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中的标点符号
公文标题中的标点符号

公文标题中的标点符号《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
结合本人在公文处理中的实际,顿号、书名号、括号和引号是公文标题中出现比较频繁的,有时候不好避免,下面举例谈谈公文标题中标点符号的处理,希望引起各位同仁的重视。
一、顿号因为它主要用在并列的词或并列的较短的词组中间,所以就公文标题而言,可以用“和”来代替,或者可以区别不同的情形进行变通处理:(一)顿号改“和”当公文标题中是两个词或两个词组并列时,可以将顿号改为“和”。
例1:关于商请安排玉米、小麦出口计划的函例2:××省人民政府批转省劳动厅、财政厅关于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调剂金制度意见的通知上述两例中的顿号都可以用“和”置换。
(二)删除顿号当并列的词或词组各自的字面意义明晰,不会被误认作一个词或词组时,可直接将它们之间的顿号删去。
例3:××省人事厅关于贯彻省委、省政府鼓励、扶持、引导个体私营经济进一步加快发展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此例中“省委、省政府”之间的顿号可以用“和”代替,也可以直接删除,“鼓励、扶持、引导”之间的顿号则用删除的办法解决。
同理,例1、例2两个标题也可以考虑采用直接删除顿号的办法解决。
因为直接删除顿号后,“省委省政府”、“鼓励扶持引导”、“玉米小麦”、“劳动厅财政厅”的意思还是明白无误的。
这里,会不会导致误解,是区别运用办法(一)和办法(二)的关键。
也就是说,当这些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顿号被删除后,有导致误解的可能时,就不能一删了之,而要采用办法(一),或另想他法。
(三)“等”而言之当批转或转发的文件是多个部门联合发文时,则应当考虑简化部门名称。
例4:××省人民政府批转省计委、教委、人事厅、劳动厅、编办、物价局关于做好1999年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意见的通知这类标题一是需要解决顿号的问题,二是需要解决因罗列所有部门名称致使公文标题过长的问题。
标题中的标点符号

标题中的标点符号文章标题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一般有下面几种情况.1.文章的标题不管是一个词语、单句还是复句,句末都不加句号。
因为句号表示一句话完了,而标题是作者对全文内容的概括,没有用句号的必要。
如:《孔乙己》(鲁迅)、《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毛泽东)、《正确的观察错误的抽象》(《语文学习》1991年第6期).2.文章标题是复句,中间可加逗号,句末仍然不用句号。
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初中语文第五册).3.标题中间可以加顿号、逗号。
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高中语文第五册),《地球,我的母亲》(郭沫若).4.标题表示疑问或感叹语气的,可以加问号或感叹号,也可以不加。
如《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毛泽东),《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让青春发出光和热吧!》(秦牧),《别了,哥哥》(殷夫)。
5.标题中可以用破折号、省略号。
如:《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生命最珍贵的……》(1998年湖北省荆门市中考作文题)。
6.标题中可以用冒号。
如:《语感:一个理论与实践的热点》(《语文学习》1993年第3期).7.标题中可以用引号、书名号。
如:《“友邦惊诧”论》(鲁迅),《<呐喊>自序》(鲁迅)。
8.标题中可以用间隔号。
如《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9.由两句话或两个短语构成的标题,除上面说的用逗号或间隔号外,也可以在中间空一格。
如《着意锤练平易自然》(《语文月报》第218期)。
10.如果文章标题有副标题,在副标题前要用破折号。
如:《为了周总理的嘱托——记农民科学家吴吉昌》(穆青、陆拂为、廖由滨).综上所述,文章的标题不用句号,使用其它标点要由标题本身来决定,而不能随意乱用。
资料: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它要求简洁明了、新颖别致、醒目夺人。
一个好的文章标题往往能达到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近日在阅读时,我发现一些著作和报刊杂志上文章的标题大量使用标点符号,便生疑窦.究竟文章标题中能不能用标点?有没有一个使用的标准呢?为此,我查阅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及《编写教材常用的标点符号的用法》相关资料,结果都未找到科学的依据和标准.我又在教材、课本、作品、教辅等资料中去寻求规律,结果各种不同著作中的文章标题形式也不一样。
关于文章标题中标点符号的用法

关于文章标题中标点符号的用法在文章标题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
正确的标点符号可以使标题更加准确、清晰地传达信息,提高读者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吸引力。
本文将就文章标题中标点符号的用法进行探讨。
一、逗号的使用逗号在文章标题中使用较为常见,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 列举:用逗号将多个项目分隔开,构成一个列表。
例如:“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文学、美食、艺术”。
2. 并列含义:用逗号将同一类或相同意义的词语进行组合。
例如:“幸福与快乐,人生的秘诀”。
3. 修饰性短语:用逗号将修饰性的短语与主题关键词分隔开。
例如:“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益于身心健康”。
二、冒号的使用冒号在文章标题中主要用于引导、解释或总结。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情况:1. 引导:用冒号引导一个说明、解释或例证。
例如:“自信的力量:战胜困难的关键”。
2. 分类、总结:用冒号将主题和子主题进行分隔、总结。
例如:“大自然的奇观:山水、森林、湖泊”。
三、破折号的使用破折号在文章标题中常用于引起注意或强调。
以下是几种常见用法:1. 引起注意:用破折号引起读者关注某个问题、观点或现象。
例如:“环境污染——我们应该怎么办?”。
2. 强调:用破折号强调或解释某个观点或论证。
例如:“爱与责任——家庭关系的紧密纽带”。
四、问号和感叹号的使用问号和感叹号在文章标题中用于引起疑问或强调情感。
以下是几种常见用法:1. 疑问:用问号引起读者的疑问或思考。
例如:“幸福到底是什么?”。
2. 强调情感:用感叹号强调情感的强烈程度。
例如:“痛苦!失去亲人的痛楚”。
五、引号的使用引号在文章标题中用于引述他人的观点、言论或引用。
以下是几种常用情况:1. 引述他人观点:用引号引用他人的观点或思想。
例如:““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名人名言”。
综上所述,标点符号在文章标题中的使用是为了更准确、清晰地传达信息,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逗号可以用于列举、并列含义和修饰性短语的分隔;冒号可以用于引导、解释或总结;破折号用于引起注意或强调观点;问号和感叹号用于引起疑问或强调情感;引号用于引述他人的观点、言论或引用。
公文中的标点符号正确用法

公文中的标点符号正确用法标点符号在公文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帮助我们清晰地分辨句子结构,明确语气,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和文章的意义,是公文语言的重要辅助工具。
一、标题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公文的一级标题末尾一般不加标点符号,例如“关于我县对《省市共建大西安意见》的几点建议”。
在标题内部,除书名号和引号外,尽量不加标点符号。
例如“关于对《咸阳市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养老保险试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的几点建议”。
但是有时候引号是必须使用的,比如“双节”、“四防”等工作称谓,必须加注引号以强调和提示。
同样地,对于“863”计划、“三•八”妇女节等特定概念或缩略语,也应该使用引号标注。
但是在公文标题中使用引号要慎重,因为引号在标题中比其他标点符号更加显眼。
例如标题“构筑绿色屏障建设美丽彬县”。
在公文内容中,二、三级标题末尾一般不加标点符号,例如“过去五年工作回顾”、“今后五年奋斗目标”、“2013年工作重点”。
如果是首行缩进两格的标题,并且标有序号,句子末尾可以加句号。
例如:“1、城市规划意识要提前。
”“2、城市建设力度要加大。
”“3、……”。
对于公文内部的段首题,即用公文自然段落的第一个句子所作的标题,其末尾可以加句号。
例如这次经济工作会讲话中的第一部分开头的几个面对。
如果不加句号,可以在段首题目与其后的公文内容之间空一格。
二、呼语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在公文中,呼语是常用的语言形式之一。
例如“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等。
在呼语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也有一定的规范。
一般来说,呼语后面不加标点符号。
例如“尊敬的领导”,而不是“尊敬的领导,”。
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呼语后面可以加上逗号或句号,例如在正式信函中,“敬礼!”后面可以加上句号。
在公文中,呼语的使用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遵循常规规范即可。
讲话稿、报告稿等公文中通常使用呼语,如“各位代表”、“同志们”。
在首次出现的呼语要顶格写,末尾一般加冒号。
后续出现的呼语要缩进两格写,可以用叹号。
公文标题中标点使用方法

公文标题中标点使用方法在公文写作中,标题的标点使用是一个需要谨慎对待的重要环节。
正确使用标点能够使标题清晰准确地传达信息,避免歧义,提高公文的质量和规范性。
接下来,我们就详细探讨一下公文标题中标点的使用方法。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公文标题一般不用标点符号,除非有特殊情况。
例如,法律、法规、规章名称全称应加书名号。
像“《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
当公文标题中出现缩略语或具有特定含义的词语时,可以使用引号。
比如“‘一带一路’倡议”“‘放管服’改革”。
如果公文标题是多层转发的情况,这时标点的使用就需要格外注意。
被转发的文件若是法规、规章等,依然要加书名号。
比如“关于转发《_____市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的规定》的通知”。
若被转发的文件是一般的公文,通常不用标点。
如“关于转发_____单位《关于_____的报告》的通知”。
在并列关系的词语之间,一般不用顿号。
比如“加强政治经济文化建设”,而不用“加强政治、经济、文化建设”。
但如果并列的词语较长或者为了强调,也可以使用顿号。
例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工作、生态环境保护”。
公文标题中使用括号需要特别谨慎。
一般来说,括号主要用于对标题中的某些内容进行补充说明或者解释。
但应尽量避免使用,以免使标题显得繁琐。
破折号在公文标题中也有其特定的用法。
它可以用来表示解释说明或者引出副标题。
比如“创新驱动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关键”。
感叹号和问号在公文标题中极少使用。
除非是一些特定的公文类型,如“紧急呼吁!加强环境保护刻不容缓”或者“_____问题究竟该如何解决?”但这种情况非常少见。
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点是,标题末尾一般不用标点符号。
但如果标题是疑问句,句末可以用问号。
总之,公文标题中标点的使用要遵循简洁、准确、规范的原则。
标点的使用应该有助于清晰地表达公文的主题和内容,避免造成混淆和误解。
在实际写作中,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标点,同时要参考相关的公文写作规范和标准,不断提高公文写作的水平。
公文标题标点符号公文格式

公文标题标点符号公文格式
公文标题通常使用的标点符号是顿号(、)或者破折号(——)。
公文格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标题,标题应该简明扼要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使用标点符号顿号或者破折号进行分隔。
2. 发文单位,发文单位应该位于标题下方,居中排列,使用标点符号顿号或者破折号与标题分隔。
3. 发文日期,发文日期应该位于发文单位下方,居中排列,使用标点符号顿号或者破折号与发文单位分隔。
4. 正文,正文是公文的主要内容,一般分为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
在正文中,使用逗号、句号、分号等标点符号来分隔句子和段落,以确保表达清晰、逻辑严谨。
5. 签名,公文的签名一般位于正文下方,左对齐排列。
签名应
包括签发人的姓名、职务和单位,使用标点符号顿号或者破折号与正文分隔。
6. 附件,如果公文有附件,应在签名下方注明,并列出附件的名称和数量。
7. 印章,公文的印章通常位于附件部分的下方,右对齐排列。
需要注意的是,公文的格式可能会根据不同的机构、部门或者国家的规定有所不同,以上是一般常见的公文格式,具体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公文标题中标点使用方法

公文标题中标点使用方法公文标题是公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要准确反映公文的内容,还要遵循一定的格式规范,其中标点的使用就是一个关键的方面。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使公文标题更加清晰、准确、规范,避免产生歧义或误解。
接下来,我们就详细探讨一下公文标题中标点的使用方法。
一、公文标题中可以使用的标点符号1、书名号书名号用于公文标题中出现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文件、书籍、刊物等名称。
例如:《关于印发〈××市安全生产管理办法〉的通知》。
2、引号引号在公文标题中使用的情况相对较少,主要用于需要特别强调或具有特定含义的词语。
例如:“以‘创新驱动’引领发展”。
3、括号括号一般用于对公文标题中某些内容进行补充说明或解释。
例如:《关于××公司(国有企业)开展廉政建设工作的通知》。
4、顿号顿号用于公文标题中并列的词语之间。
例如:《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质量管理工作的通知》。
二、公文标题中应谨慎使用的标点符号1、逗号公文标题中一般尽量少用逗号,除非在特别必要的情况下,为了避免歧义才使用。
比如:《关于_____,_____等问题的通知》。
2、分号分号在公文标题中使用较少,因为公文标题通常较为简洁明了,不太需要用分号来分隔不同的内容。
3、感叹号和问号公文标题应保持庄重、严肃的风格,一般不用感叹号和问号。
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征求意见的公文标题,可能会使用问号。
三、公文标题中标点使用的注意事项1、保持简洁公文标题应尽量简洁明了,避免过多使用标点符号,以免使标题显得冗长复杂。
2、准确性标点符号的使用要确保准确无误,能够清晰地表达公文的主题和内容。
3、遵循规范不同类型的公文可能有特定的标点使用规范,要严格遵循相关规定。
4、一致性在同一批公文或同一单位的公文标题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应保持一致,以体现规范性和专业性。
下面我们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进一步说明公文标题中标点的使用。
例1:《关于印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2021-2025 年)〉的通知》在这个标题中,书名号用于《××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2021-2025 年)》,表示这是一个规划文件;括号用于对规划的时间范围进行补充说明。
标题中标点符号的用法

一、标题中标点符号的用法公文的标题,即一级标题的末尾,一般不加标点符号。
公文部的标题,即二、三级标题的末尾,如果是居中标题,一般也不加标点符号;如果是缩两格标题,并且标有序号(如1.2.3,第一,第二,第三,),可以加句号。
公文部的段首题,即用公文自然段落的第一个句子所作的标题,其末尾可以加句号;如果不加句号,可以在段首题与其后的公文容之间空一格。
公文标题的部,除用书名号和引号外,尽量不用标点符号。
例如: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一件公文的标题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法制维护安定团结保障改革和建设顺利进行的决定》,在“加强法制”和“维护安定团结”之后,没有用顿号。
公文标题中含有两个以上标题时,一般只用两个书名号。
从外到,第一个用双书名号,第二个用单书名号,第三个以后可不再用书名号。
例如: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转发<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的请示>的通知》的意见。
这个公文标题含有3个标题,即:中共中央关于转发《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的请示》的通知、《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的请示》、《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只用两个书名号。
在公文正文中出现的公文名称,如果使用全称,应加书名号。
例如:《中华人民国宪法》。
如果使用简称可不加书名号。
例如:宪法。
如果是草案,使用全称时,应将“草案”二字用括号括起,置于公文名称之后、书名号之,例如:《中华人民国公司法(草案)》;使用简称时,不加书名号和括号,例如:公司法草案。
有时由于公文正文中出现的公文名称较长,而将制定机关在公文名称中略去(公文制定机关可以从公文中得知),这时,公文名称也应加书名号。
例如:《关于授权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市人民政府分别制定法规和规章在经济特区实施的决定》,这个公文名称中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被省略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题中的标点符号
文章标题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一般有下面几种情况。
1.文章的标题不管是一个词语、单句还是复句,句末都不加句号。
因为句号表示一句话完了,而标题是作者对全文内容的概括,没有用句号的必要。
如:《孔乙己》(鲁迅)、《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毛泽东)、《正确的观察错误的抽象》(《语文学习》1991年第6期)。
2.文章标题是复句,中间可加逗号,句末仍然不用句号。
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初中语文第五册)。
3.标题中间可以加顿号、逗号。
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高中语文第五册),《地球,我的母亲》(郭沫若)。
4.标题表示疑问或感叹语气的,可以加问号或感叹号,也可以不加。
如《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毛泽东),《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让青春发出光和热吧!》(秦牧),《别了,哥哥》(殷夫)。
5.标题中可以用破折号、省略号。
如:《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生命最珍贵的……》(1998年湖北省荆门市中考作文题)。
6.标题中可以用冒号。
如:《语感:一个理论与实践的热点》(《语文学习》1993年第3期)。
7.标题中可以用引号、书名号。
如:《“友邦惊诧”论》(鲁迅),《〈呐喊〉自序》(鲁迅)。
8.标题中可以用间隔号。
如《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9.由两句话或两个短语构成的标题,除上面说的用逗号或间隔号外,也可以在中间空一格。
如《着意锤练平易自然》(《语文月报》第218期)。
10.如果文章标题有副标题,在副标题前要用破折号。
如:《为了周总理的嘱托——记农民科学家吴吉昌》(穆青、陆拂为、廖由滨)。
综上所述,文章的标题不用句号,使用其它标点要由标题本身来决定,而不能随意乱用。
资料: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它要求简洁明了、新颖别致、醒目夺人。
一个好的文章标题往往能达到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近日在阅读时,我发现一些著作和报刊杂志上文章的标题大量使用标点符号,便生疑窦。
究竟文章标题中能不能用标点?有没有一个使用的标准呢?
为此,我查阅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及《编写教材常用的标点符号的用法》相关资料,结果都未找到科学的依据和标准。
我又在教材、课本、作品、教
辅等资料中去寻求规律,结果各种不同著作中的文章标题形式也不一样。
既然标点符号在文章中有表形功能(语法功能),又有表意功能,那么它在标题中也应如此。
因此我认为,文章标题中运用标点符号是可以的,但要根据写作表意的需要。
在教学中,我广泛查阅教材、读本、各种文学作品及著作文章的标题,甚至近些年高考中学生拟的作文题目,发现下列几种情形的文章标题中可以使用标点符号:
1、若标题中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或现象,且之间表示承接、层进和并列关系时,中间可用间隔号(·)如:《画蛋·练功》《树木·森林·气候》《篱笆·女人·狗》《合力·动力·凝聚力》《崇高·质朴·创造》——长影的艺术追求
2、由疑问句构成的标题或小标题后面可用问号。
如:《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觅渡,觅渡,渡何处?》《“友谊”,还是侵略?》《海棠依旧?绿肥红瘦?》《岂能以好恶辨亲疏?》
3、在文艺评论、文学鉴赏或读后感式的文章标题中,可在副标题中用标点来解释说明对象。
如:
一篇八十八字的名作——《读孟尝君传》赏析
名文未必无讹——也谈《读孟尝君传》
4、在报刊杂志上,新闻标题中标点符号运用比较复杂,以下几种情况一般要用标点:
①、需要强调的专名、简称一般要加引号。
如:“非典”、“一国两制”、“台独”、“禽流感”、“三个代表”、“三观教育”“SARS病毒”等等。
②在表示节日、纪念日和重大历史事件及突发事件时,若标题用数字表示,则要求用引号。
如:“11·9”事件、“11·21”空难、“七七事变”、“一二·九”诗歌朗诵会等。
③若采用正副大小标题,正标题并列词语或短语间一般不用标点,用空格表示,副标题前可用破折号。
如:生生不息其命维新——访学者任继愈
小政府大市场——海南省体制改革需要进一步完善
团结向前繁荣文艺——祝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第五次代表大会开幕
5、标题中引用成语、术语、歇后语、诗句及名人名言时要用引号强调突出。
如: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相等”——浅谈大语文观教学的前景
“一个人可以被打败,但绝不可以被打垮”——读《老人与海》有感
6、标题中有特定含义的词语要用引号表明。
如:《论“费而泼赖”应该缓行》《“拿来”主义》。
《今日“包身工”大揭秘》《说“后生可畏”》《“回声”的启示》
7、标题中可用逗号或破折号来表明层次或关系。
如:
《走好,21世纪》《别了,司徒雷登》(倒装强调)《山歌,大山的灵魂》《大堰河,我的保姆》《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主谓停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数学——撬起来的杠杆》《钱学森——中国人的骄傲》《写作“三部曲”——多读、多积、多写》
8、标题中有书名或篇名时,需用标点。
如:《宽容》序言《呐喊》自序《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曹雪芹与《红楼梦》等。
9、标点符号是一种无声的语言。
在高考话题作文拟题时,可以用标点作题目或辅以标点符号达到简洁、醒目、新颖的艺术效果。
但在文章中要把标点符号的内涵阐释清楚,不能让人产生歧义和误解。
如:
《!?…》——车祸发生之后题目中的三种标点与文章的三组镜头:“车祸发生刹那场景触目惊心”“人们袖手旁观发人深省”“呼唤公德意识任重道远”相呼应。
题目可谓简洁、醒目,又能引发人们无限联想和沉思。
《沙尘暴……》这个题目中的省略号既代表沙尘暴的形状,又深刻地提示了治沙的艰巨与任重道远。
总之,标点符号种类多,用法灵活。
在文章标题中,我们要根据表达需要来准确运用这种无声的语言,不要为出奇而画蛇添足,从而使题目产生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