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线设计 学习指南

合集下载

铁路选线毕业设计

铁路选线毕业设计

铁路选线毕业设计铁路选线毕业设计是铁路工程领域学生毕业前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

它不仅是对学生四年学习成果的检验,也是对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预示。

本文将探讨铁路选线毕业设计的理论和实践方面,以期为即将进入职场的学生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理论学习:铁路选线的原则和方法铁路选线是铁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原则和方法是进行选线设计的关键。

学生首先需要了解铁路选线的原则,包括满足运输需求、确保工程安全、降低建设成本、环境保护等。

在此基础上,学生还需要掌握选线的方法,包括宏观决策、中观决策和微观决策三个层次。

宏观决策主要考虑国家政策、地理环境、城市规划等因素,以确定铁路的基本走向和主要节点。

中观决策则是在宏观决策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地形、地貌、地质等因素,进一步确定铁路的具体路径和形式。

而微观决策则是在前两个层次的基础上,对具体地段进行精细设计,包括车站布局、桥梁设计、隧道施工等。

二、实践能力:运用专业软件进行设计铁路选线毕业设计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运用专业软件进行设计。

目前,常用的铁路选线软件有AutoCAD、MicroStation等。

这些软件都具备强大的图形编辑和处理功能,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完成铁路选线设计。

在运用这些软件进行设计时,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操作技巧,如绘制地形图、进行地质分析、计算工程量等。

学生还需要了解并掌握相关的规范和标准,以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三、综合运用: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设计铁路选线毕业设计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设计。

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铁路选线的原则和方法。

例如,学生可以选取某一段实际铁路进行选线设计。

他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地形条件、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以确定最佳的铁路路径和形式。

这样的设计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铁路选线的原则和方法,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铁路选线课程设计指导书

铁路选线课程设计指导书

铁路选线课程设计指导书一、准备工作1. 阅读《铁路选线设计》、《铁道工程》有关章节;2. 文具用品:三角板、分规或圆规、量角器;75cm*35cm 方格纸一张;用硬纸板自制铁路曲线板一套; 以上用品设计前应当准备好。

二、定线方法和步骤(一)概略定线(1)认识地形:根据任务书要求,在平面图上找出线路起点、终点的位置,然后在此两点之间识别山头、垭口、山谷、河流、村庄,并断定这些点的地面高程;山区铁路大多沿河谷选线,因此要特别注意水系分布,最好用蓝色铅笔将河流轻轻地标出。

(2)将两站中心以直线相连,称之为航空折线,量出其距离;定线时应使线路尽量接近航空折线。

(3)在航空折线附近,找出线路可能经行的垭口、河谷、桥址以及需要绕避的村镇;将上述有关控制点联折线,即成为线路不同的可能走向。

(4)找出上述有关部门控制点(要特别注意垭口、跨河点)的地面高程和所连折线的水平距离,求出各折线的概略自然坡度与概略定线坡度进行比较,若d Z i i ≥则为紧坡地段,若d Z i i <则为缓坡地段;要做到心中有数,在计算时,要注意垭口路堑开挖高度;当可能出现隧道时,要注意合理确定洞口高程。

(5)经过对概略选定的各方案的各项指标(如折线长度、沿线地形、起伏情况、高差大小、紧坡与缓坡地段概略长度、桥隧工程概况)的初步评比,选定线路的基本方向,作为定线依据。

(二)定线步骤1.平面设计(1)根据概略定线选定的线路基本方向,从始点车站中心开始,沿给定的站坪方向,量出半个站坪长度(站坪长度可根据到发线有效长,从《铁道工程》、《铁路选线设计》有关表中查得),从站坪末端开始用直尺(或三角板)和铁路曲线板进行试定线。

(2)对紧坡地段,要按其相应的定线原则进行定线。

如果紧坡地段需要展线,要注意对展线方式的研究,如果越岭垭口出现隧道,要注意洞口位置的选择,洞口高程和隧道长度的研究。

(3)定线时一面定平面,一面概略地点绘相应的纵断面,大约定出3~4km ,进行一次初步的坡度设计,若填挖量太大,不合要求,则进行修改。

铁路选线设计资料讲解

铁路选线设计资料讲解

铁路选线设计铁路选线设计第四章铁路定线第一节铁路选线的基本原则铁路定线是在地形图或地面上选定线路的方向,确定线路的空间位置,并布置各种建筑物,是铁路勘测设计中决定全局的重要工作。

一、影响铁路线路的自然条件二、铁路选线的一般原则1. 在铁路设计的各个阶段,应运用各种先进手段对线路方案作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多方案论证、比选的基础上,选定最优线路方案。

2. 线路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平顺和舒适度的前提下,做到工程量小、造价低、运营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

3.选线应注意同农田基本建设相配合,做到少占良田,尽量不占高产田,经济作物田或穿过经济园林等。

1.通过名胜、古迹、风景地区的铁路,应注意保护原有自然状态,其人工构造物应与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处理好重要历史文物遗址。

2.选线时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进行深入勘察,弄清它们对铁路工程的影响。

3.选线应重视环境保护,注意由于铁路修筑,运营所产生的环境影响和污染。

三、选线的步骤和方法1.走向选择2.带状范围选线3.详细定线第二节走向选择一、影响走向选择的因素1.设计线的意义及与行经地区其他建设的配合2.设计线的经济效益和运量要求3.自然条件4.设计线主要技术标准和施工条件二、线路走向选择要点1.经济定线的影响2.通过重要城镇的选定3.通过工矿企业点的选定4.交通走廊选择5.中间站站址的影响6.长大复杂桥址选定7.沿河越岭线位的选定8.地质条件的影响第三节接轨方案的选择接轨点的选择影响接轨点选择的主要因素:1.路网规划2.线路走向3.主要客货流方向4.既有区段站的分布及当地的接轨条件接轨方向的选择:1)主要客货流方向,应力求减少客货流的折角运输;2)城市规划与新线引入的条件。

第四节车站分布与选址铁路车站是完成运输生产兼经营的基层单位,为了保证铁路具有必要的通过能力并进行必要的技术作业,以及办理客货运业务,必须合理的分布车站。

为保证铁路线路有一定的通过能力,沿铁路线划分若干区间,每一区间只允许一列车占用。

铁路选线设计的知识点

铁路选线设计的知识点

铁路选线设计的知识点铁路选线设计是指在规划建设铁路线路时,通过对地理环境、地质条件、交通需求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确定适宜的线路走向和站点设置。

本文将介绍铁路选线设计的相关知识点,包括地理条件分析、交通需求预测、地质勘察与分析以及环境影响评价等。

1. 地理条件分析地理条件是铁路选线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之一。

在选线设计过程中,需要对潜在线路区域的地形、水文、土壤以及生态环境等地理要素进行详细研究分析。

地形分析可以确定线路的纵断曲线设计,包括最大坡度、最小曲线半径等技术指标。

水文条件分析可确定线路桥梁、排水设施的设计要求。

土壤特性和地质构造则对线路基础工程的施工和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

同时,生态环境评价有助于保护和修复线路沿线的自然生态系统。

2. 交通需求预测在选线设计过程中,准确预测交通需求是关键一步。

通过分析沿线城市与乡村的人口分布、产业结构、旅游景点等因素,可以预测未来的交通需求。

此外,还需要考虑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分析货物运输量的增长速度。

这些数据可以为选线设计提供参考依据,确保选取的线路满足未来交通需求的要求。

3. 地质勘察与分析地质条件是铁路选线设计中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通过进行综合地质勘察,包括地质地貌、岩土工程特性等,可以了解土壤的稳定性、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等信息。

根据勘察结果进行地质分析,可以为选线设计提供技术指导,选择具备较好地质条件的区域作为线路走向。

4. 环境影响评价铁路选线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噪音、空气质量、土壤污染等方面。

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需要对线路布局、隧道、桥梁以及车站等项目进行评估。

通过评估结果,可以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5. 经济效益评估最后,铁路选线设计还需要进行经济效益评估。

这是考虑到选线设计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经济效益评估涉及线路建设投资、运营收入、运营成本等方面,通过计算投资回报率、内部收益率等指标,评估选线设计方案的经济可行性。

铁路选线课程设计指导书

铁路选线课程设计指导书

铁路选线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背景和目的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铁路建设成为连接各地区和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交通方式之一。

铁路选线作为铁路建设的重要环节,对于确保铁路线路的安全、经济、环保以及社会可行性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对铁路选线问题的理论和实践能力,为国家经济发展和铁路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二、课程设计目标1.掌握铁路选线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铁路选线的必要条件;2.学习运用成熟的选线软件和工具,提高选线效率和精度;3.培养学生的空间分析和决策能力,能够准确评估不同选线方案的优缺点;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加强实践操作能力。

三、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1.课程内容:a.铁路选线的基本概念和要素分析;b.铁路选线的技术指标和评估;c.铁路选线的软件工具和数据处理;d.铁路选线中的经济、环保和社会因素分析;e.铁路选线方案评估和决策方法。

2.教学方法:a.理论讲授:通过课堂教学,系统讲解铁路选线的基本原理和方法;b.实践操作:引导学生使用成熟的选线软件和工具进行案例分析和模拟选线;c.团队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项目,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d.研讨会和实地考察:邀请相关行业专家进行研讨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

四、课程评价和考核1.课堂表现:包括学生的出勤率、参与度和课堂讨论表现等;2.实践报告:学生需要完成选线项目的实践报告,包括选线步骤、分析结果和选线方案等;3.期末考试:针对课程内容进行考试,包括选择题和解答题,以测试学生对铁路选线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参考教材和参考资料1.参考教材:a. 《铁路工程选线原理与设计》;b. 《铁路选线技术与应用》;c. 《铁路建设规划与设计》。

2.参考资料:a.铁路建设规划和设计相关文件和案例;b.铁路选线软件和工具的使用手册和教学视频;c.相关期刊和学术研究论文。

六、预期效果和展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铁路选线的原理和方法,掌握选线软件和工具的应用技巧,拥有较强的空间分析和决策能力。

道路选线及线性设计说明

道路选线及线性设计说明

道路选线及线性设计一、路线概况1.位于山岭和平原区,路线带沿线地形有平原、山区、丘陵2.选线的原则和需要注意的问题:1.多方案选择:在道路设计的各个阶段,应运用各种先进手段对路线方案作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多方案论证、比选的基础上,选定最优路线方案。

2.工程造价与营运、管理、养护费用综合考虑: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做到工程量小、造价低、营运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

3.处理好选线与农业的关系:选线应注意同农田基本建设相配合,做到少占田地,并应尽量不占高产田、经济作物田或穿过经济林园(如橡胶林、茶林、果园)等。

4.路线与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通过名胜、风景、古迹地区的道路,应注意保护原有自然状态,其人工构造物应与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处理好重要历史文物遗址。

5.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影响:选线时应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进行深入勘测调查,弄清它们对道路工程的影响。

对严重不良地质路段,如滑坡、崩坍、泥石流、岩溶、泥沼等地段和沙漠、多年冻土等特殊地区,应慎重对待,一般情况下应设法绕避。

当必须穿过时,应选择合适位置,缩小穿越范围,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

6.选线应重视环境保护:选线应重视环境保护,注意由于道路修筑,汽车运营所产生的影响和污染。

7.对于高速路和一级路,由于其路幅宽,可根据通过地区的地形、地物、自然环境等条件,利用其上下行车道分离的特点,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利用上下行车道分离的形式设线。

二、主要技术指标1.路线全长(10406.137m)设计车速(60km/h)等级(二级公路)2.平面线性指标:平曲线共(10)个,特殊曲线(0)个,最大半径(2000)米,最小半径(200)米。

3.纵断面线形:变坡点(13)个,凹形竖曲线(7)个,凸形竖曲线(8)个,最大纵坡(4.97%),最小纵坡(0.8756%),纵坡设置困难度情况(),最大填挖方量(41.315m)4.横断面线形:标准横断面构成(二)车道,车道宽(3.5m),硬路肩宽(0.75m),土路肩宽(0.75m),变坡坡度(1:0.5),最大超高(1:1.5),(3)个曲线加宽。

铁路选线设计课程设计 教学大纲

铁路选线设计课程设计   教学大纲

铁路选线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120311Z11课程名称(中/英文):铁路选线设计课程设计/ Curriculum Design of Railway Location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学分:1周/1.0先修课程:铁路选线设计、工程地质、工程制图适用专业:铁道工程教材:1.铁路选线设计, 缪鹍,王保成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2015教学参考书:1.铁路选线设计(第三版),易思蓉主编,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2.铁路选线设计-铁道工程方向,易思蓉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3.铁道工程,郝赢主编,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本课程是铁道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实践课,与铁路选线设计课程密切相关,是在学习铁路选线设计基本原理和方法后的一次必要的设计实践,目的在于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铁路线路设计的基础理论与方法,熟悉相关规范、设计手册,培养学生从事铁路、公路线路设计工作的基本技能,了解线路设计的一般过程。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知识:根据铁路选线设计课程所学的铁路能力、牵引计算、线路平、纵面设计及铁路定线等相关内容,参照《铁路线路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在一段实际地形图上完成一段铁路线路的平、纵面设计以及与定线相关的牵引计算、铁路能力计算。

能力:学会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学会用工程的角度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初步建立工程设计、经济技术的概念,提高实际动手能力,为具备一定的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打下实有原基础。

素质:通过课程设计过程中的资料收集和文献查阅、总结和分析,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能主动关心铁路行业的发展动态,提升专业素养;通过具体工程案例的设计实践,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开拓进取精神。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1. 明确课程设计任务。

2. 收集相关规范、资料,并归纳总结线路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3. 在给定地形图上完成指定起终点间的一段铁路线路平面定线、曲线要素的选定与计算;4. 完成铁路线路纵断面坡度、坡长和坡段连接设计。

铁路选线设计

铁路选线设计

铁路选线设计第四章铁路定线第一节铁路选线得基本原则铁路定线就是在地形图或地面上选定线路得方向,确定线路得空间位置,并布置各种建筑物,就是铁路勘测设计中决定全局得重要工作。

一、影响铁路线路得自然条件二、铁路选线得一般原则1、在铁路设计得各个阶段,应运用各种先进手段对线路方案作深入细致得研究,在多方案论证、比选得基础上,选定最优线路方案。

2、线路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平顺与舒适度得前提下,做到工程量小、造价低、运营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与养护。

3、选线应注意同农田基本建设相配合,做到少占良田,尽量不占高产田,经济作物田或穿过经济园林等。

1.通过名胜、古迹、风景地区得铁路,应注意保护原有自然状态,其人工构造物应与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处理好重要历史文物遗址。

2.选线时对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进行深入勘察,弄清它们对铁路工程得影响。

3.选线应重视环境保护,注意由于铁路修筑,运营所产生得环境影响与污染。

三、选线得步骤与方法1.走向选择2.带状范围选线3.详细定线第二节走向选择一、影响走向选择得因素1.设计线得意义及与行经地区其她建设得配合2.设计线得经济效益与运量要求3.自然条件4.设计线主要技术标准与施工条件二、线路走向选择要点1.经济定线得影响2.通过重要城镇得选定3.通过工矿企业点得选定4.交通走廊选择5.中间站站址得影响6.长大复杂桥址选定7.沿河越岭线位得选定8.地质条件得影响第三节接轨方案得选择接轨点得选择影响接轨点选择得主要因素:1.路网规划2.线路走向3.主要客货流方向4.既有区段站得分布及当地得接轨条件接轨方向得选择:1)主要客货流方向,应力求减少客货流得折角运输;2)城市规划与新线引入得条件。

第四节车站分布与选址铁路车站就是完成运输生产兼经营得基层单位,为了保证铁路具有必要得通过能力并进行必要得技术作业,以及办理客货运业务,必须合理得分布车站。

为保证铁路线路有一定得通过能力,沿铁路线划分若干区间,每一区间只允许一列车占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线设计"学习指南
土木工程专业适用
课程名称:选线设计
课程学科类别:工学,道路与铁道工程
面向专业:土木工程
课程代码:0148200
学分:4
学时:64
一、课程任务与目的
选线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

它着重研究铁路选线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的选线设计基本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在了解铁路线路总体规划与勘测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掌握铁路能力与牵引计算的基本原理,理解线路平纵断面设计方法等基本知识,掌握铁路定线、车站设计、既有线改建和增建多线设计、方案技术经济比较等专业知识,了解重载运输与高速铁路线路设计特点等铁路选线设计的工作内容,掌握综合利用多专业领域知识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从事铁路选线设计的初步能力。

二、程学习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学习环节主要包括:课堂听课、实验、作业、课程设计、考试等。

1.课堂学习:采用“教师引导、师生互动”的授课方式,授课过程中,任课老师利用学生对铁路线路的直观感受进行引导,并借助多媒体工具辅助教学,以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在课堂教授中,应注意以下要点:(1)要注意从内在逻辑关系上掌握知识体系
“铁路选线设计”是铁路与道路工程的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

在本考纲中,它由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等有机部分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其结构关系是:
基本理论部分,即铁路选线设计中的铁路能力,牵引计算。

该部分主要从理论上概括铁路选线设计的基本概念、内容、基本原理与基本技术条件,从而建立铁路选线的基本概念。

这一部分是本课程的基本指导思想。

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部分,即铁路平纵断面设计与定线方法、方案技术经济比较、车站设计、既有线改建与增建二线线路平、纵、横断面设计方法等。

该部分具体阐述铁路选线的设计原则、技术条件应用这些原则和方法进行铁路线路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技能。

该部分是本课程的主体。

本课程知识结构的各个部分,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学习时,必须首先抓住知识体系,把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统一在逻辑系统内,循序渐进,
纵横联系,全面系统地加以消化和掌握,切忌孤立地死记硬背个别结论、概念和术语。

(2)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铁路选线设计”是实践性和理论性都强的课程。

因此,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都应重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学以致用。

以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基本方法和技术去分析和解决铁路选线的工程实际问题,从而使知识转化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

(3)为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应安排一定数量的课程设计作业和思考题。

要求学生看懂新线、既有线、车站等线路平纵面设计图,能够在兼顾各个专业的要求、协调各专业的关系的基础上完成一些简单条件下的线路设计工作。

2.实训: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实训,主要包括现场参观教学、虚拟试验等。

3.作业:主要包括课后习题和课程设计,作业需利用课堂授课之余的时间来完成,每个章节授完,学生需完成3~5个课后习题,并在期末考试前一周,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本课程中一个方向进行课程设计并提交报告。

4.考试:本课程考试为闭卷考试课程。

期末考试内容以教学大纲和本课程的考核复习要求为依据,难度适中,题量适度。

考试成绩:满分100分,兼顾期末成绩与平时成绩。

三、习要求及要点
第0章绪论
1.学习要求
1)了解:世界铁路的由来和发展;中国铁路建设与规划;世界高速铁路与重载运输的发展动态;
2)理解:铁路总体设计。

2.学习主要内容
1)世界铁路的由来与发展
2)中国铁路建设与规划
3)世界高速铁路与重载运输的发展动态
4)铁路总体设计
第一章铁路能力与建设标准
1.学习要求
1)了解:客货运量的意义和运量调查的基本知识。

2)理解:铁路选线设计所需要的运量资料、铁路设计年度、铁路等级划分与主要技术标准的概念。

3)掌握:铁路区间通过能力、铁路输送能力、高速铁路运输能力的计算方法。

2.学习要点
1)铁路运量与设计年度
2)铁路区间通过能力
3)铁路输送能力
4)高速铁路运输能力
5)铁路等级与主要技术标准
第二章牵引计算
1.学习要求
1)了解:了解列车运动方程式的推导与应用。

2)熟悉:作用在列车上的与列车运行方向平行的外力(机车牵引力、列车运行阻力和制动力)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3)掌握:牵引特性曲线图的应用,列车运行阻力、制动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单位合力图的绘制、特性及其应用;掌握牵引质量的计算方法及其限制条件,计算行车时分的均衡速度法;
2.学习要点
1)作用于列车上的力
2)列车运动方程式
3)牵引质量计算与检算
4)运行速度与运行时分
第三章线路平面和纵断面设计
1.学习要求
1)了解:铁路线路平面、纵断面设计的基本内容;通过平面纵断面略图了解线路各个组成部分,培养全局观念。

2)熟悉:线路平面、纵断面设计的基本原则。

3)掌握:线路平面和纵断面设计的基本方法,学会灵活运用《铁路线路设计规范》中的相关标准。

2.学习要点
1)铁路空间线形的概念
2)区间线路平面设计
3)区间线路纵断面设计
4)桥涵、隧道、路基地段的平纵断面设计
5)站坪的平面和纵断面设计
6)线路平面图和详细纵断面图
第四章铁路定线
1.学习要求
1)了解:铁路选线的基本原则;线路走向选择的基本原理及其影响因素;了解计算机辅助选线设计方法。

2)理解:走向选择、接轨方案的选择、车站分布与选址的基本原理、主要自然条件下的定线原则;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定线;桥涵、隧道及与道路交叉地段的定线问题、铁路环境选线等。

3)掌握:定线的基本方法。

2.学习要点
1)铁路选线的基本原则
2)走向选择
3)接轨方案的选择
4)车站分布与选址
5)定线的基本方法
6)主要自然条件下的定线
7)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定线
8)桥涵、隧道及与道路交叉地段的定线问题
9)铁路环境选线
10)计算机辅助选线设计
第五章方案技术经济比较
1.学习要求
1)了解:方案技术经济比较的任务、方案技术经济评价的指标、方案的分类及方案技术经济比较的过程。

2)理解:方案技术经济比较的基础数据。

3)掌握:常用经济评价方法。

2.学习要点
1)方案技术经济比较概念
2)经济比较的基础数据
3)方案的经济评价方法
4)方案的综合评价
第六章车站设计
1.学习要求
1)了解:会让站、越行站、区段站、编组站和枢纽的意义和工作内容。

2)理解:中间站站型、高速铁路车站布置。

3)掌握:中间站的设计方法。

2.学习要点
1)会让站和越行站
2)中间站设计
3)区段站设计概要
4)编组站与枢纽概述
5)高速车站设计概述
第七章铁路运输能力加强
1.学习要求
1)了解:铁路客运提速、修建高速铁路和发展重载运输的意义和发展的技术路线
2)理解:铁路客运提速、修建高速铁路的设计方法和原则
3)掌握:既有铁路能力加强的措施和总体设计
2.学习要点
1)既有铁路能力加强的措施
2)铁路客运提速
3)修建高速铁路
4)发展重载运输
第八章既有线改建与增建复线设计
1.学习要求
1)了解:既有线改建线路设计的基本内容,修建三线、四线、分流线基本原理和方法。

2)理解:既有线改建线路设计的基本原则、增建二线和多线的线路设计的基本原则。

3)掌握:既有线平面改建方法、曲线拨距计算方法、放大纵断面设计方法、增建二线平面设计内容、线间距计算方法等。

2.学习要点
1)既有线改建设计
2)第二线设计
3)修建三线、四线、分流线
四、教材及参考书
易思蓉主编,《铁路选线设计(第三版)》,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年版
易思蓉主编,《铁道工程(第二版)》,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年版
易思蓉编,《铁路选线课程设计指导书(第二版本)》,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考核方式>
书面考试+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