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 巫峡
秋兴八首

秋兴八首·其一作者: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zhēn)。
解析:星期一下午4点到A304开会1.这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写夔州一带的秋景,寄寓诗人自伤漂泊、思念故园的心情。
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
凋伤:草木在秋风中凋落。
2.巫山巫峡:即指夔州(今奉节)一带的长江和峡谷。
萧森:萧瑟阴森。
3.兼天涌:波浪滔天。
4.塞上:指巫山。
接地阴:风云盖地。
"接地"又作"匝地"。
5.丛菊两开:杜甫去年秋天在云安,今年秋天在夔州,从离开成都算起,已历两秋,故云"两开"。
"开"字双关,一谓菊花开,又言泪眼开。
他日:往日,指多年来的艰难岁月。
6.故园,此处当指长安。
7.催刀尺:指赶裁冬衣。
"处处催",见得家家如此。
8.白帝城,即今奉节城,在瞿塘峡上口北岸的山上,与夔门隔岸相对。
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
砧:捣衣石。
9.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
砧,捣衣石。
译文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
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
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赏析一、大历元年(766),杜甫在云安养病半年,然后迁到夔州,即今四川奉节。
他在夔州仍经常卧病在床,这《秋兴八首》就是在这时写的一组七律。
这八首诗,是完整的组诗,因景寄情,既抒发了诗人漂泊之感、故国之思,也深深地寄托着对李唐王朝盛衰的感叹与悲哀。
这首诗的第一联,描绘了巫山、巫峡一带萧瑟、阴森的秋景,以此来衬托情思。
高中语文文言文杜甫《秋兴八首其一》原文、译文与赏析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原文、译文与赏析秋兴八首·其一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译文】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
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
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注释】1.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
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
2.巫山巫峡:即指夔州(今奉节)一带的长江和峡谷。
萧森:萧瑟阴森。
3.兼天涌:波浪滔天。
4.塞上:指巫山。
接地阴:风云盖地。
“接地”又作“匝地”。
5.丛菊两开:杜甫此前一年秋天在云安,此年秋天在夔州,从离开成都算起,已历两秋,故云“两开”。
“开”字双关,一谓菊花开,又言泪眼开。
他日:往日,指多年来的艰难岁月。
6.故园:此处当指长安。
【写作背景】《秋兴八首》是唐大历元年(766)秋杜甫在夔州时所作的一组七言律诗,因秋而感发诗兴,故曰“秋兴”。
杜甫自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弃官,至当时已历七载,战乱频仍,国无宁日,人无定所,当此秋风萧瑟之时,不免触景生情。
因此写下这组诗。
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至广德元年(763)始告结束,而吐蕃、回纥乘虚而入,藩镇拥兵割据,战乱时起,唐王朝难以复兴了。
此时,严武去世,杜甫在成都生活失去凭依,遂沿江东下,滞留夔州。
诗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非常寂寞抑郁。
【作品赏析】秋兴者,遇秋而遣兴也,感秋生情之意。
《秋兴八首》是杜甫晚年为逃避战乱而寄居夔州时的代表作品,作于大历元年(公元766年),时诗人56岁。
全诗八首蝉联,前呼后应,脉络贯通,组织严密,既是一组完美的组诗,而又各篇各有所侧重。
关于巫山巫峡的导游词范文(2篇)

关于巫山巫峡的导游词范文大宁河小三峡即为有名的巫山小三峡。
大宁河发祥于陕西省平利县的中南山,流经重山峻岭和大小峡谷,一路包容百川清流,穿过巫溪、巫山之间的云崖险峰,注入巫峡西口的浩浩长江。
大宁河千姿百态,神秘莫测,从前长期隐匿无声,近年因为我国游览事业的发展,它初露真容,即一举成名。
有人赞扬它“不是三峡,胜似三峡”,“神矣绝矣,叹为观止矣”。
大宁河小三峡是龙门峡、铁棺峡跟滴翠峡的统称,它是大宁河景致的精髓所在。
小三峡南起巫山县,北至大昌古城,全长约____公里。
龙门峡从巫山县逆水而上,第一个峡谷就是龙门峡,峡长约____公里,峡口犹如瞿塘峡中的“夔门”,峡口两岸峭壁巍峨入云,峰峰绝对,形若一扇扇铁门,雄奇壮观,故有“小夔门”之称。
进峡后,两岸峰峦矗立,绝壁摩天,悬崖上翠竹垂萝,摇曳多姿。
河东岩壁上,有一清泉汩汩流入河中,人称“龙门泉”;河西绝壁上可见一方方的石孔,有序地延长____余公里直到黑水河,这些石孔即为古栈道的陈迹。
铁棺峡出了龙门峡,就是著名险滩“银窝滩”了。
这里山回水转,滩险流急,实为航程上的险途。
过了险滩即进入铁棺峡。
铁棺峡长约____公里,这里两岸危峰兀立,构成一组组自然雕塑,个个妙不可言。
东岸崖壁上有一金鳞闪闪的长岩,很像从天外漫游归来的巨龙,且龙首已经进洞;对岸山腰有一溶洞,洞口有块黄色圆石,如同正欲出洞的猛虎;西岸悬崖下有串串倒悬的钟乳石,其样子容貌像是两匹骏马,其头已进山,但马尾和后腿还在山外。
于是人们就给它们分辨取名为龙进、虎出、马归山。
此外在河东岸离水面四五米高的绝壁石缝中还有一具玄色的悬棺,俗称“铁棺材”,铁棺峡一名即由此而来。
据考这“铁棺”乃是战国时代巴人的悬棺,其并非铁铸,仅因其色类似而言。
目前悬棺群保留最完好的是巫溪县东北____公里的荆州坝,那里有24具黑棺。
滴翠峡持续前往就是小三峡中最长、最迷人的滴翠峡。
滴翠峡长约____公里,峡中钟乳石遍布,石石滴水,处处苍翠,故名滴翠峡。
巫山巫峡原文及翻译

巫山巫峡原文及翻译巫山巫峡是中国浙江省以及湖南省的一处独特而又壮观的山景,被誉为“江南四大名山”之一,而这里也是著名的文学巨匠黄兴在《巫山放歌》一诗中描绘的地方。
《巫山放歌》完整文本如下:西湖醉断空,芦花江南双曲。
巫山放歌更高,声中衣锦山河静。
水下楼台掩流莲,夜空满星回影清。
一泓清泉出清欢,祝君莲花四时馨。
翻译:西湖沉醉断空,芦花江南双曲转弯。
巫山放歌声更为高昂,声音当中可以看到衣锦山河梯田静谧。
水下楼台掩映流莲,夜空满载星光,连绵不断回影清澈。
一泓清澈的泉水源源不断流出清澈的欢愉,祝福你,莲花四季此词此赞馨香四方。
巫山巫峡的美丽经久不衰,自古以来,便吸引着穿越江南的旅行者去游览它的险峻山脉。
早在元代,巫山已被许多文人诗人亲临探索,而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当属黄兴名篇《巫山放歌》。
在这首诗里,黄兴把西湖和芦花江两个一绝风景比作巫山的美,他的言论具有神奇的魅力,令人迷醉其中,被美的魅力所迷。
在巫山之上,游客们可以看到壮观的山景,这里有壮丽的峡谷,两旁是陡峭的山坡,遍布着翠绿的树林、红彤彤的岩石,更有潺潺的溪流和瀑布攀爬着悬崖,延伸出去,一直都是绿色的大地。
在晴朗的日子,游客们可以看到云雾绕着巫山,把这里景致包围在里面,把这里变成一个童话般的仙境。
今天,巫山巫峡依旧以它独特而又壮观的风景吸引着游客,人们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历史文化和自然风景的完美结合,数不清的古迹、祠堂、寺庙和悬崖峰巅,都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令人惊叹不已。
巫山巫峡的美,贯穿着文化的传承,它的魅力令人着迷,也深深影响着穿越江南的旅行者。
穿越巫山巫峡,游客们可以欣赏到这里的绝美风光,也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沧海桑田,可以品味到祖先的智慧,可以欣赏到自然的繁茂,可以领略到艺术的精妙,而这一切都源于黄兴诗句深邃的对巫山的描写。
穿越江南,到达巫山巫峡,游客们可以在这里感受到自然和历史的结合,于是他们也便有机会体会到一种奇妙的情怀:“江南的巫山,高出西湖芦花,它的美景令人醉歌”。
巫山 巫峡

教学要点
1、古今词义异同 2、字形本义引申义 3、古音通假 4、语法现象 5、古汉语引用明引暗引合叙互文
【课文讲读】 江水又东,径巫峡,杜宇所凿以通江水也。 ——东,向东流。名词直接用如动词——这个名词后边无其它动词作谓 语;名词“东”受到副词“又”修饰。 ——对比: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海——东,名词作状语,后边另有动词 “流注”作谓语。 ——径,经过。(经,本义经纬,引申为经过,径直,写为径,简化为 迳。) ——所凿,所字结构,所粘附动词,相当于这个动词所带的名词宾语— —所开凿的地方。例如:所见所闻、不知所云,等。 ——长江水又向东流去,经过巫峡,就是古代传说中蜀国帝王杜宇所开 凿的用来疏通江水的那个地方。(四川简称蜀,古称巴山蜀水。电影《巴山 夜雨》)
巫山 巫峡
【课文说明】 郦道元:南北朝时北魏人, 地理学家,文学家。
《水经》:我国古代地理著作。 《水经注》是郦道元对《水经》 的补充修订。在地理、历史、文化等 方面有重要价值。许多篇章也是文学 性很强的游记散文。 《巫山、巫峡》通过描写巫山巫 峡的地理特征、奇异风光,展现了祖 国山河的雄奇美丽。
——其翼附群山,它就像双翼一样遮擭着群山而使它们依附于自己。 ——并概,并,从二人并立;概,升概,保持量器公平的刮板,引申为平列。 《韩非子》:为酒甚美,悬帜甚高,升概甚平,然酒酸而不售。 ——青云,云与天同青,比域高远、通达。青云直上。不坠青云之志。 ——就,趋近。 ——优劣,此指高低。 ——九疑山,疑,后加山字头。尧把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舜南巡而死, 葬于九疑山。 《史记·五帝本纪》:娥皇与女英追到湘江,“以涕(泪)洒竹,竹尽 斑。”自沉湘江,死而为神。 《九歌·湘夫人》首句:帝子降兮北渚。 ——由新崩滩向下十多里,就是高大雄伟的巫山,不只是三峡当地所无可匹 敌的,而是应当与岷山、峨眉山的山峰比较高低,与衡山、九疑山的峻岭相 互并列;向下它就像鸟的双翼遮擭群山而使它们依附于自己,向上它可与青 云平齐,恐怕还要与霄汉和银河比较才能辨别它们的高低!
巫山巫峡文言文及翻译

【原文】
巫山者,古称巴山,在蜀之西南,连绵数百里,峰峦如聚,云雾缭绕,朝暮变幻,气象万千。
巫山十二峰,各具特色,如神女峰之秀美,飞凤峰之灵动,南陵峰之雄伟,西陵峰之险峻,东陵峰之秀丽,北陵峰之幽深,中陵峰之壮观,南陵峰之雄奇,西陵峰之峻峭,东陵峰之清幽,北陵峰之深邃,中陵峰之巍峨,皆各有其胜。
巫峡者,亦称峡江,长江三峡之一,两岸峭壁,壁立千仞,江水湍急,波浪滔天。
古有诗云:“巫峡巫山云雨奇,十二峰前百丈梯。
”言其山水之奇,风景之绝。
【翻译】
巫山,古时称为巴山,位于蜀地的西南部,绵延数百里,山峰连绵,云雾缭绕,早晚景色变幻,气象万千。
巫山十二峰,各具特色,如神女峰的秀美,飞凤峰的灵动,南陵峰的雄伟,西陵峰的险峻,东陵峰的秀丽,北陵峰的幽深,中陵峰的壮观,南陵峰的雄奇,西陵峰的峻峭,东陵峰的清幽,北陵峰的深邃,中陵峰的巍峨,每座山峰都有其独特的胜景。
巫峡,又称峡江,是长江三峡之一,两岸峭壁高耸入云,高达千仞,江水湍急,波浪滔天。
古时诗人有诗云:“巫峡巫山云雨奇,十二峰前百丈梯。
”描述了这里的山水之奇,风景之绝妙。
巫山巫峡原文及注释

巫山巫峡原文及注释:原文:巫山巫峡郦道元郦道元〔南北朝〕江水又东,迳巫峡,杜宇所凿以通江水也。
郭仲产云:“按地理志,巫山在县西南,而今县东有巫山,将郡县居治无恒故也!”江水历峡,东,迳新崩滩。
此山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崩,晋太元二年又崩。
当崩之日,水逆流百余里,涌起数十丈。
今滩上有石,或圆如箪,或方似笥,若此者甚众,皆崩崖所陨,致怒湍流,故谓之新崩滩。
其颓岩所余,比之诸岭,尚为竦桀。
其下十余里,有大巫山,非惟三峡所无,乃当抗峰岷峨,偕岭衡疑;其翼附群山,并概青云,更就霄汉辨其优劣耳!神孟凃所处。
《山海经》曰:“夏后启之臣孟凃,是司神于巴,巴人讼于孟凃之所,其衣有血者执之,是请生,居山上,在丹山西。
”郭景纯云:“丹山在丹阳,属巴。
”丹山西即巫山者也。
又帝女居焉。
宋玉所谓:“天帝之季女,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封于巫山之阳。
精魂为草,寔为灵芝。
”所谓“‘巫山之女,高唐之阻,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旦早视之,果如其言。
故为立庙,号朝云焉。
”其间首尾百六十里,谓之巫峡,盖因山为名也。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注释:1.迳:经过。
2.箪:古代用竹子等编成的盛用的器具。
3.笥:盛饭或盛衣物的方形竹器。
4.竦桀:高耸特出。
5.岷峨:岷山和峨眉山的并称。
6.自:在,从。
7.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个省级行政单位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三峡全长实际只有四百多里。
8.略无:毫无,完全没有。
阙:通“缺”,缺口,空隙。
9.嶂(zhàng):直立如屏障一样的山峰。
秋兴八首(杜甫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秋兴八首唐代: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驰。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
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樯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标签秋天、抒情、写景、忧国忧民、组诗译文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
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
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夔州的高城上又迎来了落日。
每当晚上北斗星出现的时候,我就按照它的方向来寻找长安的所在。
听到巫峡的猿啼,我真的流下泪来。
我也希望乘着浮槎回到自己的故乡,但这愿望终究还是落空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说明】郦道元:南北朝时北魏人,地理学家,文学家。
《水经注》是郦道元对《水经》的补充修订。
在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有重要价值。
许多篇章也是文学性很强的游记散文。
《巫山、巫峡》通过描写巫山巫峡的地理特征、奇异风光,展现了祖国山河的雄奇美丽。
【课文讲读】江水又东,径巫峡,杜宇所凿以通江水也。
——东,向东流。
名词直接用如动词——这个名词后边无其它动词作谓语;名词“东”受到副词“又”修饰。
(对比: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海——东,名词作状语,后边另有动词“流注”作谓语。
)——径,经过。
(经,本义经纬,引申为经过,径直,写为径,简化为迳。
)——长江水又向东流去,经过巫峡,就是古代传说中蜀国帝王杜宇所开凿的用来疏通江水的那个地方•词类活用•东,向东流。
名词直接用如动词•使动:怒湍流•附群山所字结构•——所凿,所字结构,所粘附动词,相当于这个动词所带的名词宾语——所开凿的地方。
例如:所见所闻、不知所云,等。
•所:•1、所+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
•“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忧。
”《史记平原君列传》•2、所+介词+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表示跟动词相关的原因、处所、时间以及手段等。
•“是吾剑之所从坠。
”《吕氏春秋察今》•“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柳子厚墓志铭》文字•迳==径•云////雲•通假:•竦----耸•寔----是•阙----缺•杜宇:传说中的古代蜀国国王。
《太平御览》卷166引汉扬雄《蜀王本纪》:“荆人鳖令死,其尸流亡,随江水上至成都,见蜀王杜宇,杜宇立以为相。
杜宇号望帝,自以德不如鳖令,以其国禅之,号开明帝。
”杜宇帝号又叫作望帝。
据说他死后灵魂变为鹃,所以人们把这种鸟称之为杜鹃、杜宇,也就是子规,布谷。
•据《成都记》载:“杜宇又曰杜主,自天而降,称望帝,好稼穑,治郫城。
后望帝死,其魂化为鸟,名曰杜鹃。
”•宋王安石《杂咏绝句》之十五:“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不信呵去那緑杨影里听杜宇,一声声道‘不如归去。
’”•《红楼梦》第七十回:“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
”郭仲产云:“按地理志,巫山在县西南,而今县东有巫山,将郡县居治无恒故也!”——云,云说,如“子曰诗云”。
辩证:“云”表“云雨”义可通“雲”,但“雲”不能通“云”,即不能表示“云说”义。
云与雲,不是异体字。
——将,语气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居,居处,处所;治,治理,指行政机关。
——无恒,无常,变化不定。
——南朝刘宋诗人郭仲产说:“按照《汉书·地理志》记载,巫山应在巫山县西南,可是现在巫山却在巫山县以东,这大概就是古代郡县政府所在地不固定的缘故吧!”•“志”是历史著作中的一种体裁。
“志”的内容是关于政治、经济、典章制度等方面的发展、演变的的情况,带有专题的性质。
“志”这种体裁是《汉书》的作者班固创造的,它与《史记》的八书有同样的性质。
《汉书》有十志,《地理志》是其中的一篇。
•或:•肯定性无定代词表示“有的人(有的事物)”。
(与“莫”相对。
莫,否定性无定代词)。
•例如:•《孟子》:……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故曰:或劳心,或劳力。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司马迁《报任安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古代的纪年方法•1、干支纪年辛亥革命戊戌变法辛丑条约•2、王号纪年•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春秋》十二公•隐公、桓公、庄公、闵公、僖公、文公、宣公、成公、襄公、昭公、定公、哀公•3、年号纪年•汉武帝建元元年其颓巖所余,比之诸岭,尚为竦桀。
——颓,倾颓,坍塌。
——竦,通耸,耸立。
桀,突出。
杰出,杰出。
——比之诸岭,比之于诸岭,与诸岭比较它。
——那坍塌的山崖剩余的部分,比起其它各个山岭,还算是高耸突出的。
其下十余里,有大巫山,非惟三峡所无,乃当抗峰岷峨,偕岭衡疑,其翼附群山,并概青云,更就霄汉辨其优劣耳!——惟,只,仅仅,副词,表限止语气。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悠悠万事,惟此为大。
非惟天时,亦抑人谋。
——所无,所无可匹敌的。
——乃当,而是应当。
——抗峰,与峰相抗,相比较。
偕岭,与岭相并,相并列。
偕,双方一起,如偕夫人出访。
——其翼附群山,它就像双翼一样遮擭着群山而使它们依附于自己。
——并概,并,从二人并立;概,升概,保持量器公平的刮板,引申为平列。
《韩非子》:为酒甚美,悬帜甚高,升概甚平,然酒酸而不售。
——青云,云与天同青,比域高远、通达。
青云直上。
不坠青云之志。
——就,趋近。
——优劣,此指高低。
——九疑山,疑,后加山字头。
尧把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舜南巡而死,葬于九疑山。
《史记·五帝本纪》:娥皇与女英追到湘江,“以涕(泪)洒竹,竹尽斑。
”自沉湘江,死而为神。
《九歌·湘夫人》首句:帝子降兮北渚。
神孟涂所处。
《山海经》曰:“夏后启之臣孟涂,是司神于巴,巴人讼于孟涂之所,其衣有血者执之,是请生,居山上,在丹山西。
”——神,古人称自己的祖先为神,祭神即祭祖,神灵就是祖先的灵魂。
庙供奉的是神,所以叫家庙、祖庙。
另:佛寺供奉佛——佛家修炼的最高境界;道观供奉仙——道家修炼的最高境界——仙风道骨。
——后,本义君主、帝王,如周的先人后稷,后指君主,稷是封号。
《左传·蹇叔哭师》: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避风雨也。
夏后皋,夏天子皋,夏桀的祖父。
“后”词义缩小,专指帝王配偶,如皇后、太后。
後,从彳chi,本义走在后面,落在后面。
•司,执掌。
如:司机,司仪,司令,礼宾司,官司。
•——执,古字形象被捆束受刑的人,本义逮捕。
•——巴,古国名。
巴山蜀水。
•——这里传说是神孟涂所居处的地方。
《山海经》记载:“夏代帝王启有个大臣叫孟涂,这个人在巴地执掌神灵的事情;巴地的人到孟涂住的地方去打官司,孟涂发现他们当中衣服上有血迹的,就把他抓起来;这个人请求活命,孟涂就让他居处在山上,地点在丹山以西。
”郭景纯云:“丹山在丹阳,属巴。
”丹山西即巫山者也。
——即,就,副词,加强判断。
——者也,表示判断语气。
又帝女居焉。
宋玉所谓:“天地之季女,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封于巫山之阳。
精魂为草,寔为灵芝。
”所谓“‘巫山之女,高唐之阻,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旦早视之,果如其言。
故为立庙,号朝云焉。
”——对比:又帝女居焉。
焉,于此,具有指代意义。
行:十字路口→道路→行走→出門遠行→女子出嫁女子有行,遠父母兄弟。
(《詩經·邶風·泉水》)封:給樹木培土→堆土筑墳。
故为立庙,号朝云焉。
焉,虚化为表示指点语气的语气词。
——寔与屋室、家居有关,用作近指代词“是”属于通假,因为这个意义一般写作“是”。
例如上文:“是司神于巴”;“是请生”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今世界殊。
——注:巫山有神女峰。
宋玉《高唐赋》称楚襄王梦见神女,神女说她“旦为行云,暮为行雨”。
• ——另外天帝的女儿也曾居住在这里。
• 李善注宋玉《高唐赋》注文说:“天帝有个小 女儿,名叫瑶姬,还没有出嫁就死了,被封在巫 山的南面。
她的灵魂化为草,这种草就是灵芝。
” • 宋玉《高唐赋》说:“巫山有位神女,在高唐 遭遇险阻,早晨化为行云,傍晚化为细雨,朝朝 暮暮,变化不定,就在那巫山附近的阳台山下。
” 李善注文说:“第二天早晨去那里实地观察,果然 就象宋玉所说的那样。
所以就为那位巫山神女建 立了一座庙,名号就叫朝云。
”其间首尾百六十里,谓之巫峡,盖因山为名也。
——因,从囗wéi(围)从大(大人形),“茵”的本 字,本义席子,引申为依靠、凭借。
——巫峡首尾全长一百六十里,称它为巫峡,就是凭 巫山来为它命名的。
决,水缺。
——玦,玉缺。
袂,衣缺。
阙,门阙。
古代宫殿等大型建筑前常有柱无门, 故称“门阙”。
“阙”表示“缺”的引伸义——通假。
•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 ——自,介词,这里是“在”的意思。
• ——略,副词,简直,一点儿,只起修饰 作用。
• ——阙,通缺。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自,假如,常“自非”连用,若非,除非,假如不是……。
——亭午,中午,正午;夜分,夜半,午夜与凌晨分接的时间。
——曦月,日月。
曦,日光,如晨曦微露。
——前一分句对偶,名词、动词分别对举。
——后一分句合叙——本应分开叙说而合在一起叙说,从而使 语言简洁紧凑,又称并提。
例如:不依规矩,不能成方圆。
《左传·鞌之战》: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
——举目四望,到处重严迭嶂,隐天蔽日;如果不到中午,就 看不见日光,不到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 并提 •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不能看见太阳和 月亮。
• 这句话从修辞方式说,叫做并提式,也叫 做“合叙”。
就是把两种有关的情况合起来 叙述,相提并论。
如果这句话拆开来说, 应是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分不见月。
• “耳目聪明,齿牙完坚。
”(《后汉书 华佗 传》) •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 其刑赏, ”(《出师表》)• 互文: • 将本应并提的两件事物于前后文分叙其一, 使上下文互相补充,合而见义,以求文辞简 洁或句式对称。
•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 • (杜牧《泊秦淮》) •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 (王昌龄《出塞》)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 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 疾也。
——襄,浸漫,冲上;襄陵,江水漫上山陵。
——沿,顺流而下;泝,通溯,逆流而上;沿泝,指 向上向下的行船。
——或,副词,或者。
这里表假设的情况。
——虽,即使;乘奔,骑乘奔马;御风,驾御长风。
——不以疾也,也不认为迅疾,快速。
——御风,《庄子·北冥有鱼》讲修养的境界,超凡 脱俗,御风而行,无己,无功,无名。
或 ①有時(見中學語文第四册); ②偶或,或者(見課本注); ③連詞,如果(見《文言虛詞淺釋》)雖:讓步假設連詞。
即使。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yăn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从两句意义联系上来看,修辞手法上也是“合叙(并提)”——本应合起来叙说而分开叙说——洁白湍急的山水回旋着清流,碧绿清澈的水潭倒映出景物。
——巘,山顶;绝巘,绝顶。
——漱,冲荡,冲刷。
——清荣峻茂,到处水流清澈,万木争荣,山势高峻,野草丰茂。
——良多趣味,确有很多引人愉悦的风味情趣。
良,的确,副词。
用心良苦。
每到晴初霜旦,林寒涧肃sù;常有高猿长啸xiào,属zhŭ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晴初霜旦,雨后初晴,下霜的早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