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心时代1

合集下载

轴心时代名词解释

轴心时代名词解释

轴心时代名词解释
轴心时代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三个国家组成的轴心国联盟在欧洲和亚洲地区的统治时期。

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二战期间,用来描述这三个国家在战争中合作,试图在世界范围内实施他们的极权主义、军国主义和殖民野心。

轴心时代这个概念源于拉丁词“axis”,意为轴心或中心。

这个
词被用来表明这三个国家构成了一个团结的、旨在推动他们共同利益的核心力量,同时将其与同盟国(主要指英美法苏)相对立。

在轴心时代,德国、意大利和日本试图通过利用各自军事实力的优势,扩张自己的领土,追求各自的战略目标。

德国希特勒的打算是欧洲大陆的统一,意大利墨索里尼则希望重建罗马帝国,日本则试图扩张自己的亚洲势力范围。

轴心国的合作主要体现在在军事、经济和政治上的协作。

他们签署了一系列协议和条约,包括反共产主义条约和相互防御协议,以确保彼此的共同利益得到保护。

他们还互相提供了军事援助,共同进行了战争计划,例如纳粹德国和日本签署的“日
德共同防止英美”协议。

然而,轴心时代并不只是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三个国家的联盟。

它还涵盖了在这三个国家的影响下形成的许多国家和地区。

例如,东欧国家匈牙利、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以及欧洲其他国家例如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以及中东的伊拉克和伊朗等国都与轴心国保持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轴心时代最终在1945年二战结束后被战胜国推翻。

德国、意大利和日本都在战后被削弱和分裂,成为战胜国的占领地。

轴心时代结束标志着纳粹德国、法西斯意大利和军国主义日本的崩溃,世界进入了冷战时期。

该时期的影响和遗产对二战以及战后的世界格局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资料】轴心时代1汇编

【资料】轴心时代1汇编
· 中国文化的重要遗产是“史官文化”,我们是最重视历史的民族,也 是最善于遗忘的民族。这是中国民族精神的二律背反。
· 我认为的重要的历史,是制度的历史、观念的历史、风化的历史
LOGO
历史的美学和深度
我在思考的夜航船上颠簸,总想从严嵩探听到中国文化某些神秘的风声 ,可天地沉默岁月无言,在严嵩洞与玄想之间,谁在选择流言与悬念。夜色 愈醇,历史如酒令人沉醉又让人疯狂,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有人说:“真不早了,回去罢。”那回去吧。我如同深入历史的胃部,听他 反刍,同时一次一次被历史与人性的纠缠冲撞成内伤。历史,中国,多么残 忍的名词,凡爱过的,永不遗忘,凡恨过的,永远有锋芒,凡受过伤的,永 远有创伤,这是孔夫子无法治愈的病痛,帝国无可救药的绝症。一元论的末 日正在上演,辩证法的黄昏正在落幕,在这场响彻古今的追逐中,我们永远 无法无辜的观战。
LOGO
百家概述
• 诸子百家,儒、墨、道、法、名、杂、农、阴阳、纵横、小说。百家争鸣的 人物,有智者、文人、政客、游民、说客、武将、手工业者、巫师。真正开 宗立派影响深远的是: 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墨家(墨子) 道家(老子、庄子) 法家(管仲、李悝、韩非) 名家(杨朱、惠施、公孙龙)
· 战国初期,儒墨显学,战国中期,杨朱与墨子思想大行其道,战国后期法家
• 三大突破: 西方中心论的突破 历史演进一元论的突破 比较史学的突破
LOGO
为什么会出现轴 心时代?
1 诸神隐退,原 始宗教成为人文 宗教
2 不同的自由带 来相同的繁荣
3 各大古文明开 始超越的突破, 智者对永恒世界 和现象世界的反 思带来新的觉醒, 一举奠定人类观 念版图
LOGO
LOGO
轴心时代的伟大之处,在于无法超越的思想高度与深度。整个西方现 代文明的科学精神、哲学理论、语言走向、民主政治均来源于希腊。 支撑中华文明的文化内核在先秦诸子时期已经种下。犹太先知创造的 一神论主宰了人类的精神世界。印度佛教的人生体察与智慧觉悟,开 辟了哲学思辨的全新天地。我们,一直活在轴心时代的庞大背影下。

轴心时代的古代中国经济方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轴心时代的古代中国经济方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轴心时代的古代中国经济方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在古代中国的轴心时代,经济方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社会发展和国家繁荣有着深远的影响。

古代中国经济方式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经济发展轨迹,还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对于我们理解和应对当今世界经济的变化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文将围绕轴心时代的古代中国经济方式展开探讨,主要包括古代中国经济方式的特点以及其演变过程。

首先,我们将分析轴心时代的背景,这个阶段是古代中国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古代中国经济方式演变的重要背景。

其次,我们将重点介绍古代中国经济方式的特点,包括农业的主导地位、封建制度对经济的影响以及商品经济的兴起等。

最后,我们将探讨古代中国经济方式的演变过程,即从原始社会的初级经济方式逐步转变为封建社会的经济模式,并逐渐形成了特有的古代中国经济体制。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古代中国经济方式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它对古代社会的影响以及在今天的一些启示。

古代中国经济方式的研究不仅是一种历史的追溯,更是对现实世界的思考。

通过了解古代中国经济方式的发展,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为我们制定经济政策和发展战略提供重要的借鉴和历史智慧。

总之,本文旨在探讨轴心时代的古代中国经济方式,从整体上了解其特点和演变过程,并思考它对当今世界经济的启示。

古代中国经济方式对于我们认识历史和研究当今经济都具有重要意义,希望本文能够提供一些新的思考和观点,为读者带来启发和思考。

接下来,我们将进入正文部分,具体探讨轴心时代的背景及古代中国经济方式的特点。

文章结构部分主要解释了整篇文章的组织架构和各个章节的内容安排。

在本篇文章中,文章结构如下:1. 引言1.1 概述1.2 文章结构1.3 目的2. 正文2.1 轴心时代的背景2.2 古代中国经济方式的特点2.3 古代中国经济方式的演变3. 结论3.1 古代中国经济方式的影响3.2 轴心时代的经济方式对今天的启示3.3 结论总结在引言部分,我们会对整篇文章的主题进行概述,简要介绍轴心时代的背景和古代中国经济方式的重要性。

第四章 第三节 春秋战国:“轴心时代”

第四章 第三节  春秋战国:“轴心时代”

私学打破了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 使大批新兴的地主、商人乃至平民 的子弟,也都有了接受教育的机会。
在教学内容方面,各家私学自有 侧重,但总起来看,包含了思想 修养、政治学说、文化知识、劳 动技能等多方面的内容,较之殷 商、西周时期的官学,要丰富实 用得多。
(二)百家争鸣
1、百家的兴起及其学派特征
所谓“百家”,只是对诸子蜂起、学派林立的文化现象的一种概括。在众多学派 中,比较重要的有儒、墨、道、法、阴阳等数家。西汉司马谈在把它们概括为六 家: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并对各家作了简要的介绍和评论。文载 《史记· 太史公自序》,后人将其称为《司马谈论六家要旨》. 那时的诸子学派,由于社会地位、思考方 式和学术承传上的差异,各自的学说亦各 具特色: ① 儒家学派:在儒学创始人孔子的思想 中,“仁”与“礼”是两个最基本的范畴。 儒家学派,以“仁”为核心,以“中庸” 为思辨方法,重血亲人伦,重现实事功, 重实践理性,重道德修养。在政治主张上, 主张行“仁政”;既主张捍卫“三代”礼 制(尤其是周礼),又主张对这些“礼” 加以适当变通,可谓守旧而又维新,复古 而又开明。儒家学派这样“一手伸向过去, 一手指向未来”的学术立场,在正在消逝
(二)华夏族和区域文化格局的形成
1、华夏族的形成 春秋、战国时期特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有力地推动了华夏族的最终形 成: 过去被华夏各国视为蛮夷的秦国和楚国,在春秋近300年的时间中,已经实现了 “华夏化”;到了战国时期,西北的一些戎狄部落,逐渐为秦所统一;北方的 戎狄,逐渐被晋国所统一;东方的一些夷狄,逐渐被齐、鲁所统一;南方的苗 蛮以及一些华夏小国,为楚所统一。至此,中国燕山以南、长江以北的黄河中 下游以及淮河、汉水流域的广大居民,已基本融合成了一个统一的民族,而不 再有华夏与蛮、夷、戎、狄的区别。

轴心时代的定义

轴心时代的定义

轴心时代的定义
轴心时代,是指公元前800年至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前300年间这段时期。

轴心时代发生的地区是在北纬30度左右。

德国思想家卡尔·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第一次把公元前500年前后,同时出现在中国、西方和印度等地区的人类文化突破现象称之为轴心时代。

轴心时代这一历史现象,很早就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但在雅斯贝尔斯之前,并没有专门的、系统的研究;如今,轴心时代已成东西方史学、人类学和哲学等学科的一个无法绕过的课题。

事实表明,轴心时代既是一个复杂的历史文化现象,也是一个思维的建构。

可是,通观国内外已有的研究,由于缺乏一个科学的研究视角或方法,使得轴心时代这一遥远而复杂的历史文化现象,始终没能得到令人信服的阐释。

现代阐释学和盲人摸象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对一个事物或现象的阐释,取决于研究者的视角,视角即方法。

为了将轴心时代研究推向深入,我们应该找到一个新的科学的研究视角或方法。

那么,我们是否能够找到这样一个研究视角呢?回答是肯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它理应成为研究轴心时代的一个崭新视角或方法。

采用这一视角或方法,轴心时代现象有望一目了然。

轴心时代主要内容

轴心时代主要内容

轴心时代主要内容
一、什么是轴心时代
轴心时代啊,就是一个超酷超有趣的概念呢。

大概就是在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这个时间段啦,在地球的不同地方,像是古希腊、以色列、印度和中国这些地方,就像商量好似的,突然出现了好多超级厉害的思想家和文化成果。

二、古希腊的情况
在古希腊呢,有像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

苏格拉底就老是在大街上跟人聊天,问各种奇怪的问题,像“什么是正义”之类的,他可不管人家烦不烦呢,就想让大家思考。

柏拉图呢,他写了好多超有深度的对话录,感觉他的脑洞超级大。

亚里士多德就更牛啦,什么学科他都要研究一下,从哲学到科学,简直就是个全能型选手。

三、以色列的情况
以色列那边就有犹太教的那些伟大的先知们。

他们强调上帝的唯一性,而且还提出了很多关于道德、信仰之类的理念。

这些理念对后来西方的宗教文化影响可大了,就像一颗种子,慢慢长成了参天大树。

四、印度的情况
印度呢,就有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

佛教讲什么因果轮回啦,解脱啦,感觉是一种很神秘又很让人深思的宗教。

而且印度还有其
他的哲学思想,比如奥义书里的那些思想,都很有深度,探讨了关于灵魂、宇宙之类的大问题。

五、中国的情况
咱中国在轴心时代也不甘示弱啊。

有孔子和他的儒家学说,孔子整天到处跑,想找个国君能采纳他的主张,他讲什么仁爱啊,礼义啊,这些思想到现在还深深地影响着我们呢。

还有老子,他的道家思想也很厉害,讲什么道可道非常道,感觉特别高深莫测,就像给人打开了一扇看世界的新窗户。

而且除了儒家和道家,还有墨家、法家等好多思想流派,大家就像在思想的舞台上争奇斗艳一样。

中国何来“轴心时代”1-模板

中国何来“轴心时代”1-模板

中国何来“轴心时代”1【内容提要】雅斯贝斯的“轴心时代”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介绍到中国时,正值中国社会处于一个特殊的转折时期。

雅斯贝斯将人类历史划分为史前、古代文明、轴心时代和科技时代四个基本阶段,其中,第三阶段以公元前500年为中心,东西方同时或独立地产生了中国、印度、巴勒斯坦和希腊四个轴心文明。

虽然这一理论具有反西方中心论的意味,但也必须注意到,在雅斯贝斯所划分的整个人类历史上,只有中华文明跨越着全部四个阶段,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到第二阶段绝灭了,古希腊文明则在第三阶段才开始。

追溯民初以来学者早已开始的东西文明比较,更多关注的是在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华文明的第二阶段上。

20世纪初兴起的疑古思潮将中国古史“砍掉一半”、“打个对折”,“轴心时代”理论则恢复了晚周诸子学的合法性,但它同时继续漠视三代王官学,而三代王官学正是晚周诸子学乃至整个中华文化的源头。

“轴心时代”理论与中华文明对接中的偏差,其影响将是流与源的颠倒、反题与正题的倒置和各期学术史的逐次错位。

【摘要题】历史理论(唐宋史研究站)【英文摘要】Jaspers separated the human history into four fundamental phases,which consist of the Pre-history time,the Archaian civilization time,the Axial age and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third phase,about BC500,there independently or contemporarily created four axial civilizations,China, India,Palestine and as some scholars pointed out that this theory is permeated with antiwestern center thought,but we also must notice that during the whole human history that has been separated by Jaspers,Chinese civilization entirely spanned four phases,but the civilization of Egypt and Mesopotamia disappeared during the second phase,and the ancient Greek civilization barely began at the third trend of doubting ancient history thought which arising in early 20th century cut away and rebated half of Chinese history,the Axial Age theory resumed the validity of the various scholars in later Zhou Dynasty,and went on disregarding the government and official scholars of the San Dai Dynasty,but the government and official scholars of San Dai Dynasty just is the headstream of the various scholars in later ZhouDynasty even of the whole Chinese ci,vilization.【关键词】雅斯贝斯/轴心时代/学术源流/疑古派/王官学/诸子学Karl Theodor Jaspers/Axial Age/the fountainhead of learning/the trend of doubting ancient history thought/the government and official scholars/the various scholars“轴心时代”(Axial Age)理论是由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斯(Jaspers,Karl Theodor 1883—1969)所提出,主要体现在他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原着为德文,标题为Vom Ursprung und Ziel der Geschichte,1949年初版,1953年由Michael Bullock英译,题为The Origin and Goal of History,由美国耶鲁大学出版社和英国Routledge and Keegan Patll公司出版)和《哲学概论》(德文标题Einführung in die Philosophie:Zwlf Radiovort,1950年初版,1954年由Ralph Manheim英译,题为Way to Wisdom:An Introduction to Philosophy,仍由美国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两部着作中。

轴心时代的定义和特征

轴心时代的定义和特征

轴心时代的定义和特征
轴心时代是指在东亚地区主要的大国或势力之间形成的一种世界格局,以中国和日本为主要轴心,也涉及韩国和周边地区。

这个时期大致从19世纪末的中国甲午战败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轴心时代具有以下特征:
1. 封建制度的削弱:轴心时代是在封建体制衰退的背景下形成的。

中国的清朝王朝逐渐衰落,日本的幕府体制倒台,韩国的朝鲜王朝面临内忧外患。

这种局势导致了东亚地区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

2. 强权政治的兴起:轴心时代是一个强权政治盛行的时期。

中国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北洋政府,日本的明治维新和帝国主义扩张,韩国的高宗和光武政权等都是在中央集权和强权思维的影响下实施的。

3. 帝国主义的干涉:在轴心时代,东亚地区成为列强的争夺和殖民化的焦点。

西方列强通过西方列强通过经济、政治和军事手段,强迫中国和日本签订不平等的条约,占领领土并剥削资源,极大地削弱了东亚地区的自主性。

4. 文化与知识的流动:随着西方科学文化的传入,轴心时代见证了东亚地区知识分子的思想解放和启蒙运动的兴起。

中国的戊戌变法、维新派运动,日本的明治维新都是这一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

5. 社会变革和现代化的倡导:轴心时代是东亚地区现代化的开始。

中国和日本都通过推行一系列改革和现代化政策,如铁路建设、通信网络的发展、工业化和教育改革等,为后来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总的来说,轴心时代是中国和日本等东亚国家历经动荡和变革的一个时期,其中充满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动荡,带来了东亚地区格局的重塑和未来现代化的奠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OGO
我所理解的道家
• • • 诸子里面,老子最高明,最残忍,最通透,最丰富。他是世界性的,人类性 的,唯一有宇宙观的人,最接近哲学的人。庄子更接近诗。 老子明显生于孔子之后,《道德经》里批儒色彩浓厚,最关注的也是治国谋 权之道。但丝毫掩饰不了他另一种深刻的抽象的伟大。我不喜欢辩证法,但 喜欢老子的精神高度。 我评选的《道德经》之最: 最诗意的幻想: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最直白的批判: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最深刻的总结: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最神秘的暗语: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最实用的警句: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最核心的思想:罪莫大于多欲,祸莫大于不知足 最情色的比喻:上善若水 天下之交也,牝恒以静胜牡
LOGO
二、知识论:向理性致敬
• 存在的本质是虚无,唯有信仰、探求、创造可以对抗 • 宗教使人坚定,知识使人清醒,创造使人愉悦 • 思考比学习重要,见识比知识重要,过程比结果重要,追问比答案重 要 • 理性的思辨,演绎、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形而上的思考,我认为是 人类最根本的进化动力 • 读书会的目的是寻找人生价值,提升思维能力 • 我的读书原则:少看教科书 少喝心灵鸡汤 少问度娘
LOGO
谢谢观赏
纪念我们远去的黄金时代
LOGO
三、历史观:向时间致敬
• 我们为什么需要历史?历史有什么用?读史为何使人明智?真的能让 人明是非,知得失吗?存在所谓“吸取历史教训”吗? • 历史的最大意义,一是时间,二是真实。 空间可以改变,时间不能逆转。哲学的最大命题,是时间和存在。 文学求美,美丑一念之间;哲学求善,善恶谁来断定? 历史求真,真相只有一个。我们无法完全还原历史,但我们可以无限 接近历史,这个过程体现了人性的本质与知识的本源。 · 中国文化的重要遗产是“史官文化”,我们是最重视历史的民族,也 是最善于遗忘的民族。这是中国民族精神的二律背反。 · 我认为的重要的历史,是制度的历史、观念的历史、风化的历史
观念史系列
轴心时代之先秦诸子
一、参考书:向大师致敬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钱穆:《先秦诸子系年》《中国古代政治得失》 •陈寅恪:《金明馆丛稿初编》《金明馆丛稿二编》 •胡适:《中国哲学史》 •顾准:《希腊城邦制度》《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 •许倬云:《万古江河》 •金岳霖:《知识论》 •李泽厚:《美的历程》《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余英时:《论天人之际》《朱熹的历史世界》 •木心:《文学回忆录》 •费正清:《剑桥中国史》 •克林武德:《历史的观念》 •马克斯韦伯:《资本主义伦理与清教精神》《古犹太教》 •柏拉图:《理想国》 •亚里斯多德:《政治学》 •陈戍国点校版:《四书五经》 •汤因比:《历史研究》
· 战国初期,儒墨显学,战国中期,杨朱与墨子思想大行其道,战国后期法家 · 诸子百家共同点:1、文学性极高妙,或逻辑严密,或比喻生动,是古今最好
的文字。孔子圆融周到,老子精炼奥妙,墨子质朴生动,庄子汪洋恣肆,孟 子庄严雄辩,荀子严密透辟,韩非犀利明畅。2、辩论的主题集中在权术、国 家治理、人性与生命意义、世俗生活,诸子没有像犹太人和佛陀超越尘世, 也没有像希腊人走向思辨,只问人事不问鬼神,不关心世界的起源和本源。
LOGO
为什么会出现轴 心时代? 1 诸神隐退,原 始宗教成为人文 宗教 2 不同的自由带 来相同的繁荣 3 各大古文明开 始超越的突破, 智者对永恒世界 和现象世界的反 思带来新的觉醒, 一举奠定人类观 念版图
LOGO
LOGO
轴心时代的伟大之处,在于无法超越的思想高度与深度。整个西方现 代文明的科学精神、哲学理论、语言走向、民主政治均来源于希腊。 支撑中华文明的文化内核在先秦诸子时期已经种下。犹太先知创造的 一神论主宰了人类的精神世界。印度佛教的人生体察与智慧觉悟,开 辟了哲学思辨的全新天地。我们,一直活在轴心时代的庞大背影下。
LOGO
五、大时代:向诸子致敬
• • • 先秦时期是中国唯一的思想盛世,不但空前,而且绝后。 理解诸子百家的要点在于礼乐制度。 周公是中国最伟大、影响力最深远的政治家。从政治制度而论,周公、秦始 皇、隋文帝、孙中山是最重要的人物。 • 周公创立了四大制度: 封建制度(政治制度)---封土建国,土地-人民-爵位,天下-国-家 井田制度(经济制度)---八私一公,周独有的自耕农体系 宗法制度(伦理制度)---祖先崇拜、父家长制、嫡长子继承制 礼乐制度(文化制度)---源自巫文化的礼乐传统与文化秩序 · 礼辩异: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 ;先祖者,类(族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贵贱有差、尊卑有别 、长幼有序。乐辩同:钟鸣鼎食,佩剑镶玉,鼓瑟和谐,礼乐教化。 · 诸子的时代,是“礼崩乐坏”,诸子的身份,是“士”。士是贵族的底层, 庶民的顶层,影响先秦与中国政治文化的决定性力量。
LOGO
我所理解的儒家
• 儒学三期论:原始儒学---先秦(孔子、孟子、荀子) 理学心学---中世纪(程颢、程颐、朱熹、王阳明) 新儒学---近现代(梁漱溟、牟宗三、张君劢、杜维明) · “落水狗”孔子:虚伪而可爱的圣人。关键词:述而不作、克己复礼 、回到西周、亲亲之爱、仁为礼乐之本、中庸之为德也,不谈天道与 人性。 “革命家”孟子:正直而冲动的斗士。关键词:义利之辩、人性本善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 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养浩然之气、“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 我民听” “奋斗者”荀子:励志而冷峻的君子。关键词:天道自为,人道自强 ,人性恶,其善者伪也。 · 儒家的终极目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建议让下一代朗诵《论语》 《孟子》《礼记》。
LOGO
嵩探听到中国文化某些神秘的风声 ,可天地沉默岁月无言,在严嵩洞与玄想之间,谁在选择流言与悬念。夜色 愈醇,历史如酒令人沉醉又让人疯狂,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有人说:“真不早了,回去罢。”那回去吧。我如同深入历史的胃部,听他 反刍,同时一次一次被历史与人性的纠缠冲撞成内伤。历史,中国,多么残 忍的名词,凡爱过的,永不遗忘,凡恨过的,永远有锋芒,凡受过伤的,永 远有创伤,这是孔夫子无法治愈的病痛,帝国无可救药的绝症。一元论的末 日正在上演,辩证法的黄昏正在落幕,在这场响彻古今的追逐中,我们永远 无法无辜的观战。 千古已成苍茫,江山从未更改。《旧约·传道书》里中吟唱道:“已有 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已过的世代 ,无人纪念;将来的世代,后来的人也不纪念。”时间只是自顾自地流淌, 历史只是自顾自地发生,有些复杂,反复曲折,偶尔或然,或许偶然,生如 夏花,又被割下,如此而已,除此无他。 正如奥顿悼念一代诗豪叶芝的名句: Poetry makes nothing happen (诗不能使任何事发生)。
· 庄子的诗意、真实与自由,是最高境界,养生主、人间世、逍遥游
LOGO
简单概括其余诸子
• 墨子:社会主义者,主张兼爱,公平正义,平等的过苦日子,反天下 之心,手工业者的代言人。结局:隐藏于民间组织,成为地下党。 • 杨朱:个人主义者。中国历史中珍稀的自由思想资源,主张人人不损 毫毛,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 韩非:功利主义者。主张人性恶,人与人之间只有利益交易,中国最 早的制度主义者。 • 邹衍:神秘主义者。五行学说解释宇宙图像,影响董仲舒与东汉政治 极深。 • 纵横家:诡辩主义者。代表人物鬼谷子、苏秦、张仪。真正影响世界 局势的不是老庄思想者,不是孟旬道德家,而是这些忽悠大师。 • 杂家:代表人物吕不韦。诸子百家的终结收官之作《吕氏春秋》。
LOGO
百家概述

诸子百家,儒、墨、道、法、名、杂、农、阴阳、纵横、小说。百家争鸣的 人物,有智者、文人、政客、游民、说客、武将、手工业者、巫师。真正开 宗立派影响深远的是: 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墨家(墨子) 道家(老子、庄子) 法家(管仲、李悝、韩非) 名家(杨朱、惠施、公孙龙) 与纵横家在实践上终结了百家争鸣。百代皆行秦政制,外儒内法成一统。
LOGO
四、大突破:向思想致敬
• 一句原话: “哲学家初次出现。人作为个人敢于依靠自己。中国的隐士与游士、 印度的苦行者、希腊的哲学家、以色列的先知,无论彼此的信仰、思 想内容和内在秉性的差异有多大,都属于同一类人” • 两位学者: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1883-1969)《历史的起源和目标》 提出“ 轴心时代”,意指公元前第一个千年纪内,哲学的突破以截然不同的 方式几乎同时发生在希腊、以色列、印度和中国,人对宇宙人生的体 认与思维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著名社会学家艾森施塔特全力推动此 观念,80年代后成为主流共识。 • 三大突破: 西方中心论的突破 历史演进一元论的突破 比较史学的突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