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休克治疗中患者抵触分析及护理对策
无抽搐电休克护理常规

无抽搐电休克护理常规第一篇:无抽搐电休克护理常规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一)目的对精神药物治疗无效或对精神药物不能耐受者,达到快速治疗的效果。
(二)注意事项 1.治疗前(1)请配合护士进行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测量,以便了解您的身体状态是否适合接受治疗。
(2)因为治疗时需要打麻药,为了您的安全,所以请在治疗前6h禁食、禁水。
(3)请配合护士取下活动益齿、发夹和各种饰品、解松衣扣及腰带,以便治疗的顺利进行。
(4)临治疗前排空大小便。
2.治疗后(1)请卧床休息,起床时动作应缓慢,下床活动时走路要慢,如觉不适可与护士联系,护士会帮助您。
(2)为了您的安全,还需禁食至少2小时,等意识完全恢复后方可进食、进水。
(3)治疗后若有何不适请及时告知护士或医生。
改良电抽搐治疗及护理改良电抽搐治疗是应用肌肉松弛剂与麻醉剂,使患者在麻醉状态下接受治疗,其并发症尤其是运动系统并发病少于传统电抽搐治疗。
因此,它的适用范围广,安全性高,已被临床广泛运用。
一、适应证、禁忌证及并发症适应证(1)抑郁症,尤其重度抑郁症、有强烈自杀念头、自杀行为的患者。
(2)精神运动性抑制状态,如木僵、违拗、缄默、拒食。
(3)精神运动性兴奋,如极度兴奋躁动、冲动伤人、紧张症状群。
(4)药物治疗难以控制的精神障碍患者。
禁忌证,1.大脑占位性病变、脑血管病及其他增加颅内压的病变。
2.骨关节疾病3.严重的心血管疾病。
4.急性全身感染性疾病。
5.严重的肝、肾、呼吸系统疾病。
6.青光眼、视网膜脱落。
7.嗜铬细胞瘤。
8.老人、儿童及孕妇治疗方法(1)让患者仰卧于治疗台上,四肢保持自然伸直姿势,解松领口和裤带。
(2)治疗前肌肉注射阿托品0.5mg。
按患者年龄、体重给予丙泊酚缓慢静脉推注,诱导患者入睡,待患者出现哈欠、角膜反射迟钝时,给予0.25%琥珀胆碱(司可林)静脉注射,观察肌肉松弛程度。
当腱反射消失或减弱,面部全身出现肌纤维震颤,呼吸变浅,全身肌肉放松时,给患者戴上软泡沫小型牙垫,并用简易呼吸器给患者持续加压给氧,即可通电治疗。
精神科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术后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

精神科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术后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的术后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
方法:纳入2020年8月~2022年8月期间的70例进行MECT的患者,对其开展优质护理,观察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情况,总结护理对策。
结果:精神科MECT治疗的患者在术后住院期间的不良反应包括谵妄、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发热、恶心呕吐等。
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后,患者的不良反应症状得到控制,未引起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结论:精神科MECT治疗后患者常见多种不良反应,加强对患者的术后护理可确保患者的安全。
关键词:无抽搐电休克;术后护理;精神科;谵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安全护理无抽搐电休克(MECT)在患者的麻醉及肌松状态下对大脑施加一定电流刺激进而治疗精神病,MECT的特点在于没有明显的禁忌证、治疗效果理想且不增加患者的痛苦,因此该方法在精神科得到了非常明显的应用[1]。
但是MECT治疗后患者容易出现一些不良反应,这给术后护理工作带来很大挑战。
本次研究主要探讨MECT治疗后的护理措施,总结相关注意事项,为患者的术后安全提供一定保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纳入2020年8月~2022年8月期间的70例进行MECT的患者,本组研究对象男48例、女22例,15~68岁、平均年龄(52.31 6.67)岁。
所有患者均满足CCMD3的诊断标准,其中不包括合并了躯体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治疗完成后在观察室内留观,将患者的体位调整为侧卧位。
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当患者兴奋不安、意识还没有清醒时,将床栏拉上,陪伴患者直至其完全苏醒。
治疗后,加强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的观察,密切观察其呼吸、血压及脉搏,判断生命体征稳定情况[2]。
鼓励患者说出自己对治疗的感受,在这一过程中观察其情感状态是否正常。
鼓励患者参与到病房活动中。
当经过治疗后患者出院记忆障碍时,护理人员安慰患者,告知记忆可逐渐恢复[3]。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发生不良反应的护理风险及干预措施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发生不良反应的护理风险及干预措施摘要】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疾病发生不良反应的护理风险并提出护理措施,确保患者安全。
方法将2011年6月-2012年3月在我院接受MECT治疗的100例患者,以进行和未进行护理风险评估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评价其效果。
结果 MECT治疗后患者常可发生恶心呕吐,意识障碍、谵妄,头痛、头昏,记忆减退,吸入性肺炎等不良反应,对于这些护理风险及时评估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确保MECT治疗的顺利进行。
结论充分做好治疗前准备,健康宣教,心理护理,治疗中密切配合,加强治疗后监护,可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有效规避护理风险,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不良反应护理风险干预措施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简称MECT)是在传统电休克(简称ECT)的基础上,经过技术改良,利用现代麻醉技术,使患者在安睡和肌肉完全松弛的状态下,应用多功能、多参数检测技术,接受电休克治疗,是目前精神疾病治疗中较为安全,合并症较少的物理治疗手段[1]。
对各种精神疾病的治疗疗效确切,但也存在着骨折、脱臼、心跳呼吸停止、恶心呕吐等并发症,[2]因此观察与护理至关重要。
护理风险指医院内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3]。
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的的各个环节和过程中,有时即使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护理活动都具有风险,因此必须实施护理风险评估。
才能有效的规避护理风险,防范和减少护理纠纷。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将2011年6月-2012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需做MECT治疗的100例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男性36例,女性14例,年龄35-56岁,平均45.65±6.34岁,其中抑郁症12例,双向障碍10例(躁狂发作6例,抑郁发作4例),精神分裂症28例;试验组50例,男性38例,女性12例,年龄33-53岁,平均43.50±5.86岁,其中抑郁症12例,双向障碍11例(躁狂发作6例,抑郁发作5例),精神分裂症27例,以上病例均符合CCMD-3诊断标准。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临床护理路径的建立与效果分析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临床护理路径的建立与效果分析抽搐性电休克是一种危重病情,需要进行及时的治疗和干预。
本文将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临床护理路径的建立以及其效果分析。
一、临床护理路径的建立1.确定目标:根据无抽搐电休克患者的特点和治疗需求,确定治疗目标。
如恢复心脏正常节律、维持氧供、控制病情恶化等。
2.制定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如使用适当的药物、实施电除颤等。
3.明确责任分工:确定各个环节的责任,明确执行者和监督者。
如医生负责制定治疗方案,护士负责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等。
4.制定护理计划:在临床护理路径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护理计划。
如监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
5.执行治疗措施:根据护理计划,执行相应的治疗措施。
如按时给药、监测治疗效果等。
6.评估效果:根据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评估治疗效果,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7.修改和完善路径:根据实际情况,对护理路径进行修改和完善,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二、效果分析1.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建立临床护理路径,明确了每个环节的责任,使得工作更加有序和高效。
2.提高病人满意度:通过优化治疗方案和护理计划,能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其满意度。
3.减少医疗误诊和漏诊:临床护理路径明确了治疗方案和护理计划,减少了医务人员的主观判断,减少了误诊和漏诊的可能性。
4.提高护理质量:临床护理路径规定了护理措施和监测指标,提高了护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
5.减少医疗费用:通过合理的治疗方案和护理计划,减少了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降低了医疗费用。
建立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提高工作效率、病人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同时减少医疗误诊和漏诊,降低医疗费用。
建议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临床护理路径,以提升无抽搐电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
电休克治疗护理

电休克治疗护理电休克治疗护理治疗前护理:1.布置治疗环境(包括候疗处、治疗室、疗后观察处)和准备器材,包括电疗机及治疗用品、急救药品和急救器械。
2.一般在治疗前须停服治疗前的一次抗精神病药,12h内不用安眠药和抗癫痛药。
3.治疗前4h内禁食。
4.测量血压、脉搏、体温。
若有异常与医师联系,以决定治疗与否。
5.对患者做好解释、安慰,尽量取得患者合作。
6.按医嘱给疗前药物,如阿托品等。
7.嘱患者解清大小便。
为患者取下假牙发夹、眼镜、解松裤带及颈、胸部的钮扣等。
治疗中护理:1.让患者仰卧于治疗台上,除去枕头,在肩肿骨下缘胸椎处放置垫枕或沙袋。
2.将牙垫放置于患者上、下磨牙之间,请患者咬紧;以右手掌紧托患者的下颌,用拇、示指将上、下唇翻出,离开牙尖,以防痉挛时损伤牙、舌及唇;以左手紧托患者的枕后部固定头部,以保护颈椎及防止枕部受伤(对不合作者,可自始至终紧托下颌,不使其张口,或在通电后痉挛发作前患者张口时,快速将压舌板插入至一侧磨牙间,再紧托下颌)。
3.助手轻按患者的肩胛、肘及髋、膝关节处,以保护肢体。
4.一切准备就绪,由医师将电极紧贴患者两颞部或额颞部通知开机通电,此时应集中注意观察患者、保护患者。
5.痉挛发作时,为防止肢体过大幅度抽动造成骨折或脱臼,按住患者肩、肘、髓、膝部时不宜用力过度限制抽搐,以免肌健撕裂。
痉挛停止后,将患者头部转向一侧使唾液外溢,即做人工呼吸,直至自主呼吸恢复。
治疗后护理:1.让患者安睡于观察床上,由专人护理。
注意呼吸、面色、意识等情况。
若有躁动不安,可暂予约束,防跌伤和意外,直至意识完全清醒才可送回病室。
2.注意保暖,防止着凉。
3.观察治疗后反应,如头痛甚剧者,视情况给予适量止痛药物,若腰背疼痛,则要考虑有否腰椎压缩性骨折,须向医生报告,及时检查处理。
附:改良电休克治疗护理1.必须在专门治疗室内进行,备有齐全的治疗用品及治疗机,急救药物及急救器械。
2.患者在治疗前sh内禁食。
其他疗前护理同一般电休克疗法。
电休克治疗及护理资料

电休克治疗及护理电休克治疗是一种用短暂时间、适量电流通过病人大脑,使病人暂时意识丧失,全身抽搐,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电休克疗法(ECT)亦称电抽搐治疗,另有改良电抽搐治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ECT被很多的神话和误解所包围,至少部分是由于非专业出版物所刊登的有煽动性的文章和广为流传的错误信息所激发。
这是令人遗憾的,因为,对特定的一部分严重病人来说,ECT是非常安全有效的。
进行电休克治疗前,要详尽做好躯体和神经系统检查,如胸透、心电图、脑电图等,排除脑部疾患,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掌握正确的操作程序。
电休克的副作用远比抗精神病药少,而且见效快。
不要产生恐惧心理。
那种传说精神病院给病人坐电椅或精神科大夫身上带有电棒的说法,这纯属无稽之谈。
电抽搐治疗是一种治疗精神病的有效方法。
但人们往往认为其副反应大,担心对大脑造成损害,事实并非如此。
做电抽搐治疗时,电压为80~120V,在此电压下,电流直接通过人的大脑,导致全身抽搐,病人意识丧失,没有痛苦。
治疗结束后,少部分患者会出现头痛、恶心及呕吐,轻者不必处理,重者对症治疗即可缓解。
还有一少部分患者可出现意识模糊、反应迟钝,这取决于治疗次数的多少和间隔时间的长短,一般7~10天内逐渐消失。
据资料表明,电抽搐治疗可引起脑电图改变,导致记忆力下降,但这种情况持续很短时间。
一般认为,电抽搐治疗后1月内可恢复正常。
对有严重自杀行为的抑郁性精神病患者,经过药物治疗需2~3周才获得最佳效果,如采用电抽搐治疗在一周内即可生效。
国外有研究证明,经电抽搐治疗100次以上的病例,并无明显的脑功能影响,现一个疗程仅有8~12次,据电抽搐万次治疗的分析表明,未发生危及生命的合并症。
因此,可以说电抽搐治疗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适应症一般为重症抑郁,包括单相和双相抑郁,妄想性抑郁以及继发性抑郁和脑卒中后抑郁;躁狂急性发作;精神分裂症尤其是一些急性患者或存在急性情感症状,紧张型患者;分裂样以及分裂情感性障碍;其中,紧张症患者,无论是精神病性原因还是躯体原因导致的紧张性症状,ECT可以算是救命性的治疗。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抑郁症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对策研究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抑郁症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对策研究目的探讨MECT治疗抑郁症患者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对策。
方法将204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02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MECT 治疗,干预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对策。
结果将两组患者行MECT治疗一个疗程后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进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 0.05)。
入组患者总脱落8例(观察组3例,对照组5例)。
1.2方法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上述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影响因素,按治疗的不同阶段对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策,具体方法如下。
1.2.1治疗前准备①护理评估:了解病情、患者的身体,注意服药的种类、剂量;治疗前1d晚上,停服安定类、抗癫痫类和碳酸锂等药物,防范呼吸恢复延长;②治疗前要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和心电图、胸部X光检查,以了解患者的健康情况,避免发生意外;③向患者及家属介绍MECT治疗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安全性,给予必要的心理疏导,使患者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以达到预期目的;④患者严格禁食、禁水8h后去枕平卧于治疗床上,四肢伸直,两肩胛间垫一沙枕,使头部过伸,脊柱前突,连接好多参数监护仪,MECT机调整到治疗状态;⑤MECT治疗室空气通畅,温湿度适宜,采光良好。
1.2.2治疗中用25%葡萄糖注射液20ml开通静脉通道,静注阿托品1mg,静注依托咪酯2~2.5mg/kg,注射过程中观察患者,到睫毛反射迟钝,呼之不应,推之不动为止,依托咪酯静注全量2/3时开始用面罩加压给氧。
静注25%葡萄糖2ml冲管,静注琥珀胆碱1~1.5mg/kg,注射1min后见患者全身肌肉松弛,腱反射消失,自主呼吸停止,此时为通电治疗的最佳时机,即停吸氧,置牙垫于患者上下臼齿之间,将涂有电胶的电极片紧贴于患者头部两颞侧,进行3~4s通电治疗,即加压吸氧直至患者自主呼吸恢复,生命体征平稳转往观察室。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一.简介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是精力科经常应用的物理治疗,其道理是经由过程适量的脉冲电流刺激,使大脑皮层普遍性放电,促进脑细胞产生一系列心理变更的反响.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是在通电治疗前,先打针适量的麻醉剂和肌肉松懈剂,然后应用必定量的电流刺激大脑,引起患者意识损掉,从而达到无抽搐发生发火而治疗精力病的一种办法.长处:安然有用,能客不雅反应病人的治疗指标,扩展了治疗规模,防止了传统电休克的副感化,对认知功效毁伤小,能为病人及家眷接收,缩短了治疗周期,进步诊治质量.二、顺应症1.重度抑郁症自伤.拒食的病人2.躁狂症极端高兴冲动.伤人和毁物的病人3.精力决裂症决裂情绪性精力障碍,重要性精力决裂症.4.药物不起感化的病人5.其他非精力疾病临床疾病安定药恶性分解征和固执性惊厥类疾病.三.禁忌症:1.不稳固或轻微的血汗管疾病:如心肌梗塞.不稳固性心绞痛.供血缺少性心力弱竭以及瓣膜性心脏等.2.高血压:血压增高时,动脉瘤或血管畸形的病人血管决裂的风险增高.3.脑肿瘤或颅内占位性病变.4.近期脑梗的病人.5.呼吸体系疾病:如轻微的慢性壅塞性肺疾病.哮踹.肺炎等.6.身材状况在ASA(美国麻醉学会)4或5级麻醉风险(1级安全性最低,5级安全性最高)四、试验室检讨和留意事项无抽搐ECT需在静脉麻醉下进行.要进行ECT的病人须要一份完全病历和具体的体魄检讨(包含神经体系检讨).别的,为包管治疗的顺遂进行与安然应进行以下的试验室检讨(这些检讨成果的平常平日其实不是为谢绝治疗,其重要目标是使大夫知道病人的躯体平常情形并在ECT前赐与适当的处理.):1.血通例(全套血细胞计数);2.尿通例;3.血生化通例(血清电解质.血尿素氮.肌酐);4.空肚血糖;5.胸片;6.心电图.为包管无抽搐ECT治疗的安然,ECT前应留意下列事项:1.从治疗前午夜起禁食;2.(尽可能地)停用精力病药物.锂盐及止痉类药物;治疗前夕沉着剂最好减半.3.治疗前排空膀胱;4.治疗前往除所有假牙及珠宝首饰;5.治疗前消除所有化装及去除指甲油(干扰测量血氧饱和度).五.操纵办法1. 患者仰卧于治疗床上,检讨口腔,摘除义齿,解开衣带领扣.2. 静注阿托品0.5~1mg.心50次以下用1mg,50-100次用0.5mg静注,100-125次用0.25mg静注,125次以上不必阿托品.3. 静注麻醉剂(经常应用2.5%硫喷妥钠.丙泊酚.依托咪酯等),丙泊酚每公斤体重1-1.5mg,静注时应迟缓,以引诱麻醉,静注至睫毛反射迟钝,对召唤无反响,嗜睡状况时即可.4. 氯化琥珀胆碱每公斤体重静脉打针(10秒钟打针完),打针药后1分钟即可见自睑面吵嘴至胸腹四肢的肌束抽动.约3分钟全身肌张力降低,腱反射(膝.踝)消掉,自立呼吸停滞,此时为通电的最佳机会.氯化琥珀胆碱一般用量为50mg阁下.5. 麻醉后期将涂有导电糊的电极紧贴在患者头部两颞侧,或单侧大脑非优势半球的顶颞侧(百会穴一印堂穴).电流为90~130mA,通电时光为2~4秒.患者消失面肌.口.角.眼轮匝肌.手指和足趾稍微抽动,有的没有抽动,只是皮肤消失鸡皮疙瘩.此即为有用发生发火.6. 通电停滞后,在睑面部和四肢肢端抽搐将停滞时,用活瓣气囊供氧并行加压人工呼吸,约5~10分钟,自立呼吸恢复后,铲除静脉针头.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症结应控制好肌肉松懈剂的剂量,麻醉药量和通电量.7. 疗程一般为6~12次.急性患者可每日一次后改隔日一次.治疗后处理治疗停滞后应中断监护15分钟阁下,以防止患者在意识恢复进程中,因意识隐约.躁动不安而致的不测.个体体质衰弱者因可能消失继发性呼吸克制,故应倍加小心.六.不良反响和并发症及处理1.罕有不良反响治疗后消失头痛.恶心及吐逆等,不必特别处理,重则对症处理.2.认知伤害认知伤害重要有治疗后短暂的意识隐约与记忆障碍.治疗后消失的意识隐约中断时光短,一般不需特别处理,但应留意监护,防止摔倒.冲动伤人.记忆障碍以近记忆伤害较为显著.多半患者不需特别处理,在治疗停滞后6个月以内恢复.轻微者可赐与脑神经养分药物治疗.3.抽搐发生发火少少数患者在治疗中消失中断抽搐或在治疗后有抽搐发生发火,可按照癫痈的情形进行处理.4.呼吸体系并发症因为电抽搐治疗中应用麻醉剂和肌肉松懈剂.患者呼吸暂停.呼吸道排泄物增多等原因,患者可消失呼吸艰苦.呼吸恢复延迟.吸人道肺炎等并发症,一旦消失要实时处理.5.心跳呼吸骤停罕有,以为与通电时引起迷走神经由度高兴有关.一旦消失应立刻进行心肺苏醒挽救.七.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护理通例(一)治疗前预备:1.向病人做好说明工作,争夺合作;2.治疗前预备:测体重.体温.血压.脉搏,假如体温>3℃即暂停治疗一次.由病房护士做好治疗前预备工作;3.治疗前六小时绝对禁食禁水;4.治疗前排空大.小便,消除呼吸道及口腔内排泄物;5.取下眼镜.首饰.发夹及运动假牙,解开领口及腰带;6.治疗室内保持情形安静,防止其他病人及家眷进入,并预备好各类须要的急救药品和器械(如气管插管等用物的预备);7.预备治疗所用的器械及用药(如牙垫.卷纸.导电胶.胶布.酒精棉球和葡萄糖打针液等).(二)治疗中的护理:1.请病人仰卧于治疗床上,嘱病人身材放松;2.作为助手协助麻醉师,做好引诱麻醉;3.治疗时放牙垫,托起下颌关节,轻按肩关节,呵护好病人;4.治疗中保持治疗,保持静脉的通行.(三)治疗后的护理:1.擦去病人额颞部的导电胶及吵嘴唾液,检讨口腔情形;2.包管病人绝对卧床歇息,不雅察病人的呼吸.意识的情形,直至意识完全苏醒,在治疗室内由室内护士不雅察,一般监护15—30分钟,出治疗室由病房护士监护,中断卧床2—3小时;3.待病人意识完全苏醒后方可回病房,起床时赐与搀扶,谨防坠床;4.病人意识完全苏醒后方可赐与流质,一般2小时后可进普食,若病人脆弱应予喂食;不雅察疗后反响,若有无头痛.吐逆等不适;如发明病人头痛加剧.背部.四肢痛苦悲伤,应立刻报告请示医师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休克治疗中患者抵触分析及护理对策
发表时间:2018-03-13T12:05:38.060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2月第4期作者:王佃梅[导读] 实施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患者出现抵触和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应积极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护理对策。
(江苏省连云港市第四人民医院江苏连云港 222023)【摘要】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患者抵触分析及护理对策。
方法:回顾性的分析我院接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并有抵触情况的130例患者,深入探究患者的心理状况;对治疗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进一步探讨其抵触情况。
结果: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患者的抵触心理状态,抑郁和多疑47例,恐惧和焦虑23例,担忧不良反应60例;对于主要抵触的不良反应中意识混乱28例,恶心烦躁21例,记忆障碍10例,其他1例。
结论:实施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患者出现抵触和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应积极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护理对策。
【关键词】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护理对策【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4-0311-02 引言
电休克治疗是利用适量的短暂电流刺激大脑,引起患者丧失意识和发生抽搐从而控制精神症状的一种物理治疗手段。
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则是在原有的电休克治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经过几十年的临床证明发现其对某些心理(精神)障碍有显著的疗效[1],并且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治疗程序。
但随着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技术的广泛应用,其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也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增加[2]。
因此,研究有效措施加以护理干预显得十分必要。
本研究主要针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并针对临床实施的护理措施予以综述。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7年4月在我院接受MECT治疗的抑郁症患者130例,其中男性78例,女性52例;年龄为18~64岁,平均年龄为(35.6±8.9)岁;疗程为5~11次,平均疗程为(8.8±1.7)次;在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均出现抵触情绪,其中6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35例患抑郁症患者,26例躁狂症患者,5例双向情感障碍患者,且均符合CCMD-3诊断标准。
经过细致分析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其中125例患者完成了1个疗程的治疗,只有2例中断治疗。
1.2 方法 MECT治疗室的护理人员收到患者的治疗通知后,应严格遵守MECT治疗室的制度,积极主动向患者及其家属讲明情况,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并协助患者做好治疗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在治疗过程中,应严格依照MECT标准操作流程进行相关治疗。
同时,结合患者在量表测验中的表现,对患者产生抵触情绪的原因、不良反应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结论后再进一步探究相适应的护理对策。
2.结果
2.1 抵触状况分析
在130例产生抵触情绪的患者中,其中抑郁和多疑症状为主的患者有47例,约占36.2%,主要临床表现为对本身疾病的认知消极悲观,沉重的心理负担、情绪低落、沉默少语,对周围的人和物非常敏感,极易产生不信任、不满甚至敌视的情绪;恐惧和焦虑症状为主的患者有23例,约占17.7%,主要临床表现为对治疗措施和治疗环境的紧张、恐惧、焦虑不安等;担忧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有60例,约占46.1%,主要是由于在治疗过程中产生了比较明显的不良反应,且担心这些不良反应可能会影响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2 不良反应情况
抵触状况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产生的不良反应,可随着疗程的不同进展而表现出不同的症状。
大量研究发现,患者对治疗的抵触主要是仅仅体现在不良反应的某一方面。
在出现不良反应的60例患者中,对意识混乱抵触为主的患者有28例,约占46.7%;对恶心烦躁抵触为主的患者有21例,约占35.0%;对抵触记忆障碍抵触为主的的患者有10例,约占16.7%;对其他不良反应抵触为主的患者1例,约占1.7%。
3.抵触原因分析 3.1 护理人员方面 3.1.1沟通不足沟不足是通影响患者抵触心理的一个重要护理因素。
我国大多数患者家属对电休克存在一定程度的疑虑,从而影响患者家属的情绪和他们对治疗的态度,而家属与患者接触最多,且是患者最重要的看护者和社会支持来源,他们的情绪特别容易感染到患者。
3.1.2操作及判断不当
(1)麻醉意外。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技术的死亡率约为0.002%,是目前治疗精神病的较为安全且并发症较少的治疗手段,无绝对禁忌证[3]。
(2)跌倒、坠床。
一方面,在醒复过程中,大多数患者意识处于不清醒状态,有可能出现烦躁感而自行翻起,甚至可能自解约束带下床而发生坠床事件;另一方面,由于术后肌松剂的药效尚未完全解除,极少有患者的意识恢复在肌力恢复之前,因此若患者自行起床走动,极可能由于步态不稳而发生跌倒事件。
(3)误治、误用药。
可能发生由于护理人员查对不严而导致误治、误用药的危险。
(4)噎食风险。
患者术后由于咽喉肌群协调性没有完全恢复,若过早进食可引起噎食危险。
3.2 患者及其家属方面
尽管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耐心沟通和解释,但大部分患者仍然会自行联想到传统的“过电”治疗,并且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影响明显。
视物模糊、呼吸不畅、红疹等轻微的不良反应患者及其家属还可以接受,一旦产生意识混乱、记忆障碍等反应,患者及其家属就会觉得对身体损伤过大,极易产生抵触心理;恶心、烦躁是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一旦反应比较剧烈时患者及其家属就会表现出比较明显的抵触情绪。
4.护理对策
4.1 严格进行安全核查
手术患者的安全问题是医院所追求的患者10大安全目标之一。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由于使用的是静脉麻醉,存在诸多上述风险,因此我院应将此项治疗严格纳入手术管理,严格遵守卫生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通知的核心理念,通过仔细的学习与探讨,规范MECT治疗的核查内容及电疗护理人员要遵守的安全工作流程,有效避免了由于护理人员单方面查对失误所致的差错事件发生。
4.2 规范告知与心理护理
术前应态度温和地介绍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优越性、疗效、安全性及相关注意事项,耐心解答患者及其家属的疑问,在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的条件下自愿签署MECT治疗同意书、麻醉同意书,并如实告知其麻醉过程中的潜在危险及MECT治疗所需要的费用,以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4.3 饮食控制
治疗前要控制患者禁食12h,禁饮8h。
治疗前1d嘱患者禁饮禁食,并严格看护患者,若患者无陪护则在患者入睡后仔细检查其床头柜是否收藏有饮料、食物等,而有陪护的患者则指导其家属将饮料、食物等收藏好,并严加看护,以预防患者偷食偷饮,在必要时可限定患者的活动场所。
4.4 预防麻醉意外
治疗时麻醉意外是最常见的安全事件之一,因此加强麻醉意外的防范意识显得尤为关键。
治疗期间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的变化,并使血氧饱和度保持在90%以上,血压>90/60mmHg,严密观察其呼吸循环功能,一旦发现异常及时进行抢救。
5.结语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是目前临床医学中常见的一种精神类疾病的治疗手段,多次研究证明其治疗效果起效快,安全性高,合并症较少,是唯一的物理治疗方法,但在具体治疗中仍难免会出现患者抵触和不良反应等状况,些反应不但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还会对其他患者带来负面的影响。
因此其护理主要是围绕治疗治疗期间针对治疗、麻醉过程对患者心理、生理以及功能影响所采取的多种护理措施。
本研究表明,相关护理人员应做好有针对性的护理工作,减少患者抵触和不良反应的出现,可有效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医患纠纷等,值得予以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楼丹丹,况利,李大奇,等.抑郁症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疗效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多态性[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5,25(2):93-97.
[2]吴强,李红.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障碍疗效分析[J].临场精神医学杂志,2016,16(2):105.
[3]易正辉.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临床观察[J].临场精神医学杂志,2016,16(5):280-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