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测定大豆中水分、粗脂肪含量方法研究

合集下载

应用近红外技术测定黄豆粕中水分、蛋白质和粗脂肪

应用近红外技术测定黄豆粕中水分、蛋白质和粗脂肪

应用近红外技术测定黄豆粕中水分、蛋白质和粗脂肪
卢利军;庄树华;李爱军;吴剑;张少杰
【期刊名称】《分子科学学报:中英文版》
【年(卷),期】2001(17)2
【摘要】应用近红外分析仪 (NIR)快速测定黄豆粕中水分、蛋白质和粗脂肪的含量 .通过光谱扫描、统计分析 ,分别找出测量黄豆粕水分、蛋白质、粗脂肪的波长及校准常数值 .经数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近红外法与常规水分测定法、经典凯氏定氮法、索氏浸提法所测定的结果呈密切的线性相关 ,检测结果令人满意 .
【总页数】6页(P115-120)
【关键词】黄豆粕;水分;蛋白质;脂肪;定标;测定;近红外分析法;油脂
【作者】卢利军;庄树华;李爱军;吴剑;张少杰
【作者单位】吉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29;O657.33
【相关文献】
1.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法测定豆腐干中总酸、蛋白质和水分含量 [J], 张建新;李慧
2.应用近红外反射光谱快速测定不同种皮颜色大豆的粗脂肪和粗蛋白质效果的研究[J], 杨玉环
3.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无损测定狭鳕鱼糜水分和蛋白质含量 [J], 王锡昌;陆烨;刘源
4.基于SVM算法的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鱼糜水分和蛋白质检测中的应用 [J], 王小燕;王锡昌;刘源;董若琰
5.豆粕蛋白质含量近红外快速测定技术的研究 [J], 纳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实验室种植大豆水分

实验室种植大豆水分

实验室种植大豆水分实验目的:研究大豆对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实验设备和材料:1. 大豆种子2. 容器3. 水4. 深度计5. 大豆生长的理想条件(温度、光照等)实验步骤:1. 准备不同水分条件的容器,分别为干燥、适中和过湿三种水分条件。

2. 在每个容器中放入相同数量的大豆种子。

3. 注水并确保每个容器中的土壤水分达到所设定的水分条件。

4. 定期测量并记录每个容器中土壤的水分含量。

5. 每天观察大豆植株的生长情况,包括株高、叶片数量等指标。

6. 定期记录大豆植株的生长数据,包括株高、叶片数量和根系发育情况等。

7. 持续观察和记录大豆植株的生长情况,直到达到预设的实验时间。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统计和观察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干燥条件下的大豆生长情况:在干燥条件下,大豆的生长速度较慢,株高相对较低,叶片数量较少。

土壤中的水分不足会限制大豆的生长和发育,导致植株生长不良。

2. 适中条件下的大豆生长情况:在适中的水分条件下,大豆的生长状况最为良好。

根据实验观察,适中的水分条件下,大豆的株高和叶片数量明显增加,根系发育良好,植株生长繁茂。

3. 过湿条件下的大豆生长情况:在过湿的条件下,大豆的生长情况并不理想。

过多的水分会导致土壤水logging,促使根系缺氧,从而影响植株正常的生长和发育。

讨论:从实验结果来看,适宜的水分是大豆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过湿和干燥条件下的水分都会对大豆植株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适中的水分条件下,大豆的生长状况最为良好,株高和叶片数量增加,根系发育良好。

这是因为适中的水分条件有助于提供植物正常生长所需的营养和水分。

然而,过湿条件下的大豆生长情况并不理想,这可能是因为土壤过于湿润导致根系缺氧,进而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

结论:适宜的水分条件对大豆的生长和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适中的水分条件下,大豆的生长状况最为良好,而过湿和干燥条件都会对大豆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黄豆中各种营养成分的测定实验设计

黄豆中各种营养成分的测定实验设计

黄豆中各种营养成分的测定实验设计
1. 样品准备:将一定量的黄豆样品研磨成细粉。

2. 碘值法测定淀粉含量:取一定量的黄豆粉,加入适量的碘试剂,观察颜色变化,根据颜色变化程度可测定淀粉的含量。

3. 还原糖测定:取一定量的黄豆粉,加入酸性溶液,进行酸水解,然后加入邻苯二酚试剂,通过比色法测定还原糖的含量。

4. 水分含量测定:将一定量的黄豆样品在高温下烘干,直至质量不再变化,记录最终质量,通过质量差计算水分含量。

5. 脂肪含量测定:取一定量的黄豆粉,加入适量的有机溶剂,进行浸提,浓缩溶剂,然后称重,通过质量差计算脂肪的含量。

6. 蛋白质含量测定:采用Kjeldahl法,将一定量的黄豆样品与硫酸进行消解,然后通过蒸馏和滴定的方法测定氨含量,再计算蛋白质的含量。

7. 矿物质含量测定:取一定量的黄豆样品,用酸进行消解,然后通过原子吸收光谱法或离子色谱法测定矿物质的含量。

8. 维生素含量测定:取一定量的黄豆样品,用适当溶剂进行提取,然后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或比色法测定维生素的含量。

9. 分析结果计算: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黄豆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比如淀粉、还原糖、水分、脂肪、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含量。

10. 数据分析和结果讨论: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黄豆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差异,探讨可能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注意事项:
- 在实验过程中,应遵守实验操作规范和安全操作要求,确保实验结果准确可靠。

- 样品选取要具有代表性,以获得较为准确的结果。

- 实验过程中需控制环境条件,保持恒定的温度、湿度等,以减小误差。

- 实验中使用的试剂和仪器设备要符合相关标准,以获得准确的测定结果。

海能仪器:植物中粗脂肪的测定(粗脂肪)

海能仪器:植物中粗脂肪的测定(粗脂肪)

植物中粗脂肪的测定脂肪是各种脂肪酸的甘油三酸脂,植物中脂肪是各种甘油三酸脂的混合物。

虽然各种脂肪酸的不饱和性,碳链长短以及结构等不相同,但其共同点是不溶于水而易溶于许多有机溶剂中。

因此可用有机溶剂(乙醚沸点34.5℃或石油醚沸程为30—60℃等)。

用试样的失重(残余法)来测定脂肪含量。

浸提时除脂肪外还包括一些类脂如脂肪酸、磷脂,糖脂以及脂溶性色素和维生素等,故称为“粗脂肪”。

本实验除了介绍谷物、油料作物种子(1983)和饲料(1987)中粗脂肪测定的国家标准油重法(使用索氏浸提器)外,还介绍了适用于大批样同时测定的残余法。

1油重法(索氏提取法)原理:油重法的原理是将样品置于索氏脂肪抽提器中,反复经乙醚(或石油醚)抽提,使脂肪完全溶解于溶剂中,然后加热除去溶剂,称重,即可算出样品中粗脂肪百分含量。

由于样品中类脂物质亦溶解于此溶剂中,故称粗脂肪含量,也是国际标准推荐法,仲裁时以此油重法为准。

本法所得结果准确、稳定,其缺点是费时,一般须10小时以上,而且一套仪器只能测定一个样品,不适于大批样品的分析。

主要仪器:(1)分析天平:感量0.0001g(2)粉碎机、研钵、切片机(3)电热式恒温水浴:(6或8孔式)。

(4)烘箱。

(5)滤纸筒:直径22mm,长100mm。

(6)装有变色硅胶的干燥器。

试剂:无水乙醚:化学纯。

操作步骤:(1)样品的选取和制备:选取有代表性的油料种子,拣出杂质,按四分法缩减取样。

小粒种子,如芝麻、油菜等,取样量不得少于25g;大粒种子如大豆、花生仁等,取样量不得少于30g。

大豆经105±2℃烘干1小时后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

粉碎,并通过40目筛;花生仁切碎。

带壳油料种子,如花生果,蓖麻籽,向日葵籽等,需将壳与籽粒分开,分别称量,计算出仁率。

然后测定籽粒的油分。

制备完毕,立即混合均匀,装入磨口瓶中备用。

(2)研磨与称样:称取备用样品2—4g两份,(含油0.7—1.0g),准确至0.001g。

黄豆水分测定实验报告

黄豆水分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水分测定原理和方法。

2. 掌握黄豆水分含量的测定方法。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水分测定是分析化学中的一项基本实验技术,常用的测定方法有烘干法、卡尔费休滴定法、库仑滴定法等。

本实验采用烘干法测定黄豆的水分含量。

烘干法是通过将样品在一定温度下烘干,使水分蒸发,根据烘干前后样品的质量差来计算水分含量。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分析天平、电热鼓风干燥箱、称量瓶、剪刀、镊子、干燥器、滤纸等。

2. 试剂:无水硫酸铜(分析纯)。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将分析天平调零。

(2)将称量瓶放入干燥箱中,在105℃下烘干1小时,取出冷却至室温后称量,重复两次,直至两次称量差不超过0.0005g,记录称量瓶的质量。

(3)将无水硫酸铜放入干燥器中,干燥备用。

2. 样品处理(1)将黄豆样品剪碎,过筛,使样品粒度均匀。

(2)称取5.0g样品,放入称量瓶中,记录称量瓶及样品的总质量。

3. 测定水分(1)将称量瓶放入干燥箱中,在105℃下烘干1小时,取出冷却至室温后称量,记录称量瓶及样品的总质量。

(2)将烘干后的样品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30分钟,再次称量,记录称量瓶及样品的总质量。

(3)重复步骤(2)两次,直至两次称量差不超过0.0005g。

4. 计算水分含量根据以下公式计算黄豆的水分含量:水分含量(%)=(m1 - m2)/ m1 × 100%其中,m1为烘干前称量瓶及样品的总质量,m2为烘干后称量瓶及样品的总质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步骤,测定黄豆的水分含量为13.5%。

2. 结果分析本实验测定黄豆的水分含量为13.5%,与理论值相近,说明实验方法可靠,操作规范。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实验,掌握了黄豆水分含量的测定方法,了解了烘干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2. 培养了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提高了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3. 认识到实验过程中注意事项,如称量、烘干、冷却等环节的重要性。

大豆水分测定方案

大豆水分测定方案

大豆水分测定方案引言在农业生产中,对于作物的水分含量进行准确的测定非常重要。

大豆作为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在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为了更好地掌握大豆的水分状况,确保农产品的质量,本文将介绍一种大豆水分测定方案。

测定原理大豆的水分测定是通过测定大豆中所含水分的质量百分比来进行的。

水分测定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干燥样品中的水分,计算得出其水分含量。

常用的大豆水分测定方法有烘箱法和快速水分仪法。

烘箱法烘箱法是一种传统的水分测定方法,需要用到专门的烘箱设备。

具体步骤如下:1.取一定量的大豆样品,称重并记录下来。

2.将样品均匀地摊放在烘箱的托盘上,记录下摊放的质量。

3.将样品放入预热至恒温的烘箱中,通常温度为105°C。

4.焖烧时间根据样品的含水量和温度而定,通常为2-4小时。

5.拿出样品,放凉后称重并记录下来。

6.计算样品中水分的质量百分比,公式为:(初始质量-烘干后质量)/初始质量×100%。

快速水分仪法快速水分仪法是一种便捷、快速的水分测定方法,常用于大规模农产品的水分测定。

具体步骤如下:1.取一定量的大豆样品,称重并记录下来。

2.将样品放入快速水分仪仪器中,根据仪器的操作说明进行操作。

3.等待仪器完成水分测定,通常只需要几分钟。

4.读取仪器上显示的水分含量结果。

实施步骤根据以上介绍的两种大豆水分测定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水分测定。

下面以烘箱法为例,介绍具体的实施步骤。

1.准备工作–准备烘箱设备,并进行预热,将温度调至105°C。

–准备称重器具,并进行准确的称重。

–准备大豆样品,并将其磕碎或细磨使其更加均匀。

2.开始测定–取一定量的大豆样品,例如10g,并记录下来。

–将样品均匀地摊放在预先准备的烘箱托盘上,记录下摊放的质量。

–将样品放入预热至105°C的烘箱中,设置好焖烧时间。

–等待烘干完成后,取出样品,放置冷却至室温。

–将样品重新称重,并记录下来。

大豆粗蛋白、粗脂肪含量近红外检测模型建立及可靠性分析

大豆粗蛋白、粗脂肪含量近红外检测模型建立及可靠性分析

大豆粗蛋白、粗脂肪含量近红外检测模型建立及可靠性分析闫龙;蒋春志;于向鸿;杨春燕;张孟臣【期刊名称】《大豆科学》【年(卷),期】2008(27)5【摘要】大豆是重要的植物蛋白和食用油来源,目前常用的蛋白质和脂肪化学分析方法不仅操作步骤繁琐,而且籽粒粉碎而不能延续后代,在大豆品质改良的后代选育过程中的应用受到限制。

为明确快速、简便、非破坏籽粒的近红外检测方法利用的可行性。

利用4个建模样品集,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3个近红外大豆粗蛋白、粗脂肪籽粒检测模型和1个粉末检测模型。

通过重新采集8个不同蛋白质和油份含量的大豆样品检测分析,并送检权威检测部门进行化学分析比较,分析近红外检测的可靠性。

通过稳定性、一致性等分析表明,合适的建模样品集是正确建模的前提,在所建3个籽粒模型中,以含415个大豆材料的样品集所建模型(M6)可靠性最好;分析结果还表明,近红外检测结果与化学分析结果一致,在需要保存籽粒完好的大豆杂交分离世代或大量样品检测时,用近红外检测代替化学分析是可行的。

【总页数】5页(P833-837)【关键词】大豆;近红外;蛋白质;脂肪【作者】闫龙;蒋春志;于向鸿;杨春燕;张孟臣【作者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国家大豆改良中心石家庄分中心,河北省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河北石家庄050031;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5.1【相关文献】1.基于近红外透射光谱的大豆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快速检测 [J], 李琳琳;金华丽;崔彬彬;王晓君2.基于国产近红外谷物分析仪的大豆中粗蛋白与粗脂肪含量的检测研究 [J], 韩熹;严红兵;卢福洁;王健3.诃子中没食子酸含量近红外检测模型建立及可靠性分析 [J], 罗泽榕;吴征宇;钟婷;刘天颐;刘纯鑫;黄少伟4.近红外反射光谱快速检测滇南小耳猪肉中水分、粗脂肪及粗蛋白含量的研究 [J], 黄伟;杨秀娟;曹志勇;陶琳丽5.基于近红外光谱的大豆水分和粗脂肪含量的快速检测 [J], 郭东升;张志勇;武志明;席前;袁凯;伍蓥芮;何国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3种测定大豆种子脂肪含量方法的比较研究

3种测定大豆种子脂肪含量方法的比较研究

3种测定大豆种子脂肪含量方法的比较研究
马爱萍;邵群;孙志宾;程文;李继存
【期刊名称】《河南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1(040)003
【摘要】快速无损检测大豆种子中的脂肪含量,在大豆品质育种和质量检测上至关重要.分别用索氏提取法、核磁共振仪及近红外谷物分析仪测定了5种国产大豆种子的脂肪含量,并对3种方法的测量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核磁共振法测定的结果与索式提取法更接近,偏差均小于0.95个百分点,最低偏差仅为-0.02个百分点;而近红外光谱法与索式提取法的偏差较大.
【总页数】3页(P62-64)
【作者】马爱萍;邵群;孙志宾;程文;李继存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省逆境植物重点实验室,山东,济南,250014;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省逆境植物重点实验室,山东,济
南,250014;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省逆境植物重点实验室,山东,济
南,250014;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省逆境植物重点实验室,山东,济
南,250014;济宁市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所,山东,济宁,272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65.1
【相关文献】
1.光谱法与化学法测定大豆籽粒中蛋白质及脂肪含量比较研究 [J], 李殿平;王桂艳
2.酸水解法与索氏抽提法测定火腿肠中脂肪含量的比较研究 [J], 魏永义;张亚乐;张芳
3.饲料中粗脂肪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J], 汪红;魏红;许超
4.过夜提取减重法与索氏抽提法测定食品脂肪含量的比较研究 [J], 章明
5.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法测定大豆种子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研究 [J], 王秀荣;廖红;严小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时测定大豆中水分、粗脂肪含量方法研究作者:滕娇琴
来源:《粮食科技与经济》2018年第05期
【摘要】采用称包法同时测定大豆中的水分、粗脂肪,样品经103±2℃干燥箱脱水,索氏抽提器抽提,时间8h,样品包失去的重量、脂肪瓶增加的重量即为样品粗脂肪含量。

称包法、称瓶法测得的粗脂肪的含量与标准样品粗脂肪含量对照都在偏差允许范围内,称包法代替称瓶法测定粗脂肪含量,结果准确,方法可行。

【关键词】索氏抽提;大豆;粗脂肪
大豆是食用油料的主要作物,粗脂肪的含量决定大豆的出油率,所以粗脂肪的含量是大豆的重要加工指标。

目前粮食中粗脂肪的检测都采用称瓶法,一个抽提腔只能做一份样品,抽提时间长,不利于批量样品的检测,根据多年检测经验,研究分析总结了粮食中大豆粗脂肪的检测方法、食品中脂肪的测定,植物含油量的测定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和方法研究,并通过大量试验测试,优化了检测方法,在原有设备基础上测定样品数量增加了3倍,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测定了水分指标,减少了重复称量、干燥步骤,方法简练,效率高,尤其在批量检测样品检测效果尤其显著,通过大豆标准样品验证,结果都在偏差允许范围内。

1材料与方法
1.1测定原理
用石油醚将粉碎干燥的试样中粗脂肪提取出来,回收后所得的残留物即为粗脂肪,同时计算水分含量。

1.2仪器设备、材料
索氏脂肪抽提器(各部件必须洗净,用105℃烘干,其中抽提瓶烘至恒重);水浴锅: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HWS-28;电热鼓风干燥箱: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DHG9240;分析天平:0.000 1g赛多利斯科学仪器有限公司SQP-QUINTIX224-1CN;装有变色硅胶的干燥器;滤纸筒或滤纸包(预先用乙醚或石油醚浸泡24h脱脂);标准大豆样品:编号CFAPA-QC010B-3,脂肪以干基计20.08%,标准差a=0.67%;抽提剂:石油醚沸程30~60℃,天津光复化工有限公司。

1.3样品制备
本次试验采用标准标准大豆样品(编号为CFAPA-QC010B-3),脂肪(以干基计
20.08%)。

1.4方法步骤
将装有滤纸包的铝盒或玻璃皿、脂肪瓶,放在103℃±2℃电热鼓风干燥箱中干燥1h,冷却后称量,重复干燥至恒重,直到两次偏差不超过2mg,记录滤纸包和皿盒重量m1、抽提瓶重量,打开滤纸包放入样品约2~3g样品,重新叠好,称量皿盒+滤纸包+样品重量m,,打开皿盒,放到烘箱中2h。

冷却称重,恒重后,记录烘后的皿盒+滤纸包+样品重m3。

将装有样品的滤纸包,放在抽提腔里,加入2倍虹吸管高度的溶剂,抽提8h以上后,取出滤纸包,在通风橱内挥发掉溶剂,放入原皿盒中,脂肪瓶在60℃水浴上挥发掉溶剂,同时放入103℃±2℃干燥箱中干燥2h至恒重,记录干燥脱脂后皿盒+滤纸包+样品的重量m4,及脂肪瓶+粗脂肪脂肪的重量m5,计算水分和粗脂肪的含量,同时做平行试验。

1.5计算公式
1.5.1水分计算公式:
1.5.2称包法粗脂肪的计算公式:
1.5.3称瓶法粗脂肪的计算公式:
2结果与讨论
通过表1、表2表明:大豆标准样品的水分、粗脂肪检测结果重复性都在标准允许范围内;通过表3数据表明:大豆标准样品的水分、粗脂肪检测结果与大豆标准值的比较,水分、称包法测定粗脂肪、称瓶法测定粗脂肪,结果都在偏差允许范围内,而且称包法结果比称瓶法结果更接近标准值,通过t检验分别为水分t=3.9≤t2=4.30 称包法测定脂肪值t=1.59≤t4.30与标准值比较没有显著差.异,称瓶法t=4.8≥t2=4.30表明平均值与标准值有显著差异。

通过表4称瓶法与称包法两组数据F=5.4≤F(3,3)=9.28,检验,两种方法差别不显著。

3检测结果结论
称包法代替称瓶法测定大豆中粗脂肪的含量,结果准确,从以上分析表明称包法的方法准确度更接近标准值,而且还可以同时测定测定水分含量,减少了重复称量的次数,简化了操作步骤,增加了批次测定样品的数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方法可行。

本次研究采用的样品为大豆标准样品,不需要样品处理,由检测结果可以看出,测定时的水分及挥发物的含量是否需要两次烘干、及称瓶法的油在干燥是否氧化等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在偏差范围内,称包法间接测定脂肪含量避免了直接干燥油脂可能引起的氧化,結果准确度更优于称瓶法,但是应用时,样品制备后的细度是否与标准样品保持一致,对粗脂肪提取的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