、上市及交易的主要场所。主板市场对发行人的营业期限、股本大小、盈利水平、最低市值等方面的要求标准较高,上市企业多为大型成熟企业,具有较大的资本规模以及稳定的盈利能力。 2004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批复同意深圳证券交易所在主板市场内设立中小企业板块。从资本市场架构上也从属于一板市场。 中国大陆主板市场的公司在上交所和深交所两个市场上市。主板市场是资本市场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经济发展状况,有“国民经济晴雨表”之称。 2、二板市场:又称为创业板市场,是地位次于主板市场的二级证券市场,以美国的NASDAQ市场为代表,在中国特指深圳创业

板。在上市门槛、监管制度、信息披露、交易者条件、投资风险等方面和主板市场有较大区别。其目的主要是扶持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成长性企业,为风险投资和创投企业建立正常的退出机制,为自主创新国家战略提供融资平台,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添砖加瓦。2012年4月20日,深交所正式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并将于5月1日起正式实施,将创业板退市制度方案内容,落实到上市规则之中。 3、三板市场: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为其运营管理机构。2012年9月20日,公司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成立,注册资本30亿元。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上海期货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为公司股东单位。 由于新三板市场的定位是“以机构投资者和高净值人士为参与主体,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交易、并购、发债等功能的股票交易场所”,因此,其市场生态、研究方法、博弈策略、生存逻辑等等,都和以中小散户为参与主体的沪深股票市场有着显著的区别。 4、四板市场: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下称“区域股权市场”)是为特定区域内的企业提供股权、债券的转让和融资服务的私募市场,一般以省级为单位,由省级人民政府监管。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对于促进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股权交易和融资,鼓励科技

中国资本市场现状分析

近年来,在市场交易活跃,产品创新不断涌现,市场机制逐步发展,监管环境日益完善及参与主体不断增多等有利条件的推动下,中国资本市场逐步形成了多层次的市场结构, 截止到16年6月30号,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总额达到人民币万亿,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证券化率从13年的%上升到%,年均增长率达到35%, 股权融资方面;2013年至2015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

深圳证券交易市场股权融资总额从人民币3968亿元人民币增至人民币15459亿元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债券市场方面;中国市场债券品种今年来不断增加,债券市场规模近年来增长迅速,截止到15年12月31日,以债券总额计,中国债券市场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债券市场。 1、中国证券市场发展迎来机遇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数据,截止到2016年6月30日,中国共有126家注册证券公司,证券公司的总资产、净资产及净资本分别达到人民币万亿、万亿、万亿, 2013年到2015年,中国证券业的营业收入从人民币1592亿人民币增长至5752亿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015年,中国证券业的平均净资产回报为%,发展前景看好。 近些年来,新三板挂牌数量大幅上升,从2013年12月31号的356家增加至截止2016年6月30日的7685家,新三板已成为证券公司服务战略新新产业的中小企业的重要手段。新三板的增长将为具备较强新三板业务能力的证券公司带来大量业务机会。

中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增加了企业对并购的需求,推动了中国并购重组市场的迅速增长,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数据,2013年至2015年,中国市场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从人民币45亿元增至人民币12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中信建投作为国内有实力的综合类券商,在主营领域都有着不错的实力,随着未来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整个证券行业将会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中信建投作为国内有实力的券商机构,未来的发展前景可观。

我国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

中国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 2008-11-17 11:00:52 阅读28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在中国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是本世纪以来讨论较多的话题,讨论的重点主要集中于什么是多层次资本市场,为什么要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怎样在中国目前的法律制度和市场环境下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这些问题看上去并不复杂,但讨论的结果却莫衷一是,这从一个测面反映了围绕这些问题视角的多元性和信息的不对称性。本文试图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寻求共性,并结合中国资本市场建设实际做一些务实性探讨。一、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是完善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 搞清楚为什么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首先必须明确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要发展资本市场。这个问题从我国资本市场建立至今一直存在较为片面的理解,总体上对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和财富效应强调较多,而对对以价格发现、公司治理、资本运营、风险管理为基础的资源配置功能重视不够,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那么,市场经济条件下究竟对资本市场有什么客观需求呢? 1、以市场化融资方式充实企业资本金。改革开放以前,与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我国在企业资金供给上实行统收统支管理,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供应全部由国家财政纳入预算管理,时称收入全上交、亏损国家包、花钱向上要,在这一体制下,企业的资本形成完全依靠国家,资本收益全部上缴国家,资本运作风险由国家承担,因而没有体制外资金融通的客观需求。上世纪80年代初,以落实企业自主经营权为目标,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拨改贷为先导,企业发展所需资金逐渐转为全额信贷管理,但由于企业缺乏核心资本,加之那一阶段银行贷款利率过高,造成企业资产负债比例居高不下,贷款利息偿付负担沉重,成为国有企业走入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于是,伴随着市场化改革

英国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

英国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 全国性集中市场(主板市场):伦敦证券交易所是一家有200多年历史的交易所。它最初是1555年的一家咖啡店,其后逐步发展形成一个有监管的证券交易市场。伦敦证券交易所是吸收欧洲资金的主要渠道,2001年交易所年成交量7000亿英镑,平均每月600亿英镑,伦敦城金融、证券、投资咨询的从业人员达100余万人,有力地支撑了证券交易所的运营。目前伦敦交易所有大约2000家英国公司及500多家海外公司挂牌交易。主板市场中还包括一个"交易行情单列"式的技术板市场(techmark)。 区域性市场:除集中的伦敦交易所外,英国还有伯明翰、曼彻斯特、利物浦、格拉斯哥、都柏林等地方性交易市场;交易地方企业股票,同时也可以买卖伦敦交易所的挂牌股票; 全国性的二板市场:AIM(AlternativeInvestmentMarket)。与美国不同的是英国的二板市场――AIM,是由伦敦交易所主办,其运行相对独立。AIM创立于1995年6月19日。AIM是伦敦证券交易所为英国及海外初创的、高成长型公司所提供的一个全国性市场。在协助广大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型高科技公司通过资本市场获取资金进行投资方面,英国政府作出了一项意义深远的举措,就是在伦敦证券交易所内设立了一个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证券市场,AIM市场。自1995年创立以来,有超过850家公司通过进入AIM而获得巨大的增长,累计筹集资金超过62亿英镑,折合近97亿欧元。截止2001年1月31日,AIM上市公司的总市值达到156亿英镑,折合245亿欧元,其中市值最少的公司不足30万美元,而市值最多的超过3亿美元。AIM直接受伦敦证券交易所的监督与管理,并由交易所组成的专人负责经营。 全国性的三板市场(未上市证券市场):英国的资本市场中,除了由伦敦证券交易所创办的、为中小企业进行股权融资服务的AIM外,还有为更初级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未上市公司股票交易市场――Off-Exchange,简称OFEX。它是JPJenkins公司为大量中小企业所提供的专门交易未上市公司股票的电子网络的注册商标。而JPJenkins公司作为一个家族性公司则是伦敦证券交易所登记在册的、具有良好经营记录与信誉的做市商。OFEX:创立于1995年10月2日,其目的是为那些未进入伦敦证券交易所主板市场或AIM挂牌交易的公司股票建立一个可出售其股票,募集资金的市场。一些在AIM交易的公司股票及以前在1996年底关闭的"未上市证券市场"交易的公司股票也可以在OFEX进行交易。OFEX 与AIM非常类似,都是为中小型高成长企业进行股权融资服务的市场,但OFEX的市场准入门槛更低、层次更初级。AIM是伦敦证券交易所创办,同时又是伦敦证券交易所的一部分,属于正式的市场,而OFEX是由在伦敦证券交易所承担做市商职能的一家家族公司创办的,属于非正式市场。2002年以前,OFEX的监管是由Jenkins公司依据英国法律和伦敦交易所的相关管理规定自己实施监管,从2002年起,由于该市场日益发展壮大,已正式纳入英国证监会的监管范围之中,由英国证监会直接监管。在OFEX挂牌交易的公司,通过市场的培育可以按照相应的规则,进入AIM交易。从1995年到现在,共有72家在OFEX 挂牌交易的公司已升级到AIM或伦敦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

美国多层次资本市场

美国多层次资本市场 嘉兴学院俞晓星 美国证券市场分层状况 美国资本市场是全球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体系最复杂、层次最合理、最具发展活力的完整体系。美国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构架主要构成: (1) 全国性集中市场(主板市场) , 有纽约证券交易所、美国证券交易所、NASDAQ : 三个全国性市场其公司上市条件依次递减, 公司依自身规模、特性选择融资市场。(2) 区域性市场: 有太平洋交易所、中西交易所、波士顿交易所、费城交易所等地方性市场; 主要交易区域性企业的证券, 同时有些本区域在全国性市场上市的公司股票, 也在区域性市场交易。(3) “未经注册的交易所”, 由美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法豁免办理注册的小型的地方证券交易所; 主要交易地方性中小企业证券。全国性的小型资本市场: NASDAQ Small Cap Market(二板市场) ; 其专门针对富有经验的机构投资人而设立的市场, 为那些中小型高成长的企业上市融资服务。全国性的场外交易市场(未上市证券市场) : OTCBB 和Pink Sheets。早在纳斯达克市场形成之前, 美国就已经有3000 多个柜台交易网点所形成的场外交易市场, 只不过到了1970 年代初,这些柜台交易网点才用计算机技术连接起来形成了纳斯达克。1990 年NASDAQ 设立了OTCBB 市场,专门为未能在全国性市场上市的公司股票提供一个交易的场所。其后, OTCBB 独立出来, 自主运行, 直接由美国证监会和NASD 负责监管。三板市场, 又称为场外交易市场(OTC) 、柜台交易(店头交易) 市场, 指在交易所外由证券买卖双方当面议价成交的市场, 它没有固定的场所, 其交易主要利用电话进行, 交易的证券以不在交易所上市的证券为主, 在某些情况下也对在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证券进行场外交易。近年来, 国外一些场外交易市场发生很大的变化, 它们大量采用先进的电子化交易技术, 使市场覆盖面更加广阔, 市场效率有很大提高。在美国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中特别应该提到的是以芝加哥商业期货交易所(CME) 为代表的交易场所提供的各种金融衍生品的交易,它不但为整个社会提供了各种风险不一的投资产品, 并在很大程度上化解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二) 美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功能特征。 美国资本市场体系庞大、条块结合、功能完备、层次多样。既有统一、集中的全国性市场, 又有区域性的、小型地方交易市场, 使得不同规模、不同需求的企业都可以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股权融资, 这无疑有力地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创新与增长。全国性集中市场主要是为大型企业融资服务的;二板市场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中小型企业和高科技企业; 二板市场的上市标准要比集中市场低, 同时还设计出几套不同的标准, 由不同规模的企业自己选择适宜的标准进行上市融资; 新兴市场(三板) 则基本取消了上市的规模、盈利等条件, 把市场监管的重点从企业上市控制转移到以充分信息、披露为核心, 以管理从业券商为主要手段, 以会员制为主要形式, 以券商自律为基础的监管模式。多个证券交易所或证券交易系统同时存在, 有利于资本市场的竞争和提高资本市场效率。我们应在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 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一系列相关法律制度和管理制度。我国是一个面积和人口较多, 经济总量较大的国家, 只有一两个证券交易所是远远不行的, 应当构建层次结构合理、地域分工清晰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11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历程回顾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历程回顾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启动,伴随股份制经济的发展,形成中国资本市场的要素开始出现。在这个阶段,源于中国经济转轨过程中企业的内生需求,中国资本市场开始萌生。199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深圳证券交易所试营业,结束了新中国没有正规证券交易所的历史,是中国经济由计划向市场转轨过程中的一次重大尝试,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从零起步。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资本市场经历了由探索到逐步推广、由起步到快速发展、由不成熟到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使我国基本完成了由资本穷国向资本大国的转变,并向资本强国迈进。 一、资本市场萌芽孕育阶段 新时期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80 年1 月中国人民银行抚顺支行新居办事处向当地红砖厂成功发售280 万股,每股1 万元的“红砖股票”,它的发行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中意义重大,标志着新时期中国股票市场的萌芽。1981 年,我国首期国库券发行,标志着新时期中国债券市场的萌芽。可以说,“红砖股票”和首期国库券的发行把我国资本市场的建设推上了新的历史舞台。随后在1982-1985 年短短的四年间,广州、北京、上海等地企业不断出现在国企中或公开发行股票的现象。其中,影响较大的两次股票发行是上海“飞乐音响”和“延中实业”股票的发行。1984 年11 月18 日,上海飞乐音响以每股50 元,向社会公开发行1 万股股票;1985 年1 月14 日,上海延中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每股10 元,分别发行法人股5 万股和个人股45 万股。这两次股票发行被海外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信号。在此阶段,由于受各种条件的制约,人们对股票、股份公司等认识不充分及其它一些原因,股票和国债的发行规模较小,发行企业的数量极其有限。而且,只有一级发行市场,没有二级流通市场。另外,一些企业以“股票”之名发行,实际发行的却是有固定期限和有提前兑现的选择权“企业债券”。但在这一阶段,我国资本市场的种子已经萌芽并开始逐渐发育。

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相关知识

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相关知识 一、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必要性 中国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重要意义在于: (1)有利于满足资本市场上资金供求双方多层次化的要求。 (2)有利于提供优化准入机制和退市机制,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 (3)有利于防范和化解我国的金融风险。 二、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战略构想 1.建立以深沪交易所为核心的主板市场 将现有的沪深两市定位于中国证券市场的“精品市场”。由于该市场发展历史较长,成熟度也较好,可以结合二板、三板市场输送来的优质公司进入和现有不良公司的退出(可以退市,也可以转向二板、三板进行交易),逐渐建立起我国的证券精品市场。该市场主要面向规模大、业绩佳的成熟知名大企业,其公司来源应主要来自二、三板市场,在满足特定情况的条件下,也可以在主板市场上进行增发和再融资,但未达到这些指标的公司,不能通过主板市场再融资,特别是不能通过股权再融资的方式“圈钱”,这样才能充分保证主板市场公司的质量,降低该市场的风险。 2.建立以中小科技创业企业为核心的二板市场 目前,国际上的创业板市场主要有三种典型的模式: (1)一所二板平行模式。一所二板平行模式即在现有证券交易所中设立一个二板,作为主板的补充,与主板一起运作,两者拥有共同的组织管理系统和交易系统,甚至相同的监管标准,不同的只是上市标准的高低,两者不存在主、二板转换关系。 (2)一所二板升级式。该模式即在现有证券交易所内设立一个独立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交易市场,上市公司除须有健全的会计制度及会计、法律、券商顾问和经纪人保荐外,并无其他限制性标准,主板和二板之间是一种从低级到高级的提升关系。 (3)独立模式。独立模式即二板市场本身是一个独立的证券交易系统,拥有独立的组织管理系统,报价交易系统和监管体系,上市门槛低,能最大限度地为新兴高科技企业提供上市条件。 3.发展场外交易市场,有重点、有选择地推进区域性交易市场的建设 我国三板市场体系的建立应采取“条块结合”的模式,既有集中统一的场外交易市场,又有区域性的股权、产权交易市场。具体思路如下: (1)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发展场外交易市场。 (2)在加快发展场外交易市场的同时,应积极规范地区性股权交易中心。 (3)为了解决高新技术企业的产权交易和转让问题,应积极稳妥地发展地方产权交易市场。 三、我国证券交易所市场的层次结构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本市场的需求和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部署,我国在以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作为证券市场主板市场的基础上,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设置了中小企业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从而形成了交易所市场内的不同市场层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