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病因病机与证治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疗法精编版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近二、三年来在临床中的常见病及多发病。
其发病有增长的趋势,好发年龄以2—6岁的患儿多见,其临床特点为脐周及小腹痛,其时间多发在2—5分钟左右,好发在活动后或晨起及饭后,饮食失节时。
疼痛性质多为非痉挛性,锐痛,较难忍,其病多见于易感儿,反复发热者,素体痰热较重的患儿,多为恣食生冷、肥甘、鱼腥、油腻之品,少食蔬菜的肺胃积热的患儿由于本病的病程较长,易于复发,治疗较慢,故在治疗过程中必须严格患儿的饮食调护,减少饮食及化学性因素对肠道的刺激,防治肠道内毒素的产生、有利于疾病的康复,治疗者及患儿家长严格抗生素及激素类药物的应用,杜绝含有激素类等化学因素食物的摄入,控制好患儿的食谱,以清淡、易消化、低糖、维生素及植物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为主,并郑重告诫禁食生冷、瓜果、饮料,如荔枝、草莓、樱桃、桂圆等水果的食用,及糖类、海鲜鱼腥肉食和油炸食物的摄入,积极配合治疗,防止衍生它变,确保早日康复。
Qq158508664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疗法中药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发炎有优势:1无痛苦2无毒副作用3疗效好,1到2天就临床治愈(腹疼明显减轻或消失),若能坚持用药3付即可病理治愈,淋巴结明显缩小,复发几率小4花费比较少,缘分重要,孩子的健康更重要。
5用法:用比较致密的布料缝制一个袋子月15*15cm,把药物装入,放入不锈钢锅内煮沸。
等水温适宜时(以患者能够承受的水温为准),放在神阙穴(即肚脐眼)敷15到30min每天2—3次6疗过程中必须严格患儿的饮食调护,减少饮食及化学性因素对肠道的刺激,防治肠道内毒素产生、有利于疾病的康复,7郑重告诫禁食生冷、瓜果、饮料,如荔枝、草莓、樱桃、桂圆等水果的食用,及糖类、海鲜鱼腥肉食和油炸食物的摄入,积极配合治疗,防止衍生它变,确保早日康复如果你正在为孩子的者病情犯愁,请联系我。
QQ庞运刚免费送可怜天下父母心.我有好方法解孩子病痛,愿为孩子成长护航中药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发炎有优势:1无痛苦2无毒副作用3疗效好,1到2天就临床治愈(腹疼明显减轻或消失),若能坚持用药3付即可病理治愈,淋巴结明显缩小,复发几率小4花费比较少,缘分重要,孩子的健康更重要。
中医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经验

中医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经验小儿腹痛是临床常见症状,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引起小儿腹痛的常见病因之一。
肠系膜淋巴结炎是肠系膜淋巴结的非特异性炎症,多发于7岁以下儿童。
随着近年超声影像医学发展,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确诊率越来越高。
因肠系膜淋巴结炎与呼吸道感染或者肠道感染有关,多为病毒或细菌感染,故西医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因使用抗病毒药物,有细菌感染依据时则用抗生素治疗。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属中医“腹痛”范畴。
笔者参照西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标准和发病机制,结合中医对小儿生理病理特征和小儿腹痛病因病机认识,通过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医临床症候特征和辨证治疗观察总结,认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多本虚标实,寒热夹杂,以脾虚中寒、湿热郁滞、气机失常为主要发病机制。
感冒、饮食不当、受凉等常为诱发或加重因素。
临床常用自拟“加味四合汤”进行辨证论治,收到良好效果。
“加味四合汤”基本药物组成为:广木香、炒黄连、粉葛根、炒黄芩、干姜、党参、炒白术、炒白芍、陈皮、防风、焦槟榔、败酱草、炒山药、炙甘草、建曲组成。
本方由《伤寒论》葛根芩连汤、理中汤与《丹溪心法》痛泻要方和《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香连丸四个中医经典名方加槟榔、败酱草、山药、建曲组方而成。
全方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有清热利湿,温中健脾,理气止痛之功效,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有很好治疗作用。
对合并上呼吸道感染或血常规异常者,笔者常加用自拟“四味消毒汤”;对纳差食积或腹泻者,常加用自拟“六仙消食健脾汤”;对便秘腹胀者,加用制川军、炒莱菔子等。
此方临证应用之要,是以中医辨证论治为准则,处理好清热利湿(祛邪)与健脾温中(扶正)方药之间用量配伍关系,尤其是方中葛根、干姜、黄连用量比例是关键,也是药方核心用药。
由于淋巴结是免疫器官,故在患儿发病期及治疗期、恢复期,要注意对过敏因素的干预,不要喝牛奶、吃鸡蛋和鱼虾等易引起肠道过敏的食物。
患儿日常饮食要清淡,要有规律,不要吃零食,忌食生冷之物或饮料,注意腹部保暖,不要受凉。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病因病机与证治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病因病机与证治【摘要】从外感时邪、饮食不节、脾胃虚弱3个方面论述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病因病机,并探讨该病的治则及辨证论治。
指出中焦气机瘀滞,湿痰食互结,搏结肠间,经脉不通,不通则痛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病机特点,治疗应从病因着手,谨守病机,以调理气机、疏通经脉、解毒散结为主。
【关键词】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病因学;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医病机;辨证论治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引起小儿腹痛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多见于学龄前儿童,男童发病率较高。
该病多因病毒、细菌感染所致,常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程中并发或继发于肠道炎症之后。
近几年来,该病有增长趋势,若病情迁延,常致再发性腹痛,伴发食欲不振,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目前西医主要采用广谱抗生素、支持疗法及对症治疗,如头孢类抗生素、氨苄青霉素、甲硝唑等。
而中医药治疗具有疗效明显、副作用小等优势,为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此领域的独特作用,本研究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病因病机进行系统的总结和梳理。
1西医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认识本病于1921年首先由Brennelnann报道,故亦称为Brennelnann综合征。
其发病机制可能因反复呼吸道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肠系膜根部、回盲末端及回盲部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发炎,或局部受凉或饮食不节导致肠壁缺血,或交感神经兴奋致肠蠕动紊乱有关。
由于本病的病因并未完全阐明,故亦称之为非特异性肠系膜淋巴结炎[1]。
小儿肠管及肠系膜相对比成人长,且肠系膜淋巴结、肠壁血管丰富,但肌层薄弱,神经调节功能不稳定,容易引起胃肠功能失调,导致肠道的分泌、吸收、蠕动功能紊乱。
淋巴系统是身体重要的防御装置,小儿淋巴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屏障作用较差。
细菌或病毒感染时,淋巴系统更容易被入侵。
细菌或病毒均可经淋巴管到达相应的局部淋巴结,局部淋巴结可阻截或清除这些异物,阻止病变的扩散,此时淋巴结内的细胞迅速增殖,功能旺盛,体积增大[2]。
常见的感染病毒有埃可病毒1和4及柯萨奇病毒B1和B5。
【育儿】儿童腹痛(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

【育儿】儿童腹痛(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
的中医调理
儿童腹痛病因复杂,若是急性腹痛,多见于急性肠炎,胃炎,胰腺炎,阑尾炎,肠套叠,肠梗阻,肠扭转,急性腹膜炎,疝气等,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找出病因,对症治疗。
若是7岁以下儿童在感冒,咳嗽,扁桃体炎引起发烧时伴有腹痛,表现为隐痛或钝痛按压右下腹或脐周小孩会疼痛加重,通常是由于肠膜淋巴结炎症或者肿大而引起的腹痛。
是门诊中比较常见的儿童腹痛类型,中医来说,是余热未清,积聚肠胃,腹痛并伴有腹胀,间歇性发作,有时候是饭后或者睡觉时腹痛,不爱吃饭,有口气或者口臭,大便酸臭、腹泻或便秘,舌红苔黄厚。
食疗方:火炭母猪红汤
材料:火炭母,猪红,瘦肉,黑枣,生姜。
做法:将火炭母洗净、浸泡,猪红、瘦肉切块。
然后火炭母、瘦肉、生姜和黑枣一起放入煲内,加入清水3碗左右,大火煮沸后改为小火煲半小时,加入猪红煮熟约1碗水,即可调味服用。
用量:为3岁以上的孩子量。
3岁以内的孩子,药量、食材、汤水减半。
功效:清湿热,利大肠。
火炭母能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猪红除中满腹胀。
日常护理:
1、腹痛时要忌口,饮食要清淡,少吃辛辣、发物、海腥类食物。
【锦囊】中药'忌口'原则,学会就不再迷茫
2、要想小孩少腹痛,就要健好脾胃,这个是根本,脾胃好,消化道疾病就少。
【育儿】春天小孩容易厌食不吃饭,家长用对方法可快速改善
3、多见于热滞引起腹痛,平时有热滞表现时,要及时清除,一般
用清热滞的方法3-5天。
【育儿】小孩不睡觉,口臭大便硬,小儿热滞易发烧(内附食疗方)。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病因病机分析与六经辨证举要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病因病机分析与六经辨证举要(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引起小儿腹痛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好发于8 岁以下儿童,以男童居多,且冬春季节多见。
该病多因病毒、细菌感染所致,常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程中并发或继发于肠道炎症之后。
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最常见者为腹痛,其次为发热、呕吐、腹泻。
腹痛呈阵发性,部位以脐周为主,右下腹痛并不少见,多无反跳痛与肌紧张。
西医治疗多以抗生素及支持疗法为主。
)用该病名辅以中医分析,并不适合,但该病较为常见,且有很多家长带孩子就诊时直接以该病称呼,便于分析,故暂以此为标题。
笔者在临床中,见到很多“上呼吸道感染”表现不明显,以腹痛为主诉的“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儿,故觉此病可以归入中医“腹痛”的范畴。
以下以该病为引,探讨内容不局限于此,谈谈中医对该病的认识。
中医的认识,较为灵活,概括起来,可以从内外二因来论述。
“外”多与感受六淫邪气有关,其中最常见的是同外感风邪和寒邪有关。
“其在皮者,汗而发之”,风邪伤人,先起于毫毛,治疗大法为宣透散邪,但纵观儿科常用中成药:蒲地蓝、板蓝根、咽扁颗粒、七星茶、双黄连、抗病毒口服液一类,尽是一派苦寒败胃之品,即便为风热外感,恐怕亦不甚适合,此种情形,早已深入人心,医者不可不察。
清热解毒类中成药的大量应用对于缓解外感时的症状或许有一定效果,但局部症状的缓解并不完全等于外邪得除,苦寒药物,对于风邪无济于事,邪初伤皮毛腠理,皮毛内合于肺,苦寒药物困阻邪气,不得宣解,且损伤正气,肺与大肠相表里,外邪则下迫大肠,出现排便异常(便秘、腹泻等)、腹痛等表现。
其病机类似《伤寒论》第97条的论述:“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其实讲的也是外邪入里,停聚于某处,当然,条文中所述为结于胁下,若结于腹中呢?则有可能出现腹痛、腹胀这些情形。
再比如《伤寒论》第231条: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
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治疗

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是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系,症状表现有腹痛、呕吐发热等,有时候还会伴有便秘或腹泻。
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常见的儿童消化系统疾病,有腹痛的部位常在右下方,所以很容易误诊为阑尾炎。
肠系膜淋巴结炎用药一般以消炎为主,治疗的方式也有很多,中西医都有。
中成药可用夏枯草膏,连翘败毒丸。
汤药则应视病情进展程度及病人的临床表现来选择用药。
第一,热邪郁滞。
多为急性淋巴结炎的初起阶段,局部淋巴结肿大,压痛,有轻度全身不适症状,或发热头痛,口干便秘,舌红。
可选用经验方:金银花10g 公英10g 地丁10g 野菊花10g白芷10g 丹参10g 赤芍10g 生甘草10g发于头颈部及上肢者加升麻9g;发于下肢者加龙胆草,牛膝各10g。
水煎服,日2次。
第二,毒热壅盛。
为淋巴结炎急性期表现,患处疼痛,淋巴结粘连成块,患处中心皮肤有时发红,水肿,伴有高热,寒战,舌红苔黄。
可用:金银花10g 连翘15g 陈皮10g 白芷10g贝母10g 乳香J0g 没药10g 天花粉10g发热重者加黄连6g,黄芩10g,黄柏10g,栀子6g;便秘者加大黄8g。
水煎服,每日2次。
外治法可选用金黄散或黄连膏外敷,饮食疗法可取夏枯草30g,绿豆30g,水煮取汁,加适量白糖,每日1剂,日2次。
或用鲜蒲公英50g,鲜夏枯草50g,水煮取汁,加适量白糖调味,每日1剂,日2次。
注意:患者平时应注意劳动保护,避免外伤,若有皮肤损伤则应及时处理,防止感染蔓延。
若患有扁桃体炎,龋齿,手指感染,足癣,疖痈等也应及时抗菌消炎或做适宜的治疗以控制感染。
平日应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饮食宜清淡,营养宜均衡,忌食辛辣刺激食品。
中医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分析

中医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分析发表时间:2017-10-26T11:30:40.167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25期作者:王雪松[导读] 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小儿腹痛中的一种表现,在临床治疗中并不多见,并且目前对于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发病原因尚未明确,发病原因较为繁多[1]。
(内蒙古赤峰市松山中蒙医院内蒙古赤峰 024005)【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中医诊断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方法。
方法:将我院从2014年8月-2015年12月收治的31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选取为此次研究对象,对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应用中医诊断对该病症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以及采用中药治疗方法。
结果:患儿临床特点表现有腹部阵痛且痛点并不固定,面色潮红以及鼻根发青等临床特点,应用自拟中药方治疗后,大部分患儿均明显治愈或者好转,其治疗有效率为87%,且未见不良反应情况发生。
结论: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特点包括转移性腹痛、进食不畅以及口唇苍白等临床特征表现,应用中药治疗后,大部分患儿都能够康复,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医诊断;治疗方法【中图分类号】R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5-01146-02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小儿腹痛中的一种表现,在临床治疗中并不多见,并且目前对于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发病原因尚未明确,发病原因较为繁多[1]。
本次主要探讨分析中医诊断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方法,为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明确诊断特点,以及应用中医进行辩证治疗,提高该病症的诊断以及治疗质量,现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我院从2014年8月—2015年12月收治的31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选取为此次研究对象,对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1例患儿入院后均经过彩超等相关检查确诊,符合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标准。
中医药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研究进展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2017 V ol.(9) No.17 -138-中医药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研究进展A review on treating pediatric mesenteric lymphadenitis in TCM岳上赛荣昊*(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郑州,450000)中图分类号:R63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60(2017)17-0138-【摘要】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引起小儿腹痛的常见疾病,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彩超技术的提高,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检出率直线上升。
中医药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病因病机;中医药疗法;临床研究【Abstract】Pediatric mesenteric lymphadenitis is a common disease of children with abdominal pain. In recent years, due to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hanges in lifestyle, and the improvement of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the, the identified rate of pediatric mesenteric lymphadenitis appeared an increasing tendency. The efficacy of the TCM therapy on pediatric mesenteric lymphadenitis received a good effect, and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Keywords】Pediatric mesenteric lymphadenitis; Pathogenesis; The TCM therapy; Clinical research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7.17.070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为肠系膜淋巴结的非特异性炎症,是引起小儿腹痛的常见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病因病机与证治病因病机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简称肠淋)是由腹部淋巴结感染引起的疾病。
中医认为,该病的病因病机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1.外感邪气:小儿机体尚未发育成熟,易受外感邪气的侵袭,导致淋巴
结堵塞,淤积上腹部淋巴管道和腹膜后淋巴管道,进而导致肠淋。
2.饮食不当:小儿饮食偏食、嗜食辛辣、油腻或凉性食物,容易损伤脾
胃,引发消化不良,进而导致肠淋。
3.情志不畅:小儿情志波动较大,心气易紊乱,若长期情志不畅,可造
成气滞血瘀,影响淋巴循环,从而引发肠淋。
4.先天不足:小儿先天基础较弱,正气亏虚,易受外邪入侵,也易患肠
淋。
证候分类
根据中医理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表现可分为外感病证和脾胃病证两类。
外感病证
外感病证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咳嗽、恶寒、鼻塞、喉痛、咽喉干燥等。
中医认为,此类证候主要由外感风寒、风热等邪气所致。
脾胃病证
脾胃病证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贪食嗜饮、口渴、消瘦等。
中医认为,此类证候主要由饮食不当、脾胃虚弱等原因所致。
中医治疗
在中医的治疗中,针对不同的证候分类,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外感病证
对于外感病证,应以祛邪解表、宣肺散寒为主。
1.中药治疗
可选用桂枝汤、葛根汤等解表止汗方,加减选用紫苏叶、荆芥、辛夷花等祛邪
解表药物。
对于鼻塞咳嗽较重者,可在中药方中加入菊花、板蓝根、黄芩等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药物。
2.饮食调理
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防止消化不良加
重病情。
对于咳嗽症状严重者,可饮用梨汁、冰糖炖雪梨等润肺化痰的食物。
脾胃病证
对于脾胃病证,应以健脾和胃为主,调理脾胃功能。
1.中药治疗
可选用健脾益气方如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
加减选用柴胡、黄连、山楂等
化湿燥湿的药物。
2.饮食调理
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辛辣、油腻、冷凉等食物,调理脾胃功能。
同时,要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防止因腹泻导致体内水分流失过多。
对于贫血者,应适当增加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如猪肝、菠菜等。
预防措施
预防肠淋的关键在于加强儿童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合理饮食、适量运动,
提高免疫力,增强机体抵抗力。
此外,注意保持环境清洁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及时发现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症状,及时到医院就诊,接受适当的治疗。
结语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一种常见病,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预防后遗症的产生。
在中医治疗中,针对不同的证候分类,应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并结合饮食调理、适量运动等措施,提高儿童身体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