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的悬挂类型
接触网设计规范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接触网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1998-09-07 发布1999-01-01实施5 接触网5.1、接触悬挂5.1.1接触网的悬挂类型,区间及车站均应优先采用全补偿链形悬挂,其余悬挂类型由技术经济及运营等条件综合比较确定。
接触悬挂允许的行车速度不应小于线路的最高行车速度。
5.1.2 繁忙干线或腐蚀严重地区的电气化铁路,应优先采用铜或铜合金接触线,其余线路可采用其他材质的接触线。
同一机车交路的接触线材质宜相同。
5.1.3 承力索的材质应采用防腐性能好的钢绞线或其他材质的绞线;腐蚀严重地区和长隧道宜采用铜质绞线。
载流承力索与接触线的材质宜相同。
5.1.4接触线距轨面的最高高度不应大于6500mm。
最低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站场和区间接触线距轨面的高度宜取一致,其最低高度不应小于5700mm;编组站、区段站等配有调车组的线、站,正常情况可不小于6200mm,确有困难时不应小于5700mm。
2.隧道内(包括按规定降低高度的隧道口外及跨线建筑物范围内)正常情况不应小于5700mm;困难情况不应小于5650mm;特殊情况不应小于5330mm。
接触线最低高度值在高程1000m以上的区段,应按本规范第5.5.2条规定随空气绝缘间隙值的加大而相应增加。
5.1.5接触线高度变化时,其坡度不宜大于3‰;确有困难时,不宜大于5‰。
接触网设计的强度安全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1.铜或铜合金接触线的强度安全系数,当磨耗面积小于或等于15%时,不应小于2.5;当磨耗面积大于15%且小于25%时,不应小于2.2。
2.各种绞线的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软横跨横承力索中的钢绞线4.0;2)承力索、定位索及附加导线中的钢绞线5.0;硬铜绞线2.0;铝绞线、钢芯铝绞线、铝包钢芯铝绞线2.5。
3.绝缘子的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瓷及钢化玻璃悬式绝缘子(受机电联合荷载时抗拉)2.0;2)瓷棒式绝缘子(抗弯)2.53)针式绝缘子(抗弯)2.5;4)其他材质绝缘元件,无阳光照射处(抗拉或抗弯)2.5;有阳光照射处,应视材质抗老化性能酌情增加;4.耐张的零件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5.0。
接触网系统概述—接触悬挂的类型

应用:在多隧道的山区和行车速度不 高(小于90km/h)的线路上可采用。
简单悬挂
优点
① 结构简单; ② 支柱高度低; ③ 投资小; ④ 施工检修方便。
缺点
① 导线的张力和弛度随气温的变化较大; ② 弹性不均匀,不利于电力机车高速运行时
取流。
1.直链形悬挂
直链形悬挂是承力索和接触线布置在同一垂直平面内,它们在轨平面 上的投影是一条直线。
链形悬挂是由一根或多根接触线通过吊弦悬吊于承力索上的接触悬挂形 式,承力索通过钩头鞍子、承力索座或悬吊滑轮等悬挂在支持装置的腕臂上。
承力索
接触线 吊弦
链形悬挂按照悬挂链数可分为
单链型
双链型
多链型
单链型根据悬挂点处吊弦的形式不同分为简单链形悬挂和弹性链形 悬挂两种。目前中国主要采用单链型悬挂。
弹性链形悬挂是在悬挂点两侧的主承力索上固定一短段连续辅助 绳(或称弹性吊索),此辅助绳通过一根或多根吊弦悬吊接触线的链形悬 挂。
简单悬挂 接触悬挂根据的结构不同分成简单悬挂和链型悬挂。。 简单悬挂是由一根接触线直接固定在支持装置上的悬挂形式。该悬挂类型 主要有:未补偿简单悬挂和带补偿装置弹性简单悬挂。
接触线
未补偿简单装置悬挂
应用范围
由于接触线与受电弓受流质量不佳,目前在我国很少使用。
带补偿装置的弹性简单悬挂
定义 在悬挂点两侧的接触线上固定一段吊索,此吊索直接固定在支持结构上的简
全补偿链形悬挂
定滑轮
断 线 制 动 装 置
承力索
补偿绳 补偿滑轮 杵头杆 双耳锲型线夹
限制架 坠砣杆
悬式绝 接触线 缘子
坠砣
承力索和接触线的张力基本不发生 变化,弹性比较均匀,承力索和接触线均 产生同方向纵向位移,因而吊弦偏斜大大 减小,有利于机车高速取流。是我国接触 悬挂的主要形式。
柔性接触网的悬挂类型

对列车运行效率的影响
悬挂类型的选择对接触网的维护和寿命有直接影响,良好的悬挂类型能够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列车运 行效率。
合理的悬挂类型能够减少列车运行过程中的电气故障和机械故障,从而提高列车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05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技术创新与改进
新型材料的应用
采用轻质、高强度、耐腐蚀的新型材料,降 低接触网系统的重量和成本,提高其可靠性 和使用寿命。
智能化监测与维护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接触 网系统的实时监测、故障诊断和预测性维护,提高 运营效率。
高效能供电技术
研究新型的供电方式,如无线充电、激光供 电等,以解决传统接触网供电方式的局限性 和不足。
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环保材料
优先选择可再生、可降解、低污染的环保材料,降低 对环境的影响。
能耗优化
通过技术改进和智能化管理,降低柔性接触网系统的 能耗,实现节能减排。
循环利用
研究接触网系统的回收和再利用技术,推动资源的循 环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应用领域的拓展
城市轨道交通
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柔性接触网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 应用将更加广泛,满足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
01
智能电网
柔性接触网作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 分,将为可再生能源的接入和分布式能 源的发展提供支持。
02
03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
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柔性 接触网在充电设施领域的应用将得到 进一步拓展。
柔性接触网的悬挂类型
• 柔性接触网的基本概念 • 柔性接触网的悬挂类型 • 悬挂类型的选择与优化 • 悬挂类型对列车运行的影响 •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接触网设计规范》(参考Word)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接触网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1998-09-07 发布1999-01-01实施5 接触网5.1、接触悬挂5.1.1接触网的悬挂类型,区间及车站均应优先采用全补偿链形悬挂,其余悬挂类型由技术经济及运营等条件综合比较确定。
接触悬挂允许的行车速度不应小于线路的最高行车速度。
5.1.2 繁忙干线或腐蚀严重地区的电气化铁路,应优先采用铜或铜合金接触线,其余线路可采用其他材质的接触线。
同一机车交路的接触线材质宜相同。
5.1.3 承力索的材质应采用防腐性能好的钢绞线或其他材质的绞线;腐蚀严重地区和长隧道宜采用铜质绞线。
载流承力索与接触线的材质宜相同。
5.1.4接触线距轨面的最高高度不应大于6500mm。
最低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站场和区间接触线距轨面的高度宜取一致,其最低高度不应小于5700mm;编组站、区段站等配有调车组的线、站,正常情况可不小于6200mm,确有困难时不应小于5700mm。
2.隧道内(包括按规定降低高度的隧道口外及跨线建筑物范围内)正常情况不应小于5700mm;困难情况不应小于5650mm;特殊情况不应小于5330mm。
接触线最低高度值在高程1000m以上的区段,应按本规范第5.5.2条规定随空气绝缘间隙值的加大而相应增加。
5.1.5接触线高度变化时,其坡度不宜大于3‰;确有困难时,不宜大于5‰。
接触网设计的强度安全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1.铜或铜合金接触线的强度安全系数,当磨耗面积小于或等于15%时,不应小于2.5;当磨耗面积大于15%且小于25%时,不应小于2.2。
2.各种绞线的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软横跨横承力索中的钢绞线4.0;2)承力索、定位索及附加导线中的钢绞线5.0;硬铜绞线2.0;铝绞线、钢芯铝绞线、铝包钢芯铝绞线2.5。
3.绝缘子的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瓷及钢化玻璃悬式绝缘子(受机电联合荷载时抗拉)2.0;2)瓷棒式绝缘子(抗弯)2.53)针式绝缘子(抗弯)2.5;4)其他材质绝缘元件,无阳光照射处(抗拉或抗弯)2.5;有阳光照射处,应视材质抗老化性能酌情增加;4.耐张的零件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5.0。
接触网的悬挂类型

接触网的悬挂类型接触网的分类大多以接触悬挂的类型来区分。
在一条接触网线路上,无论是在区间还是站场上,为了满足供电方面和机械方面的要求,总是将接触网分成若干一定长度且相互独立的分段,这就是接触网的锚段。
我们所讲的接触悬挂的分类是对接触闲的每个锚段而言的。
接触悬挂的种类较多,一般根据其结构的不同分成简单接触悬挂和链形接触悬挂两大类。
一、简单接触悬挂简单接触悬挂是接触悬挂的一种形式,系由一根或两根平行的接触线直接固定在支持装置上的接触悬挂形式,它的特点是无承力索,接触线直接悬挂在支持装置上。
它在发展中经历了未补偿简单悬挂和目前采用的带补偿装置及弹性吊索式简单悬挂,如图1—2—1、图1—2—2所示。
接触线(或承力索)端头同支柱的连接称为线索的下锚。
线索下锚有两种方法:一是将线索端头同支柱直接固定连接,称为硬锚或死锚;另一种是加设补偿装置,以调整线索的弛度和张力。
但简单接触悬挂在实际运营的大铁路线上很少应用,所以在此就不作过多做讨论研究。
二、链形接触悬挂链形悬挂是一种运行性能较好的悬挂形式。
它的特点是接触线通过吊弦悬挂在承力索上,承力索通过钩头鞍子或悬吊滑轮悬挂在支持装置的腕臂上。
使接触图1-2-1未补偿简单接触悬挂示意图1—支柱;2—拉线;3—接触线;4—绝缘子串;5—腕臂承力索 图1-2-2 带补偿及弹性吊索简单悬挂示意图1—接触线;2—弹性吊索;3—腕臂;4—棒式绝缘子;5—悬式绝缘子;6—拉杆;7—定位器线在不增加支柱的情况下增加了悬挂点,通过调整吊弦长度使接触线在整个跨距内对轨面的高度基本保持一致。
减小了接触线在跨距中的弛度,改善了弹性,增加了悬挂重量,提高了稳定性,可以满足电力机车高速运行取流的要求。
链形悬挂分类方法较多,按悬挂链数的多少可分为单链形、双链形和多链形(又称三链形)。
目前我国采用单链形悬挂,乐昌网工区也是采用这种单链形悬挂。
如图1—2—3所示。
双链形悬挂的接触线经短吊弦悬挂在辅助吊索上,辅助吊索又通过吊弦悬挂在承力索上,如图1—2—4所示。
接触网刚性悬挂

二、刚性悬挂主要结构-网连装置
刚性悬挂的电分段形式,分为两种形式: (1)绝缘锚段关节 (2)分段绝缘器,一般用于渡线处。
二、刚性悬挂主要结构-网连装置
电 连 接
电连接
二、刚性悬挂主要结构-网连装置
刚性悬挂的温度补偿 方式,分为两种形式: (1)锚段关节 (2)膨胀元件 两种方式的选用原则 主要根据速度等级而 定。 一般而言,运行速度 大于100km/h ,使用膨 胀元件。
接 触 网 刚性悬挂
一、刚性悬挂国外应用情况
1895年,架空刚性悬挂首次在美国巴尔的摩第一 条电气化铁路中应用。
1961年,作为架空刚性悬挂主要型式“T”型刚性
悬挂在日本营团地铁日比谷线投入使用。 1983 年,作为架空刚性悬挂另一主要型式“ ” 型刚性悬挂在法国巴黎RATPA线投入使用。
二、刚性接触悬挂的结构
三、架空刚性悬挂架线施工工艺
采用专用 放线工具—放线 滑轮进行,架线 速度大约为2km/h。 刚性悬挂主要结 构专用放线设备
放线滑轮
架线过程
架线过程
结束语
End
谢谢!
布置原则 ∮刚性悬挂汇流排、接触线无张力,无 重力式补偿装置。 ∮锚段长度一般为200250m。 ∮跨距一般为512m。 ∮拉出值在500m范围内约200mm
二、刚性悬挂主要结构-网连装置
锚段:将接触网沿线分成一定长度并在 结构上有独立机械稳定性的分段。用以在缩 小事故及便于维修。其实际长度根据温度变 化时,接触导线由此而产生的张力差决定, 与线路情况和悬挂类型有关。
二、刚性悬挂主要结构-网体装置
汇流排中间接头: 每一段汇流排之间用汇流排中间接头连接,构成刚性悬挂每 一个锚段。
接触网设计规范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接触网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1998-09-07 发布1999-01-01实施5 接触网5.1、接触悬挂5.1.1接触网的悬挂类型,区间及车站均应优先采用全补偿链形悬挂,其余悬挂类型由技术经济及运营等条件综合比较确定。
接触悬挂允许的行车速度不应小于线路的最高行车速度。
5.1.2 繁忙干线或腐蚀严重地区的电气化铁路,应优先采用铜或铜合金接触线,其余线路可采用其他材质的接触线。
同一机车交路的接触线材质宜相同。
5.1.3 承力索的材质应采用防腐性能好的钢绞线或其他材质的绞线;腐蚀严重地区和长隧道宜采用铜质绞线。
载流承力索与接触线的材质宜相同。
5.1.4接触线距轨面的最高高度不应大于6500mm。
最低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站场和区间接触线距轨面的高度宜取一致,其最低高度不应小于5700mm;编组站、区段站等配有调车组的线、站,正常情况可不小于6200mm,确有困难时不应小于5700mm。
2.隧道内(包括按规定降低高度的隧道口外及跨线建筑物范围内)正常情况不应小于5700mm;困难情况不应小于5650mm;特殊情况不应小于5330mm。
接触线最低高度值在高程1000m以上的区段,应按本规范第5.5.2条规定随空气绝缘间隙值的加大而相应增加。
5.1.5接触线高度变化时,其坡度不宜大于3‰;确有困难时,不宜大于5‰。
接触网设计的强度安全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1.铜或铜合金接触线的强度安全系数,当磨耗面积小于或等于15%时,不应小于2.5;当磨耗面积大于15%且小于25%时,不应小于2.2。
2.各种绞线的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软横跨横承力索中的钢绞线4.0;2)承力索、定位索及附加导线中的钢绞线5.0;硬铜绞线2.0;铝绞线、钢芯铝绞线、铝包钢芯铝绞线2.5。
3.绝缘子的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瓷及钢化玻璃悬式绝缘子(受机电联合荷载时抗拉)2.0;2)瓷棒式绝缘子(抗弯)2.53)针式绝缘子(抗弯)2.5;4)其他材质绝缘元件,无阳光照射处(抗拉或抗弯)2.5;有阳光照射处,应视材质抗老化性能酌情增加;4.耐张的零件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5.0。
接触网设备与结构—刚性悬挂

10 20
拉出值偏移量
-200 -140 -70
(mm)
跨距为12m
36 48 60 72 84 0 70 140 200 140
跨距为10m
30 40 50 60 70 0 70 140 200 140
96 108 120 132 144
70
0 -70 -140 -200
80 90 100 110 120
02
刚性悬挂的维修要点
03 膨胀关节:确定镀银铜杆的表面在收缩膨胀动作时,没有发出“咔咔” 的声音或其表面上没有沟槽痕迹。仔细检查任何过热的现象。确定膨 胀部件的活动部分和相邻梁侧的接触线保持水平并平行于轨面。检验 所有螺栓的紧固力矩。
刚性悬挂的维修要点
04
绝缘子:仔细检查是否有任何 晃动的迹象,安排合理的绝缘 子清洗工作周期。
刚性架空接触网的优点
03
刚性接触网对隧道净空 要求相对较小并且无需下锚 装置,可避免不必要的局部开 挖,可节省土建费用。
支持装置 绝缘子
汇流排
接触线
刚性悬挂的基本结构
底座的作用主要是固定在隧道
底座
壁上,承受整个刚性悬挂及其支持
装置的重量。
吊柱为120mm 直径圆柱,根 据隧道断面形状不同,吊柱的长度 不同。
刚性悬挂的平面布置
在隧道中是将刚性梁布置为沿线路中心线连续、均匀分布的正弦波形式,拉出 值的幅度一般为200~250mm,是在连续多跨内完成一个幅度周期,如图所示。
刚性悬挂的平面布置
不同跨距拉出值偏移量
汇流排长度 (m)
0
12 24
拉出值偏移量
-200 -140 -70
(mm)
汇流排长度 (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接触网的悬挂类型
接触网的分类大多以接触悬挂的类型来区分。
在一条接触网线路上,无论是在区间还是站场上,为了满足供电方面和机械方面的要求,总是将接触网分成若干一定长度且相互独立的分段,这就是接触网的锚段。
我们所讲的接触悬挂的分类是对接触闲的每个锚段而言的。
接触悬挂的种类较多,一般根据其结构的不同分成简单接触悬挂和链形接触悬挂两大类。
一、简单接触悬挂
简单接触悬挂是接触悬挂的一种形式,系由一根或两根平行的接触线直接固定在支持装置上的接触悬挂形式,它的特点是无承力索,接触线直接悬挂在支持装置上。
它在发展中经历了未补偿简单悬挂和目前采用的带补偿装置及弹性吊索式简单悬挂,如图1—2—1、图1—2—2所示。
图1-2-1未补偿简单接触悬挂示意图
1—支柱;2—拉线;3—接触线;4—绝缘子串;5—腕臂承力索
图1-2-2 带补偿及弹性吊索简单悬挂示意图
1—接触线;2—弹性吊索;3—腕臂;4—棒式绝缘子;
5—悬式绝缘子;6—拉杆;7—定位器
接触线(或承力索)端头同支柱的连接称为线索的下锚。
线索下锚有两种方法:一是将线索端头同支柱直接固定连接,称为硬锚或死锚;另一种是加设补偿装置,以调整线索的弛度和张力。
但简单接触悬挂在实际运营的大铁路线上很少应用,所以在此就不作过多做讨论研究。
二、链形接触悬挂
链形悬挂是一种运行性能较好的悬挂形式。
它的特点是接触线通过吊弦悬挂在承力索上,承力索通过钩头鞍子或悬吊滑轮悬挂在支持装置的腕臂上。
使接触
线在不增加支柱的情况下增加了悬挂点,通过调整吊弦长度使接触线在整个跨距内对轨面的高度基本保持一致。
减小了接触线在跨距中的弛度,改善了弹性,增加了悬挂重量,提高了稳定性,可以满足电力机车高速运行取流的要求。
链形悬挂分类方法较多,按悬挂链数的多少可分为单链形、双链形和多链形(又称三链形)。
目前我国采用单链形悬挂,乐昌网工区也是采用这种单链形悬挂。
如图1—2—3所示。
图1-2-3单链形接触悬挂示意图
1—承力索;2—吊弦;3—接触线
双链形悬挂的接触线经短吊弦悬挂在辅助吊索上,辅助吊索又通过吊弦悬挂在承力索上,如图1—2—4所示。
图1-2-4双链形悬挂示意图
1—承力索;2—吊弦;3—辅助吊索;4—短吊弦;5—接触线
双链形悬挂接触线弛度小,稳定性好,弹性均匀,有利于电力机车高速运行取流。
但结构较复杂,投资及维修费用高,我国仅在个别地段试用。
双链形悬挂及其他悬挂类型由于结构复杂、不易施工、维修困难、设计繁琐、造价高等原因,目前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
链形悬挂根据线索的锚定方式(即线索两端下锚的方式),可分为下列四种形式:
1.未补偿简单链形悬挂
这种悬挂方式的承力索和接触线两端无补偿装置,均为硬锚。
因此,在温度变化时,承力索和接触线的张力、弛度变化较大,一般不采用,其结构形式如图1—2—5所示。
图1-2-5未补偿简单链形悬挂示意图
1,2—绝缘子串;3—支柱
2.半补偿简单链形悬挂
在半补偿简单链形悬挂中,接触线两端设补偿装置,承力索两端为硬锚,如图1—2—6所示。
图1-2-6半补偿简单链形悬挂示意图
1—承力索;2—吊弦;3—接触线;4—补偿器
半补偿简单链形悬挂比未补偿简单链形悬挂在性能上得到了很大改善,但由于承力索为硬锚,当温度变化时,承力索的张力和弛度随之发生变化,对接触线产生一定影响。
同时,在温度变化时,承力索的弛度变化使吊弦上端产生上、下位移,而吊弦下端随接触线发生顺线路方向偏斜。
由于各吊弦的偏斜,造成接触线各断面受力不均匀,特别是在极限温度下,使接触线在锚段中部和下锚端之间出现较大张力差,接触线张力和弹性不均匀,在支柱悬挂点处产生明显的硬点,不利于电力机车高速运行取流。
因此,这种悬挂只用于行车速度不高的车站侧线和支线上。
3.半补偿弹性链形悬挂
半补偿弹性链形悬挂和半补偿简单链形悬挂的区别在于支柱定位点处吊弦形式的不同,如图1—2—7所示。
图1-2-7 半补偿弹性链形悬挂示意图
1—承力索;2—吊弦;3—接触线;4—弹性吊弦;
5—补偿滑轮;6—补偿绳;7—补偿坠陀
弹性链形悬挂在支柱悬挂点处增设了一根弹性吊弦。
弹性吊弦由长15m的辅助绳和一根(或二根)短吊弦构成。
安装时,辅助绳两端分别固定在承力索上:短吊弦上端用U形滑动夹板同辅助绳连接,下端与接触线定位器相连,当温度变化时,可避免短吊弦产生过大偏斜。
弹性吊弦的作用是增加支柱处接触线固定点(又称定位点)的弹性,使其弹性均匀,有利于机车受电弓取流。
这种悬挂方式
多用于行车速度不超过100km/h的线路上。
4.全补偿弹性链形悬挂
全补偿链形悬挂,即承力索和接触线两端下锚处均装设补偿装置,如图1—2—8所示。
图1-2-8 全补偿弹性链形悬挂示意图
全补偿链形悬挂也分为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和全补偿弹性链形悬挂两种形式。
区别这于支柱定位点处全补偿弹性链形悬挂弹性吊弦。
现在乐昌网工区还是使用这种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
链形悬挂按其承力索和接触线在平面上布置的位置,可分为下列几种形式:
1.直链形悬挂
直链形悬挂是承力索和接触线布置在同一垂直平面内,它们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是一条直线。
如图1—2—9所示。
图1-2-9 直链形接触悬挂示图
1—线路中心;2—接触线及承力索
直链形悬挂的风稳定性较差,在大风作用下接触线易产生横向摆动,造成接触线与受电弓脱离而发生事故(简称脱弓事故)。
目前我国电气化铁道,在种悬挂形式,即在支柱定位点处为保证受电弓磨耗均匀,接触线向曲线外侧拉出一定距离,承力索则布置在接触线的正上方。
2.半斜链形悬挂
在半斜链形悬挂中,承力索与接触线不在同一垂直平面内,它们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有一个较小的偏移,如图1—2—10所示。
图1-2-10 半斜链形接触悬挂示意图
1—接触线;2—承力索;3—吊弦
半斜链形悬挂风稳定性好,施工方便,我国在直线区段采用这种悬挂方式。
即直线区段,接触线在每一支柱定位点处,通过定位装置被布置成“之”字形,承力索则布置在线路中心线的正下方。
3.斜链形悬挂
斜链形悬挂是指接触线和承力索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有一个较大的偏移。
在直线区段支柱处,接触线和承力索均布置成方向相反“之,,字形,如图1—2—11所示。
图1-2-11 直线上的斜链形接触悬挂示意图
1—接触线;2—线路中心线;3—承力索;4—吊弦
在曲线区段,承力索对线路中心线向外侧有一个较大的偏移,吊弦的倾斜角较大。
这种悬挂的优点是风稳定性最好,可增大两支柱之间的距离(简称跨距);但在曲线区段,承力索布置对铁路的线路中心线有一个较大的外侧偏移,吊弦安装的倾斜角很大,因而在支柱定位处,对接触线需采用特殊的固定方式。
所以其结构复杂,设计计算繁琐,施工和检修困难,造价较高,我国尚未推广使用。
目前在直线区段一般线路(列车时速<160 km/h)采用半斜链形悬挂,高速铁路(列车时速≥160 km/h)采用直链形悬挂,在曲线区段均采用直链形悬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