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氯化碳作为反应原料的研究进展_冯拥军

合集下载

红外法测定水中石油类萃取剂四氯化碳替代物的分析

红外法测定水中石油类萃取剂四氯化碳替代物的分析

红外法测定水中石油类萃取剂四氯化碳替代物的分析
够稳定持续处于碱、
六氯四氟丁烷能够作为萃取剂对废水以及水中所含石油进行测定。

但此材料因产品保护等一系列原因,并未公开其实际化学成分,因此我国相关人士无法对此材料进行自行生产。

与此同时,六氯四氟丁烷的生产
但就目前我国形势分析,需要使用四氯化碳的产品标
项,同时行业标准以及国家标准数量也
个,因此寻找四氯化碳替代品已经相比较四氯化碳溶剂,四氯乙烯具有较强特点,。

CCl_4体外引发自由基反应的简易实验方法

CCl_4体外引发自由基反应的简易实验方法
中国环境科学 2000,20(5) 422∼424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CCl4 体外引发自由基反应的简易实验方法
李海蓉,侯少范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
摘要 通过对不同剂量 CCl4 与小鼠肝匀浆温育反应液中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确立了 CCl4 体外引发自由基反应的简易实验方法, 并 对实验方法进行了考核评定.同时以 Hg2+对 CCl4 体外引发小鼠肝匀浆自由基反应的影响为应用实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Hg2+与 CCl4 的 毒性有协同作用.
423
残血,用滤纸吸干.用预冷的 Tris-HCl 缓冲液以匀 浆机在低温下制成 2%肝匀浆.取肝匀浆 1 mL,置 具塞玻璃离心管中, 加入不同剂量的 CCl4(空白 对照加等量上述 Tris-HCl 缓冲液).反应终体积 为 3.0mL, 在 37 温育 90 min. 取下加入 1.0 mL20%TCA 中止反应, 混匀后静置 10min.离心 10min(3000r/min), 取 上 清 液 2.5mL, 加 1.5mL 0.67%TBA,沸水浴加热 10min. 取下在冷水中迅 速冷却至室温,离心 5min (2000r/min),然后在 721 分光光度计上测定 MDA-OD532nm 值.
表 1 温育时间对小鼠肝匀浆脂质过氧化产物 MDA-OD532nm 值的影响
Table 1 Effect of incubated time on MDA-OD532nm of lipid peroxidant of the mice liver homogenate
温育时间 (min)
0 10 15 30 90
对照组 (MDA-OD532nm) 0.188 0.005(4) 0.296 0.009(4) 0.247 0.009(4) 0.188 0.008(4) 0.460 0.007(4) 0.164 0.001(4) 0.590 0.015(4)

四氯化碳液相催化加氢反应研究进展

四氯化碳液相催化加氢反应研究进展

四氯化碳液相催化加氢反应研究进展
朱明乔;JinIn-soo;等
【期刊名称】《化工生产与技术》
【年(卷),期】2003(10)1
【摘要】四氯化碳是臭氧消耗原料,而氯仿则不是.因此,通过四氯化碳催化氢化脱氯生成氯仿显得尤为重要.综述了四氯化碳催化氢化生成氯仿的研究进展,包括反应机理的假设、催化剂设计、催化剂制备、催化性能评价设备、反应动力学、催化剂工业化分析等.
【总页数】4页(P24-27)
【作者】朱明乔;JinIn-soo;等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生物工程与化学工程系,浙江杭州,310027;PM HAN-GYEUL GOLD Co.,Chungcheong buk-do,369-834,Korea;PM HAN-GYEUL GOLD Co.,Chungcheong buk-do,369-834,Korea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22
【相关文献】
1.四氯化碳液相催化加氢制氯仿反应动力学研究 [J], 张文革;邵丽莉;许建帼
2.四氯化碳液相催化加氢制氯仿反应失活动力学研究 [J], 邵丽莉;张文革;许建帼
3.四氯化碳液相催化加氢反应动力学的研究 [J], 毛建新;蒋晓原;陆维敏;郑小明
4.四氯化碳催化加氢反应在液相和气相中的比较 [J], 成春春;王保华;张东宝;李明时;朱建军;单玉华
5.四氯化碳液相催化加氢制氯仿多元金属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 [J], 朱一明;张豪;张军;米刚;宋帮才;杜西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氯化碳肝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四氯化碳肝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四氯化碳肝损伤机制研究进展肝臟是人体物质代谢的主要场所,也是一座人体内的化工厂。

但是,肝脏又是一个脆弱的器官,多种因素可以造成肝脏的损伤。

四氯化碳(CCl4)是一种典型的肝脏毒物,可引起肝脏不同程度的损伤,如肝脏脂肪变性、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

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CCl4肝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1.氧化应激与肝损伤1.1钙平衡破坏和细胞膜损伤四氯化碳在细胞色素P450的作用下转化为三氯甲基(·CC13),损伤肝细胞膜,使Ca2+跨膜内流增加,大量Ca2+涌入细胞并主要聚集在线粒体内,由于线粒体膜电势丧失,呼吸链功能障碍,电子传递链电子外漏增加,继而形成氧自由基(CC13OO·),引起线粒体及肝细胞的脂质过氧化,导致钙平衡紊乱,最后引起细胞死亡[1-3]。

1.2活性氧自由基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可以调节各种免疫和炎症分子的表达,导致炎症反应加剧和组织损伤[4]。

研究显示,CCl4可以引起肝脂质过氧化反应,产生ROS,加剧肝脏的损伤。

1.3肝星形细胞的活化CC14可导致活性氧、超氧阴离子等自由基在体内产生,通过脂质过氧化作用而损伤、破坏肝细胞,产生脂质过氧化物等,从而促进肝星形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的活化,后者会导致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过度产生而引发肝纤维化。

2.细胞因子与肝损伤细胞因子(Cytokine)是一种糖蛋白或者是简单的多肽类物质。

CCl4引发机体产生自由基后,攻击肝细胞,而产生细胞因子,刺激枯否细胞(Kupffer’s cells),释放炎性介质并活化中性粒细胞,从而进一步加重肝脏的损伤。

2.1转化生长因子β1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是促肝纤维化的关键细胞因子,可促进HSC活化,导致肝纤维化。

甲烷氯化物联产四氯乙烯工艺技术研究进展

甲烷氯化物联产四氯乙烯工艺技术研究进展

甲烷氯化物联产四氯乙烯工艺技术研究进展摘要:简要阐述甲烷氯化物联产四氯乙烯的各种工艺技术并介绍工艺特点,通过分析比较各种工艺的生产条件、优缺点等,得到如下结论:甲醇气液相催化氢氯化和一氯甲烷热氯化生产甲烷氯化物,同时将产物四氯化碳采用氯仿和四氯化碳热解法转化为四氯乙烯是我国甲烷氯化物联产四氯乙烯最为成熟的工艺技术。

关键词:甲烷氯化物;四氯乙烯;气液相催化法;热氯化;工艺技术0 引言甲烷氯化物包括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

一氯甲烷为无色、有似醚臭味的气体,其余均为无色透明、易挥发的液体[1]。

一氯甲烷主要用作甲基氯硅烷的生产原料,国内没有单独的一氯甲烷生产装置,一氯甲烷基本上是有机硅生产厂家利用生产甲基氯硅烷副产的氯化氢配套生产的产品和甲烷氯化物生产装置的副产品[2]。

二氯甲烷主要用作医药、农药、聚氨酯发泡剂、粘结剂溶剂,也可用于金属清洗和电子清洗行业,近年来开始作为生产致冷剂HFC32的原料。

三氯甲烷主要用于生产HCFC-22的原料及制药行业。

四氯化碳为ODS(破坏大气臭氧层物质),甲烷氯化物生产装置副产的四氯化碳除用作非ODS的生产原料外,其余部分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

1 甲烷氯化物生产工艺工业上生产甲烷氯化物的方法有多种,目前世界上的主要工艺技术为甲烷法和甲醇法两种[3]。

甲烷法是世界上最早工业化的甲烷氯化物生产方法,早在1923年德国Hoechst公司首先应用,后相继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地实现工业化。

甲烷法以甲烷、氯气为原料,经过取代反应生成甲烷氯化物。

其优点是工艺技术工业化较早,工艺技术成熟,缺点是原料天然气随着国家政策限制用于化工生产,原料较贵,且对原料甲烷纯度要求高,产品质量不如甲醇法好,氯气消耗高,副产盐酸量较大且只适宜建在靠近有天然气的地方。

甲醇法是工业上生产甲烷氯化物的主要方法,它以甲醇和氯气为原料,分两步进行:首先是甲醇催化氢氯化制一氯甲烷,然后一氯甲烷深度氯化生成其它甲烷氯化物,副产的氯化氢返回再利用。

四氯化碳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方案(一)

四氯化碳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方案(一)

四氯化碳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方案一、背景四氯化碳是一种有机溶剂,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然而,在其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副产物,如二氯甲烷、氯仿等,这些副产物不仅具有毒性,而且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

目前,我国对于四氯化碳副产物的处理主要采取焚烧、填埋等方法,这不仅浪费资源,还可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产业结构改革和综合利用方案的实施对于解决这一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工作原理四氯化碳副产物的产生原理主要是由于其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和反应条件所导致的。

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将这些副产物转化为其他有用的物质,从而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

例如,二氯甲烷可以通过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甲醛和氯化钠;氯仿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甲酸钠和氯化钠。

这些反应生成的物质可以用于生产其他化工品,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三、实施计划步骤1. 工艺流程设计:根据副产物的种类和性质,设计相应的化学反应工艺流程,确保转化过程的顺利进行。

2. 反应条件优化:通过对反应温度、压力、时间等因素的调控,优化反应条件,提高转化率和产物质量。

3. 试剂和设备选择:根据工艺流程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试剂和设备,确保转化过程的顺利进行。

4. 产物分离与提纯:对反应后的混合物进行分离和提纯,获得高纯度的目标产物。

5. 产物分析与检测:采用专业的分析方法和仪器,对目标产物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检测,确保其质量和性能达标。

6. 产物应用与市场推广:将所得的目标产物应用于其他化工品的生产,并积极开展市场推广工作,拓宽应用领域。

四、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四氯化碳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副产物的综合利用,包括但不限于二氯甲烷、氯仿等。

同时,本方案也可应用于其他有机溶剂副产物的综合利用领域。

五、创新要点1. 本方案采用化学反应的方法将四氯化碳副产物转化为其他有用的物质,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

2. 本方案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提高了转化率和产物质量。

3. 本方案采用了专业的分析方法和仪器对目标产物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检测,确保其质量和性能达标。

卤代烃

卤代烃

卤代烃氯代甲烷[1]氯代甲烷生产方法及其进展。

常致成,大连化工,1985,(4),33。

[2]用甲醇和氯化氢制取氯甲烷。

王之德,四川化工,1981,(1~2),60。

[3]对氯仿生产中几个问题的看法。

赵建新,氯碱工业,1987,(12),31。

[4]四氯化碳生产综述。

张秀莲,氯碱工业,1985,(6),41。

[5]二氯甲烷的生产及消费。

李伟等,河北化工,1997,(4),36~37。

[6]四氯化碳作为反应原料的研究进展。

冯拥军等,化工进展,2002,21(3),183-185。

二氯卡宾(:CCl2)[1]生产卤卡宾的新方法(CHCl3+Mg)。

黄乃聚等,科学通报,1991,36(1),41。

[2]超声辐射与相转移催化结合方法生产二氯卡宾。

许临晓等,化学学报,1988,46(4),340~344。

[3]四氯化碳与镁的反应及其反应机理的研究:产生二氯卡宾的机理。

林海露等,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5,16(10),1572~74。

二氟甲烷[1]MgF2基催化剂合成CH2F2的研究。

胥会祥等,工业催化,2002,10(5),50-53。

[2]气相合成二氟甲烷的研究进展。

胥会祥等,现代化工,2002,22(1),21-25。

二碘甲烷[1]相转移催化法合成化学试剂二碘甲烷。

(1)张晓友,化学试剂,1983,(5),308,304;(2)化学试剂,1988,(6),381;(3)医药工业,1984,(3),41。

[2]碘仿用Na2AsO3/NaOH还原制二碘甲烷。

Org.Syn.Coll.Vol.II.358。

四溴化碳[1]四溴化碳的制备。

易维银等,化学试剂,2005,27(1),57。

二氯乙烷[1]二氯乙烷新工艺[译]。

石油化工译丛,1984,5(5),12。

[2]流化床氧氯化法制二氯乙烷[译]。

石油化工译丛,1981,(5),19。

[3]二氯乙烷裂解过程研究。

张濂等,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1995,11(2),160~166。

四氯化碳羧基化

四氯化碳羧基化

四氯化碳羧基化四氯化碳羧基化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反应,在有机化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四氯化碳羧基化的基本原理、反应机理、应用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一、四氯化碳羧基化的基本原理四氯化碳羧基化是一种将羧基引入有机化合物的反应。

在该反应中,四氯化碳(CCl4)作为试剂与有机化合物反应,将有机化合物中的氢原子取代为羧基(COOH)。

四氯化碳羧基化反应的基本原理是四氯化碳分解产生的碳正离子与有机化合物发生取代反应。

四氯化碳羧基化反应的机理较为复杂,主要经历四个步骤:取代反应的起始、取代反应的传递、取代反应的终止和羧基化反应。

1. 取代反应的起始:四氯化碳首先经过热解分解产生碳正离子(C+),该碳正离子是反应的起始物质。

2. 取代反应的传递:碳正离子与有机化合物中的氢原子发生取代反应,形成碳-氢键断裂和碳-氧键形成的中间体。

3. 取代反应的终止:中间体经历进一步的取代反应,形成四氯化碳氢化物。

4. 羧基化反应:四氯化碳氢化物与氧气反应,生成羧酸。

三、四氯化碳羧基化的应用四氯化碳羧基化反应在有机合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其应用领域包括:1. 合成羧酸:四氯化碳羧基化反应是一种合成羧酸的重要方法。

羧酸是化学品合成、医药制剂和有机合成等领域中常用的重要中间体。

2. 功能化合物合成:四氯化碳羧基化反应可用于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化合物,如酯、酰胺等。

3. 药物研发:四氯化碳羧基化反应可以用于药物的结构修饰和改良,提高药物的活性和选择性。

4. 材料科学:四氯化碳羧基化反应在材料科学中也有应用,可以用于合成具有特殊性质的材料,如高温耐磨涂料等。

四、注意事项在进行四氯化碳羧基化反应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反应条件:四氯化碳羧基化反应通常需要高温、长时间的反应条件,需要控制好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以免引起副反应。

2. 反应物选择:选择合适的有机化合物作为反应物,以确保反应的顺利进行和产率的提高。

3. 安全措施:由于四氯化碳对人体有毒,进行四氯化碳羧基化反应时需要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戴好防护手套、穿戴防护眼镜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氯化碳作为反应原料的研究进展冯拥军1 李春喜1 徐咏蓝2(1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北京,100029;2石油大学化工学院环境中心,北京,100083)摘 要 四氯化碳是蒙特利尔公约限制应用的消耗臭氧层物质之一。

目前,它作为氟里昂的生产原料以及在清洗和化工过程助剂等方面的应用正逐渐被淘汰。

根据蒙特利尔公约,四氯化碳作为化工原料是可以继续使用的,因此,开发它的原料用途和技术对于平衡过剩的四氯化碳产品,保护臭氧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介绍了国内外四氯化碳转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四氯化碳,消耗臭氧层物质,原料,转化中图分类号 T Q 222.2+14;X 7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6613(2002)03-0183-03 为保护臭氧层,国际社会于1989年制定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简称《议定书》)。

我国于1991年6月加入了《议定书》的伦敦修正案,对国际社会承诺逐渐削减和淘汰四氯化碳(CTC )等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和使用。

随着在消费领域CTC 淘汰计划的逐步实施,该产品将大为过剩,因为在生产含氢氯甲烷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产生2%~10%的CTC 副产品。

目前世界范围内正在尝试将CTC 转化为更有用而又不消耗臭氧层的物质。

本文拟对CTC 在原料方面的一些重要用途和研究进展作一介绍,以引起我国化学化工界对开发C TC 原料应用的重视。

1 制四氯乙烯四氯乙烯(TCE )主要用作洗染行业的干洗剂、金属脱脂剂和许多有机物的优良溶剂,目前TCE作为高档衣服的干洗剂具有很大的市场,另外作为化工原料也可用于合成三氯乙烯和含氟有机化合物。

Ager [1]报道了在800~1400℃条件下,利用C TC 高温聚合制备TCE 的专利技术。

但这些高温反应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例如能耗大,对反应器材质和结构要求较严格以及副产品难分离等。

Gor -ton [2]等提出在500℃以上和PdCl 2催化剂作用下将C TC 蒸气同氢气反应来制备TCE ,但该技术所用的催化剂价格昂贵,而且催化剂的结碳失活问题需要解决。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2CCl 4+2H 2C 2Cl 4+4HCl(1)Petrosky [3]提出在压力为3.749×105Pa ,500~700℃的较低温度下,将C TC 和氢气、氯气直接发生反应制备TCE 。

用该方法制备TCE 能最大限度地消耗CTC ,而且反应过程中副产品少,也不需要催化剂和外界提供能量,因此值得引起足够的重视。

2 制一氯甲烷一氯甲烷主要用作生产有机硅化物、硅酮聚合物及甲基纤维素的原料,也可用于生产农药、医药和香料等精细化学品,因此该产品的市场前景很好。

用四氯化碳-甲醇法制备一氯甲烷相对于传统的甲烷氯化法,反应产物比较单一且不会出现高氯化物。

该反应如方程(2)所示,为强放热过程,因此反应温度难以控制。

CCl 4+2CH 3OH CO 2+2CH 3Cl +2HCl -232.68kJ(2)Okon [4]等人提出的分区反应技术可以方便地控制反应温度,而且CTC 和甲醇的转化率均可达到98%。

Shimizu [5]等人提出了一种高产率且反应速率适合工业化的技术方案,该方案利用活性炭作为ZnCl 2催化剂的载体,在150~250℃,(1~10.1325)×105Pa 的反应条件下反应,CTC 的转化率和一氯甲烷的选择性可分别达到95%和100%。

3 制备氯仿氯仿是一种重要的溶剂,也用于生产染料和药物的原料。

在光照和催化剂存在下,CTC 可以与还原剂氢气或甲烷反应生成氯仿。

这是早期美国生收稿日期 2001-05-16。

第一作者简介 冯拥军(1976—),男,硕士研究生。

电话010-********。

·183· 2002年第21卷第3期 化 工 进 展CHEM ICA L IN DU ST RY AN D EN GI NEERING PROG RESS产氯仿的方法之一,虽然现在已经被淘汰,但至少说明该反应仍然具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和经济性。

M orikaw a[6]等人的液相催化技术采用的反应温度为50~150℃、压力≤9.8×105Pa,CTC的转化率和氯仿的选择性分别为92%和97%。

Correia[7]等人提出在氧气存在条件下的催化氢化脱氯工艺,C TC的转化率和氯仿选择性可分别达到90.8%和80.8%。

4 制备氯代烃氯代烃在化工中用量大,用途广,既可作有机溶剂,也可作其他化合物的反应原料。

Co rreia[8]等人报道的工艺过程为:碳原子数为C1~10的烷基醇ROH与C TC和盐酸与以金属卤化物(如ZnCl2)为催化剂的水溶液在150~250℃进行反应,反应过程中氯代烃的选择性达100%,因此没有任何副产物,而TCC的转化率可达77%。

4ROH+CCl44RCl+2H2O+CO2(3) ROH+HCl RCl+H2O(4)5 制备肉桂酸肉桂酸是有机合成的重要中间体,广泛用于香料、医药、农药等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

采用苯乙烯-CTC工艺制备肉桂酸的基本反应如下。

C6H5CH=CH2+CCl4C6H5CHClCH2CCl3(5)C6H5CHClCH2CCl3+2H2OC6H5CH=CHCOOH+4HCl(6)反应的基本工艺过程为:苯乙烯与CTC在CuCl-二乙胺的催化体系中发生加成反应,加成产物在对甲苯磺酸和硫酸催化条件下于乙酸水溶液中水解制得肉桂酸。

焦家骏[9]等和孙存中[10]等都对肉桂酸的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和改进。

该法制备肉桂酸是近年来国内研究较多的方法,与传统的帕金反应相比具有反应温度低、能耗小、产率高的特点,但目前的生产工艺还不够成熟,尚处于小试和中试阶段。

6 制备三氯乙酰氯三氯乙酰氯是合成广谱高效杀虫杀螨剂毒死蜱、甲基毒死蜱和除草剂绿草定的重要中间体。

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和傅-克催化剂存在时,CTC可以和一氧化碳反应制备三氯乙酰氯(CCl3COCl)。

据报道[11],在150℃、10M Pa压力和AlCl3-Fe(CO)5催化剂作用下,CCl4和CO反应12h可以制得23.7%的三氯乙酰氯。

AlCl3-FeCl3-CuCl 混合催化剂的效果更好。

以CTC为原料制备三氯乙酰氯需要高温高压条件,且产率较低,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不断完善,该方法有可能成为农药行业转化CTC的一条途径。

7 制备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间体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如氯菊酯和氯氰菊酯,具有广谱、高效、低毒的特点,应用十分广泛。

CTC 与不饱和羧酸酯的加成反应是拟除虫菊酯类化合物合成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步骤。

在印度每年有大量的四氯化碳被作为原料用于生产氯氰菊酯。

在Cu、Fe和Co等的卤化物催化剂存在时, CCl4可以和γ-不饱和羧酸酯发生催化加成反应。

美国专利[12]报道了CTC作为原料在合成Cy perme-thrin农药中间体过程中的应用以及反应的工艺条件。

8 合成金刚石李亚栋[13]提出了以CTC为碳源与金属钠发生高温还原反应合成金刚石粉体材料的方法。

该反应温度远低于传统的合成方法,尽管目前的合成产率还不高,但提供了一种合成金刚石的新的简单方法,被国外学者称为“稻草变黄金”的技术。

9 结 语随着《中国消耗臭氧层物质逐步淘汰国家方案》的实施,四氯化碳的应用将逐步被淘汰,开发四氯化碳作为原料在制备化工、农药、医药和精细化学品等方面的用途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在四氯化碳的转化技术研究中,应采取常规产品与精细化工品并重的原则,既要保证四氯化碳的规模化转化,又要保证一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1Ager J W Jr.Production of Perchloroethylene[P].US 3364272,19682Gorton E M,M cGreevy R E.Process for M aking Tetrachl oroethylene[P].US4002695,19773Petrosky J T.M anufacture of Perchloroethylene from Carbon Tetrachl oride in the Presence of Hyd rogen[P].US5315050, 19944Okont T,Shimizu T.M etho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M ethyl·184· 化 工 进 展 2002年第21卷 Chloride from Carbon Tetrachloride and M ethyl Alcohol [P ].US 5196618,19935S himizu T ,Kobayashi T ,Iwasaki H .M ethod for Preparation of M ethyl Chloride [P ].US 5227550,19936M orikaw a S ,Yoshitake M ,Tatematsu S .M ethod for Producing a Hydrogen -Containing Chloromethane [P ].US 5334782,19947CorreiaY ,Now ocienJ .HydrodechlorinationofHigherChloromethanes [P ].US 5097081,19928Correia Y ,Fino N ,Leduc P .Process for the Alcoholys is ofCarbon Tetrachloride [P ].US 5637781,19979焦家庆,郑晓晖,刘玉卫.[J ].化学世界,1995,4:186~18810孙存中,刘冰,刘焕书.[J ].现代化工,2000,5:27~2811杨瑛,陆世雄.[J ].催化学报,1998,19(4):382~38412Woo E P ,Laux J J .Preparation of Pyreth roid Precursors [P ].US 4667050,198713Li Y D ,Qian Y ,et al .[J ].S cience ,1998,281Recent Advance on Development of Carbon Tetrachlorideas a Reactive FeedstockFeng Yongjun 1,Li Chun xi 1,X u Yonglan 2(1Co lleg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Beijing U niversity of Chemical T echnology ,Beijing ,100029;2Enviro nmental Research Center ,Colleg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Petroleum U niversity ,Beijing ,100083)A bstract Carbon tetrachlo ride (CTC )as the ozone depleting substance (ODS )is one of the controlled substances restricted by M ontreal Protocol .Its applications as cleaning agent ,process agent as well as feedstock in CFC manufacturing sector are being phased out gradually .How ever ,its feedstock applicatio n inmanufacturing non -ODS substances remains open ,hence development of CTC conversion technology is of g reat significance both in balancing the ex cessive C TC product and in protecting the ozone layer of the earth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n CTC conversion technology is briefly review ed .Keywords carbon tetrachloride ,ozone depleting substance ,feedstock ,conversion(编辑 张 荣)(上接第171页)所需中间体的开发则并无限制,相反更有可能与外国公司进行交流,同时,在国外也无须进行诸如农药的繁琐的登记,费用也能省得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