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源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放射源基本知识培训共23页

放射源基本知识培训共23页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放射性防护知识培训【2024版】

放射性防护知识培训【2024版】
主要内容
一、放射性基础知识
1、基础概念
2、射线分类及危害
3、常用的辐射量及单位
二、放射卫生法规
1、《职业病防治法 》
2001年
国务院令60号
1、《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卫生部令第52号)
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2002)
3、《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国务院令第44号
( GBZ101-2002 ) 《放射性白内障诊断标准》 ( GBZ67-2002)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 (总则)等
25 2024/11/1
二、放射卫生法规与标准
主要管理对象及范围
放射工作卫生 防护管理办法
放射防护器材与 含放射性产品卫 生管理办法
放射事故管理 规定
放射工作单位
生产、销售和 进口企业
22 2024/11/1
二、放射卫生法规与标准
(一)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 GB 18871-2002 )
《用于X、γ线外照射放射防护的剂量转换因 子》(GB11712-89)
《不同年龄公众成员的放射性核素的ALI值》 (GB/T16142-1995)等为剂量估算提供基本 参数的标准也属于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
国家标准
专业标准 地方标准 企业标准
21 2024/11/1
二、放射卫生标准
2、放射卫生标准按其性质和使用范围共分6类: (一)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 (二)职业照射的防护标准 (三)公众照射的防护标准 (四)医疗照射的防护标准 (五)放射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六)监测规范和方法标准
发给放射工作人员上岗证,方可上岗 放射工作人员上岗证每年复核一次,每5年焕

炼钢厂放射源培训知识

炼钢厂放射源培训知识

炼钢厂放射源培训知识一、1、《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于2003年6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2003年10月1日起施行。

2、《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于2005年8月31日国务院第104次常务会议通过,2005年12月1日起施行。

3、《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于2005年12月31日国家环保总局局务会议通过,于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4、国家对放射性污染的防治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严格管理、安全第一的方针。

5、不稳定原子核在发生变化的同时会发射各种各样的射线,这种现象就是人们常说的放射性。

放射性物质分为天然放射性物质和人工放射性物质。

6、生活中处处都有放射性,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人们受到的放射性照射大约有82%来自天然环境,约有17%来自医疗诊断,而来自其他活动大约只有1%。

7、放射源是指用放射性物质制成的能产生辐射照射的物质或实体。

按其密封状况可分为密封源和非密封源,我厂使用的铯——137属密封源。

8、防治和减少放射源发出的射线对人体的伤害主要有以下三种防护手段:(一)、距离防护:距离放射源越远,接触的射线就越少,受到的伤害也越少。

(二)屏蔽防护:选用适当的屏蔽材料(如混凝土、铁或铅等)做屏蔽体遮挡放射源发出的射线。

(三)时间防护:尽可能减少与放射源的接触时间。

二、简答:1、放射源的危害有哪些?答:放射源发射出来的射线具有一定的能量,它可以破坏细胞组织,从而对人体造成伤害。

当人体受到大量射线照射时可能会产生诸如头昏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机体损伤,甚至可能导致死亡;但当人只受到少量射线照射时,一般不会有不适症状发生,也不会伤害身体。

2、放射源的分类有哪些?答:根据放射源对人体可能的伤害程度,将放射源分为5类:1类放射源属极危危险源。

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分钟到1小时就可致人死亡。

2类放射源属高危险源。

接触没有防护情况下,这类源几小时至几天可以致人死亡。

化学实验室安全(放射性、辐射防护与放射源基本知识 )

化学实验室安全(放射性、辐射防护与放射源基本知识 )

B: 10kg
单位:Bq/kg、Bq/L、Bq/m3。
B的比活度:10Bq/kg
如:核电站放射性废水中的 Cs-
137:5Bq/L。
(受照体的)吸收剂量
射线
辐射体
射线
射线
定义:单位质量的受照体所接受 (吸收)的辐射能量。
D = E/m。 单位:(J/kg) = 戈瑞(Gy)。 如: 1J/2kg = 0.5Gy。
电子加速,撞击和 电离靶中的核外电 子。
电子猝然停止和外层电子跃迁, 部分能量以连续和特征X射线的形 式放出。

X射线
低 压 电 源
高压电源
射线与X射线、射线与电子束的区别
射线与X射线本质上一样,都是光子,就像
可见光,只不过能量大小不同而已,光子能
量高、 X射线能量低,可见光的能量更低。
实际应用的放射源活度范围: 几十mCi ~ 百万Ci 实验室标准源:1000~10000Bq。
比活度
A和B的活度均为100Bq
A: 1kg
活度能够用来反映辐射体总的 放射性,但不能反映辐射体的 放射性浓度。
A的比活度:100Bq/kg
定义:单Leabharlann 质量或体积中的放射性活度,A/m=(N/t)/m。
辐 射 能 量
剂量这个名词在医学上指的是人 食入药物的物质量,如2mg/天 /人。而这里则是受照体所接受 (吸收)的辐射能量。 物理意义:用于描述射线对受照 体的作用效果。
受照体
剂量
吸收剂量率
在定义剂量时,没有考虑时间的因素,即相同的剂量可以是 1小时的照射,也可以是1天(24小时)的照射。为描述受 照体接受辐照能量的快慢,则需引入剂量率。

A 4r 2

放射源基本知识培训【21页】

放射源基本知识培训【21页】

放射源的用途
应用领域
医用、卫生 、农林牧渔业 食品和饮料、 卷烟轻纺 纸和纸制品生产、冶金 木材加工 、 印刷和出版 橡胶生产 、 探矿和采矿 石油和煤炭加工业、 化工、 玻璃、水泥及其它非金属矿物加工业 机械制造、运输设备 建筑 、水文定的能量,它可以破坏细胞组织 ,从而对人体造成伤害。当人受到 大量射线照射时,可能会产生诸如 头昏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 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机体损伤, 甚至可能导致死亡;但当人只受到 少量射线照射时,一般不会有不适 症状,也不会伤害身体。
放射源基本知识培训
——EHS Department
什么是放射性
»放射性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世界上一切物质都是由一种叫 “原子”的微小粒子构成的,每个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原子核”。大多 数物质的原子核是稳定不变,但有些物质的原子核不稳定。会自发地发 生某些变化,这些不稳定原子核在发生变化的同时会发射各种各样的射 线,这种现象就是人们常说的“放射性”。
4.7 对于发射α、低能β、低能X射线的密封源,距附录A(规范性 附录)所示边界外5cm处的剂量当量率应小于2.5μSv/h。
4.8 除4.7以外的检测仪表,在不同场所使用时,距附录A(规范性 附录)所示边界外5cm和100cm处的剂量当量率应满足表1的要求。
发现或怀疑可能是放射源时,应当如何做?
3.照射量(X):是指X射线或r射线的光子在单位质量空气中释 放出来的全部电子完全被空气阻止时,在空气中产生同一种符号 离子总电荷的绝对值。单位: 库/千克 (C/kg) 实际上,不同密度或组分的物质放在同一点的空气中,即使 照射量相同,吸收剂量并不相同。如1伦琴相当于1千克空气吸 收0.0089焦耳能量,而相当于1千克人体组织吸收0.0096焦耳能量。 因此,照射量只是一种参考比较的物理量。

放射防护知识点总结文案

放射防护知识点总结文案

放射防护知识点总结文案放射防护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特别是在核医学、核能及其他放射性物质和辐射环境中的工作岗位。

放射防护的实施旨在减少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保护工作者和公众的生命、健康和财产,防止辐射污染和保护环境。

除了专业人员外,一般公众也需要了解一些放射防护知识,以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下面将就放射防护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介绍。

一、放射防护的基本原则1. 时间原则:尽可能减少暴露时间,减少辐射吸收。

2. 距离原则:与辐射源保持足够的距离,以减少辐射暴露。

3. 隔离原则:通过隔离、屏蔽和阻挡等措施减少辐射照射。

二、放射源的分类根据放射源的来源和性质,可以将放射源分为天然放射源和人工放射源。

1. 天然放射源:包括地球、太阳天然放射,以及人体内存在的钾、铷、钍等放射性元素。

2. 人工放射源:包括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药物、放射性废物等。

三、辐射防护的措施1. 个体防护:佩戴防护服、佩戴防护眼镜、戴口罩、佩戴手套等。

2. 工作场所防护:增加屏蔽物、加强通风、限制人员进入等。

3. 应急处置:紧急撤离、急救护理、辐射源限制等。

4. 监测控制:辐射剂量监测、环境辐射监测、辐射源追踪等。

四、放射剂量的计量和限值1. 放射剂量的计量单位:剂量当量、照射剂量、照射率、活度等。

2. 放射剂量的限值标准:职业暴露限值、公众接触限值、环境放射标准等。

五、放射防护的法律法规和标准1. 国家标准:《放射防护管理规定》、《电离辐射防护基本标准》、《职业病防治法》等。

2. 行业标准:医疗机构、核能公司、辐射设备制造商等应遵守相关行业标准。

六、辐射对人体的影响1. 急性辐射病:全身照射导致的急性辐射病,表现为神经系统损伤、消化系统损伤等。

2. 慢性辐射病:长期低剂量照射导致的慢性辐射病,包括白血病、癌症等。

3. 遗传影响:辐射对人类生育后代造成的影响,包括遗传基因突变、胎儿畸形等。

七、公众的放射防护知识1. 食品安全:避免食用过多放射性污染的食品,关注食品安全监测信息等。

放射源应用基础知识

放射源应用基础知识
放射源防护基础知识
2017年2月
放射性厚度计、料位计、密度计
含放射源仪表的工作原理和优点:



利用放射性核素发出的各种辐射与物质相互作 用时产生的种种效应(如贯穿、散射、激发、 电离、吸收、衍射、活化、穆斯堡尔效应等) 可制成各式各样的检测、控制和分析仪表 它们具有简单、快速、不接触被测介质、不破 坏测量对象等优点 特别适合连续、自动和计算机化的要求
射线装置
评价标准
②安全操作要求 加速器使用单位应配备工作剂量仪、水箱等剂量测量设 备,并应配备扫描剂量仪、模拟定位机等放射治疗质量保证 设备。
射线装置
评价标准
《医用γ 射束远距治疗防护与安全标准》(GBZ/T161-2004) 医用γ 治疗室的设置,必须保证周围环境的安全。
γ 源置于贮存位置时机头漏射线限值一览表
②治疗室入口必须采用迷路设计,设置门机联锁,并在治疗室门
上要有声、光报警。治疗室内应设置使放射源迅速返回贮源 器的应急开关与放射源监测器。
射线装置
评价标准
工作贮源器内装载最大容许活度时泄漏辐射限值
距贮源器表面5cm 距贮源器表面100cm
任何位置泄漏辐射的空气比 球面上任何一点的泄漏辐射的空 释动能率不得大于100μ Gy/h 气比释动能率不得大于10μ Gy/h
量率。
射线装置
评价标准
《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GBZ130-2013) 在距机房屏蔽体外表面 0.3m 处,机房的辐射屏蔽 防护,应满足下列要求。 ①具有透视功能的X射线机在透视条件下检测时,周围剂 量当量率控制目标应不大于2.5μSv/h。 ②CT 机、乳腺摄影、口内牙片摄影、牙科全景摄影、牙 科全景头颅摄影和全身骨密度仪机房外的周围剂量当 量率控制目标应不大于 2.5μSv/h ;其余各种类型摄影 机房外人员可能受到照射的年有效剂量约束值应不大 于0.25mSv。

放射源基本知识

放射源基本知识

人类一直受到天然电离辐射源的照射,近几十年来,也受到了人工电离辐射源的照射。

射线与人体发生作用同样也引起大量的电离,使人体产生生物学方面的变化。

这些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辐射能量在物质中沉积的数量和分布。

射线对人体的照射可以分为外照射和内照射。

人体外部的放射源对人体造成的照射叫外照射。

由于α射线的穿透本领很小,外照射的危害可以不予考虑;β射线的穿透本领也比较小,一般只能造成人体浅表组织的损伤,因此,对于近距离的β射线应引起注意;γ射线和X射线的射程都比较长,是外照射的主要考虑对象。

人体内部的放射源对人体造成的照射叫内照射。

α射线和β射线的内照射危害比较大,尤其是α射线,是内照射的主要关注对象;γ射线的危害相对较小。

其它射线(中子等)的照射比较少见,这里不作专门讨论。

⏹辐射防护的基本方法⏹为了减少射线的照射,达到辐射防护的目的,在技术上,对内照射的防护措施是减少放射性核素进入人体和加快排出。

对外照射的防护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法:⏹ 1 时间防护⏹对于相同条件下的照射,人体接受的剂量与照射的时间成正比。

因此减少接受照射的时间,就可以明显减少吸收剂量。

⏹ 2 距离防护⏹对于点源,如果不考虑介质的散射和吸收,它在相同方位角的周围空间所产生的直接照射剂量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实际上,只要不是在真空中,介质的散射和吸收总是存在的,因此直接照射剂量随着与源的距离的增加而迅速减少。

在非点源和存在散射照射的条件下,近距离的情况比较复杂;对于距离较远的地点,其所受的剂量也随着距离的增加而迅速减少。

⏹ 3 物质屏蔽⏹射线与物质发生作用,可以被吸收和散射,即物质对射线有屏蔽作用。

对于不同的射线,其屏蔽方法是不同的。

对于γ射线和X射线,用原子序数高的物质(例如铅)效果较好。

对β射线则先用低原子序数的材料(例如有机玻璃)阻挡β射线,再在其后面用高原子序数的物质阻挡激发的X射线。

对中子的屏蔽可以使用富含氢原子的材料(例如水和石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一直受到天然电离辐射源的照射,近几十年来,也受到了人工电离辐射源的照射。

射线与人体发生作用同样也引起大量的电离,使人体产生生物学方面的变化。

这些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辐射能量在物质中沉积的数量和分布。

射线对人体的照射可以分为外照射和内照射。

人体外部的放射源对人体造成的照射叫外照射。

由于α射线的穿透本领很小,外照射的危害可以不予考虑;β射线的穿透本领也比较小,一般只能造成人体浅表组织的损伤,因此,对于近距离的β射线应引起注意;γ射线和X射线的射程都比较长,是外照射的主要考虑对象。

人体内部的放射源对人体造成的照射叫内照射。

α射线和β射线的内照射危害比较大,尤其是α射线,是内照射的主要关注对象;γ射线的危害相对较小。

其它射线(中子等)的照射比较少见,这里不作专门讨论。

⏹辐射防护的基本方法
⏹为了减少射线的照射,达到辐射防护的目的,在技术上,对内照射的防护措施
是减少放射性核素进入人体和加快排出。

对外照射的防护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法:
⏹ 1 时间防护
⏹对于相同条件下的照射,人体接受的剂量与照射的时间成正比。

因此减少接受
照射的时间,就可以明显减少吸收剂量。

⏹ 2 距离防护
⏹对于点源,如果不考虑介质的散射和吸收,它在相同方位角的周围空间所产生
的直接照射剂量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实际上,只要不是在真空中,介质的散射和吸收总是存在的,因此直接照射剂量随着与源的距离的增加而迅速减少。

在非点源和存在散射照射的条件下,近距离的情况比较复杂;对于距离较远的地点,其所受的剂量也随着距离的增加而迅速减少。

⏹ 3 物质屏蔽
⏹射线与物质发生作用,可以被吸收和散射,即物质对射线有屏蔽作用。

对于不
同的射线,其屏蔽方法是不同的。

对于γ射线和X射线,用原子序数高的物质(例如铅)效果较好。

对β射线则先用低原子序数的材料(例如有机玻璃)阻挡β射线,再在其后面用高原子序数的物质阻挡激发的X射线。

对中子的屏蔽可以使用富含氢原子的材料(例如水和石蜡)。

对α射线的屏蔽很容易;在体外,它基本上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但它的内照射危害特别严重。

⏹除了以上三项措施以外,在满足需要的情况下,尽量选择活度小、能量低、容
易防护的辐射源,也是十分重要的。

1)外照射防护
•时间防护——减少受照时间
•距离防护——增大与源距离
•屏蔽防护——设置防护屏障
(2)内照射防护
•控制污染、防止扩散是内照射防护的基本原则。

基本措施包括:围封隔离、净化通风、密闭包容、废物处置和综全措施。

•围封隔离在开放源的的周围设立一系列的屏障,以限制可能被污染的体积和表面。

•净化通风对污染空气的净化,并合理组织通风。

•密闭包容放射性物质存放在密闭的容器中或在密闭的手套箱中进行操作,使之与工作场所的空气隔绝。

•废物处置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妥善处理放射废物
•综合措施这些措施包括:正确的选址和合理的布局;正确地安装安全防护设备;
对工作人员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建立健全安全操作规程;及时有效地消除放射性沾染;合理地处理液态、气态和固态放射性废物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