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拳入门功法
陈式太极拳一路83式各式名称和口诀

陈式太极拳一路83式各式名称第一式预备式第二式金刚捣碓第三式懒扎衣第四式六封四闭第五式单鞭第六式第二金刚捣碓第七式白鹤亮翅第八式斜行拗步第九式初收第十式前蹚拗步第十一式第二斜行拗步第十二式再收第十三式前蹚拗步第十四式掩手肱捶第十五式第三金刚捣碓第十六式披身捶第十七式背折靠第十八式青龙出水第十九式双推手第二十式三换掌第二十一式肘底捶第二十二式倒卷肱第二十三式退步压肘第二十四式中盘第二十五式白鹤亮翅第二十六式斜行拗步第二十七式闪通背第二十八式掩手肱捶第二十九式六封四闭第三十式单鞭第三十一式运手第三十二式高探马第三十三式右擦脚第三十四式左擦脚第三十五式蹬一根第三十六式前蹚拗步第三十七式击地捶第三十八式翻身二起脚第三十九式兽头势第四十式旋风脚第四十一式蹬一根第四十二式掩手肱捶第四十三式小擒打第四十四式抱头推山第四十五式三换掌第四十六式六封四闭第四十七式单鞭第四十八式前招第四十九式后招第五十式野马分鬃第五十一式六封四闭第五十二式单鞭第五十三式双震脚第五十四式玉女穿梭第五十五式懒扎衣第五十六式六封四闭第五十七式单鞭第五十八式运手第五十九式摆脚跌叉第六十式左右金鸡独立第六十一式倒拳肱第六十二式退步夺肘第六十三式中盘第六十四式白鹤亮翅第六十五式斜行拗步第六十六式闪通背第六十七式掩手肱捶第六十八式六封四闭第六十九式单鞭第七十式运手第七十一式高探马第七十二式十字摆莲第七十三式指裆捶第七十四式白猿献果第七十五式六封四闭第七十六式单鞭第七十七式雀地龙第七十八式上步七星第七十九式退步跨虎第八十式转身双摆莲第八十一式当头炮第八十二式金刚捣碓第八十三式收势1陈式太极拳一路83式各式口诀详细介绍:陈氏太极拳新架属陈长兴传统老架系列,由十七世祖陈发科大师所创。
其特点是架式宽大,低沉稳重。
拳架以“崩捋挤按”四正手的运用为主,以“采洌肘靠”四隅手的运用为辅;以柔化劲为主,发劲为辅,柔中寓刚,力求柔顺。
外形以缓柔稳为主,疾刚跳跃为辅。
陈式太极拳初学的基本步骤教学

陈式太极拳初学的基本步骤教学陈式太极拳,是太极拳中的传统流派,其发展至今对于后人具有重大的作用,陈式太极拳在技击与健身领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陈式太极拳初学的陈式太极拳初学的基本步骤,希望你们喜欢。
陈式太极拳初学的基本步骤一:拳架要点陈式太极拳博大精深,想要学好它,我们第一步自然要从拳架开始学起。
立身中正是第一要紧的事,应当贯穿太极拳练习的始终。
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意味着不能做弯腰,旋转等动作。
它是指做到支撑八面,体现太极拳沉稳从容的气度。
这一点可以在推手中得到检验,只有保持立身中正,才能使自己处于以不变应万变的主动地位,才能从容应付对方的各种劲道,不至于手忙脚乱。
此外,立身中正可以给人以不一样的精神风貌,使人看起来更加精神。
具体到身体各部位的要求如下:1、头顶正,不可以歪脖,不要仰脸,也不可勾头。
目光平视,下颌微向里收,这样就比较容易做到虚领顶劲。
2、注意含胸,这有助于背部的脊柱放长。
臀部下敛(但不是指重心下坠),不可突出臀部,有助于尾闾中正。
于是,相应于头部,就有了上下对拔之意。
3、四肢自然舒展放长,注意不可完全伸直,应该让关节保持适当弯曲。
手臂做上举动作时,千万不要忽视沉肩坠肘。
陈式太极拳练习时讲究动作舒展大方,连绵不断,要想达到此效果,就一定要做到立身中正。
4、手掌掌心微凹,手指不可曲拢,也不可完全伸直,五指不需要并得太紧,也不要过分叉开,目的是为了让劲能够放长,到达指尖。
5、运动时肩,肘,腕要节节贯穿,才能够收放自如。
腰部为全身主宰,犹如机械装置中的主传动轮轴。
两足则是人身体的根基,就象一棵大树的树根,树根如果不牢,遇到大风就容易被吹倒。
6、应当时时留心的一件事:沉胯开裆。
实际上,沉胯则自然开裆。
做到开裆,劲就可以沉下去。
7、从身法整体角度看,务必要做到三合,即肩与胯,肘与膝,手与足上下照应。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周身运动时成为一个整体,要知道太极拳的螺旋缠丝劲是周身的协调运动,应当避免做动作时顾此失彼。
陈式太极拳精要十八式(附图)

第一式:太极起势动作一:两脚并立,成立正姿势。
两臂下垂于身体两侧,手心向,头自然正,唇齿微合,舌间轻抵上颚,二目平视。
动作二:接上势,屈膝松胯,放松下沉,提左脚向左横开一步,比两肩略宽,脚尖微外摆,脚趾、脚掌外缘、脚后跟皆要抓地,涌泉穴要虚,含胸塌腰,松肩沉肘,立身中正,头自然正直,虚领顶劲,二目平视。
要求:横开步时,重心先移到右腿,提左脚开步,脚尖先着地,慢慢踏平。
周身放松,气沉丹田,降于涌泉,屈膝松胯,下沉时呼气。
此时脑空心静,思想高度集中,心中无一所念,浑然如一片无极景象。
动作三:接上势,两手缓缓上升与肩平,手心向下,松肩沉肘:随两手上升,身体慢慢下降,屈膝松胯,两脚踏实,二目平视。
动作四,接上势,身体继续下沉,屈膝松胯,两手随身体下按至腹前,手心向下,二目平视。
要求:当两手上升、身体下降时,胸、背、肋、腹各部肌肉均要松弛下降,促使心气下降,切忌肩上耸,横气填胸。
此动吸气。
要求:两手下按时,要立身中正,切忌弯腰突臀,裆部要松、虚、活。
下蹲时,如坐凳子一样。
此动呼气。
第二式:金刚捣碓动作一接上势,身体微向左转,重心右移,两手左逆缠右顺缠,走弧线向左前方掤出,左手掤至左膝上方与眼平,手心朝外,右手掤至胸前中线,手心朝上,目视左前方动作二:接上势,身体右转90度,重心由右移到左腿,右脚尖外摆,两手左顺右逆缠向右后,目视左前方。
此动呼气。
动作三:接上势,重心移至右腿,左腿提起,里合扣裆,屈膝松胯,身体下沉且微向右转,两手掤,目视左前方。
要求:上掤转体时,要结合裆腰劲,松胯塌腰,劲贯手掌。
此动吸气。
要求:左腿上提,身体下沉,上下相合。
切忌弯腰突臀。
此动吸气。
动作四:接上势,左脚跟侧着地,向左前方铲地滑出,脚尖上翘里合,重心在右腿;两手继续向右后上方加掤劲,目视左前方。
动作五:接上势,重心由右腿移到左腿,左脚尖外摆踏平。
身体随重心移动,向左转45度,两手左逆右顺缠,走下弧向前掤,左手掤至胸前,手心朝下;右手下沉至右膝上方,手心朝外,指尖朝后,目视前方。
陈氏81式基础拳法

陈氏81式基础拳法陈氏太极实用拳法一路拳法(81式基础拳法)陈氏太极实用拳法,共有两路拳法,一路81式是基础拳法,二路64式炮捶。
下面我就把这两路拳法,套用基本功功法,连同实用方法,向学者做图、文讲解。
拳法动作中的方向,是按朝东方起势后,拳法演练时的东、西、南、北四正方向,和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斜方向定向的。
同时讲明了拳法中眼法所看方向,身法旋转后胸脯所朝方向,步法的行走方向,步型站位方向,手法运动方向,和手法运动方向中的公转、自转的缠法规律,还有手型在定势后的所朝方向。
拳法图解照片,也是按朝东方起势后拳法演练时的实际方向拍照的。
凡在拍照的图解照片中,看不到双手时,一律加正面照片,为副图图解。
实用方法的成像只要能达到一目了然的目的,取像的角度是不按拳法演练实际方向的。
本书中拳法的动作讲解顺序为:眼法、身法、胸向、步法、步型、手法、手型。
这些顺序在实际演练时,是周身一动无有不动的,是不分这些顺序的整体运动。
文字中有很多“随身法”“同时”等字,指的就是这些顺序是同时而动的整体运动,不能分开做。
本书中在讲解步法时,只讲明了步法行走方向,和行走中所经步型及定势步型。
没有再讲步法行走中的规格,因这些规格要求,在基本功功法章节中,都做了详细讲解,在此章节中不再复述。
步型中“马步”与“无极桩”的内涵一样。
本章节中,所讲解的实用方法,完全是按照拳法动作设计而成。
这仅是让学者知道什么是本拳法的、捋、挤、按、采、、肘、靠。
而、捋、挤、按、采、、肘、靠,在实战运用中,是一种相通相联,博大精深,又千变万化无穷尽的技术,绝非像我在本书中设计的这样简单。
既是相通相联,又变化无穷,这就像货币换商品一样,是随心所欲的,绝不象我本书中设计的这样“专款专用”。
不管是哪种用钱方法,都离不开“钱”,而此“钱”即是功夫。
身上没有功夫,什么样的、捋、挤、按、采、、肘、靠,使出来都没有效果。
这就像现代武器一样,再先进的枪弹,给一位没有枪法功夫的人去使用,都是威力不大的武器。
陈式太极拳精要十八式拳谱详解

陈式太极拳精要十八式拳谱详解一、起势1. 起式:右脚迈开一步,成马步,右手握拳于右胸前,左手虚抱拳于左侧腰部,双目平视前方。
二、伸缩2. 左右分脚:右脚着力踏地,同时左腿向后蹬出,成左分脚步势,上身保持端正。
3. 进退:右脚着力迈进,左脚随之跟进,成右分脚步势,始终保持身体平衡。
三、挤按4. 双崩拳:右拳向前挥出,同时左拳向后缩回,形成一前一后的夹击动作。
5. 劈拳:右手成掌,向前劈出,左手收回左侧腰部,提高身体柔韧性。
四、擦拿6. 抱虎归山:右手缓缓向下蓦然收回至胸前,同时左手向左侧伸展,仿佛抱虎归山般的动作。
7. 千斤捶:双手收于胸前,然后向前推出,如千斤捶一般的力道。
五、上下8. 白鹤亮翅:右手向上推出,左手左侧准备劈下,如白鹤亮翅展展然的状态。
9. 提手上势:右手向上抬起,左手向下伸展,形成上下相承的动势。
六、进退10. 如封似闭:双手向前怀抱,微微收敛,宛如门户如封似闭。
11. 双飞勾:右手向左侧挥出,左手向右侧收回,呈现出一种双飞勾的动作。
七、抬托12. 手挥琵琶:左手向上举起,右手向下收敛,仿佛手挥琵琶般的舒展。
13. 金刚捣碓:双手向前伸出,如同金刚捣碓虬实有力。
八、抱卧14. 左摟膝抽:右手向前突出,左手向后拉回,形成一种左摟膝抽的姿态。
15. 右摟膝抽:左手向前推出,右手向后收回,构成一种右摟膝抽的形态。
九、混沌16. 左倒转抽:右手向左侧转抽,左手伸展向右侧,如同左倒转抽的飘逸。
17. 右倒转抽:左手向右侧转抽,右手伸展向左侧,如同右倒转抽的轻盈。
十、收势18. 双摟膝抽:双手同时向内紧抱,形成一种双摟膝抽的姿态,标志着动作结束。
以上即为陈式太极拳精要十八式拳谱详解,每一个动作都蕴含了深厚的太极拳理念和功力,通过长期的练习和领悟,方能领悟其中精髓,体悟太极文化的博大精深。
希望广大太极拳爱好者能够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思考,领略太极拳的无穷魅力,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陈式太极拳精要十八式,需要对每一个动作进行详细的解读和练习。
陈式太极拳一路83式动作要领

陈式太极拳一路83式动作要领•陈式太极拳一路83式动作要领[田秋信•]第一式:预备式双腿自然开立,与肩同宽。
含胸拔背,收腹敛臀,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双腿微曲,曲蓄有余。
头要正,肩要平,下颚微收,两眼平视前方。
表情似笑非笑。
手指自然合拢。
两臂自然下垂放在身体两侧。
四指并拢,伸直后略一放松,拇指微扣,即为常用掌形。
不可挺胸,不可驼背,两肩用力向后,然后稍一放松,即使要求体形。
含胸是劲含、意含,不是形含。
虚领顶劲是头顶好像有线向上领起,全身要放松,重心下沉。
•第二式:起势、金刚捣碓起势走螺旋,力由足底发,节节要贯穿,周身是一家。
双手向右微微抬起,微登右腿,重心微左移;微登左腿,重心微右移,双手走螺旋向左前抬起;重心移到左脚,右脚掌以脚跟为轴向右擦地,转45度。
双手向右后捋带。
想象在体前画个螺旋,像一个立体的蜗牛壳一样。
由小圆逐渐画成大圆。
两手距离一小臂,想象擒住对方小臂,左手托肘,右手擒腕,向右后方捋带。
右脚向右横摆,力度擦着地面走,如果是土地,能看到土略有擦痕,但不能将土搓起。
腿可盘可不盘,如盘腿,大腿抬平,与底面平行,向右转45度即可。
护裆,旋转角度不要太大。
出脚落在左前方45度方向,落在2/3处,余下1/3铲出。
如果地面太硬铲不动,有铲的意思即可。
双手后推,立身要正,身不能前倾。
左腿铲出时,双手有后撑之意,无后撑之形。
就像跳霹雳舞中的动作相似。
左手走下弧,好像画出一个锅底。
双手顺缠,右腿逆缠,力由右足脚下一直贯穿到左手指稍。
走螺旋劲,好像枪膛力的来复线,又好像钻头,一边旋转一边前进。
上步,右手带上右腿,右腿前趟,右手撩阴掌。
右手向上提起,提起的过程中握拳,握拳如卷饼。
右手手腕好像吊着一根线,带动右膝提起。
上打咽喉,下打阴,提膝打命门。
右拳向上,拳心朝向自己,之后拳向下继续挂打。
提膝时右腿抬至大腿平,小腿与地面垂直。
开跨震脚,踩对方脚面,重心在左脚,右脚是技击用脚,捣碓后要能抬得起,不可将重心完全右移。
陈式八法五步分解教学

陈式八法五步分解教学
陈式八法是太极拳的重要套路之一,其包含五步技法,因此需要细致地分步进行教学。
本文将对陈式八法五步进行分解教学,帮助初学者更好地掌握太极拳技巧。
第一步:开合
首先,双手自然下垂,身体放松,呼吸自然。
然后,慢慢地将两臂抬起至肩高,双手交叉成“X”形,再将两臂向两侧舒展开来,形成一个大圆圈,接着再将圆圈收回,回到初始状态,这就是“开合”步骤。
第二步:单鞭
接下来,将右脚向右侧迈出一步,同时将左手向左侧伸出,右手则向右侧抬起,双臂呈“T”字形,这就是“单鞭”步骤。
第三步:提手上势
右手收回,再向右侧抬起,左手则向左侧收回,双手交叉成“X”型。
然后,将左脚迈向右侧,同时右手向右侧推出,左手则向左侧拉回,双手呈“T”字形,这就是“提手上势”步骤。
第四步:白鹤亮翅
接下来,将右脚再向右侧迈出一步,然后将左手向左侧推出,右手则向右侧拉回,双臂呈“T”字形。
接着,将左手向右旋转,右手则向左旋转,两手交叉在胸前,再将左手向左侧推出,右手向右侧拉回,双臂呈“T”字形,这就是“白鹤亮翅”步骤。
第五步:搂膝拗步
最后,将左脚向右侧迈出一步,同时将身体向左旋转,将右手向右侧推出,左手则向左侧拉回,双臂呈“T”字形。
接着,将右手向左侧旋转,左手则向右侧旋转,两手交叉在胸前,再将右手向右侧推出,左手向左侧拉回,双臂呈“T”字形,这就是“搂膝拗步”步骤。
通过以上的分解教学,初学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陈式八法五步的技巧,有助于提高太极拳的实战能力和健身效果。
陈式太极拳拳谱全集

42.太极收势
陈氏太极拳小架一路
1.金刚捣锥
2.懒扎衣
3.六封四闭
4.单鞭
5.金刚捣锥
6.白鹤亮翅
7.搂膝拗步
8.初收
9.上三步
10.斜行拗步
11.再收
12.上三步
13.掩手肱拳
14.金刚捣锥
15.撇身拳
16.青龙出水(出手花)
17.肘底看拳(叶底花)
18.倒卷肱(珍珠倒卷帘)
19.白鹤亮翅
11.金鸡独立(金鸡独立且留情)
12.护心拳(护心拳八面玲珑)
13.六封四闭(六封四闭势难容)
14.纵横劈击(转身拳劈打纵横)
15.耳环跟打(上一步耳环跟打)
16.倒转左右七星(倒回来左右七星)
17.翻花炮孤雁出群(翻花炮打一个孤雁出群)
18.下扎势(下扎势谁敢来攻)
19.翻花舞袖(翻花舞袖拔长虫)
17.小肱锤
18.玉女穿梭
19.回身倒骑龙
20.右倒骑龙
21.转身掩身锤
22.左裹鞭炮
23.右裹鞭炮
24.兽头势
25.劈架子
26.上步舞袖
27.转身掩手锤
28.上步伏虎势
29.上右步黄龙三搅水
30.退步黄龙三搅水
31.左蹬脚
32.右蹬脚
33.转身掩手锤
34.上右步右冲拳
35.左冲拳
36.翻身掩手锤
37.回身扫蹚腿
16.连珠炮(连珠炮打的是猛将雄兵)
17.猿猴看果(猿猴看果谁敢偷铁甲将军也要走)
18.高四平(高四平)
19.迎风脚(迎风脚跺子)
20.小肱拳(小红拳火焰攒心)
21.斩手炮凤鸾藏肘(斩手炮打一个凤鸾藏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式太极拳入门功法
陈式太极拳入门功法一、无极桩
无极者,一物未有也,心静如水,无物所著,无念所思。
内固精神,外示安逸。
身桩端然恭立,思想松静无为,头颅正直,顶劲虚领,肩井穴下沉,双肩松脱,膻中穴内含,心气下降,横膈膜下沉,束肋合腹,腰部向后撑平而下塌,松胯圆裆,开膝合膑,双脚内旋,涌泉穴虚而含吸地气之感,双脚外侧与肩同宽站立,周身放松合住劲,清浊之气共同浑合至小腹之内,等待阴聚阳震之机。
功积力久,渐悟无极桩。
待无极桩锻炼纯熟后,内气已较充盈,并有阳震之机,即可进行太极桩的训练。
陈式太极拳入门功法二、太极桩
太极桩又名混元桩,是指在无极桩站立的基础上,腹部内气较前段时期充盈,配合束肋合腹,小腹的关元、中极二穴共同内敛纳气,冲震命门穴。
与此同时,利用肩部和肘部的松垂动作,催动两臂自下而上画弧缓缓抬起,高与胸平。
由于双肩松脱、内卷里合,锁骨下沉相合,心气与横膈膜向小腹中极穴沉降,以助内部气息团聚,向命门穴冲震,使两臂内侧(阴经)微微内缠向身体外侧撑住劲,构成内撑外掤、内圆外方、负阴抱阳的太极状态。
两手指松直向内,十指尖左右相对相照,指甲缝的气机含互相渗透和相吸相合之意,同时注意鼻准头的吐纳气与印堂穴(上丹
田)、膻中穴(中丹田)、中极穴(下丹田)及三心(头心百会穴、手心劳宫穴、足心涌泉穴)的吐纳气一致,并将气纳入中脉(上通百合穴,下达会阴穴一线串之)之轨道,以助中气潜转。
同时下闭谷道,气方不向下泄,构成呼气时使气由内达外,劲贯梢节,气贯指(趾)肚;吸气时退藏隐密,气结中宫,循环无端。
久而久之,体内会出现一种轻灵景象,气机运聚之意象,皆由心发,中气之潜转,上下不停。
如能将此意象融会于拳架之中,与动作、劲路结合起来,身体内外就会化生出一种浑厚灵敏、韧性极佳、弹性极强的混元气布满周身。
正如拳谚所云:? “学者若会混元气,哪怕他人有全功。
”
陈式太极拳入门功法三、缠丝功:太极缠法
太极缠丝功的习练非常有利于太极拳功夫的长进。
在练习时,我们需要在缓慢的开、合、松、落的动作过程中感受以丹田为核心、节节贯穿的缠丝运动,和以意行气、以气运身的身心内外合一。
正如拳谚所云:“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
腰似蛇形腿似钻,周身运动走螺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