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家具的历史起源
红木家具概述

红木家具的历史与概述【概述及分类】【红木的分类】【红木的特征】【古典家具术语】【概述及分类】红木家具始于明代。
其外观形体简朴对称,天然材色和纹理宜人。
红木主要采用中国家具制造的雕刻、榫卯、镶嵌、曲线等传统工艺,德国学者G·Ecke在《中国花梨木家具图考》中总结加工红木家具的三条基本法则是:非绝对必要不用木销钉;在能避免处尽可能不用胶粘;任何地方都不用镟制。
即不用任何铁钉和胶粘剂。
所以红木家具的造型和工艺中明显的民族性是对许多收藏者最有吸引力的部分,很多人称红木家具为人文家具、艺术家具。
按照国家技术监督局的有关规定,所谓红木家具主要是指用紫檀木,酸枝木、乌木,瘿木、花梨木、鸡翅木制成的家具,除此之外的木材制作家具都不能称为红木家具。
紫檀木是红木中的极品。
其木质坚硬,色泽紫黑、凝重、手感沉重。
年轮成纹丝状,纹理纤细,有不规划蟹爪纹。
紫擅木又分老紫擅木和新紫檀木。
老紫檀木呈紫黑色,浸水不掉色,新紫檀木呈褐红色、暗红色或深紫色,浸水会掉色。
酸枝木俗称老红木。
木质坚硬沉重,经久耐用,能沉于水中,结构细密呈柠檬红色、深紫红色、紫黑色条纹,加工时散发出一种带有酸味的辛香,故名。
乌木颜色乌黑发亮,结构细密凝重,有油脂感。
乌木多见制作筷子、墨盒之类小件,少见制作家具。
瘿木是树木形成瘿瘤后的木材,按树种分为桦木瘿、楠木瘿、花梨木瘿、酸枝术瘿。
瘿木的纹理曲线错落,美观别致致,是最好的装饰材料。
在家具上大多用作表面包、镶的材料,如民间就"红台子瘿木面"的说法。
花梨木又称香红木,与酸技木构成相近,其木质坚硬,色呈赤黄或红紫,纹理呈雨线状,色泽柔和,重量较轻,能浮于水中,形似木筋。
目前市场上的红木家具以花梨木居多。
鸡翅木木质坚硬,颜色分为黑、白、紫3种颜色,形似鸡翅羽毛状,色彩艳丽明快。
但因木内含有细微沙砾等杂质,敌难以加工,善做装饰边角材料。
市场上很难见到成套的鸡翅木家具。
例如被列入国家红木标准的贵重热带硬木只有几种:紫檀、黄花梨、乌木、酸枝、鸡翅木、香枝木等几种。
红木椅类家具发展时代背景与演化

红木椅类家具发展时代背景与演化红木椅类家具是中国传统家具中的一种重要类型,其发展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中国古代,红木椅类家具曾经是贵族和达官显贵家中的重要家具,代表了一种高贵、典雅的生活方式,而在现代,红木椅类家具则成为了一种文化传承与审美追求的象征,备受收藏家与藏家的追捧。
本文将从红木椅类家具的发展时代背景与演化进行探讨,分析其在中国传统家具文化中的地位以及其在时代潮流和审美观念下的发展演变。
一、红木椅类家具的历史渊源红木椅类家具是中国木工传统艺术发展的产物,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早在商代时期,中国的木工技术就已经十分发达,出现了许多精美的木质家具,其中就包括了椅子。
到了战国时期,中国家具的种类和品质进一步提高,椅子的种类也更加繁多。
在秦汉时期,红木椅类家具尤其受到重视,成为了贵族、官员和富商的必备家具。
随着历代社会的更迭变化,红木椅类家具也在不断演化和改良。
在明清时期,红木椅类家具的制作工艺达到了巅峰,发展出了众多具有代表性的家具作品,如官式椅、大理石椅、回纥椅、雕花椅等,这些作品大大丰富了红木椅类家具的品种和风格。
二、红木椅类家具在中国传统家具中的地位红木椅类家具在中国传统家具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不仅是家具中的一种,更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化和传统价值观念。
在中国古代,椅子的种类是非常繁多的,不同的椅子代表着不同的社会身份和地位,这也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礼仪规范。
而在现代,红木椅类家具则成为了一种文化品味和生活品质的象征,它不仅在家具设计和制作工艺上有很高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它具有收藏和传承的意义,成为了收藏家和文化传承者追捧的对象。
红木椅类家具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经历了多种风格和形式的变化,它不断吸收和融合了外来文化与技艺,在传统之中不断创新,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家具风格。
最早的红木椅类家具多采用宝石红木、紫檀木等名贵的原料制作而成,造型上更加注重线条的优美和曲线的流畅,工艺上讲究雕刻和装饰的细节。
我国古典红木家具的由来以及发展史

我国古典红木家具的由来以及发展史
公元1405年,即明永乐三年六月,郑和率领浩荡的船队首次奉命出使西洋。
谁也不曾想到,这支带着政治目的、几十年间先后出访七次的远航船队,在日后的几百年中,竟直接影响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据红木中国国家标准的第一起草人杨家驹介绍,郑和七下西洋,途经越南、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和苏门答腊、斯里兰卡、印度和非洲东海岸,给这些国家带去了中国的丝绸和瓷器,而每次回国,都带回红木做压船舱之用。
其中木质硬重、结构细腻、纹理好的红木,在能工巧匠的雕琢下制造成家具、工艺品及园林设计建筑,其坚固程度和美观实用等方面都超越了前代。
因此,成了专供皇宫帝后们享用之物。
传说,明王朝不仅从全国各地挑选优秀的木工作为工部官吏,官拜工部侍郎、尚书之职,而且还曾经有两位皇帝亲身参与过制作家具,其技艺之高明甚至超过御用工匠。
红木家具便在这样的滋养下迅速发展。
后来,随着航路的开放.红木大量输入及明王朝的覆灭,红木家具才流散到民间,成为高官富贾追捧之物,普通百姓依然无缘接触。
木材的优劣决定了家具的品质。
正是郑和从盛产高级木材的南洋诸国运回了大量的花梨、紫檀等家具原料,促进了明中期以后直至整个清代细木家具的发展。
也正是这些名贵木材,将中国古代家具数千年的历史推向顶峰。
可以说,是明清家具的独特魅力成就了红木的王者之气,而红木也以它的凝重、素雅演绎了明清家具在中国古典家具史上的时代辉煌。
因此,在今人的心中,明清时代的红木家具也就成了中国古典家具的代名词。
中国传统家具红木家具的历史与制作工艺

中国传统家具红木家具的历史与制作工艺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国,家具也一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中国传统家具中,红木家具以其独特的色彩、纹理和制作工艺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家具红木家具的历史背景以及其制作工艺。
一、历史背景红木家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朝,当时宫廷和贵族都喜爱使用红木家具来体现其地位和身份。
然而,直到明朝时期,红木家具才开始普及到一般民众中。
通过清朝时期的发展,红木家具的制作工艺逐渐成熟,尤其在乾隆时期达到了巅峰。
红木家具的制作材料主要有紫檀木、红酸枝、花梨木等。
这些木材都具有纹理美观、结构稳定、耐久性强等特点,因此成为红木家具的首选。
此外,这些木材还因其颜色的变化而受到人们的青睐,如红木的色泽褐红、紫檀木的紫红色等。
二、制作工艺红木家具的制作工艺包括原木选材、木材处理、结构制作、拼接、刻花雕刻、上漆等过程。
首先,原木选材是红木家具制作的第一步。
制作红木家具所用的木材必须经过严格的挑选,确保材质优良、纹理漂亮,并且具有足够的耐久性。
接下来是木材处理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木材的削皮、清洗、沉水、沉油、晾晒等步骤,目的是为了去除木材内的水分,使之达到合适的含水率。
在结构制作阶段,制作师傅根据红木家具的设计图纸,利用传统的榫卯结构进行制作。
这种结构以其稳定性和耐久性而著称,确保了红木家具的质量。
然后是拼接和刻花雕刻工艺。
在拼接过程中,制作师傅进行精细的木工连接,使家具的整体结构更加牢固。
而刻花雕刻则是为了赋予红木家具更多的艺术元素,增加其观赏性。
最后是上漆工艺。
在上漆过程中,制作师傅利用传统的手工方式进行上色,使红木家具呈现出独特的红木色调,并赋予其耐磨、耐水、防虫等特性。
红木家具的制作工艺需要制作师傅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技术。
每个步骤都需要细致入微地进行,以确保最终的红木家具具有高品质和完美的细节。
三、红木家具的价值红木家具不仅仅是一种实用家具,更是一种艺术品。
其独特的色彩、纹理和制作工艺使其成为收藏家、艺术爱好者的心头好。
红木家具的起源及传承

红木家具的起源及传承
红木家具是明清传统工艺制作的名贵硬木家具在江浙等地的俗称,后来成为全国通用的名词。
相传红木家具发源于郑和下西洋时对所购回的东南亚名贵木材的制作,从只为明朝的宫廷显贵使用到随着历史的演进走向民间,进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象。
红木家具的巅峰是明式家具,它能在数百年间流传不衰,并经过清朝家具繁复演变后回归,并最终获得后世公认的巅峰地位,关键在于其在整个世界家具史上的卓越地位,在于其丰富的文化底蕴。
从红木家具,我们可以发掘出和谐中庸等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传统文人在寄情山水之余,也在建筑、家具、器物等方面彰显诸如气节风骨的自我主张,和琴棋书画、三教九流、茶文化、酒文化等一起,最终定格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等传统观念的重要表象特征。
今天,红木家具仍然是中国不少人士的品位之选。
从文化名人到商政精英、新富阶层,随着社会整体文化水准的提升和对红木家具知识了解的深入,在家居品位选择上,逐步认识到代表中国传统家具文化的红木家具的深远魅力,并把在国外已渐成气候的中国文化风通过港台的传接,回归其发源地——中国内地。
在更多的家庭中,通过设计师巧妙运用,把红木家具中如明式圈椅这类的经典单品作为其家居元素点缀在整个居家设计中。
在这里,红木家具作为承载文化的概念性的家具,在很多家庭中摇身成为点睛之笔,或是流行混搭的至上佳品。
由钢木家具门户(/)整理转载!。
红木家具的文化底蕴与审美价值

红木家具的文化底蕴与审美价值红木家具是中国传统工艺中的瑰宝,凝聚了丰富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审美价值。
作为一种传统的家居艺术形式,红木家具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材质,向世人展示了深厚的历史背景和卓越的艺术品位。
本文将从红木家具的历史渊源、材质特点、工艺技术和审美价值四个方面来探讨红木家具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艺术的卓越价值。
一、历史渊源红木家具源于中国古代传统家具制作工艺,并在明、清两个朝代达到了巅峰。
它的产生与我国古老的家居文化相互依存,传承千年。
通过对红木家具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观念以及社会文化背景。
红木家具承载了古代文人士大夫的文化精神,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二、材质特点红木家具所采用的材料主要是红木,它是一种质地坚硬、纹理丰富的宝贵木材,具有极高的装饰性和实用性。
红木木质坚韧耐磨,不易腐朽,加之其红色的特殊色泽,使得红木家具在外观上就具备了一种高贵华美的气质。
此外,红木还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抗变形性,能够适应各种气候环境,使得家具能够经久耐用。
三、工艺技术红木家具的工艺技术主要包括雕刻、榫接、饰面等多个方面。
其中,雕刻是红木家具的一大特色,它以精湛的技艺和细腻的刻线,将家具表面雕刻成各种各样的花纹和图案,使家具更加华丽和精致。
而榫接则是通过将各个零件精确地拼接在一起,使得家具结构牢固,不易松动。
此外,红木家具的饰面也非常讲究,通常会采用手工上色和多层面漆涂饰,使得家具表面产生丰富的变化和层次感。
四、审美价值红木家具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赢得了广大收藏爱好者的喜爱。
其色泽温润、光泽柔和,既展现了中式家具的精湛工艺和尊贵气质,又融入了与自然和谐的元素,给人一种宁静、舒适的感觉。
红木家具还注重形式和功能的完美结合,不仅体现了设计师的创造力和艺术美感,还满足了人们对于家具实用功能的需求。
正因为如此,红木家具被誉为“艺术品中的家具”和“家具中的艺术品”。
红木椅类家具发展时代背景与演化

红木椅类家具发展时代背景与演化
红木椅类家具,作为中华民族传统家具的代表之一,其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家具文
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红木椅类家具的发展始于明朝,而其演化则经历了明清两朝、民国时
期和现代时期等阶段,其发展过程中反映出了历史背景、社会发展、文化变迁和家具风格
的演变。
明朝是红木家具的发源地,也是红木椅类家具的开端时期。
明朝时期的木材工艺水平
已相当发达,而且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印度尼西亚的檀香木和马来西亚的黄檀木等资源
进行了交流,丰富了木材质地和色泽。
明朝时期的红木椅类家具基本上是简约清秀的造型,深得人们的喜爱。
清朝是红木家具的鼎盛时期,是红木椅类家具的黄金时期。
清朝时期的红木椅类家具,除了传承了明朝的简洁、素雅、淡泊的特点外,还吸收了清末绘画、书法、雕刻等艺术形
式的元素。
清代的红木椅类家具,因其优美的造型,色泽深浓,纹理细腻,加上装饰华丽、题材丰富、兼具实用性和观赏性,成为社会名流、文人雅士所钟爱的收藏品。
民国时期是红木椅类家具的转型期。
民国时期的家具设计,受到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
影响,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
红木椅类家具也不例外,它们的造型趋于简洁,格调高雅,
色泽明亮,纹理清晰,而加强了装饰性和功能性,成为了当时高档家具的主流。
现代时期是红木椅类家具的新发展期。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对家具的需求
不断提高,红木椅类家具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创新和发展。
新时期的红木椅类家具,设计更为多样化,注重实用性和舒适性,而且采用了现代化的制作工艺和工业化的生
产方式,生产效率和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红木

• 4.魅力独具,价格攀升。红木家具凭借其精 美的艺术魅力、独特的个性和灵秀的气韵, 赢得了世人的喜爱和时光的考验。其品质 的苛刻要求,使它的人文魅力发挥到极致, 蕴涵了成熟与完美,高贵与经典,集实用、 观赏、保值于一体。由于红木的生长周期 非常长,有的可达几百年,因此,物以稀 为贵的红木家具越来越具有独特的魅力, 价格也在不断攀升。
• 由于宫廷阶层追求奢侈生活以及皇帝亲自 参与设计创作等重要原因,红木家具得以 迅猛发展。当时的明式家具没有流派,到 清朝才出现各种地方特色的家具,有苏式、 广式、京式 • 现代的红木家具,出现东作、仙作的称呼。 与传统相比,只是从工艺上有所体现了。
起源(2)
• 日本正仓院保存的唐代乐器和文物精
紫檀(檀香 紫檀)原中 央大学标本
印度小叶紫檀鉴定特征
• • • • 紫檀属木材 导管内具金黄色物质(宏观下观察的关键) 荧光反应不是太明显 黑色条纹少,木材颜色常鲜红色,即使老 料也有不少呈红色的,也有呈黑色的。 • 燃烧有香味,灰呈白色,呈灰能保留住。 • 宏观观察AP。
市场上称“紫檀木”
红酸枝(黄檀属)
• 大红酸枝(交趾黄檀),射线一般单列较多。 对大红酸枝的定义:产自东南亚,木材较 重,油性大,深色条纹较多的。排除巴里 黄檀与奥氏黄檀。巴里与奥氏的轴向薄壁 组织呈规则带状,可见到离管的带状。而 大红酸枝一般为翼状或聚翼状伸长的带状, 为傍管带状。酸味较重。 • 与中南美洲黄檀属同为红酸枝的木材有所 区别。酸味略带蜂蜜味。
分类单位
• • • • • • • • KINGDOM(界) DIVISION OR PHYLUM(门) CLASS(纲) ORDER(目) FAMILY(科) GENUS(属) SPECIES(种) 最常用的是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红木家具繁荣期
繁 华 盛 世
唐代初期社会稳定,人们的生活热情高涨,家具在这样的 社会背景下,显现出浑厚气势、稳重讲究的特点,但在工 艺技术和品种上缺少变化。豪门贵族家的家具花色比较丰 富,在装饰上更加华丽,也出现复杂的雕花,并以大漆彩 绘,画以花卉鸟兽。 晚唐至五代,士大夫和名门望族们 以追求豪华奢侈的生活为时尚,家具发展初步完善,有直 背靠背椅、条案、屏风、床、榻、墩等家具,完整简洁的 形式也为中国家具的进一步完美打下了基础。
中国家具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其漫长的发展过 程中,装饰了灿烂辉煌的东方文化。中国家具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也是全世 界的共同文明财富具以其独特的魅力屹立于家具之林,传承着古老绚丽的中华文化。
红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红木指古代正红木,又称老红木,即酸枝类木材;广义 红木即今天所说红木,分为紫檀木类、花梨 木类、黑酸枝木类、红酸枝木类、乌木类 、条纹乌木类和鸡翅木类七大类,涉及到蝶形花科、苏木科和柿树科3个科,包括紫檀 属、黄檀属、柿树属、铁刀木属、崖豆木属等等个属约33个树种。利用这些木材来制 作的家具就是我们所说的红木家具。
红木家具起源在明朝1460年,郑和七次下西洋, 每次回国用红木压船舱。木工把带回来的木质 坚硬、细腻、纹理好的红木做成 家具、工艺品 及园林设计建筑,供皇宫帝后们享用。到后期 红木大量的输入及王朝灭亡,才流散到民间, 但普通老百姓还是不能承受的。传说明朝有二 个皇帝亲自参与做家具,技艺之精超过御用工匠。 明王朝还从全国各地挑选优秀的木工作为工部 官吏,有著名的工匠朱紫、陕西韩城郭文英、江 苏吴县蒯祥等,官至工部侍郎、尚书之职。
红木生长缓慢,资源奇缺,且呈逐年剧减趋势,有的已面临灭绝。我国产的红木,不 但树种极少,而且产量极低。国内生产的红 木家具所用的红木,均从印度、缅甸、泰 国、越南、老挝等几个东南亚国家及南美洲、热带非洲进口。随着国际环保呼声的日 益高涨,这些国家相继采取严格的限制制品政策,因而进口渠道日益狭窄、艰难,预 计数年后,这些珍贵木材将无法供应,到那时,人们富裕了,想享受这豪华名贵的红 木家具,恐怕也很难能买到了。
红木家具是目前木家具家庭中最珍贵的高档商品。我国自明朝清代以来,此类家具一 向为王宫贵族所拥有,平民无力问津。改革开放后,高级豪华宾馆如雨后春笋般拔地 而起,为了招徕贵宾,他们购置高档红木家具进行铺设以示豪华;一些先富起来的成 功人士,追求自然与享受,购买红木家具成为财富地位的象征,成为一种时尚。红木 家具集实用、观赏、保值增值于一体,既是豪华的生活用品又是收藏的珍品,当代人 用了,下一代,下几代仍然使用,越用越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