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外科治疗进展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外科治疗进展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外科治疗进展

黑色素瘤晚期扩散到全身还有必要治疗吗

黑色素瘤在生活中是随时有可能发生的疾病,黑色素瘤容易恶变,而后演变为了恶性黑色素瘤。黑色素瘤恶性程度高,发展快,临床上很多患者就诊时已是晚期,此时很容易出现其他部位的扩散转移,有的患者甚至会出现全身转移,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同时也使治疗变得非常棘手,预后较差,那黑色素瘤晚期扩散到全身还有必要治疗吗? 黑色素瘤晚期扩散到全身治疗起来会变得非常棘手,但是这并不代表不能治疗,患者通过合理有效的治疗,还是能够达到控制病情发展,缓解不适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的目的。黑色素瘤扩散到全身,手术和放疗作为局部治疗已经失去治疗的意义,化疗和中医作为全身性治疗成了众多患者的选择。 化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杀癌细胞,缩小瘤体,但是化疗会杀伤人体正常细胞,产生严重的副作用,黑色素瘤患者扩散到全身会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导致身体机能变弱,此时多半不能耐受化疗的副作用,因此化疗期间要及时配合中医治疗,以减轻化疗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敏感性,缓解不适症状,提高免疫功能,使治疗安全、顺利的完成。 化疗并不适合每个患者,身体弱、年龄大的患者不宜进行化疗,此时可以采用纯中药的治疗。中医副作用小,注重对患者整体的治疗和调理,在抑杀瘤细胞,控制病情的同时,还有助于调理人体的阴阳气血,使脏腑机能平衡,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甚至实现长期的带瘤生存。 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学会全国委员袁希福从事中医治疗肿瘤近40年,多年专注中医,推广中医肿瘤科诊疗理念,传播中医优秀文化,创立了一家以“救死扶伤,关爱生命”为宗旨,以“愿天下苍生无癌痛”为理想,以“厚德、有道、自助、自强”为院训,以“让中医抗癌造福全人类”为使命的中医肿瘤专科医院-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该院自建院以来,始终专注于中医,坚持“专科专病专方”,充分发挥中医肿瘤科特色及优势,以院长袁希福提出的三联平衡理论为指导,帮助患者减轻痛苦,延长生命,甚至一些患者实现了临床康复或长期带瘤生存,成为肿瘤患者和家属口中的“康复家园”,被授予“消费者信得过医院”、“老百姓信赖的医疗机构”、“临床安全合理用药示范基地”、“建国70周年中医药科技创新突出贡献单位”等荣誉称号。 黑色素瘤扩散到全身治疗难度较大,患者要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对症治疗,以尽可能的控制病情,减轻痛苦。提示:黑色素瘤如今仍属医学难题,目前中医治疗也主要以“减轻痛苦、延长生命”为主。由于患者病情、体质差异,疗效会因人而异,患者及家属需理性看待,切勿盲目选择就医。 Tag:黑色素瘤扩散怎么办|恶黑色素瘤扩散症状|黑色素瘤多久会扩散|黑色素瘤晚期全身扩散|黑色素瘤扩散能活多久|黑色素瘤怎么治疗好|黑色素瘤转移感觉|治疗黑色素瘤的医院|中医治疗黑色素瘤

抗黑色素瘤天然药物的研究进展

7抗黑色素瘤天然药物的研究进展 摘要: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来源于黑色素细胞的恶性肿瘤,具有转移早、进展快、预后差、死亡率高的特点。近年来,人们更加关注从天然植物中寻找预防和治疗黑色素瘤的新途径,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有关中药、天然药物在抗黑色素瘤方面的实验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天然药物;黑色素瘤;研究进展 Abstract: Malignant melanoma is a malignant tumor derived from melanocytes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early metastasis, rapiddevelopment, poor prognosis, and high mortality. In recent years, researchers have paid more attention to looking for the new ways toobtain some potential drug from natural plants for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melanoma and have attained certain achievement. Thisarticle reviews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anti-melanoma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and natural products Key words: Natural drugs; melanoma; research progress 黑色素瘤又称恶性黑色素瘤,源于皮肤、黏膜、眼和中枢神经系统色素沉着区域的黑色素细胞,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主要发生于皮肤,占皮肤肿瘤死亡病例的极大部分。主要病因有种族和遗传、创伤与刺激、病毒、日光、免疫等。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组织学,常见病理类型有:(1)浅表扩散型黑素瘤:在真皮表皮交界处不规则弥漫分布,并沿水平方向扩展至周围表皮,呈Paget样细胞,在真皮呈上皮样细胞或梭形细胞,形成结节;(2)结节型黑素瘤:局部呈结节状增生,向下侵袭真皮深层和皮下组织,向上累及其上表皮,而邻近表皮则无病变;恶性雀斑痣样黑素瘤:瘤细胞常呈梭形,如流水状向下侵入真皮,后形成瘤细胞结节,瘤细胞常侵犯毛囊的外根鞘;(3)肢端雀斑痣样黑素瘤:常常同时见瘤细胞在表皮内放射状生长和真皮内垂直侵袭性生长。近年来,恶性黑色素瘤在所有癌症中发病的增长率最高,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它转移早、进展快、预后差、死亡率高,至今没有治疗黑色素瘤较好的药物[1-2]。近年来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中药具有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其主要机制是通过中药的有效成分激活机体抗肿瘤基因,增加各种不同凋亡基因的表达,根据不同的通路使肿瘤细胞阻滞于有丝分裂的各个时期内,最终达到诱导肿瘤细胞死亡的目的。我国有丰富的药用动、植物资源,

黑色素瘤晚期需要进行几次化疗

黑色素瘤是目前比较难治的几种恶性肿瘤之一,其恶性程度极高,如果治疗不当或者未能及时发现,病情会持续恶化,进入晚期。黑色素瘤晚期患者病情较重,身体消耗大,手术的意义不大,需要寻求一种风险较低的方法,比如化疗,化疗是化学治疗药物杀灭癌细胞,对身体的创伤较小,一般需要多次进行,那么黑色素瘤晚期需要进行几次化疗呢? 化疗以一个疗程为标准,一般需要4-6个疗程,每个疗程要进行5-6次,黑色素瘤晚期患者在化疗时的具体方案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制定,进行的次数少了不会有太大的效果,次数太多又会给患者造成太大的伤害。黑色素瘤晚期患者的身体条件在长期的病情折磨下大多都比较差,因此在化疗时还应注意患者的身体反应,当患者产生严重的毒副反应,无法耐受化疗的副作用时,要及时调整化疗的方案,减少化疗的次数或停止治疗。 黑色素瘤晚期患者进行化疗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尤其是化疗的副作用,对于黑色素瘤晚期患者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患者在化疗期间需要注意很多事情,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才能够减轻对身体的伤害,使治疗顺利的进行。 黑色素瘤晚期化疗的注意事项 1、病情护理。黑色素瘤患者在化疗期间常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比如恶心、呕吐、腹泻、发热等,患者家属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帮助患者及时减轻不适,当患者的反应比较大时,可咨询医生服用药

物进行缓解,如果患者出现严重的不良症状,则需及时向医生反馈,调整化疗方案。 2、合理饮食。饮食是黑色素瘤患者疗养的重要一部分,黑色素瘤患者在化疗期间常出现消化系统功能紊乱,使患者产生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呕吐等症状,患者进食量少,因此更应该选择一些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的食物来补充营养和体力,增强免疫力。患者在饮食上尽量做到少食多餐、平衡膳食,选择一些清淡、易吸收、助消化、开胃的食物,能够缓解患者的症状。 3、注意休息。黑色素瘤患者在化疗期间常感到疲惫乏力,没有精神,患者要注意多多休息,不要过于疲惫,养成早睡的习惯,不熬夜,减少活动量,白天感到累时也要及时休息。 4、中医治疗。由于化疗具有很大的副作用,会损伤患者的身体,且降低患者的免疫力,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下降,并会影响到化疗的顺利进行以及治疗的效果,因此很多黑色素瘤患者在化疗时会同时配合使用中医治疗,能够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 中医治疗与阴阳、五行相结合,注重调节患者全身机制的平衡,能够改善患者的身体内环境,中医治疗使用比较广泛的“三联平衡疗法”是我国中医肿瘤专家袁希福教授在传统中医理论及袁氏阴阳平衡疗法的基础上,结合30多年临床抗癌实践经验,把传统中医药理论与当代免疫理论、细胞分化增殖周期理论及基因理论等最新医学理论有机嫁接,融会贯通而创立中医治疗肿瘤的方法。

指甲黑色素瘤早期症状黑色条纹

黑色素瘤一般指恶性黑素瘤,是一种能产生黑色素的高度恶性肿瘤。大多见于30岁以上成年人,发生于皮肤、粘膜和内脏器官。黑色素瘤的预后多数较差,晚期可有淋巴道及血液转移。是由皮肤和其他器官黑素细胞产生的肿瘤。虽其发病率低,但其恶性度高,转移发生早,死亡率高,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很重要。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指甲黑色素瘤的早期症状,帮助患者更好治疗疾病。 指甲黑色素瘤早期症状 指甲下黑线或黑褐色病变突然增大,尤其在45岁以上者;甲下损伤治疗经久不愈者;指(趾)外伤后持续存在甲下损害症状者;病情发展迅速,局部溃烂严重者。当患者发现以上几种情况时,应及时切取甲下组织行病理学检查,这样就可以及早明确诊断。 指甲黑色素瘤真正要担心的是只有一个指甲出现黑色条纹,此时可能是良性黑色素瘤、指甲下出血或恶性黑色素瘤,或反复局部外伤、摩擦刺激甚至是甲癣的结果。由此可见,指甲黑色素瘤患者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当发现以上现象时一定要及时到正规的皮肤病医院进行检查治疗,以免引起慢性肾衰竭,进而威胁到患者朋友们的生命健康。 指甲黑色素瘤一旦诊断,患者一定要及时治疗,临床上治疗黑色素瘤的方法主要有手术、放化疗和中医治疗等。手术是黑色素瘤的首选治疗方法,尤其是早期患者。通过手术对癌肿的切除可快速、有效控制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由于黑色素瘤对放化疗不敏感,放化疗多作为手术治疗的辅助治疗方法或晚期患者的姑息治疗方法,通过对机体内癌细胞的杀伤控制病情扩散、转移,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但需要注意的是,手术不仅会对机体造成较大创伤,而且还无法完全切除病灶,术后会伴随多种并发症,甚至出现复发、转移。而放化疗由于在杀伤癌细胞过程中也会损伤正常细胞,从而造成严重的毒副作用,需要患者特别警惕。 中医治疗是我国传统医学治疗方法,中医治疗的最大优势在于标本兼治,治疗过程中不仅能够杀伤机体内癌细胞,控制病情发展,而且还能够调理机体,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对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其复发、转移几率有重要作用。如中医中口碑较好的三联平衡疗法,既可以单独作用于患者,而且还能够辅助其他治疗方法,如辅助手术、放化疗可达到增效排毒功效,促进患者早日实现康复或长期带瘤生存。 以上就是关于指甲黑色素瘤早期症状的介绍,希望对广大患者有帮助,总之患者一旦发现以上症状,及时的到正规的医院做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减少黑色素瘤对人们的伤害。

恶性黑色素瘤地治疗

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 概述 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是发生于来源于神经嵴的黑素细胞的恶性肿瘤。最常发生于皮肤,也可发生于口腔、消化道、生殖系统的粘膜,眼球的睫状体、虹膜、脉络膜,脑膜的脉络膜等处。约90%的恶性黑色素瘤发生于皮肤,如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正确治疗,很多病人可以治愈。但本病恶性程度高,对肿瘤的直接刺激可引起肿瘤转移,易于发生血行播散,预后差。 一、发病情况 恶性黑色素瘤好发于白色人种,在我国和日本的发病率较低。其发病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3%,呈逐渐上升趋势,在过去的40-50年间其发病率每10-15年便增加一倍。除女性肺癌外,没有一种肿瘤有如此快的增长速度。其死亡率每年呈5%递增。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地区和美国西南部地区是恶性黑色素瘤高发地区。恶性黑色素瘤好发于成年人,中位就诊年龄为50—55岁,男女性别比为1:1,男性者多发生于躯干和头颈部,女性者多发生于肢体上。恶性黑色素瘤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日光(紫外线B)是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就宿主而言,原先的病损(如发育不良痣、良性痣)、皮肤表型(蓝眼睛、红色或金色头发)、太阳灼伤引起水泡的病史(尤其在儿童期)、过度暴露于日光下、恶性黑色素瘤家族史及个人恶性黑色素瘤史是发生恶性黑色素瘤的重要危险因素。特殊基因的突变(尤其是CDKN2A/p16)在家族性恶性黑色素瘤中起重要作用。 二、病理特征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主要有以下4种病理类型:①浅表播散型,约占70%;②结节型,约占15%,预后最差;③雀斑样型,约占10%,预后最好;④肢端雀斑样型,约占3%一5%。 由于恶性黑色素瘤的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率、手术治愈率密切相关,为了正确估计预后,1969年Clark等提出了镜下肿瘤浸润深度的检测方法,将其分为5度:I度:肿瘤局限于表皮的基底膜(原位恶性黑色素瘤);Ⅱ度:肿瘤侵及真皮乳头层,但未达真皮乳头与网状层交界;Ⅲ度:肿瘤侵满真皮乳头层并在其扩展,但未超出真皮网状层;Ⅳ度:肿

中医治疗各个阶段的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是对人体皮肤伤害相当严重的一大恶性肿瘤疾病,且黑色素瘤大多是发生在高龄人群中,这一恶性肿瘤不仅转移几率比较高,这就导致患者病情更加严重,因此一旦发现黑色素瘤一定要及时治疗。在治疗黑色素瘤上,中医药治疗黑色素瘤也是比较常见的,下面一起来看一下。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的治疗方法,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不仅治疗理念丰富先进,治疗效果也得到了实践的检验。中医具有很强的整体观念,辩证论治,适合于治疗黑色素瘤的各个阶段。 对于早期黑色素瘤的患者来说,手术虽然能快速切除病灶,控制病情,但是术后的巩固治疗也是不能少的,中医药辅助手术效果效果1+1>2,有效的清除手术及其放化疗后残余的癌细胞及剩余的病灶,预防肿瘤的复发和转移。辅助放化疗治疗能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帮助患者更好的治疗疾病,提高整体治愈率。单独作用于晚期患者也能起到延长生命,减少患者痛苦的作用。 总之,中医治疗黑色素瘤不仅可以杀伤机体内癌细胞,控制病情恶化,提高患者治愈率。而且中医治疗能够有选择的杀伤癌细胞,副作用非常小,反而还会在治疗过程中调理患者机体,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实现标本兼治的治疗功效,促进患者早日实现康复或长期带瘤生存。 中医治疗黑色素瘤的真实案例: 周某,恶性黑色素瘤,女,河南省濮阳市人。2014年9月份,周某因视力下降在濮阳市油田总医院确诊为黑色素瘤。经过多方打听,慕名来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接受袁希福院长的中医治疗。来诊时,患者连手机上的字都看不清,而且怕冷,脚趾疼,时不时就会流血水,脖子上还有一大圈“刺猴”。袁希福根据患者病情,以“三联平衡疗法”为原则为患者开具中药。服药20天后,再次来院时患者向袁希福教授反应:脖子上的刺猴少了3分之2,脚流血流水少了,身上发冷也轻了,现在不碰着不出血!吐痰也轻了,以前疙瘩跟煤炭一样黑!这个疙瘩还可高,现在变薄了不少。看到患者用药情况这么好,袁希福教授嘱咐患者一定要坚持服药。 而以上提到的中医三联平衡疗法是著名的中医肿瘤专家袁希福在传统中医理论及袁氏“阴阳平衡疗法”的基础上,结合30多年临床抗癌实践经验,把传统中医药理论与当代免疫理论、细胞分化增殖周期理论及基因理论等最新医学理

中国黑色素瘤诊断治疗共识(2008年第一版)

中国黑色素瘤诊断治疗共识 (2008年第一版) 目录 一、概述 二、流行病学与病因学 三、病理 四、临床病理分期 五、治疗流程及原则 六、辅助治疗 七、手术治疗 八、放疗 九、全身治疗 十、随访 1

一、概述 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 MM)是皮肤肿瘤的一种,与鳞癌和基底细胞癌不同。后两种起源于表皮的角质细胞,预后较好。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是由位于表皮基底部的黑色素细胞恶变形成的,多由痣或色素斑发展而来,一旦进入快速生长期,则预后差、死亡率高。恶性黑色素瘤90%发生于皮肤,最常见于背部,胸腹部和腿部,足底、指趾、甲下、头皮等部位也不少见;少数发生于外阴、消化道和眼内。 早期恶性黑色素瘤经外科扩大切除术后95%-100%可治愈。因此早期发现与早期诊断非常重要。皮肤MM的早期临床表现为痣或色素斑迅速增大,隆起,破溃不愈,边缘不整或有切迹、锯齿,颜色改变、局部形成水泡、瘙痒、刺痛等。进而可出现卫星灶、局部淋巴结肿大,移行转移(原发病灶与区域引流淋巴结之间的皮下结节,通过淋巴管转移)和远处转移1。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包括远处皮肤淋巴结、肺、脑、肝、骨等部位,有文献报道仅发生肺转移的预后好于其它远处转移2。 恶性黑色素瘤的预后与性别、年龄、部位、肿瘤厚度、淋巴结转移个数及LDH等相关3。通常来说女性预后好于男性,四肢最好,躯干其次,头颈部预后最差;分期越早预后越好,LDH 越高预后越差。淋巴结有1个转移的5年生存率为75%,有3个转移的为15%;浸润深度<1mm的10年生存率>90%,浸润深度>4.5mm的10年生存率为30%;2008年ASCO会上报道LDH<0.8正常值的患者较LDH高的患者总生存明显延长4。 二、流行病学与病因学:恶性黑色素瘤是所有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增长最快的肿瘤,年增长率约3-5%5。英国近5年来MM男性发病率增加了28%,女性增加了12%。据报道美国2007年估计MM 新发病例59940人,死亡约8110人。澳大利亚昆士兰和美国的南亚利桑那州为MM的高发地区,发病率分别为40/10万,30/10万6。白种人发病率高于其他肤色人种。中国和日本等亚洲国家发病率低,但是增长迅猛。北京市八城区统计资料显示2000年恶性黑色素瘤发病率为0.2/10万7,2004年其发病例率已达1/10万。MM平均发病年龄为45岁,50岁以后随年龄 2

黑色素瘤的原因

黑色素瘤的原因 文章目录*一、黑色素瘤的简介*二、黑色素瘤的原因*三、黑色素瘤的危害*四、黑色素瘤的高发人群*五、黑色素瘤的预防方法黑色素瘤的简介黑色素瘤的征象包括:现有皮肤色素痣的形态或颜色改变、皮肤表面出现隆起物、色素痣瘙痒、局部出现破溃出血、指(趾)甲开裂等 黑色素瘤的原因1、紫外线照射 黑色素瘤的确切病因不清楚,有人认为紫外线照射与其发生有关。白人发病率高于黑人,其原因与白人的黑色素细胞易受紫外线伤害而恶变有关。 2、结构不良痣 恶性黑色素瘤可由表皮基底层内的黑色素细胞发生而来,亦可由原先存在的黑痣基础上恶变而来,一种被称为结构不良痣(DN)的患者易发生恶变,其主要特征为痣呈杂色,即在粉红色的基础上同时伴有红色、棕褐色或黑色,其直径〉5mm,边界不光整。 3、遗传 有家族史的人群中其发病概率比无者高1.7倍。 黑色素瘤的危害1、皮肤黑色素瘤的危害程度高,生长迅速,预后大多很差,因此早期诊断和及时正确治疗十分重要。治疗上

强调早期发现和局部扩大切除。但皮肤黑色素瘤临床表现复杂, 容易误诊,尤其是无色素型黑色素瘤。若未能早期诊断, 黑色素 瘤的病变呈侵袭性发展,早期黑色素瘤患者可出现淋巴转移,晚 期发生血行转移。黑色素瘤的病变位于肢端者,常需行截指(趾) 或截肢术。 2、黑色素瘤是皮肤癌中最危险的一种,黑色素瘤多见于老年人,尤以女性为多。可一开始黑色素瘤即为恶性,但约25%~40%由皮肤色素痣恶变而来。色素加深、体积增大、疼痛、瘙痒、破溃、发炎、出血、周围出现等都是黑色素瘤的恶变的征象。 黑色素瘤的高发人群从人种来看,白种人发病率最高,患此 病的白种人以每年2%—5%的速度递增,50岁以上发病率增高。黑色人种罕见,有色人种发病率也较低。男性与女性的发病机率均等。 常见发病部位为指甲下,手掌及足跖部,四肢及躯干表皮也 常有发现,深部器官如阴道,直肠、食道内发现黑色素瘤也有报道。 为了尽早发现病变,要经常进行皮肤检查,特别是父母子女 中曾有发病史及身上有超过100个黑痣和具有发育不全痣的人。当黑痣有以下情形时应引起高度重视:形状不对称,边界明显不 规则,隆起,色泽不匀,颜色变化大,出现如黑、棕、蓝色或进行性发白等,直径5毫米,无毛,并出现痒、痛,流水、流血等。

恶性黑色素瘤的分子靶向治疗进展

恶性黑色素瘤治疗新进展 恶性黑色素瘤的分子靶向治疗进展练 炼,马德亮,陶 敏…………………………………………… 恶性黑色素瘤生物治疗进展曹 水,杜伟娇,宋 鑫等………………………………………………… 转移性黑色素瘤靶向治疗进展范 云,罗吕宏…………………………………………………………… 晚期黑色素瘤靶向治疗进展郭 军……………………………………………………………………… 黑色素瘤个体化治疗研究进展席青松,于世英…………………………………………………………… 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刘巍峰,牛晓辉………………………………………………………… 黑色素瘤内科治疗进展任秀宝 ……………………………………………………………………………收稿日期:2010203204 作者简介:练 炼(19812),男,江苏东台人,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医师,硕士生,从事肿瘤的基因诊断及其治疗研究. * 通讯作者 E 2m a i:l m tao @m ed m a i.l co https://www.360docs.net/doc/0c18947192.html, 恶性黑色素瘤的分子靶向治疗进展 练 炼,马德亮,陶 敏 *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江苏苏州215006) 关键词:黑色素瘤,恶性;分子靶向治疗 中图分类号:R 73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21692(2010)022******* 恶性黑色素瘤(ma li g nan tm elano m a ,M M )是一种高度恶性的皮肤肿瘤,是由位于表皮基底部的黑色素细胞恶变形成的。在我国,M M 发病率不断增高,每年新发病例已超过10000例。早期患者可通过手术获得治愈的机会,但进展期患者,则预后差,死亡率高,化疗等治疗方法通常效果不佳,因而寻找新的治疗策略尤为重要。随着对M M 分子生物学异常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人们发现了治疗M M 的新途径。针对M M 的分子异常问世了一些靶向药物,并相继进入了相关临床试验阶段。虽然大部分M M 的分子靶向药物单独应用的疗效还不令人满意,但是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的疗效却令人鼓舞,是M M 治疗的新趋势。为此,我们就M M 相关分子靶向药物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价值作一综述。 1 MM 的分子生物学异常1.1 Ras 基因突变 生长因子受体及其配体的相互作用产生了一系列能够促进细胞生长和发育的信号,而R as 家族是这些信号转导过程中的重要组成 部分。R as 家族在正常细胞的更新及保持内环境稳 态中起着重要作用,现已发现Ras 家族成员(如h 2Ras 、k 2Ra s 和n 2Ra s )基因突变与多种人类恶性肿瘤存在相关性。超过10%~25%的M M 患者存在n 2Ras 基因突变,故n 2Ra s 突变被认为在M M 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驱动作用,Ras 已成为M M 分子靶向治疗的一个新的靶点。法呢酰基转移酶(farnesyltransf erase ,FT)是Ra s 基因表达R as 蛋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激酶,因此利用法呢酰基转移酶抑制剂(far nesyltransf erase i n h i b itors ,FTIs)可阻断Ra s 基因介导的信号传导通路。1.2 Raf 基因及M APK 信号传导异常 Ra s 基因的激活正向调控MAPK 信号通路,特别是Ras 与Raf 1蛋白(原称Ra f 激酶)结合后导致的一系列生长信号通路的激活。R af 激活可以促使MAPK 磷酸化,而M APK 激活又可导致ERK 的磷酸化从而使其激活,最终活化的ERK 基因促使有关细胞增殖信号的转导,而这种转导很可能是包括M M 在内的许多恶性肿瘤的形成机制之一。另外,b 2Ra f 和c 2Raf 也可以启动这条信号通路,而且,c 2Raf 也可以通过调控NF 2J B 与Bcl 22这两个基因对细胞的凋亡产生抑制。 1.3 PI3K 途径传导异常 多种细胞表面受体可激活PI 3K 途径,包括生长因子受体和G 2蛋白耦联受

皮肤黑色素瘤研究进展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诊疗研究进展 1 前言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cutaneous malignant melanoma,CMM)是一种高度恶性的皮肤肿瘤,特点为发展快、转移早、易复发、治疗效果不理想,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近年来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发病率不断增高,每年新增的患者可达5万[l],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也逐年增高,美国癌症协会2005年统计有59580例新发病例,7770 例死于该病,且以每年4% 递增,远超于其他恶性肿瘤[2]。CMM 恶性程度高,早期易发生淋巴和血道转移,预后差,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案,现就CMM 的诊断、临床分期、相关治疗进展及预防进行综述。 2 CMM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2.1常见临床分型主要有四型分别为:浅表扩散型、结节型、恶性雀斑型、肢端型,肢端型是非裔美洲人和亚洲人最常见类型[3]。 2.2 早期诊断及相关检查CMM 恶性程度高,易转移,预后差,故早期诊断极为重要。“ABCDE”诊断方法为多数学者认同[4]。A(asymmetry):不对称性,B(border):弥散状边缘,C(color):颜色不均,D(diameter):直径多>5mm,E(enlargement):增大或进展趋势。组织学活检已普遍开展,切除活检包括病变边缘1~2mm 的正常皮肤;对病灶较大切除检困难时,切开活检可以考虑;刮取活检需包括整个病变范围以及皮下组织;钻取活检常用于直径小于1cm 的病灶,对于较大病变组织,则需多处取材避免样本错误;细针抽吸活检不建议用于原发C M M ;病理组织学诊断不能确定是否为CMM,而临床高度可疑者,则有必要再次活检。血清学检测如HMB45、S-100 β、LDH、MIA等均可用于辅助诊断。病理活检证实CMM 的患者,详细病史、体格检查、各系统排查和追踪随访都应进行。淋巴结病变、肝肿大、神经病学症状、骨痛和胸片异常应高度怀疑肿瘤转移。研究表明,胸片有15%的假阳性率,不推荐常规CT和PET 筛查,除非已知有转移或血液学检查及胸片发现了异常。 2.3CMM的分级与分期AJCC[5]新修订TNM分级。T 分级:Tx原发肿瘤不确定,T0无肿瘤存在证据,Tis原位肿瘤,T1(a/b)肿瘤厚度≤1.0mm,T2(a/b)肿瘤厚度1.01~2.0mm,T3(a/b)肿瘤厚度2.01~4.0mm,T4(a/b)肿瘤厚度>4.0mm。a 无溃疡,b 有溃疡。N 分级:N0无淋巴结转移,N1(a/b)单个

黑色素瘤诊治指南

黑色素瘤诊治指南 定义 恶性黑色素瘤简称恶黑(malignant melanoma,MM),是一种高度恶性的黑色素细胞肿瘤,易发生转移,主要涉及皮肤,是由遗传性基因变异和所处环境的风险导致的,最重要的外源性致病因素是暴露在紫外线的照射中。 流行病学 近年来黑色素瘤已成为发病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年增长率约为3%~5%。2010年全球黑色素瘤新发病例达到了199,627例,死亡例数为46,372例。据统计2008年,发达地区黑色素瘤男性和女性发病率分别为9.5/10万和8.6/10万,死亡率分别为1.8/10万和1.1/10万;欠发达地区的男女发病率分别为0.7/10万和0.6/10万,死亡率均为0.3/10万[1]。2010年美国黑色素瘤男女发病率分别为12.6/10万和9.5/10万。澳洲昆士兰地区和美国的南亚利桑那州为黑色素瘤的高发地区,发病率分别为44/10万和26/10万。欧洲约10~20/10万[2]。 我国和日本等亚洲国家的黑色素瘤发病率与欧美国家相比相对较低,但发病率增长较快。据国内资料统计,香港2002年男性发病率为0.8/10万,女性0.6/10万;上海市1995年男性发病率为0.2/10万,女性0.3/10万,2005年则分别为0,5/10万和0.4/10万;北京市1998年男性和女性发病率分别为0.3/10万和0.2/10万,2004年已上升至0.8/10万和0.5/10万。 病因 皮肤黑色素瘤的病因目前唯一的证据是与过度接受紫外线照射相关。日光中的紫外线灼伤皮肤并诱导DNA突变。紫外线中的UVA(Ultraviolet A)和UVB(Ultraviolet B)都能诱导黑色素瘤的发生,但UVB是对黑色素细胞中某种基因起破坏作用并诱导发病的主要原因。UVA 还能抑制免疫系统的某些功能,从而加速肿瘤的形成。白种人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浅表扩散型和结节型)与长期或间歇性高强度的紫外线照射明确相关。另外光敏型皮肤易生雀斑,有大量普通痣或发育异常的痣以及皮肤癌家族史等通常被认为是发病的高危人群。亚洲(包括我国)和非洲地区黑色素瘤患者的原发病灶多位于足跟、手掌、指趾和甲下等接触紫外线极少的地方,其病因仍不明确。不恰当的处理有可能诱发色素痣恶变和迅速生长,如刀割、绳勒、盐腌、激光和冷冻等局部刺激。内分泌、化学、物理因素对黑色素瘤的发生是否有影响还不得而知。 病理解剖 病变多发生于真皮和表皮交界处,瘤细胞类似痣细胞,但明显异型,细胞间质和细胞内充满黑色素,根据细胞形态和黑色素量的不一, 可分5型:

2020年黑色素瘤治疗进展盘点(全文)

2020年黑色素瘤治疗进展盘点(全文) 近年来,黑色素瘤在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方面数次取得突破性进展,诊疗模式日新月异。2020年黑色素瘤领域的热点主要集中在BRAF 突变患者靶向或免疫治疗选择以及免疫治疗进展后策略两方面。本文对2020年黑色素瘤治疗的重要研究进行回顾和解读。 01新辅助治疗进展 OpACIN-neo研究结果发现,Nivo 3+Ipi 1新辅助治疗后的pRR 高达77%,值得注意的是,pRR患者复发率仅2%(1/64),但pNR 患者复发率高达62%(13/21),提示不同病理缓解率患者其生物学行为也不同,治疗不应一概而论[1]。因此,PRADO研究提出根据淋巴结切除的病理缓解率指导后续治疗的理念,对于pCR患者建议观察,pPR患者建议行淋巴结清扫,pNR患者建议淋巴结清扫后接受辅助治疗。今年ASCO年会首次公布了该研究的初步结果:Nivo 3+Ipi 1新辅助治疗后的pRR为71%,pCR为50%,其中pCR患者AE发生率低于其他患者,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RFS数据等有望在明年公布[2]。目前新辅助治疗后手术模式、辅助治疗时间、影像学评价和病理学评价结果不一致、新辅助治疗失败后的治疗选择都在摸索阶段,期待更多的研究数据为我们指引方向,使新辅助治疗可以更加个体化。 02辅助治疗进展

目前皮肤黑色素瘤标准辅助治疗方案包括PD-1单抗和BRAFi+MEKi,并已明确写入国内外指南。既往研究数据表明,PD-1单抗可降低35%-43%复发风险,靶向治疗为53%,两者均有RFS获益,但辅助治疗的RFS获益能否转化为OS获益、不同分期获益是否有差异、BRAF突变患者辅助优选靶向还是免疫治疗等仍没有定论[3]。今年相关研究进一步更新了生存及分层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上述问题。 1、PD-1单抗辅助3年/4年生存数据更新 2020年ASCO和ESMO年会上分别更新了KN-054(3年)和CM-238(4年)研究的生存随访数据[4-6],进一步验证了Pembro/Nivo 用于高危复发黑色素瘤辅助治疗的疗效优于安慰剂/Ipi(表1)。 从研究结果看,笔者认为:①PD-1单抗辅助治疗有望改善患者OS:KN-054研究仍未公布OS数据,但其3年PFS%高达64%,且HR明显小于0.7;当前数据来看其RFS获益很有可能带来OS的获益。另外,CK-238研究没有达到期待的最终OS获益优势,但是生存曲线开始呈现分开的趋势,Nivo能否扭转OS的局面,可能还需要更长时间的随访。②不同分期均有获益:表1中可以看出,不同分期亚组的RFS均优于对照组,且分期越早,免疫辅助治疗获益似乎越明显。③BRAF突变患者也可获益。④II/IV期黑色素瘤缺乏辅助治疗证据:两项研究均未纳入IIB、IIC期患者,且CM-238研究中仅有少数IV期

黑色素瘤的诊断

黑色素瘤是较常见且重要的癌症之一,其发生率持续增长。进展期黑色素瘤患者的预后在不同国家表现不一,但早期诊断可显著降低死亡率。日光暴露是黑色素瘤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已确证不同基因改变与黑色素瘤发生相关。例如CDKN2A 基因种系突变、有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级联反应通路的突变、BRAF 和NRAS 突变、KIT 突变、GNAQ 和GNA11 突变。近期Schadendorf 教授在Nature 发表相关综述,详细阐述了目前黑色素瘤诊断与治疗进展。 诊断 黑色素瘤是一种独特的癌症,大多数表现为色素性并发生于皮肤表面,疾病早期即可被发现,而且,大多数黑色素瘤是患者本人首先发现。然而现今仍存在重要的诊断障碍。常见的痣和其他良性色素性病变降低了黑色素瘤患者行皮肤活检病损的阳性预测值。黑色素瘤的病理学诊断有时很有挑战性,并且缺乏明确的分子诊断和预后分层因素,这会导致显著的过度诊断风险。 1. 临床诊断 临床诊断黑色素瘤的核心仍为询问病史及全身皮肤检查。尽管黑色素瘤诊断复杂,但最近数个床旁技术的发展起到辅助诊断作用。皮肤镜是一种非侵袭性图像显示技术,包含一种皮损颜色可视化的手持设备,而肉眼难以察觉其中的结构和模式(图1)。目前已证明该技术相比肉眼检查可改善原发性皮肤黑色素瘤的诊断准确率,并减少良性皮肤肿瘤不必要的活检。此外,连续数字皮肤镜图像可实时捕获不确定的皮损信息,实现「痣的监测」,这项技术相比皮肤镜可减少良性病变不必要的切除,且对缺乏临床或皮肤镜诊断特点的黑色素瘤实现基线监测。

图1 皮肤镜实现皮肤病变表面下特点可视化。a. 13 mm×7 mm 皮损的临床图片,伴不规则边界及多样色彩。b. 皮肤镜显示带状网格样外观,为黑色素细胞痣诊断特点。c. 5 mm×3 mm 对称的皮损临床图片,中心暗色。d. 皮肤镜显示周边局部伪足,是黑色素瘤特异性皮肤镜标识。插图突出表现了伪足,伪足是瘤体的球状突出物。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是原位发生于复合型黑色素细胞痣的黑色素瘤。 数字人体摄影常用于有多量痣和(或)非典型痣患者。照片可用于医务人员的随访检查,以此帮助识别新发或有改变的病损。皮肤镜、连续性数字皮肤镜成像和数字人体摄影通常以互补的方式一起使用。针对高风险黑色素瘤患者的回顾性分析显示结合使用这些技术可早期发现黑色素瘤,并减少良性皮肤病变活检率。 在体反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是一种不断发展的非侵入性床旁成像方式,它可使表皮和真皮浅层可视化,分辨率接近组织学清晰度。已证明将此技术作为结合皮肤镜检查的二级诊断测试可改善黑色素瘤诊断的正确率,并减少良性黑色素细胞肿瘤不必要的活检。 检测黑色素瘤的自动诊断系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因此引起医务人员和患者的一致好评。过去十年中在美国和欧洲,计算机辅助多光谱数字分析和电化学阻抗谱已处于商业性

黑色素瘤的治疗现状

药理学文献综述题目:黑色素瘤的治疗现状 姓名: 班级: 专业:临床医学 青岛大学医学院 2011年12月

综述 黑色素瘤的治疗现状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近五年来临床上应用的治疗或控制黑色素瘤的方法,从而归结出比较有效的方法,了解新的治疗手段,以便进一步推动对该病相关治疗的研究。方法:从手术治疗、生物疗法、中医治疗以及最新的科研药物等方面探讨治疗或控制黑色素瘤的有效途径。结果:手术治疗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手段,但易复发、易扩散;中医领域目前发现的药物控制或治疗黑素瘤的机制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相对于前两种手段,生物疗法给人们指出了一条新的道路,是一个治疗黑素瘤的新领域,尚待人们的进一步开发。结论:目前的治疗手段效果甚微,而生物疗法为人们治疗黑素瘤指出了一个新的方向;在开拓这个新领域的同时,也应注重改善手术治疗手段及中医方面的探索。 关键词:黑色素瘤生物疗法哨兵淋巴结 A375黑素瘤细胞 黑色素瘤(Melanoma)是起源于神经外胚叶的恶性肿瘤。大多发生在皮肤,如躯干、头颈、手背、下肢等部位,也可发生于皮肤以外的粘膜、脑膜、虹膜、脉络膜、腮腺、呼吸道、胃肠道、阴道、心脏等。由于肿瘤恶性程度高且多发、易转移,故患者的缘年生存率极低,近年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黑色素瘤常规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等【1】。现着重从以下几方面介绍现有的治疗技术及其应用。 一、生物疗法: 随着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等学科的发展,人们对黑素瘤发生的分子机制和信号转导途径的认识逐步加深,生物治疗以其比传统治疗有更好的靶向性与特异性的特点成为极有发展前景的方法。当前用于黑素瘤的生物治疗方法大致有基因治疗、免疫治疗、针对肿瘤血供的治疗等【2】。 1 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是“以基因作为靶点的治疗”。黑素瘤的发生发展与多个致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有关【3】黑色素瘤成为基因治疗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

[专家视角]皮肤和黏膜黑色素瘤辅助治疗研究进展

[专家视角]皮肤和黏膜黑色素瘤辅助治疗研究进展 黑色素瘤术后患者的预后根据危险因素不同而不同。不同危险度的患者选择不同的辅助治疗。多个Ⅲ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均证实高剂量干扰素(IFN-α2b)可延长患者的无复发生存和总生存,因此FDA在1995年批准了1年高剂量IFN-α2b作为辅助治疗高危复发的黑色素瘤患者。长期以来,黑色素瘤专家仍就IFN-α2b辅助治疗的疗程究竟是1年还是1个月争议不断。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011年发表于EurJ cancer杂志的研究表明,对于Ⅲb-Ⅲc期和转移淋巴结≥3个的极高危肢端黑色素瘤患者,建议选择1年高剂量干扰素治疗方案;而对于Ⅱb-Ⅲa期的高危肢端黑色素瘤患者,则据情况也可选择1个月高剂量干扰素治疗方案。 基于EORTC18991研究,奠定了长效干扰素辅助治疗的地位,美国FDA于2011年批准其作为高危黑色素瘤患者的推荐。亚组分析表明,显微镜下淋巴结转移患者以及原发肿瘤有溃疡的患者在RFS、OS和DMFS方面有最大的获益。辅助靶向、免疫治疗有望成为新选择 黑色素瘤常见的几个驱动基因,包括BRAF,NRAS和C-kit 基因,近年来黑色素瘤靶向治疗发展迅速。众多靶向药物均

可显著延长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生存。然而,这些靶向治疗能否用于黑色素瘤辅助治疗,还未在临床研究中证实。目前BRAF抑制剂vemurafenib以及darafenib联合trametinib 的辅助治疗正在Ⅲ期和高危Ⅱ期患者中进行评估。 大剂量干扰素是目前被证明唯一能延长高危皮肤黑色素瘤RFS的辅助治疗模式,Ipilimumab是近30年中唯一被证实能延长晚期黑色素瘤生存的药物,在辅助治疗方面ipilimumab是否也能延长术后患者RFS和总生存?E18071研究目前尚未到达OS时间重点,尽管在RFS方面得到了阳性结果,但是该研究未和现行的标准治疗干扰素作为对照,且与既往的E1684,E1690和E1694试验中高剂量干扰素的RFS时间相仿,因此目前还不能完全肯定Ipi的辅助治疗作用,需等待Ipi与干扰素对照的Ⅲ期研究结果。 2012年,PD-1抑制剂初步研究提示其用于黑色素瘤治疗惊人的有效性和可控的安全性。PD-L1抗体的相关研究也在进行。研究提示黑色素瘤患者对PD-1/PD-L1抑制剂反应持久,抗PD-1 单抗在有效率和生存期上都明显优于Ipi单药,是否在辅助治疗方面也如此,皆有待临床研究结果公布。目前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开展的一项研究也将评估imatinib vs HDI 辅助治疗ckit突变黑色素瘤的作用。辅助放疗的局部控制作

黑色素瘤晚期已经扩散一般能活多久

黑色素瘤是死亡率较高的一种恶性肿瘤,对于患者的生命健康有着严重的威胁,如果不幸患上一定要及时治疗,以免病情恶化。一旦黑色素瘤出现扩散转移治疗会变得非常棘手,治疗不当还会威胁患者生命,因此生存期问题一直备受患者和家属的关注,那黑色素瘤晚期已经扩散一般能活多久呢? 黑色素瘤晚期已经扩散一般能活多久对于这个问题,很难给出明确的答案,跟患者的病情、体质、心态、选择的治疗方法等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患者身体机能好,抵抗力强,能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积极对症治疗,则生存期相对较长,如果治疗不当可能达不到治疗的效果,甚至会加重病情。黑色素瘤晚期出现扩散转移,手术切除的几率较低,主要采用放化疗和中医治疗等。 黑色素瘤晚期通过放化疗可以在短期内杀死癌细胞,缩小肿块,控制病情发展,但是化疗会伴随一系列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使患者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骨髓抑制等症状,导致身体各方面的机能也会下降,临床上有很多患者由于无法耐受放化疗的副作用,而中断治疗。针对放化疗的副作用,有的患者会在治疗过程中配合中医治疗,有助于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缓解骨髓抑制,提高白细胞的数量,提高患者的食欲,增强患者的体能,提高化疗的敏感性和耐受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整体的治疗效果,进一步延长患者生命。 中医在黑色素瘤的治疗中应用广泛,既能联合其他方法进行综合治疗,像年龄大、身体弱、广泛转移的患者,也能以中医治疗为主。中医治疗黑色素瘤从患者的整体出发,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肿瘤细胞的扩散转移,稳定病灶,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还有助于提高患者身体的免疫机能,增强患者的体质,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达到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的目的。 中医治疗与阴阳、五行相结合,注重调节患者全身机制的平衡,提倡标本兼治,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院长袁希福经过从医30余年来不断的临床实践,对数十年来所搜集到的6000多个抗癌秘、单、验方和2000余种中草药进行了精心比较、筛选、整理,并与袁氏医方进行优化组合,终于摸索出来以三联平衡理论为指导的抗癌新思路。其实质就是针对“虚”、“瘀”、“毒”三大病机,统筹兼顾,采取“扶元”、“通瘀”、“排毒”三大治疗措施,有的放矢,重点用药,调节人体阴阳、气血、脏腑生理功能平衡,使人体达到自然状态下的康复。正如肿瘤患者用药,既不能过于攻伐,以免进一步加重元气损伤,又不能只为扶元固本,忽视对于其他病机的治疗,只有三者兼顾,才能更有效地抗癌。 黑色素瘤晚期出现扩散转移想要治好的可能性很小,但并非无法治疗,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手段,才有助于控制病情,改善症状,延长生命。提示:黑色素瘤如今仍属医学难题,目前中医治疗也主要以“减轻痛苦、延长生命”为主。由于患者病情、体质差异,疗效会因人而异,患者及家属需理性看待,切勿盲目选择就医。 Tag:黑色素瘤扩散能活多久|黑色素瘤扩散能活几个月|黑色素瘤能活几年|黑色素瘤没有转移没有扩散能活多久|黑色素瘤晚期能活几年|黑色素瘤不转移能活几年|得了黑色素瘤能活几年|黑色素瘤晚期大概能活多久|黑色素瘤有能长期存活的吗

黑色素瘤早期症状

黑色素瘤早期症状 黑色素瘤早期症状有哪些?黑色素瘤是源于皮肤,粘膜,眼和中枢神经系统色素沉着区域的黑素细胞的恶性肿瘤。黑色素瘤由异常黑素细胞过度增生引发的常见的皮肤肿瘤,恶性程度极高,占皮肤肿瘤死亡病例的极大部分。多发生于皮肤或接近皮肤的黏膜,也见于软脑膜和脉络膜。其发病率随人种、地域、种族的不同而存有所差异,白种人的发病率远较黑种人高,居住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白种人其发病率高达17/10万。我国虽属黑色素瘤的低发区,但近年来发病率却呈不断上升趋势。 据专家称,黑色素瘤属于季节性疾病,因此在每一个换季的时机,我们的黑色素瘤患者都要引起重视,及早做好黑色素瘤预防措施。如果黑色素瘤反复发作,还是建议你最好去专业的皮肤医院治疗。黑色素瘤,是一种能产生黑色素的高度恶性肿瘤。大多见于30岁以上成年人,发生于皮肤、粘膜和内脏器官。黑色素瘤的预后多数较差,晚期可有淋巴道及血液转移。60%的恶性黑色素瘤是由色素痣恶变而来。黑色素瘤是一种能产生黑色素的高度恶性肿瘤,是由异常黑素细胞过度增生引发的,恶性程度极高,占皮肤肿瘤死亡病例的极大部分。多发生于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且预后多数较差,晚期可转移至淋巴道及血液。 黑色素瘤别名:黑色素细胞瘤、色素病、脱疽、厉疽是由异常黑素细胞过度增生引发的常见的皮肤肿瘤,恶性程度极高,占皮肤肿瘤死亡病例的极大部分。多发生于皮肤或接近皮肤的黏膜,也见于软脑膜和脉络膜。黑色素瘤是一种能产生黑色素的高度恶性肿瘤。黑色素瘤的发病率虽然远低于肺癌、乳腺癌等大的癌种,但近年来发病率也有所增加。2012年北京黑色素瘤国际研讨会上,大会主席、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郭军表示,恶性黑色素瘤是全球性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每年有十余万新诊断病例。黑色素瘤最常发生在躯干和四肢皮肤,也可能出现在很少接触阳光的部位。某些环境和遗传因素都能增加患病风险。比如皮肤白皙的人如果过度日晒,患病的风险远高于常人;肤色较深的人反倒不易感。 我国属黑色素瘤的低发区,对于黑色素瘤我们一定不要因为它的发病率比一般肿瘤疾病的发病率低就放松对它的警惕,这种病对我们身体的危害是很大的,尤其是对我们的皮肤。可以到一定程度的降低黑色素瘤防病的几率。那么,黑色素瘤的发病因素是什么? 黑色素瘤是由异常黑素细胞过度增生引发的常见的皮肤肿瘤,恶性程度极高,占皮肤肿瘤死亡病例的极大部分,黑色素细胞瘤可由表皮黑色素细胞,痣细胞或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