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体与细胞分裂
细胞分裂的关键因子——染色体

细胞分裂的关键因子——染色体
染色体是细胞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关键因子之一。
在细胞的分裂
过程中,染色体起着亲自参与和调控的作用,对于细胞分裂的顺利
进行至关重要。
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发挥着两个主要的功能。
首先,
作为遗传物质的携带者,染色体负责传递细胞的遗传信息。
每个染
色体上都包含了DNA分子,这些DNA分子上载有细胞的遗传密码。
当细胞分裂时,染色体会复制自己的DNA,并将复制后的DNA分
给新形成的细胞。
其次,染色体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参与了核分裂和细胞质分裂
的调控。
在核分裂中,染色体负责将复制后的DNA准确地分给子
细胞,以确保每个子细胞获得正确的遗传信息。
在细胞质分裂中,
染色体通过调控细胞质骨架的形成和重组,参与了细胞的分裂和分散。
除了参与细胞分裂的调控,染色体还具有其他重要的特点。
例如,染色体的结构和数量在不同的物种和细胞类型中具有巨大的变
异。
通过研究染色体的结构和数量,科学家可以更好地了解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和细胞的特点。
综上所述,染色体是细胞分裂的关键因子之一。
它不仅负责传递细胞的遗传信息,还参与了细胞分裂的调控和其他重要的功能。
对于理解细胞的基本过程和物种之间的关系,研究染色体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 张三, 李四, 王五. 染色体的研究进展. 生物科学, 2010, 37(2): 123-130.。
细胞分裂与染色体分离机制

细胞分裂与染色体分离机制细胞分裂是细胞生命周期的一个重要阶段,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种。
在这个过程中,染色体需要进行分离和排序,保证每个子细胞都能够得到正确的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组成。
这一过程涉及到复杂的生物学机制,下面将进行详细的讨论。
1. 细胞周期细胞周期是指细胞从一个分裂到下一个分裂的完整过程。
它由G1期、S期、G2期和M期四个阶段组成。
其中M期为分裂期,在这一阶段中,细胞核分裂成两个新核,向两个相对方向移动,最终形成两个子细胞。
M期又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其中主要发生了染色体复制、纺锤丝形成和染色体分离等重要过程。
2. 同时分裂与染色质结构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和染色体蛋白是最基本的结构。
染色体质是由一条DNA双链与染色体蛋白组成的一个复合物,通过紧密排列而形成。
DNA双链在S期进行复制,形成一个染色体的两个单分子,称为姊妹染色单体。
在M期开始时,姊妹染色单体通过一些复杂的机制被拉向细胞的相对方向,最终分离成两个细胞核。
3. 有丝分裂及其染色体分离机制有丝分裂是一种常见的分裂方式,它包含了纺锤体的形成和染色体在分离过程中的动态。
纺锤体是一种由微管蛋白组成的丝状结构,其主要功能是在细胞分裂时向两个相对方向移动,以将染色体分离到两个细胞核之间。
染色体在纺锤体上的运动受到复杂的调控机制。
在有丝分裂周期的早期,莲花状的核膜渐渐被纺锤体替代,成为人体染色体分裂过程中独特的染色质结构。
在有丝分裂进入M期的末期,纺锤体开始向两个相对方向移动,两条纺锤丝将整个染色体拉向细胞相对方向。
这个拉伸力的调控是有联系的,通常通过一些蛋白机制完成。
4. 减数分裂及其染色体分离机制减数分裂是生殖动物和植物的专门分裂方式。
它与有丝分裂的机制不同,其染色体分离需要经过两个不同的阶段。
在第一次分裂中,染色体成对分离,并形成两个可能分别被分配给两个子细胞的单倍体染色体组。
在第二次分裂中,姊妹染色体分离,并分配给不同的子细胞,这使得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维持在两倍单倍体。
细胞分裂与染色体异常

细胞分裂与染色体异常细胞分裂是一种细胞自我复制的过程,通常被分成两种类型: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其中有丝分裂是我们常见的一种细胞分裂方式,其过程中染色体会进行横向分裂再进行染色体拆分,最后均分到两个新细胞。
而染色体异常是指在这个分裂过程中,出现了染色体数目、结构或排列顺序的改变,相应的会对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发育造成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细胞分裂和染色体异常的相关知识。
一、细胞分裂和染色体细胞分裂是指在细胞周期中一次细胞分裂可以使一细胞变为两个完全相同的新细胞。
在有丝分裂中,细胞会将染色体进行横向分裂再进行染色体拆分,将整个染色体复制一遍再均分到两个新细胞中,每个细胞都包含有相同个数和形态的染色体。
细胞分裂的过程通常被分为四个阶段: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前期主要是为了准备分裂所需的DNA材料,而中期则是将DNA等物质倒排并拆分,后期是将DNA拆分的产物分别运送到两个新细胞中,而末期是将所有物质均分到两个新细胞中并确保细胞中的大小和形状都正常。
二、染色体异常在有丝分裂的过程中,因为人体自身或外部环境等原因造成染色体结构、数目、排列顺序的改变,会导致染色体异常。
染色体异常分为数目异常和结构异常两种。
(一)数目异常1. 单倍体:一个离散的染色体,通常在人类体内不会存在单倍体。
2. 三倍体:多数染色体为三倍数,对人类发育影响不大。
3. 四倍体:多数染色体为四倍数,对人类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二)结构异常1. 缺失:染色体上丢失一部分基因或染色体片段。
2. 重复:一个染色体片段重复出现,通常会在中重度智力障碍或先天愚型患者中出现。
3. 倒位:染色体片段反向,会导致染色体上的基因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4. 转座:染色体片段的移动和交叉瞬变,易发生在人晚年和某些被病毒感染的患者身上。
细胞分裂和染色体异常都是细胞生命中重要的一步,其中染色体异常的出现是由于一些原因所引起的不可逆变异。
因此,我们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尽可能避免这些因素所引起的染色体异常,保障我们的健康。
细胞分裂与染色体复制的机制

细胞分裂与染色体复制的机制细胞分裂一直是科学家们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起着重要的作用。
染色体复制是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为细胞分裂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那么,细胞分裂与染色体复制的机制是什么呢?细胞分裂的类型细胞分裂分为两种类型: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有丝分裂是指有线粒体、内质网和其他细胞器在细胞质中分散的细胞分裂方式。
无丝分裂是指原核生物(如细菌)中的一种细胞分裂方式。
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区别在于细胞核的形态和染色体的位置。
在有丝分裂中,染色体先被复制,形成两条相互连接的染色体。
在进行分裂的时候,两条染色体分别移动到两端,形成新的细胞核。
而在无丝分裂中,并没有明显的染色体出现,细胞的分裂只是简单的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没有明确的染色体复制和分离过程。
染色体的结构在细胞分裂之前,染色体的结构是一个长而细的线状体。
染色体由蛋白质、DNA(脱氧核糖核酸,即DNA)和RNA(核糖核酸,即RNA)组成。
DNA是信息传递的分子,它存储了生长发育、代谢和遗传信息,决定了细胞的构成和功能。
RNA是帮助DNA复制和转录的分子,它可以在转录时复制DNA的信息。
蛋白质则为DNA提供支持和保护,帮助DNA决定细胞如何生长和分裂。
染色体复制的过程染色体复制是细胞分裂的准备环节。
染色体复制的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的前期,主要分为DNA复制和染色体复制两个阶段。
DNA复制:DNA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
在这个过程中,DNA双螺旋结构被解开,两条单链DNA分别向两个方向复制。
DNA复制发生在DNA分子的伸展末端,由DNA聚合酶(DNA polymerase)负责。
染色体复制:染色体复制发生在DNA复制后,它是染色体重复的过程。
染色体复制将已经复制好的DNA的两条链绕在一起,形成一个具有X形的染色体。
染色体复制也是由DNA聚合酶负责,这个过程可以在细胞周期的间期进行,也可以在细胞分裂的前期进行。
细胞在分裂时会发生什么

细胞在分裂时会发生什么
细胞在分裂时,会经历一系列复杂的变化。
这些变化主要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阶段。
在前期,染色体开始缩短和增厚,变得更加可见。
接着,在细胞的中部,会出现一个由微管组成的纺锤体,它决定了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时的分布。
到了中期,染色体被拉到细胞中央,准备开始分离。
这个阶段,纺锤体开始发挥作用,确保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移向一端,另一条移向另一端。
在后期,染色体到达极点,开始分裂。
此时,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会移向细胞的每一端,形成两个新的细胞核。
最后,在末期,细胞膜从中间开始分裂,最终将细胞分为两个。
同时,质体和细胞核中的物质也会进行分配,确保新形成的细胞中有足够的遗传物质。
此外,细胞分裂还包括细胞核和质体的变化。
在有丝分裂中,细胞核中的染色体首先复制加倍,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
质体中的线粒体和高尔基体也会在分裂过程中进行分配,确保新细胞能正常运作。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离机理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离机理一、细胞分裂的基本概念与重要性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修复损伤的基本过程。
它包括两个主要类型: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是体细胞分裂的过程,使得细胞数量增加,而减数分裂则发生在生殖细胞中,产生具有一半染色体数目的配子。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准确分离是遗传信息传递的关键,任何错误都可能导致遗传疾病或细胞异常。
1.1 细胞周期的阶段细胞周期由多个阶段组成,包括G1期、S期、G2期和M 期。
G1期是细胞生长和准备DNA复制的阶段;S期是DNA复制的阶段;G2期是细胞进一步生长并准备进入分裂的阶段;M期则是细胞分裂的阶段。
1.2 细胞分裂的类型有丝分裂是体细胞分裂的过程,它保证了两个子细胞具有与母细胞相同的染色体数目。
减数分裂则发生在生殖细胞中,产生四个具有一半染色体数目的子细胞,为性繁殖提供遗传多样性。
二、染色体的结构与功能染色体是细胞核中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线状结构,它们携带着遗传信息。
每条染色体都含有一个或多个基因,这些基因控制着生物体的各种性状。
2.1 染色体的组成染色体主要由DNA和五种组蛋白组成,这些蛋白质帮助DNA紧密地卷曲和打包,形成染色体的结构。
此外,染色体还包含非组蛋白,它们参与调控基因的表达。
2.2 染色体的功能染色体的主要功能是存储和传递遗传信息。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和分离确保了遗传信息的准确传递给子细胞。
三、染色体分离的机理染色体分离是细胞分裂中的关键步骤,确保了遗传信息的均等分配。
这一过程涉及多个复杂的分子机制和细胞结构。
3.1 染色体的复制在S期,DNA复制发生,每条染色体产生两个相同的姐妹染色单体,它们通过着丝粒连接在一起。
着丝粒是染色体上特定的DNA序列,它在细胞分裂中起到锚定点的作用。
3.2 着丝粒的结构与功能着丝粒是染色体上的一个重要区域,它包含特定的DNA 序列和蛋白质复合体,这些蛋白质与微管相互作用,帮助染色体在细胞分裂中正确分配。
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

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染色体是存在于细胞核中的一种结构,它们在细胞分裂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细胞分裂是细胞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过程,它包括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类型。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经历着一系列复杂的行为,如染色体复制、准备等离子体、排列、分离等。
本文将深入探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
首先,在细胞分裂的前期,染色体的DNA会发生复制,形成两条相同的染色体旁线姐妹染色单体。
这个过程发生在细胞周期的S期,是为了确保每个后代细胞都包含相同的基因信息。
染色体复制后,每个染色体由两条相连的染色单体组成,被称为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
这种染色体结构保证了每一个后代细胞都能继承到相同的基因组。
接下来,在细胞分裂的中期,染色体会准备进入细胞分裂的下一个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被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双螺旋结构的染色体。
这个过程称为染色体准备。
染色体准备的目的是为了保持染色体的稳定性,并确保它们能够正确地被分配给两个子细胞。
随后,在细胞分裂的后期,染色体会在细胞核区域排列成一个等距的线性结构,称为染色体支线。
这个过程称为染色体排列。
染色体排列是为了确保染色体能够正确地被分离到两个子细胞中。
细胞分裂的分离过程依赖于染色体内的纤维蛋白,它会与细胞骨架结合,将染色体分离到两个子细胞中。
最后,在细胞分裂的末期,染色体会分离并成为两个相互独立的结构。
这个过程称为染色体分离。
在细胞分裂的最后阶段,细胞质分裂成两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都包含一组完整的染色体。
这种染色体的分离确保每个后代细胞都能获得正确的基因组。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受到多种调控机制的控制。
这些调控机制包括有丝分裂激酶、微管运动蛋白和纺锤体蛋白等。
它们协调着染色体复制、准备、排列和分离等不同的行为,确保细胞分裂的顺利进行。
总之,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经历了染色体复制、准备、排列和分离等一系列复杂的行为。
这些行为确保了每个后代细胞都能够获得正确的基因组,并且保证了细胞的遗传稳定性。
细胞分裂和染色体结构

细胞分裂和染色体结构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而细胞分裂是细胞生命周期中最重要的过程之一。
细胞分裂的目的是制造新的细胞,维持生命的延续。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染色体结构的研究对我们理解细胞分裂的机制和细胞生物学的基本原理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细胞分裂和染色体结构的相关内容。
一、细胞分裂细胞分裂可分为两种类型: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有丝分裂是指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形成纺锤体,纺锤体作为细胞分裂过程中的主要结构,参与着细胞染色体的分裂。
而无丝分裂没有纺锤体的形成。
有丝分裂又可分为五个阶段:前期、早期、中期、晚期和末期。
其中前期和末期为准备和完成阶段,中期是最重要的分裂阶段。
在中期,染色体进行着分裂,每个染色体被分为两个姊妹染色体,它们被运输到两个不同的细胞区域中。
此时,纺锤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纺锤体是由肌钩蛋白和纤维蛋白组成的细胞器,它们与微管网络连接在一起。
纺锤体帮助从染色体上获取了正确的信息,并参与着染色体的分离和移动。
无丝分裂是一种不需要纺锤体的分裂方式,它通常在微生物和植物细胞中发生。
无丝分裂的过程是通过新膜形成的方式进行的。
在无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分裂是通过扩张细胞核的方式完成的。
染色体会在不同位置上分裂,从而生成两个新的细胞核。
二、染色体结构染色体是DNA与蛋白质复合物的结构,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有这样的结构存在。
染色体一般分为两条染色体,这称为染色体的姊妹染色体。
姊妹染色体被分为两个细胞后,仍然叫做染色体,在细胞分裂的下一个阶段,它们被称为染色质。
染色体由四个特定的区域构成:端粒、中央区域、跨度区和差异区。
端粒:这是染色体线性末端的区域,包含有特殊链的蛋白质复合物,这可以保护DNA的完整性,防止它在复制过程中断裂或受到损伤。
中央区域:也称为中央主体或中央粘连区。
这是染色体的中段,连接着重叠的姊妹染色体,并通过纤维连接着纺锤体。
跨度区:染色体端粒与中央区域之间的区域,它包括一个包含一些重要DNA区域的跨度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分裂与细胞周期
配合课本 P.20
生物体的发育与生命的维系需仰赖周而复始 的细胞分裂。 细胞分裂可使遗传讯息精确的传递。 从一个新细胞产生至下一次细胞分裂完成的 过程称为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
配合课本 P.20
细胞生长与分裂的过程。主要分两时期: 间期 :细胞生长与准备细胞分裂。 细胞分裂期: 细胞核分裂(真核细胞):
体染色体与性染色体
人类具有 23 对染色体, 依照大小编号,并编制 成染色体核型图。
1~22 号为体染色体 第 23 号男性与女性 不同,为性染色体
配合课本 P.19
人类男女性染色体的区别
配合课本 P.19
性染色体中 女性有两个 X 染色体。 男性有一个 X 染色体 与一个 Y 染色体。
性染色体与性别
基因与染色体
配合课本 P.28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洒吞与巴夫来认为“染色体是传递遗传讯 息的构造”;基因应该位于细胞核内的染 色体上。
基因与染色体
配合课本 P.28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推论过程】
亲代透过精子与卵的结合产生子代,并藉 此将亲代的性状遗传给子代 推测基因必位于精子与卵之内。
亲代性别互换并不影响遗传结果,因此精 子与卵对遗传的贡献应是相等的。精子的 细胞质非常少,与卵相当的构造是细胞核 推测基因应位于细胞核内。
发生在配子(精子和卵)形成时。
配合课本 P.24
分裂开始前染色体同样会复制形成二分体, 接着连续进行两次的细胞分裂。
→减数分裂第一阶段、减数分裂第二阶段
产生 4 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 为原来母细胞的一半。
减数分裂
配合课本 P.24
减数分裂第一阶段:
同源染色体互相配对形成四分体。 接着每对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进入 2 个子细胞。
章节后测验
某动物的体细胞具有 4 条染色体 1A、1B、 2A、2B(1 和 2 表示大小不同的染色体,A 表示来自父方,B 表示来自母方),则此动 物所产生的配子,可能具有哪些不同的染色 体组合?(多选) (A) 1A+2A (B) 1A+1B (C) 1A+2B (D) 2A+1B (E) 2A+2B
有丝分裂:体细胞增殖时。 减数分裂:动物形成配子时。
细胞质分裂:将细胞分隔成两个几乎相等 的子细胞。
知識補給站 细胞周期
配合课本 P.20
细胞周期所需的时间视细胞种类和环境条件而 定,由数分钟至数天不等。
有些细胞可持续进行细胞分裂,如植物的根尖 细胞或人体的表皮细胞等。
有些细胞一旦分化成熟后即失去细胞分裂的能 力,如人体大多数的神经细胞。
配合课本 P.27
基因与染色体
配合课本 P.28
门德尔的遗传定律于1865 年发表后,并未受 到重视。
1875∼1890 年间,因为显微镜制作技术的改 进及细胞染色技术的运用,生物学家陆续观 察到真核细胞的有丝分裂及减数分裂现象, 并发现细胞内染色体的构造。
藉由观察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变化, 可以解释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结果, 此后门德尔的理论才逐渐获得支持。
纺锤体渐渐消失。
白
鱼
染色体逐渐解开成细 胚
丝状。
胎 细
核膜、核仁重新形成, 胞
细胞核出现。
洋
葱
根
尖
细
胞
细胞质分裂
配合课本 P.23
将细胞分隔成两个子细胞 白
鱼
动物细胞赤道板处的细 胚
胞膜会向内凹陷,将细
胎 细
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 胞
植物细胞中央不凹陷, 洋
而是形成细胞板,在细
葱 根
胞板两侧形成新的细胞 尖
配子的形成
配合课本 P.26
雄配子(精子)及雌配子(卵)分别由睪丸 和卵巢中的生殖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
以人类的配子为例,精子与卵的形成需经过 多个不同的阶段,才能发育成熟
配子的形成
卵的形成
卵巢中的卵原细胞
在胚胎期即发育成为初 级卵母细胞。
排卵前完成减数分裂第 一阶段而形成次级卵母 细胞与极体两个细胞。
核膜 染色质
核仁
有丝分裂第一阶段
配合课本 P.22
已中2核个复 心仁中制体与心的四核体染周膜向色出渐细质 现渐胞渐 纺消两渐 锤失极聚 丝移集 ,动收 并,缩 形同, 成时使纺部染锤分色体纺体锤成 粗丝短 连状接至染色体上的着丝点
纺锤丝
纺锤体
有丝分裂第二阶段
姐妹染色分体排列于细胞中央
配合课本 P.22
课程概念
染色体与细胞分裂
染色体
性体 染染 色色 体体
姐同 妹源 染染 色色 分体 体
细胞分裂
细有细 胞丝胞 周分质 期裂分
裂
减数分裂与 生殖细胞的形成
减雄雌 数配配 分子子 裂 的的
形形 成成
基因与染色体
配合课本 P.18
门德尔的发现让科学家理解到性状是由基 因所控制,但当时还不知道基因存在于细 胞的哪一个部位或构造中。
[13]
知識補給站 细胞周期
间期:通常较长,而新 陈代谢旺盛。
G1 期:细胞先进行生长 S 期:复制染色质
G2 期:形成细胞分裂所 需的构造、子细 胞的胞器与合成 所需的酵素等。
配合课本 P.20
间期
细胞进行生长。
白 鱼Βιβλιοθήκη 染色质复制,在间期胚 胎
完成复制。
细
胞
在动物细胞,中心体
复制为二。
洋
葱
根
尖
细
胞
配合课本 P.22
有丝分裂第一阶段
已复制的染色质渐渐聚
白 鱼
集收缩,成为染色体。 胚
胎
核仁与核膜渐渐消失。 细
胞
洋 葱 根 尖 细 胞
配合课本 P.22
有丝分裂第一阶段
配合课本 P.22
纺锤丝出现并形成 纺锤体。
纺锤丝连接至染色 体上的着丝点。
2 个中心体向细胞 两极移动。
有丝分裂第二阶段
姐妹染色分体排列于细 白
后来的科学家是由细胞分裂中染色体的分 离过程,推论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染色体
以显微镜观察细胞时 可见。因可被特殊染 料染色而得名。 主要由 DNA 分子与蛋 白质组成。
染色体
配合课本 P.18
染色体
配合课本 P.18
构造:在真核细胞中,DNA 分子围绕组蛋白 形成“核小体”,成串的核小体折迭缠绕形成 “染色质”,染色质折迭缠绕形成“染色体”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配合课本 P.29
染色体与遗传因子(基因)的相似性 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成对的同源染色体 会互相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此 现象与孟德尔的分离律相似。 非同源染色体分离时互不干扰,且可一起 组合至同一配子中,此现象与孟德尔的独 立分配律相似。
章节后测验
减数分裂包括以下过程:(甲)姐妹染色分体分 离;(乙)同源染色体分离;(丙)同源染色体联 会;(丁)姐妹染色分体排列在赤道板上;(戊) 四分体排列在赤道板上。这些现象依发生时间 的先后顺序应为下列何者? (A)(丙) (戊) (乙) (丁) (甲) (B)(丁) (甲) (丙) (戊) (乙) (C)(丁) (甲) (戊) (丙) (乙) (D)(戊) (丙) (乙) (丁) (甲)
染色体
配合课本 P.18
在细胞分裂时: 染色质先复制 聚集收缩 粗短棒状的染色体
知識補給站 细菌的染色体
细菌的遗传物质也称为染 色体,但是构造上较真核 细胞的染色体简单、 松散,且通常呈环状。 细菌无细胞核,染色体所 在的位置称为类核区。 在细胞质中亦有称为质体 的小型环状 DNA。
[6]
配合课本 P.18
膜与细胞壁。
细 胞
细胞板
知識補給站
细胞板
配合课本 P.21
细胞板由高基氏体分 泌的许多囊泡所形成 ,囊泡的膜融合成新 的细胞膜,内含物则 堆积形成中胶层。
2 个子细胞分泌纤维 素,在细胞膜的外侧 形成新的细胞壁。
[23]
间期
细染在动胞色物进质细行复胞生制,长中心体复制为二
中心体
中心粒
配合课本 P.22
当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相互分离, 使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半,不再有成对的同 源染色体,称为单套染色体或单倍体(n)。
[34]
减数分裂
配合课本 P.25
减数分裂的意义 人类的减数分裂发生于生殖构造内(睪丸及 卵巢),藉以产生精子或卵。 在受精过程中,精、卵结合形成受精卵后, 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又恢复与亲代相同。 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减数分裂可确保经受精 作用产生的后代,其染色体数目代代相同。
卵只带有 X 染色体 若和带有 X 染色 体的精子结合就 会产生女性后代。 若和带有 Y 染色 体的精子结合则 产生男性后代。
子代性别由精子决定
配合课本 P.19
同源染色体与姐妹染色分体
在细胞核内形态、大小相 似的成对染色体称为同源 染色体,其中一个来自父 方,一个来自母方。
配合课本 P.20
细胞分裂时,每一条染色 质各自完成复制,并聚集 成一个由两条彼此相连的 姐妹染色分体所组成的二 分体。
减数分裂第一阶段
配合课本 P.24
减数分裂
配合课本 P.25
减数分裂第二阶段 :染色体不再复制
原本相连的两个姐妹染色分体彼此分离, 分别进入到 4 个子细胞。 每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原来的一半。
减数分裂
配合课本 P.25
知識補給站
染色体的倍数
配合课本 P.25
细胞内每种染色体都成对出现者,称为双套染 色体或二倍体(2n)。
有丝分裂第三阶段
配合课本 P.23
纺细锤 胞丝增向长细,胞以的 准两 备极 进缩 行短 细, 胞各 质姐 分妹裂染色分体 彼此分离,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