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淋巴结炎之我见(转自华彬的超声世界)
肠系膜脂膜炎的超声表现

肠 系膜脂 膜炎 (mesenteric panniculitis)是 一 种 少见 疾病 ,为累及 肠 系膜脂 肪组 织 的慢 性非 特异 性炎 症 ,可能 与 自身 免 疫 反 应 有 关 ,但 病 因 目前 尚不 清 楚 ,可发 生 于 肉芽 肿疾 病 、风湿 病 、血 管炎 和恶 性肿 瘤患 者 。关 于肠 系膜 脂膜 炎 的r】 影像 表 现多 为病 例 报 道 。肠系膜 脂膜 炎 的 CT表 现 具有 一 定 的特 征性 ,是 目前 首选 的影像 检查 手段 。但 有关 肠 系膜 脂膜 炎超 声 表现 缺乏报 道 ,本文 通过 分析 7例 肠 系膜 脂膜 炎 的超 声 表 现 ,以提 高超声 医师 对本 病 的认识 。
genic in 3 cases and hypoechogenic in 4 cases, Superior m esenteric vesses w ere narrowed in one cases. Conclusions Although presently w e cannot state the specificity of the findings described, m esenteric panniculitis can be detected by abdom inal sonography.
topathologic results in 4 cases.Results T he characteristic sonographic appearance consisted of thickening of m esenter—
ic fat around mesenteric vessels, found to extend from mesenteric root to the jejunum in all patients with heperecho—
肠系膜淋巴结炎

肠系膜淋巴结炎肠系膜是腹膜的一部分,包在小肠和大肠的外面,把肠连接在腹腔的后壁上。
科学研究认定肠系膜是人体消化系统的器官,目前尚未完全明确肠系膜的具体功能。
淋巴结是身体里的净化器将淋巴液过滤,产生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是在病原体侵入身体时候,可以进行免疫作战的细胞。
身体排出淋巴细胞进入主要作战阵地,导致病发部位出现肿胀增生。
两军细胞交战场面激烈,“战死”的两军细胞作为牺牲品陆续排出体外,这时候就会出现炎症反应。
位于浅表部位的淋巴结就会增大,被人摸到。
如颈部、颌下、锁骨上窝、腋窝、腹股沟等位置最容易摸到。
肠系膜淋巴结沿肠系膜动脉及其分支分布,位于深层,所以不易被人发现。
说的简单点,肠系膜淋巴结炎就是肠系膜发生了病原体侵袭,身体正在大作战。
(能够作战说明身体的免疫功能正常哦~)因为儿童肠胃功能尚处于发育阶段,相对比较脆弱,细菌或病毒等病原体易于侵入,造成局部淋巴结肿大。
中医则认为“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寒气凝滞在肠胃的一种表现,平时凉性食物过多,或者是滥用蒲地蓝、蓝岑口服液等清热药或者抗生素等导致脾胃虚寒,经常出现腹痛,尤其肚脐周围痛。
儿童感冒、发烧出现腹痛,这是病邪传到了肠,只要治好感冒增强脾胃功能,腹痛也就随之而解。
中医讲求“治本”,日常进行儿童推拿保健,提高肠胃功能,增强身体免疫力,症状自然会消失。
如果是因寒导致腹痛,按揉一窝风40分钟,外劳宫50下。
一窝风(手掌背侧腕横纹中点)外劳宫(手背侧,当第2、第3掌骨之间,掌指关节后约0.5寸处)如果是因热导致腹痛,清胃50下,退六腑50下,四横纹50下。
如果是因热导致腹痛,清胃50下,退六腑50下,四横纹50下。
清胃经(大鱼际桡侧赤白肉际,掌根至拇指根)退六腑(前臂尺侧,从阴池至肘)四横纹(从食指到小指指根与掌相接的横纹中央)如果因积食导致的腹痛,清胃50下,八卦穴50下,四横纹50下。
肠系膜是腹膜的一部分,包在小肠和大肠的外面,把肠连接在腹腔的后壁上。
科学研究认定肠系膜是人体消化系统的器官,目前尚未完全明确肠系膜的具体功能。
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科普知识PPT

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治疗方法
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轻度病例通常通过抗生素和消炎药物进行治疗。
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病例或并发症,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
手术通常用于清除脓肿或其他异常组织。
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治疗方法 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良好的饮食和作息习惯,有助于恢复健康。
肠系膜淋巴结炎科普知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肠系膜淋巴结炎? 2. 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方法 3. 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治疗方法 4. 如何预防肠系膜淋巴结炎? 5. 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预后
什么是肠系膜淋巴结炎?
什么是肠系膜淋巴结炎? 定义
肠系膜淋巴结炎是一种由肠道感染或其他因素引 起的肠系膜淋巴结的炎症。
避免刺激性食物和过度劳累。
如何预防肠系膜淋巴结炎?
如何预防肠系膜淋巴结炎? 注意饮食卫生
确保食物新鲜、干净,避免食用生的或未煮 熟的食物。
注意饮水卫生,避免食用不洁的水源。
如何预防肠系膜淋巴结炎?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 题。
特别是有肠道疾病史的人群更需关注。
如何预防肠系膜淋巴结炎? 增强免疫力
通过适当的锻炼和均衡饮食增强身体免疫力 。
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降低感染风险。
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预后
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预后 病程
大多数患者在适当治疗后可完全恢复,但需定期 随访。
病程一般为数周至数月。
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预后 并发症
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肠道穿孔或其他严重并 发症。
因此,及时就医非常重要。
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预后 长期影响
一些患者可能会经历反复发作,需要长期管理。
肠系膜淋巴结炎超声诊断(超声梦影像医生集团CCM)

肠系膜淋巴结炎超声诊断(超声梦影像医生集团CCM)随着超声检查、CT检查等影像学检查成为腹痛患者的常规检查手段以来,“肠系膜淋巴结炎”这样的诊断越来越多。
“肠系膜淋巴结炎”似乎已经成了儿科患者腹痛的主要原因。
有报道说,“肠系膜淋巴结炎”已经成为仅次于阑尾炎的儿科急腹症的第二大病因。
在实际工作中,如果按照目前国内某些机构或专家给出的诊断标准,“肠系膜淋巴结炎”更是会满天飞,而这些诊断很多可能仅仅是的假阳性结论。
那么,“肠系膜淋巴结炎”真的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吗?还是仅仅是其他肠道疾病的继发改变?“肠系膜淋巴结炎”实际上就是指肠系膜淋巴结的炎性增生。
多发生在右下腹,因为右下腹是回肠末段、盲肠和部分升结肠的系膜,也是淋巴系统最丰富的区域。
我们知道,肠道的感染性病变和一些全身疾病都会使得肠系膜淋巴结炎性增生,这一类的肠系膜淋巴结炎被称为继发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继发性淋巴结炎的原发疾病主要是各类肠道感染性病变,如:克罗恩病、回肠炎、结肠炎、憩室炎、阑尾炎等,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全身性疾病也可以导致继发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而临床上所谓的“肠系膜淋巴结炎”包括上述的继发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和原发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后者是指那些没有发现明显肠道病变,也没有全身病变的单纯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性肿大的状况。
所谓的“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表现与急性阑尾炎类似,将二者鉴别开来十分必要,因为前者不需要手术治疗。
影像学上在右下腹发现簇状分布的增大淋巴结是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重要征象。
逐步加压法超声检查和CT扫描对发现肠系膜淋巴结肿大非常敏感,同时又可以检查阑尾本身是否正常,因此逐步加压法超声检查和CT扫描便成为鉴别二者的重要手段。
然而,那些“原发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真的是“原发”的吗?Michael Macari等人的研究发现,在被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者中,利用CT检查,70%患者可以发现明显的肠道炎性病变,30%无明显的肠道炎性病变。
而在有急腹症腹部症状的所有患者中8.3%的患者可以发现右下腹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高频超声诊断体会

中 图分 类 号 : 7 2 1 R 2. 文 献 标 识码 : B 文章 编 号 :0 6 9 9 2 1 )3 0 3 1 10 一o 7 ( 0 1 2 —0 8 —0 A s at O j t e T vla r a i n P T n bt c : be i : oea t po l t i C )ad C—rat epo i C P oc n a o e c o i n s n e t e t f r cv u e c e o n( ec v r e i t n( R )cn e t t n d t t n i d goi a d t a n o ri ei n a s r m n oa l e s eapi t n e o s A r rset eaa s u h si l 3 ae en t e s a e t s d r p erm p ・ en t pi i t p l a o .M t d : e opc v n l i i or op a, 2 css f o a l p i p t n t yg u )s u r a s sn h ci h t i ysn t on a s s i s( u o o c li nn ad C—ra t epoents rsl ,a dcmp rdwi 0n r a en ts(o t lgo p c . rcli nnad C—rat epoen act i n o eci rti et eut n o ae t 4 om l o ae cn o ru )slm poaco i n v s h n r a 1 t e c v rt i i
肠系膜淋巴结炎超声诊断标准

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超声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淋巴结的大小:通常,肿大的淋巴结的纵径大于1.0cm,横径大于0.5cm。
同时,淋巴结的形态可能呈现椭圆形或圆形。
淋巴结的回声:淋巴结的回声可能与周围组织相近,中央髓质回声相对较高,接近肝脏回声强度。
血流信号:肿大的淋巴结内的血流信号较正常淋巴结明显增多。
综合以上特征,通过腹部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到肠系膜区域多个肿大的淋巴结,并排除其他导致腹腔淋巴结肿大的疾病,从而对肠系膜淋巴结炎进行定性诊断。
需要注意的是,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如果患者出现发热、腹痛、呕吐等症状,同时伴有血白细胞计数升高,应考虑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可能性。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200例分析

微量生理性胸 腔积液 的界面反射 , 有时不易辨认 , 深部偶可见
脏层胸膜呈细线状或虚线状 强 回声位于肺 表面 , 当有 胸腔积 液存在时 , 、 壁 脏层胸膜清晰可见。本研究 中因感染所致胸腔 积液患者胸膜增厚 , 层次感 , 有 表面欠光滑 , 中多数结 核性 其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肠 系膜 淋 巴结炎 2 0例分析 0
m 以下 , m 血流信号接近正常 , 肠间隙及髂窝积液消失 , 腹痛 、
呕吐等症状 消失1 2例淋巴结减小至 l~ 3ml 继续治疗 4 t 。4 O 1 i。 l
1 周后 复查 肿 大 淋 巴结 消 失 。
超声诊 断仪 , 头频率分别为 1 z 75MH , 者取仰 探 3MH 及 . z患
医技杂志 2 1 00年 2 第 1 鲞第 2期 lJu a o rci l dcl eh iu s F bu r 0 0 o. 7 o 2 7. _or l f ata i c nq e , eray 1 ,V 11 ,N . n P c Me a T 2
・
1 31・
3 讨
淋 巴结炎的主要诊断依据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临床资料 :自 2 0- 2 ̄ 年到本院就诊的确诊 为急性 . 1 06 0 肠系膜淋 巴结炎 的 20例患 者 中, 0 男性 12例 , 1 女性 8 8例 , 年龄 3 l , ~ 3岁 临床 表现主要 为腹痛 , 部分 患儿伴有 发热 , 全
卧位 , 常规扫查脐周 及右下 腹 , 先 发现肿 大淋 巴结观察 其分 布、 大小 、 形态 、 内部回声及长短轴 比值 , 彩色血 流情 况 , 然后
3 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论
肠系膜淋巴结炎科普宣传PPT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肠系膜淋巴结炎? 2. 谁容易得肠系膜淋巴结炎? 3. 何时就医? 4. 如何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 5. 如何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
什么是肠系膜淋巴结炎?
什么是肠系膜淋巴结炎?
定义
肠系膜淋巴结炎是一种由肠系膜淋巴结的炎症引 起的疾病,通常与感染或肠道炎症相关。
慢性症状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
何时就医?
定期检查
对于已知有肠道疾病的人群,定期的医学检查和 随访是必要的。
这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的并发症。
如何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
如何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 临床评估
医生会根据病史、症状和体检进行初步评估。
体检可能包括腹部触诊,观察是否有压痛或肿块 。
如何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 影像学检查
这些淋巴结位于小肠的周围,负责过滤淋巴液并 抵抗感染。
什么是肠系膜淋巴结炎? 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腹痛、腹泻、发热和食欲减退。
症状有时可能与阑尾炎或其他腹部疾病相似,需 谨慎区分。
什么是肠系膜淋巴结炎? 病因
病因包括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及其他腹部疾病。
某些情况下,原因可能不明确。
谁容易得肠系膜淋巴结炎?
免疫系统较弱的人,如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 ,风险增加。
他们的身体抵抗感染的能力下降,容易出现并发 症。
何时就医?
何时就医?
急性症状
如果出现剧烈腹痛、持续高热或严重腹泻,需立 即就医。
这些症状可能暗示严重的感染或其他腹部疾病。
何时就医?
慢性症状
如果症状持续超过几天,特别是食欲减退和体重 下降,应及时咨询医生。
医生会根据个体情况调整药物类型和剂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系膜淋巴结炎之我见(转自华彬的超声世界)
普及超声专业知识
构建和谐医患平台
随着超声检查、CT检查等影像学检查成为腹痛患者的常规检查手段以来,“肠系膜淋巴结炎”这样的诊断越来越多。
“肠系膜淋巴结炎”似乎已经成了儿科患者腹痛的主要原因。
有报道说,“肠系膜淋巴结炎”已经成为仅次于阑尾炎的儿科急腹症的第二大病因。
在实际工作中,如果按照目前国内某些机构或专家给出的诊断标准,“肠系膜淋巴结炎”更是会满天飞,而这些诊断很多可能仅仅是的假阳性结论。
那么,“肠系膜淋巴结炎”真的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吗?还是仅仅是其他肠道疾病的继发改变?
肠系膜淋巴结炎”实际上就是指肠系膜淋巴结的炎性增生。
多发生在右下腹,因为右下腹是回肠末段、盲肠和部分升结肠的系膜,也是淋巴系统最丰富的区域。
我们知道,肠道的感染性病变和一些全身疾病都会使得肠系膜淋巴结炎性增生,这一类的肠系膜淋巴结炎被称为继发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继发性淋巴结炎的原发疾病主要是各类肠道感染性病变,如:克罗恩病、回肠炎、结肠炎、憩室炎、阑尾炎等,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全身性疾病也可以导致继发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而临床上所谓的“肠系膜淋巴结炎”包括上述的继发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和原发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后者是指那些没有发现明显肠道病变,也没有全身病变的单纯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性肿大的状况。
所谓的“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表现与急性阑尾炎类似,将二者鉴别开来十分必要,因为前者不需要手术治疗。
影像学上在右下腹发现簇状分布的增大淋巴结是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重要征象。
逐步加压法超声检查和CT扫描对发现肠系膜淋巴结肿大非常敏感,同时又可以检查阑尾本身是否正常,因此逐步加压法超声检查和CT扫描便成为鉴别二者的重要手段。
然而,那些“原发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真的是“原发”的吗?
Michael Macari等人的研究发现,在被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者中,利用CT检查,70%患者可以发现明显的肠道炎性病变,30%无明显的肠道炎性病变。
而在有急腹症腹部症状的所有患者中8.3%的患者可以发现右下腹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由此可见,肠系膜淋巴结炎确实是急腹症的一个主要原因,但绝大部分都是继发性淋巴结炎,其基本的病变还是在肠道本身。
即使那30%的“原发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一组研究发现:在仔细复习诊断为“原发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CT资料后发现,有80%以上的病例发现回肠末端和局部结肠肠壁轻度增厚,
一般不超过5mm。
作者认为,这些病例都是轻度的感染性肠病继发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由于肠壁的炎性改变轻微常常被影像学首检医师忽视。
欧美的研究者发现耶尔森肠炎菌是造成西方人末端回肠炎或结肠炎伴发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主要病原,而亚洲的研究者发现沙门氏菌似乎是东方人的主要病原。
有作者根据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自限性特征,认为肠系膜淋巴结炎可能是病毒感染,但到目前为止没有证据证实这点。
倒是有许多不支持病毒感染的证据:患者的血象改变不符合病毒感染的规律,患者一般均伴有腹泻,患者的便培养绝大部分为致病菌阳性等等。
因此,我认为“肠系膜淋巴结炎”主要是各种肠道感染性病变的继发表现,是肠系膜淋巴结的反应性增生,即使是那些“原发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也可能继发于轻微的不能被现今影像学轻易检出的轻微肠道感染。
根据多位研究者的建议,影像学上发现右下腹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后,需要进一步寻找可能存在的原发病变(克罗恩病、回肠炎、结肠炎、憩室炎、阑尾炎等)。
在没有明显阳性发现的情况下,可以做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但要符合以下几条标准:
1.右下腹簇状增大的淋巴结,每簇≥3个,淋巴结的短径>5mm;
2.没有阑尾炎;
3.回肠末段或局部结肠轻度增厚(<5mm)。
有作者报告,在以上述标准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者中,有个别病例在两周内出现了阑尾穿孔。
因此我建议,即使明确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者,也需要嘱其随诊观察。
来源:华斌的超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