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辩证唯物论教案

专题七辩证唯物主义

核心考点一哲学及其基本派别

[真题回放命题感悟]

1.(2015·山东文综,34,4分)知廉明耻,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这句古语蕴含的哲理是()

A.联系是普遍的和无条件的 B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C.先知后行重在知

D.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观与方法论关系的知识。“知廉明耻”,强调做人的正确观念和理念,“不廉、不耻”则是错误的理念,引发“无所不取、无所不为”的错误行为,这表明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故B正确;联系是普遍的、有条件的,故A错误;从实践和认识的角度,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实践,知行合一,先知后行强调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但贵在实践,贵在行动,所以C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而非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故D不当选。故选B。

答案 B

2.一次,范缜与和尚辩论,和尚认为,人的肉体死了,灵魂不死,来世还可以再投胎做人;范缜则认为,人有了身体才能够有精神,身体死了精神也就不存在了,根本没有什么来生。他们的辩论体现了()

A.有神论和无神论的对立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对立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解析人的肉体死了,灵魂不死,说明精神可以脱离物质,

这是一种唯心主义观点;身体死了精神也就不存在了,说明意识依赖于物质,这是一种唯物主义观点,D符合题意,B、C与题意不符。范缜与和尚争论的焦点是肉体与灵魂、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而不是有神论与无神论,A与题意不符。故选D。

核心考点二客观规律性、意识能动性

[真题回放命题感悟]

3.(2015·北京文综,24,4分)这说明在我国古代,人们()

①认识到了节气与农业生产的客观联系②将节气智慧融入于生产和生活实践中

③顺应自然节律,实现了对自然的征服④在实践中获得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完整认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认识与实践的关系、联系观点等知识的掌握情况。认识到谷雨节气与农作物生长的关系,说明我国古人认识到了节气与农业生产的客观联系,在此期间进行相应的生产、生活活动,融入了节气智慧,①②符合题意;③中“征服”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是无止境的,据此可判断④错误;故答案选A。

答案 A

4.(2015·江苏单科,24,2分)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这说明()

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②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③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④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此题考查唯物论的相关知识。“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是指世间万物不停地变化,没有固定的形态,强调物质是运动的,①正确。因时而变,随事而制,强调随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思想与观念,②正确。离开运动谈物质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排除③。此题没有涉及矛盾的对立统一,排除④。

5.(2015·浙江文综,29,4分)现行GDP核算体系,不能反映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损失和自然资源的耗费。最近,环保部启动绿色GDP2.0核算体系的研究工作,并确定明年进行新核算体系试点。这一举动表明()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②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③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④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意识能动性的特点、辩证否定观,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为克服现行GDP核算体系不能反映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等缺陷,国家环保部启动绿色GDP2.0核算体系的研究工作并确定明年进行试点,这既体现了人们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也说明了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①③正确;联系是客观的,并非任何事物间都存在联系,②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④排除。故答案选D。答案 D

核心考点三物质、意识及其关系

[真题回放命题感悟]

6.(2015·新课标Ⅰ卷,21,4分) 安全生产是生产发展的底线。缺乏安全意识是最大的安全隐患,麻痹大意往往导致生产事故频发。从哲学上看,安全意识之所以成为安全生产的关键,是因为()

①人的意识决定了实践发展的方向和进程②人的意识影响实践发展的趋势和结果③人的意识是促成实践中的矛盾转化的重要条件④人的意识不同,实践结果的性质就会不同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人的意识决定了实践发展的方向和进程”,夸大了意识的作用,故①排除;意识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所以②③符合题意,正确;人的意识不同,结果就会不同,这夸大了意识的作用,且材料也未体现“实践结果的性质”,排除④。故选A。答案 A

7.(2015·四川文综,6,4分)观察下图。漫画蕴含的哲理有()

①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②人的认识受主客观因素影响具有主体差异性

③人们实践水平的高低决定其认识能力的高低

④人们的意识归根到底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②④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漫画强调不同主体站在不同立场、角度对同一事物

的认识不同,说明人的认识受主客观因素影响具有主体差异性,题中漫画不同的认识都是意识,尽管有差异,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故入选。①③观点与题中漫画内容不相符,题中漫画是站在不同的角度立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同,并没有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也没有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故排除。

答案 C

8.(2015·江苏单科,31,2分)“如果你是鱼,不要迷恋天空。如果你是鸟,不要痴情海洋。”诗句表明()

A.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B.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D.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解析此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鱼生活在水里,不要迷恋天空,强调把握自身实际。鸟飞翔在天空,不能在海里游泳,所以要明确自身的实际,材料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故答案为D。材料并不是强调鸟与鱼的对立统一,排除A。材料强调依据客观实际,正确认识自己,没有涉及认识的发展,排除B。材料强调主观符合客观,没有涉及矛盾的观点,排除C。

9.(2015·新课标Ⅱ卷,23,4分)长期以来,画家笔下的马往往是四蹄齐伸、腾空飞奔。然而,高速相机连拍的照片显示,飞奔时的马蹄是交替着地移动的。但是,当画家画出马蹄交替移动的奔马时,有人却批评画得不像。这表明在艺术领域()

A.认识的发展与认识工具的进步没有直接关系

B.以往的认识经验阻碍认识的发展

C.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D.人们的主观世界对认识的影响更加显著

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本质、真理的相关知识。认识工具影响认识发展,A错误;认识经验可能阻碍认识的发展,也可能促进认识发展,所以B片面;真理性的认识具有客观性,认识评价也有客观标准,C错误;材料中画家画出符合客观实际情形的马蹄交替移动的奔马,有人却批评画得不像,这说明人们的主观世界对认识的影响更加显著。D符合题意。故选D。

答案 D

10.(2015·安徽文综,10,4分)下图漫画揭示的哲理是()

A.人的认识受主客体因素制约

B.人的主观认识影响客观环境

C.经实践检验的认识就是真理

D.思想的高度决定认识的深度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高度不同,视

野不同,认识不同,表明人的认识受主客体因素制约,A正确。漫画没有涉及认识对环境的影响,且认为“主观认识影响客观环境”说法不恰当,排除B; 经实践检验的认识也可能是谬误,C错误;认识由实践决定,D错误。正确答案为A。

答案 A

11.(2015·上海单科,25,3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与之相关的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接踵而至,人类居住环境承载力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验。由此在融合建筑学、城市规划学、风景园林学等学科基础上,形成了人类环境科学。这表明实践是()

A.认识的重要来源

B.认识发展的动力

C.人类认识的目的

D.检验认识的标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难度中等。材料信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与之相关的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接踵而至……形成了人类环境科学”,这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正确;

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答案选B。

12.(2015·海南高考)在澳大利亚,受吃叶子的昆虫和一些真菌的“侵害”,桉树生长缓慢,成为一种优质木材。19世纪被引进美国后,桉树失去了天敌的危害,又有好的水土环境,生长极快,成为易开裂和弯曲的“废材”。桉树从优质木材变成“废材”进一步印证了()

①事物的联系是多变的,稳定的联系不存在

②人能够改变人为事物的联系,但不能建立人为事物的新联系

③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一切以条件为转移

④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依人的意愿而改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受吃叶子的昆虫和一些真菌的“侵害”桉树成为优质木材,桉树被引进美国后,失去了天敌的危害,又有好的环境,成为“废材”说明联系多种多样,事物存在发展的条件性,③符合题意入选;

桉树被引进到美国,桉树失去了天敌的危害,变成了“废材”说明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引进桉树是想要优质木材,结果桉树成了废材,④表述正确符合题意入选;稳定的联系存在,①表述错误排除;

联系是客观的,包括人为事物的联系和自在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但人在联系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②表述错误排除。故答案选D。答案 D

13.(2015·安徽高考)为了让蓝天常在、绿水长流,我们要根据污染物“随风飘流”“随波逐流”的特点,改变以往“各家自扫门前雪”的防治模式,从监测、预警、治理、补偿等方面建立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实现“无缝衔接”。从哲学上看,这体现了()

①改变规律能避免前进中的困难曲折②解决矛盾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③抓住关键能够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④统筹全局可以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根据特点,改变模式,体现②;

建立联防联控机制,体现④;

规律不能改变,①错误;

③不符合材料中心意思,且错在“所有”。正确选项C。

答案 C

14.(2015·天津高考)中国经济发展正在步入新常态。新常态,就是中国经济将在速度上从高

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在结构上体现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在动力上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哲学上看,新常态体现了()

①事物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②事物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③事物发展的状态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④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根本否定

A.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事物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事物发展状态等相关知识。中国经济将在速度上从高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体现事物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①符合题意;

事物结构变化会引起质变,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②符合题意;

事物发展的状态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事物发展的途径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据此可排除错误观点③;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辩证的否定过程,而非根本否定,因此④观点错误;

故答案选A。

答案 A

15.(2015·重庆高考)事物的矛盾包括两个基本属性:斗争性与同一性。下列强调同一性的是()

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②垃圾,只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③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④没有当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就不会有今天的和平生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趋势,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强调君子与小人的区别,据此可判断①体现的是矛盾斗争性,与题意不符;

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说明垃圾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资源,体现矛盾双方相互贯通,是同一性的表现,②符合题意;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体现卑鄙者与高尚者的区别,是矛盾斗争性的表现,③与题意不符;

没有当年的抗战就没有今天的和平生活,说明二者是相互依存的,是矛盾同一性的表现,④符合题意;故答案选C。

答案 C

16.(2015·山东高考)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家庭,每个人的价值追求不尽相同,只有凝聚当代中国的“价值公约数”,才能将13亿不同的“原子”凝聚成有序的整体。这段话启示我们,认识事物()

A.既要侧重于抓主要矛盾,又不能忽视次要矛盾

B.既要承认运动的相对性,又要承认静止的绝对性

C.既要重视矛盾的特殊性,又要着重把握矛盾的普遍性

D.既要看到发展的前进性,又要注意克服前进中的曲折性

解析“每个人的价值追求不尽相同”“13亿不同的原子”体现的是矛盾的个性、特殊性,“价值公约数”“有序的整体”体现的是矛盾的共性、普遍性,所以C符合题意;

题干不涉及主次矛盾和发展的前进性、曲折性,A、D不符合题意;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B本身说法错误,排除。

故选C。

答案 C

17.(2015·江苏高考)足球改革是我国体育改革的突破口,发展足球运动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并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格局中进行顶层设计和制度改革。由此可见()

A.系统优化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B.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C.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D.抓住主流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解析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排除A。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排除B。

足球改革是促进体育改革的突破口,可见足球改革是关键,体现了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的决定作用,故答案为C。

抓主流强调对矛盾主要方面的把握,体现了对事物性质的界定,此题没有涉及对事物性质的评价,故排除D。

答案 C

18.(2015·福建高考)一堵墙挡住了视野,找个东西把脚垫高,问题就解决了。可是,找不到垫脚之物,于是,便把墙上的砖拆掉垫在脚下……。漫画给我们的警示与下列古诗所蕴含的哲理最为接近的是()

A.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D.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解析做好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漫画的寓意,漫画讽刺了此人思想僵化,生搬硬套,没有认识到矛盾具有特殊性,不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当墙没有拆掉的时候需要垫脚之物,而墙拆掉后就没有必要再垫脚了,所以漫画警示我们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项体现的是矛盾具有特殊性,与漫画主旨相近,当选。

A项比喻急需的东西费了很大的力气找不到,却在无意中得到了,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受客观条件的制约,不符合题意;

C项强调了人要胸怀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与题意无关;

D项强调立足点不同,人的认识不同,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19.(2015·四川高考)与传统培训不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包括新型职业农民成长的全过程,即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等。从哲学角度看,这一转变()

①体现了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②体现了创造性思维能检验和发展真理③坚持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④通过变革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题中传统培训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的发展,体现了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同时传统培训与新型培育既有共性,又有个性,题中做法坚持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故①③入选。

②选项观点错误,创造性思维并不能检验和发展真理,只有实践才能检验和发展真理,故排除。

④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并不是生产关系的变革,故排除。

答案 B

20.(2015·浙江高考)漫画《乌鸦喝水》(作者薛宏)提醒我们,做工作办事情要()

①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埋头苦干②避免囿于经验的习

惯性思维③注重研究新情况寻找新思路④果断抓

住时机促成质的飞跃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漫画中盛水容器有开关,我们可以通过开关喝水,并不要完全遵循原有的喝水经验,

所以启示我们要打破惯性思维,根据变化的实际,寻找新思路,创新方法,故答案为C。材料强调思维的创新与转变,①④与漫画无关,故排除。

答案 C

21.(2015·广东高考)材料广东某知名企业在创业之初,投资地产,走专业化经营发展道路。随着实力不断提升,该企业步入成熟期,仍以地产为核心主业,逐步向文化旅游、日用消费品、体育产业、农业、乳业、畜牧业等领域扩展,走上了多元化经营发展道路。至2014年6月,该企业已发展成为一个以地产为核心竞争力的综合性企业集团,总资产达4 217亿元。结合材料,阐释该企业的发展历程所蕴涵的矛盾观。

解析“企业的发展历程所蕴涵的矛盾观”“创业之初,走专业化经营发展道路”“步入成熟期,仍以地产为核心主业,逐步向文化旅游、日用消费品、体育产业、农业、乳业、畜牧业等领域扩展,走上了多元化经营发展道路”,结合这些关键语,我们可以从“同一事物在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矛盾,要求我们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的角度去分析。多元化发展战略仍以地产为核心主业,体现了“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重点把握事物的主要矛盾”。该企业发展遵循了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又结合自己实际制定了适合自己的发展战略,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答案(1)同一事物在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矛盾。该企业在创业之初与步入成熟期后选择不同的战略,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企业的多元化经营发展道路,仍以地产为核心主业,坚持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把握住了主要矛盾。

(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该企业的发展历程遵循了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又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制定了适合自己的发展战略。

★专题网络

[疑误排查清除盲点]

1.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就有什么样的世界观。()

(2015·海南单科,21②)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2.以哲学指导实践就不会犯错误。()

(2014·广东文综,33D)

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以非科学的哲学指导实践会犯错误。

[疑误排查清除盲点]

3.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规律。()

(2015·江苏单科,27③)

认识规律不但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还应立足客观实际。

4.社会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社会意识属于主观范畴。

5.既要承认运动的相对性,又要承认静止的绝对性。()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6.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就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只是顺应社会发展规律,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7.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2.机器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2015·重庆,3B)

机器人是按照预先设置的程序开展工作的,它

没有主观能动性。

8.意识是移入人脑的客观存在。()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并非简单机械的

“移入”。

9.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而不是“循环往复”。

10.着眼于全局的认识就是真理性认识。()

着眼于全局的认识并不一定同客观相符合,不一定是真理性认识。

11.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2015·浙江高考,29②)

提示联系具有条件性,并非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12.只要指与琴发生相互作用,就能产生美妙的音乐。() (2015·全国Ⅱ,22④)

提示还需要主观上的努力,按照曲谱来弹奏,才能产生美妙的音乐。

13.事物联系都有“人化”特点。() (2014·安徽高考,10④)

提示事物的联系包括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后者才有“人化”特点。

14.事物的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提示只有事物的内部结构优化时,事物的整体功能才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15.离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量变不会引起质变。()

提示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就一定会引起质变。

16.任何事物的量变引起的质变都是前进上升运动。()

提示质变有上升的、前进的,也有下降的、倒退的。

17.质变是由事物的内部结构变化引起的。()

提示质变并不全是由事物的内部结构变化引起,其他方面变化也可能引起质变。

18.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矛盾转化的必要条件。()

提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可能是主观条件,也可能是客观条件。

19.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

提示矛盾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坚持实践标准,坚持与时俱进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四个全面”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

当代世界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的评价都涉及对实践的深入考察和受实践的最终检验,也必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深化发展。

1.食品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重点,转基因之争,更是现在的重中之重!无论“反转”还是“挺转”,都有各自的理由,一直没有清晰的定论。这说明()

①对复杂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永无定论的过程②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都是真理③对真理的认识往往是一个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的过程④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会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转基因之争”,尽管目前还没有定论,但真理只有一个,不可能都正确。所以,

①②表述错误,排除。

2.近年来,关于高考英语改革的呼声此起彼伏,每年全国“两会”关于英语教育改革的声音亦不绝于耳。北京、江苏高考英语改革方案一经向社会公开,就成为了社会各界争论的焦点,专家、教师、家长、学生等各抒己见,莫衷一是。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①不同认识主体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总是不同的②真理在不断被推翻中实现发展③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④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高考英语改革方案一经向社会公开,就成为了社会各界争论的焦点,专家、教师、家长、学生等各抒己见,莫衷一是说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尚未形成统一意见,这是因为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故③④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错在“总是不同”上。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而不是被推翻,②错误;故选D。

答案 D

【创新预测】

1.我国现行环保法正式施行于1989年。20多年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之伴随的是日益严峻的环境状况,环保法某些的规定,也被认为过于粗疏,理念落后,操作性不强,执法疲软,环保法修订的呼声愈来愈高。

在各方面的群力推动下,环保法修正案历经四审,于

2005年1月1日开始,中国开始实施新修订环保法。该法划定了生态保护红线,增加了政府、企业各方面责任和处罚力度,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

根据材料,运用实践是认识发展动力的知识,说明我国环保法修订的必要性。

答案①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着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迫切要求环保法的修订。

②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人们在经济发展中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深化对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的认识,推进了环保法的修订。

2.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于2015年1月1日实施,这部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从多个角度体现出前所未有的环境保护、治理力度,法律条款从47条增加到70条,雾霾治理入法、首次设计“按日计罚”制度、明确生态保护红线、扩大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大修后的环保法,直指违法成本低、环保意识弱等环境治理顽疾。环境保护已成为社会利益冲突的重要触发点,中国需要在保护环境和经济增长、居民就业与环境质量等之间寻找恰当的平衡点,更好地落实政府和排污单位的责任,对于公众来说,每一个人都在社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他们既是环境污染的受害者,也是制造者。因此,建设生态文明,也需要每个公民心中树立绿色出行、节能节水等理念,珍惜环境资源,规范自身行为,保护环境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结合材料,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分析,我国为什么把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放在突出地位。

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增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可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③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要求人们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建设生态文明,是尊重自然客观规律,顺应经济发展规律之举。④自然界是客观的,要求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保护自然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3.材料一201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做好环保税立法工作。我们一定要严格环境执法,对偷排偷放者出重拳,让其付出沉重的代价;对姑息纵容者严问责,使其受到应有的处罚。

材料二面对当前的环境污染,一地或一人很难“独善其身”。每个公民都要行动起来,少开车,少用一次性物品,积极参与社区环保活动。

(1)结合政府知识,说明我国在向包括雾霾在内的污染宣战,实现科学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应该如何作为。

(2)请从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角度,为公民在治理空气污染中的做法提几点合理化建议。

答案(1)①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基本原则,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②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法规、标准,加强环境监测和环保执法。③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制定和落实相关产业政策,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④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进行绿色、环保理念的教育和宣传。⑤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防止污染,优化生态环境。

(2)①积极参与民主决策,通过多种方式为政府治理空气污染出谋划策。②正确行使民主监督的权利,监督政府落实治理环境污染的措施和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并对违法排污企业进行举报。③积极参与民主管理,参加社区环保行动,共建文明环保社区。④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自觉履行义务,践行低碳生活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