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践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吞吴,夫差悔杀伍子胥,自尽而亡

合集下载

不得已杀忠臣的例子

不得已杀忠臣的例子

不得已杀忠臣的例子风波中的伍子胥在历史上,吴王夫差杀伍子胥就是个不得已杀忠臣的例子呢。

伍子胥对吴国那可真是忠心耿耿。

他帮着吴王阖闾成就霸业,后来又辅佐夫差。

可夫差呢,慢慢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有一次,伍子胥看出越国勾践有复国之心,就一直劝夫差要警惕。

他就像个唠叨的老管家,天天在夫差耳边念叨。

我仿佛能看到伍子胥皱着眉头,满脸焦急地和夫差说:“大王啊,勾践这人不安好心,不能留啊!”可夫差不听,还觉得伍子胥是在捣乱。

而且,奸臣伯嚭还在夫差面前说伍子胥坏话,就像往火上浇油一样。

最后,夫差竟赐伍子胥自尽。

伍子胥临死前那眼神,充满了无奈和悲愤。

他为吴国付出了那么多,却落得这样的下场。

夫差这一杀,就像是自己砍断了吴国的一根顶梁柱,后来吴国的命运也越来越糟糕,真是让人惋惜啊。

岳飞之死的无奈南宋时期,宋高宗杀岳飞也是不得已杀忠臣的典型。

岳飞一心想收复中原,他带着岳家军那是战无不胜。

每次打仗,岳飞都冲在前面,就像一把锋利的宝剑,直插敌人的心腹。

他的军队纪律严明,深受百姓爱戴。

可朝廷里有秦桧这个大坏蛋。

秦桧就像个躲在暗处的老鼠,总想搞破坏。

我能想象到岳飞在战场上奋勇杀敌,而秦桧在朝廷里给高宗吹风,说什么岳飞要谋反之类的鬼话。

高宗呢,心里也有自己的小算盘,他怕岳飞真的把宋徽宗、宋钦宗接回来,自己的皇位就没了。

于是,在秦桧的怂恿下,高宗下令处死岳飞。

那岳飞被押上刑场的时候,一定是满心的冤屈。

他一心为国,却被自己人陷害,这一杀,南宋就像失去了灵魂一样,少了那份恢复河山的壮志,只留下后人无尽的叹息。

比干挖心的悲哀商纣王杀比干也是不得已杀忠臣的悲剧。

比干是商朝的大忠臣,他一心想着商朝的繁荣。

纣王呢,却越来越昏庸,整天和妲己寻欢作乐。

比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他多次劝谏纣王,就像个老父亲苦口婆心地劝不听话的孩子。

有一次,比干为了让纣王清醒,甚至不惜以死相谏。

我好像能看到比干那坚定的眼神,他走进王宫,对纣王大声说:“大王,您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可纣王被妲己迷惑,觉得比干是在和自己作对。

越王勾践的故事:卧薪尝胆终灭吴

越王勾践的故事:卧薪尝胆终灭吴

越王勾践的故事:卧薪尝胆终灭吴越王勾践是春秋晚期越国的国君,越王允常子。

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打败吴国老王阖闾,得意忘形,终被吴王夫差和伍子胥领兵打得大败。

他以卧薪尝胆的精神,经“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使一个被人斥之为“越之水重浊而汩,故其民愚极而垢”的弱小国家,成为一个国富民强的泱泱大国,成为春秋时代的最后一位霸主。

自刎乱吴,激化矛盾在我们没有讲到越王勾践之前,先来了解一下越王勾践之前几个君主的背景。

(东周)敬王(姬*)周敬王,名姬*(公元前?~前476年)。

周景王第二子,周悼王弟。

悼王病死后继位,在位44年,病死,葬于三壬陵(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南10里处)。

周敬王姬*在悼王病死后,由刘卷、单旗扶持继位,居于翟泉,时人称为“东王”。

姬*在位期间,吴国也强盛了起来,积极参加争霸。

公元前515年,吴王诸樊的儿子公子光,在从楚国逃亡来的贵族伍子胥(名员)的协助下,指使勇士专诸将匕首藏在鱼腹中,乘宴会上进食的机会,刺杀了公子光的堂弟、国君僚,夺取了王位。

公子光登上了王位,史称吴王阖闾。

阖闾登上吴国王位,即任用逃亡到吴国的原楚国贵族伍员(伍子胥)和齐国的孙武,改革内政,“立城郭,设守备,实仓廪,治兵库”,扩充军队,加强战备,并制定了“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的战略方针。

定都会稽(今浙江绍兴)。

据有今浙江北部地区的越国,领土狭小,人口稀少,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

楚为联越制吴,积极扶植越王允常,从而使越力量迅速壮大。

公元前510年,吴国进攻越国,两国争战就此展开,双方你来我往,开始了长期的拉锯战。

勾践(约公元前520~前465),大禹后裔。

其先禹之苗裔,夏后帝少康之庶子封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

后二十余世,至于允常。

勾践允常子也。

周敬王二十三年(前497)允常去世,继位越王。

名*执,勾践、鸠浅同声相通。

当时的吴国经济基础之所以那么厉害,是因为一次战争。

这场战争就“吴楚豫章之战”。

吴王阖闾七年(公元前508年)夏,桐国(今安徽省桐城县北)背叛了楚国。

史记中身处逆境而不放弃的句子

史记中身处逆境而不放弃的句子

史记中身处逆境而不放弃的句子1. 嘿,你看那《史记》里的勾践,“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想他被夫差打败,从一国之君沦为阶下囚,那得多难受啊,就像雄鹰被折断了翅膀。

可他没放弃啊,在吴国忍辱负重,回国后睡在柴草上,天天尝苦胆,就为了提醒自己不能忘了耻辱。

咱要是遇到点挫折就灰心,跟他比起来,不觉得惭愧吗?2. 韩信啊,多牛的一个人。

想当年他穷困潦倒,受胯下之辱。

好多人都瞧不起他,觉得他这辈子就完了。

可他呢,“大丈夫能屈能伸”,就像一颗被泥土掩埋的珍珠,早晚会发光的。

他一直坚信自己的才能,不断寻找机会,后来在刘邦那儿大展宏图,帮着刘邦打下了天下。

咱要是处在他那境地,能有他那股子不放弃的劲儿吗?3. 再说说伍子胥,他全家被楚平王迫害,自己一路逃亡。

那简直就是从天堂掉进了地狱,像一只孤狼被群狗追赶。

可他没有放弃复仇的念头,一路辗转到吴国,辅佐吴王阖闾。

他就那么咬着牙,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毅力,最后终于带兵攻入楚国,掘开楚平王的坟墓,鞭尸三百,这得是多大的决心啊。

咱要是遭遇这么大的变故,会不会早就被击垮了呢?4. 孙膑啊,被庞涓陷害,砍去了双脚,成了残疾人。

这就好比一个舞者没了双腿,得多绝望啊。

可是他呢,在那样的逆境里,没有一蹶不振。

靠着自己的军事才能,在齐国田忌的帮助下,在马陵之战中设下妙计,把庞涓打得落花流水。

他要是当时就放弃了,还能有后来的报仇雪恨吗?咱们在生活中遇到点小挫折,就该学学孙膑这股子劲儿。

5. 瞧那苏秦,一开始游说各国,没有一个国君愿意重用他,回到家还被家人嘲笑,“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

”他就像一个在黑暗中摸索的行者,找不到方向。

但他没放弃啊,头悬梁锥刺股,努力学习,提升自己。

后来终于成功地游说六国合纵,佩六国相印。

要是咱们被家人这么对待,还能有他那股子冲劲吗?6. 晋文公重耳,流亡在外十九年,辗转多国。

这十九年里,他吃过多少苦,遭过多少罪啊,就像一片树叶在风雨中漂泊,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吹落碾碎。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出处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出处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出处三千越甲可吞吴出自吴恭亨(清)《对联话》记载,此联为抗清名将金声(字正希)所作。

原文: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译文:有志气的人做事终究会成功的,就象项羽破釜沉舟那样,秦朝的雄关最终是属于楚国的。

苦励心志的人,天也不会辜负他,就像勾践卧薪尝胆,仅用三千兵马,就灭亡了吴国。

这两句分别描述了项羽灭秦成西楚霸王故事和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吴的故事,也寓意着有志者事竟成的意思。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故事:越国是大禹的后裔,出自于夏朝少康的儿子无余。

少康派无余在会稽掌管大禹的祭祀。

二十多代后传到勾践。

越国在春秋时代相对落后。

越王勾践崛起为春秋五霸之一,勾践之前的越王都默默无闻,勾践之后的越王也没有成就可言,所以勾践在越国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吴越两国交战,越王勾践派出一帮死囚,排成三队,来到阵前,把剑架在脖子上说:“两国国君出兵交战,下臣触犯军令,在君王的队列之前显示出无能,不敢逃避刑罚,谨自首而死。

”于是都自刎而死。

(越王勾践真够野蛮,所以春秋时齐国、晋国视楚国为蛮夷。

楚国视吴国为蛮夷,吴国视越国为蛮夷,此谓鄙视链。

)吴军个个看得目瞪口呆。

越军趁机冲杀过去,吴军大败。

阖闾的脚趾受了伤,不久后去世。

阖闾的儿子吴王夫差两年后兴兵为父报仇,打败越国,将越王勾践包围在会稽山。

勾践派文种给夫差手下的太宰伯嚭行贿。

伯嚭劝说夫差接受了越国求和。

吴王夫差收兵回国。

越王勾践回国后,日夜渴盼报仇。

他将一个苦胆吊在饭厅里,每次吃饭都要尝一下苦胆的苦味,对自己说:“勾践,你忘记了会稽山的耻辱了么?”(成语“卧薪尝胆”的由来)越王勾践亲自耕地劳作,越王夫人亲自纺织,和百姓同甘共苦。

七年后想要兴兵吴国报仇。

逢同劝阻说:“时机未到,我国刚富足了一点,就整修军备,吴国知道了,我国的灾难就要来了。

”勾践说:“对极了。

”(要耐心等待时机)又过了五年,勾践问范蠡(传说中西施的情郎):“吴王已经杀了伍子胥,可以动手了么?”范蠡说:“还不行。

成语卧薪尝胆的历史典故

成语卧薪尝胆的历史典故

成语卧薪尝胆的历史典故导读:我们都背过一段话:“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这是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的故事,这二人之间的深仇大恨,要从他们的父辈谈起。

勾践的爹和夫差的爹互相攻伐,结怨已久。

不想勾践他爹不争气,先死了。

夫差他爹听到这个消息,兴奋地兴师伐越。

结果被勾践杀死。

弥留之际,夫差他爹感觉十分窝囊,就跟儿子夫差说了四个字:“必毋忘越”。

就这么四个字,诸侯之间正常的权利角逐变成了世仇。

吴越之间,烽火不断。

自此,吴王夫差日夜练兵,誓要报杀父之仇。

勾践听到消息,冷笑一声,要来个先发制人。

这时候,勾践手下重要的谋士范蠡说话了。

范蠡说:“发起战争是逆德之事,是谋之下策,我们得占领道德制高点,这场战争不能打。

”年轻气盛,又刚刚尝到胜利果实的勾践怎么听得懂这种高谈阔论。

潇洒地说了声:“吾意已决”,结局就是窝囊地败了。

夫差把勾践围在夫椒,勾践又死皮赖脸地向范蠡求策。

范蠡说:“你现在几近覆灭,就死皮赖脸地去求,先活命再说。

”越王不是项羽那种英雄,他放得下身段。

委曲求全,颜面尊严都不要了。

夫差手下伍子胥不放他。

伍子胥知道,勾践是个有能力和野心的人,再加上他手下的两名贤臣—种、范蠡,如果今天不灭了他,以后必然后悔。

伍子胥这样想没用,因为夫差不信他这一套。

可能在夫差心里,他是个判决生死的神,他享受这种居高临下的快感,他不愿意永绝后患。

勾践三番两次地求,终于活了下来。

胜利与失败,一线之隔。

这次胜利了,下一次可能就是覆灭。

勾践和夫差最失败的决定,都是在成功之后做的。

这一次,勾践不死,那他就很难再死了。

勾践回到越国,卧薪尝胆,等着一雪前耻。

凡是一个王该做的,他都做了。

在吴国上遭受的耻辱,如烙印一般深入骨髓。

勾践时时不忘,不断抚慰士兵,招兵买马。

仇恨让他盲目,幸好手下有良臣。

大夫逢告诫他:“现在国家刚刚殷实起来,你搞这种动作,不是引火烧身么。

吴国和齐、晋、楚、越关系都不好,德少功多,骄横狂妄。

我们联合其他国家,并和吴国交好。

越王勾践文言文原文翻译

越王勾践文言文原文翻译

越王勾践文言文原文翻译1. 史记越王勾践原文及译文越王勾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

封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

文身断发,披草莱而邑焉。

后二十余世,至于允常。

允常之时,与吴王阖庐战而相怨伐。

允常卒,子勾践立,是为越王。

元年,吴王阖庐闻允常死,乃兴师伐越。

越王勾践使死士挑战,三行,至吴陈,呼而自刭。

吴师观之,越因袭击吴师,吴败于槜李,射伤吴王阖庐,阖庐且死,告其子夫差曰:“必毋忘越。

”三年,勾践闻吴王夫差日夜勒兵,且以报越,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

范蠡谏曰:“不可,臣闻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争者事之末也。

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帝禁之,行者不利。

”越王曰:“吾已决之矣。

”遂兴师。

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

越王乃以余兵五千人保栖于会稽。

吴王追而围之。

越王谓范蠡曰:“以不听子故至于此,为之奈何?”蠡对曰:“持满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以地。

卑辞厚礼以遗之,不许,而身与之市。

”勾践曰:“诺。

”乃令大夫种行成于吴,膝行顿首曰:“君王亡臣勾践使陪臣种敢告下执事:勾践请为臣,妻为妾。

”吴王将许之。

子胥言于吴王曰:“天以越赐吴,勿许也。

”种还,以报勾践。

勾践欲杀妻子,燔宝器,触战以死。

种止勾践曰:“夫吴太宰嚭贪,可诱以利,请间行言之。

”于是勾践乃以美女宝器令种间献吴太宰嚭。

嚭受,乃见大夫种于吴王。

种顿首言曰:“愿大王赦勾践之罪,尽入其宝器。

不幸不赦,勾践将尽杀其妻子,燔其宝器,悉五千人触战必有当也。

”嚭因说吴王曰:“越以服为臣,若将赦之,此国之利也。

”吴王将许之。

子胥进谏曰:“今不灭越,后必悔之。

勾践贤君,种、蠡良臣,若反国,将为乱。

” 吴王弗听,卒赦越,罢兵而归。

勾践之困会稽也,喟然叹曰:“吾终于此乎?”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羑里,晋重耳奔翟,齐小白奔莒,其卒王霸。

由是观之,何遽不为福乎?”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中国古代战争故事-吴越之战的故事

中国古代战争故事-吴越之战的故事

中国古代战争故事-吴越之战的故事吴越两国相互征伐多年直至笠泽之战后,吴、越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越已占有绝对优势。

周元王元年(前475年),越再度攻吴。

吴军无力迎战,据都城防守。

越于吴都西南郊筑城,谋长期围困。

吴数次遣使请和,均遭越拒绝。

三年,城破,吴王夫差自杀,吴国灭亡而越国通过此次吞并吴国国力大增盛极一时,而越王勾践也成为了春秋最后一位霸主。

下面小编给大家讲一讲中国古代战争故事-吴越之战的故事。

卧薪尝胆终复国吴越之战,是春秋末期位居长江下游的两个诸侯国吴和越之间进行的最后一次争霸战争。

自公元前510年开始,持续至公元前475年,历时共35年,中经吴伐越的槜李之战、越伐吴的夫椒之战、笠泽之战和姑苏围困战,最终以吴的灭亡和越的胜利而告结束。

公元前514年,阖闾登上吴国王位,即任用逃亡到吴国的原楚国贵族伍员(伍子胥)和齐国的孙武,改革内政,“立城郭,设守备,实仓廪,治兵库”,扩充军队,加强战备,并制定了“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的战略方针。

其时,定都会稽(今浙江绍兴)。

据有今浙江北部地区的越国,领土狭小,人口稀少,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

楚为联越制吴,积极扶植越王允常,从而使越力量迅速壮大。

公元前510年,吴国进攻越国,两国争战就此展开,双方你来我往,开始了长期的拉锯战。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因为攻楚时相邻的越国常来袭击骚扰,心中恼怒,便下令伐越。

越王勾践迎击,双方在欈李(今浙江嘉兴西南)爆发了一场着名决战。

勾践先以敢死之士冲击吴军,又以“罪人之行”在阵前“自刭”激励士气,乘势大破吴军。

越将灵姑浮以戈击吴王阖庐,伤其大脚趾。

阖庐退师,死于离檇李七里之遥的陉地。

他的儿子夫差继立为王,重用大臣伯嚭。

夫差为报父仇,大力整饬军旅,积极备战。

孙武和伍子胥整顿军备,以辅佐夫差完成报仇雪耻大业。

夫差派人朝夕立于庭门,每逢夫差出入,就向他发问:“夫差!你忘记越王的杀父之仇了么?”夫差即大声回答:“哼,我怎么敢忘记!”勾践见夫差励精图治,积极练兵备战以复仇,非常焦急,想先发制人,随于公元前494年春天调集军队从水上向吴国发起进攻。

名人故事

名人故事

勾践卧薪尝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凭着自己国力强大,领兵攻打越国.结果越国战败,越王勾践于是被抓到吴国.吴王为了羞辱越王,因此派他看墓与喂马,做这些奴仆才做的工作.越王心里虽然很不服气,但仍然极力装出忠心顺从的样子.吴王出门时,他走在前面牵着马;吴王生病时,他在床前尽力照顾,吴王看到他这样尽心伺候自己,觉得他对自己非常忠诚,最后就允许他返回越国.越王回国后,决心洗刷自己在吴国当囚徒的耻辱.为了告诫自己不要忘记复仇雪恨,他每天睡在坚硬的木柴上,还在门上吊一颗苦胆,吃饭和睡觉前都要品尝一下,为的就是要让自己记住教训.除此之外,他还经常到民间视察民情,替百姓解决问题,让人民安居乐业,同时加强军队的训练.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变得国富兵强,于是越王亲自率领军队进攻吴国,也成功取得胜利,吴王夫差羞愧得在战败后自杀.后来,越国又趁胜进军中原,成为春秋末期的一大强国.有一副大家很喜欢的名联叫做: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卧薪尝胆原义是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前都尝一尝苦胆。

原指中国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以后演变成为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雪耻图强。

韩信胯下之辱韩信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主要靠钓鱼换钱维持生活,经常受一位靠漂洗丝棉老妇人的施舍,屡屡遭到周围人的歧视和冷遇。

一次,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

有一个屠夫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刀配剑,其实你胆子小得很。

有本事的话,你敢用你的配剑来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

韩信自知形只影单,硬拼肯定吃亏。

于是,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从那个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

史书上称"胯下之辱"。

寄食亭长当时下乡南昌亭长见韩信非凡夫俗子,韩信曾经多次前往下乡南昌亭亭长处吃闲饭,接连数月,亭长的妻子嫌恶他,一早把饭煮好,在床上就吃掉了。

开饭的时候,韩信去了,却不给他准备饭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勾践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吞吴,夫差悔杀伍子胥,自尽而亡
文:王建斌读史(dushi818)专栏作家勾践,春秋时期越国国君,夏禹的后裔,越王允常之子。

公元前496年继位,同年大败吴师,之后在公元前494年被吴军大败于夫椒,被迫向吴国求和,被俘后隐忍不发,卧薪尝胆,积蓄力量,不断寻求复仇兴国的机会,终于在公元前473年,破吴都,迫使吴王夫差自尽,灭吴称霸,迁都琅琊,成为春秋霸主。

其“卧薪尝胆”的故事,成为不惧失败与屈辱,敢于拼搏、排除万难也要争取最终胜利的励志形象。

当时吴王阖闾兵败,因伤重去世,临终前嘱咐儿子夫差:“一定不要忘记向越国报仇。

”勾践听说夫差日夜厉兵秣马准备攻打越国,决定先发制人,范蠡劝阻,勾践不听。

夫差派遣全部精锐攻打越军,勾践仅以五千兵退守会稽,被围困。

勾践追悔不已,范蠡建议勾践向夫差请和,愿意入吴,携妻带子为臣。

夫差同意勾践的请求,相国伍子胥坚决反对,告诫吴王:“如今天赐良机,不灭越,此后将会追悔莫及。

”伍子胥说,勾践不可信,勾践不死,必留大患,将来灭吴者必是勾践。

夫差昏庸,伍子胥被伯嚭排挤加害。

临终,伍子胥说:“我死后把我的头颅放在城头,我要看着勾践是怎么灭亡吴国的。

”公元前492年五月,勾践与大夫文种、范蠡向吴国臣服。

勾践不禁落泪,仰天长叹:“ 我难道此生就如此了吗?”文种说:“当初商汤被桀囚禁在
夏台,周文王被纣王关押在羑里,晋文公重耳逃亡北翟,齐桓公小白逃亡莒,最后都称霸天下。

由此观之,这点委屈能算什么?”大仇不报,死不瞑目。

别灰心,只要不死,就有翻盘的机会。

一息尚存,必报此国仇家恨!三月,吴王召勾践入见。

夫差让勾践夫妇俩住在阖闾坟旁的石屋里,叫勾践给他喂马,范蠡跟着做奴仆的工作。

夫差每次坐车出去,勾践就给他拉马。

勾践谨记着范蠡的话,不流露出一丝一毫的不满和复国之心。

这样过了两年,夫差认为勾践是真心归顺了他,不会、不敢、也没有力量再反抗了,就放勾践回国。

勾践回国后,时刻不忘受辱的情景。

他在自己的屋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都要尝尝苦味,提醒自己不能忘了遭受的苦难和屈辱。

他身着粗布,跟百姓一起耕田播种,顿顿粝食,勾践夫人也带领妇女养蚕织布,发展生产。

勾践夫妻与百姓同甘共苦,激励了全国上下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齐心努力,奋发图强,早日灭吴雪耻。

勾践采用大臣建议,贿赂吴王、麻痹对方;悄悄收购吴国的粮食,使吴国不知不觉粮库空虚;向吴国赠送大批好木料供吴国兴建宫殿,以耗费吴国的人力物力;同时散布谣言,离间吴国君臣;用西施美人计,消磨夫差精力,使其不问政事;促使夫差杀害忠诚睿智早就看透了勾践心理的伍子胥。

勾践还出台了促进越国人口增加的法令。

通过一系列发展生产、提升军队战斗力的措施来使越国富国强兵,逐渐具备了伐吴复仇的能力。

公元前473年,越
兵攻入吴都,吴国灭亡。

夫差说:“我后悔不听伍子胥之言,让自己陷到这个地步。

”于是羞愤悔恨得自杀而死。

勾践灭吴称霸,范蠡居功至伟,封上将军,但是范蠡深明智地选择了功成身退。

范蠡还遣人致书文种,对他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文种没有听从范蠡的劝告,后来果然被勾践赐剑自杀。

司马迁在《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说:“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世间流传这样一副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川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这副对联,上联讲的是项羽破釜沉舟,最终以少胜多,大败秦军,成了上将军;下联讲的就是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终打败吴国,报了会稽之耻。

勾践忍人所不能忍之辱,受人所不能受之苦,苦心励志,发奋图强,终于实现了复仇兴国的心愿,创下了以弱胜强的人间神话。

勾践的超人意志对后人更具有非凡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