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黑色素瘤研究进展

皮肤黑色素瘤研究进展
皮肤黑色素瘤研究进展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诊疗研究进展

1 前言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cutaneous malignant melanoma,CMM)是一种高度恶性的皮肤肿瘤,特点为发展快、转移早、易复发、治疗效果不理想,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近年来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发病率不断增高,每年新增的患者可达5万[l],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也逐年增高,美国癌症协会2005年统计有59580例新发病例,7770 例死于该病,且以每年4% 递增,远超于其他恶性肿瘤[2]。CMM 恶性程度高,早期易发生淋巴和血道转移,预后差,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案,现就CMM 的诊断、临床分期、相关治疗进展及预防进行综述。

2 CMM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2.1常见临床分型主要有四型分别为:浅表扩散型、结节型、恶性雀斑型、肢端型,肢端型是非裔美洲人和亚洲人最常见类型[3]。

2.2 早期诊断及相关检查CMM 恶性程度高,易转移,预后差,故早期诊断极为重要。“ABCDE”诊断方法为多数学者认同[4]。A(asymmetry):不对称性,B(border):弥散状边缘,C(color):颜色不均,D(diameter):直径多>5mm,E(enlargement):增大或进展趋势。组织学活检已普遍开展,切除活检包括病变边缘1~2mm 的正常皮肤;对病灶较大切除检困难时,切开活检可以考虑;刮取活检需包括整个病变范围以及皮下组织;钻取活检常用于直径小于1cm 的病灶,对于较大病变组织,则需多处取材避免样本错误;细针抽吸活检不建议用于原发C M M ;病理组织学诊断不能确定是否为CMM,而临床高度可疑者,则有必要再次活检。血清学检测如HMB45、S-100 β、LDH、MIA等均可用于辅助诊断。病理活检证实CMM 的患者,详细病史、体格检查、各系统排查和追踪随访都应进行。淋巴结病变、肝肿大、神经病学症状、骨痛和胸片异常应高度怀疑肿瘤转移。研究表明,胸片有15%的假阳性率,不推荐常规CT和PET 筛查,除非已知有转移或血液学检查及胸片发现了异常。

2.3CMM的分级与分期AJCC[5]新修订TNM分级。T 分级:Tx原发肿瘤不确定,T0无肿瘤存在证据,Tis原位肿瘤,T1(a/b)肿瘤厚度≤1.0mm,T2(a/b)肿瘤厚度1.01~2.0mm,T3(a/b)肿瘤厚度2.01~4.0mm,T4(a/b)肿瘤厚度>4.0mm。a 无溃疡,b 有溃疡。N 分级:N0无淋巴结转移,N1(a/b)单个

淋巴结受累,N2(a/b)2~3个淋巴结受累,N3(a/b)4个或以上淋巴结受侵,广泛淋巴管受累或多个卫星灶。a 微小转移,b 可触及的转淋巴结。M 分级:M1a远处皮肤皮下组织、跳跃式淋巴结转移,M1b肺转移,M1c其他内脏转移和远处转移,伴或不伴有血清LDH 的改变。结合CMM 生物学行为、自然病程与临床结果,CMM的分期可分为0、IA、IB、IIA、IIB、IIC、IIIA、IIIB、IIIC 和IV期。0期Tis是原位CMM:细胞重度不典型性增生;I、II 期病变局限于原发灶:IA(T1aN0M0),IB 期(T1bN0M0)和T2aN0M0),IIA(T2bN0M0)和T3aN0M0),IIB(T3bN0M0)和T4aN0M0),IIC(T4bN0M0),III期有局部转移:IIIA(TN1aM0),IIIB(任何T(N1b/N2a)M0),IIIC(任何T(N2b/N2c/N3)M0),IV 期有远处转移(任何T 任何NM1)。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升高常出现于IV 期病变。

3 CMM的相关治疗

3.1外科手术回顾性资料显示手术切除是最有效和首选的治疗方法[6]。近年来手术切除不再像已往那样进行扩大切除或截肢手术,治疗原则是手术切除原发灶,其中可先行活检手术,即将病灶连同周围0.5~1 cm的正常皮肤及皮下脂肪整块切除后作病理检查,切忌在肿瘤上只钳夹取活检,除非表面己破溃。WHO 的MM的诊疗评价协助组认为:切除活检对预后无不良影响,反为临床医生了解病灶浸润深度和范围、制订更合理的手术方案提供了思路。切除方法有一般外科切除和显微外科切除。WHO最近公布的15年随诊结果显示:肿瘤厚度<1 mm、距肿瘤lmm切除是安全的,而国际MM外科协助组(IMC)对中间厚度1~4 mm的研究显示:距肿瘤2mm切除不仅是有效的,而且显著降低了对皮肤移植的要求,对厚度>4 mm的CMM相关前缘性研究尚未报道,但一般认为厚度>4 mm的CMM距肿瘤3~5 mm作广泛切除是较安全的,不管手术切除范围大小,均要求切缘通过病理检查为阴性,对黑色素细胞不典型增生建议同样手术扩大切除,对复发或转移的高危患者所有部位仍需广泛淋巴结清扫。Ⅳ期的外科切除包括相关的皮肤、中枢、肺、消化道等部位。单纯的远处肺转移和皮下复发灶的切除,仍应尽可能的行姑息切除以减少患者痛苦,延长存活期,特殊部位如胃肠道恶性黑色素瘤切除范围是3~7 cm,CMM原发灶的切除深度应该等同于切除原发灶最小切缘的宽度,肿瘤区的深筋膜是否切除仍有争议,但对肿瘤侵犯皮肤厚度超过4.0 mm者多主

张切除深筋膜。根据最新研究尽管还未得出3 cm优于2 cm切缘的证据,但英国黑色素瘤研究组对病变较厚者推荐3 cm。Weyandt等[7]认为手术方式的选择不应一概而论,由于肿瘤早期为局部病变,后期为全身系统疾病,应该根据肿瘤的厚度决定手术方式。

3.2生物免疫治疗从恶性黑色素瘤的肿瘤抗原表位被发现后,恶性黑色素瘤的免疫治疗就开始成为研究热点。过继性细胞治疗又称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回输治疗,以TIL的回输效果最为显著。随着对树突状细胞的深入研究发现,DC是惟一有能力呈递肿瘤抗原并致敏初始T细胞的最具潜能的抗原提呈细胞。抗肿瘤免疫效应最终需要肿瘤特异性T细胞的作用,维持这些T细胞的生存十分重要,而DC恰恰扮演了激活和维持肿瘤特异性T细胞的重要角色,此外,DC还可以激发免疫记忆保护,在宿主再次受到肿瘤细胞攻击时发挥保护作用。抗体药物主要是抗细胞毒性T细胞相关抗原4即cTLA_4的单克隆抗体ipilmimuba。研究证实,此药可延长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生存期。该试验纳入反复治疗失败的进展期黑色素瘤患者,并将其分入ipilimumab单药组、gp一00(肿瘤疫苗)单药组和

ipilimumab+gp100组。最终结果显示,ipilimumba单药组患者S0期最长,且较gp100单药组显著延长(10.1个月对3.7个月,ipilimumab单药组患者死亡风险降低了32%一3%4。目前,多项正在进行的大型111期随机对照研究,都比较了ipilmimuba 单药和ipilimumab联合达卡巴嗦等化疗药物或其他靶向[8]药物的疗效。瘤苗尽管瘤苗的研究进展比较缓慢,但是抗CTLA一4抗体和一些别的免疫调节抗体的出现还是给瘤苗的研究带来一些新的希望,表明这些抗体可以维持由瘤苗产生的免疫反应。此外,HAL限制性黑色素瘤肿瘤相关抗原(T从)的发现使特异性地以肿瘤细胞为靶向的瘤苗治疗成为可能。信号传导通路抑制剂目前研究最多的为c一MT抑制剂和B型有丝分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依赖性激酶的激酶B(ARF)抑制剂。目前有3种KIT抑制剂[9]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分别为miatniib,nilotinib和dasatinib。Sorafenib是一个非选择性的BARF广谱激酶抑制剂,在最初是用来联合卡铂和紫杉醇用来治疗肺癌,随后发现在其也具有抗黑色素瘤活性。目前对这个药物已经完成了大规模的111期临床试验,但最终作为二线治疗药物和一线治疗药物均告失败。

3.3生物化学治疗由于恶黑为免疫原性较高的肿瘤,其治疗方式广泛应用肿瘤生物治疗。肿瘤生物化疗是生物免疫治疗和化学治疗联合应用于肿瘤的全新综合治疗模式,是根据肿瘤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发展趋势和肿瘤的分子生物学行为,结合病人的全身情况,有计划地联合应用化疗药物和生物制剂进行治疗。国外报道一组晚期或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疗效,应用生物化疗的有效率为60%,完全缓解率为20%。美国MDAnderson肿瘤中心介绍序贯联合应用氮烯咪胺+l]项铂长春碱类十干扰素+白介素2的生物化疗方案,完全缓解率达2%1。3、基因靶向治疗KTI和BRAF基因是中国黑色素瘤患者重要的癌基因。Vmeurafenbi是一种可抑制黑素瘤BARF基因突变的分子靶向药物,可阻断变异的BARFV600E 蛋白功能,从而阻断此基因介导的肿瘤增殖。2011年8月17日,美国FDA批准的针对BARF突变黑色素瘤的靶向治疗药物(vemurafenib)治疗晚期(转移性)或不可切除的黑色素瘤,尤其是肿瘤表达BARFv6OOE基因变异者。早期临床试验证实,vemuarfonib治疗伴有BRAF突变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具有较好疗效[10]:患者全身多处转移灶(包括肺转移、肝转移和骨与皮下转移灶)都显著缩小,且肿瘤快速缓解。多数患者在接受治疗数天至数周后,自觉症状显著好转;治疗2周后,通过全身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一CT可见,大部分肿瘤转移灶消失。但该药仍面临的挑战之一是即使该药在患者身上快速起效,但其疗效维持时间通常仅为6汁个月,耐药后肿瘤又重新快速生长。伊马替尼是针对KIT突变的小分子靶向药物,对存在KIT突变或者FIHS检测存在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书面交流412扩增的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在理论上有效,中国晚期黑色素瘤KTI变异患者对于伊马替尼400mg/d治疗有较高的反应率,毒副反应可以耐受,伊马替尼有可能成为亚洲晚期黑色素瘤患者中针对特定靶点的靶向药物。

3.4放射治疗传统观点认为,黑色素瘤对于放射线呈抗拒性而不主张放疗:研究结果显示放疗虽不如外科手术确实有效,但在一定程度上能对病变有所缓解。放疗对恶性雀斑样黑色素瘤有肯定疗效,推荐照射范围包括病灶周围2 c/n的正常皮肤。Anderson等主张对Ⅱ期、Ⅲ期患者,5次给予300 Gy剂量的术后放疗,有效的局部控制。淋巴结转移或复发的患者以及适宜的淋巴结清扫术后患者,进行术后放疗可获得肯定的疗效。但放疗对神经组织有害,故眼部及中枢神经系统附近的病变,不采取放疗”[11]。2011年CMM诊治指南新分为辅助放疗

原则和姑息放疗原则,新增: (1) 建议鼻咽&食管粘膜原发黑色素瘤辅助放疗; (2) 脑转移的放疗,首选立体定向放疗,如转移灶个大于5个,直径大于或等于3cm,可考虑全脑放疗;(3)脑转移灶切除后可行全脑放疗[12]。

4 CMM的预后与预防

4.1预后对 I 和II 期病变,影响预后的因素主要在于肿瘤厚度、溃疡和分型。研究发现,肿瘤厚度介于 1~6mm,复发和死亡危险呈线性增高,而厚度>6mm

则该线性关系趋于平稳。原发黑色素瘤溃疡的发生率为 21%~60%,溃疡的存在使 5~10 年的肿瘤复发率增加 33% ;溃疡发生和肿瘤厚度有直接关,有、无溃疡的平均肿瘤厚度分别为 2.6mm 和0.8mm[13],溃疡已经成为局部复发和生存

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节型较浅表扩散型预后差。III期病变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淋巴结状况,Cox 回归分析证明受累淋巴结的数量与预后负相关[14]。

4.2预防对大多数人而言,轻度的日光暴露并无害处,相反还是有益的,有助于体内维生素D的活化,使人精力充沛。据报道[15],持续、柔和的Et照会使皮肤略黑,不会灼伤皮肤,甚至还可能预防黑色素瘤。但日光是把双刃剑,日光中的紫外线(uV)可引起皮肤损伤,严重时可导致黑色素瘤和皮肤癌的发生,两种已知的紫外线uV—A和uV—B可穿透大气层,UV—A被认为引起皮肤老化,uV—B

可引起黑色素瘤,过度的uV还可能抑制免疫功能,加速肿瘤形成。因此预防黑色素瘤要做到以下两点。

4.2.1避免人为用物理和化学因素损伤皮肤色素痣有些缺乏医疗常识的人对皮肤色素痣用手掐,用针挑,用化学药品腐蚀企图去除色素痣,但这种人为损伤刺激而未完全清除色素痣的行为可能使色素痣恶变,需高度警惕。清除色素痣必须到正规医院行手术或激光切除。

4.2.2 聪明防晒预防黑色素瘤有3种基本方法可以避免过度暴露于紫外线:[16]

①避免暴晒并进行恰当的遮蔽。夏季外出应撑伞、带帽,应着浅色绵织衣裤,勿着化纤编织衣,因后者可被大量紫外线通过。②夏季户外活动应尽量在树荫下进行。③巧用防晒霜,防晒霜的防晒系数(SPF)有所不同,SPFIO、SPF20和SPF30分别代表可减少90%、95%和97%的uV—B的辐射,对皮肤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办公室白领只需使用SPF为l5~25的防晒霜,而户外工作、办事、旅游时最好选用SPF30以上的防晒霜。

5小结:

目前CMM的治疗方式仍以早期手术切除,术后结合传统的放、化疗等辅助方法的综合治疗为主。近年来在基因层面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利用黑色素瘤免疫原性较高的特点的免疫治疗,已取得初步成果。生物化疗在延长Ⅲ/Ⅳ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生存时问上有显著效果,随着新的化疗药物和生物靶向药物的应用,特别是靶向免疫治疗药物ipilimumab能够延长Ⅳ期黑色素瘤患者的生存,这是近30年来晚期黑色素瘤治疗的重大进步。但对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还要根据患者的综合情况考虑个体化的方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黑色素瘤的防治一定会取得更多令人振奋的结果。

参考文献

[1] 赵辨.临床皮肤病学(下册)[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l198— 1224

[2] Rager EL, Bridgeford EP, Ollila DW. Cutaneous melanoma: Update onprevention, screening,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J]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2005,72:269-276.

[3] Averbook BJ, Russo LJ, Mansour EG. A long-term analysis of 620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melanoma at a major referral center. Surgery,

1998,124:746.

[4] Devie VT, Hellman S, Rosenberg SA. CANCER: Principlesδpractice of onology. 6th Edition. Lippincott Williams δWilkins, USA.2001.

[5] Balch CM, Soong SJ, Atkins MB, et al. An evidence-based staging system for cutaneous melanoma.[J] CA Cancer J Clin, 2004,54:131-149.

[6]彭聪,从宪玲,杨宏凤等,恶性黑色素瘤的外科治疗和机制研究进展,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4,18(2):119-123

[7]Weyandt GH,Egge~AQ,houf M,et a1.Anorectal melanoma surgicalmanagement guidelines according to tumoklr thickness[J].Br J Cancer,2003,89(1 1):019—022

[8]Paolo A. Ascierto ,Immunotherapies and novel combinations: the focus of advances in the treatment of melanoma.[J]Cancer Immunol Immunother,2014,19:178-183

[9]李月敏,李杨,胸腺瘤的分子特征和靶向治疗,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14,21(4):464-467

[10] Li J,Wang Y,et al,Recent Advances in Targeted Nanoparticles Drug Delivery to Melanoma.[J]Nanomedicine,2014,12:412-416

[11] Eric JL,Jefrey NM.Melanoma of the headand neck:current concepts in diagnosisand lnanagement. The Laryngoscope,2001.111:1209-1222.[12]CSCO黑色素瘤专家委员会,中国黑色素瘤诊治指南,临床肿瘤学杂志,2011,17(2):159-171

[13] Buttner P, Garbe C, Bertz J, et al. Primary cutaneous melanoma. Optimized cutoff points of tumor thickness and importance of Clark's level for prognostic,[J]classification. Cancer, 1995,75:2499.

[14] Lavie A, Desouches C, Casanova D, et al. Surgical management of cutaneous malignant melanoma,[J] Ann Chir Plast Esthet, 2007,52:1-13.

[15]胡立宽,赵维萍等,恶性黑色素瘤细胞光免疫治疗的研究,中国肿瘤临床,2004,31(23):1324-1327

[16]陈旭,孔配慧,良好均衡的防晒剂能有效预防UVA和UVB诱导的皮肤光损伤,中华皮肤科杂志,2014,47(8):609-610

黑色素瘤什么时候发生转移

黑色素瘤可出现在皮肤的表面,也可以生长在人的胃和眼睛内部,主要诱因是受到太阳光的照射,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程度比较高,预后比较差的肿瘤,而转移是黑色素瘤发展恶化的标识,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也给治疗带来一定的难度,那么黑色素瘤什么时候发生转移呢? 具体什么时候转移,每个患者的病情、患者的体质等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什么时候转移很难确定,但是黑色素瘤存在很多的特征,转移早是恶性黑色素瘤的重要特性,其转移途径主要是直接蔓延、血行转移以及淋巴转移,这也是肿瘤转移的普遍途径。直接蔓延可导致肿瘤的局部侵犯,而血行转移和淋巴结转移则可导致远处转移,这也是日常生活中大家熟知的转移。黑色素瘤出现转移,患者一定要及时治疗,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延长患者的生命。 黑色素瘤患者出现扩散、转移,表明病情已经进入中晚期,患者的治疗目的在于尽量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临床上,不少黑色素瘤中晚期患者一味追求消灭肿瘤,企图达到完全康复的目的,但往往事与愿违。由于中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机体状态较差,而手术、放化疗在杀伤癌细胞的过程中也会损伤患者机体,使机体免疫力更加低,从而为癌细胞的生长创造环境。临床上,不少黑色素瘤中晚期患者因过度治疗而加速了死亡,因此,中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治疗多选择中医药治疗。 中医治疗黑色素瘤具有很强的整体观念,辩证论治,纯天然中草药治疗,内服加外用,不伤正气,攻补兼施,无论早期还是中晚期病患都可以使用,包括术后、放化疗期间,甚至一些危重的病患,只要能进流食,都可以应用。临床上,汲取中医精华的三联平衡疗法具有不错的患者口碑,治疗效果不仅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认可,更是誉享国际,得到了国内外诸多知名肿瘤专家的称赞。该疗法是由袁氏中医世家第八代传人,拥有三十余载临床抗癌实战经验的袁希福教授创立的中医药疗法。 黑色素瘤扩散后除了积极的治疗外,患者的心理状态对于延长生存时间也是很重要的,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在患病之后积极的配合医生的诊治。在患病后如果只知自怨自艾,不知道积极的接受治疗,这样不仅不利于疾病的治疗,还有可能加重病情。

恶性黑色素瘤治疗(基因突变靶向治疗)

Inhibition of Mutated, Activated BRAF in Metastatic Melanoma Keith T. Flaherty, M.D., Igor Puzanov, M.D., Kevin B. Kim, M.D., Antoni Ribas, M.D., Grant A. McArthur, M.B., B.S., Ph.D., Jeffrey A. Sos man, M.D., Peter J. O'Dw yer, M.D., Richard J. Lee, M.D., Ph.D., Joseph F. Grippo, Ph.D., Keith Nolop, M.D., and Paul B. Chapman, M.D. BACKGROUND The identification of somatic mutations in the gene encoding the serine–threonine protein kinase B-RAF (BRAF) in the majority of melanomas offers an opportunity to test oncogene-targeted therapy for this disease. Metastatic melanoma is an aggressive disease for which there are few effective therapies. The two therapies approved by th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high-dose interleukin-2 and dacarbazine, are each associated with response rates of only 10 to 20% and a small percentage of complete responses; neither is thought to improve overall survival.1,2 In randomized trials, the median survival among patients treated with dacarbazine was less than 8 months.3,4 A search for mutations in a component of the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MAP) kinase pathway in a large panel of common cancers revealed that 40 to 60% of melanomas, and 7 to 8% of all cancers, carry an activating mutation in the gene encoding the serine–threonine protein kinase B-RAF (BRAF). 5-15 Ninety percent of reported BRAF mutations result in a substitution of glutamic acid for valine at amino acid 600 (the V600E mutation). This BRAF mutation constitutively activates BRAF and downstream signal transduction in the MAP kinase pathway. BRAF mutations are also found in 40 to 70% of papillary or anaplastic thyroid cancers6-8,16-18 and in a small percentage of several other types of tumor. PLX4032 (Plexxikon; RG7204, Roche Pharmaceuticals) is a potent inhibitor of BRAF with the V600E mutation. Preclinical studies showed that PLX4032 and its analogue PLX4720 inhibit the kinase activity of BRAF with the V600E mutation at low nanomolar concentrations, abrogate signaling through the MAP kinase pathway, and block proliferation of cells carrying BRAF with the V600E mutation in vitro at high nanomolar concentrations.17,18 Orally administered PLX4720 inhibits the growth — and, at higher doses, induces the regression — of human melanoma tumors transplanted into immunocompromised mice. None of these effects are observed in normal tissues or in tumor cells that lack a BRAF mutation. We conducted a trial of the use of PLX4032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cancer. The primary goals were to define the safety and pharmacoki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treatment with continuous, twice-daily administration of PLX4032, to determine the maximum dose that could be administered until adverse effects prevented further dose increases (i.e., the recommended phase 2 dose), and to determine the objective response rate, the duration of response, and the rate of progression among patients who had melanoma tumors with the V600E BRAF mutation and who were given the recommended phase 2 dose of PLX4032. METHODS Study Design The study was sponsored by Plexxikon and Roche Pharmaceuticals, which provided the study drug. The study was designed by two academic authors and one industry author. All authors made the decision to submit the

黑色素瘤晚期扩散到全身还有必要治疗吗

黑色素瘤在生活中是随时有可能发生的疾病,黑色素瘤容易恶变,而后演变为了恶性黑色素瘤。黑色素瘤恶性程度高,发展快,临床上很多患者就诊时已是晚期,此时很容易出现其他部位的扩散转移,有的患者甚至会出现全身转移,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同时也使治疗变得非常棘手,预后较差,那黑色素瘤晚期扩散到全身还有必要治疗吗? 黑色素瘤晚期扩散到全身治疗起来会变得非常棘手,但是这并不代表不能治疗,患者通过合理有效的治疗,还是能够达到控制病情发展,缓解不适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的目的。黑色素瘤扩散到全身,手术和放疗作为局部治疗已经失去治疗的意义,化疗和中医作为全身性治疗成了众多患者的选择。 化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杀癌细胞,缩小瘤体,但是化疗会杀伤人体正常细胞,产生严重的副作用,黑色素瘤患者扩散到全身会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导致身体机能变弱,此时多半不能耐受化疗的副作用,因此化疗期间要及时配合中医治疗,以减轻化疗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敏感性,缓解不适症状,提高免疫功能,使治疗安全、顺利的完成。 化疗并不适合每个患者,身体弱、年龄大的患者不宜进行化疗,此时可以采用纯中药的治疗。中医副作用小,注重对患者整体的治疗和调理,在抑杀瘤细胞,控制病情的同时,还有助于调理人体的阴阳气血,使脏腑机能平衡,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甚至实现长期的带瘤生存。 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学会全国委员袁希福从事中医治疗肿瘤近40年,多年专注中医,推广中医肿瘤科诊疗理念,传播中医优秀文化,创立了一家以“救死扶伤,关爱生命”为宗旨,以“愿天下苍生无癌痛”为理想,以“厚德、有道、自助、自强”为院训,以“让中医抗癌造福全人类”为使命的中医肿瘤专科医院-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该院自建院以来,始终专注于中医,坚持“专科专病专方”,充分发挥中医肿瘤科特色及优势,以院长袁希福提出的三联平衡理论为指导,帮助患者减轻痛苦,延长生命,甚至一些患者实现了临床康复或长期带瘤生存,成为肿瘤患者和家属口中的“康复家园”,被授予“消费者信得过医院”、“老百姓信赖的医疗机构”、“临床安全合理用药示范基地”、“建国70周年中医药科技创新突出贡献单位”等荣誉称号。 黑色素瘤扩散到全身治疗难度较大,患者要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对症治疗,以尽可能的控制病情,减轻痛苦。提示:黑色素瘤如今仍属医学难题,目前中医治疗也主要以“减轻痛苦、延长生命”为主。由于患者病情、体质差异,疗效会因人而异,患者及家属需理性看待,切勿盲目选择就医。 Tag:黑色素瘤扩散怎么办|恶黑色素瘤扩散症状|黑色素瘤多久会扩散|黑色素瘤晚期全身扩散|黑色素瘤扩散能活多久|黑色素瘤怎么治疗好|黑色素瘤转移感觉|治疗黑色素瘤的医院|中医治疗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脑转移有什么典型症状

黑色素瘤,又称恶性黑色素瘤,是来源于黑色素细胞的一类恶性肿瘤,常见于皮肤,亦见于黏膜、眼脉络膜等部位。是皮肤肿瘤中恶性程度最高的瘤种,容易出现远处转移。特别是发展到了晚期出现脑转移,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很多患者和家属想了解一下黑色素瘤出现脑转移会有哪些症状,下面一起来看一下。 黑色素瘤的早期特征包括:现有皮肤色素痣的形态或颜色改变、皮肤表面出现隆起物、色素痣瘙痒、局部出现破溃出血、指(趾)甲开裂等。早期皮肤黑色素瘤进一步发展可出现卫星灶、溃疡、反复不愈、区域淋巴结转移和移行转移。晚期黑色素瘤根据不同的转移部位症状不一,容易转移的部位为肺、肝、骨、脑。而脑转移是晚期黑色素瘤常见的转移部位,下面一起来看一下黑色素瘤脑转移的典型症状有哪些。 1、颅内压增高症状表现为头痛,呈进行性加重,伴恶心、呕吐。 2、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肿瘤卒中症状当肿瘤侵及血管时,可发生肿瘤内脑实质内或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上可出现突发性意识障碍、呕吐,甚至发生脑疝。 3、神经系统损害定位症状肿瘤发生于脑实质内或侵入脑室内可发生偏瘫、失语、偏盲、癫痫、精神症状等。发生于脊髓可出现相应脊髓节段感觉、运动障碍。 4、其他肿瘤位于颅底可侵及多组脑神经,出现多组脑神经损害。肿瘤代谢产物对软脑膜或蛛网膜的刺激可产生蛛网膜炎或脑膜炎症状。蛛网膜炎性反应及肿瘤细胞在蛛网膜下腔扩散、聚集可引起脑积水,继而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 另外,由于颅内黑色素瘤生长快、病程短,常易误诊为蛛网膜炎、脑血管病、颅内胶质瘤及癫痫等。临床上凡病程短,颅内压增高症状发展快,CT及MRI检查明显占位效应,体表或内脏有黑色素瘤手术史,应想到颅内黑色素瘤的可能性。术中发现肿瘤区域的硬脑膜、脑组织或肿瘤呈黑色病变,为诊断颅内黑色素瘤的可靠依据。但术前很难达到定性诊断。 袁希福院长介绍,黑色素瘤由于病情发展较快,当出现早期症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同时生活中也要养成良好的习惯,积极段炼身体,减少疾病的发生。

恶性黑色素瘤地治疗

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 概述 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是发生于来源于神经嵴的黑素细胞的恶性肿瘤。最常发生于皮肤,也可发生于口腔、消化道、生殖系统的粘膜,眼球的睫状体、虹膜、脉络膜,脑膜的脉络膜等处。约90%的恶性黑色素瘤发生于皮肤,如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正确治疗,很多病人可以治愈。但本病恶性程度高,对肿瘤的直接刺激可引起肿瘤转移,易于发生血行播散,预后差。 一、发病情况 恶性黑色素瘤好发于白色人种,在我国和日本的发病率较低。其发病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3%,呈逐渐上升趋势,在过去的40-50年间其发病率每10-15年便增加一倍。除女性肺癌外,没有一种肿瘤有如此快的增长速度。其死亡率每年呈5%递增。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地区和美国西南部地区是恶性黑色素瘤高发地区。恶性黑色素瘤好发于成年人,中位就诊年龄为50—55岁,男女性别比为1:1,男性者多发生于躯干和头颈部,女性者多发生于肢体上。恶性黑色素瘤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日光(紫外线B)是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就宿主而言,原先的病损(如发育不良痣、良性痣)、皮肤表型(蓝眼睛、红色或金色头发)、太阳灼伤引起水泡的病史(尤其在儿童期)、过度暴露于日光下、恶性黑色素瘤家族史及个人恶性黑色素瘤史是发生恶性黑色素瘤的重要危险因素。特殊基因的突变(尤其是CDKN2A/p16)在家族性恶性黑色素瘤中起重要作用。 二、病理特征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主要有以下4种病理类型:①浅表播散型,约占70%;②结节型,约占15%,预后最差;③雀斑样型,约占10%,预后最好;④肢端雀斑样型,约占3%一5%。 由于恶性黑色素瘤的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率、手术治愈率密切相关,为了正确估计预后,1969年Clark等提出了镜下肿瘤浸润深度的检测方法,将其分为5度:I度:肿瘤局限于表皮的基底膜(原位恶性黑色素瘤);Ⅱ度:肿瘤侵及真皮乳头层,但未达真皮乳头与网状层交界;Ⅲ度:肿瘤侵满真皮乳头层并在其扩展,但未超出真皮网状层;Ⅳ度:肿

黑色素瘤晚期需要进行几次化疗

黑色素瘤是目前比较难治的几种恶性肿瘤之一,其恶性程度极高,如果治疗不当或者未能及时发现,病情会持续恶化,进入晚期。黑色素瘤晚期患者病情较重,身体消耗大,手术的意义不大,需要寻求一种风险较低的方法,比如化疗,化疗是化学治疗药物杀灭癌细胞,对身体的创伤较小,一般需要多次进行,那么黑色素瘤晚期需要进行几次化疗呢? 化疗以一个疗程为标准,一般需要4-6个疗程,每个疗程要进行5-6次,黑色素瘤晚期患者在化疗时的具体方案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制定,进行的次数少了不会有太大的效果,次数太多又会给患者造成太大的伤害。黑色素瘤晚期患者的身体条件在长期的病情折磨下大多都比较差,因此在化疗时还应注意患者的身体反应,当患者产生严重的毒副反应,无法耐受化疗的副作用时,要及时调整化疗的方案,减少化疗的次数或停止治疗。 黑色素瘤晚期患者进行化疗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尤其是化疗的副作用,对于黑色素瘤晚期患者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患者在化疗期间需要注意很多事情,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才能够减轻对身体的伤害,使治疗顺利的进行。 黑色素瘤晚期化疗的注意事项 1、病情护理。黑色素瘤患者在化疗期间常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比如恶心、呕吐、腹泻、发热等,患者家属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帮助患者及时减轻不适,当患者的反应比较大时,可咨询医生服用药

物进行缓解,如果患者出现严重的不良症状,则需及时向医生反馈,调整化疗方案。 2、合理饮食。饮食是黑色素瘤患者疗养的重要一部分,黑色素瘤患者在化疗期间常出现消化系统功能紊乱,使患者产生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呕吐等症状,患者进食量少,因此更应该选择一些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的食物来补充营养和体力,增强免疫力。患者在饮食上尽量做到少食多餐、平衡膳食,选择一些清淡、易吸收、助消化、开胃的食物,能够缓解患者的症状。 3、注意休息。黑色素瘤患者在化疗期间常感到疲惫乏力,没有精神,患者要注意多多休息,不要过于疲惫,养成早睡的习惯,不熬夜,减少活动量,白天感到累时也要及时休息。 4、中医治疗。由于化疗具有很大的副作用,会损伤患者的身体,且降低患者的免疫力,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下降,并会影响到化疗的顺利进行以及治疗的效果,因此很多黑色素瘤患者在化疗时会同时配合使用中医治疗,能够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 中医治疗与阴阳、五行相结合,注重调节患者全身机制的平衡,能够改善患者的身体内环境,中医治疗使用比较广泛的“三联平衡疗法”是我国中医肿瘤专家袁希福教授在传统中医理论及袁氏阴阳平衡疗法的基础上,结合30多年临床抗癌实践经验,把传统中医药理论与当代免疫理论、细胞分化增殖周期理论及基因理论等最新医学理论有机嫁接,融会贯通而创立中医治疗肿瘤的方法。

指甲黑色素瘤早期症状黑色条纹

黑色素瘤一般指恶性黑素瘤,是一种能产生黑色素的高度恶性肿瘤。大多见于30岁以上成年人,发生于皮肤、粘膜和内脏器官。黑色素瘤的预后多数较差,晚期可有淋巴道及血液转移。是由皮肤和其他器官黑素细胞产生的肿瘤。虽其发病率低,但其恶性度高,转移发生早,死亡率高,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很重要。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指甲黑色素瘤的早期症状,帮助患者更好治疗疾病。 指甲黑色素瘤早期症状 指甲下黑线或黑褐色病变突然增大,尤其在45岁以上者;甲下损伤治疗经久不愈者;指(趾)外伤后持续存在甲下损害症状者;病情发展迅速,局部溃烂严重者。当患者发现以上几种情况时,应及时切取甲下组织行病理学检查,这样就可以及早明确诊断。 指甲黑色素瘤真正要担心的是只有一个指甲出现黑色条纹,此时可能是良性黑色素瘤、指甲下出血或恶性黑色素瘤,或反复局部外伤、摩擦刺激甚至是甲癣的结果。由此可见,指甲黑色素瘤患者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当发现以上现象时一定要及时到正规的皮肤病医院进行检查治疗,以免引起慢性肾衰竭,进而威胁到患者朋友们的生命健康。 指甲黑色素瘤一旦诊断,患者一定要及时治疗,临床上治疗黑色素瘤的方法主要有手术、放化疗和中医治疗等。手术是黑色素瘤的首选治疗方法,尤其是早期患者。通过手术对癌肿的切除可快速、有效控制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由于黑色素瘤对放化疗不敏感,放化疗多作为手术治疗的辅助治疗方法或晚期患者的姑息治疗方法,通过对机体内癌细胞的杀伤控制病情扩散、转移,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但需要注意的是,手术不仅会对机体造成较大创伤,而且还无法完全切除病灶,术后会伴随多种并发症,甚至出现复发、转移。而放化疗由于在杀伤癌细胞过程中也会损伤正常细胞,从而造成严重的毒副作用,需要患者特别警惕。 中医治疗是我国传统医学治疗方法,中医治疗的最大优势在于标本兼治,治疗过程中不仅能够杀伤机体内癌细胞,控制病情发展,而且还能够调理机体,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对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其复发、转移几率有重要作用。如中医中口碑较好的三联平衡疗法,既可以单独作用于患者,而且还能够辅助其他治疗方法,如辅助手术、放化疗可达到增效排毒功效,促进患者早日实现康复或长期带瘤生存。 以上就是关于指甲黑色素瘤早期症状的介绍,希望对广大患者有帮助,总之患者一旦发现以上症状,及时的到正规的医院做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减少黑色素瘤对人们的伤害。

黑色素瘤多发转移不可怕 合适的方案可延长生命

黑色素瘤是来源于黑色素细胞的一类恶性肿瘤,常见于皮肤,亦见于黏膜、眼脉络膜等部位。在我国发病率比较低,但是黑色素瘤恶性程度比较高,容易出现远处转移和扩散,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还会增加治疗的难度,此时选择一个合适的治疗方案是比较重要的。 黑色素瘤这种疾病早期只有卫星灶、溃疡、反复不愈、区域淋巴结转移和移行转移。晚期黑色素瘤根据不同的转移部位症状不一,容易转移的部位为肺、肝、骨、脑。眼和直肠来源的黑色素瘤容易发生肝转移。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可能出现一系列非特异性症状,包括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及乏力等。此外,黑色素瘤转移至机体各个不同部位可出现相应不同症状,例如骨转移可能出现骨痛、肺转移可能出现咳嗽、咯血等。 黑色素瘤出现多发转移病情多已经发展到了晚期,此时很多患者和家属都比较害怕,认为出现了转移,治疗也没有什么意义,从而放弃治疗,其实专家介绍,黑色素瘤多发转移虽然比较难治,但是并不是被判了死刑,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是可以减少痛苦,延长生命的,建议患者不要丧失治疗的信心。 黑色素瘤多发转移一般手术治疗不适合,而放疗属于局部治疗,无法杀伤游离在外的癌细胞,临床上多采用全身性的化疗和中医药进行治疗,化疗是利用不同的化疗药物对全身的癌细胞进行杀伤,可起到杀灭癌细胞,缩小肿瘤,控制病情的目的,但是化疗本身是一种以毒攻毒的治疗方法,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乏力、食欲不振、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下降等症状,长期效果较差,易复发,对于年龄偏大,体质较差,有恶病质的患者应该慎用。 黑色素瘤多发转移也可单独采用中医药治疗,中医治疗黑色素瘤多发转移,具有很强的整体观念,多种方法联合作战,内服与外敷相结合,病变部位与经络穴位用药相结合,治疗与康复同时进行,攻毒与扶正并重,全方位、多通道,立体作战的策略,可全面控制病情,改善症状,延长病人的生命。 临床上,在众多的中医疗法中,汲取中医药精髓的“三联平衡疗法”获得了较好的口碑,应用广泛。注重从患者整体入手,采用天然中草药,通过对不同病人,病因病机的辩证治疗,起到“培元固本”“化痰散结”“排毒减毒”的功效,从而减轻病人痛苦,延长病人生命的效果。 可见黑色素瘤多发转移并不是无法治疗,建议患者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此外也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做好饮食方面的调理工作,给予合理的饮食搭配,提高病人的免疫力,让病人更好的接受治疗。

中医治疗各个阶段的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是对人体皮肤伤害相当严重的一大恶性肿瘤疾病,且黑色素瘤大多是发生在高龄人群中,这一恶性肿瘤不仅转移几率比较高,这就导致患者病情更加严重,因此一旦发现黑色素瘤一定要及时治疗。在治疗黑色素瘤上,中医药治疗黑色素瘤也是比较常见的,下面一起来看一下。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的治疗方法,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不仅治疗理念丰富先进,治疗效果也得到了实践的检验。中医具有很强的整体观念,辩证论治,适合于治疗黑色素瘤的各个阶段。 对于早期黑色素瘤的患者来说,手术虽然能快速切除病灶,控制病情,但是术后的巩固治疗也是不能少的,中医药辅助手术效果效果1+1>2,有效的清除手术及其放化疗后残余的癌细胞及剩余的病灶,预防肿瘤的复发和转移。辅助放化疗治疗能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帮助患者更好的治疗疾病,提高整体治愈率。单独作用于晚期患者也能起到延长生命,减少患者痛苦的作用。 总之,中医治疗黑色素瘤不仅可以杀伤机体内癌细胞,控制病情恶化,提高患者治愈率。而且中医治疗能够有选择的杀伤癌细胞,副作用非常小,反而还会在治疗过程中调理患者机体,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实现标本兼治的治疗功效,促进患者早日实现康复或长期带瘤生存。 中医治疗黑色素瘤的真实案例: 周某,恶性黑色素瘤,女,河南省濮阳市人。2014年9月份,周某因视力下降在濮阳市油田总医院确诊为黑色素瘤。经过多方打听,慕名来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接受袁希福院长的中医治疗。来诊时,患者连手机上的字都看不清,而且怕冷,脚趾疼,时不时就会流血水,脖子上还有一大圈“刺猴”。袁希福根据患者病情,以“三联平衡疗法”为原则为患者开具中药。服药20天后,再次来院时患者向袁希福教授反应:脖子上的刺猴少了3分之2,脚流血流水少了,身上发冷也轻了,现在不碰着不出血!吐痰也轻了,以前疙瘩跟煤炭一样黑!这个疙瘩还可高,现在变薄了不少。看到患者用药情况这么好,袁希福教授嘱咐患者一定要坚持服药。 而以上提到的中医三联平衡疗法是著名的中医肿瘤专家袁希福在传统中医理论及袁氏“阴阳平衡疗法”的基础上,结合30多年临床抗癌实践经验,把传统中医药理论与当代免疫理论、细胞分化增殖周期理论及基因理论等最新医学理

黑色素瘤会转移到哪里,如何治疗

黑色素瘤是皮肤癌的一种,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很差,因而其发病率虽然仅占皮肤癌的10%,但死亡率却占皮肤癌的80%,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引起警惕。转移是黑色素瘤比较常见的,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重大威胁,那么黑色素瘤会转移到哪里呢?下面一起来看一下。 黑色素瘤常见的转移方式: 1)皮肤粘膜上直接出现黑色素瘤卫星结节。 2)肿瘤细胞的淋巴系统转移,支气管旁,肺门、纵膈淋巴结;胸外是锁骨上、腋下和上腹部淋巴结为转移常见方向。 3)肿瘤细胞随着淋巴转移出现在患者身体局部,局部的肿瘤细胞进一步扩散会伴随血液出现转移,血液转移是最严重的远处转移现象,黑色素瘤患者临床死亡率绝大部分是因为患者出现了血液转移。 4)医源性转移,手术过程中微小肿瘤细胞局部扩散,继而生长。 黑色素瘤出现了转移往往治疗难度增加,此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是延长患者生存期的重要保障,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积极的治疗,依然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延长患者的生命,甚至有些患者实现长期带瘤生存,因此患者和家属一定要积极治疗疾病。 黑色素瘤出现转移手术切除的远期疗效尚不令人满意,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术后复发和转移。因此黑色素瘤出现转移一般是不建议手术治疗,放化疗虽然能杀灭癌细胞,控制病情的发展,短期内效果显著,但是由于具有很大的副作用,导致治疗不能顺利进行,因此在放化疗的时候常会配合中医药进行治疗能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 黑色素瘤出现转移中医治疗也是不可少的,特别是对于年龄偏大,体质较差、病情严重的患者,更适合采用温和的中医治疗。中医治疗根据每个患者体质有别,年龄不同,并发症不同,表现并不完全一样,在治疗时,对症下药,既有固定不变的主方,又有灵活加减不断变化的药物,不仅能改善患者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还能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甚至实现长期的带瘤生存。 临床上,在诸多的中医药疗法中,汲取中医药精髓的“三联平衡疗法”受到很多患者和家属的好评。该疗法既攻邪不伤正、扶正不恋邪,又能辩证施治,还具有不手术、不放化疗、不住院、无痛苦、无风险、无毒副反应,花费少等特点。通过天然中草药,对病人机体内环境的调节,可以有效实现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病人生命的效果。 黑色素瘤会转移到哪里?只要不放弃治疗,即使是转移了还可以治疗,而中药调理很适合于晚期包括转移的患者,因为这是一种保守治疗的方法,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中医是标本兼治的,治疗的效果也是比较稳定的,因此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为治疗争取时间,才能早日康复。

中国黑色素瘤诊断治疗共识(2008年第一版)

中国黑色素瘤诊断治疗共识 (2008年第一版) 目录 一、概述 二、流行病学与病因学 三、病理 四、临床病理分期 五、治疗流程及原则 六、辅助治疗 七、手术治疗 八、放疗 九、全身治疗 十、随访 1

一、概述 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 MM)是皮肤肿瘤的一种,与鳞癌和基底细胞癌不同。后两种起源于表皮的角质细胞,预后较好。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是由位于表皮基底部的黑色素细胞恶变形成的,多由痣或色素斑发展而来,一旦进入快速生长期,则预后差、死亡率高。恶性黑色素瘤90%发生于皮肤,最常见于背部,胸腹部和腿部,足底、指趾、甲下、头皮等部位也不少见;少数发生于外阴、消化道和眼内。 早期恶性黑色素瘤经外科扩大切除术后95%-100%可治愈。因此早期发现与早期诊断非常重要。皮肤MM的早期临床表现为痣或色素斑迅速增大,隆起,破溃不愈,边缘不整或有切迹、锯齿,颜色改变、局部形成水泡、瘙痒、刺痛等。进而可出现卫星灶、局部淋巴结肿大,移行转移(原发病灶与区域引流淋巴结之间的皮下结节,通过淋巴管转移)和远处转移1。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包括远处皮肤淋巴结、肺、脑、肝、骨等部位,有文献报道仅发生肺转移的预后好于其它远处转移2。 恶性黑色素瘤的预后与性别、年龄、部位、肿瘤厚度、淋巴结转移个数及LDH等相关3。通常来说女性预后好于男性,四肢最好,躯干其次,头颈部预后最差;分期越早预后越好,LDH 越高预后越差。淋巴结有1个转移的5年生存率为75%,有3个转移的为15%;浸润深度<1mm的10年生存率>90%,浸润深度>4.5mm的10年生存率为30%;2008年ASCO会上报道LDH<0.8正常值的患者较LDH高的患者总生存明显延长4。 二、流行病学与病因学:恶性黑色素瘤是所有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增长最快的肿瘤,年增长率约3-5%5。英国近5年来MM男性发病率增加了28%,女性增加了12%。据报道美国2007年估计MM 新发病例59940人,死亡约8110人。澳大利亚昆士兰和美国的南亚利桑那州为MM的高发地区,发病率分别为40/10万,30/10万6。白种人发病率高于其他肤色人种。中国和日本等亚洲国家发病率低,但是增长迅猛。北京市八城区统计资料显示2000年恶性黑色素瘤发病率为0.2/10万7,2004年其发病例率已达1/10万。MM平均发病年龄为45岁,50岁以后随年龄 2

黑色素瘤的原因

黑色素瘤的原因 文章目录*一、黑色素瘤的简介*二、黑色素瘤的原因*三、黑色素瘤的危害*四、黑色素瘤的高发人群*五、黑色素瘤的预防方法黑色素瘤的简介黑色素瘤的征象包括:现有皮肤色素痣的形态或颜色改变、皮肤表面出现隆起物、色素痣瘙痒、局部出现破溃出血、指(趾)甲开裂等 黑色素瘤的原因1、紫外线照射 黑色素瘤的确切病因不清楚,有人认为紫外线照射与其发生有关。白人发病率高于黑人,其原因与白人的黑色素细胞易受紫外线伤害而恶变有关。 2、结构不良痣 恶性黑色素瘤可由表皮基底层内的黑色素细胞发生而来,亦可由原先存在的黑痣基础上恶变而来,一种被称为结构不良痣(DN)的患者易发生恶变,其主要特征为痣呈杂色,即在粉红色的基础上同时伴有红色、棕褐色或黑色,其直径〉5mm,边界不光整。 3、遗传 有家族史的人群中其发病概率比无者高1.7倍。 黑色素瘤的危害1、皮肤黑色素瘤的危害程度高,生长迅速,预后大多很差,因此早期诊断和及时正确治疗十分重要。治疗上

强调早期发现和局部扩大切除。但皮肤黑色素瘤临床表现复杂, 容易误诊,尤其是无色素型黑色素瘤。若未能早期诊断, 黑色素 瘤的病变呈侵袭性发展,早期黑色素瘤患者可出现淋巴转移,晚 期发生血行转移。黑色素瘤的病变位于肢端者,常需行截指(趾) 或截肢术。 2、黑色素瘤是皮肤癌中最危险的一种,黑色素瘤多见于老年人,尤以女性为多。可一开始黑色素瘤即为恶性,但约25%~40%由皮肤色素痣恶变而来。色素加深、体积增大、疼痛、瘙痒、破溃、发炎、出血、周围出现等都是黑色素瘤的恶变的征象。 黑色素瘤的高发人群从人种来看,白种人发病率最高,患此 病的白种人以每年2%—5%的速度递增,50岁以上发病率增高。黑色人种罕见,有色人种发病率也较低。男性与女性的发病机率均等。 常见发病部位为指甲下,手掌及足跖部,四肢及躯干表皮也 常有发现,深部器官如阴道,直肠、食道内发现黑色素瘤也有报道。 为了尽早发现病变,要经常进行皮肤检查,特别是父母子女 中曾有发病史及身上有超过100个黑痣和具有发育不全痣的人。当黑痣有以下情形时应引起高度重视:形状不对称,边界明显不 规则,隆起,色泽不匀,颜色变化大,出现如黑、棕、蓝色或进行性发白等,直径5毫米,无毛,并出现痒、痛,流水、流血等。

恶性黑色素瘤的辩证治疗

恶性黑色素瘤的辩证治疗 发表时间:2014-05-26T14:14:55.62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6期供稿作者:任松涛 [导读]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由黑色素瘤细胞构成的高度恶性皮肤肿瘤。在中医学中目前尚未找到与之相对应的病名。任松涛(哈尔滨市南岗区革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50000) 【摘要】目的:探讨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中医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1年8~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26例该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6例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中医治疗后,患者均痊愈出院,患者较为满意,预后良好。结论:综合治疗方法和提高患者的临床救治率,改善生活质量。 【关键词】皮肤中医之劳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6-0255-01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由黑色素瘤细胞构成的高度恶性皮肤肿瘤。在中医学中目前尚未找到与之相对应的病名。中医认为本病主要是由于七情内伤,脏腑功能失调,或皮肤受不良因素摩擦刺激,气血不和,血瘀痰凝,聚结于皮肤所致。西医认为恶性黑色素瘤是由黑色素细胞发展而来,但其具体发病原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跟种族遗传、创伤刺激、病毒、日光以及免疫功能障碍诸因素有关。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共收治26例该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在34~54岁之间。恶性黑色素瘤常发生于身体易受摩擦和暴露部位的皮肤,如手足、外阴、头面。以30岁以上的成年和老年人多见,青少年很少发病。早期的表现是在正常皮肤上出现黑色斑片状损害,或原有的黑痣于近期内突然增大、发红、色素加深。继之皮损隆起呈斑块或结节状、蕈状、菜花状,容易破溃形成溃疡出血。周围可有不规则的色素加深或色素脱失晕。如果肿瘤向皮下组织浸润生长时,则呈皮下结节肿块;如果向周围扩散时,则呈卫星状损害。一般会有轻度痒痛感或无自觉症状。 1.2治疗 1.2.1内治法辨证论治。 1.2.1.1血瘀痰凝浊气聚结证治宜活血祛瘀,化痰散结。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味:桃仁15g,红花5g,生地20g,川芎10g,赤芍15g,香附20g,丹参20g,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莲20g,玄参20g,陈皮6g,郁金15g,甘草5g。 1.2.1.2痰瘀走窜、气血败坏证治宜补益气血,扶正祛邪。方用八珍汤加味:党参30g,黄芪20g,白术15g,茯苓15g,川芎10g,当归10g,白芍20g,熟地15g,白花蛇舌草20g,石上柏20g,炙甘草10g。 1.2.2外治法恶性黑色素瘤一旦确诊,应及早手术切除治疗。在手术治疗的同时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或在手术后化疗的同时配合中药内服治疗。 1.2.2.1鸦胆子研粉,或砸成油状薄饼,外敷于病灶上,每1~2日换一次。 1.2.2.2家吉利(即野百合)研粉,或鲜草捣成糊状,外敷于病灶上,每日换药2次。 1.2.2.3金花散升丹1份、熟石膏9份,研细混匀,敷于患处,涂于恶性黑色素瘤之溃烂表面上,每日换药一次。 1.2.2.4水蛭30g,大黄10g,青黛5g,共研细末,以香油60g、黄蜡15g熬膏,外贴于肿瘤灶上,每日换药1次。 1.3三品一条枪粉 以白砒和明矾煅制成白色块状物,加雄黄、没药,共研成细粉,并以紫外线消毒后封瓶备用。肿瘤病灶局部以呋喃西林液洗净后上药粉0.3~0.6,用凡士林纱布覆盖。每日换药1次,3~5天上药一次。一般上药3~5天后,癌组织全部坏死脱落,即改换四环素软膏涂布,使肉芽组织形成。 2 结果 26例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中医治疗后,患者均痊愈出院,患者较为满意,预后良好。 3 讨论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程度高、易发生转移的皮肤肿瘤,目前临床上对于中晚期有转移的恶性黑色素瘤中西医均还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笔者认为,恶性黑色素瘤一旦确诊,应及早手术切除为宜,即使是可疑病变,也最好整个皮损切除后送活检。术后无转移者可配合中药治疗,有转移者可在化疗和免疫疗法的同时配合中药治疗。 根据恶性黑色素瘤的类型、病程和是否转移可将恶性黑素瘤分为血瘀痰凝、浊气聚结和痰瘀走窜、气血败坏两型。血瘀痰凝,浊气聚结证,发病早中期,皮肤出现黑色斑块或结节肿块。胃纳二便尚可。舌暗红有瘀点,脉弦或滑。痰瘀走窜,气血败坏证,发病中后期,黑色斑块或结节肿块破溃出血或形成溃疡,或周围它处出现黑斑结节。体弱气短,纳差便溏,双目无神。舌质淡暗,脉细涩无力。临床上起源于黑色素细胞的恶性黑色素瘤多发生于老年人,恶性程度低,生长较缓慢;起源于痣细胞者多见于较年轻的人,恶性程度高,生长迅速,较快发生转移。根据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方式、起源、病程与预后的不同,临床上又可将恶性黑色素瘤分为原位性恶性黑色素瘤和侵袭性恶性黑色素瘤两大类:①原位恶性黑色素瘤。又名表皮内恶性黑色素瘤,是指瘤细胞病变仅局限于表皮内的恶性黑素瘤,包括恶性雀斑样痣、Paget样原位黑色素瘤和肢端雀斑样原位黑素瘤三型。②侵袭性恶性黑色素瘤。是指瘤细胞向皮下侵袭生长并发生转移扩散的恶性黑色素瘤。诊断要点,依据病史和典型的临床表现恶性黑色素瘤诊断并不困难,但最后确诊和病理类型要依靠病理组织活检判定。不典型的恶性黑色素瘤要与色素痣、蓝痣鉴别。如果原有的色素痣出现下列征象应高度警惕恶变:①色素痣短期内显著而迅速地扩大;③色素痣颜色明显加深发亮,周围发红;③患处经常易出血;④色素痣溃破;⑤附近淋巴结肿大或周围有卫星状损害。出现上述征象时应及时将色素痣切除并作病理活检。 参考文献 [1]董志伟.临床肿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512 [2]尤建良,周留勇.抗癌转移赵氏微调三号合剂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3,22(4):3098 [3]尤建良.中药三步周期法防治化疗毒副反应[J].江苏中医, l993,5:7

恶性黑色素瘤的分子靶向治疗进展

恶性黑色素瘤治疗新进展 恶性黑色素瘤的分子靶向治疗进展练 炼,马德亮,陶 敏…………………………………………… 恶性黑色素瘤生物治疗进展曹 水,杜伟娇,宋 鑫等………………………………………………… 转移性黑色素瘤靶向治疗进展范 云,罗吕宏…………………………………………………………… 晚期黑色素瘤靶向治疗进展郭 军……………………………………………………………………… 黑色素瘤个体化治疗研究进展席青松,于世英…………………………………………………………… 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刘巍峰,牛晓辉………………………………………………………… 黑色素瘤内科治疗进展任秀宝 ……………………………………………………………………………收稿日期:2010203204 作者简介:练 炼(19812),男,江苏东台人,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医师,硕士生,从事肿瘤的基因诊断及其治疗研究. * 通讯作者 E 2m a i:l m tao @m ed m a i.l co https://www.360docs.net/doc/7016502839.html, 恶性黑色素瘤的分子靶向治疗进展 练 炼,马德亮,陶 敏 *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江苏苏州215006) 关键词:黑色素瘤,恶性;分子靶向治疗 中图分类号:R 73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21692(2010)022******* 恶性黑色素瘤(ma li g nan tm elano m a ,M M )是一种高度恶性的皮肤肿瘤,是由位于表皮基底部的黑色素细胞恶变形成的。在我国,M M 发病率不断增高,每年新发病例已超过10000例。早期患者可通过手术获得治愈的机会,但进展期患者,则预后差,死亡率高,化疗等治疗方法通常效果不佳,因而寻找新的治疗策略尤为重要。随着对M M 分子生物学异常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人们发现了治疗M M 的新途径。针对M M 的分子异常问世了一些靶向药物,并相继进入了相关临床试验阶段。虽然大部分M M 的分子靶向药物单独应用的疗效还不令人满意,但是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的疗效却令人鼓舞,是M M 治疗的新趋势。为此,我们就M M 相关分子靶向药物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价值作一综述。 1 MM 的分子生物学异常1.1 Ras 基因突变 生长因子受体及其配体的相互作用产生了一系列能够促进细胞生长和发育的信号,而R as 家族是这些信号转导过程中的重要组成 部分。R as 家族在正常细胞的更新及保持内环境稳 态中起着重要作用,现已发现Ras 家族成员(如h 2Ras 、k 2Ra s 和n 2Ra s )基因突变与多种人类恶性肿瘤存在相关性。超过10%~25%的M M 患者存在n 2Ras 基因突变,故n 2Ra s 突变被认为在M M 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驱动作用,Ras 已成为M M 分子靶向治疗的一个新的靶点。法呢酰基转移酶(farnesyltransf erase ,FT)是Ra s 基因表达R as 蛋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激酶,因此利用法呢酰基转移酶抑制剂(far nesyltransf erase i n h i b itors ,FTIs)可阻断Ra s 基因介导的信号传导通路。1.2 Raf 基因及M APK 信号传导异常 Ra s 基因的激活正向调控MAPK 信号通路,特别是Ras 与Raf 1蛋白(原称Ra f 激酶)结合后导致的一系列生长信号通路的激活。R af 激活可以促使MAPK 磷酸化,而M APK 激活又可导致ERK 的磷酸化从而使其激活,最终活化的ERK 基因促使有关细胞增殖信号的转导,而这种转导很可能是包括M M 在内的许多恶性肿瘤的形成机制之一。另外,b 2Ra f 和c 2Raf 也可以启动这条信号通路,而且,c 2Raf 也可以通过调控NF 2J B 与Bcl 22这两个基因对细胞的凋亡产生抑制。 1.3 PI3K 途径传导异常 多种细胞表面受体可激活PI 3K 途径,包括生长因子受体和G 2蛋白耦联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