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高清含答案

2014年1月济南市高三摸底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A(读音应次是luò lào là luō。B.“烙”“涝”二者音同;C.“粳”“泾”二者音同;D.“剂”“霁”二者音同)

2.D(A.像→相,B.蚂→马,C.刊→勘)

3. B(实足:确实足数的,形容词,常跟年龄或数量词搭配;十足,一是指十分充足,而是指成色纯;震荡:一是指震动,或是指重大的事情、消息等使人心不平静;二是多指局势、情况不稳定,不平静。振荡:一是指物体;二是指电流的周期性变化。从而:表示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进而:指继续往前或进一步)

4.C(A.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此处应用“雪上加霜”。 B.丁是丁,卯是卯:形容对事情认真,一点儿也不含糊、不马虎。属于感情色彩不合语境。D. 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多形容文章悲惨动人;此处应改为难以卒读之类的意思。)

5. D(A.成分残缺;B.句式杂糅;C.搭配不当)

二、(9分)

6.D

7.C

8.C

三、(12分)

9.D(报:答复,回复) 10. B (都是第三人称代词,代事。A项,指示代词,那些/人称代词,他们的;C项,介词,因为/连词,因为;D项,动词,作为、当作/动词,掌管。)

11.A(②“执”表明姚夔正直不阿 ④主要说明姚夔心忧国事,“共求”与立决朝议有差距 ⑥主要说明姚夔为国无私选才) 12.B(“因此功劳被任命为南京刑部右侍郎”原文无据,因果关系不成立)

四、(24分)

13.(1)百姓收获粮食刚刚结束,马上就到了困乏断粮的地步。(“甫”“遽”“乏绝”三个词语每个1分;整体句意1分) (2)朝廷任命大臣,就是替(“为了”“给”也算对)国家考虑的,为什么要议论纷纷呢?(“为”“计”“何…为”,三个词语每个1分;整体句意2分) (3)每次遇到灾祸发生,姚夔就会请求皇帝赈灾抚恤,忧虑的神情在脸上表现出来。(“振”“恤”“形”,三个词语每个1分;整体句意2分)

参考译文:

姚夔,字大章,桐庐人。他是孝子姚伯华的孙子。正统七年中进士,乡试、会试都是第一名。第二年被任命为吏科给事中,上书陈述关于时政的八件事。又说:“预备仓本来是赈济贫民的,而里甲担心贫民不能偿还,就隐藏不报。致使贫民向富户借贷,加倍偿还。百姓收获粮食刚刚结束,马上就到了困乏断粮的地步。这样贫民碰上收成不好的年景闹饥荒,丰收的年景也闹饥荒。请求陛下下令给天下的相关衙门。每年两次打开粮仓放粮,一定要亲自勘察,先给那些最贫困的人。”皇帝立刻命令执行。

景帝监理国事,众大臣商议劝他即皇帝位,没有结果。就拿这事询问负责监督进谏的官员们,姚夔说:“朝廷任命大臣,就是为了国家考虑的,为什么要议论纷纷呢?”计议于是就有了结果。景泰元年,姚夔被破格提拔为南京刑部右侍郎。景泰四年改任礼部,奉命令考察云南官吏。

天顺二年改任吏部。有一个知府因为贪污败落,贿赂石亨请求复职,姚夔执意不许,这件事就停止了。天顺七年,姚夔代替石瑁担任礼部尚书。

成化二年,皇帝听从尚书李宾的话,下令南京以及浙江、江西、福建的诸生缴纳米粮救济灾荒就可以进入国子监。姚夔上奏停止了这件事。成化四年,因为灾害怪异现象多次出现,姚夔上疏请求皇帝“出席并勉励御前讲经的活动,裁决各种政务。亲近君子,远离小人,节

约费用”。又说:“今日能遵守成化初年的政策就够了。”皇帝褒美的圣旨答复他。他所请求的十件事,都立即答复许可。

皇帝宠信番僧,番僧里有被封为法王、佛子的,服饰用具僭越了等级,没有限制。狡诈不法的人羡慕他们,争着做他们的门徒。姚夔极力劝谏,情况才渐渐好转。

五年代替崔恭做吏部尚书。雨雪失常,姚夔借机力陈时政弊端二十件事。七年,被加封为太子少保。姚夔又偕同群臣上奏二十八件事,大体上是以杜绝请托,禁止采办,体恤士兵工匠,减少劳役,安抚流民,节省过多的费用作为紧急事务。皇帝大多采纳。第二年九月,南京、浙江发大水。姚夔请求皇帝让朝廷大臣共同谋求安抚人民消除祸患的办法。每次遇到灾祸发生,姚夔就会请求皇帝赈灾抚恤,忧虑的神情在脸上表现出来。第二年,姚夔去世,朝廷赠予少保头衔,谥号为文敏。

姚夔才能远大,胸襟磊落。朝廷商议没有决定的事情,姚夔一句话立即作出决断。他在吏部的时候,留心人才,不可以避开亲戚朋友。当初,王翱掌管吏部,专门压制南方人,北方人喜欢他。等到姚夔掌管吏部时,很重视南方人,他评定推荐的人都能称职。

14.(1)故不积跬步 别有幽愁暗恨生 (2)渺沧海之一粟 茕茕孑立 (3)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老当益壮 (4)虽九死其犹未悔 申之以孝悌之义 (5)朝如青丝暮成雪 黑云压城城欲摧 (6)但寒烟衰草凝绿 揾英雄泪 注:本小题多写、少写、错写,均不得分;如果考生全都答上,按照前五个小题批阅。

五、(12分)

15.参考示例:那些个斗胆和举目天外,那些个狂想和热情澎湃,留下了甜蜜的忧伤和无悔的豪迈。 (句式1分,押韵1分,内容2分,写出青年的特点) 16.标题:节能减排从点滴做起。(1分。只要符合画面内容即可得分。) 寓意:①讽刺人们节能环保意识薄弱。②讽刺某些人只要求别人节能减排,自己却无动于衷。③讽刺某些人只说不做。(寓意答出1条即可得2分,意思对即可) 17.答案略。 注:正面描写1分,侧面描写1分,两种修辞手法各1分,语句不通顺扣1分。满分共5分。

六、(18分)

18.闲荡者→小偷→告发者(警察)→逃跑者(小偷)→追赶者(警察)→奔跑者(小偷、警察)→闲荡者 注:必须按照顺序;错一处扣1分;满分共4分。 19.①“我”竟然能轻易被小偷们接纳,没有任何困难;②“我”竟然也能同时被警察们认可,没有任何疑问;

③“我”竟然能自由地转换警察和小偷的身份而没受到任何质疑;④“我”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令人无法理解的从容不迫,几乎没有什么害怕和恐惧。 注:回答出两条即得满分4分;回答不在参考答案范围内,如符合要求也酌情给分。 20.前一句强调“我”孤独而茫然,不知生存的方向、意义和价值所在;后一句写出了“我”分别加入不同团队却依然无法获得归属感,依旧孤独、茫然的状态,强化了主题。结构上,后一句显然是对前一句的呼应和强化。 注:内容上两点各1分;结构上2分。 21.①小说是对人类个体存在本质的描述;孤独而茫然,无法把握存在的方向、意义和价值;②小说是通过孤独感描述个体与社会的疏离与断裂;③小说是对所谓社会组织的嘲弄和反讽,社会无法成为个体的归宿,更无法提供归属感;④人最大的孤独来自身份的虚无;⑤小说描述的是人找不到自我的无力感等等。分析略。 注:只答出主题概括给3分,有对主题的解释和分析再给3分,需言之成理。

七、(60分)

22.参考2013年高考阅卷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