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对航运经济的正效应论析

合集下载

我国试行国际船舶登记制度研究

我国试行国际船舶登记制度研究

我国试行国际船舶登记制度研究[摘要]建设上海国际船舶登记中心,主旨是推广国际船舶登记制度,以改变我国中资船挂外旗的船舶登记状况,并以此加大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软环境的建设。

本文以船舶登记制度对航运业的影响为切入点,通过研究香港航运中心的船舶登记制度,来分析船舶登记制度对航运相关产业的影响,包括积极意义以及消极意义,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船舶登记;特案免税;影响1 相关概念近年来我国航运业发展迅猛,进出口贸易总额以每年26.4%的速度递增,居世界第三。

但这种巨幅增长并未掩盖住我国自有船队不断萎缩的现实。

这种现状不仅不利于我国航运综合实力的发展,同时也会影响到与航运相关产业的发展。

作为正在建设中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经过多年发展其硬件设施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上海在现代航运服务功能及软实力方面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

第二船籍登记制度,指在不改变原有传统的船舶登记制度的基础上,主要面向本国船东新设的与方便旗制度类似的另外一种船籍登记制度,为了和传统船籍登记制度区别,称为“第二船籍”登记制度。

这种登记是在保证本国登记的基本条件基础上,提供了诸多的优惠政策,如允许船公司雇用外籍船员,或是在税收方面可享受类似方便旗船的优惠等,并与传统船舶登记制度并行。

因船舶登记注册地不同,第二船籍的制度分为两种形式。

一是离岸登记制度(Off Shore Registry)。

即在本土之外的属地开设境外登记处,实施一套新的船舶登记制度。

二是国际船舶登记制度(International Ship Registry,简称ISR)。

即在本土开设主要针对本国国际航行船舶的国际船舶登记处,并实施一套新的船舶登记制度。

2 我国船舶登记的问题和制约因素2008年1月数据显示,我国船队的规模达到8488.17万载重吨,名列世界第四,总数占世界总数的8.18%。

早在1998年,我国挂方便旗的船舶就达2015万载重吨,占到当时远洋船队总吨位的55.74%。

船舶登记制度

船舶登记制度

船舶登记制度1. 嘿,你知道船舶登记制度吗?这就好比给船舶上户口一样重要!比如说,一艘大船要出海远航,没有登记怎么行呢?就像人没有身份证不能到处走一样。

2. 船舶登记制度啊,那可是保障船舶合法航行的关键呢!就像给车挂牌照,没有它,船能安心跑吗?比如那艘漂亮的游轮,如果没登记,岂不是很麻烦。

3. 哇塞,船舶登记制度真的太重要啦!这简直是船舶的保护神呀!你想想看,要是没有这个制度,那些货船怎么能顺利运输货物呢,就像没了规矩的游戏怎么能好玩呢。

4. 船舶登记制度,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事儿!它关系到每一艘船的命运呢!好比运动员参加比赛要有资格证,船没有登记可不行,比如那艘勇敢的渔船。

5. 哎呀呀,船舶登记制度可不能小瞧啊!它可是船舶世界里的大规则!就像学校的校规一样,没有它怎么管理呢,那艘忙碌的运输船不就靠它来规范嘛。

6. 嘿呀,船舶登记制度真的很神奇呢!它能让船舶有序地在大海上航行!就像给城市规划道路,船也需要这样的规范呀,比如那艘总是第一个到达港口的快船。

7. 船舶登记制度,这是多么必不可少的呀!没有它船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啦!就像人没有家一样迷茫,那艘豪华的游艇要是没登记,多可惜呀。

8. 哇哦,船舶登记制度厉害着呢!它让船舶的世界变得有秩序!好比给星星排星座,船也需要这样来管理呀,像那艘古老的帆船就是这样被记录下来的。

9. 船舶登记制度呀,真的是太重要啦!它是船舶安全航行的保障呀!就像给战士配备武器,船没有登记怎么战斗呢,比如那艘勇敢的破冰船。

10. 嘿,可别小看了船舶登记制度哦!它可是整个船舶行业的基石呢!没有它一切都会乱套的,就像没有指挥的乐队,那艘庞大的油轮不就是在它的规范下行驶的嘛。

我的观点结论:船舶登记制度非常重要且必不可少,它规范和保障了船舶的航行和运营,我们必须重视和严格执行它。

我国自贸区国际船舶登记制度辨析

我国自贸区国际船舶登记制度辨析

我国自贸区国际船舶登记制度辨析作者:王海陈继红来源:《航海》2021年第01期摘要:在我国自贸区国际船舶登记制度的创新过程中,政策探索以“特案免税政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国际船舶登记制度试点方案》及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的船舶登记新政为主要代表,本文通过分析前述三项政策的利弊,对我国自贸区船舶登记制度创新进行辨析,并提出重视香港旗的作用、充分利用自贸区平台和设立船东综合服务等完善建议。

关键词:特案免税;船舶登记;自贸区;创新0 引言我国对船舶采取的是严格登记制度,这使得半数以上的中资船舶移籍海外,成为“中资外籍船”,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方便旗船”。

为此,我国从保障国家航运安全等角度,一直试图采取船舶登记制度创新,吸引中资外旗船回归悬挂五星红旗,更在自贸试验区范围内大规模开展自贸区船舶登记制度创新,且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我国不能也难以实施像美国特有的海运政策来控制本国船队。

美国作为货主大国长期以来对国际船舶实施“有效控制政策”,即利用其强大的政治与经济影响力,对在方便旗国家登记并且船舶实际所有人是美国公民的船舶,实行国家控制。

简言之,即美国对“美资方便旗船”的控制力度远超我国。

中国目前尚不具备美国那样的控制实力,面临类似问题能够实施和推行的政策已经不多。

现行的国际船舶登记制度是自2007年开始实施的、一直延续至今的特案免税登记政策。

该政策在实践中的效果极不理想,出现了诸多问题。

此外,自贸区国际船舶登记创新“风声大、雨点小”,整体制度设计迟缓,实际登记船舶寥寥,尚未有全新的国际船舶登记制度面世并实际实施。

那么,什么样的船舶登记制度才是真正的创新制度;什么样的船舶登记制度才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呢?笔者借本文进行辨析。

1自贸区船舶登记制度的前身:“特案免税”政策之弊端2007年10月,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实施中资国际航运船舶特案免税登记政策的公告》(下称《特案免税公告》),正式实施“特案免税”船舶登记政策,此后又进行了两次延期。

船舶登记制度(2)

船舶登记制度(2)

船舶登记制度(2)船舶登记制度1.离岸在我国实施的可行性离岸船舶登一记制度是一种新型的登记制度,主要是通过在海外开设登一记处,并在船舶种类、船员配备以及税金等方面采用较为宽松的登一记条件,以应对本国船舶向海外移籍的现状。

这种改革方式的前提是不改变本国原有的登记制度。

这就形成了在一国之内存在着两种登记制度,本土的传统船舶登一记制度严格保护本国的航运市场的安全,而海外登记处主要为吸引本国或其他国际船舶前来登记。

这些在海外开设登记处的国家,大部都是在海外存有领地的老牌航运大国,如英国在马恩岛、法国在克尔格伦群岛、葡萄牙在马德拉群岛等。

综合来看,离岸在船舶登记条件方面,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在对前来登记的船舶的选择方面,各国规定了离岸登记处可以接受登记的范围,对登记的船舶的种类放宽了限制。

其中英国就在1978年在其自治领马恩岛设立了的离岸船舶登一记处,1984年《商船法》通过以后开始接受船舶登一记,要求需要在马恩岛登一记的船舶必须是居住在马恩岛的英国国民所有或管理的船舶,或是在岛内有主要经营场所的公司所有或管理的船舶;而凡是被认为不能给马恩岛带来利益的船舶,海事当局有权拒接其在该岛登一记:可见英国的离岸登记制度也是要求前来登记船舶所有人要在登记处设有公司或办事处,而后一项,“能否给马恩岛带来利益”,留给了海事当局很大的选择余地,说明英国在某些登记条件的范围上还是有所保留的。

而另一个很重要的国家法国,于1987年在南极附近的保护领土克尔格伦创设了与英国相仿的新型船舶登一记制度。

对登记船舶的选择上,其规定在散货船中的成品油运输船、沿岸船、定期船以及原油油轮均不能在克尔格伦登记。

(二)在对船员配备的要求方面,前往离岸登一记处登记的船舶可以配备外籍船员,并规定了船员配备的比例。

另外出于对本国船员的保护,各国同时也规定了本国船员在船的最低比例。

其中英国就要求在马恩岛登记的船舶的高级船员必须持有英国、爱尔兰或其他英联邦国家颁发的船员资格证书,而对普通船员没有要求,同时还要求要按照船员所属国的工资标准支付外籍船员工资。

船舶工程论文题目

船舶工程论文题目

有关船舶工程论文题目推荐1、扭曲舵的水动力性能研究2、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动力定位系统研究3、带有舵球式推力鳍的船用舵水动力性能研究4、起重铺管船作业视景仿真及软件开发集成技术研究5、船舶动力定位位置参考系统信息融合方法研究6、三体巡视舰概念设计研究7、大侧斜螺旋桨的设计方法研究8、冗余动力定位系统同步切换技术研究9、基于浮动平台稳定的某武器系统动力学分析10、大型舰船流场的数值计算船撞作用下桩基础动力响应研究11、基于涡激振动实验的渔场浮体水动力数值模拟12、基于CAN总线的船舶机舱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3、双塔单索面砼斜拉桥空间受力仿真分析14、柴油机缸套活塞环系统状态及其辨识模型15、船舶分油机控制的仿真系统设计与实现16、航道工程船舶系列化监测系统的研究17、基于知识服务的船舶动力系统远程诊断中心的设计与开发18、不对称双体船在规则波中砰击过程的数值仿真19、考虑晃荡影响的船舶结构碰撞性能研究20、晃荡载荷下薄膜型LNG船围护系统结构分析21、锥齿轮冷摆辗精密成形规律和工艺参数优化设计22、风帆辅助推进装置及控制系统的建模与仿真研究23、船体结构动力特性直接计算研究24、浮式结构物的仿真与水动力参数识别方法研究25、高速船螺旋桨设计及水动力性能计算研究26、船舶动力设备振动评估及故障特性提取研究27、基于湿模态法的舷侧外伸结构砰击响应28、双体船综合电力推进系统设计29、基于缓解压力振荡MPS法的数值水池研究30、双柴油机并车仿真研究与实验分析31、船船非定常水动力相互作用数值研究32、液压系统压力脉动衰减器特性研究33、基于步进电机的新型直翼摆线推进器研究34、非定常操纵运动船体水动力数值计算35、补给船船位广义预测控制方法研究36、非线性滤波器在某船动力定位中的应用研究37、考虑动态因素的轴系校中技术研究38、FPSO在石油卸载过程中的风险评估39、微型观光潜艇十字舵系统研究40、船用柴油机关键件CAD/CAPP/CAM集成系统开发41、船用星型齿轮减速器的均载与动态特性研究42、基于OSG的船舶驾驶系统视觉仿真研究43、内河通航船舶操纵性指数的理论计算及模拟计算研究44、船舶航向反步自适应控制方法研究45、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及其驱动系统控制策略研究46、液力偶合器流场仿真分析方法及其力矩系数研究47、防治到港船舶污染的岸电技术研究48、船舶设计中波浪与风的统计分析和数据库集成49、船舶压载水电解处理试验及电解发生器的优选50、船舶压载水气浮旋分除藻系统实验研究51、船舶压载水旋流分离关键技术研究52、海洋工程结构物碰撞失效准则研究53、船舶油污侵权损害赔偿范围问题研究54、新型TF-SPC船舶防污涂料的研究55、救助船相对受援船动力定位方法研究56、船舶管系设计与荷载计算研究57、基于船舶绿色防污的贝壳表面形貌研究58、起重船对南海海况的适用性研究59、基于TCP/IP的INMARSAT系统高速数据传输的研究与实现60、水下爆炸载荷作用下海洋结构物动态响应的数值模拟61、适应于变化海况的动力定位混合控制器的研究62、东浪咀20万吨级修船基地工程通航环境安全可行性研究63、线性势流理论的波浪载荷计算技术及其应用64、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造船业国际竞争力研究65、船用太阳能电池板玻璃盖片光学性能损伤效应研究66、船舶消防系统船舶泵的研究67、船舶定线制和报告制对船舶航行环境影响的评价68、论加强船舶检验与船舶安全检查的对接的策略研究69、论船舶留置权基础上再设定船舶抵押权的优先受偿问题70、船舶虚拟仿真技术在船舶建造评估中的应用研究71、从船舶实际和中国船员特点阐述新的船舶垃圾管理模式72、探究船舶电气对船舶航行安全的影响73、浅析船舶优先权与船舶留置权竞合之受偿顺序74、关于船舶制造过程中的焊接以及船舶维修维护措施的探讨75、浅谈船舶变动成本法在船厂船舶报价中的应用76、浅析国际船舶成交稀少的原因77、浅析内贸船舶价格上扬的原因78、浅谈船舶电气对内河船舶航行安全方面的影响79、正确理解船舶安全检查与船舶检验关系80、论船舶优先权与船舶留置权的竞合81、浅析船舶安全检查与船舶检验的关系82、刍议建立船舶检验长效机制83、中国规范进口船舶税收政策84、保护国内船舶工业85、论现代船舶如何做好船舶货物配载86、实现船舶检验与船舶安全检查有效对接的意义和对策87、论船舶管理综合指挥系统在湖区船舶管理中的应用88、我国船舶吨税新政背景下集装箱船舶运营节支策略89、试论船舶检验中常见船舶机械故障及其处理方式90、船舶融资租赁中在建船舶所有权相关问题91、浅析船舶及其船舶碰撞92、浅析国际船舶价格大涨,内河船舶价格下滑的原因93、国内船舶企业船舶配套设备进口概况与问题研究94、船舶融资与船舶工业转型发展95、船舶伴流与船舶驾驶关系研究96、船舶虚拟仿真技术在船舶建造评估中的应用研究97、船舶抵押担保在船舶融资中的实现困境探析98、基于船舶六自由度运动的船舶航行安全实时监控系统研究99、船舶承租人与船舶所有人关注气象导航的不同价值取向100、船舶检验与船舶安全检查相关问题的解析101、论船舶抵押权与船舶优先权的`竞合102、营运船舶CO2排放限值与船舶能效设计指数标准比较103、船舶安全检查与船舶检验的关系探讨104、船舶检验与船舶安全检查相关问题的分析105、船舶行为分析模型在过闸船舶身份鉴别的应用106、船舶吨税制的变化及其对国际航运船舶的影响107、浅谈船舶领域理论在船舶引航实践中的应用108、船舶优先权对船舶融资影响及风险规避109、探讨船舶检验中常见船舶机械故障及处理措施110、船舶碰撞民事损害赔偿责任中的船舶管理人和经营人主体地位研究111、船舶检验与船舶安全检查相关问题的探讨112、浅论船舶扣押后雇佣救助人对获救船舶的留置权113、浅析船舶安全检查与船舶检验114、船舶能效新标准给船舶行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115、浅谈我国船舶登记制度下的船舶融资租赁116、浅析船舶产业现状及中远造船船舶企业发展117、由船舶优先权的性质看船舶优先权的权利主体118、借船舶基金之力发展我国船舶融资租赁业务119、枝江市船舶工业园开业暨船舶行业协会成立120、三峡-葛洲坝船舶监管系统在船舶过闸管理中的应用121、船舶能效设计指数与我国船舶的关系122、论船舶保险对船舶抵押权人的利益保护123、基于GIS的AIS船舶监控系统的船舶分类显示124、沿海内河船舶保险条款经当事人合意选择同样可适用于外籍船舶125、船舶柴油机与船舶柴油机润滑油126、谈如何加强船舶检验与船舶安全检查的对接127、船舶产业集群和船舶工业园区发展的关联机理研究128、由船员培训谈船舶应急情况的预防控制确保船舶营运安全129、浅谈我国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制度的现状及完善130、船舶签证制度改革后海事监管工作的研究与思考131、喷射式制冷在船舶空调中的应用132、内河船舶联轴器法兰普通连接螺栓校核分析133、船舶机舱建造工序的规范化研究134、航道船舶节能减排现状及对策探究135、海洋工程结构与船舶防腐蚀技术措施研究136、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对航运经济的正效应论析137、如何提高港作船舶的经济效益138、浅谈企业合理为港作船舶配员139、试论现代船舶涂装技术的重难点。

浅谈船舶登记制度对我国航运的影响及对策

浅谈船舶登记制度对我国航运的影响及对策

浅谈船舶登记制度对我国航运的影响及对策
梁志锋
【期刊名称】《珠江水运》
【年(卷),期】2008(000)004
【摘要】介绍国际上船舶登记制度的方式,并就我国现行船舶登记制度制对航运业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在我国实行第二船舶登记制度来解决我国中资船舶方便旗登记问题,并对建立我国第二船舶登记制度提出初步设想.
【总页数】3页(P42-44)
【作者】梁志锋
【作者单位】广东海事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
【相关文献】
1.创新船舶登记制度促进航运高端服务业发展 [J], 常富治;王婕丽;俞勤伟
2.创新船舶登记制度促进航运高端服务业发展(2) [J], 常富治;王婕丽;俞勤伟
3.船舶登记制度对我国航运的影响 [J], 蒋惠园;陈芳
4.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对航运经济的正效应论析 [J], 陈岳涛
5.《防止船舶造成大气污染规则》对我国航运业的影响及对策 [J], 黄云头;王志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海事机构开展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创新的思考及合理化建议

海事机构开展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创新的思考及合理化建议

海事机构开展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创新的思考及合理化建议作者:白云飞冯金金来源:《科学与财富》2016年第16期摘要: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密切,各种优秀的制度逐渐涌现,在快速发展的今天,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进行制度的创新,有利于改进原有制度中的不足,实现各个行业规范化发展。

海事机构是我国社会重要的组成机构之一,进行制度创新,实现与国际接轨势在必行。

本文将以国际船舶制度在我国的应用为出发点,进行原有船舶登记制度常见问题的探析,提出有建设性的策略,促进我国船舶登记制度的规划化。

关键词:海事机构;国家船舶;登记制度;创新;建议一直以来,我国海事机构的船舶登记制度相对落后,墨守成规,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限制了船舶登记制度的发展。

在2014年,天津海事局根据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对“天津东疆”颁布了所有权证书,标志着国家船舶登记制度在我国应用的开端,打破了原有的船舶登记制度,为我国海事机构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推动着工作人员进行思考,实现创新性规范。

1.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在我国应用的具体案例分析该船舶为海洋工程船舶,建造完成距今已有3年,它的船籍为巴哈马,主要从事的是海洋石油行业,在南海区域进行作业,第一个实现了按照国际船舶登记制度进行登记,主要目的是为了吸引中资船舶进行回国,促进我国的船队建设,同时通过船队的构建,吸引外资,进一步增强我国的海上运输实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

在此次应用,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

第一,投资金额和投资主体角色进行转换。

在我国原有的船舶登记制度政策中,对境外投资额进行了限定,规定不能低于百分之五十,而且境外的中资属于境外投资范畴。

在此次使用中,对这些方面进行了转变。

境外的中资,如果投资人员进行回国投资,作为中资进行处理,可以在该区域进行再投资,而且投资限额发生了变化。

这些政策改动并没有对国内航运市场造成冲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有制度的桎梏,不再是绝对控股的形式,创设了更加宽松的投资环境,因此优势比较明显,吸引了更多的投资主体,而且拓宽了融资渠道,提高了我国的海上运输实力,增强了对我国各种船舶的控制能力,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求。

船舶登记法律制度研究

船舶登记法律制度研究

船舶登记法律制度研究船舶登记法律制度是海洋法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船舶所有人的权益、保障船舶航行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船舶登记法律制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船舶登记法律制度的现状和问题目前,各国船舶登记法律制度存在一些普遍问题,如登记程序复杂、时间周期长、登记手续繁琐等。

此外,一些国家还存在着船籍过于严格、税费过高等问题,这些都不利于船舶行业的发展。

具体来说,船舶登记程序复杂主要表现为:申请材料繁多、审批流程繁琐,这导致船舶所有者在申请登记时需要反复修改、补充材料,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时间周期长则直接影响了船舶所有者的经营效益,因为船舶登记证的取得通常需要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

而登记手续繁琐主要表现为:一些国家仍采用传统的纸质申请方式,需要人工填写大量信息,这不仅增加了错误率,还给船舶所有者带来了很多不便。

二、解决船舶登记法律制度问题的可行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可行的解决方案:1、简化登记程序:对申请材料进行精简,优化审批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中间过程,以便申请者可以更加便捷地完成登记手续。

2、缩短周期:引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实现申请、审批、发证等各环节的数字化管理,以提高工作效率,缩短船舶登记周期。

3、提高手续便捷性:推行电子化申请方式,减少人工填写和纸质材料提交,将所有信息整合到一个系统中进行管理,从而减少错误率,提高申请者的便捷性。

三、结论本文从船舶登记法律制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简化登记程序、缩短周期、提高手续便捷性等可行的解决方案。

这些方案不仅可以使船舶所有者更加便捷地完成船舶登记,保护其合法权益,还有利于提高船舶行业的整体竞争力,促进其健康发展。

在实践中,各国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船舶登记法律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使其既符合国际公约的要求,又满足本国船舶行业发展的需要。

此外,加强船舶登记法律制度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船舶登记重要性的认识也是十分必要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nternational Trade国际商贸1742012年12月 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对航运经济的正效应论析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 杨海涛 黄靖辉摘 要:国际船舶登记制度是一种兼具严格性与灵活性的新型船舶国籍登记制度,它扬弃了传统严格型船舶登记制度与开放型船舶登记制度的优缺点,具有其无法比拟的制度优势,从而能对航运经济的发展产生显著的正效应。

该效应已被挪威等西方航运发达国家的相关实践所验证,它也将会对我国航运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文旨在对此正效应予以初步论证和分析。

关键词:船舶登记 国际船舶登记制度 航运经济 正效应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12(b)-174-02“二战”后世界航运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促使越来越多的国家开放了本国的船舶登记,利用优惠便利的登记管理措施吸引他国船舶移籍至本国,至今方便旗船已占世界商船总载重吨的三分之一以上[1] ,由此导致包括我国在内的传统航运大国的国轮流失现象日趋严重,民族航运业的发展受到巨大冲击。

为扭转这一不利局面,挪威等传统海运强国在实践中逐步建立了兼具严格性与灵活性的国际船舶登记制度,成功促成了民族航运业的复兴。

我国目前也面临着与之当年相似的问题与挑战,因而充分认识和利用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对航运经济的正效应,并据此科学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将是我们应对挑战、迎来民族航运业振兴的理性选择。

1 国际船舶登记制度正效应于航运经济的原因论析国际船舶登记制度作为一种重要的船舶国籍登记形式,它是指在本土设立专门的国际船舶登记处,针对本国从事国际航运业务的船舶实行的新型船舶国籍登记制度[2]。

与严格型船舶登记制度和开放型船舶登记制度以往带给航运经济的种种负效应相比,国际船舶登记制度能对航运经济产生显著的正效应,究其根本原因在于该制度扬弃了两种传统船舶国籍登记制度的优缺点,从而对一国航运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具体分析如下:(1)与严格型船舶登记制度相比,国际船舶登记制度既保留了船旗国对于国轮的必要控制权,同时又具有如下制度优势:一方面,国际船舶登记的登记条件较为宽松,如对船舶所有人的国籍、本国在船舶建购中的出资比例等事项放宽了登记要求,由此大为增强了登记的吸引力,同时大幅简化了登记手续,使得登记更加方便快捷,这非常有利于船东及早取得航行权以提高船舶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允许船东雇佣一定比例的低工资的外国船员,由此可使船东大为减少人力成本,同时该登记制度对船东实施了诸多税费减免政策,如对来自船员的工资、个人或企业所得可以免征所得税或免于扣减福利保险,船舶的登记费和各种管理年费也相对较低甚至予以免除,这些都有助于船东大幅度降低营运成本、提高航运竞争力与航运经济效益。

(2)与开放型船舶登记制度相比,国际船舶登记制度既借鉴了该制度的灵活性优点(如适度放宽登记条件、对申请船舶登记的船东提供一系列税费减免的优惠政策等),同时又不放松船旗国对船舶的有效管辖和控制(这突出体现在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对于船舶安全标准的要求较为严格),从而能够实现船舶与船旗国之间的真正联系,并有利于提高船旗国船队的技术等级,最大限度地减少登记船舶的安全隐患,促进航运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保障其航运安全与海洋环境保护管理目标的实现,更好地维护船旗国的国际航运声誉与地位。

由于国际船舶登记制度既能保持船旗国对登记船舶的必要控制力,又充分满足了船东提高航运经济效益与竞争力的迫切需求,因而挪威于1987年率先建立了该制度,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由此吸引了丹麦、德国、俄罗斯、瑞典、日本、巴西等国纷纷对之效仿并先后建立和实施了符合各自国情的国际船舶登记制度。

2 国际船舶登记制度正效应于航运经济的实证论析回顾实施国际船舶登记制度的各国航运发展史可以发现,与我国类似,原有的严格型船舶国籍登记制度都曾大大制约过其航运业的发展,并在海外开放型船舶登记制度的巨大冲击下出现了大量国轮移籍现象,由此给本国的航运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负面效应。

但在分别实施了国际船舶登记制度之后,上述国家及地区都已先后摆脱了航运业发展的瓶颈与行业萧条的阴影,在吸引大量国轮回归的同时,重新迎来了本国航运业发展的繁荣,充分彰显和验证了该制度对于航运经济的正效应。

以挪威为例,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受该国日益僵化的严格型船舶登记制度的影响以及方便旗船队的冲击,挪威的国轮开始出现大量移籍海外的现象,以至于到了1987年,挪威的国轮总吨位已经从1976年的4930万吨骤降至970万吨[3],航运经济由此遭受重创。

为促进本国航运业的复兴,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挪威政府开始积极改革其船舶登记制度,在充分融合原有严格型船舶登记制度与海外开放型船舶登记制度的优势基础上,率先于1987年6月12日通过了《挪威船舶登记法》,由此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建立与实施NIS(Norwegian International Ship Register, 国际船舶登记制度)的国家,并在该制度运行数年内便成功促成了本国航运业的复兴。

据统计,挪威自1987年实施国际船舶登记制度以来,在短短不到 4 年的时间里,其国轮载重量便由原有的970万载重吨跃升到 4000 万载重吨,由此使得挪威一跃成为世界海运史上国轮载重量International Trade国际商贸 2012年12月175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同时也促进了该国货运代理、保险业及造船业等航运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并促使航运业每年新增7万以上的就业岗位[4]。

伴随着大量国轮的回归,挪威航运竞争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其航运业的外汇收入由1987年的277亿克朗猛增到1991的500亿克朗,同时也带动了该国GDP 总量大幅增加[5]。

3 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对我国航运经济的正效应论析鉴于挪威等国实施国际船舶登记制度的上述成功经验,以及国际船舶登记制度相比于我国现有严格型船舶登记制度与海外开放型船舶登记制度的诸多优势,笔者认为建立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将对我国航运经济的发展产生如下显著的正效应:其一,建立国际船舶登记制度有利于我国从根本上解决国轮大量移籍海外的问题,避免航运税源的大量流失,促进我国航运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壮大。

近年来在海外开放型船舶登记制度的影响和冲击下,我国出现了国轮大量移籍方便旗国的现象,由此导致我国船舶国籍登记费用的收入每年损失1000多万元人民币,船舶年度检验费和特检费的收入每年损失1500多万元人民币,外汇流失每年近1000万美元且损失仍在进一步扩大[6]。

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建立后,我国将会大幅降低相关税收的额度,并为船舶企业提供更多方面的优惠,由此将会吸引更多移籍海外的国轮回归本籍,有效遏制国轮及船舶登记收入大量外流的现象,并在促进我国大幅增加航运收入的同时,进一步增强我国的航运运力与航运规模,巩固和提升我国作为航运A 类理事国的国际航运地位。

其二,有利于促进我国航运主管部门对国有航运资产、航运安全与对船员合法权益的保护实施更为有效的监管,从而保障我国航运经济的良性健康发展。

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建立后,原本流失的大量国有船舶将重新回归我国并于我国的航运主管部门进行登记注册,从而有助于航运主管部门对这些“海归船舶”实施严格而有效的安全监管,及时消除它们的安全隐患,减少和避免船舶安全事故与海洋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保护海上船舶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并有助于我国船舶大幅降低PSC(Port Sate Control ,港口国监控)的滞留率,避免我国的航运经济遭受不必要的风险损失,促成我国航运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实现,同时有助于上述重新悬挂五星红旗的“海归船舶”在遭受国际航运风险后,能够得到我国驻外领事馆及时的外交与法律援助,从而有效维护我国航运经济的海外利益。

此外,国际船舶登记制度的建立还有助于我国航运主管部门加强对“海归船舶”劳动状况的监管,为其船员的劳动权益提供及时、充分的法律保护,并通过对船舶安全的严格监管来敦促船东及时改善船员的工作环境并为其提供充分的安全保障,以此保护船员的劳动积极性,维护我国航运劳资关系的和谐,从而为我国航运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稳定的内部环境。

其三,有利于提高我国船舶的技术检验水平,改善我国船舶的技术状况,从而大幅度增强我国航运经济的船舶科技实力。

国际船舶登记制度的建立将会吸引大量具有高科技水平的船舶选择在我国建造和登记,这将有助于提高我国的造船技术水平,同时也将会相应促进我国船舶检验水平的提供,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船舶检验水平的差距,促使我国航运业的船舶科技实力能够在船舶检验机构与入级船舶的良性互动中得到进一步壮大与发展,从而加快我国走向航运强国的步伐。

其四,有利于增强我国航运经济的综合竞争力。

一方面,国际船舶登记制度的建立可起到巨大的辐射作用,带动和促进我国的船舶注册和抵押、航运融资、船舶买卖、船舶管理、船舶代理、船舶保险、海事仲裁、海损理算、公证公估、造船、船用机器制造、港湾建筑等一大批与航运息息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从而促进我国航运经济的综合实力得以整体性的提升。

另一方面,为满足海外船舶的登记要求,我国建立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后必将积极采取措施,不断强化船舶登记的服务功能、优化航运业的配套设施与相关的软环境、完善船舶融资环境,从而为全面提升我国的船舶登记与管理水平,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供难得的发展契机。

4 结语鉴于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对于航运经济发展将会起到上述显著的正效应,国务院已于2011年6月正式批准了天津市政府上报的《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方案》,授权天津的东疆保税港作为我国建立国际船舶登记制度的创新试点。

由此我们应努力把握这一契机,选择适当时机尽快建立起符合我国航运发展实际的国际船舶登记制度,以此吸引更多的国轮回国,推动我国航运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巩固我国航运大国的地位,希望本文的研究对此能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1] 卢建禄.论方便旗船的弊端与对策[J].集美大学学报,2009(1).[2] 蔡涵,王文生.我国实施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利大于弊[J].中国水运,2008(5).[3] Thor Falkanger, Norway, Survey of NorwegianMaritime Law, in Ignacio Arroyo (ed.), Yearbook Maritime Law, Vol. IV (1990).[4] 水上千之,著.船舶国籍与方便船国籍[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0.[5] 挪威政府中央统计局网.http://www.ssb.no/en/handelsfl/arkiv/tab-2007-05-07-01-en.html,世界银行网站..[6]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级社官方网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