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城市边缘区小城镇发展规划探索--以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为例

合集下载

170万平米!白云太和也要建TOD

170万平米!白云太和也要建TOD

170万平米!白云太和也要建TOD恭喜白云,又有一波靓宅地诞生!今日,市国规委公布了《和龙科技创新谷太和居住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的征询意见公示。

项目位于白云区太和镇北部,南至永和大道,东至创新大道,北至龙虎路,西至现状沙亭村和谢家庄村村居,总用地面积124公顷(1860亩)。

公告显示,该片区将规划定位调整为TOD集聚发展的大型综合安置区。

▲调整前规划▲调整后规划根据公示内容,规划调整后,项目规划总建设量由90万平米,增加到170万平米。

对用地布局也进行了优化:倡导TOD开发,结合广佛环城际太和站点的开发建设,在其两侧规划连片商业商务用地,在其南侧规划宜居社区,居住用地结合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及公共绿地集中布局。

此外还对道路交通和配套设施进行了优化调整:规划新增配套设施9年一贯制学校1处幼儿园2处综合管理用房1处政务服务中心1处派出所1处社区居委会10处社区服务站5处星光老年之家10处公交首末站各1处社会停车场1处相信大家对于TOD已经不陌生。

就在上个周末,中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TOD项目——凯达尔枢纽国际广场已经正式封顶。

▲凯达尔枢纽国际广场所谓TOD,即以轨道交通为导向发展的新城。

此次调规的《和龙科技创新谷太和居住组团》,有广佛环东城际线经过,并设有城际太和站。

广佛环线,是珠三角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的重要一环,连接佛山西站、广州南站、广州北站、广州白云机场四大交通枢纽。

▲广佛环线东环段该线路由四段组成,构成一个城际“大环”,分别是:●广佛环线首通段(佛山西站至广州南站)●广佛环线东环段(广州南站至白云机场)●广佛环线北段(佛山西站至广州北站)●新白广城际(广州北站至白云机场)根据规划,广佛环线城际列车时速达到200公里/小时,未来广佛四大枢纽可在一小时内互通,随时进行转换高铁、航空等出行方式。

此外,片区内有还设有地铁14号线太和站。

据悉,太和是白云未来发展的中心区,同时,也是全国71个淘宝镇之一。

大城市郊区的区域创新与发展研究

大城市郊区的区域创新与发展研究

大城市郊区的区域创新与发展研究作者:游燕来源:《管理观察》2011年第09期摘要:我国大城市近郊区往往同时面临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城市规划与实际建设中的无序性等多方面的矛盾。

这些矛盾一直成为大城市郊区治理中的重要课题。

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人地关系分析、区域创新、城市治理三位一体的大城市郊区区域创新体系构建思路。

其中,人地关系分析是基础、区域创新系统是地方政府的新目标、城市治理则是实现这个新目标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城市治理人地关系区域创新系统一、研究的基本框架和思路白云区位于广州大都会区北部,紧邻广州市越秀、东山等老中心城区。

常住人口68万,面积1260平方公里。

在最近的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白云区被列入广州市区最后一块生态屏障。

在新的发展形式下,白云区如何协调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两个主要目标?是摆在区政府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笔者认为,对于白云区而言,用活“人地关系”、国家(区域)创新体系、城市治理三张牌,是构筑白云区新发展模式、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核心。

1、区域创新的涵义自1980年代“国家创新体系”被学术界提出以来,这一概念受到了世界范围的重视。

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探讨构建自身的区域创新体系。

尽管国情、区情各不相同,着眼点也不尽相同,但研究和设计的重点大都集中在五个方面:⑴教育与培训体系;⑵科研开发与技术创新的强度与重点;⑶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高度化和现代化;⑷创新体系内部的制度安排;⑸引进国外技术和应用的能力。

2、城市治理的涵义现代城市是多种产业部门、产业组织、多种社会组织、多种利益集团集中的地方,也是一定区域政治权力的集中地;此外现代城市与其腹地区域(县、镇、乡及区域内其它城市)的政治、行政管理、经济、社会等各种联系越来越紧密。

在当今城市及城市密集区域,由于社会信息与科技的迅速发展,调动各部门、各基层和微观单位的积极性与活力,成为社会控制与区域管理的发展趋势。

最佳的管理和控制已不再是集中的,而是多元、分散、网络型以及多样性的,这就涉及中央、地方、非政府组织、个人等多层次的权利和利益协调——这种由各级政府、机构、社会组织、个人管理城市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就是城市治理。

白云区太和镇总体规划(2004—2020)

白云区太和镇总体规划(2004—2020)

城市规划设计证书:甲级(建)城规编第(021072)号建筑工程设计证书:甲级№1901521工程咨询资格证书:甲级№9630011白云区中心镇规划·太和镇总体规划白云区太和镇总体规划(2004—2020)文本(最终成果稿)项目名称:白云区中心镇规划·白云区太和镇总体规划(2004—2020)项目委托方:广州市城市规划局白云区分局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人民政府项目承担方: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证书资质等级::[建]城规编第(021072)号甲级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广州市城市规划局白云分局2005.4规划编制人员院主管领导:黄祖璜高级工程师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院技术指导:王如荔(教授级)高级建筑师总工程师林玉明李瑞明高级规划师高级工程师顾问总工副总工程师张仪兴高级工程师副总工程师项目主管领导:蔡克光高级规划师副所长项目总负责:黄江宁规划师规划:黄江宁规划师蔡克光高级规划师刘伟仪陈刚助理规划师助理规划师给水排水:谢显义高级工程师电力电讯:黄昆工程师目录第一章总则 (5)第二章规划方向与目标 (5)第一节规划依据与期限 (5)第二节规划发展方向与目标 (6)第三节人口规模的规划控制 (7)第四节建设用地规模的规划控制 (7)第三章镇域土地综合利用规划 (7)第四章中心区总体规划 (10)第一节规划结构与总体用地布局 (10)第二节道路系统规划 (12)第三节工业用地规划 (13)第四节仓储用地规划 (13)第五节居住用地规划 (13)第六节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 (14)第七节商业、物流用地规划 (16)第八节绿化用地规划 (16)第九节市政设施用地规划 (17)第十节区域性道路及对外交通用地 (17)第十一节给水规划 (17)第十二节排水规划 (18)第十三节防洪排涝工程规划 (19)第十四节防灾工程规划 (20)第十五节镇中心区电力工程规划 (21)第十六节镇中心区电信工程规划 (21)第十七节燃气工程规划 (21)第十八节近期建设规划(2004—2010) (22)第五章规划强制性内容 (24)第一节太和镇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 (24)第二节城市建设用地强制性内容 (24)第一章总则1.0.1为适应太和镇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市)建设需要,指导太和镇一定时期内的城乡建设,提供本镇发展建设与土地开发利用的规范控制依据,便于各有关部门实施对本镇范围内各项建设事业的管理,达到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目标,特编制本(总体)规划。

白云区规划图

白云区规划图

白云区规划图白云区位于广东省广州市东北部,是广州市下辖的一个行政区,是广州市发展最为迅猛和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

为了加快白云区的发展,政府制定了一份全面的规划图,下面将对该规划图进行介绍。

首先,白云区规划图注重了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

图中标注了交通网格,道路宽度、桥梁等交通设施的位置和规模。

规划图中还围绕城市规划、绿化规划、公园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和布局。

此外,规划图中标注了水电设施、通讯基站、自来水设施等基本公共设施的布局和建设。

其次,规划图还注重了白云区的产业发展。

图中标注了工业园区、科技园区、物流园区等产业园区的位置和规模,以及一些主要产业企业的分布。

规划图中还标注了商业区、写字楼、商场等商业设施的位置和规模。

同时,规划图中还考虑了农业发展,标注了农田、农产品加工区、农业示范园等农业设施的位置和规模。

再次,规划图注重了白云区的居住环境。

图中标注了住宅区的位置和规模,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的分布,如学校、医院、社区服务中心等。

规划图中还考虑到了环境保护,标注了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中心等环境设施的位置和规模。

此外,规划图中还标注了景点、旅游区等重点区域的位置和规模,以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

最后,规划图还注重了白云区的城市更新。

图中标注了旧城改造区、老旧单位改造区等重点改造区域的位置和规模。

规划图中还标注了市政建设、市政设施更新等目标和计划,以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品质。

规划图中还注明了一些城市绿地、公共广场等公共空间的位置和规模,以改善居民的居住和生活环境。

综上所述,白云区的规划图全面考虑了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居住环境和城市更新等方面的需求。

这份规划图为白云区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为区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相信在政府和居民的共同努力下,白云区将会实现更加繁荣和美好的明天。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实施白云区太和镇总体规划的通告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实施白云区太和镇总体规划的通告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实施白云区太和镇总体规划的通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5.08.05•【字号】穗府[2005]31号•【施行日期】2005.08.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区划地名正文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实施白云区太和镇总体规划的通告(穗府[2005]31号)《白云区太和镇总体规划》已经市政府批准,根据《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第二十五条关于“城市规划经批准后,城市人民政府应予公布”的规定,现通告如下:一、《白云区太和镇总体规划》是确定太和镇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明确太和镇发展定位、规模和空间布局的指导性文件;是指导该地区规划、建设、管理和下一层次规划编制的依据。

二、建设发展定位:广州市中北部重要的综合功能卫星城,市区近郊的都市休闲度假旅游区及物流中心。

三、人口及用地规模规划控制:镇域规划总人口近期(2010年)为18万人,远期(2020年)为25万人;镇域建设用地面积近期(2010年)控制在18平方公里,远期(2020年)控制在25平方公里。

镇区规划总人口近期(2010年)为16万人,远期(2020年)为21万人;镇区建设用地面积近期(2010年)控制在16平方公里,远期(2020年)控制在21平方公里。

四、原则同意总体规划确定的布局结构、功能分区,以及土地利用、公共设施、综合交通、市政设施规划等内容。

五、和龙水库、铜锣湾水库区等周边地域列入受保护的水源区范围,保护区内水质标准不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2B1-1999)》的Ⅱ类标准主要指标。

镇区范围内其他非饮用水源功能区水质执行国家规定的Ⅲ类标准。

六、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的开发建设原则,优先编制近期重点发展地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近期建设的主要内容:(一)重点建设西北工业区;(二)开发西南部商贸产业区;(三)适度改造整理西部及北部片区;(四)控制并适度改造整理滨河建设与景观;(五)配合地块的开发或改造进行道路先导性建设与控制,加快客运站和公交站建设;(六)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七)按规划布局的公共绿地、生态公园、居民休闲开敞空间等的联动建设。

大城市边缘地区的小城镇规划研究_以广州市石基镇总体规划为例

大城市边缘地区的小城镇规划研究_以广州市石基镇总体规划为例

小城镇建设2005/420 目前,国内大城市发展迅速,与周边小城镇成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大城市的中心带动构成小城镇自身发展的依托,而小城镇自身乡镇企业发展迅速,制造业、轻工业在整个区域经济体系中都占有极大比重。

小城镇自身发展也具有土地利用混杂程度高,流动人口比重大,城中村发展快等特点。

优势与劣势并存,威胁与机会并重,构成小城镇前进的复杂环境。

当前对小城镇规划的理论缺乏,造成小城镇发展无据,缺乏与区域内中心增长极的联系,本文以广州市石基镇为探索对象,对其规划理论及方法进行了研究,以期对同类小城镇的建设有所借鉴。

一、现状概况 (一)区位 石基镇位于广州市番禺区中部,西距番禺市桥中心区7公里,北接化龙镇和南村镇,东邻石楼镇,南与规划的广州新城接壤。

京珠高速公路位于镇区东部,区域性干道中部干线从镇区穿过,与番禺市桥中心区相连的高等级公路清河路则从镇区南侧穿越。

可见石基镇的地理区位条件十分优越。

(二)人口 按照五普资料,石基镇区现状驻地人口为12.06万人(其中户籍人口4.2万人,暂住人口7.86万人)。

暂住人口以第二产业务工人员为主。

镇区现状人口密度为1.77万人/平方公里。

大量的暂住人口对石基的城镇化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和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这也是大多大城市周边小城镇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三)现状用地 石基镇镇区总面积1631.94ha,其中,耕地、林地、园地共754.55ha,占镇区总面积的46.24%;镇区建设用地863.53ha,占镇区总面积的52.91%,水域面积19.86 ha,占镇区总面积的1.22%。

现状居住用地布局较为混乱,但部分环境较好的住区已吸引了不少番禺区的居民,也说明了广州市的住宅郊区化正在启动中。

现状工业用地主要分布在市莲路两侧、清河路以北的地域,主要以电子、服装等劳动密集型、无污染或者轻污染工业为主。

大多企业与广州市区的产业有着较高关联度,是广州市区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未来广州白云区的发展趋势

未来广州白云区的发展趋势

未来广州白云区的发展趋势未来广州白云区的发展趋势包括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环境保护、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发展。

首先,白云区作为广州市的主要工业基地之一,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将更加突出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

随着广州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需要,白云区将积极打造现代制造业集聚区,促进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和新材料等产业的发展。

同时,白云区还将培育新兴产业,如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助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其次,城市建设方面,白云区在未来将更加注重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

首先,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交通、水电气等基础设施的供给水平,保障城市运行的高效和便利性。

其次,加强城市空间规划和建设管理,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优化城市布局。

此外,白云区还将加强城市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第三,环境保护将成为白云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政府环境保护政策的加强,白云区将大力推进环境治理,提升环境质量。

白云区将加强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的治理,推动城市垃圾分类、垃圾处理和资源循环利用等工作。

同时,白云区还将加强生态保护和绿化建设,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第四,白云区将进一步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

白云区将积极发展旅游产业,提升旅游服务水平,丰富旅游资源和产品。

同时,白云区还将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打造文化旅游的特色项目和活动,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和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最后,白云区将注重促进人才发展和社会福利。

白云区将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建设高水平的人才培养机制,提供优厚的人才待遇和发展环境,吸引优秀的人才到白云区创新创业。

同时,白云区还将加强社会福利保障,通过改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未来广州白云区的发展趋势将是以经济发展为核心,以城市建设、环境保护、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为重点。

通过持续推进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白云区将实现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良性循环,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

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白山村村庄规划

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白山村村庄规划

作者: 无
作者机构: 不详
出版物刊名: 城市规划学刊
页码: I0004-I0004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B07期
主题词: 村庄规划 白云区 广州市 山村 生态旅游 生态村 水库 帽峰山
摘要:白山村位于白云区太和镇,紧邻帽峰山和和龙水库,有着“青山、秀水、大生态”的优质资源。

村域面积1016.65公顷,户籍人口2350人,总户数800户。

白山村是广州市14条市级美丽乡村创建点之一,是国家住建部2013年全国村庄规划示范。

白山村规划注重调研和村民参与,在上轮美丽乡村“管理型”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实施型”的规划,深入挖掘白山
村“青山、秀水、生态村”的内涵,将白山村打造以生态旅游、农业观光、休闲度假为特色,体现客家和广府村落风貌的“美丽白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大城市边缘区小城镇发展规划探索—以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为例□ 林善泉[摘 要]在我国广州市、上海市和北京市等超大城市边缘区分布着数量众多的小城镇。

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这些小城镇的产业经济、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随着大城市的发展扩张而得到迅速的发展。

进入新时代,诸多城市的发展模式转变为内涵式增长模式,随着城市功能外溢,如何使这些机遇转变为城镇未来发展的动力,是当下各小城镇发展面临的课题。

《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发展规划(2015—2025年)》抓住广州市发展转型的契机,结合自身的发展现状和困境,制定了空间、产业、交通、服务、设施和景观方面的“六大计划、百个项目”规划方案,对探讨城乡边缘区的小城镇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超大城市边缘区;小城镇;广州市太和镇[文章编号]1006-0022(2019)13-0054-08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B[引文格式]林善泉.超大城市边缘区小城镇发展规划探索—以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为例[J].规划师,2019(13):54-61.Development Strategy of Small T owns Near Metropolis: T aihe T own, Baiyun District, Guangzhou/Lin Shanquan[Abstract] There are numerous small towns around metropolises such as Guangzhou, Shanghai, and Beijing. With their privilegedlocations, these small towns have developed rapidly in terms of economy, infrastructure, and environment. In the new era, urban development have transferred from expansive to quality growth. T aihe town development plan (2015-2025) deals with impact of of Guangzhou urban development transition, analyzes its own problems, and makes a “six programs, hundred projects” proposal including space, industry, transportation, service, infrastructure, and landscape. It is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towns near metropolis in both theory and practice.[Key words] The periphery of metropolis, Small town, T aihe town, Guangzhou0引言近年来,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指引下,中心城市,特别是超大城市的边缘区小城镇成为承接超大城市功能外溢、资源外溢的重要平台地区之一。

边缘区小城镇作为衔接城市与城市、城市与乡村的纽带,随着城市职能的落地、外来人口的涌入,产业需求、服务需求亟待提升,要求这些小城镇推动城乡规划建设的供给侧结构性调整,走一条产城融合发展的新道路,在产业发展的同时逐步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并推进软环境建设,使产业发展带来的成果能够得到更广泛的共享,满足群众对城镇化发展的新期待,满足农业转移人口和外来劳动力融入城镇的需求。

太和镇位于广州市白云区中部、广州市几何中心,是典型的超大城市边缘区小城镇。

随着广州市城市空间的拓展、产业功能的外溢,地处城郊地区的太和镇成为市、区政府发展的主要空间,空港经济区、民营科技园、国际健康产业城和南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等发展平台的介入,为太和镇提供了多元化的发展机遇。

据此,本文全面剖析《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发展规划(2015—2025年)》的规划理念与策略,希冀为此类地区的规划制定与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作者简介]林善泉,高级规划师,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一所副所长。

1太和镇概况及现状问题分析1.1城市边缘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太和镇镇域面积为155.33 km2,西接人和镇,北连钟落潭镇,镇域东邻黄埔区,南部和东南部紧靠属于广州市中心城区的同和街与永平街,介于城市和乡村之间,属于大城市的城乡结合部(图1)。

太和镇有京珠高速公路、北二环高速公路、广河高速公路、新广从路和106国道等经过,位于区域交通要道位置,对外交通便利。

作为广州市这座超大城市的边缘小城镇之一,太和镇在伴随广州市中心城区高速发展的30多年间,也从一个城郊农业镇发展成为一个拥有60万人口、建成区面积为40 km2的物流基地和工业镇。

(1)在广州市层面,太和镇在广州市城镇体系中定位为卫星城,“产业集聚带”中的北部产业集聚带,《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提出太和镇的城镇职能为产业发展型城镇,主导产业为广州市近郊都市休闲度假和生态旅游基地、临空产业和研发创新基地。

随着广州市战略规划调整,中心城区范围由华南快速公路以南调整为北二环以南,中心城区范围不断外移,意味着人口和功能、产业的外移,为太和镇由市区外围城郊镇逐步走向城市功能组团提供了一系列发展机遇。

(2)在白云区层面,《广州市白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征求意见稿)》提出了白云区以“三中心一体系”为目标导向,实施三大枢纽战略和“一心四片、一轴多点”的空间布局战略。

太和镇西部位于白云区中部组团,面积为57 km2,包括白云综合服务区、龙归地区、民科园核心区与太和镇区,依托白云区的发展,太和镇的城市公共服务、生产性服务和城市居住等功能未来将得到巨大的提升。

1.2城镇内部发展受限,急需破阻长期以来,太和镇在各层次规划中均被定位为广州市的卫星城,主要由其过去所处的区位决定。

太和镇处于广州市中心城区边缘,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也表现为突出的城乡结合部特征。

经过近30年的发展,太和镇已经从农业型城镇向工贸型城镇转变,但总体上仍然表现为显著的大城市边缘区的特征。

在产业结构上,以仓储物流、低端加工制造为主导;在人口结构上,外来常住人口占全镇人口的80%;在交通区位上,仍属于广州市中心城区向北辐射的通道;在建设面貌上,村镇混杂特征明显,建设品质不高,公共设施配套滞后。

具体表现如下:(1)镇域空间布局不均衡,发展差异大。

太和镇是由原龙归镇和太和镇两镇整合形成的,虽然在行政上属于同一镇,但原龙归镇和太和镇之间的联通性明显不足,在功能和空间形态上东西两大部分仍显现为各自发展。

同时,太和镇发展明显呈现“两点三带”态势,“两点”为太和镇区、原龙归镇区,“三带”为大源路、105国道和106国道。

受区域发展影响,太和镇区、原龙归镇区作为“三带”中的主要节点,中心地位并不突出。

与3条主要轴带相对应,太和镇城乡空间呈现“小集中,大分散”的格局。

在“两点三轴”之外还有许多“星星点点”的零散开发。

(2)产业体系不健全,产能低效。

太和镇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近年来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达84.32亿元,同比增长8.7%,但人均水平较低,同年人均GDP为4.0万元,远低于白云区平均6.5万元/人的水平。

截至2012年①,太和镇三次产业占总产值的比例依次为7%、44%、49%。

虽然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较大,与太和镇工业城市的定位契合,但是镇内分布有大量村镇级工业园,以五金、汽配、家具和衣鞋等低端制造为主;全镇共有8 000多家个体户,规模小、分布散、管理乱,不利于大型企业引进与产业集聚规模发展。

(3)交通体系不完善,拥堵严重。

太和镇与中心城区联系紧密,但交通通道缺乏,交通量主要集中在新广从路、106国道及大源路上,饱和度为0.7~1.0,严重拥堵;新广从路、106国道及大源路3条联系广州市主城区的道路,沿线1 000 m范围内集中了全镇78%的建设量,“马路经济”特点明显,造成主干道交通拥堵;太和镇现有货运站场规模几乎占白云区货运站场总规模的一半,客货运交通混杂,镇内交通拥堵严重;内部交通组织不顺畅,X型、Y型交叉口多,图1 太和镇在广州市(左)和白云区(右)中的区位示意图交叉口延误增大,易产生交通黑点。

(4)公共服务配套滞后,供需矛盾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太和镇外来人口数量逐年增多,截至2016年初,人口共计60万,其中户籍人口为10万,外来人口为50万,外来人口占全镇人口的83%。

一方面,外来人口的剧增导致治安问题逐渐增多,根据数据统计,2014年1~ 5月治安警情超过3 000宗,排白云区第二位;另一方面,众多人口产生了更多的教育、医疗、休闲及体育等方面的需求,而目前太和镇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严重滞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占全镇建设用地的2.78%,人均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仅为4.01 m 2,供需矛盾比较大。

(5)旅游资源丰富,但开发不足。

太和镇的土地以低山浅丘为主,自然风景优美,镇域东北部为省级森林公园—帽峰山森林公园,公园总面积为66.7 km 2,公园内有铜锣湾水库、沙田水库、和龙水库,还有较小的水库星罗棋布;植物种群丰富,共有植物179科569属875种,国家保护植物9种,气候宜人,是旅游、度假、休闲胜地。

但目前镇域内主要旅游产品为自然山水和当地村民自发形成的农家乐,缺乏对旅游产品的打造,人文景观资源开发力度小,缺少日常维护,帽峰山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开发不足,品位不高。

(6)市政设施配套不足,承载力较弱。

供水设施滞后,管理制度落后,设施系统不完善;现状排水体制以合流制为主,大部分区域雨水污水混合排放,少部分地区建有雨污分流管道,排水沟渠缺乏统一规划设计,随意性大,排水断面小,流向混乱,且雨水口收集雨水能力弱,常造成局部地面排水不畅;线路老化现象较为严重,存在安全隐患,低压线路供电半径过长,供电线路线径过小,配变存在重载或过载问题等。

2太和镇发展规划目标与策略2.1规划目标在广州市从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的过程中,城郊镇正逐步向城市功能组团转变。

特别是在白云综合服务区、民营科技园、健康城、南湖旅游度假区等一批市、区重点项目和重大平台的带动下,太和镇将实现城镇功能、空间品质、交通区位及设施配套等方面的全方位升级,成为白云区新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白云城央”的重要板块。

一方面,要实现从“广州边缘”到“白云城央”的转变,太和镇必须加快产业、交通、空间、生态、设施和管理等方面的升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