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表面活性剂石油烃降解菌降解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新型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的研制的开题报告

新型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的研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如何有效地从油水混合物中分离出油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传统的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对于含油污水的处理存在诸多的限制,而表面活性剂的应用在驱油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传统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虽然可用于驱油,但其分解速度慢、生产成本高等问题限制了其在应用中的推广。
因此,研发一种新型驱油用表面活性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的目的是研制一种新型驱油用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分解性能和较低的生产成本,并能在实际生产中广泛应用。
本研究意义在于推动驱油技术的发展,解决油水混合物处理过程中的环境问题,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筛选合适的表面活性剂原料,进行物理性质测试和分析。
2.设计合成方案,通过实验室合成新型驱油用表面活性剂。
3.对合成表面活性剂进行性能测试,包括乳化性能、分解性能、稳定性等。
4.进行驱油实验,验证新型表面活性剂的应用效果。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验室合成和实验测试相结合的方法。
具体方法如下:1.选择适合的表面活性剂原料,并对其进行物理性质测试和分析,确定优化的合成方案。
2.设计实验室合成方案,以代表性的表面活性剂为模板,改变反应条件(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来合成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从中筛选出适合驱油的表面活性剂。
3.对合成的表面活性剂进行性能测试,包括乳化性能、分解性能、稳定性等。
4.进行驱油实验,验证新型表面活性剂的应用效果。
五、预期结果和研究意义本研究预期得到以下几个结果和意义:1.从多种表面活性剂原料中筛选出适合驱油的表面活性剂。
2.实验室合成出新型驱油用表面活性剂,并对其进行性能测试。
3.验证新型表面活性剂在驱油中的应用效果。
4.推动驱油技术的发展,解决油水混合物处理过程中的环境问题,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一株既产表面活性剂又高效降解石油烃菌株的鉴定及降解效果

一株既产表面活性剂又高效降解石油烃菌株的鉴定及降解效果刘虹;王航;汪雪格;刘娜;温钢;付净;翦英红【摘要】在修复石油烃污染的环境时,多采用表面活性剂增强修复效果,而一些微生物既能降解石油烃,又能代谢分泌表面活性剂,从而促进油的乳化,提高油的分散程度,增大菌株和油珠的接触面积,提高其对石油烃的降解,增强修复效果.该研究从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出一株既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又高效降解石油烃的菌株B-6.通过观察形态特征、生理生化试验及16SrDNA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并研究了菌株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及降解石油烃的特性.实验结果表明,B-6初步鉴定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菌株B-6的发酵液经粗提后,得到黄褐色粘稠状生物表面活性剂粗品,其产量为2.19 g·L-1.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菌株B-6在代谢过程中能产生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物质.该菌株用于水中石油烃的降解,石油烃初始浓度为2 000 mg·L-1,120 r·min-1、30℃下振荡培养5d后,菌株对石油烃的降解率达99.13%.【期刊名称】《生态环境学报》【年(卷),期】2015(024)012【总页数】5页(P2035-2039)【关键词】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石油烃;降解;鉴定【作者】刘虹;王航;汪雪格;刘娜;温钢;付净;翦英红【作者单位】吉林化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吉林吉林132022;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吉林长春130021;松辽水环境科学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21;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吉林长春130021;吉林化工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吉林吉林132022;吉林化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吉林吉林132022;吉林化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吉林吉林132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72LIU Hong, WANG Hang, WANG Xuege, LIU Na, WEN Gang, FU Jing, JIAN Yinghong. Identification of A Surfactant-producing and Petroleum Hydrocarbon Degrading Strain and Its Degradation Efficiency [J].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5, 24(12): 2035-2039.近年来,由于人类在进行石油开采、储运和生产加工等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造成的石油泄漏以及含油污水的不合理排放等,致使大量的石油烃进入环境,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杨明星等,2011;Farhad et al.,2000),其污染量大且面广,危害着人类的健康,给生态环境也造成了很大的危害(程金香等,2004;陆秀君等,2003)。
柴油降解菌的筛选、降解条件优化及其降解机理研究的开题报告

柴油降解菌的筛选、降解条件优化及其降解机理研究的开
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石油的开采、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等废弃物也越来越多。
其中,柴油在石油加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柴油的漏失、泄漏、储存等情况都会导致环境的污染。
因此,寻找一种处理柴油污染的有效方法成为了重要的研究方向。
生物降解是一种环境友好的处理方法,其中微生物降解被认为是最有效、最经济的一种方法。
因此,寻找柴油降解菌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将分别从筛选柴油降解菌、优化降解条件以及深入研究其降解机理三个方面进行探究,旨在为柴油污染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研究方法
1. 筛选柴油降解菌
通过采集不同的环境样品(如油田环境、石油加工厂、工业废水处理厂等),采用培养基筛选法、功能基因筛选法等方法,筛选出具有较高降解柴油能力的细菌。
2. 优化降解条件
对筛选出来的降解菌进行优化培养条件的研究,包括温度、pH值、浓度、营养物质等条件的优化,以提高其降解效率。
3. 研究降解机理
通过分析柴油降解产物、生物学特性等方法,对降解机理进行研究,探究降解菌的降解途径、代谢产物等信息。
三、预期结果
本研究将筛选出一种具有高效降解柴油能力的菌株,并优化其降解条件,提高降解效率。
同时,通过分析降解产物等方法,深入探究其降解机理,为柴油降解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产表面活性剂的石油降解菌降解特性研究

产表面活性剂的石油降解菌降解特性研究郑金秀1,2,彭祺3,张甲耀1*,赵磊1,赵晴1,李艺婷1(1.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武汉430072;2.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武汉430079;3.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武汉430072)摘要:从石油化工厂附近的污染土壤中分离到一株产表面活性剂的石油降解菌,经鉴定为假单胞菌属,其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产量为0.53g/L。
文章研究了该菌株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状况,并与两株不产表面活性剂的菌对比测定了其石油降解的效率,生物表面活性剂在此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将表面活性剂产生菌与其它菌株组合能有效的提高菌株对石油的降解效率,最终使另外两种菌株的降解率分别提高了7.38%和18.33%。
关键词:生物表面活性剂;石油;降解;混合菌群中图分类号:X1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504(2007)01-0005-03生物表面活性剂是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分泌出的具有一定表面活性的产物,如糖脂、多糖脂、脂肽或中性类脂衍生物等。
由于其独特的两亲分子结构使生物表面活性剂在食品、农业和工业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
已有不少研究[2-3]表明,在生物修复过程中投加表面活性剂能有效溶解那些难溶的石油烃类化合物和其它有机化合物,提高有机污染物质的脱附率,从而提高生物降解率。
生物表面活性剂不仅能促进细菌对石油的降解,而且具有化学表面活性剂所没有的对微生物无毒、无害的特点,因而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且逐步在生物修复方面得到广泛应用[4-5]。
本实验研究了一株集产表面活性剂和降解能力于一体的石油降解菌的特性,并以其为中心与另两种石油降解菌组成混合菌群,以研究其产生的表面活性剂对石油降解的促进作用,使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石油降解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利用。
为探索产表面活性剂的降解菌在处理石油烃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1材料和方法1.1菌株来源从青山石化厂附近的污染土壤中筛选分离得到。
青藏高原土壤中产表面活性剂细菌及其原油降解特性的研究

青藏高原土壤中产表面活性剂细菌及其原油降解特性的研究青藏高原土壤中产表面活性剂细菌及其原油降解特性的研究引言青藏高原作为我国最大的高海拔、寒冷干燥地区之一,其土壤环境具有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
随着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和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原油泄漏对青藏高原土壤生态系统的污染成为一项严重问题。
因此,研究青藏高原土壤中产表面活性剂细菌的存在及其原油降解特性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实际意义。
产表面活性剂细菌的分离与鉴定为了研究青藏高原土壤中是否存在产表面活性剂细菌,我们采集了来自不同海拔、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样品。
通过稀释涂布法和分离培养,筛选出了一系列形态各异的细菌菌落。
接着,利用形态学特征和生理生化指标对这些细菌进行初步鉴定。
最后,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了其中一株细菌的系统发育关系,该菌株与已知的产表面活性剂细菌属Arthrobacter密切相关。
原油降解特性的研究为了进一步研究这株产表面活性剂细菌的原油降解特性,我们选择了天然原油作为其唯一碳源晋级引发培养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该菌株能够利用原油作为唯一碳源进行生长,且在实验期间细菌生长的速率与原油的降解率呈正相关。
初步测定还发现,该细菌的最佳生长温度在25-35℃之间,最适生长pH为6-8,而零下5℃的低温环境并不能抑制其生长和原油降解能力。
细菌降解原油机制的初步探索为了初步探索这株细菌降解原油的机制,我们首先分析了细菌生长过程中的代谢产物。
结果显示细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代谢物,包括烷烃、芳香烃和多环芳烃等。
继续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产物进行分析,发现细菌通过氧化作用将原油中的烷烃、芳香烃等化合物转化为更容易降解的代谢产物。
进一步通过对细菌代谢途径的分析,我们发现该菌株可能通过部分氧化和某些酶促反应来降解原油中的污染物。
结论通过这项研究,我们发现了青藏高原土壤中的一株产表面活性剂细菌,并进一步研究了其原油降解特性。
这一发现对于理解青藏高原土壤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和降解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高效原油降解真菌对原油污染土壤的修复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效原油降解真菌对原油污染土壤的修复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石油及其制品成为人们生产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能源来源。
然而,石油的开采、储运、加工、使用等环节中常常会发生泄漏和排放,引起严重的油污染问题。
油污染土壤的修复一直是环境治理领域关注的重点问题。
传统的修复方法主要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手段。
其中,生物法由于具有成本低、效果好、不会增加二次污染等优点,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高效原油降解真菌是生物法中的一种新型修复技术,其具有降解速度快、代谢产物少、生态环境友好等特点,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修复技术。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本研究旨在探究高效原油降解真菌对原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为实现油污染土壤的快速、高效、经济的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具体研究意义如下:1.为石油企业、环保部门提供有效的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支持,推进石油开发和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2.为解决油污染产生的环境和社会问题作出贡献。
3.研究高效原油降解真菌的应用潜力,为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推广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内容1.对高效原油降解真菌的分类、生物学特性、降解机理等进行综述。
2.采用常规土壤化学分析方法,对污染土壤的污染程度进行评估。
3.采用高效原油降解真菌进行原油污染土壤修复实验,分别采用重金属污染土壤分别单独、混合处理,分析各处理组的降解效果、土壤pH值、微生物数量等。
四、研究方法1.文献调研法:对高效原油降解真菌和油污染土壤修复等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调研和分析,了解研究进展和研究现状。
2.实验室研究法:采用水平扩散法,制备油污染土壤,采用高效原油降解真菌进行原油污染土壤的修复实验,分析各处理组之间的差异。
3.数据分析法:使用Excel等工具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评估高效原油降解真菌的修复效果。
五、预期结果通过实验,预计获得以下结果:1.评估各处理组的降解效果,并对高效原油降解真菌的降解能力进行定量分析和比较。
石油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和降解条件研究的开题报告

石油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和降解条件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随着全球工业化和人口增长,石油的需求不断上升。
然而,石油污染却成为环境问题中的重要问题,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目前,处理石油污染的方法主要是生物、化学和物理方法。
其中生物方法因其高效、经济和环保而备受关注。
而石油降解菌则是生物方法中的一种重要手段。
因此,研究石油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和降解条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二、研究内容
1.通过样品采集和培养方法,分离鉴定石油降解菌;
2.选取优良的石油降解菌,优化其培养条件,如温度、pH值、营养盐等,以提高其降解能力;
3.通过对石油降解菌的基因测序分析,探究其分子机制;
4.建立合适的石油模型实验,对石油降解菌的降解能力进行评价。
三、研究意义
1.为环境治理提供有效的方案和手段;
2.深入探究石油降解菌的分子机制,为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提供理论依据;
3.创新性地发掘石油资源,为石油开发提供技术储备。
四、研究方法
1.样品采集和分离鉴定石油降解菌;
2.控制条件优化石油降解菌的培养条件;
3.对石油降解菌进行基因测序和分子机制分析;
4.建立石油模型实验评价石油降解菌降解能力。
五、预期成果
1.分离纯化多种石油降解菌;
2.确定适宜的培养条件,提高石油降解菌的降解能力;
3.分析石油降解菌的分子机制;
4.建立石油降解菌的评价指标体系。
海洋石油降解菌的筛选、菌群构建及降解基因的初步研究的开题报告

海洋石油降解菌的筛选、菌群构建及降解基因的初步研究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与意义海洋石油污染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在海洋环境中,石油污染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同时也对人类健康和福利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损害。
因此,在海洋石油污染治理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前景。
海洋石油降解菌是处理海洋石油污染的主要途径之一,因其生态友好、资源广泛等优点而备受研究者的关注。
海洋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和菌群构建研究,对于探究海洋油污染的微生物降解机制,提高石油降解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研究内容本项目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海洋石油降解菌的筛选通过对不同来源的海洋样品的采集和处理,利用实验室的方法和技术,筛选到具有高效降解石油能力的微生物。
(2)海洋石油降解菌的菌群构建通过对筛选到的微生物进行鉴定和分类,构建高效的菌群,并通过物种多样性指数、群落相似性指数等参数进行评价。
(3)降解基因的初步研究对菌群中的微生物进行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研究,挖掘出其中参与海洋石油降解的重要基因。
3. 研究方法(1)海洋石油降解菌的筛选:采用分离培养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筛选到具有高效降解石油的微生物菌株。
(2)海洋石油降解菌的菌群构建:通过对筛选到的微生物进行系统学的鉴定和分类,构建高效的菌群。
(3)降解基因的初步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基因组学、转录组学研究,从中挖掘出其中参与海洋石油降解的重要基因。
4. 预期目标和意义通过对海洋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和菌群构建,初步探究其降解机制,提高石油降解效率,缓解海洋石油污染问题。
同时,通过研究海洋石油降解菌的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挖掘重要基因,可以为发掘海洋石油降解菌的潜力和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表面活性剂石油烃降解菌降解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课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表面活性剂石油烃降解菌是一类能够利用石油烃类化合物作为生长基质进行自身生长繁殖,同时能够将石油烃类化合物降解成无害的碳水化合物和水的微生物。
表面活性剂在石油烃降解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可以提高石油烃的生物利用率,促进石油烃的降解和去除。
目前,随着油田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污染日益严峻,表面活性剂石油烃降解菌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学价值。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表面活性剂石油烃降解菌降解石油污染物的机制,为石油污染治理和环保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指导。
二、研究内容和思路
本研究将采用实验室培养的方法,初步筛选出具有较强石油烃降解能力的表面活性剂石油烃降解菌,并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和分析。
接着,将构建石油污染物降解静态实验系统,探究表面活性剂石油烃降解菌降解石油污染物的机理和途径。
在实验过程中,将对石油污染物的降解速率、代谢产物、微生物活性等参数进行测定和分析,加深对表面活性剂石油烃降解菌的降解机理的认识。
最后,将探究表面活性剂石油烃降解菌在石油污染治理方面的应用前景,为石油污染治理和环保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三、研究目标和预期成果
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探究表面活性剂石油烃降解菌降解石油污染物的机制和途径,为石油污染治理和环保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具体预期成果如下:
1. 筛选出具有较强石油烃降解能力的表面活性剂石油烃降解菌;
2. 探究表面活性剂石油烃降解菌降解石油污染物的机理和途径,深入了解表面活性剂对石油烃降解的促进作用;
3. 构建石油污染物降解静态实验系统,测定表面活性剂石油烃降解菌的降解速率、代谢产物和微生物活性等参数;
4. 研究表面活性剂石油烃降解菌在石油污染治理方面的应用前景。
四、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本研究将采取以下方法和技术路线:
1. 建立石油烃降解微生物的筛选和鉴定方法,通过宏基因组学、16S rRNA测序等技术鉴定表面活性剂石油烃降解菌,并进行其功能和代谢特征分析。
2. 构建石油污染物降解静态实验系统,对表面活性剂石油烃降解菌的石油烃降解活性进行实验研究,测定代谢产物、微生物活性等参数。
3. 通过实验研究,探究表面活性剂石油烃降解菌的降解机制和降解途径,深入了解表面活性剂对石油烃降解的促进作用。
4. 最后,结合实验结果,研究表面活性剂石油烃降解菌在石油污染治理方面的应用前景,为石油污染治理和环保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五、研究进度安排
一季度:筛选具有石油烃降解能力的表面活性剂石油烃降解菌,并进行初步鉴定和分析。
二季度:构建石油污染物降解静态实验系统,开展降解实验和数据采集工作。
三季度:通过实验结果,探究表面活性剂石油烃降解菌的降解机制和降解途径,深入了解表面活性剂对石油烃降解的促进作用。
四季度:根据实验结果,研究表面活性剂石油烃降解菌在石油污染治理方面的应用前景,撰写论文并进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