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选线设计资料讲解

合集下载

铁路选线设计01课件

铁路选线设计01课件
良好的铁路选线设计可以提高 铁路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 ,增强铁路运输的竞争力。
保障运输安全
科学的铁路选线设计可以保障 铁路运输的安全,减少交通事 故的发生,保护人民生命财产 安全。
优化资源配置
合理的铁路选线设计可以优化 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促进可持续发展。
02
铁路选线设计基础
铁路等级与设计速度
它包括线路起终点、线路走向、主要技术标准、主要车站布 置、重点工程等内容。
铁路选线设计的原则
满足运输需求
安全可靠
选线设计应满足规划区域内的运输需求, 包括货运和客运,并根据需求变化进行动 态调整。
选线设计应遵循安全可靠的原则,确保线 路在正常和异常情况下都能稳定运行,保 障旅客和货物运输安全。
经济合理
1. 居民生活影响分析:分析线路 建设对沿线居民生活的影响,如 拆迁安置、噪音污染等。
3. 文化遗产保护:考虑线路方案 是否涉及文化遗产,提出相应的 保护措施和方案。
05
铁路选线设计实践案例
案例一:某城市地铁线路选线设计
总结词
城市交通需求、地质条件、环境保护
详细描述
该案例针对某大型城市的地铁线路选 线设计,重点考虑了城市交通需求、 地质条件和环境保护因素。在满足城 市发展需求的同时,确保线路安全、 环保和经济。
铁路线路的平面设计
线路走向
根据地形、地质、城市规划等因素,确定线路的基本走向。
平面设计参数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线间距、轨距、道岔等参数,以满足行车要求。
铁路线路的纵断面设计
坡度设计
根据地形和地质条件,合理设置坡度和坡长,以满足排水和行车要求。
纵断面设计参数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设计标高、坡度系数、坡型等参数,以确保行车安全 和稳定性。

《铁路选线课程设计》课件

《铁路选线课程设计》课件

铁路选线的基本原理
基本概念
影响因素
选线方法
选线是为了确定铁路线路走向、 途经点以及经过应有的线路地 理位置,是铁路建设的第一步。
地形、水文、地质、环保、经 济等因素都会对选线带来影响。
包括文献资料调查、勘察设计、 地形勘测、地质勘查等方法。
铁路选线的工程实践
中国是全球铁路建设和运营的重要国家之一,在众多经典案例中,以下两个案例具有代表性。
如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应 用,将会极大地提高选线效率、降低成本。
总结与展望
铁路选线的重要性再强调
合理选线是保证铁路投资效益的重要前提,也是构建良好客运、货运网络的关键。
未来铁路技术的发展前景
新技术的应用将带来更智能、绿色、高效的铁路系统。未来,铁路选线的技术和应用将会得 到更大的发展。
1
京沈
兰新铁路选线
2
勘察、数据获取难度大、施工风险大 等。
跨越青藏高原,面临雪崩、雪灾等风 险,重点解决线路走向、隧道设计、
桥梁布置等问题。
铁路选线技术的发展趋势
1 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2 新技术的应用前景
目前铁路选线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数据获 取难、人力成本高等。
铁路选线课程设计 PPT课 件
本课程介绍铁路选线的基本原理、工程实践和技术发展趋势。了解铁路选线 的必要性,掌握选线方法,把握未来技术发展方向。
背景介绍
铁路工程的意义
铁路是公路以外最主要的物流运输路线,目前全球铁路里程已超过120万公里。
铁路选线的重要性
好的选线能有效减少铁路建设投资,缩短工期,提高运行效率,促进区域发展。
参考文献
郝振华, 赵兴经. 铁路工程绿地选线.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12. 王亮. 铁路线路选线方法与应用.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6.

铁路选线设计知识点总结

铁路选线设计知识点总结

铁路选线设计知识点总结在铁路选线设计中,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地理条件、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

本文将对铁路选线设计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一、地理条件的考虑1. 线路的起点和终点:选取适合的起点和终点位置,考虑交通便利性和未来的发展需求。

2. 地形和地质条件:考虑地形的起伏、地质的稳定性以及经过的山脉、河流等,选择合适的线路走向。

3. 气候条件:考虑气候对线路建设和运行的影响,避免自然灾害对线路的损害。

4. 水文条件:考虑河流、湖泊等水域对线路建设的影响,确保线路的安全稳定。

二、土地利用的考虑1. 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了解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状况,以确保能够合法合规地使用土地资源。

2. 土地规划和用地政策:遵循当地的土地规划和用地政策,合理规划线路,避免对生态环境和农田的破坏。

3. 土地获取和补偿:进行土地获取和补偿工作,合理安排农民的生产生活,确保公平合理。

三、环境保护的考虑1. 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环境:避免经过自然保护区,保护珍稀野生动植物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2. 大气污染和噪声控制:采取措施减少铁路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保护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

3. 水资源保护:注意防止线路建设对地下水和水体的污染,注重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四、其他考虑因素1.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综合考虑铁路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确保投资回报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最大化。

2. 民众意见和参与:听取周边居民和相关利益方的意见,尽量满足公众需求,提高决策透明度。

3. 工程技术可行性:考虑选线设计的工程技术可行性,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确保线路的安全可靠。

结语铁路选线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地理条件、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多方面因素。

本文对铁路选线设计相关的知识点进行了总结,希望能够为读者在实际工作中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铁路选线设计的每个环节都需要慎重对待,确保线路的安全、高效运营,同时保护好我们的自然环境。

铁路选线工程设计全部知识概念汇总100条(工程科技专业资料)

铁路选线工程设计全部知识概念汇总100条(工程科技专业资料)

铁路选线工程设计全部知识概念汇总100条1、直通吸引范围:路网中客货运量通过本设计线运送有利的区域范围。

按等距离的原则来划定吸引范围,即在直通吸引范围内的运量,通过设计线要比其他路径运程短。

2、地方吸引范围:在设计线的经行地区内,客货运量要由设计线运送有利的区域范围。

可按运量由设计线运送运价最低的原则来确定。

3、货运量:设计线一年内单方向需要运输的货物吨数。

4、货物周转量:是设计线一年内完成的货物工作量,可由单方向一年内各种货运量与相应的运输距离乘积求得。

5、货运密度:设计线每km的平均货物周转量。

6、货流比:设计线上、下行方向的货运量不均衡时,应区分为轻车方向和重车方向。

货流比是轻车方向货运量与重车方向货运量的比值。

7、货运波动系数:一年内最大的月货运量和全年月平均货运量的比值。

8、零担列车:运送地方零散货物的列车。

9、摘挂列车:运送地方整车货物的列车。

10、机车牵引力(机车轮周牵引力):钢轨作用于动轮轮周上的切向外力之和。

11、机车车钩牵引力:指机车用来牵引列车的牵引力,其值等于轮周牵引力减去机车全部运行阻力。

12、粘着牵引力限制:机车的轮周牵引力不能大于机车所能产生的粘着牵引力。

13、列车(运行)阻力:作用在列车上的阻止列车运行且不能由司机控制的外力。

14、曲线附加阻力:列车在曲线上运行比在直线上运行的阻力大,增大的部分为曲线附加阻力。

15、隧道空气附加阻力:列车在隧道内运行时,由于空气受隧道约束,不能向四周扩散,前面空气压力增大,尾部空气稀薄,空气与列车表面及隧道表面产生摩擦,作用于列车上的空气阻力远比空旷地段大,增加的空气阻力称为隧道空气阻力。

16、曲线、隧道附加阻力换算坡度:将曲线附加阻力和隧道空气附加阻力分别视为由坡度i和j产生的阻力,我们把i、j分别称为曲线、隧道附加阻力换算坡度,或称曲线、隧道当量坡度。

17、合力图:表示机车各种工况下作用在列车上的单位合力与速度关系的坐标图。

18、均衡速度法:假定列车在每一个坡段上运行时,不论坡段长短,也不论进入坡段时的初速高低,都按该坡道的均衡速度(或限制速度)做等速运行考虑。

铁路选线设计

铁路选线设计

(一)线路设计资料1.设计线为Ⅱ级单线铁路,路段设计速度为100Km/h.2.地形图比例尺1:25000,等高距5m。

3.始点”珠河车站”,中心里程AK125+000,中心设计高程35.0m,该站为会让站;终点站“后河”车站,为中间车站,站场位置及标高自行选定。

4.运量资料(远期重车方向)货运量11Mt/a,货运波动系数1.15,通过能力储备系数0.2;客车2对/d;摘挂2对/d;零担1对/d;快货1对/d。

5.限制坡度12%。

6.机车及牵引种类:电力SS3。

7.到发线有效长650m。

8.最小曲线半径600m。

9.信联闭设备为半自动闭塞。

10.近期货物列车长度计算确定。

11.车辆组成:每辆货车平均数据为;货车自重22.133t ,总重78.998t,净载量56.865t,车辆长度13.914m,净载系数0.720,每延米质量5.677t/m,守车质量16t,守车长度8.8m.12.制动装置资料:空气制动,换算制动率0.28.13.车站侧向过岔速度允许值为V=45Km/h;直向过岔速度取设计速度。

(二)中间站布置14.选择车站的布置图形并确定到发线数量。

(1)选择车站的布置图形。

根据本站附近城镇位置、主要货源货流方向,并结合地形确定了站房及货场位置。

中间站一般采用横列式,其基本图形如下:图1 中间站基本图形(2)确定到发线数量。

本作业采用三股到发线。

15.股道编号并确定线距。

(1)股道编号如图1所示:(2)确定股道线距。

查规范得:Ⅰ道和Ⅱ道之间得线距取5m,Ⅱ道&3道均可通行超限列车,中间有旅客站台,由于中间站台宽度不小于4m,且通行超限货物车站线一侧得站台到线路中心线得距离不小于1.75m,故线距取7.5m,3道和道得线距取5m,货物线与Ⅰ道得间距取15m。

16.道岔编号及道岔号数的选定。

(1)道岔编号如图1所示:(2)道岔号数。

车站侧向过岔速度允许速度为V=45Km/h,本设计第1-15位道岔均使用12号道岔;第16位道岔式侧向接发货物列车并位于到发线上的单开道岔,故采用9号道岔。

铁路选线设计资料讲解

铁路选线设计资料讲解

铁路选线设计铁路选线设计第四章铁路定线第一节铁路选线的基本原则铁路定线是在地形图或地面上选定线路的方向,确定线路的空间位置,并布置各种建筑物,是铁路勘测设计中决定全局的重要工作。

一、影响铁路线路的自然条件二、铁路选线的一般原则1. 在铁路设计的各个阶段,应运用各种先进手段对线路方案作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多方案论证、比选的基础上,选定最优线路方案。

2. 线路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平顺和舒适度的前提下,做到工程量小、造价低、运营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

3.选线应注意同农田基本建设相配合,做到少占良田,尽量不占高产田,经济作物田或穿过经济园林等。

1.通过名胜、古迹、风景地区的铁路,应注意保护原有自然状态,其人工构造物应与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处理好重要历史文物遗址。

2.选线时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进行深入勘察,弄清它们对铁路工程的影响。

3.选线应重视环境保护,注意由于铁路修筑,运营所产生的环境影响和污染。

三、选线的步骤和方法1.走向选择2.带状范围选线3.详细定线第二节走向选择一、影响走向选择的因素1.设计线的意义及与行经地区其他建设的配合2.设计线的经济效益和运量要求3.自然条件4.设计线主要技术标准和施工条件二、线路走向选择要点1.经济定线的影响2.通过重要城镇的选定3.通过工矿企业点的选定4.交通走廊选择5.中间站站址的影响6.长大复杂桥址选定7.沿河越岭线位的选定8.地质条件的影响第三节接轨方案的选择接轨点的选择影响接轨点选择的主要因素:1.路网规划2.线路走向3.主要客货流方向4.既有区段站的分布及当地的接轨条件接轨方向的选择:1)主要客货流方向,应力求减少客货流的折角运输;2)城市规划与新线引入的条件。

第四节车站分布与选址铁路车站是完成运输生产兼经营的基层单位,为了保证铁路具有必要的通过能力并进行必要的技术作业,以及办理客货运业务,必须合理的分布车站。

为保证铁路线路有一定的通过能力,沿铁路线划分若干区间,每一区间只允许一列车占用。

铁路选线设计技术介绍

铁路选线设计技术介绍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坡度变化
考虑坡度变化对线路的影响,尽量减少坡度变化,以降低工程难度和成本。
线路平面及横断面设计
平面设计
根据线路走向和地质条件,合理设计线路的平面曲线半径和长度,以满足行车安 全和舒适度的要求。
横断面设计
根据地形和工程要求,合理设计线路的排水系统和路基宽度等,以确保线路的安 全稳定。
03
铁路选线设计的环境影 响评价
铁路选线设计技术介 绍
contents
目录
• 铁路选线设计概述 • 铁路选线设计的技术要求 • 铁路选线设计的环境影响评价 • 铁路选线设计的优化与决策分析 • 铁路选线设计的新技术与趋势
01
铁路选线设计概述
铁路选线设计的概念
铁路选线设计是指根据铁路建设的目标和要求,结合地形、 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以及经济、社会等人为因素,选择 合适的线路走向、线路平面和纵断面,以满足运输需求、安 全可靠、经济合理、环保美观等要求。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人工智能(AI) 技术,实现自动化识别地形、地质和环境条件, 提高选线效率。
智种约束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优的线路方案。
虚拟现实技术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模拟铁路线路的实际情 况,便于评估和优化线路设计方案。
生态选线设计技术
选线设计应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的统一,合理控制线路长度和工程规 模,降低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
铁路选线设计的重要性
01
02
03
满足运输需求
合理的选线设计能够满足 不同地区和不同运输需求 的铁路建设要求,提高铁 路运输的效率和效益。
优化资源配置
科学的选线设计能够合理 利用土地、资金等资源, 避免资源的浪费和过度消 耗。

铁路选线设计的知识点

铁路选线设计的知识点

铁路选线设计的知识点铁路选线设计是指在规划建设铁路线路时,通过对地理环境、地质条件、交通需求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确定适宜的线路走向和站点设置。

本文将介绍铁路选线设计的相关知识点,包括地理条件分析、交通需求预测、地质勘察与分析以及环境影响评价等。

1. 地理条件分析地理条件是铁路选线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之一。

在选线设计过程中,需要对潜在线路区域的地形、水文、土壤以及生态环境等地理要素进行详细研究分析。

地形分析可以确定线路的纵断曲线设计,包括最大坡度、最小曲线半径等技术指标。

水文条件分析可确定线路桥梁、排水设施的设计要求。

土壤特性和地质构造则对线路基础工程的施工和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

同时,生态环境评价有助于保护和修复线路沿线的自然生态系统。

2. 交通需求预测在选线设计过程中,准确预测交通需求是关键一步。

通过分析沿线城市与乡村的人口分布、产业结构、旅游景点等因素,可以预测未来的交通需求。

此外,还需要考虑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分析货物运输量的增长速度。

这些数据可以为选线设计提供参考依据,确保选取的线路满足未来交通需求的要求。

3. 地质勘察与分析地质条件是铁路选线设计中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通过进行综合地质勘察,包括地质地貌、岩土工程特性等,可以了解土壤的稳定性、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等信息。

根据勘察结果进行地质分析,可以为选线设计提供技术指导,选择具备较好地质条件的区域作为线路走向。

4. 环境影响评价铁路选线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噪音、空气质量、土壤污染等方面。

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需要对线路布局、隧道、桥梁以及车站等项目进行评估。

通过评估结果,可以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5. 经济效益评估最后,铁路选线设计还需要进行经济效益评估。

这是考虑到选线设计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经济效益评估涉及线路建设投资、运营收入、运营成本等方面,通过计算投资回报率、内部收益率等指标,评估选线设计方案的经济可行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路选线设计
铁路选线设计
第四章铁路定线
第一节铁路选线的基本原则
铁路定线是在地形图或地面上选定线路的方向,确定线路的空间位置,并布置各种建筑物,是铁路勘测设计中决定全局的重要工作。

一、影响铁路线路的自然条件
二、铁路选线的一般原则
1. 在铁路设计的各个阶段,应运用各种先进手段对线路方案作深入细致的
研究,在多方案论证、比选的基础上,选定最优线路方案。

2. 线路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平顺和舒适度的前提下,做到工程量小、
造价低、运营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

3.选线应注意同农田基本建设相配合,做到少占良田,尽量不占高产田,经
济作物田或穿过经济园林等。

1.通过名胜、古迹、风景地区的铁路,应注意保护原有自然状态,其人工构
造物应与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处理好重要历史文物遗址。

2.选线时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进行深入勘察,弄清它们对铁路工程的影
响。

3.选线应重视环境保护,注意由于铁路修筑,运营所产生的环境影响和污
染。

三、选线的步骤和方法
1.走向选择
2.带状范围选线
3.详细定线
第二节走向选择
一、影响走向选择的因素
1.设计线的意义及与行经地区其他建设的配合
2.设计线的经济效益和运量要求
3.自然条件
4.设计线主要技术标准和施工条件
二、线路走向选择要点
1.经济定线的影响
2.通过重要城镇的选定
3.通过工矿企业点的选定
4.交通走廊选择
5.中间站站址的影响
6.长大复杂桥址选定
7.沿河越岭线位的选定
8.地质条件的影响
第三节接轨方案的选择
接轨点的选择
影响接轨点选择的主要因素:
1.路网规划
2.线路走向
3.主要客货流方向
4.既有区段站的分布及当地的接轨条件
接轨方向的选择:
1)主要客货流方向,应力求减少客货流的折角运输;
2)城市规划与新线引入的条件。

第四节车站分布与选址
铁路车站是完成运输生产兼经营的基层单位,为了保证铁路具有必要的通过能力并进行必要的技术作业,以及办理客货运业务,必须合理的分布车站。

为保证铁路线路有一定的通过能力,沿铁路线划分若干区间,每一区间只允许一列车占用。

车站分布的一般过程:
先结合机车交路的设计分布区段站,然后结合纸上定线,并保证需要的通过能力,分布一般的中间站、会让站或越行站。

总之,要点线结合,才能得到总体上较为理想的线路位置和适当的车站分布。

第五节定线的基本方法
定线的基本方法
1.采用的最大设计坡度大于地面平均自然坡度,线路不受高程障碍的限制。

2.采用的最大坡度小于或等于地面平均自然坡度,则线路不仅受平面障碍的限制,更受高程障碍的控制。

一、紧坡地段定线要点:
紧坡地段通常应用最大坡度定线,以便争取高度使线路不至额外展长。

一般应从困难地段向平易地段引线。

二、缓坡地段定线:
1)为了绕避障碍而使线路偏离短直方向时,必须尽早绕避前方障
碍,力求减小偏角;
2)线路绕避山咀、跨越沟谷或其他障碍时,必须使曲线交点正对主要障碍物,使障碍物在曲线内侧并使其偏角最小;
3)设置曲线必须是确有障碍存在;
4)坡段长度最好不小于列车长度,应尽量采用下坡无需制动的坡度——无害坡度;
5)力争减少总的拔起高度,但绕避高程障碍而导致线路延长时,则应认真比选;
6)车站的设置应不偏离线路的短直方向,并争取把车站设在凸形地段。

线路平纵断面的改善:
需要改善常见的问题
1)线路局部方案的比选;
2)减少填挖方及桥梁、隧道的工程数量;
3)绕避不良地质;
4)车站及桥涵分布的调整;
5)改善某些工点的施工条件;
6)改善局部地段的运营条件;
7)改善采用规范容许最低标准的局部地段的设计;
8)减少耕地占用及建筑物拆迁。

第六节主要自然条件下的定线
河谷定线:
线路位置的选择
1)河谷较开阔,横坡较缓且地质良好时,理想的线路位置不受洪水冲刷的阶地;
2)河谷较窄,横坡较陡,且地质不良时,线路应由避开山坡与外移建桥的方案进行比选;
3)河谷十分弯曲时,可根据山咀或河湾的实际情况,采取沿河绕行或取直方案。

越岭地段:
越岭线路应解决的主要问题为越岭垭口选择、越岭高程选择和越岭引线定线三个问题;
越岭引线定线应注意:
结合地形条件选择合理的最大坡度;
为了能合理控制展线长度,应从垭口往两侧定线,以避免展线不足或过长。

垭口附近,地形尤为困难,在有充分依据时,引线可合理选用符合全线标准的最小曲线半径。

第五章方案技术经济比较
一、方案技术经济比较的任务
保证方案技术比较能够得到正确的结论应遵守的原则:
1.完成规定的运输任务
2.不遗漏有比较价值的方案
3.各方案应在同等精度的基础上比较。

二、方案经济技术评价的指标
技术指标:技术特征、工程条件、运营条件、经济效果等方面对方案进行评价和比选。

经济指标:包括工程费、运营费、投资回收期、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

三、方案的分类:
网性方案原则方案局部方案
第二节经济比较的基础数据
一、投资
二、运营费计算
第三节方案经济评价方法
一、经济效益评价方法分类
(一)按时间因素分类:静态法、动态法;
(二)常用经济评价方法:差额投资偿还期法
年换算费用法
最小费用法
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法
方案技术经济比较的简要过程
1.明确任务
2.拟定方案、进行设计
3.计算和评比指标
4.方案的评价与选择
方案的综合评价:
技术特征、运营特征、工程数量、工程条件。

第六章车站设计
车站是铁路运输的基本生产单位,它集中了与运输有关的各项技术设备。

铁路运输的各种客货运作业,如旅客的乘降、货物的托运、装卸、交付、保管,都必须通过车站才能实现;铁路运输的各种技术作业,如列车接发、会让、越行、车列的解体、编组,机车和乘务组的更换,车辆的技术和货运检查,都是在车站上办理的。

第一节会让站和越行站
一、会让站
会让站设置在单线铁路上、主要办理列车的到发和会让,也办理少量的客货运业务的车站;会让站应辅设到发线并设置通信设备、旅客乘降和技术办公房屋等。

二、越行站
越行站设置在双线铁路上,主要办理同方向列车的越行的车站,必要时也办理反方向列车的转线,也办理少量的客货运业务;越行站铺设到发线,并设置通信信号及旅客乘降、办公房屋等设备。

第一节中间站设计
一、中间站的作业和布置图型
中间站的作业有两类:
商务作业:出售客票、旅客乘降;行李和包裹的收发和保管,货物的承运保管和交付;
技术作业:办理列车会让、越行和通过,摘挂、零担列车的调车、取送车及装卸作业;
中间站的布置图型:中间站一般采用横列式布置图型
二、中间站主要的设备配置
中间站的主要设备有:客运设备、货运设备;
车站线路
到发线牵出线货物线
站内线间距离的计算
专用线接轨和安全线、避难线设计
第三节区段站设计概要
一、区段站的作业和站型
区段站办理的作业有
1.有关旅客运转的技术作业
2.有关货物列车的技术作业
3.机车整备,机车修理及检查
4.车辆修理,包括货车车辆的摘车修和不摘车修
区段站一般采用横列式布置
二、区段站主要设备的配置
客运设备、货物列车到发场、调车场和牵出线、货场、机务段和机车走行线、车辆检修设备
三、区段站咽喉区布置
从车站两端最外方道岔的基本轨接缝起,分别至到发场最内方信号机(或警冲标)的范围,称车站的咽喉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