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病因、临床诊断标准、彩超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和预防措施

合集下载

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与治疗

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与治疗

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与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疾病,主要发生在结肠、小肠、直肠等部位的淋巴结组织中。

这种疾病会给患者带来明显的症状,对于诊断和治疗都需要专业的医疗知识。

本文将介绍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一、症状与体征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主要症状包括腹痛、腹泻、发热、体重减轻等。

患者可能会出现腹部压痛,腹部可触及包块,血液和粪便检查可能出现炎症指标升高等体征。

需要注意的是,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早期症状与其他肠道疾病相似,需要通过专业的医学检查来进行鉴别诊断。

二、诊断方法临床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通常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结果。

例如,超声检查、CT扫描、MRI检查等可以帮助医生观察肠系膜淋巴结的情况。

此外,淋巴结穿刺活检、结肠镜检查等也是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重要手段。

三、治疗方法对于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治疗,一般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对于轻度症状的患者,可以采取药物治疗,如抗生素、消炎药等。

对于重度症状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预防与护理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预防与护理同样重要。

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注意休息,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

此外,定期复查是非常必要的,以便及时了解病情的变化。

总之,肠系膜淋巴结炎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疾病,对于诊断和治疗都需要专业的医疗知识。

希望患者能够及时就医,并严格按照医生的治疗建议进行治疗,以获得更好的康复效果。

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科普知识PPT

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科普知识PPT
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科普知 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2. 谁容易得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3. 何时就医? 4. 如何管理和护理? 5. 未来的研究方向
什么是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 炎?
什么是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定义
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是一种常见于儿童的腹 部疾病,主要是肠系膜的淋巴结发生急性炎症, 通常伴随腹痛、发热等症状。
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男孩发病率略高于女孩。
什么是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病因
该病通常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的病原体 包括肠道病毒、沙门氏菌等。
有时也可能与上呼吸道感染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什么是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包括腹痛、腹泻、呕吐、发热,有时伴 有食欲减退和乏力。
腹痛通常为右下腹剧烈疼痛,可能误诊为急性阑 尾炎。
病因研究
未来的研究将致力于进一步明确小儿急性肠系膜 淋巴结炎的病因及其发病机制。
希望通过研究找到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未来的研究方向
长期影响
研究儿童在经历此病后的长期健康影响,包括生 长发育和肠道健康。
推动儿童健康管理的综合措施。
未来的研究方向
教育和宣传
加强对家长和医务工作者的教育,提高对该病的 认识和早期诊断能力。
可根据医生建议给予退烧药物,缓解症状。
如何管理和护理? 药物治疗
遵循医生的处方,按时服药,避免自行停药 或更改剂量。
定期复诊,观察病情变化。
如何管理和护理?
心理支持
对于患病儿童,家长应给予足够的关心与支 持,减轻其心理负担。
创造一个舒适的恢复环境,帮助儿童早日康 复。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病因病机与证治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病因病机与证治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病因病机与证治病因病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简称肠淋)是由腹部淋巴结感染引起的疾病。

中医认为,该病的病因病机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1.外感邪气:小儿机体尚未发育成熟,易受外感邪气的侵袭,导致淋巴结堵塞,淤积上腹部淋巴管道和腹膜后淋巴管道,进而导致肠淋。

2.饮食不当:小儿饮食偏食、嗜食辛辣、油腻或凉性食物,容易损伤脾胃,引发消化不良,进而导致肠淋。

3.情志不畅:小儿情志波动较大,心气易紊乱,若长期情志不畅,可造成气滞血瘀,影响淋巴循环,从而引发肠淋。

4.先天不足:小儿先天基础较弱,正气亏虚,易受外邪入侵,也易患肠淋。

证候分类根据中医理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表现可分为外感病证和脾胃病证两类。

外感病证外感病证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咳嗽、恶寒、鼻塞、喉痛、咽喉干燥等。

中医认为,此类证候主要由外感风寒、风热等邪气所致。

脾胃病证脾胃病证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贪食嗜饮、口渴、消瘦等。

中医认为,此类证候主要由饮食不当、脾胃虚弱等原因所致。

中医治疗在中医的治疗中,针对不同的证候分类,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外感病证对于外感病证,应以祛邪解表、宣肺散寒为主。

1.中药治疗可选用桂枝汤、葛根汤等解表止汗方,加减选用紫苏叶、荆芥、辛夷花等祛邪解表药物。

对于鼻塞咳嗽较重者,可在中药方中加入菊花、板蓝根、黄芩等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药物。

2.饮食调理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防止消化不良加重病情。

对于咳嗽症状严重者,可饮用梨汁、冰糖炖雪梨等润肺化痰的食物。

脾胃病证对于脾胃病证,应以健脾和胃为主,调理脾胃功能。

1.中药治疗可选用健脾益气方如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

加减选用柴胡、黄连、山楂等化湿燥湿的药物。

2.饮食调理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辛辣、油腻、冷凉等食物,调理脾胃功能。

同时,要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防止因腹泻导致体内水分流失过多。

对于贫血者,应适当增加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如猪肝、菠菜等。

肠系膜淋巴结炎超声诊断标准

肠系膜淋巴结炎超声诊断标准

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超声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淋巴结的大小:通常,肿大的淋巴结的纵径大于1.0cm,横径大于0.5cm。

同时,淋巴结的形态可能呈现椭圆形或圆形。

淋巴结的回声:淋巴结的回声可能与周围组织相近,中央髓质回声相对较高,接近肝脏回声强度。

血流信号:肿大的淋巴结内的血流信号较正常淋巴结明显增多。

综合以上特征,通过腹部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到肠系膜区域多个肿大的淋巴结,并排除其他导致腹腔淋巴结肿大的疾病,从而对肠系膜淋巴结炎进行定性诊断。

需要注意的是,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如果患者出现发热、腹痛、呕吐等症状,同时伴有血白细胞计数升高,应考虑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可能性。

预防肠系膜淋巴结炎

预防肠系膜淋巴结炎

如何预防肠系膜淋巴结炎?
健康饮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增加水果、蔬菜和全谷物 的摄入量。
避免高脂肪和高糖分的食物,有助于增强免 疫力。
如何预防肠系膜淋巴结炎? 定期锻炼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锻炼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减少疾病风险 。
如何预防肠系膜淋巴结炎? 良好卫生习惯
勤洗手,注意食品安全,避免食用不洁或过 期食品。
症状监测
如出现持续腹痛、发热或其他不适,应及时就医 。
越早治疗,预后往往越好。
何时需要就医?
体检建议
定期进行消化系统检查,尤其是有家族史或其他 风险因素的人。
体检可以帮助发现潜在的问题。
何时需要就医?
专业咨询
如有疑虑,应咨询消化科医生或相关专家。
专业建议可以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如何预防肠系膜淋巴结炎?
良好的卫如何管理病情?
遵循治疗方案
如确诊,应严格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包括用药 和复查。
不随意停药或更改治疗方案。
如何管理病情?
生活方式调整
调节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有助于身体恢复。
如何管理病情?
定期复查
在医生指导下定期复查,以监测病情变化。
复查可以帮助及时发现潜在问题。
谢谢观看
成人中,免疫系统受损或有基础疾病的人群 也易受影响。
谁容易得肠系膜淋巴结炎? 生活习惯
不良饮食习惯、缺乏锻炼和高压力环境可能 增加患病风险。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的关键。
谁容易得肠系膜淋巴结炎? 家族史
有肠道疾病家族史的人群更易患此病。
定期体检和监测可帮助早期发现问题。
何时需要就医?

什么是肠系膜淋巴结炎

什么是肠系膜淋巴结炎

什么是肠系膜淋巴结炎
相信大家对于肠系膜淋巴结炎这种疾病肯定比较陌生吧,肠系膜淋巴结炎我们也叫做是咽喉病毒感染伴肠系膜或者叫做是
腹膜后淋巴结炎,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出现不但会令我们出现恶心和呕吐等症状而且还会导致我们出现腹痛,所以我们一定要多了解一些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知识才行,一起看看下文关于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详细介绍。

Brenneman综合征于1921年由Brenneman首先报道。

又名咽喉病毒感染伴肠系膜及腹膜后淋巴结炎;肠系膜淋巴结炎。

是指由于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回肠及结直肠区急性肠系膜淋巴
结炎。

病毒性感染,主要由Coxsackie B病毒或其他病毒所
引起,由于远端回肠的淋巴引流十分丰富,回肠及结直肠淋巴结多,上呼吸道感染后,病毒及其毒素沿血循环到达该区域淋巴结,引起肠系膜或腹膜后淋巴结炎。

常见于15岁以下的儿童,在上呼吸道感染后,有咽痛,倦怠不适,继之腹痛,恶心、呕吐,发热,腹痛以脐周及右下腹多见,呈阵发性发作,有压痛和反跳痛,痛点不固定。

检查:血白细胞计数可增加,偶见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例增加。

诊断:根据以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可作出诊断。

鉴别诊断:应与阑尾炎、结核性肠系膜淋巴结炎鉴别。

治疗:若不能与急性阑尾炎鉴别时,应手术探查;若已确诊,可保守治疗,应用广谱抗生素及支持疗法,有些患者可能并发肠套叠,应注意观察,一般可自然恢复。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一种比较少见的疾病,那就是肠系膜淋巴结炎,我们知道肠系膜淋巴结炎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多方面的麻烦,所以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定要做好对于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预防和治疗工作。

肠系膜淋巴结炎健康教育

肠系膜淋巴结炎健康教育

肠系膜淋巴结炎健康教育
一、概述
由于免疫力低下或急性胃肠炎后导致的肠道菌群移位、二重感染所诱发的肠系膜淋巴结的炎症。

主要表现为腹部隐痛或痉挛性疼痛,好发于2~6岁的患儿。

二、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抗生素治疗为主,并配合解痉镇痛药,如山莨菪碱类。

2.手术的选择:对诊断不能肯定者,宁可手术开腹探查,否则让已有急性炎症的阑尾留在腹腔内可能耽误治疗。

三、疾病指导
1.饮食: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2.体位与活动:腹痛时卧床休息,或热水袋热敷,腹痛好转可适当活动。

3.分散注意力:年幼患儿,给予喜爱的玩具,消除恐惧心理。

年长的患儿通过感兴趣的事来分散注意力,减轻疼痛的刺激。

四、出院指导
1.避免上呼吸道感染等诱发因素。

2.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

3.复查时间与指征:出院后复查腹部B超,如有腹痛及时就诊。

参考文献:《儿科护理学》第6版
拟定:夏** 审核:护理部修订日期:2020年9月。

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

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

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小儿腹痛疾病,为肠道炎症或呼吸道感染后引起的结肠区、回肠区肠系膜淋巴结炎症,且腹痛多以右下居多,性质不固定,伴痉挛性疼痛、隐痛等不典型表现。

该病急性期应与肠套叠、急性阑尾炎等急腹症鉴别诊断1。

我院在疑似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中,采纳了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应用,为临床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提供了可靠依据。

1.1一般资料:本组43例,均为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1月我院住院患者,临床以脐周及右下腹阵发性或持续疼痛为主要表现,部分患儿伴有发病时高热、咽痛、呕吐、腹泻、血便等症状。

1.2检查方法:使用PhilipsIE33及西门子S2000、西门子X3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10)MHz。

患儿取仰卧位,对全腹肠间隙扫查,以脐周、右下腹及最痛处为重点扫查,观察有无肿大的淋巴结,并对肿大淋巴结行纵、横、斜多切面扫查,必要时稍加压,观察淋巴结大小、数目,内部结构及血流情况,测量纵径、横径并计算其纵横径比例。

并抗炎对症治疗1~2周后复查,以淋巴结明显减小或消逝为治疗有效的判定标准。

2结果本组43例腹痛患儿全部显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多位于右下腹及脐周,呈椭圆型或卵圆型的低回声、等回声,表面光滑,包膜完整,成髓质分界清楚,多发,呈珠样沿肠系膜排列,最大2.2cm,最小1.1cm,且纵横比>2。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淋巴结内多可见彩色血流信号显示,部分可见自淋巴门进入树枝状血流信号。

4例患儿下腹肠间隙可见少量液性暗区,深度均<1cm。

3讨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大多属于病毒感染,常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过程中并发,或继发于肠道炎症之后,典型症状为发热、腹痛、呕吐,有时伴腹泻或便秘。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沿肠系膜动脉及其动脉弓分布,十分丰富,回肠末端和回盲部尤著,小肠内容物常因回盲瓣的作用,在回肠末端停留,故肠内细菌及病毒产物易在该处汲取而引起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病因、临床诊断标准、彩超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和预防措施
病因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病因一般认为是因呼吸道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近年来发现肺炎支原体感染也可引起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尤其是3岁以上儿童。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沿肠系膜动脉及其分支分布,以回肠末端及回盲部的淋巴结最为丰富,加上小儿淋巴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屏障作用差,因此呼吸道、胃肠道的病毒、细菌等感染常累及肠系膜,小肠内容物常因回盲瓣的作用,在回肠末端停留,故肠内细菌及病毒易在该处吸收进入回盲部淋巴结,引起肠系膜淋巴结炎。

诊断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患者表现为发热、腹痛、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症状,腹痛部位不固定,以右下腹最
多见,也可见于脐周、上腹和左下腹部,腹痛性质不一,多为间歇性阵发性腹痛,部分为持续性腹痛,腹痛程度多不剧烈,疼痛剧烈者易与肠痉挛、阑尾炎以及输尿管结石混淆。

腹部压痛位置不固定,多见于右下腹,也可见于腹部其他部位,右下腹压痛伴有反跳痛及肌紧张者易与急性阑尾炎混淆而被误诊,除腹部体征外,常可发现咽部充血、扁桃体大、颈部淋巴结大等。

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增高或在正常范围。

常用临床诊断标准
(1)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史;
(2)发热、腹痛、呕吐、腹泻或便秘;
(3)腹痛发作间歇期多数患儿感觉良好,经解痉、驱虫、保护胃粘膜治疗无效;
(4)腹痛以右下腹及脐周多见,部位不固定;
(5)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
(6)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

腹部超声可清晰显示淋巴结,可为临床诊断及随访观察提供安全可靠的依据,可作为肠系膜淋巴结炎检查的首选方法;腹部超声检查可发现淋巴结大,部分有少量腹水,可能为炎性渗出性病变。

对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
CT发现右下腹肠系膜有数个以上直径>5mm的淋巴结即可考虑为肠系膜淋巴结炎。

对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者,首先应确定是原发还是继发,如果除肠系膜淋巴结炎外无其他异常发现,考虑为原发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如果肠系膜淋巴结炎伴明显的回肠末端增厚,可见于克隆氏病和回肠炎,则考虑为继发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应进一步行内镜活检、粪便培养或小肠钡透检查以明确引起淋巴结炎的原因,尤其在经验性治疗效果不好的情况下,应做上述检查以明确诊断。

彩超诊断标准
常用彩超诊断标准:在同一区域肠系膜上探及2个以上淋巴结回声,并且长轴直径>10mm或短轴直径>5mm,或淋巴结成集簇状排列、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示淋巴结内血流信号丰富者视为淋巴结大。

目前对彩超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存在争议。

因小儿淋巴系统发育旺盛,正常儿童彩超检查亦可发现肠系膜淋巴结,腹部淋巴结大在儿童中很常见,不应都视为异常。

肠系膜淋巴结增大可以是正常现象,但也可能是某些淋巴增生性疾病的早期表现,如肿瘤、炎症,以及感染。

区分肠系膜淋巴结增大是否正常非常必要,淋巴结的大小、数量以及分布对提示疾病具有重要意义,但肠系膜淋巴结增大的异常范围至今尚未统一。

鉴别诊断
急性阑尾炎易混淆,两种疾病的临床表现有许多相似之处,患者均可表现为发热、右下腹疼痛及压痛等。

其鉴别方法如下:(1)腹痛与发热的关系:先发热后腹痛是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早期症状,反之则是急性阑尾炎的早期症状;
(2)腹痛性质:肠系膜淋巴结炎腹痛部位多不固定,不呈进行性加重,可有缓解期,无明显的腹膜刺激症状,而急性阑尾炎以转移性腹痛为特点,腹痛较重,呈进行性加重,有压痛、反跳痛、肌紧张;
体温: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体温极少超过38.5℃,急性阑尾炎患者体温则常在38.5℃以上;
白细胞计数: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轻度升高,急性阑尾炎患者白细胞计数常12×109/L以上,可达20×109/L,中性粒细胞达85%以上;
B超检查对急性阑尾炎和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可提供准确依据。

正常阑尾超声影像
急性阑尾炎超声影像
肠系膜淋巴结结核
结核是一种慢性肉芽肿性疾病,表现复杂多样,几乎人体所有器官包括腹腔均可累及。

结核感染的淋巴结增大与恶性肿瘤、炎症等9起的淋巴结增大在悦栽表现不同。

结核性淋巴结通常比恶性肿瘤或炎症淋巴结的衰减值低,衰减值近似于液体或脂肪。

超声检查可发现肠系膜淋巴结结核受累的淋巴结数目较多,可同时累及数个相邻区域内的淋巴结,包膜可不完整,可有融合。

肿大淋巴结的内部回声既可表现为实质均匀低回声,也可同时伴液性暗区或钙化,可合并腹腔积液、肠管粘连等改变。

肠系膜淋巴结结核
恶性淋巴瘤
几乎任何恶性肿瘤均可引起肠系膜淋巴结病变,以淋巴瘤最为常见。

淋巴瘤可引起身体任何部位的淋巴结病变,最常累及的部位为胸部、腹膜后及浅表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病变也很常见,淋巴结增大见于肠系膜根部,向肠系膜外周扩散。

淋巴瘤引起的肠系膜淋巴结病变具有特征性外观。

肿瘤倾向于向周围生长,从而使正常的解剖结构如血管和肠道移位。

超声表现为淋巴结增大趋向圆形,纵横比<2,累及节段较长,可有融合、中心坏死或点状钙化。

预防措施
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多运动,增强体质;注意饮食卫生,忌过食生冷瓜果、忌雪糕、冰淇淋等冷饮,少喝饮料,不吃零食,不暴饮暴食;注意气候变化;注意腹部保暖;餐后稍事休息,勿作剧烈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