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第四单元

三年级科学第四单元
三年级科学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磁铁

1、我们知道的磁铁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磁铁有各种各样的形状。

2.磁铁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被广泛地应用在许多方面。

过程与方法

1.描述和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磁铁的知识。

2.观察磁铁形状,根据形状给磁铁取名。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磁铁的用途,体会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2.乐于表达和交流。

3.激发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交流、整理关于磁铁的知识。

【教学难点】知道磁铁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被广泛应用于许多方面。

【教学准备】各种各样的磁铁、塑料小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宝刀传说。(课件图片出示)古代的侠客不光武功高强,而且常常有好的兵器。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从青铜兵器到铁制兵器,越来越结实,但是也有了一类特殊的兵器。就一把普通式样的刀,看上去没什么特别的,却说是“宝刀”。原来,其他的兵器不敢轻易靠上它,一靠上它兵器就会被它吸住,力气小的人往往会让兵器脱手。撒暗器的也不管用,那些铁制的暗器还没伤到人,只要用宝刀在面前挥舞几圈,暗器就被它全部吸住了。难怪被侠客们称为“宝刀”!你知道其中的秘密吗?

2.听完了宝刀的传说,我想小朋友们的心里一定出现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吧?呵呵!不着急,再看看老师的遥控小车吧!

3.演示遥控小车:把一块磁铁用纸包上放在塑料小车上,把一根条形磁铁包装成指挥棒状,手拿“指挥棒”靠近小车,吸引或排斥着小车前进和倒退。小车怎么会听我的指挥?

4.怪事还真多,你能猜猜其中的奥秘吗?学生猜测、交流、讨论。

二、我们对磁铁的了解:

1.在我们周围,很多物体上也都使用了磁铁。我们知道磁铁的哪些事情,是怎么知道的?

2.请以小组为单位,在记录纸(我们知道的磁铁)上画出或者写出对磁铁的了解吧!再想想怎样把小组知道的有关磁铁的事情介绍给全班小朋友。一会儿我们开个小小交流会,比一比哪个小组知道的多,介绍的好。

3.小小交流会:我们知道的磁铁。

(1)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汇报以“磁铁”为中心用网状图形式记录在黑板上。

(2)评比得出最佳表现组。

三、利用网状图,整理磁铁知识:

1.形状

(1)磁铁有各种各样的形状。(课件图片出示)

(2)这么多不同形状的磁铁,怎么进行交流介绍呢?为了方便,人们就根据形状给磁铁取名了。你能给这些磁铁取个名字吗?(凡取的名有道理的都给予肯定,但注意最后统一到通用称呼上来:蹄形、条形、环形磁铁等。)

(3)为什么磁铁要做成这么多的形状?

2.用途

(1)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铁?

(2)磁铁在这些地方有什么作用?

(学生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图片出示,或补充介绍或帮助

学生打开思路。)

3.性质

(1)我们知道磁铁有一些特殊的性质,是怎么知道的呢?

(2)我们能把这些性质记录下来吗?学生在记录纸(我们所了解的磁铁性质)上写下自己所知道的磁铁的性质。

(3)交流汇报。

四、总结延伸:

1.回顾宝刀传说和遥控小车,利用磁铁还可以做什么有趣的小游戏呢?自己课后去设计设计哦!

2.对于磁铁,我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板书设计:我们知道的磁铁

教学后记:

2、磁铁有磁性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2.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过程与方法

1.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2.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

3.根据材料设计实验,研究磁铁隔着水能不能吸铁。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到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性质。

【教学难点】知道并理解用磁铁可以辨别出不易辨认的铁制品。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

1.磁铁和被测试物品:铜钥匙、铁钥匙、回形针、铁钉、铝片、铜导线、玻

璃珠、木片或木块、纸片、弹簧、布条等物品(材料的种类多一些,铁材料制品要有多种,要有铜、铝等非铁的金属物品,学生的学习用品,如:橡皮擦、铅笔、塑料尺等也可用作测试材料)。

2.橡胶皮(气球皮)、杯子和水。

3.铁盒(如罐头盒)、铝盒(如易拉罐)、茶叶筒(底和盖是铁制的,筒身是纸制的)、圆珠笔。

4.几种不同材质的硬币,如一元的钢币,5角的铜币和钢芯镀黄铜币,1角的铝币和钢币,分值铝币。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我们认为磁铁能吸引什么?学生交流,师适当板书。(如:金属?铁???????)

2.怎样检验我们的观点?(做实验)

二、磁铁能吸引的物体:

1.老师准备了这些材料,请看(实物投影出示材料小样)。我们先预测一下物体会不会被磁铁吸引,然后再做实验进行检验吧。(预测时说说理由或根据)

2.我们小组的桌子上就有这些材料,一会儿就要请大家来做做小小检验员了。实验可不要忘了做记录啊。(投影出现记录表)检测后把被测试物体按“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分类填写好,然后小组讨论记录下两类物体在材料上的各自特点。(学生实验并记录填写好表格)

3.交流汇报。

4.小结。

(1)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2)由此我们可以推知,磁铁可以吸引什么物体?

(3)与我们刚上课时的观点相比较,原来的观点是得到了确认,还是需要做一些修改呢?(回顾板书,修正板书。)

5.辨认铁制品。

(1)这些物体中,哪些是铁材料做的?(实物投影出示:主要是硬币、茶叶筒等)

(2)学生观察判断并交流。

(3)对于自己的判断有十足的把握吗?想想辨认铁制物体用什么方法可以更可靠呢?(用磁铁)

(4)那我们就用磁铁来检验一下刚才的判断吧!学生实验。

(5)两次判断结果一样吗?哪一次判断更能使人信服呢?从中我们收获了什么呢?学生汇报、交流、小结(教师小结:磁铁都能吸引铁一类材料做的物体,我们可以把磁铁的这种性质叫作磁铁的磁性。)。

三、隔物吸铁:

1.引入研究。

(1)还记得老师上节课给大家带来的遥控小车吗?现在大家都知道老师能指挥小车是因为有磁铁的原因,可当时知道吗?为什么?(纸包住了磁铁)磁铁被纸包住了,隔着纸,还能吸铁吗?

(2)学生猜测,教师演示。看到了什么现象?学生交流汇报。

(3)原来隔着纸的磁铁也能吸铁啊!那搁着别的物体行不行呢?想研究哪些物体呢?学生列举。

2.实验设计。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这些物体(实物投影出示),怎么做实验呢?哪个小组先设计好了哪种物体的研究计划,并口头交流汇报获得了我们的认可,就可以先领走该种物体了。(特别关注隔水实验的设计)

3.学生实验并做记录。(相应的物体后面做好记录)

4.汇报交流。

5.小结。

(1)通过实验,你知道了什么?

(2)教师补充介绍并演示:磁铁隔着铁片吸铁。(让学生领悟到书中结语中“一些”所表示的意思。)

四、总结延伸:

1.今天的课,对我们的知识增长有什么帮助?你有什么收获?

2.老师的钥匙不小心掉到了井里,不把衣服弄湿,怎样才能把钥匙成功捞上来呢?

注:教师在此课的教学中要清楚:磁铁能吸引铁,还能吸引镍、钻等金属。学生如果知道磁铁还能吸镍、钻等,教师要给予肯定。人民币硬币用的材料分别是:1元硬币为钢芯镀镍;2000年版5角硬币是铜锌合金,黄色带红;2002年版5角硬币为钢芯镀黄铜,黄色;老版1角的是铝币,2005年后的1角硬币为不锈钢,色泽为钢白色,与1元钢币颜色略有差别;分值硬币都是铝的。不锈钢的组成成分都主要是铁,但是磁铁只能吸引一些种类的不锈钢,有些种类的不锈钢磁铁是不吸引的。磁铁能吸引录音磁带、录像磁带,因为在它们的胶带中有铁粉类物质。但是电脑用的磁盘,看起来与录像带很像,但不能被磁铁所吸引。磁铁吸引了看似铜的物体,其实那是在铁物体的表面镀的一层铜。

板书设计:

磁铁能吸引

教学后记:

3、磁铁的两极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2.两个磁极接近,有时相互排斥,有时相互吸引。磁极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问题作出假设性解释。

2.通过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认真实验、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2.体验重复实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鼓励学生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研究磁性强弱的问题,从某方面对不同的实验方法做出比较和评价,体会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指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要注意收集数据,利用数据验证磁铁的两个磁极磁力最强。

【教学难点】通过活动,认识到磁极间有吸引和排斥两种不同的作用:这种吸引、排斥的作用是相互的;磁铁的两个磁极不完全相同,磁极不同,作用不同。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小钢珠、大条形磁铁、回形针,没有标识的磁铁。

教师准备:蹄形、环形等不同形状的磁铁,若干纸条(在黑板上直观记录条形磁铁相互作用的实验现象时使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实物出示)看,这是什么?(小钢珠和条形磁铁)如果把小钢珠放在条形磁铁的中间,一松手,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猜测。

2.我们来试试吧!教师演示(多做几次)看到了什么?(小钢珠

在磁铁上总向两边滚)

3.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学生猜想,做出假定性解释。

二、磁铁什么地方的磁力大:

1.是不是真的像大家说的那样,同一块磁铁各部分的磁性不一样强呢?那我们猜条形磁铁哪些部位磁性最强?

2.这只是大家初步的想法,怎样用科学的实验数据或现象来证明我们的观点呢?要比较磁铁的各部分磁性谁更强,可以怎么比?

3.学生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

4.交流汇报实验方案。

(1)如果要测磁铁各部分能吸起回形针数,该怎么做?磁铁是放在桌上好呢还是挂起来?可以在条形磁铁的哪些部位放回形针?为节约时间我们可以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点,板书条形磁铁,并选择五个点,回形针怎么放?我们可以一个接一个放(演示)现在放了几个?如果再放上去要掉下来了,算吸起几个?注意一定要轻轻的放上去,细心一些。要不要记下各部位吸起的回形针数,记在哪里?在记录纸上就有这种实验方法的记录处,我们来看一下,分别在磁铁的A、B、C、D、E 处下面的括号中记录下来?

(2)这是比磁铁各部分吸的回形针数,是一种比较好的比磁性强弱的办法,还有其它不同的办法吗?

(3)能不能比磁铁各部分吸同一个回形针所需要的距离呢?怎样量磁铁各部位吸起同一个回形针需要的距离?用什么材料做的尺来量比较好一些?旁边能不能放其它的磁铁?把回形针放在尺的起始点放回形针,沿着尺慢慢的接近回形针,当吸住回形针时,观察磁铁离起始点的距离,就是这个部位吸回形针的距离。

(4)如果用小钢珠实验,怎么来做?小钢珠先放哪里?旁边能不能放其它的磁铁?观察什么?怎么记录实验的结果呢?可以用箭头画出铁珠的运动轨迹。

5.刚才小朋友们想出了许多好办法。但课堂上时间毕竟有限,为

了大家更好的交流,我们先选择第一种方法进行,好吗?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6.各小组实验数据汇总。

7.我们一起来观察分析一下,从我们的汇总数据里,我们可以发现些什么信息?

8.小结。

我们把两端磁性最强的地方,叫做磁极。(板书磁极)想想一块磁铁磁极有几个?

三、磁铁两极的研究:

1.我们已经知道磁铁能吸铁,如果用一个磁铁的磁极去吸另一个磁铁的磁极,吸引力会更大吧?想验证一下吗?

2.用两只手握住两块没有标识的磁铁,将它们的磁极相互接近,出现了什么情况?我们的手有什么感觉?学生操作,交流感受。

3.为什么有的吸在一起,有的会推开呢?这样的情况会出现几种呢?再做一做看看。

4.我们能准确地说出,两块磁铁相互接近时是哪两个磁极相互吸引,哪两个磁极相互排斥吗?(不能)那怎么办呢?

5.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为了准确而又简单的的表达,我们可以借助一些符号来做标记,比如说字母。)

6.我们先给两块磁铁的两端分别标上A、B、C、D后,再将它们相互接近吧。当然别忘记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我们也可以借助符号,如用“→←”来表示相互吸引,用“←→”来表示相互排斥。

7.学生实验,并记录。

8.汇报交流。

9.小结、延伸。

(1)各组的实验结果都相同吗?

(2)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呢?(标注字母时是随意的,没有统一标准。)

(3)怎样才能标注统一呢?我们下一课再继续研究吧!

四、作业:

出示蹄形磁铁、环形磁铁等,它们的磁极在哪里呢?(用小钢珠测试,因为磁极磁性最强,钢珠会自动滚向磁铁的两个磁极。)板书设计:

A B C D E

教学后记:

4、磁极的相互作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磁铁能指南北方向。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S”表示;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N”表示。

2.磁铁的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

过程与方法

有计划地做实验,分类整理实验证据找出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有计划、有步骤进行实验的严谨态度。

2.感受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能有计划地做实验,分类整理实验证据找出规律。

【教学难点】知道磁铁能指南北方向,指南的磁极叫南极,

用“S”表示;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N”表示。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磁铁,悬挂磁铁的支架或磁铁座,上节课使用的无标识的磁铁,其他形状的没有标识的磁铁。

【教学过程】

一、回顾引入:

1.上节课我们把两块磁铁的磁极标记为A、B、C、D来研究磁极的相互作用,结果全班出现了不同的结果。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对磁极的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未能把本是相同的磁极标上相同的字母。)2.磁铁的两个磁极还有什么不同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研究吧!

3.研究之前,老师想考考小朋友们:谁能正确指出我们教室的东、南、西、北方?

二、磁极与方向:

1.我们研究磁铁,老师怎么忽然让我们认方向了啊?小朋友们心里一定非常纳闷吧?不着急,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礼物,出示(把一块条形磁铁横着悬挂起来或放在磁铁座上,使它能在水平方向自由转动。)(注意让悬挂的磁铁远离铁制物体。)

2.可不要小看它哦,仔细观察磁铁静止下来的位置吧,发现了什么?(一端指南,一端指北)

3.我们再让它转动一下。注意观察磁铁静止下来的位置,变化了吗?

4.小朋友们一定很想自己动手做一做吧?好,下面小组实验,边实验边注意观察磁铁静止下来的位置,反复多做几次。

5.汇报交流。

6.小结。通过实验,我们知道磁铁能指南北方向,指南指北的磁极总是固定不变的。于是人们把指北的磁极叫北极,指南的磁极叫南极。“北方”的英文是"North",“南方”的英文是“South",所以国际上通行磁铁指北的一极叫N极,指南的一极叫S极。

7.运用。上节课,我们用字母A、B、C、D给磁铁的磁极做标记,现在还需要这样吗?可以怎么修改呢?(用“南”“北”或“S”“N”做标记)学生动手自己找出上节课使用的没有标识的磁铁的南北极并添加新标记。

三、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1.现在我们已经给两块磁铁正确标记上了南(S)、北(N)极,想想让两块磁铁的磁极相互靠近,共有几种情况?(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2.让我们用添加了新标记的两块磁铁重做磁铁两极相互作用的实验吧,别忘记实验结果记录哦!

3.学生实验,并做记录。

4.汇报交流。(教师适时板书)

5.小结、延伸。

(1)各组的实验结果都相同吗?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认识到了磁铁两极有南极和北极的不同,并正确标识了实验用的磁铁的南极和北极。)

(2)我们现在能够准确地说出,两块磁铁相互接近时,是哪两个磁极相互吸引,哪两个磁极间相互排斥了吗?学生回答。

(3)我们把两个相同的磁极叫同极,不相同的磁极叫异极。所以当两块磁铁相互靠近时的结果如何,我们可以进行更简单的表述,谁再来说说?(“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四、拓展延伸:

1.对于其他形状的磁铁,我们能找到它们的南极和北极吗?(用多种方法)

2.资料阅读“磁悬浮列车”,课后制作一个悬浮磁铁。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5、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两个或多个磁铁吸在一起,磁力大小会发生改变。

过程与方法

1.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做实验获取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2.学习改变磁铁磁力大小的一些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细致、有序地进行实验操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经历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做实验获取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明白两个或多个磁铁吸在一起,磁力大小会发生改变。

【教学难点】具体、细致的指导学生做一个磁铁能吸多少个回形针的实验。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4个——6个大小相等、磁力大小一样的环形磁铁,两个杯子(或其他支撑物),薄木片、回形针、回形针制作的小钩、透明胶带。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进行猜测:

1.教师演示比较两个磁力大小差别较大的磁铁各吸回形针的多少,让学生直观看出这两块磁铁的磁力大小是不同的。

2.我们能改变一个磁铁的磁力大小吗?(不能,一个磁铁磁力大小是不变的。)

3.两个磁铁吸在一起,磁力会变化吗?如果磁力大小会变化,是变大还是变小呢?我们可以很方便地把很多个环形磁铁相互吸引着重叠在一起(演示方法),它们的磁力又会怎样呢?

学生猜测,记录并交流。

二、测量磁力,收集数据:

1.怎么知道磁力的变化呢?(书上有方法介绍,但我觉得还是让学生自己来设计比较好,教师不妨放手让学生讨论说说。当然,交流汇报时,教师要注意把握,帮助学生选择较科学的方法进行实验。)2.今天我们就做一次小懒汉吧!用书上现成的方法来实验。(投影出示图片)

(1)磁力的大小用什么来表示?(磁铁吸住回形针的个数表示)(2)实验时,为了公平比较磁力的大小,要注意什么?(一、几个磁铁的磁力大小要相同。二、测量磁力大小的方法要保持相同:放磁铁的薄木片不变,用同样的方法钩住回形针,使用同样大小的回形针等。)

3.学生实验,并记录。

(1)教师演示并指导学生做一个磁铁能吸多少个回形针的实验。(注意提醒学生把回形针先挂在钩子上,再把小钩子往磁铁上吸。)(2)指导填写记录表。

(3)学生继续实验。(提示学生,最好把实验用的第一个磁铁始终放在最底下,后吸上的磁铁依次往上叠,避免因磁铁磁力大小差别带来的误差。)

4.交流汇总。

三、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观察汇总表里的数据,我们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交流发现。

2.我们先前的猜测对吗?

3.由此,我们可以推出什么结论?

四、总结延伸:

1.今天的课,给你带来了什么?

2.如果把相互排斥的两个磁铁结合在一起,磁力大小又会怎样变化呢?请课后进行研究,并与大家及时交流。

五、资料收集:

收集有关指南针的资料,下节课带来。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6、指南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指南针是利用磁铁能指南北的性质制成的指示方向的仪器。

过程与方法

用指南针确定方向。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2.了解指南针发展的历史,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指南针的用途,知道指南针的历史,学会正确使用指南针,利用指南针确定方向。

【教学难点】利用指南针确定方向,认识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南、西北等八个方向。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指南针。

教师准备:有关指南针历史的影像资料(课件),不同样式的指南针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一艘大船在东海航行,海上一片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象,突然天空变得阴暗起来眼看一场大雨要来临,怎么办?必须马上回到港口才会比较安全。可是茫茫大海该往哪儿回呢?小朋友们我们用什么办法来帮助船

长确定方向啊?(指南针)

二、了解指南针的历史、用途和构造:

1.大家见过指南针吗?说说在哪儿见过?关于指南针都知道些什么?学生回答。

2.大家知道的真不少,关于指南针还想了解它的哪些方面的知识?

3.小朋友们头脑中有这么多问题,这需要我们自己来研究寻找答案。下面根据自己课外搜集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寻找答案吧!

4.学生阅读讨论。

5.交流汇报:下面就请小朋友们谈谈我们自己都解决了哪些问题?

6.不错,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老的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四大发明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中指南针就是四大发明之一。现在就请跟着老师来了解一下指南针的发展历程。

(放课件、课件的内容是从最早古代人民利用太阳和北极星来辨别方向、司南、指南车、指南鱼、各种各样的罗盘及现在发明的各种各样的指南针等方面的知识,也可以介绍书本知识。)

三、用指南针定方向:

1.通过刚才的阅读资料和观看影片,我们对指南针有了更深的了解。那么在生活中指南针到底为我们带来了哪些方便呢?它又是如何使用的呢?学生回答。

2.观察教学用的指南针。

(1)指南针由几部分组成?(主要由磁针、支架、标明方向的底盘、盒子组成。)

(2)磁针的哪一端指北,哪一端指南?

(3)方位盘上的方向是怎么表示的?

3.用指南针定方向。

(1)大家会使用指南针吗?小组讨论研究怎样用指南针来判断方

向。

(2)交流指南针的使用方法。

(3)用指南针来判断教室的各个方向。

(4)走出教室,继续判断:学校大门和教室窗户的朝向;国旗与学校大门在我们的哪个方向。

四、总结延伸:

1.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了指南针的历史,此时此刻大家最想说些什么?(希望学生能说出人类的伟大;应为劳动人民的创新精神所感动;指南针给人类带来了方便、我也想做一个指南针等。)

2.我们用指南针还能做什么?

五、课后思考题:

1.我手上有一个磁铁,把它放进一个口袋,谁能用科学的办法知道磁铁在哪个口袋?需要什么器材来帮助?

2.一块铁,一块磁铁,有本事测出来吗?想一想怎么来判断?怎样区别判断看到什么现象说明口袋里的是铁还是磁铁?经过这个实验,小朋友们有什么想法?特别是对大家在使用指南针的时候有什么启示?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7、做一个指南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钢针经过磁铁摩擦后可以变成磁针。

过程与方法

1.用磁铁摩擦钢针的方法做磁针。

2.判断自制磁针的南北极。

3.合作设计制作指南针。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造精神。

【教学重点】用磁铁摩擦钢针的方法做磁针,发现能让磁针水平旋转的方法。

【教学难点】判断自制磁针的南北极。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强力磁铁、钢针、吹塑纸、线,剪子、小水槽、盒式指南针。

学生自己也可以准备一些材料。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1.上节课我们研究了指南针,知道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吗?

2.好多小朋友也想亲自制作一个指南针,要制作一个指南针,一般需要哪些材料?(学生回答,教师选择性板书。)

二、做磁针:

1.要制作一个指南针,首先需要什么材料?(磁铁),如何得到一个磁铁呢?讲解磁化现象。

2.学生磁化钢针。

3.怎样知道这根磁针的南极和北极呢?

4.学生分析并做相关实验,确认两极(可作记号,也可默记)

三、安装磁针:

1.寻找能让磁针水平旋转的方法。(让学生设想,小组讨论后陈述理由。)

2.验证自己的方法。

3.我们的指南针能否准确地指示方向?试一次能表明制作成功吗?我们需要反复的实验,才能提高准确性。

4.用自制的指南针辨认方向。

四、交流展示自制指南针:

1.展示小组制作的指南针。

2.评比后小组讨论并改进指南针。

五、拓展延伸:

1.小朋友们的指南针已经制作成功,那么除了这种方法外,大家想一想还有别的方法可以制作指南针吗?

2.大家想不想也试一试当发明家的感觉,请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将你们设计的指南针样式画下来。

六、课后活动:

1.今天我们亲自动手制作了指南针,又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了新型的指南针,回去之后,你们可以用自己制作的指南针去测定一下周围物体的方位,使自己能够更加熟练的使用。老师更希望大家能把设计的新型指南针做出来。

2.资料阅读,了解GPS全球定位系统。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三年级上册科学试题-第四单元测试 苏教版 (含答案)

2019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检测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海洋里生活着余万种生物,其中以上的海洋生物生活在,还有许多生物生活在海岸边。 2.海洋水中的盐类物质使海水。 3.自然界中,有的水域大,蓄水量,有的水域小,蓄水量。除了天然形成的水域,还有,如水库。 4.除了生物资源,海洋还蕴藏着丰富的资源、资源 和资源,所以它被称为人类的。 5.河流与湖泊是重要的资源,也是许多生物的。 6.自然界的地下水总量约占淡水总量的。由于地表土质疏松多孔,一部分雨水或积雪融水会渗透到和的空隙里,它们是地下水的主要来源。 7.为了珍惜宝贵的,人们想到了各种节水的方法。 如、、。 二、选择题。(共21分,每题3分) 1.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过度开采地下水不会有任何问题 B.使雨水回灌地下也是补充地下水的方法 C.现在还没有办法补充地下水 2. 下面不属于地下水的主要来源的是()。 A.雨水 B.积雪融水 C.水蒸气 3. 下面现象中不属于节约用水的为()。 A.刷牙不关水龙头 B.水龙头上安装“节水栓” C.洗澡水冲厕所 4. 关于湖泊与水库的说法错误的是()。 A.都是人为建造的 B.水库有多方面的功能 C.两者有许多相似之处 5. 下面水域中,蓄水量最少的是()。 A.海 B.小溪 C.湖 6. 出现水危机的可能原因不包括()。 A.水污染严重 B.淡水少,大多分布在冰川 C.节水用水 7.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B.凡是无色透明的水都是能饮用的 C.河流与湖泊与人们生活、生产有着密切联系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缺水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影响不大。() 2.铺设透水路面可以补充地下水。()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测试题 (含答案)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形成性测试题 时间40分钟 总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一、 精彩补白 、材料可分为( )和( )两大类。

2、我的教室桌主要是由( )制成的,它属于( )材料。 3、金属有( )( )( )( )( )( )等的性质。 4、尼龙是从( )中提炼出来的。 、塑料具有( )( )( )( )等优点。 6、飞机、汽车、自行车、小刀等是用()制成的,属于( )材料。 7、纸可以做成( ),木头可以加工成(

),金属可以制成()。。。。。。物品都是由()制成的。 二、择优录取: 、造纸术是我国( )发明的。 A、汉武帝 B、蔡伦 、孔子 2、炒锅最好用( )制作的。 A、钻 B、金 、铁 3、下列( )属于新型材料。 A、精细陶瓷 B、玻璃 、钢铁 D、纳米材料 4、塑料的最大缺点是()

A、不易降解 B、耐磨 、易燃 、用棉布制成的衣服穿着( ),用尼龙做的衣服( ) A、透气性好 B、耐磨性、吸水性好 、结实耐磨、吸水性差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天然材料的是( ) A、石油 B、棉花 、纸 D、蚕丝 三、法官宣判。(14分)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物品都是加工而成,都属于人造材料。( ) 2、尼龙具有透气性强,耐磨的特点。( ) 3、报纸、书、字典都是由人造材料做的。(

) 4、纸的吸水性强弱一样。( ) 、塑料可以制成镜片,是应用了塑料透明的特性。( ) 6、纸的主要原料是木材,所以我们要节约用纸。( ) 7、烧杯、试管等大都是玻璃做的,它属于天然材料。() 四、我会连线。(12分) 将物品与所组成的材料类型用线连起来。 字典 木头 装洗发水的瓶子 钢铁 椅子 塑料 火车轨道 石墨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测试题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检测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请认真答题,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一、选择题(每空1分,共12分) 1、月球上明亮的部分总是向着( )。 2、太阳高度越高,地球上物体产生的影子越( );太阳高度越低,地球上物体产生的影子越( )。 3、一般情况下,月亮上被照亮的部分总是月球面积的( )。 4、地球上能孕育出种类繁多的动植物,是因为有丰富的( ),保证动植物呼吸的( ),和适宜生存的( )环境。 5、下面各图所示的是日食的三种类型,其中①是( ),②是( ),③是( )。 ① ② ③ 6、光源距离遮挡物越远,产生的影子越( );遮挡物距离光屏越远,产生的影子越( )。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影子的形状与遮挡物的形状有关。 ( ) 2、月球本身并不发光,靠反射太阳光才发亮。( ) 3、每光夜晚来临,月亮总是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 ) 4、只要没有乌云和不下雨,我们天天都能看到月亮。( ) 学 校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_ _ _ 班 级 _ _ _ _ _ _ _ _ __ 姓 名 _ _ _ _ _ _ _ _ _ _ _ ___ 学 号 _ _ _ _ _ _ _ _ __ _

5、在地球上,我们只能看到月亮面向着地球的一面,而无法看到月亮背着地球的那一面。() 6、太阳表面有时出现的突然增亮的斑块,称为“黑子”。() 7、日晷是利用光影来计时的仪器。() 8、影子的产生不仅要有光源,还要有遮挡物和光屏。() 9、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10、地球上不同地方在同一时间观察到的月相可能略有不同。()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太阳和月球看起来大小差不多,是因为()。 A. 月球距离地球比较远 B.太阳距离地球比较远 C、太阳和月球离地球的距离差不多 2、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 A. 高→低→高 B. 低→高→低C、低→高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云层越厚看起来越白B、云层越厚看起来越黑 C、云的黑白与云层薄厚无关 4、与太阳和月球相比,地球最主要的特点是()。 A. 能转动 B.很大C、有生命 5、下列关于太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太阳的能量来自核聚变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四单元知识点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要点 一、我们周围的材料 1、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 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 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陶瓷、橡胶 等。 3、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木头:黄白色 表面有纹路 不太重 能削得动 锯了以后有锯末 能浮在水上…… 二、哪种材料硬 4、硬度较大的材料能在硬度较小材料的留下划痕 。材料的硬度越大 就越能防止别的物体破坏它的表面。若能在另一种材料表面划出痕迹 就表示它比较硬 反之则可能硬度相同或较小。 5、判断一种材料是否比另一种更坚硬:可以用刻画的方法。 6、将木条、卡纸、铁钉和塑料尺按硬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铁钉>木条>塑料尺>卡纸 7、金属是一种很重要的材料有许多重要的用途 。 8、金属的特性 坚硬、有金属光泽、有延展性、易传热、能导电、吸水性差等。 三、比较韧性 10、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 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11、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塑料的柔韧性最好。 12、木条、卡纸条、铁片和塑料条四种材料中 塑料条的韧性最好 弯曲程度最大。 13、塑料的特性具有 不易分解、柔韧性、绝缘性、耐腐蚀、质轻、重复利用性、防湿、等特点。 四、它们吸水吗 14、吸水性是指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由于材料组织结构间的空隙形成毛细现象造成,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15、木头、纸、金属和塑料四种材料中 纸的吸水能力最强、木头次之、塑料和金属最弱。 16、世界上第一张纸是我们中国的蔡伦制造的。所有的纸都有纸纤维。 17、古代造纸过程:割草伐木、烹煮、浸沤制浆、舂捣打浆、纸模抄纸、晒干成纸。用废报纸造一张纸的过程:废纸浸泡、打浆、抄纸、压平晒干。 18、自己造的纸和平时所用的纸的区别:如厚薄不同、疏密程度不同 纤维长短不同 光滑程度不同 等。 五、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19、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 沉浮 是不同的 20、像金属这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容易沉 像木头、塑料这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容易浮。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与物体的大小、重量无关。 21、木头的特性 质轻 、比较坚硬 、容易加工、具有柔韧性 、能浮在水上 、具有承重力等。 22、木头的特性究竟有哪些:木头可以做家具和筷子 说明它是比较坚硬的 能够做梁柱 说明承重力是很强的 用木头造船 说明它能浮在水面上 用树的枝条编筐 说明它有一定的柔韧性。木材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材料 具备质轻、有较高强度、容易加工之优点且某些树种纹理美观 24、判断一种材料是否比另一种更坚硬 标准是这种材料能否在另一种材料表面划出痕迹。同种材料间一般不能划出痕迹。、 六、砖瓦和陶器、瓷器 26、砖的主要用途是 砌房子 陶瓷的主要用途是 做生活用品 。 27、砖是用 黏土 烧制而成的。 28、陶瓷是用一种 特殊的黏土 制造的 也必须经过烧制。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练习题

第四单元水和空气 1、水 科学概念: 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是,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 一、判断: (1)水是无味、无色、透明的液体。() (2)桌子、黑板是固体,饮料是液体。() (3)植物、动物的生存却离不开水。() (4)冰、雪都是水的存在方式。() (5)水可以用来发电。 (6)液体能够流动,所以能够流动的物体都是液体。() (7)我们可以用感官判断出固体、液体、气体。 二、选择: (1)下面哪种物体是液体( ) A、木头 B、食用油 C、石块 D、空气 (2)我们用鼻子可以判断出水是() A、无色 B 透明 C 无味 (3)下面哪种物质是固体( ) A 醋 B 牛奶 C 氧气 D 树叶 (4)同样容量的水和食用油哪个重() A 水 B 食用油 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科学概念: 水和水用油相比,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方面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 一、判断 1、在科学观察中,我们一般不用尝的方法比较物体。() 2、把水和食用油混合在一起,我们会发现水会浮在食用油上。() 3、相同体积的水和食用油比较,水比食用油要轻。() 4、水能流动而食用油不能流动。() 5、我们可以用秤来称重量的方法来比较水和食用油的重量。() 二、选择 1、水和食用油的共同点是() A 都是固体 B 都是液体 C 都是气体 2、下面哪种物质会浮在水上() A 铁块 B 石头 C 食用油 3、谁流得更快些 科学概念: 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的影响。 一、判断 1、可以用比较流完时间的快慢来比较水、食用油、洗洁精三种液体谁流得更快些。() 2、比较水、食用油、洗洁精谁流得更快些选用液体的多少很重要。() 3、水、食用油、洗洁精三种液体中食用油流得最快。()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2、最早的指南针“司南”是直接用(A)制成的。后来的指南针是用(B)制成的。 姓名__________ 总分 _______________ 一、我知道。(1 X14分) 1、磁铁能吸引铁质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2、磁铁上磁性最强的部分为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3、一个能够自由转动的磁铁,静止时,一个磁极指地理北方,一个磁极指地理南方。 4、指南针是利用磁铁能指示南北的性质制成的指示方向的仪器。 5、罗盘是实用价值最大的指南针。 6、普通实用型指南针,它主要由磁针、支架、方位盘和盒子组成。 二、辨一辨。(对的打“/,错的打“X” , 1 X7分) 1、磁铁只有蹄性的。(X ) 2、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空) 3、同级相互吸引,异极相互排斥。(X ) 4、把两个相同的磁极称同级,不相同的磁极称异极。(玄) 5、把两个或多个磁铁组合在一起,磁力大小会发生变化。(乂) 6、磁石是一种能吸铜的矿石。(X ) 7、磁针红色一端是北极,指北的,用字母N表示。(玄) 三、对号入座。(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2 X7分) 1、两个磁极接近。(A_)相互排斥,(旦)相互吸引。 A、同级 B、异极。 A、磁铁矿石 B、磁铁矿石磁化钢针 3、“司南”的(A )极在勺柄前端,(_B )极在与勺柄相对的勺子前端。 A、南 B、北 4、(B )经过磁铁摩擦后可以变成磁针。 A、铁针 B、钢针 5、磁铁的形状是(B )。 A、五种B各种各样 6、磁力能穿透物体,隔着(△)的物体能吸铁。 A、薄的 B、厚的 7、一个磁铁如果每月受到敲击,高温或强磁场等影响,磁力大小一般(△) A、会发生改变的 B、不会发生改变的 四、我的研究(5 X3分) 1、我们在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铁,磁铁在这些地方有什么作用? 答:磁性笔盒,作用是吸合盖子;喇叭,作用是磁力相互作用发出声音; 玩具电机,磁力相互作用产生运动;磁性门吸,作用是利用磁力固定门扇。 2、用指南针怎样辨明方向? 答:把指南针放在没有铁、磁干扰的水平面上,慢慢转动方位盘使其标注的南北与小磁针指示的南北极重合,这时就可以确定方位了。 3、对于条形以外的形状的磁铁,我们能找到它的南北极吗?怎样找? 答:能,我们可以用一个已知磁铁的南极去靠近待检磁铁,吸引的,则 精选文档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可编辑

三年级科学科上册第三单元

贵定县盘江镇中心校三年级科学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材料》测试(2013年秋) 姓名: 一、一步一个脚印。(20分,每空1分) 1、请你记下你所了解的金属的特性:、、。 2、在我们的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有、、、、 和等。 3、塑料是一种从中提取出来的材料。 4、砖和瓦是用烧制而成的。而陶器与瓷器是用特殊的制造的。 5、比较材料的硬度时我们一般用的方法,观察它留下的。比较柔韧性时,我们在相同长 度不同材料的一端,各挂的重物,,材料越好。 6、我们使用的材料有的是,像木头、黏土、棉花、牛皮等。 二、精挑细选。(20分,每小题2分) 1、古代造纸术是由()发明的。 A、蔡伦 B、爱迪生 C、牛顿 2、造纸厂对环境来说是一个() A、不污染环境的工业 B、污染环境的工业 3、下列物体在水中不能吸水的一组是() A、纸片和木片 B、玻璃片和塑料片 4、塑料在自然条件下() A、不易分解,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B、不易分解,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5、钢条的弯曲程度越大,说明它() A、具有韧性 B、没有韧性 6、许多物品都需要具有韧性,() A、能变形,也能断 B、能变形,但不能断 7、下面描述不属于金属特点的是?( ) A、具有导热性,能导电 B、有金属光泽,坚硬 C、无延展性 8、木头、纸、塑料和铁片四种材料硬度由强到弱排列是( ) A、金属、塑料、木头、纸 B、纸、木头、塑料、铁片 C、金属、木头、塑料、纸 D、塑料、纸、铁片、木条 9、虽然砖和陶瓷的茶壶外形上有很大的差别国,但是它们都是用( )材料制造的 A、土壤 B、白泥巴 C、黏土 10、比较材料的硬度,可以用()的方法。 A、看 B、摸 C、刻划 三、明辨是非(在正确的语句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硬度较大的材料可以在硬度较小的材料表面上留下划痕。() 2、铁是可以循环使用的。() 3、硬度较大的材料不能在硬度较小的材料表面上留下划痕。() 4、一般情况下,木头不能吸水,只有纸和衣服能吸水。() 5、塑料制品价格便宜,不需要重复利用。() 6、塑料是从原油中提炼出来的,在自然条件下不容易分解,分造成环境污染,但是许多塑料可以重复利用。( ) 7、造纸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发明者是蔡伦。 ( ) 8、人们常用金属做水壶、锅等炊具,是因为它的吸性好。 ( ) 9、我们通过学习《饮料罐的故事》能够发现金属是可以反复使用的,我们应该养成回收金属废品的好习惯。 ( ) 10、陶瓷、棉花都是人工制造的材料。() 四、观察题(20分,每小题4分) 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观察到哪些塑料制品是可以回收重复利用的?(讲3点,4分) 2、砖和瓦的主要用途是什么?陶器和瓷器的主要用途是什么?(4分)

冀教版新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

第四单元 填空 第14课 1.柳树枝条在风中飘荡,湖面被风吹起了波浪……这都是由于(风)的存在。 2.风是由于(空气的流动)形成的。 3.空气变热后会(上升),周围的(冷空气)补充过来,从而形成了(风) 第15课 1.表示空气的(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叫作气温,(温度计)是测量气温的工具。 2.同一地点不同时刻,在一天内的气温是(不一样)的。 3.在测量时,要仔细观察气温计的(量程)与(刻度)。 4.同一时间不同环境中的气温是(不一样)的。通常测量气温需要在(通风)、(无阳光直射)的草地上方,气温计离地面约(1.5)米。 5.观测气温的活动步骤为:制订计划,确定(观测地点)、(开始时间)、观测时间间隔、(观测人)。 6.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是:(中午)气温较高,(早晨和夜晚)气温较低。 第16课 1.我们在二年级学习了阴、晴、雨、雪等(天气现象),(天气变化)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为了更加科学地描述或预报天气,气象学家设计了很多形象的(气象符号)。 2.由于(气温)、(云量)、(风)、(雨)、雪等的变化,天气会有不同的状态。通常,我们用不同的(符号)表示天气状态。 3.我们通常从气温、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方面描述天气。 4.根据天空中(云量)的多少,可以将天气划分为:晴、多云、阴。 5.根据24小时(降水量)的多少,将天气划分为小雨、中雨和大雨。 6.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包括(北风)、(东北风)、东风、(东南风)、南风、西南风、西风)、(西北风)。比如,从北向南吹的风叫(北风)。按照风的速度,人们将风分为(18)级。 7.天气谚语: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第17课 1.天气指的是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我们通常从(气温)、(风向)、风力、云量、(降水量)等方面描述天气。 2.降水有多种形式,包括(降雨)、(降雪)等。 3.我国不同地区季节变化有很大(不同)。 4.气候是指几个月或更长时间的(气温)、(降水量)等特征。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较(大)。 5.哈尔滨的气候特征是:冬季寒冷,降水集中在(夏季)。海口的气候特征是:高温持续时间较长,(降水丰富)。 6.一个地区的天气是(多变)的,气候一般变化(不大)。 7.天气和气候都会(影响)我们的生活。 第18课 1.当天气发生(异常变化),给人类造成(损失)时,我们就说发生了(气象灾害)。 2.常见的气象灾害有(台风)、(洪)、(干旱)等。 3.(台风)会带来大风、暴雨。大风会损坏甚至摧毁(房屋)、破坏庄稼等。暴雨会引发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 4.洪涝会淹没村庄、(农田)建筑、(生活设施)等。洪涝还会使动植物和人(失去生命)。洪涝也会污染(水源),进而引发(流行性传染病)等灾害。 5.干旱会造成(农牧业)产量下降。干早还会导致人畜(饮水困难),使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冬春季节的(干早)易引发其他自然灾害的发生。 6.洪涝发生时,我们应该:(1)尽量爬到(高处),看到(救援队)大声呼救;(2)不慎落水要(镇静),牢牢抓住树木)等漂浮物;(3)灾后做好防疫,预防(传染病)。 7.台风来临时,我们应该:(1)(远离)可能有高空坠落物的地方;(2)准备(蜡烛)、手电筒、(收音机),以及足够的(食物)、(饮水)等。 8.龙卷风是一种危害较(大)的气象灾害,常发生于(雷雨天气),虽然(影响范国)较小,但(破坏力)极大。(龙卷风)常会将大树连根拔起,摧毁建筑物,使成片庄稼和树木瞬间被毁

三年级下册科学第3、4单元

安溪县2018年春季小学三年级科学科单元练习(三、四单元) 命题者:赵金湖审核人:王素华 成绩: 一、我会选择。(共50分,每小题2分) 1.北方冬天某日的温度为﹣18℃,正确的读法是()。 A、零下18度 B、负摄氏18度 C、零下18摄氏度 2.我们通常用()来测量教室内的温度。 A、体温计 B、温度计 C、气压计 3.在使用温度计时,如果温度计的管子破裂,我们应该()。 A、直接丢进垃圾箱 B、不做任何处理 C、立即告诉老师 4.用实验室温度计测量开水的温度时,温度计内液体将会()。 A、减低 B、升高 C、不变 5.为了使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降得更低,可以采用()的方法。 A、加水 B、加盐 C、加冰 6.()的变化会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 A、颜色 B、容器 C、温度 7.冰块放在实验桌上会融化的原因是()。 A、室内的温度高 B、冰块比较小 C、桌子产生热 8.夏天把冰块放在阳光下晒,会出现的现象是()。 A、冰块会立刻融化成水 B、冰块会慢慢融化成水 C、冰块不会融化成水 9.装冰的玻璃外壁上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 A、可能是从杯子里渗出来的 B、冰化成水后从杯口溢出来的 C.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 10.河流和大海中的水因为不断在(),所以空气中充满了水蒸气。 A、凝结 B、蒸发 C、融化 11.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看得见的水滴,这种现象叫()。 A、蒸发 B、融化 C、凝结 12.放在杯子里的水放久了水会慢慢地变少,这些变少了的水都哪里去了。() A、渗透在杯子外面 B、外太阳光吸收了 C、变成空气中水蒸气13.我们一般会在一天的什么时候看到雾和露。() A、早晨 B、中午 C、下午 14.下列物品中,没有用到磁铁的是()。 A、门吸 B、电冰箱门四周的密封条 C、桌子 15.下列物体中,不能被磁铁吸引的是()。 A、铁钉 B、铝板 C、铁锅 16.给你一个硬币,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判断它里面有没含有铁、钴、镍等材料。() A、拿去称它的重量 B、观察它的外表 C、用磁铁来判断 17.磁铁上磁力最强的地方我们把它叫做磁极,那么磁铁有()个磁极。 A、一 B、两 C、三 18.在研究磁铁两极的相互作用的时候,我们用符号“←→”表示两极之间()。 A、相互吸引 B、相互排斥 C、两者都有 19.当我们把两块磁铁相互靠近时,它们会()。 A、总是相互排斥 B、总是相互吸引 C、两种都有可能 20.我们把两个相同的磁极叫()。 A、异极 B、北极 C、同极 21.有三个形状完全相同的磁铁或铁棒悬挂在细线下,已知N、S是磁极,它们的相互作用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 A、AB一定是磁铁,CD一定是铁棒 B、AB一定是铁棒,CD一定是磁铁 C、AB可能是磁铁,也可能是铁棒 22.多个磁铁吸在一起,磁力大小()改变。 A、会 B、不会 C、不一定 23.在制作指南针时,用以下哪种材料去与磁石摩擦后具有的磁性最强的是()。 A、铁钉 B、铁片 C、钢针 24.方位盘是指南针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指南针方位盘标示了几个方向?() A、四个 B、六个 C、八个 25.人们把磁针和方位盘组合在一起,制造了一种用于在航海时能定方向的仪器,这种仪器叫做()。 A、指南鱼 B、水浮式指南针 C、罗盘

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通常用【℃】表示 2、要比较准确的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可以借助于【温度计】进行测量。 3、当水的温度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固体状态,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4、加快冰融化的方法:①放在阳光下晒、②用手捂③加热 5、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蒸发发生在任何条件下,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不吸热也不放热,由于水蒸气的微粒太小,用眼睛无法看到。 6、水在自然界中同时以固态,液态,气态三种形式存在,这三种形式可以相互转化 7、对于一种物体来说,温度下降说明物体热量减少,温度上升说明热量增加 8、测量水的方法(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2)将温度计的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容器的底与壁,(3)视线与温度计的液面持平,(4)在液拄不在上升或下降时读数,(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得水。 9、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来测量物体温度的 10、零下温度自0℃起逐渐增大,数字越大表示温度越低。 11、使用温度计前要搞清楚:1这是一支摄氏温度计吗?即温度计的单位是摄氏度吗?2温度计上的一个刻度表示多少度?3它能测量的最高温的和最低温度分别是多少? 12、在碎冰里加入较多的食盐是为了制造更低的温度。 13、`冰的特点有无色、无味、透明,有固定形状。 14、加热、通风、扩大蒸发面积可以加快蒸发。 15、在相同条件下,各种液体蒸发的快慢不一样。 16、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冷却变成看得见的小水珠的过程叫做凝结。

17、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形成云、雾、雨、露等常见的自然现象。 18、蒸发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气化现象。 19、云水蒸气遇冷凝结在所接触的物体上 雾水蒸气受冷凝结而成的小水珠,漂浮在低空露水蒸气受冷凝结而成的小水珠,漂浮在高空霜低空的水蒸气在0℃以下受冷变化成的冰晶雪高空的水蒸气在0℃以下受冷变化的冰晶20、摄氏温度及(1742年瑞典)阿尔伯特 华氏温度及(1714年德国)华伦海特 体温计(1742年后英国)伽利略 第一支温度计(1593年意大利)摄尔休斯 21体温计的刻度一般在35℃-42℃之间。体温计离开人体时温度不会马上变化。22水和冰的比较 冰水 固体,不会无色液体,会流动, 流动,有固定无味透明没有固定形状 形状

三年级科学上册 第三单元试卷 教科版

第三单元试卷 一、我知道(24分’) 1、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有(木头)、(砖瓦、陶瓷)、(金属)、(纤维)、塑料等。 2、材料的硬度(越大),就越能防止别的物体破坏它的表面。 3、木条、金属条和塑料条三种材料,(塑料)的弯曲程度更大,说明了(塑料)的柔韧性强。 4、你所在教室大门用到了(木头)、(金属)、(玻璃)等材料。 5、造纸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发明者是(蔡伦)。 二、辨一辨(10分) 1、铝可以做成饮料瓶,主要利用了金属的坚硬性质。(×) 2、塑料不易被分解,所以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3、木头和纸相比,木头的吸水性要好得多。(×) 4、废纸变造一张纸的过程:废纸浸泡、打浆、抄纸、压平晒干。(√) 5、人类只能使用材料,而无法制造新的材料。(×) 三、选一选(8分) 1、下面材料最容易着火的是( C ) A塑料B干木头 C酒精 2、喝完了饮料,我们应该( A ) A把饮料瓶放进垃圾桶 B把饮料瓶随便丢在地上 3、柔韧性最好的是( C ) A木条 B金属条 C塑料条 4、下面纸张吸水能力最强的是( C ) A卫生纸 B铜版纸 C报纸 四、我问你猜(5分) 请你回忆你所熟悉的两种常见材料,把它的特征写在下面,要让同学读了就知道它是什么材料。 周围材料的描述(任选两种即可) 金属:具特有光泽而不透明,富有展性、延性及导热性、导电性。 木头:黄白色,表面有纹路,不太重,能削得动,锯了以后有锯末,能浮在水上。 塑料:很轻,不会锈蚀,有较好的透明性和耐磨性。容易变形。 玻璃:是透明的,一般用于建筑物,用来隔风透光。 纸:很薄,用于书写。 纤维:弹性大,可以用来做衣

三年级科学第4单元

第四单元水和空气 1、水科学概念: 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是,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 一、判断: (1)水是无味、无色、透明的液体。() (2)桌子、黑板是固体,饮料是液体。() (3)植物、动物的生存却离不开水。() (4)冰、雪都是水的存在方式。() (5)水可以用来发电。 (6)液体能够流动,所以能够流动的物体都是液体。()(7)我们可以用感官判断出固体、液体、气体。 二、选择: (1)下面哪种物体是液体( ) A、木头 B、食用油 C、石块 D、空气 (2)我们用鼻子可以判断出水是() A、无色 B 透明 C 无味 (3)下面哪种物质是固体( ) A 醋 B 牛奶 C 氧气 D 树叶 (4)同样容量的水和食用油哪个重() A 水 B 食用油 三、问答

1、有几个袋子,里面分别装有石头、木块、树叶、醋、牛奶、空气等,在不打开袋子的情况下,我们能不能将袋中的液体、固体、和气体区分开来呢?如果能,你是怎样区分的呢? 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科学概念: 水和水用油相比,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方面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 一、判断 1、在科学观察中,我们一般不用尝的方法比较物体。() 2、把水和食用油混合在一起,我们会发现水会浮在食用油上。() 3、相同体积的水和食用油比较,水比食用油要轻。() 4、水能流动而食用油不能流动。() 5、我们可以用秤来称重量的方法来比较水和食用油的重量。() 二、选择 1、水和食用油的共同点是() A 都是固体 B 都是液体 C 都是气体 2、下面哪种物质会浮在水上() A 铁块 B 石头 C 食用油三、问答 1、水和食用油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课堂应用实录 教材简析:《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材料》单元中的第五课。本课在认识了木头、金属、塑料、纸这四种常见材料的硬度、韧性、吸水性的基础上,研究这四种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进一步完善对木头、纸、金属、塑料特性的认识,理解材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本课还将通过木头制品和用途对木头特性进行研究。让学生知道材料有不同的特征,不同的特征决定了材料不同的用途。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 a:引导学生从观察身边材料开始,研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b: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作出预测,并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a:能与其他同学一起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b:增强充分利用材料,节约自然资源意识。 3、科学知识目标: a:能说出物体在水中沉浮的观察判断方法。 b:能列举木头的特性。 4、STSE目标: a:能认识到沉浮现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学准备:水槽、塑料、木块、铜块、一组实验材料、记录表等。 板书设计: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认识 木头金属塑料…… f J f 课堂实录: (一)设置情境,激发兴趣师:同学们听说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生:听说过。。。忘了。。。 师:今天我们就一块来重温一下乌鸦喝水的故事。(播放课件视频)生:好。(学生观看视频) 师:孩子们如果乌鸦找到的不是小石子,而是小树枝,乌鸦能喝到水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情况预设:不能。因为小石子是沉的,小树枝是浮的。教师讲述:因为小石子沉在水底,一颗一颗放进去后水就会慢慢升上来 了,而小树枝是浮在水面上的,如果不断地放进去,虽然水面也会上升一些,但是一会树枝就把瓶口堵住了,乌鸦就很难喝到水了。 在我们周围有各种各样的材料,它们有的跟小石子一样放在水里会沉下去,有的和小树枝一样会浮起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些常见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板书课题,课件出示课题) [引导学生从身边的问题入手,使学生认识到沉浮现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二)动手实验,发现问题 师:请同学们快速观察,在你们小组的桌面上,老师都为你们准备了哪些实验用品? 生:(观察后回答)水槽、一块布、木块、铜块、塑料。师:在今天的实验中,我 们同学的手会弄湿,这块布是用来擦干你的小湿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四摸及答案)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四摸及答案)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第四次质量检测暨期中考试 三年级科学试卷 一、把你观察到的有关“水”方面的知识填在方框里,如果方框不够,可以自己增加。(12分)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6分) 1、水是一种液体,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液体。() 2、在进行科学观察时,我们一般采用尝的方法。() 3、水能占据空间,空气也能占据空间。() 4、比较水的多少,只有用量筒量这一种方法。() 5、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体积)是可以变化的。() 6、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食用油和水的唯一区别是:食用油有颜色,水没有颜色。() 7、水能流动,空气也能流动。() 8、水有重量,石头有重量,空气没有重量。() 9、因为水的表面张力,落到玻璃上的雨滴才会成为一颗颗小水珠。() 10、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我们无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11、有的材料可以回收后再次加工利用,有的却不能。() 12、纸的发明跟丝绸的制造有关。() 13、研究完的液体可以直接倒入室外的花坛里。() 14、水、食用油和洗洁精流动的快慢是相同的。()

15、用量筒测量液体,读数据时视线要和液面水平。() 16、蚂蚁找到了食物会马上把它吃掉。()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方框里)(15分) 1、像水这样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的物体叫()。 ①液体②固体③气体 2、()是一种有刻度的玻璃筒,专门用来测量液体的多少。 ①烧杯②量筒③滴管 3、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快慢受到()的影响。 ①轻重②颜色③黏度 4、用量筒测量液体读数据时,视线要与()水平。 ①液面②刻度③量筒 5、18世纪70年代,法国化学家()研究发现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 ①诺贝尔②拉瓦锡③居里夫人 6、液体体积的单位是()。 ①千克②公斤③毫升 7、17世纪时,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用实验证明空气()。 ①能流动②有重量③能压缩 8、下列物品中,运用了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的是()。 ①风扇②轮胎③瓶子 生物②植物③动物 9、怎样做才能使调查的收获更大一些?() A、调查前制定调查方案,准备好工具。 B、不用做准备,随去随调查。 10、蜗牛分泌的黏液对它的爬行可能有什么作用?() A、润滑,不至于把软身体划破 B、没有什么作用 C、粘在物体上,不容易掉下来 11、日常生活中,是天然材料的有() A、汽油 B、橡皮 C、水 12、盖房用的砖头是用()制成的。 A、铁 B、泥土 C、纸 13、有些水生植物能漂浮在水面上,是因为这些植物体内含有很多的() 3

2019-2020年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测试题

2019-2020年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测试题三年级科学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对号入座(将合适的科学关键词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同学们在这一单元里接触到了很多的科学名词,并认识了许多有趣的科学现象和丰富的客观事物。请将它们对号入座吧! 科学关键词:水、看、闻、尝、防止水分蒸发、摸、没有颜色、没有味道、透明、污染、河流、没有气味、湖泊和浅层地下水、水的浮力科学现象和客观事物: 1、全面认识物体可用的方法:看、闻、尝、摸。 2、水的特征包括: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 3、如果水中溶解了对人体和其他生物有害的物质,水就被:污染。 4、曹冲称象的原理:水的浮力。 5、探究小草喝水的实验中水面上滴少许油的原因:防止水分蒸发。 6、动植物体内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在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动中都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水。 7、可以供人类直接使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湖泊和浅层地下水。 二、火眼金睛(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看谁找的准又快) 1、当认识我们还不了解的一种新液体时,以下做法不可取的是(AB )。 A. 随便尝 B. 随便闻 C.千万不能随便闻,更不能随便尝 D.可以先问问老师或大人 2、对于水的性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有(D)。 A.水是透明液体 B.水还可以流动 C.水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 D.水有固定的形状 3、下面(C)的含水量最大。 A. B.

C. D. 4、淡水绝大部分储藏在 (B)。 A.大气中 B.南极和北极的冰川中 C.河流 D.地下水 5、在水中更容易发生毛细现象的是(C ) A.塑料 B.铁丝 C.纸巾 D.卵石 6、下列活动不会引起水污染的是( D )。 A. B. D. 7、容易溶解在水里的物质是(B ) A. 木屑 B. 洗衣粉 C.沙子 D.面粉 8、在装满水的杯中加入回形针,水不溢出的原因是水有(D) A.浮力 B.溶解性 C.压力 D.表面张力 9、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人体中的(A) A.65% B.85% C.95% D.100% 10、下列现象中不属于节约用水的为(A) A. 刷牙不关水龙头 B.水龙头上安装“节水栓” C. 洗澡水冲厕所 D. 淘米水浇花 三、实验对对碰

三年级上科学单元试卷第三单元教科版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 1、我们可以用____、____、____和在水中沉浮的能力等来描述材料的各种性质。 2、我们周围常见的材料有____、____、____、____等。 3、砖和陶瓷都是____材料。 4、____有固定的形状和一定的体积;____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____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5、我们用____测量液体体积的多少。 6、液体的黏度会影响它的____速度。 7、空气占据一定的____,空气的体积是可以____的。 二、判断 1、空气没有形状,没有重量。() 2、虽说材料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但材料的使用并不影响周围的环境。() 3、所有的材料都可以反复利用。() 4、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5、材料的硬度越大,就越能防止别的物体破坏它。() 6、一般情况下,塑料尺的柔韧性没有不锈钢尺好。() 7、不同材料吸水能力是不同的。() 8、陶瓷制品的吸水性好。() 9、通常情况下,油比水轻。()

10、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 三、选择题 1、下列物品中是塑料做的是() A、钥匙 B、课桌 C、矿泉水瓶 2、下面哪一项不是木材的性质() A、透明 B、有条纹 C、在水中漂浮 3、你常见的陶瓷制品有() A、碗和盘子 B、文具盒和茶杯 C、筷子和牙刷 4、陶瓷和砖都是由()烧制而成的。 A、木材 B、黏土 C、塑料 5、5毫升水大约是() A、一小勺 B、一杯 C、一瓶 6、把铝片做成易拉罐,主要是利用的金属的() A、坚硬 B、延展性 C、有光泽 7、下列物品中哪能一个吸水性更好() A、塑料 B、牛皮纸 C、餐巾纸 8、判断物体的沉浮,主要看物体()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第三单元测试题班级:姓名:等级: 一、对号入座(将合适的科学关键词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同学们在这一单元里接触到了很多的科学名词,并认识了许多有趣的科学现象和丰富的客观事物。请将它们对号入座吧! 科学关键词:水、看、闻、尝、防止水分蒸发、表面张力、摸、没有颜色、没有味道、透明、污染、溶解、河流、没有气味、湖泊和浅层地下水、水的浮力、毛细现象 科学现象和客观事物: 1、全面认识物体可用的方法:看、闻、尝、摸。 2、水的特征包括: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 3、如果水中溶解了对人体和其他生物有害的物质,水就被:污染。 4、曹冲称象的原理:水的浮力。 # 5、探究小草喝水的实验中水面上滴少许油的原因:防止水分蒸发。 6、动植物体内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在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动中都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水。 7、可以供人类直接使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湖泊 和浅层地下水。 8、用粉笔吸墨水利用了水的毛细现象。 9、如图所示,水黾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水的表面张力。 10、把方糖放入水中过一会,方糖不见了,而水变甜了, 这种现象叫做水的溶解。 二、火眼金睛(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看谁找的准又快) 1、当认识我们还不了解的一种新液体时,以下做法不可取的是(AB )。 A. 随便尝 B. 随便闻 C.千万不能随便闻,更不能随便尝D.可以先问问老师或大人` 2、对于水的性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有(D)。 A.水是透明液体 B.水还可以流动 C.水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 D.水有固定的形状 3、下面(C)的含水量最大。

A.B.C. D. 4、淡水绝大部分储藏在(B)。A.大气中B.南极和北极的冰川中C.河流D.地下水& 5、在水中更容易发生毛细现象的是(C ) A.塑料 B.铁丝 C.纸巾 D.卵石 6、下列活动不会引起水污染的是( D )。 A. B. ? C. D. · 7、容易溶解在水里的物质是(B) A.木屑 B.洗衣粉 C.沙子 D.面粉 8、在装满水的杯中加入回形针,水不溢出的原因是水有(D) A.浮力 B.溶解性 C.压力 D.表面张力 9、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人体中的(A) % % % % 10、下列现象中不属于节约用水的为(A) A. 刷牙不关水龙头 B.水龙头上安装“节水栓” C. 洗澡水冲厕所 D. 淘米水浇花 - 11、下列现象不属于毛细现象的是(C) A. 砖地返潮 B. 毛巾吸水 农业污染 工业污染 生活污染用水洗车 鸡蛋 鱼 ) 蔬菜 人体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 1.土壤越肥沃微生物越。 A.多 B.少 C.一样多 2.最肥沃的自然土壤是。 A.褐土 B.黑土C荒漠土. 3.小麦、玉米适宜种植在,花生适宜种植在,莲藕适宜种植在, A.沙质土 B.壤土 C.黏质土 4.花斑状,硬度大,由3种不同矿物组成的岩石是。 A.花岗岩 B.页岩 C.大理岩 5.保水性最好,保水性最差。 A.沙质土 B.黏质土 C.壤土 6.多呈黑色、深灰色、褐红色、灰绿色、光泽较暗,很硬的岩石是。 A.砂岩 B.页岩 C.大理岩 7.能改良土壤,并能使土壤肥沃的小动物是。 A.蚯蚓 B.蜗牛 C.蚂蚁 8.在加热土壤试验中,应用酒精灯的加热。 A.外焰 B.内焰 C.焰心 9.土壤和岩石的关系是。 A.土壤和岩石没关系 B.土壤是岩石变成的 B.土壤是岩石的风化物在生物、气候、地形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和发展的 10.当森林被砍伐,植被遭破坏后,土壤的蓄水能力会。 A.减弱 B.变化不大 C.增强 二、判断 1.当某种矿物不能用铜钥匙刻出痕迹,它的硬度很大。() 2.当森林被砍伐、植被遭破坏后,土壤的蓄水能力减弱。() 3.所有的表层土都是肥沃的。() 4.珍珠和翡翠都不是岩石。() 5.肥料越多,土壤越肥沃。() 6.土壤是一种单纯的物质。() 7.沙质土渗水快,保水性差,但通气性能好。() 8.植树造林、捡拾地膜、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都可以保护土壤。() 9.岩石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 三、简答题 1.沙质土、黏质土、壤土分别适宜生长什么植物?(各举3例) 沙质土: 黏质土: 壤土: 2.怎样保护土壤? 四、实验: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土壤中的成分。 1.实验目的: 2.实验步骤: (1)把颗粒较大的干土块放进盛水的杯子里,会发现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中有: 。(2)把干土块放入水中搅拌,等沉淀后发现土在水中分层,上面一层颗粒小,沉得慢,是,下面一层称的快,是,说明土壤中有。 (3)把土放在铁板上,然后用酒精灯加热,会发现有热气冒出,说明土壤里含有,继续加热,会冒烟并且有烧糊的气味,说明土壤里有。 3.实验结论:土壤里有:。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复习提纲教案

1、磁铁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如:条形、蹄形、环形磁铁、方块形磁铁、圆饼形磁铁和槽形磁铁等。 2、磁铁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被广泛地应用在许多方面,如:磁铁文具盒,门、柜、包的磁吸,在铁皮黑板(或白板)上压图片的小磁贴,打靶玩具中的磁铁飞镖。 3、磁铁能吸引铁质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4、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5、我们可以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质材料制作的。 6、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7、磁铁能指南北方向:一个能够自由转动的磁铁,静止时一个磁极指南,叫南极,用“S”表示;一个磁极指北,叫北极,用N”表示。 8、我们把两个相同的磁极叫同极,不相同的磁极叫异极。磁铁的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它们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9、一个磁铁如果没有受到敲击、高温或强磁场等影响,磁力大小一般是不会改变的。 10、两个或多个磁铁放在一起,磁力大小会发生改变:有的会增大,但不是成倍的增加,如果继续吸上磁铁,磁力还会继续增大,但增大的数量会依次递减;有的会减小。 11、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利用磁铁能指南北的性质制成的指示方向的仪器。 12、磁石是一种铁矿石,称为磁铁矿石。 13、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司南,是把天然磁石制成勺形,放在一个光滑的铜盘上,铜盘上刻着方向。轻轻转动勺子,当它停止后勺柄总是指向南方,人们称它为“司南”。 14、使铁片、钢针变成磁铁的过程叫磁化。 15、指南针的构成:磁针、支架、方位盘、盒子。 16、用指南针定方向的方法:第一课件网 一、把指南针盒放平,让磁针自由转动。 二、待磁针停止摆动后,转动指南针盒,使方位盘上标明的南北方向与磁针 指的南北方向一致。 三、对照方位盘确定各个方向。 17、钢针经过磁铁摩擦后可以变成磁针。 怎样用磁铁摩擦钢针的方法来做一根磁针 用磁铁的磁极在钢针上沿一个方向摩擦,重复做20~30次。 18、怎样判别摩擦后的钢针是磁针了呢 用磁针去接近铁质的小物体,如果吸引就说明是磁针了。 19、如何确定一个磁铁的南北极 一、悬挂法:悬挂磁铁使之能自由转动,静止后,指南的一端为南极,指北的一端为北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