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肿瘤)病例分析

合集下载

一例晚期直肠癌肝肺多发转移的病例分析

一例晚期直肠癌肝肺多发转移的病例分析
• 本品有导致麻痹性肠梗阻的危险,故所有 患者以此剂量用药一方面不得少于12小时 ,但也不得连续使用超过48小时。
小结
• 贝伐单抗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 伊立替康引起迟发性腹泻的药学监护
Thanks!
肾病综合征
当24小时蛋白尿≥2g,即停用贝伐单抗
影响伤口愈合的潜在危险 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风险增加 严重的动脉栓塞事件 可逆性后脑白质综合征
伊立替康
用于晚期大肠癌
拓扑异构酶Ⅰ的抑制剂,属前药,本身无活性
UGT1A1 基因多态性
伊立替康
水溶性喜树碱的半合成类衍生物
羧酸酯酶
SN-38 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转移酶1A1
研究发现,携带SLCO1B1突变的肿瘤病人,体内 SN-38血药浓度显著升高,与4级粒细胞下降和迟 发型腹泻密切相关,需加以监控。
药物 项目名称 基因型
伊 UGT1A1
*6
立 替
基因多态性

*28
预测内容 指标关 系
毒副作用
SLCO1B1基 A388G突 因多态性 变型
T521C 突变型
毒副作用
伊立替康相关的迟发型腹泻
XELOX FOLFIRI 卡陪他滨单药方案 亚叶酸钙-氟尿嘧啶方案 联合贝伐珠单抗方案 联合西妥西单抗方案
与1-5各方案联合
病情简介
主诉:发现直肠肿物1年,腹泻4月余,加重1天
诊断为 直肠癌 肺转移
XELOX
XELOX +贝伐
脾梗死
放疗+卡 陪他滨
肝转移 雷替曲塞
肝脏病灶 增大,肺 部病灶缩 小
2014.01 2014.03
2014.07
SD
2014.12 PD

大肠癌典型病例分析报告

大肠癌典型病例分析报告

大肠癌典型病例分析报告1. 引言大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高发率和死亡率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一个典型的大肠癌病例进行分析,探讨大肠癌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

2. 病例描述患者,男性,60岁,问诊主诉为腹胀、腹痛、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

患者既往无大肠癌个人或家族史。

体格检查显示腹部有压痛,并可触及一定大小的肿块。

全血细胞计数显示白细胞计数偏高。

结肠镜检查发现直肠部位有一息肉样肿块,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为中等分化的腺癌。

3. 分析与讨论3.1 发病机制大肠癌的发病机制涉及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饮食习惯等多个方面。

遗传因素在某些家族性大肠癌中起到重要作用,如HNPCC和FAP。

环境因素如吸烟、酗酒、肥胖和缺乏体育锻炼等都与大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饮食中高脂肪、低纤维和高烟熏食物的摄入也是大肠癌的危险因素。

3.2 诊断方法大肠癌的确诊主要通过结肠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

结肠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到肠壁上的肿块,并进行活检以明确肿瘤性质。

其他辅助诊断方法如肿瘤标志物(如CEA、CA19-9等)的检测、肠道造影以及超声等也有一定的辅助意义。

3.3 治疗方法大肠癌的治疗包括手术切除、放化疗和靶向治疗等。

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手段,通过切除肿块及其周围淋巴结,以达到根治目的。

放化疗则在手术后或术前辅助治疗中使用,以消灭可能残留的肿瘤细胞。

靶向治疗则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通过针对肿瘤生长信号通路的特定靶点进行干预治疗。

4. 结论通过这个典型的大肠癌病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大肠癌的发病机制涉及多方面因素,而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加强大肠癌的筛查和早期诊断至关重要。

在治疗过程中,综合运用手术、放化疗和靶向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值得注意的是,本报告只是通过一个典型病例作为基础进行分析,大肠癌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最终目标是为大肠癌的防治提供科学且有效的方法通过对大肠癌的典型病例分析,我们了解到大肠癌的发病机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例直肠恶性肿瘤患者护理体会

一例直肠恶性肿瘤患者护理体会

一例直肠恶性肿瘤患者护理体会摘要:本研究主要为1例直肠恶性肿瘤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积累相关的护理经验;经过为患者开展优质、科学的护理服务,护理措施包含术前心理护理、营养支持护理、术后饮食指导、并发症预防护理等,患者病情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康复,对护理效果满意,可以有效的促进患者身心状态的改善,提升其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直肠恶性肿瘤;护理;体会直肠恶性肿瘤属于临床中比较多见的消化道疾病,其的发生率非常高,仅仅低于胃癌,多发的年龄段是30-60岁,并且男性比女性多[1]。

针对直肠恶性肿瘤这种发生率和死亡率比较高的疾病,促进患者生存率的提升是现在急需解决的难题,临床治疗该病主要是通过手术的方式,若可以尽早明确疾病,及时手术,可以获得不错的预后效果。

并且临床也表示,为本疾病患者既要重视治疗病情,也需要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促使其的身心状态得到改善,提升生活质量[2]。

我院在2023年05月08日接诊一例直肠恶性肿瘤患者,通过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患者病情稳定并顺利出院,现就相关资料回顾性分析如下,有利于更好的指导临床脑梗死患者的护理工作。

具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XXX,男性,已婚,汉族,56岁,患者于2023年05月08日因“发现直肠占位4月余”前来我院就诊。

现病史:患者因腹痛于旌德县人民医院住院诊治,1月4日行肠镜检查示:直肠占位性病变。

于我院检查考虑局部晚期直肠癌转入放疗科行新辅助同步放化疗,于2023.1.30至2023.3.3行放疗,照射野为直肠肿瘤及盆腔淋巴结引流区域,处方剂量95%PTV 50Gy/2Gy/25f,放疗期间并予以卡培他滨1.0g BID同步化疗提高疗效。

治疗顺利,无明显不适,予以出院,现患者为求进一步治疗,遂至我科,我科拟于“直肠恶性肿瘤”收住入院,病程中,患者神清,精神可,无畏寒发热,无胸闷气喘,近期体重减轻。

既往史:平素健康状况:一般;疾病史:有,详见现病史;传染病史:无;预防接种史:无。

早期结直肠癌的病例分享

早期结直肠癌的病例分享

病例
早期结直肠癌的病例分享
患者女性,70岁,上腹胀一年,体重下降三月.,粪便隐血实验阳性;如何诊断与治疗?详情见病例分析。

患者女性,70岁
主诉:上腹胀一年,体重下降三月。

辅助检查:
入院后查胃镜示:慢性胃炎;
全腹CT:肝右页小血管瘤、肝多发小囊肿、右侧附件囊肿;
血清肿瘤标志物正常;
粪便隐血实验阳性。

遂动员患者行结肠镜检查,结果发现:
升结肠段自口侧至肛侧依次见1.0*1.0、1.2*1.2、1.5*1.5、1.8*1.8、2.0*2.5cm亚蒂息肉。

分别予生理盐水+肾上腺素+靛胭脂粘膜下注射,抬举征均阳性,遂分别予圈套息肉基底部后电凝电切,创面发兰,无活动性出血,予钛夹封闭。

送病检标本:
①1.0*1.0 cm息肉
②1.2*1.2 cm息肉
③1.5*1.5 cm息肉
④1.8*1.8 cm息肉
⑤2.0*2.5 cm息肉
病理提示:结肠钛夹标记处粘膜溃疡形成,未见癌组织残留;肠周淋巴结未见癌转移(0/ 10)。

有追加外科手术的指证,遂转外科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术中见肝脏质软,未见转移灶;
小肠及盆底腹膜未见种植灶;腹主动脉旁及肠系膜根部可触及数枚肿大淋巴结,行右半结肠切除术。

患者密切随访中。

病例分析--直肠癌

病例分析--直肠癌

病例分析--直肠癌(1)现病史:主诉:解粘液血便伴大便性状及习惯改变半年。

60岁男性。

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解粘液便,偶伴少量鲜血,伴大便性状改变,大便变细,大便次数增多,每天3~5次,每次量不多,未就诊,半年来大便带血量稍增多,大便次数逐渐增至每天8~10次。

高血压病史1年余,长期口服降压药,血压控制尚可,否认肠道肿瘤家族史。

(2)体格检查:体温36.8℃;脉搏72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51/93mmHg。

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心肺查体无特殊。

腹壁平坦,无皮疹、条纹、疤痕、包块,无腹壁静脉曲张,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

腹软,无压痛,无反跳痛。

全腹未及包块。

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区双肾区无叩痛,腹部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4次/分。

直肠指检:肛门括约肌张力可,距肛门8cm触及肿物,肿物环绕肠腔1周,质韧,固定,肠腔变小,指套退出染少量暗红色血。

(3)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8.337x109/L,NEUR 55%,HGB 141 g/L,PLT 330x109/L。

大便常规:红细胞0/Hp,潜血+,粪便转铁蛋白+。

生化:K 3.95 mmol/L,Na 138 mmol/L,GLU 4.65 mmol/L,BUN 4.87 mmol/L,Cr 87.94 umol/l,Alb 42.09 g/L。

血肿瘤标志物:CEA 4.28 ng/ml,CA199 4.70 U/ml。

问:1.结合病史辅助检查目前初步诊断?2.需要进一步完善什么检查以明确诊断?3.如何治疗?4.术后复查计划?答:1.直肠肿物:直肠癌?高血压病II级。

2.结肠镜检查,胸腹部盆腔增强CT,盆腔增强MR。

3.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全直肠系膜切除(TME)。

4.问诊,直肠指检,肿瘤标记物;术后第1~2年:每3~6个月;术后第3~5年:每6个月;胸腹盆增强CT:每6个月;纤维结肠镜:术后1年。

肿瘤学的常见病例分析

肿瘤学的常见病例分析

乳腺癌
病例一
患者,女,45岁,因乳房肿块、疼痛等症状就诊。经乳腺钼靶X线检查发现乳房内不规则肿块,病理活检确诊为 浸润性导管癌。该患者接受了乳腺癌根治术及术后化疗。
病例二
患者,女,35岁,因乳头溢液、乳房皮肤凹陷等症状就诊。经乳腺超声检查发现乳房内低回声肿块,进一步MRI 检查显示肿块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诊断为炎性乳腺癌。该患者接受了新辅助化疗后行手术治疗。
02
常见肿瘤类型及病例介绍
肺癌
病例一
患者,男,60岁,因咳嗽、咳痰、胸痛等症状就诊。经CT检查发现肺部肿块,病理活检确诊为 肺腺癌。该患者接受了手术切除肿瘤及淋巴结清扫术,术后辅以化疗和免疫治疗。
病例二
患者,女,50岁,因持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就诊。经X线检查发现肺部阴影,进一步PETCT检查显示肺部高代谢病灶,诊断为肺鳞癌。该患者接受了放疗和化疗联合治疗方案。
向患者和家属介绍肿瘤的定义、类型、发展过程、治疗方法及预后 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疾病。
治疗方案与副作用
详细解释患者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并告知可能 出现的副作用和应对方法,以便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生活方式的调整
建议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以降低肿瘤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胃癌
病例一
患者,男,65岁,因上腹痛、黑便等症状就诊。经胃镜检查 发现胃窦部溃疡型病灶,病理活检确诊为胃腺癌。该患者接 受了胃癌根治术及术后化疗。
病例二
患者,女,50岁,因恶心、呕吐、消瘦等症状就诊。经钡餐 造影检查发现胃体部充盈缺损,进一步CT检查显示胃壁增厚 及淋巴结肿大,诊断为进展期胃癌。该患者接受了新辅助化 疗后行手术治疗。

直肠恶性肿瘤病例分析

直肠恶性肿瘤病例分析

直肠恶性肿瘤病例分析病例描述:患者为一名60岁的男性,主诉排便次数增多,大便习惯改变,连续3个月有轻度直肠出血。

病例分析经过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和进行身体检查,进一步进行有关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肿瘤标志物检测以及直肠镜检查。

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白细胞计数略高,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均在正常范围内。

肿瘤标志物CEA检测结果升高。

直肠镜检查显示直肠下段有一个肿块,表面溃疡,直径约为4cm。

随后,经过病理活检,结果显示为高分化腺癌。

根据上述病例描述可知,该患者初步诊断为直肠下段恶性肿瘤。

针对这一病例,我们将进行以下方面的分析。

临床症状:该患者主要症状包括排便次数增多,大便习惯改变和直肠出血。

直肠恶性肿瘤早期症状不特异,常被患者和医生忽视,导致诊断较晚。

因此,对于40岁以上的人群,出现以上症状时应警惕直肠恶性肿瘤的可能性。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显示白细胞计数轻度增高,可能与炎症反应有关。

肿瘤标志物CEA检测结果升高,CEA在直肠恶性肿瘤中常常升高,可作为诊断和疗效判断的参考指标。

这些检查结果为临床诊断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影像学检查:直肠镜检查是诊断直肠恶性肿瘤的关键检查方法,可以直接观察到肿块的情况,并进行生物组织学检查。

本例中,直肠镜检查显示直肠下段有一个溃疡表面的肿块,直径约为4cm。

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确诊为直肠下段恶性肿瘤。

病理学检查:经过病理活检,组织学结果显示为高分化腺癌。

高分化腺癌是直肠恶性肿瘤最常见的类型之一,通常生长缓慢,预后相对较好。

这一结果有助于进一步确定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该患者为一例60岁男性,主要症状为排便次数增多,大便习惯改变和直肠出血。

实验室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轻度增高,CEA升高。

直肠镜检查显示直肠下段有一个溃疡表面的肿块,直径约为4cm。

病理学结果显示为高分化腺癌。

根据这些信息,我们初步诊断该患者为直肠下段恶性肿瘤。

最后,针对该疾病的进一步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理学结果来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

1219例结直肠癌病例分析

1219例结直肠癌病例分析
医 出 版 社 ,2010:40-46. [5] 张之南 ,李 蓉生.红细胞疾病基 础与临床 [M].北 京 :科学技术
出 版 社 ,2000:130. 收 稿 日期 2013—04-17 (编 辑 紫 苏)
1 219例 结 直 肠 癌 病 例 分 析
邱琦文 黄丽葵 邹燕琴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 医院信 息科 外科 ,广东省广州市 510120
2340不同年龄患者的分布情况年份例数根据表2所示结直肠癌发生的部位以直肠的发生率为最高占464其次为乙状结肠占195然后依次是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其他包括多发的或者发生于交界部位的病例而发生于各个部位的肿瘤均以60病例发生率最高如直肠癌病例中60岁组发病率占50畅7乙状结肠病例中60岁组发病率为525其次是40直肠癌乙状结肠癌的发病率也分别达到了403378年作为统计期限共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8例死亡60岁组死亡病例53占60260岁组病例31占352可见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长
可减少该病 的发生 。
经过 对症治 疗后 ,所有 患者 均有不 同程度 的好 转 ,贫 血
治 疗巨幼细胞 贫 血较 简单 ,在积 极治 疗 原发 病 的基 础
症状 、消化系统症状及 神经 系统症 状均 明显 改善 ,网织红 细 上 ,补充叶酸和 (或)维 生素 B1z,疗 效显著 ,且 预后 良好 。但
巨幼细胞贫 血 的病 因 主要 是 叶酸 和 (或 )维生 素 Blz缺 11例 神经 系 统 症 状 患者 ,由于 血 液细 胞 全 自动 分 析 中 的
乏 。任何可造成 叶酸和 (或)维生 素 B1z吸收减少 的因素均 可 MCV、MCH均增 高 ,MCHC正常 ,及 时请我科 医生会 诊 ,做
易怒等神 经 系统症状者 l1例 ,有 2个 或 2个 以上 系统症状 于 巨幼 细胞贫 血可造成消化道上皮细胞 巨幼样 变 ,会加 重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例分析
张晓辉
病例


患者,男,50岁,反复腹泻2年加重半年。 现病史:患者2年前开始出现经常性腹泻,腹泻23次/日,偶有轻微腹痛,大便呈稀烂样,无伴粘 液,脓血等。自行服药“腹可安、藿香正露丸、 陈香露百露”等能缓解症状。上述症状逐渐加重。 近半年来,因腹泻困扰,不敢随便出远门。 既往史: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肾病史。 药物过敏史:无。
直肠癌



4.盆腔磁共振检查(MRI) 了解肿瘤的部位,以及与周围邻近结构的关系, 有助于术前临床准确的分期,制定合理的综合治 疗的策略,例如:先手术还是先放疗? 5.腹盆腔CT 可了解肿瘤的部位、与邻近结构的关系、直肠周 围及腹盆腔其他部位有无转移。对直肠癌的分期 很重要。 6.胸部CT或胸部X线检查 了解肺部、胸膜、纵隔淋巴结等有无转移。
体格检查


T 368℃,P 80次/分,R 18次/分,BP 120/70mmHg。 发育正常,精神可。双肺呼吸音稍清,未 闻及干湿罗音。心率80次/分,律齐,各瓣 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软,无 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正常。
辅助检查

血常规:正常 尿常规:正常 肝功、肾功能未见异常。
直肠癌

诊断
一般在临床上应对大便出血的病人予以高度警惕, 不要轻率地诊断为“痢疾”、“内痔”等,必须 进一步检查以排除癌肿的可能性。对直肠癌的早 期诊断,必须重视直肠指检、直肠镜或乙状结肠 镜等检查方法的应用。通过镜检可获得病理诊断。 治疗 直肠癌的治疗需要以外科手术为主,辅以化疗、 放疗的综合治疗。
问题

该患者还需进行什么检查? 初步诊断? 下一步如何处理?
完善检查

胸片未见异常。 腹部平片未见异常。 肠镜:病理诊断:中分化腺癌
考虑诊断
直肠癌
治疗

手术。 化疗。
直肠癌


直肠癌是指从齿状线至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之间的癌,是消化道 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直肠癌位置低,容易被直肠指诊及乙状 结肠镜诊断。但因其位置深入盆腔,解剖关系复杂,手术不易彻 底,术后复发率高。中下段直肠癌与肛管括约肌接近,手术时很 难保留肛门及其功能是手术的一个难题,也是手术方法上争论最 多的一种疾病。我国直肠癌发病年龄中位数在45岁左右。青年人 发病率有升高的趋势。 多发群体

45岁左右 直肠
常见发病

直肠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病因 直肠癌的病因目前仍不十分清楚,其发病与社会环境、饮食习惯、遗 传因素等有关。直肠息肉也是直肠癌的高危因素。目前基本公认的是 动物脂肪和蛋白质摄入过高,食物纤维摄入不足是直肠癌发生的高危 因素。 临床表现 1.早期直肠癌多数无症状。 2.直肠癌生长 到一定程度时出现排便习惯改变、血便、脓血便、里急后重、便秘、 腹泻等。 3.大便 逐渐变细,晚期则有排便梗阻、消瘦甚至恶病质。 4.肿瘤 侵犯膀胱、尿道、阴道等周围脏器时出现尿路刺激症状、阴道流出粪 液、骶部及会阴部疼痛、下肢水肿等。
直肠癌







检查 1.直肠指检 是诊断直肠癌的必要检查步骤。约80%的直肠癌患者就诊时可通过直 肠指检被发现。可触及质硬、凹凸不平肿块;晚期可触及肠腔狭窄, 肿块固定。指套见含粪的污浊脓血。 2.直肠镜检 直肠指检后应再作直肠镜检查,在直视下协助诊断,观察肿块的形态、 上下缘以及距肛门缘的距离,并采取肿块组织作病理切片检查,以确 定肿块性质及其分化程度。位于直肠中、上段癌肿,手指无法触到, 采用乙状结肠镜检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3.钡剂灌肠、纤维结肠镜检 对直肠癌的诊断帮助不大,故不列为常规检查,仅为排除结肠直肠多 发性肿瘤时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