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氨酸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茶氨酸合成及生理作用研究进展

茶氨酸合成及生理作用研究进展

茶氨酸合成及生理作用研究进展目前,人们在茶叶中已经发现26种氨基酸,其中,蛋白质氨基酸20种,非蛋白质氨基酸6种。

而茶氨酸是茶叶中的特征氨基酸,它不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以游离形式存在,占茶叶中游离氨基酸总量的40%~70%。

到目前为止,除了在茶梅、山茶、油茶、蕈等四种天然植物中检测出极其微量存在外,其他植物中尚未发现。

大多数学者认为,在近年对茶叶的保健成分研究中,被称为―天然镇静剂‖的茶氨酸已成为近几年国际市场上最热销的天然保健产品―新宠‖之一,成了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茶氨酸的基本性质自然存在的茶氨酸均为L型,而合成类茶氨酸大部分为D型和L型的混合物。

由于构型不同,D-茶氨酸在机体内代谢生物活性很低,而L-型生物活性很高。

L-茶氨酸(L-theanine)是1950年日本学者酒户弥二郎首次从绿茶中分离并命名的,它属酰胺类化合物,化学命名:N-乙基-γ-L-谷氨酰胺(N-ethyl-γ-L-glutamine),结构式为CH3-CH2-NH-CO(CH2)2-CH(NH2)-COOH,纯品为白色针状结晶,熔点217~218 ℃,比旋光度[α]20D= 0.7°,极易溶于水,水解度呈微酸性有焦糖香及类似味精的鲜爽味,研究证明它的含量与绿茶的品质密切相关,相关系数为0.787~0.876。

茶氨酸含量因茶的品种、部位而不同,一般来说,茶氨酸含量约为鲜叶的1~2%左右,其含量随发酵过程减少。

茶氨酸在化学构造上与脑内活性物质谷酰胺、谷氨酸相似,是茶叶中生津润甜的主要成份。

二、茶氨酸在茶树体内的合成途径茶氨酸是L–谷氨酸与乙胺在茶氨酸合成酶作用下直接合成的。

其中,茶氨酸生物合成的先质:L–谷氨酸在茶树体内的合成途径有两种,也就导致了茶氨酸在茶树体内合成途径的多样化。

其中一条为GDH途径,即α-酮戊二酸与氨在谷氨酸脱氢酶的作用下生成谷氨酸。

其二为GS/GOGAT途径,即L-谷氨酸与氨在谷氨酰胺合成酶的作用下生成谷氨酰胺,谷氨酰胺再与α-酮戊二酸在谷氨酸合成酶的作用下生成两分子L-谷氨酸。

茶氨酸保健功能研究进展_石亚亚

茶氨酸保健功能研究进展_石亚亚

石亚亚等 茶氨酸保健功能研究进展
· 53·
40 min后 , 200 mg茶氨酸明显促进脑后部 α脑波活 动 (p<0.05)[ 9] 。 Owen等测试了更加接近膳食水
平的茶氨酸剂 量 50 mg, 发现在 口服 45, 60, 75, 90 min后对 α脑波活性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 10] 。这些 证据说明 1 ~ 2杯的茶中所含的茶氨酸就可以对 α
表 1 茶氨酸对脑部活动 , 焦虑 , 精神压力和认知行为的作用研究 [ 13]
参与者
实验设计
结论
8名女 性 大学 生 (18 22 岁 ):4 名 焦 虑 程 度 高 , 4名焦虑程度低
3组交叉实 验 评价 水 、50mg茶氨 酸溶 液和 200mg茶氨酸溶液对脑波的作用
与水 对照 相 比 , 茶 氨酸 在 口 服 30min 后提高脑 皮 层的 后 部 和 顶部 的 α脑 波 。 有剂量效应 。
收稿日期 :2009 -10 -15 作者简介 :石亚亚 , 女 (1982 -)助 理研究 员 , 博士 , 主要研 究方 向为 茶品种选育 。 *通讯作者
动信号 。 然而过量释放谷氨酸会产生神经毒性 。 比 如脑缺血可引起细胞内氧气供应中断 , 导致细胞内 能源物质三磷酸腺苷 (ATP)生成量减少而逐渐枯 竭 , 神经元细胞膜分离 , 谷氨酸过多向细胞外释放 , 通道受体激活后神经元细胞膜对 Ca2 +通透性增加 , 引起细胞内 Ca2 +浓度升高 [ 6] , 进而不正常地激活细 胞内酶活反应以及引起超氧自由基的增加 , 最终导 致神经元的 死亡[ 7] 。 医学上 体内谷氨酸浓 度升高 可加重帕金森病 、阿尔茨海默病和亨廷顿病的症状 , 阻断谷氨酸的作用可以缓解这些疾病的症状 。

茶氨酸的研究进展

茶氨酸的研究进展

(2)离子交换法
• 离子交换技术是氨基酸工业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提取方法之 一。茶氨酸作为两性物质,选择适当的pH 值,用离子交换树 脂可以分离提取 。但关于这方面的报道很少,仅1998 年陈 瑛等报道了用离子交换法提取茶氨酸,他们选用国产732 阳离子交换树脂,从茶愈伤组织浸提液中提取茶氨酸。通 过静态、动态实验,对洗脱液的pH、离子强度、样液浓度 和流速等因素进行了考察,比较了在不同条件下,树脂对茶 氨酸的吸附情况。结果表明茶氨酸的得率为70%。离子交 换法操作简单由于茶叶中茶氨酸的含量不高,单纯地从 茶叶中提取茶氨酸成本很高,但从提取茶多酚后的残留液 中再用离子交换树脂提取茶氨酸,是一项很有经济价值的 工艺技术。而且高效可再生的专用交换树脂较缺乏。
2.7 抗疲劳作用
• 王小雪等研究证明茶氨酸具有抗疲劳作用。 经口给予小鼠不同剂量的茶氨酸30天,能明 显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减少肝糖原的消 耗量,降低运动时血清尿素氮水平;对小鼠 运动后血乳酸升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促 进运动后血乳酸的消除。因此,茶氨酸具有 抗疲劳作用。其机理可能与茶氨酸可抑制5羟色胺分泌,促进儿茶酚胺分泌有关(5-羟色 胺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而儿茶酚 胺具有兴奋作用)。
2.4 抗肿瘤作用和提高抗癌药物的疗效
• 茶氨酸是谷氨酰胺的衍生物,二者结构相似,而肿 瘤细胞的谷氨酰胺代谢比正常细胞活跃得多。因 此,茶氨酸作为谷氨酰胺的竞争物, 通过干扰谷氨 酰胺的代谢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Sadzuka Y等 研究了茶氨酸对阿霉素抗肿瘤活性的影响。体外 实验发现茶氨酸可抑制阿霉素从埃利希腹水肿瘤 细胞中渗出,并且维持了阿霉素在肿瘤组织内的 浓度。此外,注射抗癌药依达素(idarubicin)能 降低白细胞和骨髓细胞数,但当与茶氨酸配合使 用时,可缓解依达素这种毒性,并促进依达素抗 肿瘤作用。抗癌药毒杀素(doxorubicin)与茶氨 酸配合应用时,可抑制M5076卵巢内瘤向肝脏转 移。

茶氨酸行业发展概述与市场分析

茶氨酸行业发展概述与市场分析

茶氨酸行业发展概述与市场分析茶氨酸是一种用于饮料和食品中的添加剂,具有增强口感和提高食品质量的效果。

近年来,茶氨酸行业呈现出快速的发展势头,并逐渐成为饮品和食品制造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茶氨酸行业的发展概况及其市场进行分析。

首先,茶氨酸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消费者对食品品质和口感的要求不断提高,茶氨酸的添加能够使食品变得更加鲜美可口,增强食品的风味和口感,因此在食品制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特别是在饮品领域,茶氨酸能够提高茶饮的品质和香气,增强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品和高品质食品的追求,茶氨酸市场的前景非常广阔。

其次,茶氨酸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

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茶氨酸行业,市场竞争变得异常激烈。

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在产品质量、研发能力和营销能力等方面。

只有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加强研发创新,拓宽市场渠道,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此外,茶氨酸行业还面临着原材料成本上涨、技术创新难度大、市场价格波动等挑战。

再次,茶氨酸行业的市场前景值得期待。

茶氨酸作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食品添加剂,市场潜力巨大。

尤其是在中国这个茶文化深厚的国家,茶氨酸行业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

同时,茶氨酸还有着较高的技术门槛,具备一定的市场壁垒,这为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随着消费者对高品质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茶氨酸行业有望进一步发展壮大。

最后,茶氨酸行业应注重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茶氨酸企业应加强产品质量管理,提升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同时,要加强研发创新,不断更新技术,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总而言之,茶氨酸行业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然而,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需加强自身实力,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能力。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增加和茶文化的传承,茶氨酸行业有望迎来更加广阔的市场前景。

茶氨酸是一种茶褐素类物质,能够提高食品和饮料的风味,增强其嗅觉和味觉特点。

茶氨酸的研究进展以及保健作用

茶氨酸的研究进展以及保健作用

茶氨酸的研究进展以及保健作用摘要:茶氨酸是茶树(Camellia sinensis)特征性成分,具有放松镇静、增强记忆、保护神经、化疗调节等诸多生理活性。

目前发现能催化茶氨酸生物合成的酶有7种,它们分别是茶氨酸合成酶、谷氨酰胺合成酶、γ-谷氨酰甲胺合成酶、谷氨酸合成酶、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谷氨酰胺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

茶氨酸生物合成反应有两种代表类型:(1)谷氨酸和乙胺为底物的连接合成反应(需ATP供能);(2)谷氨酰胺和乙胺为底物的酰基转移反应[1]。

本论文主要的是再现茶叶中茶氨酸研究进展,以及茶氨酸的保健作用。

关键词:茶氨酸,研究进展,保健作用。

1.引言茶氨酸(L-Theanine)是茶叶中特有的游离氨基酸,茶氨酸是谷氨酸γ-乙基酰胺,有甜味。

茶氨酸含量因茶的品种、部位而变动。

茶氨酸在干茶中占重量的1%-2%。

茶氨酸在化学构造上与脑内活性物质谷酰胺、谷氨酸相似,是茶叶中生津润甜的主要成份。

茶氨酸含量约为新茶的1~2%左右,其含量随发酵过程减少。

至今为止人们在茶叶中已发明25种氨基酸。

其中茶氨酸约占氨基酸总量的50%。

大多数学者认为茶氨酸是茶叶的特征氨基酸,因为到目前为止除了在茶梅、山茶、油茶、簟等四种天然植物中检验测定出其微量存在外,其它植物中尚未发明。

大量研究表明,茶氨酸的含量不仅对茶叶的品质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具有促进大脑功能和神经的生长、抗肿瘤、降压安神等功效。

2.茶叶中茶氨酸研究进展茶氨酸在茶树中的积累与光照、温度和合成前体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当温度为25℃,黑暗条件下,在培养基中加入盐酸乙胺能明显增加茶氨酸的积累。

1992年我国学者李荣林等对茶树新梢中茶氨酸的分布情况及其在不同季节、不同品种和不同栽培条件下含量的变化作了较全面的研究。

他们发现,随着茶树叶片成熟度的增加,茶氨酸的含量逐渐降低,因此茶氨酸可作为茶鲜叶嫩度的化学指标之一;茶氨酸在新梢中的含量随季节的不同存在显著的差异,其在春茶新梢中的含量是在夏茶中的4倍,是在秋茶中的7倍;环境对茶氨酸含量也有较大的影响,土壤的pH值下降,不利于茶氨酸的积累,而氨态氮的存在和遮荫环境有利于茶氨酸的积累;茶叶制作过程不同,其茶中茶氨酸的含量也有明显变化。

茶氨酸的药理功能及开发利用研究进展PPT课件

茶氨酸的药理功能及开发利用研究进展PPT课件

抗氧化功能
抗衰老作用
茶氨酸的抗氧化功能有助于抗衰老,减缓皮 肤老化,保持皮肤健康。
清除自由基
茶氨酸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少氧化应 激反应,从而保护细胞免受损伤。
预防慢性疾病
茶氨酸的抗氧化作用能够预防慢性疾病,如 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抗炎作用
抑制炎症反应
茶氨酸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症症状,对于治疗炎症性疾病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抗癫痫药物
茶氨酸可以抑制癫痫发作,对于癫痫患者具有一定的 治疗作用。
辅助治疗抑郁症
茶氨酸可以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情绪,提高其心理状态, 可作为抗抑郁药物的辅助治疗手段。
茶氨酸在保健品中的应用
调节神经系统
茶氨酸具有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可以改善睡 眠质量、缓解疲劳、提高注意力等。
抗氧化作用
茶氨酸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自由 基,延缓衰老,保持身体健康。
研究展望与挑战
茶氨酸的药理功能研究展望
深入探索茶氨酸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研究茶氨酸对神经递质释放、突触传递等过程的调节机制,以及其在焦虑、抑郁、睡眠 障碍等神经精神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茶氨脉粥样硬化等方面的作用,为心血管疾病 防治提供新思路。
茶氨酸的抗炎和抗氧化作用研究
挖掘茶氨酸在抗炎、抗氧化、抗衰老等方面的潜力,拓展其在免疫系统相关疾病及抗衰 老领域的应用。
茶氨酸的开发利用挑战
提取纯化技术优化
01
改进茶氨酸的提取纯化工艺,提高其产量和纯度,降低生产成
本,为大规模生产和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药代动力学和毒理学研究
02
深入开展茶氨酸的药代动力学、毒理学及长期安全性评价研究,
分子式
C7H10NO2

茶氨酸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茶氨酸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茶氨酸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江春柳“2孙云1岳鹏翔2(1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茶学系福建福州3500022大闽食品(漳州)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福建漳州 363000) 茶叶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其中有三大茶叶提取物已得到公认,即茶多酚(儿茶素)、茶多糖和茶氨酸。

被称为“天然镇静剂”的茶氨酸已成为近几年国际市场上最热销的天然保健产品“新宠”之一。

茶氨酸(L.Theanine)系统命名为:N.乙基吖一L一谷氨酰胺Ⅲ一ethyl—L—glutamine),是1950年日本学者酒户弥--fig在研究玉露茶鲜爽滋味成分的过程中,从新梢中分离鉴定出的非蛋白特征氨基酸?。

迄今为止,除在茶梅、山茶、油茶、蕈等四种天然植物中检测出其微量存在外,其他植物中尚未发现茶氨酸删。

茶氨酸占干茶总重的l%~2%,占茶树体内游离氨基酸总量的50%以上口1。

自然界存在的茶氨酸均为L型,纯品为白色针状结晶,熔点217~218℃,比旋光度【Q】%=o.70,极易溶于水,其味阈值为0.06%,具有焦糖香和类似味精的鲜爽味,能消减咖啡碱和儿茶素引起的苦涩味,是茶叶中的重要呈味物质,还可以缓解其它食品的苦味和辣味,达到改善食品风味的目的u’2。

1。

1茶氨酸的制各方法自然界中L.茶氨酸含量极少,近20年来对茶氨酸的制备开发得到了茶学、食品、精细化工及制药等领域众多研究者的关注,并通过各种途径制备和生产茶氨酸。

茶氨酸的主要制备途径有:化学合成法、微生物发酵制备法、植物组织培养法和天然茶氨酸的提取分离法。

1.1化学合成法化学方法合成茶氨酸,已有大量的研究报道和专利发表,比较成熟的主要有以下三种:(1)L.谷氨酸加热脱水生成L一吡咯烷酮酸,加铜盐后,与无水乙胺反应,最后进行脱铜反应生产L-茶氨酸。

谷氨酸的吡咯烷酮化法采用无水乙胺(沸点为17℃)为原料,在高压条件下合成茶氨酸,对生产设备、安全性都提出很高要求,且反应时间长。

(2)用N.取代的L.谷氨酸酯的乙胺解反应产生N.取代L.茶氨酸,再脱除保护基获得L一茶氨酸。

茶氨酸可行性研究报告

茶氨酸可行性研究报告

茶氨酸可行性研究报告一、茶氨酸的概念及成分1. 茶氨酸是一种存在于茶叶中的重要氨基酸,主要由丙氨酸和谷氨酸组成,具有味道鲜美、具有抗氧化和抗衰老功效等特点。

2. 茶氨酸的制备主要通过茶叶的酵解和加工获得,其制备流程简单,成本较低,适合大规模生产。

二、茶氨酸的应用领域及市场需求1. 食品行业:茶氨酸可用于营养保健品、功能食品等的制备,具有增加产品附加值、提升产品品质的作用。

2. 医药行业:茶氨酸具有抗氧化、抗衰老等功效,可应用于医药保健品的制备。

3. 美容护肤行业:茶氨酸具有保湿、抗氧化、减少皱纹等作用,可应用于护肤品、化妆品的制备。

4. 其他领域:茶氨酸还可用于农业、养殖业等领域,具有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动物生长环境等作用。

三、茶氨酸的市场前景及发展趋势1. 目前茶氨酸在市场上的需求量较大,而供给量相对较少,市场前景广阔。

2.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茶氨酸在保健品市场的应用将会逐渐增加。

3.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茶氨酸的生产技术将会不断完善,产品的质量和品种也将得到提升。

四、茶氨酸的生产工艺及优化方案1. 茶氨酸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酵解、脱水、精制等步骤,其中酵解是关键环节。

2. 优化酵解条件可以提高产量和产品质量,例如通过调整pH值、温度等参数来优化酵解过程。

3. 针对茶氨酸的提取、精制等环节也可以进一步改进,以提高产品的纯度和效果。

五、茶氨酸的安全性评估及合规问题1. 茶氨酸作为一种天然产物,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但在生产过程中需要避免有害物质的残留。

2. 在应用茶氨酸时,需要符合相关法规要求,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六、结论与展望1. 茶氨酸作为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天然产物,在食品、医药、美容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2. 未来可以进一步加大茶氨酸的研发投入,优化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更多的应用领域,推动茶氨酸产业的健康发展。

本报告对茶氨酸的可行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研究建议,希望能为茶氨酸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氨酸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付静李新生惠翌昕(陕西理工学院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汉中 723000)[摘要]茶氨酸是茶叶的特征氨基酸,占茶叶中氨基酸总量的百分之五十以上。

其具有预防心血管疾病、调节脑神经递质代谢、降血压等的功效。

本文综述了茶氨酸的理化性质、测定、提取、生理功能以及在食品工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 茶氨酸理化性质测定提取生理功能应用茶氨酸(N-乙基-γ-谷氨酰胺,L-theanine)是1950年日本学者酒户弥二郎首次从绿茶中分离并命名的,是茶叶中的特征氨基酸,也是茶叶的呈味物质。

由于茶氨酸在茶叶中的含量较低,不易提取,所以多年来人们对它的研究甚少。

随着茶氨酸人工合成技术的日益成熟,茶氨酸才逐渐引起学者们的重视。

在工业上,茶氨酸可以作为绿茶风味的改良剂和缓解苦味剂,并作为功能成分添加到食品药品中,开发功能食品和功能药品;茶氨酸具有降血压、辅助抑制肿瘤、松弛神经等作用。

本文将对茶氨酸的理化性质、测定提取、生理功能以及在食品工艺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1、茶氨酸的理化性质至今为止人们在茶叶中已发现25种氨基酸。

其中茶氨酸一般占茶叶干物质总重的1-2%,约占氨基酸总量的50%。

它属酰胺类化合物,自然存在的茶氨酸均为L型,纯品为白色针状结晶,熔点是217-218℃(分解),极易溶于水,而不溶于无水乙醇和无水乙醚,水解度呈微酸性,有焦糖香及类似味精的鲜爽味,研究证明它的含量与茶得品质密切相关。

经安全性实验表明茶氨酸安全、无毒、在摄取量上没有任何限制 。

L-茶氨酸结构式2、茶氨酸的测定茶氨酸的分析方法有多种,有传统的阴离子交换树脂层析法、薄层色谱法、气象色谱法等。

近十年来随着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的迅猛发展,分析速度、灵敏度和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该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氨基酸分析领域[2]。

2.1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测定茶叶中茶氨酸含量的常用方法。

标准溶液配制:准确称取20mg茶氨酸对照品于10mL容量瓶中,用水溶解,定容,得质量浓度为2g/L的标准储备液。

分别准确移取上述储备液0.1,0.5,1.0,2.0,4.0,5.0mL于1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并定容,配制成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

样品处理:准确称取1.5g粉碎的茶叶或0.1g茶叶提取物,加入30mL水,在80℃的水浴锅上加热40分钟,冷却,离心,过滤,滤液加水定容至50mL,然后经0.45μm水膜过滤,滤液待用。

采用的色谱条件:C18色谱柱,以0.05%(体积分数)三氟乙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流速1mL/min,进样量10μL,紫外检测波长203nm,柱温30℃。

每次进样分析后用乙腈冲洗色谱柱10min,然后用流动相平衡色谱柱约10min,至基线平稳。

茶氨酸质量浓度在0.02-1g/L内,其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出限为1.75ng(S/N=3),回收率为97.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7%。

方法精确、灵敏且易于操作[3]。

2.2分光光度法称取3g(准确至0.001g)磨碎试样于500mL锥形瓶中,加沸蒸馏水450mL,立即移入沸水浴中,浸提45min(每隔10min摇动一次),浸提完毕后立即趁热减压过滤,滤液移入500mL容量瓶中,残渣用少量热蒸馏水洗涤2-3次,并将滤液滤入上述容量瓶。

冷却后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准确吸取试液1mL,注入25mL容量瓶中,加0.5mL pH=8.0缓冲液和0.5mL2%茚三酮溶液,在沸水浴中加热15min,待冷却后加水定容至25mL,放置10min后,用5mm比色皿在570nm下测定吸光度[4]。

2.3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取5mL具塞试管,加入0.5mol/L pH9.5硼酸钠缓冲液1mL,乙腈1mL,茶氨酸标样或待测样品1mL,内标D-正白氨酸(IS)20μL,2、4-二硝基氟苯20μL,振摇混匀后,置50℃水浴中反应25min,反应液用于毛细管电泳分析。

电泳缓冲液的组成:0.03mol/L pH9.8硼酸钠缓冲液,内含brij35和异丙醇。

开口石英毛细管:总长度为65cm,有效长度为60cm,内径为50μm。

电压:28kV。

温度:17℃。

进样:压力进样为5s。

该方法还可以同时检测茶叶中的茶氨酸、咖啡因和儿茶素类[5]。

3、茶氨酸的制备3.1沉淀分离法利用沉淀分离茶氨酸时,用热水提取茶叶,过滤,用盐酸将绿叶调制pH3.5,加入1%的壳聚糖溶液去杂,用非极性大孔吸附树脂脱色及出去大分子物质,洗脱液经浓缩后调节至中性,加热至70℃,在搅拌下加入碱式碳酸铜,得紫色沉淀物。

用1mol/L硫酸溶解沉淀物得茶氨酸-硫酸铜混合液,通入足量的硫化氢气体以去除铜离子,加入适量氢氧化钡沉淀硫酸根离子,抽滤得茶氨酸溶液,经减压浓缩和真空干燥,得茶氨酸粗品;最后用无水乙醇重结晶和干燥,得白色针状结晶。

也可以在提取液中按照茶氨酸/无水乙醇=1g/10mL得比例加入热无水乙醇,静置至白色物质析出,离心或抽滤分离得到的白色物质,在75℃恒温干燥,即可得到茶氨酸粗品[6]。

3.2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法研究表明,强酸型大孔吸附树脂HD-8对茶氨酸的吸附量在pH2-7的范围内变化不大;在温度303-323K和茶氨酸0-1000mg/L浓度范围内,平衡吸附量约为200mg/g;而且HD-8大大孔强酸性树脂对茶氨酸吸附行为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吸附速率受液膜扩散和化学反应等因素的共同控制。

3.3膜富集分离法为了从茶叶抗氧化剂提取后的废液中回收茶氨酸,有人提出了利用膜分离方法富集茶氨酸的技术,认为3500Da超滤分离与反渗透浓缩可以分离与富集儿茶素渣中的茶氨酸,综合得率与纯度分别为54.05%和8.53%。

结合其他纯化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产品纯度。

3.4离子交换树脂分离法阳离子交换树脂和阴离子交换树脂都被用于开发茶氨酸的分离技术,但前者应用较多。

利用732阳离子交换树脂的研究表明,在303K、323K的温度条件下和100-1000mg/L 茶氨酸浓度范围内,最大平衡吸附量在15-180mg/g之间;在732阳离子交换树脂对茶氨酸吸附行为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吸附焓、自由能、吸附熵等热力学参数表明,该吸附过程是放热和自发的,吸附速率受颗粒内扩散和化学反应等因素的共同影响。

但有研究表明,732阳离子交换树脂吸附茶氨酸时,如果pH>8,则吸附量显著下降;而且洗脱条件不同的分离制备效果有差异,用0.13mol/L的磷酸缓冲液洗脱效果较好。

以pH8-11、浓度为0.4mol的氨水洗脱液解吸附效果也较好。

有人开发了阳离子树脂与其他措施结合用于从茶多酚工业非也中提取纯化茶氨酸的方法,经絮凝-吸附-阳离子树脂交换等过程,可得纯度50%的茶氨酸,再通过重结晶纯度可提高到90%。

有试验表明,在茶氨酸浓度为100-1000mg/L\pH6-11和吸附温度303-323K范围内,717阴离子交换树脂对茶氨酸的静态吸附行为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热力学参数表明该吸附过程是放热和自发的。

但阴离子交换树脂静态平衡吸附量小于阳离子交换树脂,在该条件下717阴离子交换树脂对茶氨酸的最大平衡吸附量约为25mg/g[7、8]。

4.茶氨酸的生理功能4.1降血压作用血压的调节主要是通过中枢及末梢神经系统的儿茶酚胺和5-羟色胺的增减来实现的。

Yoko-goshi H等[9]等通过实验证明,给予鼠茶氨酸后能减少5-羟色胺的含量,使5-羟色胺在大脑的合成减少以及增加其在脑中的分解。

当给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注射不同剂量的茶氨酸时血压下降,且下降程度呈剂量反应关系,在高剂量组可观察到血压明显下降。

但即便给予最高剂量得茶氨酸也不会改变正常大鼠的血压。

与茶氨酸结构相似的谷氨酸没有发现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4.2辅助抑制肿瘤的作用近期的研究表明茶氨酸本身虽无抗肿瘤活动,但却能提高多种抗肿瘤药物的疗效。

阿霉素为部分肿瘤有抑制作用,茶氨酸可保护肿瘤组成中阿霉素浓度,减少阿霉素从埃利希腹水肿瘤细胞中渗出,故当茶氨酸与阿霉素配合使用时,可是活体肿瘤生长抑制提高了2.1倍,阿霉素在肿瘤组织中的浓度增加了2.9倍[10]。

4.3松弛神经紧张、放松等作用Terashima等人发现茶氨酸的主要受体是脑。

茶氨酸可通过大脑屏障进入大脑后,使大脑细胞中线颗粒内的神经递质多巴胺显著增加。

而多巴胺是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前躯体,是传达细胞兴奋程度的重要物质,它的释放会大大影响人的情绪。

另外Terashima等人通过使用血清素(5-羟色胺)代谢抑制剂研究发现茶氨酸可对大脑血清素的合成和分解产生影响。

服用茶氨酸后,大脑色氨酸的含量明显增加或有增加趋势,可使血清素的含量减少。

茶氨酸可能会减少血清素的合成及增加其分解,或抑制血清素的释放。

咖啡因有提神兴奋的作用,茶叶中也含有较多的咖啡因,单独摄入咖啡因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

而饮用茶后却不会产生引入灯亮咖啡因的兴奋作用。

木村等人研究证明了茶氨酸对咖啡因差生的兴奋有拮抗作用,他测定了咖啡因引起的中枢神经性自发运动量,结果表明咖啡因与茶氨酸同时投予时对兴奋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最近有学者用脑电图一起评价方法进一步确定茶氨酸和咖啡因在几乎相同摩尔浓度的情况下,对咖啡因的促成作用产生拮抗。

这些充分说明茶氨酸为咖啡因的拮抗物,具有明显的安神、减少紧张和松弛神经的作用[11]。

4.4减肥作用用混有0.028%茶氨酸的饲料喂养小鼠16周后,其体重比对照群有明显减少,腹腔支付减少到对照群的58%,同时血液的中性脂肪及胆固醇含量分别减少32%和15%,肝脏中胆固醇减少28%。

因此茶叶的减肥作用是茶叶中包括茶氨酸在内的多种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茶氨酸尤其对减少体内胆固醇有效[12]。

5.茶氨酸在食品中的应用5.1茶饮料的品质改良剂茶氨酸是茶叶鲜爽为的主要成分,并且可缓解咖啡因的枯萎和茶多酚的苦涩味。

当前我国的茶饮料由于受原料和加工技术的限制,鲜爽味较差。

因此可在茶饮料生产过程中添加一定量的茶氨酸,能明显改善茶饮料的风味和品质[13]。

5.2改善食品风味的添加剂茶氨酸不仅可以作为绿茶风味改良剂,而且可以抑制其他食品中的苦味和辣味,达到改善食品风味的目的。

如可可饮料和麦茶等都有独特的苦味,添加甜味剂会有一种不适口的味道,如果以0.01%的茶氨酸替代甜味剂则可以使饮料风味大为改善[14]。

5.3功能食品添加剂茶氨酸具有镇静和提高记忆力等保健效果,因此,将有可能作为功能性成分添加到食品中,开发出缓解神经紧张和益智的功能食品。

如以红茶浓缩浸出液5%、馅糖5%、砂糖15%、凝胶剂1%、茶氨酸0.2%、柠檬酸0.2%、柠檬酸钠0.2%,加水100%制成红茶果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