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的概况

文景之治概述
说起那文景之治,嘿,那可是咱中国古代历史上头一号的太平盛世哟。
西汉时候,文帝跟景帝两个皇帝,那真是了不得,把个国家治理得巴巴适适的。
文帝嘛,他一来就晓得要拢人心,对老百姓好得不得了。
减税、免徭役,让大家伙儿能够喘口气,安心种田过日子。
还提倡节俭,自己不穿好的,不吃贵的,朝廷里头也是一股子清风气。
景帝接棒后,更是不得了,继续推行文帝的好政策,还加强了中央集权,把诸侯王的势力给削弱了,国家就更稳定了。
农业上也是下了大力气,兴修水利,鼓励耕种,粮食产量噌噌往上涨,仓库里头都堆得满满当当的。
文化上,也是百花齐放,儒家思想开始受到重视,读书人有了盼头。
社会风气也是好得很,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大家伙儿都和谐相处,没得啥子治安问题。
经济也是飞速发展,商业贸易逐渐繁荣起来,丝绸之路也慢慢开了张,跟外面的交流多了起来,好东西、新技术都往咱这儿来。
总而言之,文景之治那几十年,真是国泰民安,国家昌盛,老百姓安居乐业,生活过得美滋滋的。
后世提起这段时期,都是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
所以说,文帝景帝,那绝对是功不可没的两位好皇帝,给咱中华历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文景之治时间是什么时候

文景之治时间是什么时候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文景之治时间是什么时候,一起来看看吧。
文景之治的时间文景之治时间是公元前167年至1前41年,是西汉王朝第五位皇帝汉文帝刘恒与第六位皇帝汉景帝刘启在位时出现的治世。
文景之治的时间分为两个时间段,汉文帝刘恒统治时期和汉景帝刘启统治时期。
公元前180年汉文帝刘恒登基为帝,他沿袭了汉初“与民休息”的政策,并在此基础之上减免税赋,与周边国家和平共处,减免战事,实现“轻徭薄赋”。
注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带头在田间耕作,鼓励农民的劳动积极性,西汉原本衰弱的经济在文帝的种种举措之上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在经过诸吕之乱后,文帝着手削弱诸侯势力,抑制豪强,加强中央集权,使国家处于一个相对和平的状态之下。
这是文景之治的文治时期,这段时期的时间是公元前180年至公元前157年。
文景之治的景治时期,即汉景帝的在位时间是公元前157年到公元前141年。
景帝刘启登基之后,平定了七国之乱,在文帝的基础之上更大限度的加强了中央集权。
而且他与文帝一样亲自去农田耕种,以身示教。
景帝继续推行文帝时期的轻徭薄赋和与民休息的政策,并且还允许本国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利用贸易顺着赚取了不斐的收入,使得西汉经济达到了十分繁荣的地步。
因为是汉文帝和汉景帝在位期间共同取得的成就,所以后来的史学家便将此成为文景之治。
也因此文景之治时间就是汉文帝与汉景帝的在位为帝的时间。
文景之治的结果汉文帝和汉景帝在位时对于治理西汉王朝采取的措施,能被后人概括为“文景之治”,并赞扬它是中国封建社会史上第一个太平盛世,可见文景之治的结果是很好的。
那么文景之治究竟为西汉的发展带去了怎样的结果呢?西汉初年的时候,大的诸侯国内的人口数量差不多是一万户左多,小的不过五六百户。
然而到了文景之世的时候,休养生息的政策使得很多流离在外的居民回到家乡,而且还有轻徭薄赋的政策,因此人口数量增长的特别的快。
文景之治措施

文景之治措施
文景之治是指汉朝文景两帝刘启和刘盈时期的政治治理和发展措施。
刘启是汉高祖刘邦的儿子,刘盈是刘启的儿子,他们统治期间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政策举措,以巩固汉朝的统治地位,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繁荣。
在政治方面,文景两帝采取了开明的统治策略,采用谦虚谨慎、容人任贤的治国理念,尊重儒学,亲近士人,引进许多贤才为官,重用智力、才能和行为正直的人物,注重任人唯贤。
他们致力于选拔优秀的官员来管理国家事务,建立起了独立的司法系统,加强了科举制度,使之更加公正,避免了贿赂和权力滥用的问题。
同时,他们也积极推进教育改革,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推广儒家经典,培养国家的未来人才。
在经济方面,文景两帝实行了一系列的农业发展政策,鼓励农民生产,并通过减税降租的方式减轻农民的负担。
他们着力改善水利,加强农田的灌溉和排水,提高农业生产力。
此外,他们还积极发展农桑科学技术,推动农业的科学化、现代化。
这些措施使得农业生产得到了显著的发展,促进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国家的财富积累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在外交方面,文景两帝采取了宽和外交政策,与周边国家保持友好关系,并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
他们努力推动对外贸易,拓展对外市场,促进了国际经济交流和文化交流。
总的来说,文景之治的措施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和外交方面,秉持开明、谨慎、善治的理念,推动了汉朝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文景之治知识点总结

文景之治知识点总结一、时代背景西汉时期初期,是秦朝统治结束后,楚汉之争后,刘邦建立了汉朝的初期。
这一时期的政治局势还比较混乱,战乱频繁,国家内部秩序不稳定,经济处于混乱状态。
但随着刘邦的统一,中国的政治经济逐渐开始恢复,社会秩序逐渐稳定下来,国家开始进入一个较为稳定发展的时期。
二、皇帝治理文景之治的时期内,有两位皇帝,分别是汉文帝和汉景帝。
汉文帝励精图治,提倡儒家思想,实行文治。
他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推行了一套顺应时代需要的政治制度,朝政变得更加清明有序。
他重用贤能,并实施行贤政,使得社会风气转变。
对内加强中央集权,对外稳定边疆。
汉文帝还建立了太学,开创了封建教育的先河。
这一系列措施成为了文景之治的基础。
汉景帝继续了父亲的政策,坚持尊师重教,恢复了一些传统文化制度,并进行了一些京城的建设。
他还大力发展农业以解决经济危机,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在其政治上,汉景帝加强了朝廷的中央集权,并进行了一些道路修筑等实施工程建设。
他较好地继承了文帝的政治成就。
三、社会经济发展文景之治时期,经济得到较为稳定的发展。
在汉文帝的政策下,社会风气逐渐好转,比较的社会秩序得以稳定,经济也逐渐得到了恢复。
为了解决人民生活困难的问题,汉文帝开始进行农田的整顿,逐步恢复了土地的生产能力,使得生产逐渐恢复。
在经过几年的发展后,汉景帝也通过了许多有利于农业的政策,使得生产力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在手工业方面,由于统治者对手工业的支持,手工业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这使得商品得以充分流通,人民生产了较为丰富的日用品和粮食。
为了解决经济危机,文景之治的时期还提倡了“俭约持用”的传统思想,减轻国家对百姓的负担,从而激发了经济的发展潜力。
四、文化教育文景之治时期也是中国文化的黄金时期。
汉文帝在位时,设立了太学,寻求儒家文化的复兴,推崇儒家思想,使得当时的文化教育也得到了发展。
在汉景帝时期,对文化的扶助更加明显,对史学的修撰十分重视,大力扶持史官文人,以顺应当时的局势需要。
文景之治的解释

文景之治的解释
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
汉初,因多年战乱导致社会经济凋敝,汉廷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
汉文帝分别两次“除田租税之半”,还全免田租。
共免收全国田租十三年。
这说明官府掌握有足够的粮食储备,农民的处境也暂时得到改善。
同时,对周边敌对国家也不轻易出兵,维持和平,以免耗损国力。
汉文帝生活十分节俭,宫室内衣服没有增添,衣不曳地,车类也没有添,帷帐不施文绣,更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物。
因此,国家的开支有所节制,贵族官僚不敢奢侈无度,从而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解百官关心农桑。
每年春耕时,他们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做榜样。
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当时社会比较安定,使百姓富裕起来。
到景帝后期时,国家的粮仓丰满起来了,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以至于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了。
随着生产日渐得到恢复并且迅速发展,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的景象。
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汉朝的物质基础亦大大增强,是中华文明迈入帝国时代后的第一个盛世。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查阅专业汉史书籍或相关文献了解更多有关“文景之治”的详细信息。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知识点总结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知识点总结
一、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
1.楚汉之争
(1)含义: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锋刘邦为汉王。
双方为争夺国家统治权展开争战
(2)项羽失败原因:刚愎自用,一味依赖武力
(3)刘邦胜利原因:注意收揽民心,善用人才,力量逐渐由弱变强
(4)双方决战地点:垓下
2.西汉的建立
(1)建立者:刘邦,他就是汉高祖
(2)时间:公元前202年
(3)定都:长安
二、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
1.背景
(1)由于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
(2)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成为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
2.休养生息政策
(1)目的: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
(2)措施
①下令让部分士兵还乡务农,并将那些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
②鼓励民众致力农业生产,汉高祖实施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把田租定为十五税一,也就是农民将收获物的十五分之一交给国家,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
(3)影响:西汉经济从战乱中逐步恢复,国家局势稳定下来
3.对外关系
(1)措施: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
(2)目的:以缓和双方的关系
(3)作用: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营造了和平的环境
三、“文景之治”——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盛世局面
1. 措施
(1)汉文帝:十分重视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与民休息
(2)汉景帝:下诏准许缺少耕地的农民户迁到耕地有余,水利条件好的地方(3)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2.表现: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人民生活安定。
文景之治名词解释

文景之治名词解释
文景之治是指汉宣帝刘询和汉元帝刘奭在位时期的一种治理政策。
这一时期是西汉王朝的鼎盛时期,国家繁荣稳定,社会风气良好,经济文化发展,被后世誉为文景之治。
“文”指的是文化繁荣,西汉时期出现了诸多文学艺术的杰出代表,如司马迁的《史记》、刘向的《列女传》等。
这个时期,重视儒家思想,推崇礼乐教化,提倡仁义道德,儒学成为当时的官方思想,成为治理国家的重要依据。
汉宣帝还设立太学,教育培养人才,进一步推动了文化的繁荣。
“景”指的是国家的繁荣景象。
在这一时期,国家政务得到了有效的整顿和改革,百姓生活安定,社会秩序良好。
汉宣帝时期,对内修饰宫殿,对外开展修筑水利灌溉工程,提高生产力,加强国家实力。
他还打击贪官污吏,严惩腐败行为,使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社会风气得到了提升。
而“之治”指的是治理政策的有效执行和成效显著。
汉宣帝和汉元帝时期,国家外交稳定,与外邦的关系和睦,达到了安全的境界。
他们对待官僚集团的态度较为严厉,勤政廉洁,不惜与权贵对抗,使政治环境整体得到改善,百姓得到的有效保护。
文景之治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都有显著成就。
它通过正道治国,清政治,聚民力,创造了一个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这一时期丰富了社会文化,推进了国家的繁荣稳定,为后续的汉武帝时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文景之治的那个概念

文景之治的那个概念文景之治是指中国历史上东汉末年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实行的一种政治理念,包括了以文治和教化为核心的治国方法。
这一时期的政权主张文化兴盛,儒家思想得到重视和普及,社会秩序得以稳定,经济发展得到推动,农民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和恢复,被认为是东汉后期政治治理的一种相对较好的态势。
文景之治的内核是文化建设。
在刘备的统治下,儒家思想成为了统治阶级的主流思想,并成为了国家的正统意识形态。
招贤纳士、推行儒家教化、创造了新的文化规范,这些都使得国家治理更加稳定和有序。
刘备重视文教事业,兴办学校,推广儒家经典,尊重师道,提倡礼义廉耻等儒家道德观念。
文人学士深受重用,成为政治决策的重要参与者,、形象也日益崇高。
这种以文化为核心的治国理念,为国家提供了基本的思想道德支撑,为社会的安定和和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文景之治也在经济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刘备推行了一系列的农业措施和改革,促进粮食产量的增加,减轻农民的负担,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他弘扬农耕文化,加强农业科技引导,并提倡水利建设,使灌溉技术得到改进和推广,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此外,刘备还积极开展经济交流和贸易活动,加强了对西南地区的开发,提高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水平。
这些举措为经济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人民生活的改善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文景之治还体现在社会秩序的维护和和谐发展上。
刘备注重发展治安,加强警察力量,打击犯罪活动,使社会的安全状况相对稳定。
他重视社会公平和道德底线的维护,贯彻实施儒家的仁政理念,修复政治受损和社会撕裂带来的伤痛,提倡仁义礼智信,使人们的社会道德观念得到了恢复和提升。
此外,文景之治对于兼容两汉之間地区文化,贯穿儒足成性,加强地区间文化交流,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文景之治时期的蜀汉政权虽然短暂,但在刘备的领导下,积极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方面的改革措施,在诸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这一时期的政权以文化建设为核心,通过重视教育、普及儒家思想、尊重人才,推动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农民的生活改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恒做出的贡献
• 汉文帝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即位后多次下诏劝课农桑,并 汉文帝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即位后多次下诏劝课农桑, 按户口比例设置三老、孝悌、力田等地方吏员, 按户口比例设置三老、孝悌、力田等地方吏员,经常给予 他们赏赐,以鼓励农民发展生产。他注意减轻人民负担, 他们赏赐,以鼓励农民发展生产。他注意减轻人民负担, 常颁布减省租赋诏令。前一七八年和前一六八年两次「 常颁布减省租赋诏令。前一七八年和前一六八年两次「除 田租税之半」,即租率从十五税一减至三十税一, 」,即租率从十五税一减至三十税一 田租税之半」,即租率从十五税一减至三十税一,前一六 七年又下令尽免民田租税。自后, 七年又下令尽免民田租税。自后,三十税一遂成为汉代田 税定制。同时,每年的算赋, 税定制。同时,每年的算赋,也由过去每年每人一百二十 钱减至四十钱,徭役则减至每三年服役一次。此外, 钱减至四十钱,徭役则减至每三年服役一次。此外,文帝 还下诏「弛山泽之禁」,向人民开放土地和山林资源, 」,向人民开放土地和山林资源 还下诏「弛山泽之禁」,向人民开放土地和山林资源,任 民垦耕;并除盗铸钱令,开放金融,实行金融自由政策, 民垦耕;并除盗铸钱令,开放金融,实行金融自由政策, 结果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无不流通, 结果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无不流通,商品迅速发 农工商业的发展,使文帝时期畜积财增,户口渐多, 展。农工商业的发展,使文帝时期畜积财增,户口渐多, 国家的粮仓钱库溢满,海内殷富,天下家给人足, 国家的粮仓钱库溢满,海内殷富,天下家给人足,社会经 济繁荣。 济繁荣。
目录
• • • • • • • • 吕氏专政 汉景帝刘启 吕氏专政后 七国之乱 汉文帝刘恒 文景之治的影响 刘恒做出的贡献 汉文帝的刑法 汉文帝的外交才能 文帝和他的皇后 拒绝奢侈的汉文帝
吕 氏 专 之 变 政 后
高
吕氏专政
• 刘邦死的早,留下幼子,吕后借督政之名而后专政的·汉高祖的皇后吕 雉。单父(山东单县)人。早年其父为避仇迁居沛县,在一次宴会上 欣赏刘邦非凡的气度,把女儿许配给他。公元前205年,刘邦为项羽 所败,吕雉和刘邦的父母被俘,做了两年的人质,前203年秋,吕雉 归汉后,留守关中。刘邦称帝后,吕雉被立为皇后,子刘盈为太子。 吕后为人有谋略,汉初,吕后助刘邦杀韩信,彭越等异姓王,消灭分 裂势力巩固统一的局面。前195年,刘邦死,惠帝立,尊吕后为皇太 后,惠帝仁弱,实际由吕后掌政,前188年,惠帝崩,立少帝,临朝 称制八年,少帝因其生母为吕后所杀,有怨言。吕后逐杀少帝,立常 山王刘义为帝。『号令一出太后』,吕后先后掌权达十六年。是中国 历史上三大女性统治者(吕后,武则天,慈禧太后)的第一个。 吕后当政内,创自刘邦的休养生息的黄老政治进一步得到推行。刘邦 临终前,吕后问刘邦身后的安排。她问萧何相国后谁可继任,刘邦嘱 曹参可继任;曹参后有王陵,陈平,但不能独任;周勃忠诚老实,文化 不高,刘家天下如有危机,安刘氏天下的必是周勃,可任太尉。吕后 虽实际掌握大权,但她是遵守刘邦临终前所作的重要人士安排遗嘱的, 相继重用萧何,曹参,王陵,陈平,周勃等开国功臣。而这些大臣们 都以无为而治,从民之欲,从不劳民。在经济上,实行轻赋税。对工 商实行自由政策。在吕后统治时期,不论政治,法制,经济和思想文 化各个领域,均全面为「文景之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吕氏专政后
• 汉高后八年(公元前180年)七月,吕后因病去世。九月,吕姓王欲起兵叛乱, 夺取刘汉政权。齐王刘襄随即调集军队,高举“率兵消灭不应当为王的人” 的旗帜发兵西进。相国吕产派遣大将军灌婴率兵迎战。灌婴本来是汉室开国 元勋,是忠于刘氏王朝的重要人物,领兵到莱阳后,安营扎寨,并派人与齐 王联合,按兵不动,只等吕氏集团反叛,以率兵击之。 在长安城里,太尉周勃、右丞相陈平等私下密谋策划,设计让上将军吕 禄交出了兵权。周勃进入军中号令“拥戴吕氏的袒露右肩,拥戴刘氏的袒露 左肩!”军中士卒纷纷袒露左肩,呼声震天。周勃很顺利地将北军控制,成 为反吕的一支主要部队。接着,周勃命令朱虚侯刘章率兵千人以进宫护卫皇 帝为名,伺机捕杀了统率南军的相国吕产。后又捕杀吕禄,并分派人手去捕 杀诸吕,不论老少全部处死。至此,吕氏集团被剿灭,统治大权又回到刘氏 集团手中。 诸吕之乱平定后,周勃、陈平等大臣密商选立皇帝。大臣们一致认为, 代王刘恒适合即帝位。因为现即帝位的少帝和各位王子都不是惠帝亲生,代 王却是汉高祖的儿子,而且为人宽厚,待人仁慈,其母薄氏也很善良,不会 出现拥尊自立的现象。最为关键的一点是代王年龄最大,全国上下无可争议。 于是,周勃、陈平等人亲迎代王人长安而即帝位。闰九月,代王刘恒一行由 代到长安,在群臣拥戴下即皇帝位,是为太宗孝文皇帝。文帝即位后,大赦 天下,积极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开创了汉朝盛世。
汉文帝的刑法
• 文帝对秦代的苛刑峻法在高祖、吕后改革的基础上,又作 文帝对秦代的苛刑峻法在高祖、吕后改革的基础上, 了重大改革。秦代法律规定,罪人的父母、兄弟、姊妹、 了重大改革。秦代法律规定,罪人的父母、兄弟、姊妹、 妻子和子女都要连坐,重者处死,轻者没入官府为奴, 妻子和子女都要连坐,重者处死,轻者没入官府为奴,称 收拏相坐律」。文帝即位初,于前一七九年颁「 」。文帝即位初 为「收拏相坐律」。文帝即位初,于前一七九年颁「尽除 收拏相坐律令」。前一六七年,又将黥、 」。前一六七年 收拏相坐律令」。前一六七年,又将黥、劓、刖左右趾这 几种「肉刑」,分别改为笞三百、五百。秦法还规定, 」,分别改为笞三百 几种「肉刑」,分别改为笞三百、五百。秦法还规定,判 为隶臣妾以及比隶臣妾更重的罪人,都没有刑期, 为隶臣妾以及比隶臣妾更重的罪人,都没有刑期,终身服 劳役。文帝诏令重新制定法律,根据犯罪情节轻重, 劳役。文帝诏令重新制定法律,根据犯罪情节轻重,规定 服役期限;罪人服役期满,可免为庶人。 服役期限;罪人服役期满,可免为庶人。文帝还在一定程 度上尊重官吏的断狱,如对廷尉张释之的几次断狱, 度上尊重官吏的断狱,如对廷尉张释之的几次断狱,虽曾 有不同意见,但最后还是认为「廷尉当是也」, 」,接受了张 有不同意见,但最后还是认为「廷尉当是也」,接受了张 释之的决断。晁错为内史时, 惩恶亡秦之政」, 」,对法 释之的决断。晁错为内史时,他「惩恶亡秦之政」,对法 令进行更定,「论议务在宽厚」,于是在文帝时期「 ,「论议务在宽厚」,于是在文帝时期 令进行更定,「论议务在宽厚」,于是在文帝时期「禁网 疏阔」,「是以刑罚大省」,每年天下断重罪者仅四百, 」,「是以刑罚大省」,每年天下断重罪者仅四百 疏阔」,「是以刑罚大省」,每年天下断重罪者仅四百, 人民所受压迫比秦代显着减轻。 人民所受压迫比秦代显着减轻。
汉史
——一、文景之治
说汉
• 汉朝,是中华民族一个强盛的起点,也是 中华上下五千年中为数不多的盛世之一, 西汉时期的汉文帝刘恒和汉景帝刘启所携 手开创的“文景之治”更是为万世所景仰, 那么,究竟什么是文景之治?开创文景之 治的汉文帝和汉景帝又分别是两个什么样 的人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一起来 看一看。
刘恒的外交才能
• 文帝对周边少数民族采取安抚友好的政策,不轻易动兵, 文帝对周边少数民族采取安抚友好的政策,不轻易动兵,尽力维持相安的关 吕后时,由于对南越采取了不和好的政策, 系。吕后时,由于对南越采取了不和好的政策,致使南越王赵佗一度自立为 南越武帝,役属闽越、西域,又乘黄屋左纛,与汉王朝分庭抗礼。 南越武帝,役属闽越、西域,又乘黄屋左纛,与汉王朝分庭抗礼。文帝即位 为赵佗修茸祖坟,尊宠赵氏昆弟,并再度派陆贾出使南越,赐书赵佗, 后,为赵佗修茸祖坟,尊宠赵氏昆弟,并再度派陆贾出使南越,赐书赵佗, 修好和善,于是赵伉去帝称号,归附汉王朝。文帝初年, 修好和善,于是赵伉去帝称号,归附汉王朝。文帝初年,匈奴在边地骚扰加 文帝前三年( 剧,文帝前三年(前177)五月,匈奴右贤王进犯河南地,至上郡杀略吏民, )五月,匈奴右贤王进犯河南地,至上郡杀略吏民, 抢掠牲畜,丞相灌婴奉命率八万轻骑将匈奴驱逐出塞,初步取得胜利。 抢掠牲畜,丞相灌婴奉命率八万轻骑将匈奴驱逐出塞,初步取得胜利。此后 匈奴虽屡犯边地,文帝只是诏令边郡严加守备;并亲自出巡,视察边境军营, 匈奴虽屡犯边地,文帝只是诏令边郡严加守备;并亲自出巡,视察边境军营, 对治军严饬的细柳营,大加称赞,对防备松懈的霸上、棘门军营,提出批评。 对治军严饬的细柳营,大加称赞,对防备松懈的霸上、棘门军营,提出批评。 他还采纳晁错「募民徙塞下」的建议,把一些奴婢、 他还采纳晁错「募民徙塞下」的建议,把一些奴婢、罪人和平民迁徙到边塞 屯戍,将他们以什伍编制组织起来,平时进行训练,有事则可应敌。 屯戍,将他们以什伍编制组织起来,平时进行训练,有事则可应敌。这种做 法既起到了「御胡」的目的,也起了开发边境的作用,为汉代屯田之先河。 法既起到了「御胡」的目的,也起了开发边境的作用,为汉代屯田之先河。 为加强同匈奴的作战能力,文帝大力推进鼓励养马的政策,「民有车骑, ,「民有车骑 为加强同匈奴的作战能力,文帝大力推进鼓励养马的政策,「民有车骑, 马一匹者,复卒三人」,并在西北边境设立了三十六个牧马所, 」,并在西北边境设立了三十六个牧马所 马一匹者,复卒三人」,并在西北边境设立了三十六个牧马所,用官奴婢三 万人从事牧养、繁殖战马。 万人从事牧养、繁殖战马。这些措施对防备匈奴大规模入侵起到了一定的作 也为后来武帝开展对匈奴的大规模反击战提供了物质保证。 用,也为后来武帝开展对匈奴的大规模反击战提供了物质保证。
拒绝奢侈的汉文帝
• 汉文帝刘恒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几个真正提倡节俭的皇帝之一。史书上记载他老 人家在位时,生活十分朴素,经常身着粗袍;修建陵墓全用泥瓦,甚至连墓室装饰也 明令不准使用金、银、铜、锡等贵重金属;所宠幸的慎夫人,随文帝过着简朴的生活, 平时不着一般贵夫妇穿的拖地长裙,而是像劳动妇女那样“衣不曳地”,所居住的室 内帷帐全无绣龙描凤的纹饰。一次,汉文帝想在宫内修一座露台,就向工匠打听所需 花费,当工匠告诉他修成需要百金时,汉文帝马上感叹:“百金,中人十家之产也。” 于是放弃了原先的打算。 汉文帝拒奢尚俭,非无欲,乃不敢放任也。其时,国家刚刚摆脱兵祸,神州满目疮痍, 犹如废墟,库徒四壁,财力贫弱,皇帝出巡时竟连一辆有派的马车都找不到。平民百 姓更是生计艰难,一遇灾年,赤地千里,饿殍遍野,鬻妻卖子,颠沛流离。 经济状况的恶化,迫使汉皇帝采取了一系列稳定局势的措施,诸如减轻赋税,抑商养 农,募民还乡等,很快使濒临崩溃的国家经济有了些许生机。与此同时,另有一股不 健康风气在悄然增长,那就是宗室列侯的骄奢淫逸。他们为了满足自己私欲,不惜以 增加封国内百姓的负担为代价,使稍得喘息的民生,又坠入了水深火热之中。为解决 此弊,汉文帝决然推行节俭之风,以抵制奢靡的侵害,并且身体力行以影响官风、乃 至民风。据史载:“孝文皇帝即位二十三年,富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有不 便,辄弛以利民。”他的做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所谓“汉兴,扫除顽苛,与民休息。 至于孝文,加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十六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终于 造就了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节俭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