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二项分布及其应用(2)
二项分布及其应用

本例 =0.85,l- =0.15,n =5,
① 至少3人有效的概率
P(X≥3)=P(3)+P(4)+P(5)
=0.138178125+0.391504688+0.443705313 =0.973388126
精选ppt
12
2.1 二项分布的性质:均数和标准差
• 若X~B(n,),则
X n
2 X
n
1
X n 1
精选ppt
13
若均数与标准差不用绝对数而用率表示时
p
p
(1)
n
sp
p(1 p) n
精选ppt
14
2.2 二项分布的性质 :累积概率
• 累计概率(cumulative probability) • 从阳性率为的总体中随机抽取n个个体,则
精选ppt
7
在医学上一些事物,其结局只有两种互相对 立的结果。如:
在毒理试验中,动物的生存与死亡;
在动物诱癌试验中,动物的发癌与不发癌;
在流行病学观察中,接触某危险因素的个体 发病与不发病;
在临床治疗中,病人的治愈与未愈;
理化检验结果的阴性与阳性等等,均表现为 两种互相对立的结果,每个个体的观察结果 只能取其中之一。对这类事物常用二项分布 (binomial distribution)进行描述。
1.000
死亡数 生存数
X
nX
0
3
1
2
2
1
3
0
不同死亡数的概率 0.008 0.096
0.384 0.512 1.000
二项分布及其应用教案定稿

二项分布及其应用教案定稿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了解二项分布的背景和意义,理解二项分布的概念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1.2 教学内容1.2.1 二项分布的定义通过具体案例引入二项分布的概念,讲解二项分布的基本性质。
1.2.2 二项分布的概率质量函数推导二项分布的概率质量函数,讲解影响二项分布概率的因素。
1.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二项分布的概念及其应用。
1.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二项分布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二项分布的概率质量函数2.1 教学目标掌握二项分布的概率质量函数的推导和运用。
2.2 教学内容2.2.1 二项分布的概率质量函数推导讲解二项分布的概率质量函数的推导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各个参数的含义。
2.2.2 二项分布的概率质量函数的应用通过具体案例,讲解如何运用二项分布的概率质量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结合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二项分布的概率质量函数。
2.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二项分布概率质量函数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二项分布的期望和方差3.1 教学目标掌握二项分布的期望和方差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3.2 教学内容3.2.1 二项分布的期望讲解二项分布的期望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期望的含义。
3.2.2 二项分布的方差讲解二项分布的方差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方差的概念。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结合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二项分布的期望和方差。
3.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二项分布的期望和方差的掌握程度。
第四章:二项分布的应用4.1 教学目标了解二项分布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4.2.1 生物学领域的应用讲解二项分布在生物学领域的应用,如基因遗传等。
4.2.2 医学领域的应用讲解二项分布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如药物疗效等。
4.2.3 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讲解二项分布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如民意调查等。
高中数学选修2-3《2.2二项分布及其应用》测试卷解析版

高中数学选修2-3《2.2二项分布及其应用》测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共6小题)1.三个元件T1,T2,T3正常工作的概率分别为且是互相独立的,按图种方式接入电路,电路正常工作的概率是()A.B.C.D.【分析】电路正常工作的条件是T1必须正常工作,T2,T3至少有一个正常工作,由此利用相互独立事件乘法公式和对立事件概率公式能求出电路正常工作的概率.【解答】解:∵三个元件T1,T2,T3正常工作的概率分别为且是互相独立的,图种方式接入电路,∴电路正常工作的条件是T1必须正常工作,T2,T3至少有一个正常工作,∴电路正常工作的概率:P=(1﹣)=.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概率的求法,是基础题,解题时要认真审题,注意相互独立事件乘法公式和对立事件概率计算公式的合理运用.2.抛掷3枚质地均匀的硬币,A={既有正面向上又有反面向上},B={至多有一个反面向上},则A与B关系是()A.互斥事件B.对立事件C.相互独立事件D.不相互独立事件【分析】由于A中的事件发生与否对于B中的事件是否发生不产生影响,故A与B是相互独立的,从而得出结论.【解答】解:由于A中的事件发生与否对于B中的事件是否发生不产生影响,故A与B 是相互独立的,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相互独立事件的定义,属于基础题.3.某地区空气质量监测资料表明,一天的空气质量为优良的概率是0.75,连续两天为优良的概率是0.6,已知某天的空气质量为优良,则随后一天的空气质量为优良的概率是()A.0.8B.0.75C.0.6D.0.45【分析】设随后一天的空气质量为优良的概率为p,则由题意可得0.75×p=0.6,由此解得p的值.【解答】解:设随后一天的空气质量为优良的概率为p,则由题意可得0.75×p=0.6,解得p=0.8,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的应用,属于基础题.4.投篮测试中,每人投3次,至少投中2次才能通过测试.已知某同学每次投篮投中的概率为0.6,且各次投篮是否投中相互独立,则该同学通过测试的概率为()A.0.648B.0.432C.0.36D.0.312【分析】判断该同学投篮投中是独立重复试验,然后求解概率即可.【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同学3次测试满足X∽B(3,0.6),该同学通过测试的概率为=0.648.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独立重复试验概率的求法,基本知识的考查.5.设某批产品合格率为,不合格率为,现对该产品进行测试,设第ε次首次取到正品,则P(ε=3)等于()A.C32()2×()B.C32()2×()C.()2×()D.()2×()【分析】根据题意,P(ε=3)即第3次首次取到正品的概率,若第3次首次取到正品,即前两次取到的都是次品,第3次取到正品,由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计算可得答案.【解答】解:根据题意,P(ε=3)即第3次首次取到正品的概率;若第3次首次取到正品,即前两次取到的都是次品,第3次取到正品,则P(ε=3)=()2×();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计算,解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P(ε=3)的意义.6.已知P(B|A)=,P(A)=,则P(AB)=()A.B.C.D.【分析】根据条件概率的公式,整理出求事件AB同时发生的概率的表示式,代入所给的条件概率和事件A的概率求出结果.【解答】解:∵P(B/A)=,P(A)=,∴P(AB)=P(B/A)•P(A)==,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条件概率与独立事件,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记住并且会利用条件概率的公式,要正确运算数据,本题是一个基础题.二.填空题(共1小题)7.为了考察某校各班参加课外小组的人数,从全校随机抽取5个班级,把每个班级参加该小组的人数作为样本数据,已知样本平均数为7,样本方差为4,且样本数据互不相同,则样本数据中的最大值为10.【分析】本题可运用平均数公式求出平均数,再运用方差的公式列出方差表达式,再讨论样本数据中的最大值的情况,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设样本数据为:x1,x2,x3,x4,x5,平均数=(x1+x2+x3+x4+x5)÷5=7;方差s2=[(x1﹣7)2+(x2﹣7)2+(x3﹣7)2+(x4﹣7)2+(x5﹣7)2]÷5=4.从而有x1+x2+x3+x4+x5=35,①(x1﹣7)2+(x2﹣7)2+(x3﹣7)2+(x4﹣7)2+(x5﹣7)2=20.②若样本数据中的最大值为11,不妨设x5=11,则②式变为:(x1﹣7)2+(x2﹣7)2+(x3﹣7)2+(x4﹣7)2=4,由于样本数据互不相同,这是不可能成立的;若样本数据为4,6,7,8,10,代入验证知①②式均成立,此时样本数据中的最大值为10.故答案为:10.【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平均数和方差的求法.计算方差的步骤是:①计算数据的平均数;②计算偏差,即每个数据与平均数的差;③计算偏差的平方和;④偏差的平方和除以数据个数.三.解答题(共9小题)8.某商场一号电梯从1层出发后可以在2、3、4层停靠.已知该电梯在1层载有4位乘客,假设每位乘客在2、3、4层下电梯是等可能的.(Ⅰ)求这4位乘客中至少有一名乘客在第2层下电梯的概率;(Ⅱ)用X表示4名乘客在第4层下电梯的人数,求X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分析】(I)根据题意知每位乘客在第2层下电梯的概率都是,至少有一名乘客在第2层下电梯的对立事件是没有人在第二层下电梯,根据对立事件和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公式得到结果.(II)由题意知X的可能取值为0,1,2,3,4,由题意可得每个人在第4层下电梯的概率均为,且每个人下电梯互不影响,得到变量符合二项分布,根据二项分布的公式写出分布列和期望.【解答】解:(Ⅰ)设4位乘客中至少有一名乘客在第2层下电梯的事件为A,…(1分)由题意可得每位乘客在第2层下电梯的概率都是,…(3分)则.…(6分)(Ⅱ)X的可能取值为0,1,2,3,4,…(7分)由题意可得每个人在第4层下电梯的概率均为,且每个人下电梯互不影响,所以,.…(9分)X01234P…(11分).…(13分)【点评】本题看出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和期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看出变量符合二项分布的特点,后面用公式就使得运算更加简单9.为了了解某年段1000名学生的百米成绩情况,随机抽取了若干学生的百米成绩,成绩全部介于13秒与18秒之间,将成绩按如下方式分成五组:第一组[13,14);第二组[14,15);…;第五组[17,18].按上述分组方法得到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已知图中从左到右的前3个组的频率之比为3:8:19,且第二组的频数为8.(Ⅰ)将频率当作概率,请估计该年段学生中百米成绩在[16,17)内的人数;(Ⅱ)求调查中随机抽取了多少个学生的百米成绩;(Ⅲ)若从第一、五组中随机取出两个成绩,求这两个成绩的差的绝对值大于1秒的概率.【分析】(1)根据频率分步直方图中小正方形的面积是这组数据的频率,用长乘以宽得到面积,即为频率.(II)根据所有的频率之和是1,列出关于x的方程,解出x的值做出样本容量的值,即调查中随机抽取了50个学生的百米成绩.(III)本题是一个古典概型,试验发生所包含的事件是从第一、五组中随机取出两个成绩,满足条件的事件是成绩的差的绝对值大于1秒,列举出事件数,根据古典概型概率公式得到结果.【解答】解:(Ⅰ)百米成绩在[16,17)内的频率为0.32×1=0.32,则共有1000×0.32=320人;(Ⅱ)设图中从左到右前3个组的频率分别为3x,8x,19x依题意,得3x+8x+19x+0.32+0.08=1,∴x=0.02设调查中随机抽取了n个学生的百米成绩,∴n=50∴调查中随机抽取了50个学生的百米成绩.(Ⅲ)百米成绩在第一组的学生数有3×0.02×1×50=3,记他们的成绩为a,b,c 百米成绩在第五组的学生数有0.08×1×50=4,记他们的成绩为m,n,p,q.则从第一、五组中随机取出两个成绩包含的基本事件有{a,b},{a,c},{a,m},{a,n},{a,p},{a,q},{b,c},{b,m},{b,n},{b,p},{b,q},{c,m},{c,n},{c,p},{c,q},{m,n},{m,p},{m,q},{n,p},{n,q},{p,q},共21个其中满足成绩的差的绝对值大于1秒所包含的基本事件有{a,m},{a,n},{a,p},{a,q},{b,m},{b,n},{b,p},{b,q},{c,m},{c,n},{c,p},{c,q},共12个,∴P=【点评】本题考查样本估计总体,考查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考查频率分布直方图等知识,考查数据处理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0.某校高二年级某班的数学课外活动小组有6名男生,4名女生,从中选出4人参加数学竞赛考试,用X表示其中男生的人数,(1)请列出X的分布列;(2)根据你所列的分布列求选出的4人中至少有3名男生的概率.【分析】(1)本题是一个超几何分步,用X表示其中男生的人数,X可能取的值为0,1,2,3,4.结合变量对应的事件和超几何分布的概率公式,写出变量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2)选出的4人中至少有3名男生,表示男生有3个人,或者男生有4人,根据第一问做出的概率值,根据互斥事件的概率公式得到结果.【解答】解:(1)依题意得,随机变量X服从超几何分布,随机变量X表示其中男生的人数,X可能取的值为0,1,2,3,4..∴所以X的分布列为:X01234P(2)由分布列可知至少选3名男生,即P(X≥3)=P(X=3)+P(X=4)=+=.【点评】本小题考查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和数学期望,考查超几何分步,考查互斥事件的概率,考查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1.某批产品共10件,已知从该批产品中任取1件,则取到的是次品的概率为P=0.2.若从该批产品中任意抽取3件,(1)求取出的3件产品中恰好有一件次品的概率;(2)求取出的3件产品中次品的件数X的概率分布列与期望.【分析】设该批产品中次品有x件,由已知,可求次品的件数(1)设取出的3件产品中次品的件数为X,3件产品中恰好有一件次品的概率为;(2)取出的3件产品中次品的件数X可能为0,1,2,求出相应的概率,从而可得概率分布列与期望.【解答】解:设该批产品中次品有x件,由已知,∴x=2…(2分)(1)设取出的3件产品中次品的件数为X,3件产品中恰好有一件次品的概率为…(4分)(2)∵X可能为0,1,2∴…(10分)∴X的分布为:X012P则…(13分)【点评】本题以实际问题为载体,考查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考查随机变量的期望与分布列,难度不大.12.某班组织知识竞赛,已知题目共有10道,随机抽取3道让某人回答,规定至少要答对其中2道才能通过初试,他只能答对其中6道,试求:(1)抽到他能答对题目数的分布列;(2)他能通过初试的概率.【分析】(1)设随机抽出的三道题目某人能答对的道数为X,且X=0、1、2、3,X服从超几何分布,根据超几何分步的概率公式写出概率和分布列.(2)要答对其中2道才能通过初试,则可以通过初试包括两种情况,即答对两道和答对三道,这两种情况是互斥的,根据上一问的计算可以得到.【解答】解:(1)设随机抽出的三道题目某人能答对的道数为X,且X=0、1、2、3,X 服从超几何分布,分布列如下:X0123P即X0123P(2)要答对其中2道才能通过初试,则可以通过初试包括两种情况,这两种情况是互斥的,根据上一问的计算可以得到【点评】本题考查超几何分布,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看出变量符合超几何分布,这样可以利用公式直接写出结果.13.甲有一个箱子,里面放有x个红球,y个白球(x,y≥0,且x+y=4);乙有一个箱子,里面放有2个红球,1个白球,1个黄球.现在甲从箱子任取2个球,乙从箱子里再取1个球,若取出的3个球颜色全不相同,则甲获胜.(1)试问甲如何安排箱子里两种颜色的个数,才能使自己获胜的概率最大?(2)在(1)的条件下,求取出的3个球中红球个数的数学期望.【分析】(1)根据甲从箱子任取2个球,乙从箱子里在取1个球,若取出的3个球颜色全不相同,则甲获胜,可得甲获胜的概率,再利用基本不等式,可得x,y的值;(2)由题意知取出的3个球中红球个数ξ的取值为1,2,3,4,分别求出其发生的概率,进而求出次数ξ的数学期望【解答】解:(1)由题意,;∴,当且仅当x=y=2时“=”成立所以当红球与白球各2个时甲获胜的概率最大(2)取出的3个球中红球个数ξ=0,1,2,3,所以【点评】本题以摸球为素材,考查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考查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考查基本不等式的运用,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搞清变量的所有取值.14.甲乙两班进行消防安全知识竞赛,每班出3人组成甲乙两支代表队,首轮比赛每人一道必答题,答对则为本队得1分,答错不答都得0分,已知甲队3人每人答对的概率分别为,,,乙队每人答对的概率都是.设每人回答正确与否相互之间没有影响,用ξ表示甲队总得分.(Ⅰ)求随机变量ξ的分布列及其数学期望E(ξ);(Ⅱ)求在甲队和乙队得分之和为4的条件下,甲队比乙队得分高的概率.【分析】(Ⅰ)由题设知ξ的可能取值为0,1,2,3,分别求出P(ξ=0),P(ξ=1),P (ξ=2),P(ξ=3),由此能求出随机变量ξ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E(ξ).(Ⅱ)设“甲队和乙队得分之和为4”为事件A,“甲队比乙队得分高”为事件B,分别求出P(A),P(AB),再由P(B/A)=,能求出结果.【解答】解:(Ⅰ)由题设知ξ的可能取值为0,1,2,3,P(ξ=0)=(1﹣)(1﹣)(1﹣)=,P(ξ=1)=(1﹣)(1﹣)+(1﹣)××(1﹣)+(1﹣)(1﹣)×=,P(ξ=2)=++=,P(ξ=3)==,∴随机变量ξ的分布列为:ξ01 2 3P数学期望E(ξ)=0×+1×+2×+3×=.(Ⅱ)设“甲队和乙队得分之和为4”为事件A,“甲队比乙队得分高”为事件B,则P(A)=++=,P(AB)==,P(B|A)===.【点评】本题考查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分布列和数学期望,考查条件概率的求法,是历年高考的必考题型之一,解题时要注意排列组合知识的合理运用.15.如图,李先生家住H小区,他工作在C科技园区,从家开车到公司上班路上有L1、L2两条路线,L1路线上有A1、A2、A3三个路口,各路口遇到红灯的概率均为;L2路线上有B1、B2两个路口,各路口遇到红灯的概率依次为,.(1)若走L1路线,求最多遇到1次红灯的概率;(2)若走L2路线,求遇到红灯次数X的数学期望;(3)按照“平均遇到红灯次数最少”的要求,请你帮助李先生从上述两条路线中选择一条最好的上班路线,并说明理由.【分析】(1)利用二项分布即可得出;(2)利用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计算公式及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计算公式即可得出;(3)由于走路线L1时服从二项分布即可得出期望,比较走两条路的数学期望的大小即可得出要选择的路线.【解答】解:(1)设“走L1路线最多遇到1次红灯”为事件A,包括没有遇到红灯和只遇到红灯一次两种情况.则,所以走L1路线,最多遇到1次红灯的概率为.(2)依题意,X的可能取值为0,1,2.,,.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为:X012P所以.(3)设选择L1路线遇到红灯次数为Y,随机变量Y服从二项分布Y~,所以.因为EX<EY,所以选择L2路线上班最好.【点评】熟练掌握二项分布列、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计算公式及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计算公式及其意义是解题的关键.16.某篮球队与其他6支篮球队依次进行6场比赛,每场均决出胜负,设这支篮球队与其他篮球队比赛中获胜的事件是独立的,并且获胜的概率均为.(1)求这支篮球队首次获胜前已经负了两场的概率;(2)求这支篮球队在6场比赛中恰好获胜3场的概率;(3)求这支篮球队在6场比赛中获胜场数的期望.【分析】(1)首次获胜前已经负了两场说明已经比赛三场,前两场输,第三场嬴,用乘法公式即可求得概率;(2)6场比赛中恰好获胜3场的情况有C63,比赛六场胜三场,故用乘法公式即可.(3)由于X服从二项分布,即X~B(6,),由公式即可得出篮球队在6场比赛中获胜场数的期望.【解答】解:(1)这支篮球队首次获胜前已经负了两场的概率为P==(2)6场比赛中恰好获胜3场的情况有C63,故概率为C63×=20××=(3)由于X服从二项分布,即X~B(6,),∴EX=6×=2【点评】本题考查二项分布与n次独立重复试验的模型,考查根据所给的事件类型选择概率模型的方法,以及用概率模型求概率与期望的能力。
2.2二项分布及其应用

2.2二项分布及其应用学校:宁阳复圣中学制作:宁尚臣班级:姓名:学习目标:理解两个事件相互独立的概念,能进行一些与事件独立有关的概率的计算;理解n次独立重复试验的模型及二项分布,能进行一些相关的概率的计算。
学习重点、难点: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的计算;理解n次独立重复试验的模型及二项分布,能进行相关的概率的计算.一、知识梳理二、典型例题题型一:利用定义求条件概率例1:抛掷两颗均匀的骰子,问(1)至少有一颗是6点的概率是多少?(2)在已知两颗骰子点数不同的条件下,至少有一颗是6点的概率是多少?变式训练:抛掷红蓝两颗骰子,设事件A为“蓝色骰子的点数为3或6”,事件B为“两颗骰子的点数之和大于8”。
(1)求P(A),P(B),P(AB);(2)在已知蓝色骰子的点数为3或6时,求两颗骰子的点数之和大于8的概率。
题型二、利用缩小基本事件空间的方法求条件概率例2:一个口袋内装有4个白球和2个黑球,若不放回地抽取3次,每次抽一个小球,求(1)第一次摸出一个白球的情况下,第二次与第三次均是白球的概率。
(2)第一次和第二次均是白球的情况下,第三次是白球的概率。
变式训练:设10件产品中有4件次品,从中任取2件,那么(1)在所取得产品中发现是一件次品,求另一件也是次品的概率。
(2)若每次取一件,在所得的产品中第一次取出的是次品,那么求第二件也是次品的概率。
题型三:条件概率的性质及应用例3:在某次考试中,要从20道中随机地抽出6道题,若考试至少答对其中4道即可通过;若至少答对其中5道就获得优秀,已知某生能答对其中10道题目,且知道他在这次考试中已经通过,求他获得优秀的概率。
变式训练:把一副扑克牌(不含大小王)随机均分给赵、钱、孙、李四家,A={赵家得到6张梅花},B={孙家得到3张梅花} (1)求P(B|A)(2)求P(AB)三、达标检测1、把一颗骰子连续抛掷两次,已知在第一次抛出偶数点的情况下,第二次抛出的也是偶数点的概率是多少?2、一个盒子中装有6件合格产品和4件次品,不放回地任取两次,每次取一件。
二项分布及其应用 (2)ppt课件

2、总体率的区间估计
三、二项分布的应用
(2)正态近似法
当样本含量足够大,且样本率p和 1-p均不太小,一般 np与 n(1-p)均大于5时,样本率的抽样分布近似正态分布,即
p
~
N
(
,
1
)
n
此时, 总体率的可信区间可按下式进行估计:
p u s p , p u s p
死 死 生 0.8 0.8 0.2 0.128
1
死 生 死 0.8 0.2 0.8 0.128
生 死 死 0.2 0.8 0.8 0.128
0
死 死 死 0.8 0.8 0.8 0.512
P(x) (5)
0.008
0.096
0.384 0.512 1.000
概率的乘法原理:几个相互独立的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各 事件发生概率的乘积。
B( , n )。
例 抛硬币(正/反),患者治疗后的结局(治愈/未愈),实验 动物染毒后结局(生存/死亡),……。
一、二项分布的概念及应用条件
2、应用条件:
① n次试验相互独立 ( n 个观察单位相互独立)。 ② 每次试验只有两种可能结果中的某一种(适用
于二分类资料)。
③ 每次试验发生某一种结果的概率 固定不变
n
304
(3) 确定P值 , 做出推断结论。查表得, P<0.0005, 按 = 0.05
水准拒绝H0, 接受H1, 认为老年胃溃疡患者较一般患者更易发 生胃出血。
☺小贴士:注意事项
以上各例均为单侧检验, 若需进行双侧检验, 则P值为从H0
规定的总体中抽到现有样本以及更极端(即概率小于等于现有 样本概率)情形的累计概率。
【数学】2.2《 二项分布及其应用课件(新人教A版选修2-3)

独立事件一定不互斥. 独立事件一定不互斥 互斥事件一定不独立. 互斥事件一定不独立 明确事件中的关键词, 明确事件中的关键词,如,“至少有一个发生”“至 至少有一个发生”“至 ”“ 多有一个发生” 恰有一个发生” 多有一个发生”,“恰有一个发生”,“都发 ”“都不发生 都不发生” 不都发生” 生”“都不发生”,“不都发生”。
此时称随机变量X服从二项分布,记作X~B(n,p), 此时称随机变量 服从二项分布,记作 服从二项分布 并称p为成功概率 为成功概率。 并称 为成功概率。
复习回顾
二项分布 3、
在一次试验中某事件发生的概率是p,那么在n次 在一次试验中某事件发生的概率是 ,那么在 次 独立重复试验中这个事件恰发生 恰发生ξ 显然 显然ξ 独立重复试验中这个事件恰发生ξ次,显然ξ是一个随机 变量. 变量. 于是得到随机变量ξ的概率分布如下: 于是得到随机变量 的概率分布如下: 的概率分布如下 ξ p
例 1 考虑恰有三个小孩的家庭 (假定生男生女为 考虑恰有三个小孩的家庭.
等可能) 等可能)
(1)若已知某一家有一个是女孩,求这家另两个是男孩的概率 )若已知某一家有一个是女孩, (2)若已知某一家第一个是女孩,求这家另两个是男孩的概率 )若已知某一家第一个是女孩,
(女、女、女); (女、女、男); (女、男、女);(女、男、男); ( 男、女、女) ; ( 男、女、男) ; ( 男、男、女) ; ( 男、男、男) ;
B
A
复习回顾
1、事件的相互独立性 、 为两个事件, 设A,B为两个事件,如果 P(AB)=P(A)P(B),则称事 , 为两个事件 则称事 与事件B相互独立 件A与事件 相互独立。 与事件 相互独立。 即事件A( 对事件B( 即事件 (或B)是否发生 对事件 (或A)发生的 )是否发生,对事件 ) 概率没有影响,这样两个事件叫做相互独立事件。 概率没有影响,
高二数学独立重复试验2
若干年过去了,我还会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列车上那个少女和展厅里的那些青年,揣摩他们现在不知怎样了。据我观
察,人在年轻时多半是富于理想的,随着年龄增长就容易变得越来越实际。由于生存斗争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其结果是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了一个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比这更可悲的
思考6:在上述投掷图钉的试验中,设恰 好出现k(k=0,1,2,3)次针尖向上的 概率为Pk,则Pk的一般表达式是什么?
Pk
=
C
k 3
pk
(1
-
p)3- k ,k=0,1,2,3.
思考7:假设在投掷图钉的试验中,每次 抛掷针尖向上的概率都是0.7,则连续抛 掷10次恰有6次针尖向上的概率如何计算?
思考3:一般地,在相同条件下重复做的 n次试验称为n次独立重复试验.那么在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每次试验的结果具 有什么特点?
不受其它试验结果的影响,具有相同结 果的随机事件彼此相互独立.
思考4:投掷一枚图钉,设针尖向上的概
率为p,连续投掷3次,则仅出现1次针尖
向上有哪几种情形?如何计算仅出现1次 针尖向上的概率?
忧伤,是此时此境的我最贴切的心态。泪水已经不会再流,故事
探究(一):独立重复试验
思考1:在同等条件下,将一枚硬币重复
抛掷100次,记Ai(i=1,2,…,100)表 示“第i次抛掷硬币正面朝上”,那么事
件A1,A2,…,A100两两之间是否相互独
立?
相互独立
思考2:在同等条件下,某射手连续射击
20次,记Ai(i=1,2,…,20)表示“第 i次射击不小于8环”,那么事件A1, A2,…,A20两两之间是否相互独立?
2014年人教A版选修2-3课件 2.2 二项分布及其应用
例 1. 在 5 道题中有 3 道理科题和 2 道文科题. 如 果不放回地依次抽取 2 道题, 求: (1) 第 1 次抽到理科题的概率; (2) 第 1 次和第 2 次都抽到理科题的概率; (3) 在第 1 次抽到理科题的条件下, 第 2 次抽到理 科题的概率. 解: (3) 在第 1 次抽到理科题的条件下, 第二次 抽到理科题是条件概率, 其概率为 P ( AB) P ( B | A) . P ( A) 由 (1) 得 P( A) 3 , 由 (2) 得 P( AB) 3 , 5 10 3 1 10 P( B | A) . 3 2 5
例 1. 在 5 道题中有 3 道理科题和 2 道文科题. 如 果不放回地依次抽取 2 道题, 求: (1) 第 1 次抽到理科题的概率; (2) 第 1 次和第 2 次都抽到理科题的概率; (3) 在第 1 次抽到理科题的条件下, 第 2 次抽到理 科题的概率. 解: (1) 只要求第 1 次抽到理科题, 第二次抽到什 么题没可以. 设第 1 次抽到理科题为事件 A, 则 1 A n( A) A1 3 4 12 3 . P ( A) 2 20 5 n( ) A5
例 1. 在 5 道题中有 3 道理科题和 2 道文科题. 如 果不放回地依次抽取 2 道题, 求: (1) 第 1 次抽到理科题的概率; (2) 第 1 次和第 2 次都抽到理科题的概率; (3) 在第 1 次抽到理科题的条件下, 第 2 次抽到理 科题的概率. 解: (1) 也可理解为:
只要求第 1 次抽到理科题, 与第二次无关, 在 5 道题中抽 1 道题, 恰抽到理科题的概率. A1 3 3 P( A) 1 . A5 5
在三位同学抽奖的问题中, 我们设第一位没有抽 到奖券为事件 A, 第三位抽到奖券为事件 B, 在 A 发 生的条件下 B 发生的概率用 P(B|A) 表示.
二项分布及其应用
=
nAB nA
.
(2)条件概率具有的性质
① 0≤P(B|A)≤1 ;
②如果B和C是两个互斥事件, 则P(B∪C|A)= P(B|A)+P(C|A) .
2.相互独立事件
(1)设A,B为两个事件,若P(AB)=P(A)P(B),则称事件A与事件B_相__互__ ——独—立—. (2)若A与B相互独立,则P(B|A)= P(B), P(AB)=P(A)P(B|A)= P(A)P(B). (3)若A与B相互独立,则A 与 B, A 与 B , A 与 B 也都相互独立.
题型一 条件概率
例1 (1)从1,2,3,4,5中任取2个不同的数,事件A为“取到的2个数之和
为偶数”,事件B为“取到的2个数均为偶数”,则P(B|A)等于( )
1
1
2
1
A.8
B.4
C.5
D.2
答案 解析
P(A)=C23+ C25C22=25,P(AB)=CC2225=110, P(B|A)=PPAAB=14.
(3). 将 一 枚 硬 币 连 续 抛 掷 两 次 , 记 “ 第 一 次 出 现 正 面 ” 为 事 件
A,“第二次出现反面”为事件B,则P(B|A)等于( )
A. 1 2
B. 1 4
C.1 6
D.1 8
(4).甲、乙两人独立地对同一目标各射击一次,命中率分别为0.6和0.5, 现已知目标被击中,则它是被甲击中的概率为( )
变式训练 (2016·开封模拟)已知盒中装有3只螺口灯泡与7只卡口灯泡,
这些灯泡的外形与功率都相同且灯口向下放着,现需要一只卡口灯泡,
电工师傅每次从中任取一只并不放回,则在他第1次抽到的是螺口灯泡
的条件下,第2次抽到的是卡口灯泡的概率为 答案 解析
数学人教A选修23课前导引:221条件概率 含解析
2.2 二项分布及其应用2.2.1 条件概率课前导引问题导入为了了解某地区参加会计资格考试的1 005名考生的成绩,打算从中抽取一个容量为50的样本,现用系统抽样的方法,需要从总体中剔除5个个体,在整个抽样过程中,求(1)每个个体被剔除的概率;(2)每个个体不被剔除的概率;(3)每个个体被抽取的概率分别是多少?思路分析:(1)由于每个个体被剔除的概率是相等的,于是每个个体被剔除的概率为51 005.(2)每个个体不被剔除的概率为1-10055=10051000.(3)一个个体被抽到等价于这个个体不被剔除,并且被抽到.因此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为10051000×100550100050=. 解析:设事件A :考生a 被剔除;事件B :考生a 不被剔除;事件C :考生a 被抽取.从1 005中随机抽取5个共有51005C 种结果,每一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等.(1)事件A 包含41005C 种结果,由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公式得:P(A)=5100541005C C =10055; (2)由对立事件的概率的公式得:P (B )=1-P (A )=10051000; (3)从不被剔除的1 000个考生中抽取50个个体,由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公式得每个个体被抽取的概率:P (C )=1000551000114999=C C C ,考生a 被抽到是在不被剔除的条件下从1 000个考生中被抽到.知识预览1.条件概率的定义:一般地,设A ,B 为两个事件,且P (A )>0,称P (B|A )=)()(A P AB P 为在事件A 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 发生的条件概率.2.条件概率的性质:0≤P (B|A )≤13.如果B 和C 是两个互斥事件,则P (B ∪C|A )=P (B|A )+P (C|A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
一.选择题
1.甲、乙两人独立地解同一问题,甲能解决这个问题的概率是1p ,乙能解决这个问题的概率是2p ,那么其中至少有1人能解决这个问题的概率是 ( D )
A .21p p +;
B .21p p ⋅;
C .211p p ⋅-;
D .121(1)(1)p p ---.
2.在一个盒子中有大小相同的10个球,其中6个红球,4个白球,两人无放回地各取一个球,则在第一个人摸出红球的条件下,第二个人也摸出红球的概率是 ( A )
A .13;
B .23;
C .49;
D .59
. 【解析】设“第一个人摸出红球”为事件A ,“第二个人摸出红球”为事件B ,则()11692105490
C C P A A ⋅==,()11652103090C C P AB A ⋅==,则()()()5|9
P AB P B A P A ==。
3.两个独立事件1A 和2A 发生的概率分别为1p 和2p ,则有且只有一个发生的概率为 .()()122111p p p p -+-
4. (04年重庆) 甲、乙、丙三人每次射击命中目标的概率分别为0.7、0.6和0.5,计算:
⑴三人各向目标射击一次,求恰有两人命中目标及至少有一人命中目标的概率;
⑵若甲连续射击三次,求他恰好一次命中的概率.
解:⑴设i A (3,2,1=i )表示事件“第i 人命中目标”,显然1A 、2A 、3A 相互独立,且7.0)(1=A P ,6.0)(2=A P ,5.0)(3=A P .
三人中恰有两人命中目标的概率为
44.0)(321321321=⋅⋅+⋅⋅+⋅⋅A A A A A A A A A P .
三人中恰有至少有一人命中目标的概率为
94.0)(1321=⋅⋅-A A A P .
⑵设k A 表示“甲在第k 次命中目标”,3,2,1=k .显然1A 、2A 、3A 相互独立,且7.0)()()(321===A P A P A P .
甲连续射击三次,恰好一次命中的概率为
203.0)(321321321=⋅⋅+⋅⋅+⋅⋅A A A A A A A A A P .
5.已知在10只晶体管中有2只次品,从中连续抽取两件,且取出的产品不再放回,求下列事件的概率.
⑴两只都是正品; ⑵两只都是次品.
解:设事件i A (1,2i =)表示第i 次取到正品,则i A 表示第i 次取到次品.
依题意,()1810P A =,()217|9P A A =,()1210P A =,()
211|9P A A =. ⑴12A A 表示第1次,第2次都取到正品,即表示两只都是正品,根据乘法公式
()()()1212128|45P A A P A P A A ==
. ⑵()()()121211|45
P A A P A P A A ==. 另解:本题也可利用古典概型来解决.
点评:本题中由于是两个都是正(次)品,由于是连续抽取且抽后不放回,故与条件概率有关.
6.(04年福建·理)甲、乙两人参加一次英语口试,已知在备选的10道题中,甲能答对其中的6道,乙能答对其中的8道,规定每次考试都从备选题中随机地抽出3道,至少答对2道才算合格.
⑴求甲答对试题数X 的概率分布分布;
⑵求甲、乙两人至少有一人考试合格的概率.
解:⑴依题意,甲答对题数X 的概率分布如下:
⑵方法1:甲、乙两人至少有一人考试合格的概率为
()P P A B A B A B =⋅+⋅+⋅()()()P A B P A B P A B =⋅+⋅+⋅
211142144431531531545
=⨯+⨯+⨯=. 方法2:∵甲、乙两人考试均不合格的概率为1()()()45P A B P A P B ⋅=⋅=
, ∴甲、乙两人至少有一人考试合格的概率为441()45
P P A B =-⋅=. 7.(07年天津·文科)已知甲盒内有大小相同的3个红球和4个黑球,乙盒内有大小相同的5个红球和4个黑球,现从甲、乙两个盒内各任取2个球.
(Ⅰ)求取出的4个球均为红球的概率;
(Ⅱ)求取出的4个球中恰有1个红球的概率;
解:(Ⅰ)设“从甲盒内取出的2个球均为红球”为事件A ,“从乙盒内取出的2个球均为红球”为
事件B .由于事件A B ,相互独立,且
2327C 1()C 7P A ==,2329C 5()C 18
P B ==, 故取出的4个球均为红球的概率是
155()()()718126
P A B P A P B ==⨯= . (Ⅱ)设“从甲盒内取出的2个球中,1个是红球,1个是黑球;从乙盒内取出的2个红球为黑球”为事件C ,“从甲盒内取出的2个球均为黑球;从乙盒内取出的2个球中,1个是红球,1个是黑球”为事件D .由于事件C D ,互斥,且
1123442279C C C 2()C C 21P C == ,1125242275C C C 10()C C 63
P D == . 故取出的4个红球中恰有4个红球的概率为
21016()()()216363
P C D P C P D +=+=+=. 8.(01年天津)如图,用A 、B 、C 三个不同的元件联结成两个电子系统(Ⅰ)、(Ⅱ)。
当元件A 、B 、C 都正常工作时,系统(Ⅰ)正常工作;当元件A 正常工作且B 、C 至少有一个正常工作时,系统(Ⅱ)正常工作。
已知元件A 、B 、C 正常工件的概率依次为0.80、0.90、0.90,分别求系统(Ⅰ)、(Ⅱ)正常工作概率1P 、2P ,并说明哪个系统的稳定性好.
解:分别记元件A 、B 、C 正常工作为事件A 、B 、C ,由已知()0.80P A =,()()0.90P B P C ==,
则:
⑴因为事件A 、B 、C 是相互独立的,所以系统(Ⅰ)正常工作的概率为
1()()()()0.648P P A B C P A P B P C =⋅⋅=⋅⋅=。
⑵因为元件A 正常工作与元件B 、C 至少有一个正常工作是相互独立的,而B 、C 没有一个正常工作的概率为()P B C ⋅,于是B 、C 至少有一个人正常工作的概率为1()()0.99P B P C -⋅=, ∴系统(Ⅱ)正常工作概率2()[1()]0.792P P A P B C =⋅-⋅=。
(或()()()()0.99P B C P B P C P B C +=+-⋅=)
(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