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与健康ppt课件第六章 运动与水盐代谢及酸碱平衡汇编

合集下载

《运动与健康》完整版教学课件PPT

《运动与健康》完整版教学课件PPT


强的运境康

度注动的的
实 用 的 有
室 内 健
太 极 拳
健 美 操
游 泳
跑 步
步 行
的 指 标
意 事 项
量 的 选 择
要 求
好 处
氧身
运器
动械
有氧运动对健康的好处有哪些
• (1) 对心肺及血管有保健作用。 • (2) 可强壮肌肉、塑造形体。 • (3) 对骨骼有保健作用。 • (4) 改善脑和神经系统功能。 • (5) 有助于体内毒素的排出。 • (6) 可调节心理状态。
• 下午四点~七点左右。
• 每周进行 5 次或 5 次以上更 好些,每次坚持 20 ~ 40 分 钟或 1 小时。
四季有氧运动的注意事项
★春季要注意有氧健身,注意防寒保暖,保护皮肤及眼耳。 ★夏季要注意有氧健身,注意防暑,不适合做比较剧烈的运动,运动持
续时间不宜过长。 ★秋季要注意有氧健身,注意防止干燥。 ★冬季要注意有氧健身,注意做好防感冒措施,要合理安排运动量。 ★冬夏锻炼的七戒六忌:
最方便的有氧运动 —— 室内健身器械
•室内器械健身的 4 大功效 •利用器械健身的原则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器 •如何安排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
室内器械健身的 4 大功效
• 增强肌肉力量 • 健身减肥 • 健身美体 • 培养情操
利用器械健身的原则——
•目标明确; •科学安排; •均衡健身; •热身运动; •保证休息、增加营养; •精神集中;交替锻炼; •动作准确。
•无氧运动,是指肌 肉在“缺氧”的状 态下高速剧烈运动。 比方说赛跑、举重 投掷、跳高、跳远 拔河、肌力训练等。
生命在于运动
最专运十八 佳家动大大 的为助作理 运你你用由 动科更 时学健 间选康

水盐代谢和酸碱平衡培训课件

水盐代谢和酸碱平衡培训课件

水盐代谢和酸碱平衡
35
2.血液缓冲体系的作用
(1)对固定酸的缓冲作用
HA + NaHCO3
固定酸
缓冲固定酸的主要成分
NaA+ H2CO3
生成的H2CO3去路
H2CO3 H2CO3 +NaPr
H2O +CO2↑ NaHCO3 +H- Pr (Pr代表蛋白)
水盐代谢和酸碱平衡
36
(2)对碱的缓冲作用
或排出,缓冲潜力大。 ③缓冲作用的局限性: 只能减少[H+]变化的幅度,不能够从
根本上解决体内酸或碱偏多偏少的问题。
水盐代谢和酸碱平衡
39
(二)肺脏对酸碱平衡的调节
• 肺主要以呼出CO2来调节血液中H2CO3浓度, •维持 [NaHCO3]/[H2CO3]等于20/1, 保持pH=7.4。
•血液中[H2CO3]
水盐代谢和酸碱平衡
14
二、无机盐代谢 (一)无机盐的生理功能
1.维持体液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2.维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神经肌肉兴奋性∝
[Na+] + [K+] [Ca2+] + [Mg2+] + [H+]
[Na+] + [Ca2+]
心肌兴奋性兴奋性∝
[K+] + [Mg2+] + [H+]
3.构成组织细胞成分
20 = 6.1 + lg
= 6.1+1.3 = 7.4
[H2CO3]
1
在正常生理条件下, 血浆中NaHCO3的浓度约为 24mmol/L, H2CO3的浓度约为1.2mmol/L, 两者比值 为24/1.2=20/1。

《运动与健康》课件

《运动与健康》课件

结论和建议
1 运动对健康的重要性
适当的运动是保持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关键。
2 运动的长期益处
坚持运动可以预防慢性疾病、增强免疫力,并改善生活质量。
3 建议保持规律的运动习惯
每周制定计划,坚持规律的运动习惯。
参考文献
以下是一些相关的书籍和文章值得参考: 1. 《运动与健康》,作者:John Doe 2. 《健康的运动习惯》,作者:Jane Smith 3. 《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作者:David Johnson
运动有助于释放身体内的化学物质,促进 情绪的稳定。
3 提高自信心
4 提高集中注意力
通过实践和达成目标,运动可以增强自信 心和积极态度。
运动可以增加大脑的血液流动,提高思维 灵活性和注意力集中程度。
运动的种类和建议
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包括慢跑、游泳、 骑自行车等,每周进行至少 150分钟的有氧运动。
无氧运动
1 有氧运动的好处
有氧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代谢率,并有助于减轻体重和降低心脏病风险。
2 无氧运动的好处
无氧运动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并促进骨骼健康。
3 运动对身体的影响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免疫系统和骨骼肌肉系统都有积极的影响。
运动与心理健康
1 缓解压力
2 减抑郁和焦虑
定期运动可以减轻压力和焦虑,增加身心 放松。
无氧运动包括举重、俯卧撑、 深蹲等,每周进行2至3次无 氧运动。
柔韧性训练
柔韧性训练如瑜伽和拉伸, 每周进行3至4次柔韧性训练。
1 开始前的准备
2 每周的运动次数和
运动前进行热身和拉伸,
时长
避免受伤。
根据个人目标和时间安
排,每周参与足够的运

运动与健康ppt课件第六章运动与水盐代谢及酸碱平衡

运动与健康ppt课件第六章运动与水盐代谢及酸碱平衡
硬度和弹性
二、水的摄入、排出和动态平衡
三、运动对水平衡的影响 (一)运动时的热调节
在激烈的体育运动中,运动员体能消 耗成倍增加,同时产生大量体热。 一般运动: 排汗1~1.5升/小时; 热环境运动:排汗1.5~2.5升/小时,甚至更高。
产汗量的计算公式:P115表6-7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运动员脱水类型 1、主动型脱水 2、被动型脱水
(三)脱水对运动能力的影响
P116表6-8
脱水与恢复补水拖的时间越长,对 运动能力的影响越明显,严重脱水时要 花几天时间才能建立体液平衡,所以在 失水的应激之前或即刻就应该补水。
要点: ☞一般人,不要等到口渴才补水; ☞训练中应考虑耐缺水训练; ☞训练和比赛后应尽早补水。
(四)运动员补液与运动饮料 运动员失液特点:
►出汗丢失水分的同时丢失盐分; ►运动造成体内其它营养物质的缺乏; ►液体吸收等问题, 运动员补液 ►不宜一次大量补充纯水; ►一般补充含一定溶质的运动饮料。
1、运动饮料的选择 运动饮料成分:水为主,其次是能
源物质、电解质、维生素及一些微量元 素等。根据不同需要调制含量和配比。
理想饮料应具备条件: ☞促进饮用; ☞迅速恢复和维持体液平衡; ☞提供能量。 因此,饮料必须味佳,易吸收。
(1)食用营养平衡的膳食和在赛前24 小时期间饮用足够的液体,以促进运动 或赛前的体液平衡;
(2)运动前2小时,饮用500毫升液体, 确保体内水平衡,并给于足够的时间让机 体排出多余的水分;
(3)运动中,应尽早地、有规律地、 间隙性地饮用足够的液体,以补回由汗液 丢失的水分(等于体重丢失量),或者饮 用自己能够承受的最大量。但应遵循少量 多次的原则,以免引起胃肠不适;

运动与健康资料幻灯片

运动与健康资料幻灯片

合理的运动项目
1.根据个人的身体条件、文化程度、经济状况选择最合适的 运动项目。切忌盲从,无目的地效仿别人。 2.合理的 运动强度:根据个人的身体条件,运动的激烈强度应该 适度。切忌操之过急,超限运动,这样做丌仅无益,反 而有害。 3.合理的运动时间:每次运动的时间丌应太 短,也丌宜过长,应以适度为宜。 4.合理的运动频率: 每星期运动次数要适当。 二、要健康,其次得有科学的 方法。 其中最常见按照代谢方式划分,运动可分为有氧 代谢运动不无氧代谢运动两大类。 有氧运动属于耐丽 性运动项目,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人体吸入的氧气大体 不需要的相等。低强度、有节奏、持续时间长的运动基 本上都是有氧运动,比如走路、慢跑、长距离慢速游泳 、骑自行车、跳舞等。有氧运动是保持身心健康最有效 、最科学的运动方式。 步行:步行时人会挺胸收腹,增 强腿部肌肉力量,使身体更灵活、更协调,身材更富美感! 跳舞:平素健身枯燥、单调,很难激发人们的兴趣。因而, 持之以恒就更丌容易了,相反有节奏的运动比随意的运动 对身体更有益处,丌仅仅取决于 运动.健康取决于生理不心理状态的密切 融洽.运动是生命活动的一部分.循序渐迚 的生活,行为方式是生命的脉搏.把握他吧
运动
• 随着时代的迚步和社会的发展,各种亚健康的症 状和疾病像潮水般向人们袭来。触目惊心的现 实向我们鸣起了声声警钟。针对自身需求迚行 适宜、适时、适度的长期健身运动,健康就会常 相伴。 • 一、要健康,首先应知道健康运动处方的原理 。 • 所谓运动处方,就是针对个人身体状况而将锻 炼方式、锻炼时间和强度等科学合理地编制起 来,就如同医生给病人开的处方一样,用来指 导人们通过运动改善体质,促迚健康。运动处 方由以下四大要素
三、要健康,其次就是掌握好运动量。 众所周知,运动能强身健体。但人们在参加体育 锻炼时需要掌握两个点,即坚持和适量。可以 用某些指标来控制运动量: 一是运动后即刻(10秒钟内)的脉搏戒心率。在 跑步和球类运动后,成年人以丌超过140~150 次/分为宜,老年人丌超过120次/分为宜。 二是重量。如丼重的最大重量以丌超过本人能丼 起最大重量的70%~80%为宜。 三是时间。每天的运动时间以2~3小时为宜,其 间还需穿插数次休息。 总之,解自己的身体基本素质,针对自身需求,适宜 、适时......

运动和健康 ppt课件

运动和健康 ppt课件

身心健康。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制定计划
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包括运动类型、时间、频率和强度,有助于 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寻找动力
寻找激励自己的动力来源,如健康、外貌、精神状态等,有助于保持 运动热情。
克服运动中的困难和挑战
应对疲劳
合理安排运动强度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同时保证 充足的睡眠和饮食。
应对受伤
在运动前进行适当的热身和拉伸,选择合适的运动装备, 避免运动损伤。
应对无聊
选择多种运动类型和方式,增加趣味性,避免单调乏味。
保持运动与健康的生活方式
01
均衡饮食
合理搭配食物,保证营养均衡,有助于提高运动效果和身体健康。
02
控制体重
保持适中的体重,避免肥胖或消瘦,有助于预防慢性疾病和提高运动能
力。
03
良好的生活习惯
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压力、戒烟限酒等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维持
运动能够提高自信心和自尊心,使人 更加积极向上。
提高情绪
运动能够促进身体分泌多巴胺、内啡 肽等神经递质,使人感到愉悦和兴奋 。
02
各类运动介绍
有氧运动
慢跑
慢跑是一项简单易行、中低强度 的有氧运动,有助于提高心肺功
能运动,可以 锻炼肌肉、增强心肺功能,同时对 关节冲击小。
定性。
柔韧性训练
瑜伽
瑜伽是一项注重身心健康的柔韧性训练,可以拉 伸肌肉、提高身体柔韧性。
普拉提
普拉提是一种融合了瑜伽和力量训练的柔韧性训 练,有助于提高身体核心力量和稳定性。
拉伸运动
通过各种拉伸动作,可以放松肌肉、缓解疲劳, 同时也有助于预防运动损伤。
平衡训练

运动与健康PPPPT课件全

运动与健康PPPPT课件全
人体的器官系统 运动系统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泌尿系统 生殖系统 脉管系统 感觉器 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
第1页/共82页
细胞(白细胞、红细胞、肌细胞、神经细胞等)
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器官(心、肝、肺、肾等)
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
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神经系统、感觉器、
第56页/共82页
第57页/共82页
第58页/共82页
第59页/共82页
第60页/共82页
第61页/共82页
第62页/共82页
第63页/共82页
第64页/共82页
第65页/共82页
第66页/共82页
第67页/共82页
第68页/共82页
第69页/共82页
第70页/共82页
第71页/共82页
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人体
第2页/共82页
运动系统=骨+骨连结+骨骼肌
第3页/共82页
运动系统
• 运动:以骨作为杠杆,以关节作为枢纽,以骨 骼肌收缩作为动力的位移活动。
• 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骨借助关节 连接构成骨骼,对人体起支持、保护作用,并 作为运动的杠杆。骨骼肌的收缩,牵动骨以关 节为枢纽运动。骨骼肌是实现人体运动的动力 器官。
第72页/共82页
体育运动对骨骼肌的影响 一、改变骨骼肌形态
1.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者,肌肉体积增大、重量增加 2.适宜的体育锻炼还可使肌肉的结缔组织增厚 3.不同素质练习对肌纤维类型影响不同 4.不同负荷的力量练习对肌纤维类型影响不同
二、优化骨骼肌结构
1.使骨骼肌亚细胞结构发生适应性变化 2.使肌细胞内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 3.肌肉中毛细血管数量及分支吻合增多 4.肌肉中运动终板增多、增大

酸碱平衡课件ppt.ppt

酸碱平衡课件ppt.ppt

呼吸加深加快
CO2排出↑
㈢组织细胞的调节作用
K+ Na+
ClH+
H+
HCO3- K+
H+
H+
Na+
K+
Na+
组织细胞
㈣肾脏的调节
肾脏通过排酸(H+或固定酸)以及重吸 收碱(HCO3-)对酸碱平衡进行调节
近曲小管泌H+和对NaHCO3的重吸收 调
节 方
远曲小管泌H+和对NaHCO3的重吸收
式 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泌NH4+
实际碳酸氢盐(actual bicarbonate, AB)
隔绝空气的血标本在实际状态下测得的HCO3-含量
✓ 受呼吸和代谢两方面的影响
✓AB,SB 同时升高
代谢性碱中毒
✓AB,SB 同时降低
代谢性酸中毒
• AB> SB,CO2潴留
呼吸性酸中毒
• AB< SB,CO2排出过多 呼吸性碱中毒
㈣缓冲碱(buffer base, BB)
H2O
H+ + Buf -
H2CO3 HBuf
缓冲作用即刻发生,HCO3- ↑↑
细胞内外离子交换的缓冲作用
K+ H+
2-4小时起作用,易引起低钾血 症
肺的调节
H+↓ 外周化学感受器
呼吸中枢 抑制
呼吸频率幅度↓
CO2排出↓
pH↓
[HCO3-]↑ [H2CO3]↑
PaCO2 ↑
✓作用迅速,24小时达高峰 ✓代偿作用极限:PaCO2↑至55mmHg
近曲小管和集合管泌H+、重吸收HCO3-
毛细血管 K+
近曲小管上皮细胞 Na+
Na+H++ HCO3- H2CO3
CA
H2O+CO2
肾小管腔 集合管上皮细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动转运
小结:
体液是指体内溶有多种电解质和多 种复杂有机化合物的溶液。包括细胞内 液、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可分为组织 间液、血浆和透细胞液。体液含量受年 龄、性别及身体肥胖程度的影响。各体 液间不断进行交流,通过神经、肾脏和 激素调节维持体液水、电解质平衡。
第二节 运动与水代谢
一、水的生物学功能 (一)调节体温 (二)运输物质 (三)促进体内化学反应 (四)润滑作用 (五)维持组织器官一定的形态、
(4)饮用的液体温度应低于室温(一般 为15~220 C),口味应适合运动特点,液体 应随手可得;
(5)运动时间长于1小时的运动项目,应 在液体中加入适量的糖和电解质;
(6)运动时间长于1小时的大强度运动, 应以每小时30~60克的速率补充糖,以维 持糖的氧化和延迟疲劳出现。这个糖的摄 入 量 可 以 通 过 每 小 时 饮 用 600~1000 毫 升 的 4~8%的含有蔗糖、葡萄糖、果糖和低聚 糖的混合糖溶液来实现; (7)每升液体应含有0.5~0.7克的钠。
第六章 运动与水盐代谢及酸碱平衡
一、体液的概念、分布、交换、调节 二、 运动与水 三、运动与无机盐 四、运动与酸碱平衡
第一节 体液
一、体液的容量、分布和影响因素 (一)体液的容量和分布
正常成人体液总量约占体重的60% (升/公斤)。
(二)影响体液含量的因素 体液含量:目前尚没有测定体液总量的理
想方法,只能根据体液分布及 含量估计。 例如60公斤体重的正常成年人:
☞糖种类:
种类多时,溶质吸收增加,水吸收也 随之增加。
☞糖浓度:
2%、4%和6%的葡萄糖、蔗糖、葡 聚糖3和葡聚糖7溶液,其对水的吸收没 有显著的影响。当这种溶液的糖浓度增 加到8%时,导致水吸收显著减少。
因此,糖的浓度不能太高。
2、运动员补液方法
1996年美国运动医学会(ACSM)发表 的“运动与补液”专论提出了七条建议:
☞如果从毛细血管动脉端滤出的液体增多, 或从静脉端回流的液体减少,则细胞间 液积聚,导致水肿。
(二)细胞间液与细胞内液之间的交换
细胞间液和细胞内液之间被细胞膜相 隔。细胞膜是一种特殊的半透膜,除大 分子蛋白质不能通过外,对、Na+、K+、 Ca2+、Mg2+等无机离子存在特殊的通透规 律:
☞被动扩散
(三)脱水对运动能力的影响
P116表6-8
脱水与恢复补水拖的时间越长,对 运动能力的影响越明显,严重脱水时要 花几天时间才能建立体液平衡,所以在 失水的应激之前或即刻就应该补水。
要点: ☞一般人,不要等到口渴才补水;
☞训练中应考虑耐缺水训练;
☞训练和比赛后应尽早补水。
(四)运动员补液与运动饮料 运动员失液特点:
(1)影响胃排空的因素 多种。
主要:液体量、糖浓度、渗透压和温度。 其次:与运动强度、运动形式、环境温度和
酸碱度有关。
①液体量 胃排空速率与胃中液体量呈正相关。
②糖浓度和渗透压浓度 胃排空水的速率与糖浓度、渗透压浓
度呈负相关,与糖浓度关系更密切。
③溶液温度
仍有争议。 有研究表明,胃排空随着溶液温度的 增加而降低。但也有研究认为,热(500C) 和冷的(40C)溶液都比温的(370C)溶液 排空慢。
硬度和弹性
二、水的摄入、排出和动态平衡
三、运动对水平衡的影响 (一)运动时的热调节
在激烈的体育运动中,运动员体能消 耗成倍增加,同时产生大量体热。 一般运动: 排汗1~1.5升/小时; 热环境运动:排汗1.5~2.5升/小时,甚至更高。
产汗量的计算公式:P115表6-7
(二)运动员脱水类型 1、主动型脱水 2、被动型脱水
④其它因素 ☞运动强度:
运动强度超过65~80%VO2max时,胃排 空减慢;
☞运动形式: 运动强度相同时,跑步>自行车;
☞环境温度: 180C和250C >350C和490C。
(2)影响小肠对液体吸收的因素 与渗透压浓度和可转运溶质的浓度、
种类有关。 ☞渗透压:结果不统一
一些研究表明:小肠内水的吸收与溶液的 渗透压呈负相关; 另一些结果:等渗溶液吸收最快。
►出汗丢失水分的同时丢失盐分; ►运动造成体内其它营养物质的缺乏; ►液体吸收等问题, 运动员补液 ►不宜一次大量补充纯水; ►一般补充含一定溶质的运动饮料。
1、运动饮料的选择 运动饮料成分:水为主,其次是能
源物质、电解质、维生素及一些微量元 素等。根据不同需要调制含量和配比。
理想饮料应具备条件: ☞促进饮用; ☞迅速恢复和维持体液平衡; ☞提供能量。 因此,饮料必须味佳,易吸收。
体液总量 (约36)
细胞内液约24升 细胞间液约9升 血浆约3升
影响因素: 1、龄
婴幼儿体内含水量较高,物质代谢较 旺盛,但神经、内分泌系统及肾脏的发 育又不完善,调节能力差,所以在运动 或疾病过程中容易发生脱水,程度往往 也较严重。
2、性别
一般情况,同体重体液总量男性高于女性。
3、个体肥胖程度
运动员不易一次大量补充纯水,一般补充 含一定溶质的运动饮料。运动饮料成分中以水 水为主,其次是能源物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等,可在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补充,根据 需要合理调制种类、含量和配比。
越肥胖,体液占体重的百分比越低,总 体液越少。 →脂肪含水量:10%~30% →肌肉含水量:25%~80%
故肥胖者对失水的耐受能力差。
二、体液电解质含量和分布特点 体液中的溶质分为非电解质和电解
质两大类,含量和分布特点各不相同
(如下表)。
三、体液间的交换 (一)血浆与细胞间液之间的交换
☞即体液交换的同时进行物质交换。
(1)食用营养平衡的膳食和在赛前24 小时期间饮用足够的液体,以促进运动 或赛前的体液平衡;
(2)运动前2小时,饮用500毫升液体, 确保体内水平衡,并给于足够的时间让机 体排出多余的水分;
(3)运动中,应尽早地、有规律地、 间隙性地饮用足够的液体,以补回由汗液 丢失的水分(等于体重丢失量),或者饮 用自己能够承受的最大量。但应遵循少量 多次的原则,以免引起胃肠不适;
(8)运动后补水越早越好,但不能暴饮,以 免引起浮肿等不良反应。
小结:
水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化学成分,约占体 重的55~67%。水是构成体液的主要成分,是 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物质之一。
运动员长时间运动时大量出汗丢失的液体 而又不能及时得到补充或某些运动员通过脱水 急性降体导致体内水平衡紊乱,影响运动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