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新闻传播职业道德的基本理论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一、法的基本概念:1、法的本质:法是一种具有强制性的社会控制手段2、法的基本内涵:①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②国家意志的表现③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④由国家强制力量来保证实施⑤以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二、新闻传播法规的定义:新闻传播法规,即广义的新闻传播法,是指由国家制定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体现这一国家统治阶级意志的,用于调整人们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三、我国新闻传播法制的基本原则:1、言论出版自由的原则(公民享有言论出版自由权利但也不能滥用) 2、“两个服务”方向的原则(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3、国家发展与行政管理的原则四、新闻、广告等各类信息的发布1、1949年12月9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关于统一发布中央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各机关重要新闻的暂行方法》,规定:一切公告及公告性新闻,均由新华通讯社统一发布,并由人民日报负责转载。
2、设立新闻发言人的目的是:加强同外国驻京记者或临时来访记者的联系,向他们提供中国的情况,阐明中国的立场和方针、政策,并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以扭转西方媒体多年来丑化、歪曲中国形象的行为,树立、维护社会主义中国的形象,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的了解。
3、对于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应有国家气象局所属的各级气象台站按照职责公开发布,其他组织和个人不得向社会公开发布。
4、媒体不应以任何形式转播、转载其他来源的气象预报。
未经发布气象预报台站的同意,媒体不得更改气象预报的内容。
5、广告必须真实、合法、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这是我国广告发布的第三条基本原则。
五、煽动,即煽惑,鼓动。
它是指通过语言。
文字公然宣传,或借助于广播、影视、喜剧、书画等方式鼓吹自己的观点,以打到其非法的目的。
煽动不同于一般的言论。
煽动的四个特点:1、表达方式的非理性。
一般使用浮夸的情绪化的蛊惑性的语言。
2、内容的非真实性。
造谣诽谤,虚张声势,夸大其事。
新闻职业道德课件

良好的新闻职业道德可以提高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增强公众对 媒体的信任和认可。
新闻职业道德的历史与发展
起源与发展
新闻职业道德起源于西方新闻业的职 业化发展过程中,随着新闻业的不断 发展和壮大,新闻职业道德也逐渐完 善和丰富。
国际规范与准则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国际交流的增多 ,国际社会也制定了一系列新闻职业 道德规范和准则,以促进全球新闻业 的健康发展。
案例四
总结词
默多克与窃听门事件揭示了新闻集团在商业 利益与职业道德之间的冲突。
详细描述
2011年,默多克的新闻集团爆出窃听门事 件,涉及众多名人和政治人物。该事件引发 了广泛的社会谴责和商业损失,突显了商业 利益与职业道德之间的冲突和新闻媒体需要 平衡两者的关系。
THANKS
感谢观看
培养新闻从业人员的多元文化意识和伦理道德观念,加强对不 同群体和文化的了解和尊重,建立公平、公正的新闻评价体系
。
侵犯隐私权与名誉权
侵犯隐私权
未经授权收集、泄露或传播个人隐私信息,包括个人身份 、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等。
名誉权
捏造、散布虚假事实或恶意诽谤他人,损害他人名誉和尊 严。
挑战
如何在报道中保护个人隐私和名誉权,同时满足公众的知 情权。
传播正能量
新闻报道应积极传播正能量,引导社会舆论,促进社会进步。
尊重被采访者
在采访中,应尊重被采访 者的隐私权和人格尊严, 避免使用侮辱性或攻击性 语言。
保持客观公正
新闻采访应尽可能客观地 呈现事实,避免偏见和歧 视,确保公正性。
遵守承诺和协议
在采访过程中,应遵守与 被采访者达成的承诺和协 议,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 性和可信度。
新闻编辑中的职业道德实践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的复习资料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1、《宪法》是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大法,也是新闻传播法制建设的基本依据.2、新闻法制的基本原则:(1)言论出版自由的原则(内涵:公民享有言论出版自由权利;言论出版自由权利不可滥用)(2)坚持党的领导和“两个服务”方向的原则(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3)国家发展与行政管理的原则3、新闻法制的核心问题是:言论、出版自由(新闻自由的问题)为什么?1)不是一种人为规定,是新传法历史客观演变进而确定的一个主题。
2)从新闻传播实践上看,任何一次新传法规定的制度与修改,其根本问题都是新闻出版和言论自由是否能实现、怎么实现以及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3)寻找真理的手段,保障社会成员参加国家决策的方法,维持社会稳定与变化的手段.4、新闻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或组织.主要包括:新闻媒体主管机关、新闻媒体、新闻记者或新闻从业人员、受众5、新闻泄密的含义:指在新闻媒介中公开国家秘密,以致使国家安全或者国家利益遭到破坏的行为。
6、新闻保密制度包括:①新闻出版保密审查制度②通过内部途径反映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的制度③采访涉及国家秘密的事项由主管机关批准制度④新闻发布制度8、传媒监督司法的必要性:①满足公众知情权的需要②监督公共权力的需要③传媒的职责所在④司法实践的需要17、我国新闻工作者应遵循的五条原则: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③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④维护新闻真实性⑤保持清政廉洁的作风新闻传播与国家安全1)禁止发表煽动言论 2)禁止泄露国家秘密 3)禁止破坏民族团结新闻传播与社会秩序1)禁止散布谣言【是指行为人以制造社会混乱、扰乱社会秩序为目的,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包括互联网的制作、下载、复制、发布、传播或者以其他方式)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2)禁止宣传邪教 3)禁止传播淫秽、色情内容4)禁止渲染凶杀、暴力内容新闻传播与公民权利1、传媒侵害名誉权(指公民和法人对自己的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名誉,享有不可侵犯的权利,它具有法定性、人身专有性、财产关联性)的方式:侮辱和诽谤2、传媒侵害名誉权的构成要件:①行为人实施了侵害名誉权的行为②行为人传播的内容直接指向受害人③行为人传播的内容确有造成受害人精神损害的事实④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3、名誉权的抗辩事由:①内容真实②公正评论③特许权(特定人同意)4)消息来源权威4、隐私权(是法律保护的,公民不愿公开的个人生活私密和个人生活自由的人格权利)主要包括四部分:①个人信息②私人领域③个人私事④私人活动5、侵害隐私权的方式:1)公布、宣传他人的隐私2)窃取个人资讯3)侵入私生活领域4)侵入互联网的私生活区域6、新闻侵权的特点:涉及隐私信息报道越真实,新闻侵权越严重.7、新闻侵权的构成要件;1)侵权行为存在A、侵权作品已出版B、侵权作品的内容有特定指向侵权人C、侵权作品侵害了他人合法利益2)损害结果的存在A、精神损害与财产损失3)侵权行为与侵权结果有因果关系A、精神损害是可由行为退定而来B、对受害人因隐私侵犯而导致的财产损失。
新闻职业道德的定义

新闻职业道德的定义摘要:职业道德越来越重要的今天,记者由于内部和外部原因却不能保持新闻的真实性,造成了媒体社会公信力的下降、并对国家和人民带了了严重的危害。
加强记者的职业道德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
关键词:新闻职业道德新闻真实性新闻失真记者采访暴力社会公信力一.新闻职业道德的含义所谓新闻职业道德,就是从事新闻职业的人们在其特定的工作中形成的有关新闻工作的社会责任与义务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一定的社会或阶段对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它概括起来是社会职业道德体系中适用于新闻职业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
新闻工作是新闻职业道德赖以生存的客观物质基础。
新闻职业道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阶级性,它决定了新闻职业道德的基本观念,要求与规范;还决定了新闻职业道德较之其他职业道德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但是当前新闻工作者中,部分记者在职业理念、职业态度、职业纪律和社会责任等方面出现了一些偏差和缺失,以致败坏了记者的公众形象,引发了社会公众对记者队伍的“信任危机。
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是一种责任。
新闻传播业应该不为任何权力左右,新闻工作者必须站在客观、公正、平衡的立场上报道事实,尽可能把个人感情因素降到最低程度,把对新闻事件评价的权利交给受众。
新闻工作者有其特殊的使命,他们应该有自己的职业规范、职业道德和职业良知,所谓真实、客观、公正等正是这种规范、道德和良知的体现。
二.新闻职业道德的作用新闻职业道德具有很强的发挥调节和规范作用。
1.美国《世界报》创始人普利策说过:“记者是国家航船上的了望哨。
他要站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
不计较自身的成败、荣辱和老板的喜怒盈亏,而是为了信任他的人民服务”。
正因如此,记者要“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
新闻传播的核心是从业人员对其自身的控制,职业道德不具有法律的强制性,作为一种自我约束的内在力量,只有新闻工作者真心诚意地接受,并转化为个人意志,才能在日常工作中发挥作用。
新闻法规ppt

一、反对道德相对主义
所谓道德相对主义,指夸大道德的相对性、否定道 德具有普遍性的一种道德主张。道德相对主义者的 道德主张各有不同,具有代表性的一种主张,则是
根据文化相对主义描述的事实,否认道德的普遍性。
应该肯定,文化相对主义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具有
进步性的文化主张。但是,文化相对主义在发展中
需要而产生的。
具体来说,新闻传播职业道德主要调节以下一些关 系:(重点)
一是新闻从业者与受众的关系 二是新闻从业者与工作对象的关系
三是新闻从业者与同行的关系
四是新闻从业者与所属媒体的关系
第三节 新闻传播职业道德与新闻传播法规的关
系(重点)
一、新闻传播职业道德与新闻传播法规的共同点
第二、它是新闻传播从业者处理新闻传播生活中相
互关系的最基本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指导新闻传播
从业者选择、评价一切职业道德行为的最根本的准
绳,对新闻传播职业道德的各个具体规范起制约、 指导的作用。
一方面,新闻传播职业道德基本原则赋予一些职业 道德规范以新的内涵;
另一方面,它本身也需要通过汲取职业道德规范体 系的其他成分使自己具体化和现实化。
者的合法权益。
第十章:新闻传播职业道德原则与规范概说
一、新闻传播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的一般结构 道德规范体系的一般结构模式是:一条道德原则+几 条道德规范。其中道德原则,或称作道德根本原则、 道德的基本原则,是整个道德规范体系的精髓,是 不同的道德规范体系相区别的最根本的和最显著的
标志。
一、它是新闻传播职业道德的社会本质和经济利益的 最集中的反映,在新闻传播职业道德发展的方向及 整个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在新闻传播职业道德的 理论体系中是决定其性质的核心内容。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doc 51页)

§1-1 新闻法制的基本概念
2,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主体与客体
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享有权利和 承担义务的人或组织。它必须具备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主体 资格,即具备能够享有参加新闻传播活动的权利和承担新闻 传播活动义务的资格。
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主体有以下几类:新闻传播媒体;新闻传 播从业人员;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或自然人。
§1-1 新闻法制的基本概念
• 1.宪法 最高国家权利机关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制定的国家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 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 不仅规定了国家 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公民的基本权 利和义务等根本问题,还为各种法律、 法规、规章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的制定 提供了法律依据与来源。 对新闻事业所 作的原则性的规定,是新闻法规的主要 渊源和新闻立法的法律依据。
包括《宪法》的有关规定、有关法律、有关行政法规与规章等各 种法律规范性文件。
§1-1 新闻法制的基本概念
一、新闻传播法制的一般概 念
(二)有关新闻传播法的一个问题
(1)问题
要不要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调 整与规范新闻传播活动的专 门法律?即:要不要制定一 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 法》?
§1-1 新闻法制的基本概念
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新闻传播 法律关系主体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新闻传播法律关系客体,包括物、新闻传播行为和智力成果。
§1-1 新闻法制的基本概念
3,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内容与类型
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新闻传播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 新闻传播权利与义务。新闻传播权利,是新闻传播法律规范所规 定的、新闻传播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做出一定行为的许可和保 障。新闻传播义务,是新闻传播法律规范所规定的、新闻传播法 律关系主体所承担的某种行为的必要性。
第九章 新闻传播职业道德的基本理论2

2新闻传播法规是传播新闻职业道德的有力手 段。
新闻传播法规对传闻传播职业道德的作用
1新闻传播法规可以保障道德规则的实施。
2新闻传播法规是传播新闻职业道德的有力手
段。
《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
第一节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二节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第三节 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
第四节 发扬优良作风
相互作用:
道德对法规的作用: 1新闻传播职业道德为新闻传播法规提供存在
的价值基础。 2新闻传播职业道德对新闻传播法规具有多方 面的补充作用。 3加强新闻传播职业道德对新闻传播法规的实 施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
法规对道德的作用:
1新闻传播法规可以保障道德规则的实施
二、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无论哪一种职业道德,其核心内容都不外乎
是对职业活动中职业责任、职业权利、职业 利益三者关系的调整。人类各种职业活动中 具有普适性的基本原则有: 无害原则、 保守机密原则、自主原则、知情 同意原则、合理获利原则。
职业道德
就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
电视等高度复杂化、精密化的新闻传播媒体 才能完成传播活动。造成与受众的互动仍然 是单向性很强,缺乏及时性和直接性。 (三)新闻传播从业者的职业活动具有极大 的社会广泛性。导致消息来源大多数情况必 须依赖二手资料,从业人员不可能对各行各 业进行精深的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二、新闻传播职业道德及其调节对象
第九章 新闻传播职业道德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道德与职业道德
一、道德的概念与特点 道德是一种非权力性规范,依赖于人们内心
信念和外在舆论压力维系的社会规范,它源 自人类社会习惯,在形成和发展中体现着人 类理性和智慧的结晶。
社会主义新闻传播职业道德基本原则

社会主义新闻传播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一、坚持党的领导,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新闻传播职业道德的首要原则是坚持党的领导,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媒工作者应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思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二、传播真实准确的信息,服务人民群众社会主义新闻传播职业道德的关键是传播真实准确的信息,服务人民群众。
传媒工作者应当坚守真实原则,严格遵守新闻报道的客观真实性要求,不得散布虚假、误导性的信息。
要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为人民群众提供有价值、有意义的信息服务。
三、维护社会稳定和谐,防范信息传播风险社会主义新闻传播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是维护社会稳定和谐,防范信息传播风险。
传媒工作者要积极引导舆论,倡导理性、和谐、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不得制造恶劣的社会影响。
要加强自律,防范信息传播中的错误、不实和偏颇,确保信息传播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四、尊重个人隐私权,呵护公民合法权益社会主义新闻传播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尊重个人隐私权,呵护公民合法权益。
传媒工作者要严守职业道德底线,不得侵犯他人的隐私,不得发布侮辱、诽谤、恶意攻击他人的信息。
要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妥善处理好新闻报道与公民隐私的关系。
五、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社会主义价值观社会主义新闻传播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社会主义价值观。
传媒工作者应当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积极引导公众舆论,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导力。
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推动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
六、弘扬社会正能量,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社会主义新闻传播职业道德的重要任务是弘扬社会正能量,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传媒工作者要积极宣传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成就和典型经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倡导社会主义道德观念,推动社会良性互动和谐共生。
七、自律自重,提升职业素养社会主义新闻传播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自律自重,提升职业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活动具有极大的社会广 泛性 ——新闻工作者必须依赖二手资料,并且,他 们不可能对采访对象向专家那样精深的研究。
二、新闻传播职业道德的概念 及其调节对象
1、什么是新闻传播职业道德 新闻传播职业道德是从事新闻信息传播活动的 人们,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调整互相关 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3、反对道德相对主义
道德相对主义:夸大道德的相对性、否定道德 具有的普遍性的一种道德主张。
希罗多德在他的《历史》中写到:波斯国王大流士一 世有一次召见居住在他的国土的希腊人,问他们需要 多少报酬他们才会同意,在他们的父亲死后把尸体吃 掉。他们回答说,无论如何,无论什么样的诱惑都不 会让他们这样做。希腊人在人死后是实行火化的。然 后,大流士又召来卡拉提耶人(Callatians),一个吃 父亲尸体的种族,通过翻译问他们,要多少报酬他们 才会同意在他们的父亲死后焚烧其尸体。他们惊声尖 叫,央求国王甚至连提都不要提这种令人厌恶的事情。 在希腊人眼里对死者表示尊重的葬礼,在卡拉提耶人 看来,却是非常可怕的事;反之亦然。
(2)保守机密原则
尊重个人隐私 商业保密
(3)自主原则
每个理性的人都具有自决能力——自主权 尊重他人的自主权
(4)知情同意原则
当自己的行为涉及相关人员时,必须向当事人 讲清这一行为可能产生的种种后果,在此基础 上,征求当事人是否同意。
(5)合理获利原则
允许人们通过职业活动追求自身合理利益。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
第二部分 新闻职业道德
案例1: 《临死前的士兵》涉嫌造假
“如果你的照片拍的不够好,那是 因为你靠的不够近。”
罗伯特· 卡帕(Robert Capa,1913-1954) 匈牙利裔美籍摄影记者, 二十世纪最著名的战地摄 影记者之一。1954年5月 25日,卡帕在越南采访第 一次印支战争时,误入雷 区踩中地雷被炸身亡。
道德相对主义
主要观点:不同社会群体、不同个体的道德价 值和道德观点是相对的,是各种各样的而不是 绝对统一的。 按照道德相对主义观点,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 的对和错,也不存在客观的是非标准。
三、职业道德
1、职业与职业道德 职业: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 源的工作。 职业道德: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 循的行为准则。
罗伯特· 卡帕著名的摄影作品《临死前的士兵》最近被发 现可能造假。 这幅1936年拍摄的照片,描绘了在西班牙内战中一个士 兵临死时的瞬间,身体扭曲地跌向地面,步枪从手中滑落。 但是在一本名为《摄影的影子》的新书中,西班牙研究员巴 罗佐称,照片不是在当初以为的赛罗镇(Cerro Muranio) 拍摄的,而是在离埃斯佩霍镇35英里外的地方拍摄的。 有证据表明这张照片是表演出来的。在西班牙媒体的帮 助下,他设法在当前地点找到了照片中的背景。历史学家的 研究为“这张照片是表演的”说法增加了证据,因为当卡帕 路过埃斯佩霍镇时,战斗尚未开始。
二、确立正确的道德理念
1、道德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 道德是为人而存在的,是为人实现幸福目标而 服务的工具 反对“道德至上主义”
2、道德规范是一个开放的体系
(1) 人的需要具有开放性,为人的需要而产 生的道德规范体系必须随之变化; (2)道德固然是人类理性的结晶,但人的理性 任何时候都是有限的,如果将道德视为一种封 闭的体系,就会从根本上断绝人类改正错误的 机会; (3)人类社会在发展中必然会出现许多以前并 不存在的道德问题,需要建立新 的规范体系。
第三节 新闻传播职业道德与新 闻法规的关系
1、共同点 (1)目的具有的一致性。 都起源于人类社会新闻传播活动存在与发展的 需要,是维持新闻传播活动的正常秩序,保障 其存在发展的基本手段 都随着人类传播活动的需要而产生,也随着人 类传播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2)内容具有相互包含性
所有的道德与法律都是从人类生活风俗和社会 习惯规则中演化而来的,新闻职业道德与新闻 法规也不例外,它们也都是人类社会在新闻传 播活动中约定俗成的习惯、规则中发展出来, 二者内容上相互包含。
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新闻工作者与所属媒体的关系
权利与义务
三、新闻传播职业道德的特点
1、阶级性与普适性的统一 阶级性,指新闻传播职业道德在调节新闻传播 关系中体现着某个阶级的特殊利益。 普适性是指超越了阶级性的共同的人类需求。
2、职业性与大众性的统一
媒体民间化
3、团体责任与个人责任的统一
每一个媒体机构都是道德行为的主体,它们超 个体的行为能力决定了他承担着为个体责任无 法替代的集体性团体责任。
2、新闻传播职业道德的调节对象
(1)新闻工作者和受众的关系 受众是新闻工作者的服务对象,传播者的所作 所为,都是为了满足受众的需要
(2)新闻工作者和工作对象的关系
工作对象包括采访对象、向媒介投寄稿件的各 种作者。
3、新闻工作者与同行的关系
良性竞争
案例:记者抢机位打架
2011年6月7日晚,孙俪和邓超在上海浦东丽思 卡尔顿酒店举行婚礼时,两名记者大打出手。 有微博称二人打架原因是因为抢500元红包。 后经澄清,二人的确打架,但原因不是抢红包, 而是抢机位。
第二节 新闻传播业与新闻传播职业道德
一、现代新闻传播活动的职业特征 1、新闻工作者是在紧迫的时间压力下工作的。 ——产生了时效性与准确性、深刻性、恰当发表 时机之间的矛盾。
2、 新闻工作者必须借助报刊、广播、电视等 高度复杂化、精密化的新闻传播媒体才能完成 传播活动。 ——新闻工作者和受众联系间接化,同时新闻工 作者的工作自主性受到较大制约。
2、区别
(1)形成方式不同 新闻职业道德一般都是新闻事业的行业性 组织主持制定的。 新闻法规是由国家立法机关遵循一定立法 程序制定的,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2)实现方式不同
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 新闻法规依靠国家强制力来确保其实施; 有严格的法律程序。
三、两者的相互作用
新闻传播职业道德为新闻传播法规提供存在的 价值基础; 新闻传播职业道德对新闻传播法规具有补充作用; 新闻法规可以保障道德准则的实施; 新闻传播法规是传播新闻职业道德的有力手段。
2、职业道德的产生与发展
职业道德是近代资本主义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 产物。
3、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1)无害原则 (2)保守机密原则 (3)自主原则 (4)知情同意原则 (5)合理获利原则
(1)无害原则(基本底线)
人们在职业活动中,不能给相关人造成物质与 精神上的伤害。
第九章 新闻传播职业道德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道德与职业道德
一、道德的概念与特点 1、什么是道德 道德——社会意识形态之一,使人们共同生活 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人们的自律 或通过一定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
2、道德的特点
1、道德是人类理性的结晶 2、道德是一种具有社会重要性的习俗 (具有利害社会效用) 3、道德是一种非权力性规范
案例2:电视节目造假——行规?
据东方卫视报道,近日在河南卫视一鉴宝类节 目中,一女孩带着号称是干爹送的价值不菲的 翡翠上节目,结果被专家鉴定为玻璃做的地摊 货,这段节目视频在网络上广为传播。出人意 料的是,随后这名女孩通过微博爆料称,自己 是节目的“托儿”,所谓“干爹”、“翡翠” 等都是节目组设计的。 附: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