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白先勇及其文学创作

合集下载

白先勇作家生平和成就

白先勇作家生平和成就

早年生活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素材
白先勇在国外的生活经历让他有了更 多的生活体验和观察,这为他后来的 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例如, 他在国外接触到的多元文化背景、不 同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都为他后来 创作的《纽约客》系列提供了灵感。 同时,他早期的经历也影响了他的写 作风格,例如他的作品中常常使用比 喻和隐喻,这也是受到他早年生活经 历的影响。
04
中华文化全球传播中的角色
白先勇的作品不仅在大陆,而且在海外华人社区也广受欢迎。 他的作品如《红楼梦》的改编等作品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影 响。这表明白先勇在中华文化全球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的作品和活动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 平台。
通过作品弘扬人道主义思想,关注弱势群体权益
作品通过细腻的 描绘展示了弱势 群体的生活困境
白先勇的作品涵盖了多种文化元素,他的作品不仅反映了台湾本土 文化,也融合了西方文学元素,为台湾文化多样性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作品在台湾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桥梁作用,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 的理解和融合。此外,白先勇还在推广传统文化的方面做出了贡献, 他积极参与传统文化活动,为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做出了努力。因 此,可以说白先勇的创作对台湾文化多样性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 动作用。
积极维护台湾地区文化多样性和文化遗产
文学作品对台湾地区文化多样性的积极影响
白先勇的作品以其丰富多元的文化元素,深刻反映了台 湾地区的历史、社会和文化风貌,对维护文化多样性起 到了积极作用。例如,他的小说《台北人》通过对不同 历史背景人物的描绘,展示了台湾地区多元文化的交融 与碰撞。同时,他的作品也激发了读者对本土文化的认 同感和保护意识。
台湾文学中的重要地位
白先勇回到台湾后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其作品在台湾文坛上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逐渐成为台湾文坛的代表性人物。他的作品如《台北 人》等,不仅在文学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同时也反映了台湾社 会历史变迁的真实面貌,对台湾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纽约客 白先勇

纽约客 白先勇

纽约客白先勇《纽约客白先勇》纽约客白先勇是一位享誉世界的作家,他以其深入人心的作品和独特的写作风格在文学界崭露头角。

本文将从纽约客白先勇的生平和创作经历、他的代表作品以及对他的影响进行探讨,以展现这位文坛巨匠的精彩人生和卓越成就。

纽约客白先勇,1945年出生于台湾,是一位华语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

他在台湾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在这段时间里,他的兴趣广泛,对文学和艺术有着极大的热情。

在20世纪60年代初,他前往美国留学,深造于哥伦比亚大学,这一段经历对他的创作有了深远的影响。

白先勇的创作风格独特而个性化,他擅长通过细腻的描述和深入人心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他构建的情感世界中。

他的作品呈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种种困境,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和互动。

无论是他的小说还是他的戏剧作品,都充满了交错的情感纠葛和深刻的触动。

在白先勇的代表作品中,最为人熟知的是他的长篇小说《台北人》。

这部作品以台湾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家族三代人的命运和挣扎,展现了台湾社会的变迁和人们的生活轨迹。

白先勇通过鲜活的人物形象和细腻的描写,让读者对台湾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台北人》被誉为白先勇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也是华语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此外,白先勇还以他的戏剧作品《红楼梦》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红楼梦》是一部历史悠久的中国古典小说,白先勇将其改编为戏剧形式,以其独到的见解和创作手法,呈现了一个更加现代化的红楼梦世界。

他巧妙地将原著中的情感和冲突转化为戏剧冲突,增加了作品的戏剧性和观赏性。

这部作品不仅在国内外舞台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也为白先勇赢得了无数的赞誉和奖项。

无论是小说还是戏剧,白先勇的作品都充满了独特的个人风格和对人性的深度探索。

他独特的叙事手法和细腻的描写技巧使他成为华语文学界的一面旗帜。

他的作品深刻而真实地反映了人类的情感体验和社会的现实,引发了读者们的共鸣。

白先勇的影响力不仅仅局限于文学界,他还是一位有着广泛社交背景的文化思想家。

《白先勇·台北人》原文主题赏析概要

《白先勇·台北人》原文主题赏析概要

《白先勇·台北人》原文主题赏析概要文学名作《白先勇·台北人》原文|主题|赏析|概要作者简介白先勇,广西桂林人。

1937年7月11日生。

父亲白崇禧是 ... 高级将领。

他自幼受父母宠爱,在家里娇生惯养;但当他七八岁时,却染上了肺结核,被隔离在他家花园山坡上一幢小房子里。

那段时间,他家的一位“火头军”讲的《说唐》,便成为他病中寂寞生活的最大安慰。

这位“火头军”是他开始受中国传统小说熏陶的第一个启蒙老师。

从此,他迷上了小说,在他整个小学、中学生涯中,除了学校,他还有一个小说世界。

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红楼梦》,以及巴金的《家》、《春》、《秋》等 ... 新文学作品都给了他影响。

抗战胜利,他随父母从重庆迁居到南京、上海,解放战争后期去香港,后迁居台湾省。

台北建国中学毕业后,入台南的成功大学念了一年的水利系,又考进台湾省大学外文系。

1958年,他在台湾省大学外文系读完一年级,就在《文学杂志》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小说《金大奶奶》,紧接着又发表了《入院》和《闷雷》。

1960年,他读三年级时,和同班同学王文兴、欧阳子和陈若曦等人创办了《现代文学》,他自编自写,陆续在这个刊物上发表了多篇小说。

1961年,他大学毕业。

1963年他到美国依阿华大学作家工作室从事创作研究。

在那里,他较系统地接受了西方现代文学的小说技巧的基本训练。

1965年获硕士学位后,一直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塔·巴巴拉校区任教。

著有: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长篇小说《孽子》等。

内容概要此集由十四个短篇小说构成,每篇都能独立存在,但它们又共有某些相同点,互相串联成一组系列。

第一篇《永远的尹雪艳》,女主人公尹雪艳总也不老。

尹雪艳永远是尹雪艳。

但她的八字带着重煞,犯了白虎,沾上的人,轻者家败,重者人亡。

尹雪艳在台北仁爱路四段的高级住宅区里购置了一座新公馆。

她的新公馆很快地便成为她旧朋新知的聚会所。

白先勇PPT

白先勇PPT

总而言之:在尹雪艳身上,时间和人生经历没有留 下任何痕迹
然而尹雪艳所代表的不仅仅只是一个人物,她自身 承载的即是作者观点在这篇文章中的体现。她代表的是 那个时代的旧上海和台北,更是白先勇作为局外者对那 个时代的慨叹。若说白先勇笔下的女人如同一朵朵娇嫩 的花绝美而凄然地开在白纸上,而尹雪艳就是这张白纸。 她是不可比拟且无法超越的,所以我们说尹雪艳永远不 老,因为上海永远不老。那个时代的记忆,那份“文化 乡愁”,永远会被人们所铭记和谈论。
《台北人》 《寂寞的十七岁》 长篇小说:《孽子》 散文集:《蓦然回首》 《明星咖啡屋》 剧本:《游园惊梦二十年》 《玉卿嫂》
白先勇的小说创作可分为两个时期
一、台湾时期: 《金大奶奶》发表到赴美前夕
回忆少年生活,主观色彩较 浓,较多地受到西方现代文学 的影响。
《玉卿嫂》:一个叫玉卿嫂 的年轻寡妇杀死情人后自戕的 悲剧,以缠绵悱恻的笔调传达 出低回抑郁的感伤情调,具有 浓重的浪漫色彩。 《芝加哥之死》、《谪仙记》、 《上摩天楼》
《孽子》是白先勇至今唯一的一
部长篇小说,也是一部独特的创作。 1977年开始连载,1983年出版单行 本。
小说通过对同性恋故事的描写,
剖析了灵与肉、父与子、情与法等 复杂关系,写出了社会沧桑和动人 的人性、亲情。作者对那些被侮辱、 被损害的“青春鸟”表现了深切的 悲悯,对同性恋者的命运表达了深 切的同情,对传统伦理道德观念进 行了反思,被称为“心灵的独白与 辩解”与“道德的反思与重铸”。
人物形象赏析
永远的尹雪艳,为什么说她永远不老? 1.外貌:永远不老
不管人事怎么变迁,尹雪艳永远是尹雪艳,在台北仍旧穿着她
那一身蝉翼纱的素白旗袍,一径那么浅浅地笑着,连眼角儿也不 肯皱一下。雪白的肌肤,细挑的身材,容长的脸蛋儿配着一副俏 丽甜净的眉眼子。一举手,一投足,总有一份世人不及的风情。 2.内心:不悲不喜

现代小说 下

现代小说  下
交织着主人公王雄流浪与乡愁、漂泊 与渴望归宿、过去与当下、现实与期 待几组复杂的情感。
一系列“物”的意象的出现 1、王雄为丽儿穿手镯、脚镯和项链
的红红绿绿的玻璃珠子;
2、王雄辛辛苦苦为丽儿找到的两金 鱼的栖息之地——金鱼缸; 3、王雄专为丽儿所栽种的成百株的 后来开得血红和极为放肆的杜鹃花。
这三个意象不但本身具备一定意蕴,
雄形象的艺术概括,其个体毁灭的意义 远远超过了一个群体的覆亡,从而带给 读者强烈的震撼感受。
1、“血一般的杜鹃花”有何象征意味?除此之 外,还有哪些意象有何象征意味? 2、分析王雄悲剧产生的原因,它表现了怎样的 主旨?以表少爷作视点来叙述有何作用?
3、向父母以及其他长辈了解我国三年困难时期
城乡人民生活的情况,理解力同种人物形象的 典型意义。 4、《犯人李铜钟的故事》一文最感到你的是什 么?
在眼里。
另一类截然相反的是与百姓同 患难的干部,他们不仅自己同老百 姓一起忍饥挨饿,而且还不得不采 用改变政治身份的方式来为村民解 决生存的威胁。
李铜钟出于捍卫人的基本生存权利
的内在要求做出了“借粮救命”的悲壮
之举,他抗争的代价是付出了自己的生 命。李铜钟作为作者对荒谬时代的普遍
生存状态和一个集多种美德于一身的英
化,出现了理性色彩,表现了“无
根的一代”„„在成熟期的代表性
作品中,刻划出了一个个鲜明而复

杂的人物性格,反映了作者对人和
人生理解益深益广。
《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是小说集 《台北人》中的一篇。所谓“台北人”, 实质上是沦落台北的大陆人,他们虽然离
开了大陆,身居台北,成了台北人,可是
他们眷恋大陆、怀念故土,因此他们苦恼 自己成了台北人而不愿作一个纯粹意义上 的台北人。

白先勇《游园惊梦》

白先勇《游园惊梦》

2、台湾现代派小说的基本特征
(1)着重表现个人的世界
现代派小说反对现实主义小说的以反映客 观世界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为基本出发点、探讨 各种社会问题的传统,把以探索和表现个人的 世界:内心世界、感觉世界、潜意识世界、梦 幻世界等的形象创作作为文学创作的根本出发 点,强调作家“自我剖析”的勇气,注重描写 人的不满现状,丧失信仰、缺乏理想的“孤独 感”、“疏离感”、“失落感”、“心理变 态”,呈现人性的负面。现代派小说家称其为 “心理写实”。
小说主角: 小说主角: 钱夫人 艺名蓝田玉 ,她现在大约四十出头,以前 在南京,清唱出身,最擅长唱昆曲。有一次 钱鹏志大将军在南京得月台听到她唱《游园 惊梦》,动了心,便把她娶回去做填房夫人。 但由于畸形的婚姻使她与钱将军的参谋郑彦 青 私通,然而这情人却终于被自己的亲妹 妹抢走。如今,守寡多年而已丧失青春年华 与富贵社会地位的钱夫人,远离旧日的相知 朋友,独自居住在台湾的南部 。
《台北人》的内容包括: 1、写没落的国民党官僚及其家属晚年生活 的颓败境况。 如《国葬》、《秋思》、 《思旧赋》、《游园惊梦》 2、揭露台湾上流社会的内幕,反映其物欲 横流,道德 败坏的生活。 如《永远的伊雪艳》、《金大班的最后 一夜》 3、反映台湾下层人民生活和悲惨遭遇及其 “乡愁”的。如《孤恋花》、《花桥荣记
第四节
作者简介: 白先勇
白先勇《游园惊梦》 白先勇《游园惊梦》
1963年赴美国爱荷华大学留学,接触西方 现代小说艺术,以1964年发表的《芝加哥 之死》为界,创作分为两个阶段: 前期作品大都收入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 中,多受西方文学影响,艺术上还不够成 熟;
后期作品以《台北人》、《纽约客》为 代表,现实性较强,艺术上也可日增成熟。 其中《台北人》共14篇,代表了他创作的 最高成就。

白先勇及其文学创作

白先勇及其文学创作

第三,融传统于现代,形成细腻,含蓄,深沉而优雅 的风格。 《游园惊梦》四个贵妇人: 赖夫人显得年老庄重, 新贵妇窦夫人则雍容华贵志得意满,蒋夫人又显得佻达和 放荡,钱夫人则令人感到落魄和凄凉。 恰如其分地运用意识流的手法,这对形成作品含蓄、 深沉的风格也有密切关系。
第四 、一个 地地道 道的中 国作家 (欧阳子 语)。 1、白先勇的哲学思考和宗教观念。 我们中国的传统哲学和宗教是个极其复杂 的问题。佛教的大慈大悲早已和儒教的仁政(仁 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思想合二为一;而 佛教的色空观念和道教的人生无常以及儒家的消 极避世思想也早已混杂不清。
C、深得我国古典文学的精髓。小说往往能创造出一 个诗的意境。 如小说集《台北人》开头的扉页上,抄录了刘禹锡的 《乌衣巷》。 小说集《纽约客》中的《谪仙怨》开篇处,转引了陈 子昂的《登幽洲台歌》。 小说的题目也表现出白先勇对中国古典诗词的“情有 独钟”。 至于说白先勇小说的语言,那就更是中国地地道道的 了。 如《永远的尹雪艳》,无论是叙述还是对话,都生动 活泼,雅俗共赏。
就内容划分大致上可以分为这么三类。 一是早期的作品,主要描写少年时代所接触的生活, 或模拟西洋文学的作品,如《寂寞的十七岁》中的大部分 作品。 二是描写台湾上层社会的生活,如《台北人》。 三是描写华人旅美知识分子的生活,如《纽约客》。
三、文学价值
第一、现实主义的精神。
恩格斯:“不错,巴尔扎克是一个正统派,他的伟大 作品是对上流社会必然崩溃的一曲无尽的挽歌;他的全部 同情都注定在要灭亡的那个阶级方面。但是,尽管如此, 当他让他所深切同情的那些贵族男女行动的时候,他的嘲 笑是空前尖刻的,他的讽刺是空前辛辣的。”
白先勇及其文学创作
一、人生经历及其价值取向 广西桂林人,1937年9月出生,父亲是前国民党高级 将领白崇禧。(原籍为江南江宁府上元县水西门,即现在 的江苏省南京市水西门,明朝因其先人做官出使西粤而定 居广西。)童年在重庆生活,后随父母迁居南京、香港、 台湾。1961年台湾大学外文系毕 业,获奖学金赴美深造,进入爱 荷华大学创作室,专事学习研究, 1965年获硕士学位,此后留 在美 国,任教于加里福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白先勇:瞬息繁华

白先勇:瞬息繁华

本文档格式为PDF,如需转换为TXT,可免费下载转换软件:/file/dpikfiut解压密码:/byby777go ◎文、摄影:职烨 ◎录音整理:鱼小鹿 金大班是有原型的吧有的,有的。

哈哈哈,不能说不能说。

那个太活灵活现了,她走几步路过去,就一阵香风,真的是摇曳生姿。

白先勇,台湾著名小说家,代表作有《金大班的最后一夜》、《最后的贵族》等。

取材上,多多少少是因为童年跟着父亲白崇禧将军接触民国上层社会,耳濡目染有关。

最近,他珍选出500多幅记录了诸多历史时刻的照片,编成这册《白崇禧将军身影集》(上下卷),并沿着父亲当年征战生活的足迹,从广西出发一路来到上海,一站站重访那些照片中的故地。

本报记者在上海采访了他,这位优雅的先生谈起过往的那些盛世锦年,最大的感触就是“瞬息繁华”。

父亲对我能写作还是蛮骄傲的问:这本书上部是白崇禧将军的戎马生涯,如今重读这些老照片,为一张张写图片说明,有什么感触? 白先勇:读历史,很有意思的,可以一读再读。

所以这些照片,因为记录下那些瞬间,就特别珍贵。

文字有的时候还说不清,或者带有主观意识,但照片就很明白,当时每个人的站位,大家的形态容貌,怎么看都看不够。

问:你记忆中当年父亲的形象是怎样的? 白先勇:我父亲对我们小时候还是挺严格的,希望我们好好读书。

他很重视教育,当年在大陆各个地方都办了学校,我这次一一都去了,竟然都还在。

我父亲最最讨厌的就是纨绔子弟,现在叫“官二代”,最不允许,他的车子我们是不能坐的,不准我们有特权。

问:有些军人在家里的地位如同在军队,说话就是命令,不能反驳。

你父亲是这样吗? 白先勇:这倒没有。

我认为他最大的优点是讲道理。

那个时候我要休学去念戏文,他们当然不愿意,后来我去跟他讲我为什么要去,讲了一个多小时,他觉得我真的喜欢,也就同意了。

他在家的时候也有非常慈爱的时候,比如每天吃完饭之后,我们所有的人围在桌子边吃生果,他叫“生果会议”。

但有的时候他又对我们很严格,比如教训我们不能骂下人,不能没礼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先勇及其文学创作
一、人生经历及其价值取向 广西桂林人,1937年9月出生,父亲是前国民党高级
将领白崇禧。(原籍为江南江宁府上元县水西门,即现在 的江苏省南京市水西门,明朝因其先人做官出使西粤而定 居广西。)童年在重庆生活,后随父母迁居南京、香港、 台湾。1961年台湾大学外文系毕 业,获奖学金赴美深造,进入爱 荷华大学创作室,专事学习研究, 1965年获硕士学位,此后留 在美 国,任教于加里福尼亚州立大学。
白先勇在反映国民党的衰败和崩溃时,往往是怀着沉 痛的心情,描绘出他所极不愿意看到的真实情景。但他又 能本着现实主义的态度和艺术家的勇气,反映出历史的真 实面目。同样,白先勇虽然对台湾的上流社会充满着同 情,对他们的衰败表示了无限的惋惜,但是当他具体表现 他们,往往对他们的腐败,堕落进行无情的暴露,抨击和 嘲笑。
就内容划分大致上可以分为这么三类。 一是早期的作品,主要描写少年时代所接触的生活, 或模拟西洋文学的作品,如《寂寞的十七岁》中的大部分 作品。 二是描写台湾上层社会的生活,如《台北人》。 三是描写华人旅美知识分子的生活,如《纽约客》。
三、文学价值
第一、现实主义的精神。
恩格斯:“不错,巴尔扎克是一个正统派,他的伟大 作品是对上流社会必然崩溃的一曲无尽的挽歌;他的全部 同情都注定在要灭亡的那个阶级方面。但是,尽管如此, 当他让他所深切同情的那些贵族男女行动的时候,他的嘲 笑是空前尖刻的,他的讽刺是空前辛辣的。”
1、白先勇的文化取向。 深得传统文化尤其是古典文学的造诣。 2、白先勇的家国情结。 感时伤怀,赤子之心。 3、白先勇的人文情怀。 虽为官宦子弟, 却是悲 天悯人。
二、文学创作 1958年发表第一篇小说《金大奶奶》到现在,已出 版有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 客》,散文集《蓦然回首》,长篇小说《孽子》等。 以1964年在美国发表的《芝加哥之死》为界,其文学 创作大致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作品,一般说来受西方文 学影响较重,较多个人色彩和幻想成份。思想上艺术上都 还不是很成熟;后期作品,继承中国民族文学传统较多, 将传统熔入现代,作品的现实性和历史感较强,艺术上也 日臻成熟。
第三,融传统于现代,形成细腻,含蓄,深沉而优雅 的风格。
《游园惊梦》四个贵妇人: 赖夫人显得年老庄重, 新贵妇窦夫人则雍容华贵志得意满,蒋夫人又显得佻达和 放荡,钱夫人则令人感到落魄和凄凉。
恰如其分地运用意识流的手法,这对形成作品含蓄、 深沉的风格也有密切关系。
第四、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作家(欧阳子 语)。
《永远的尹雪艳》
尹雪艳原是上海百乐门一个如花似玉的红舞女,“能 够迷惑所有接触过的男人”,来到台湾,尹公馆很快成为 上流社会“旧雨新知”的寻欢乐土和怀旧场所。但尹雪艳
就 象一颗“白煞星”,“沾上的人,轻者家败,重者人亡”。
作品表明台湾糜烂腐朽的上流社会,成为尹雪艳这类 人寄生的社会基础,尹雪艳的“重煞”,又意味着这个贵
1、白先勇的哲学思考和宗教观念。
我们中国的传统哲学和宗教是个极其复杂 的问题。佛教的大慈大悲早已和儒教的仁政(仁 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思想合二为一;而 佛教的色空观念和道教的人生无常以及儒家的消 极避世思想也早已混杂不清。
首先,在白先勇的“英雄末路”“美人迟暮”的故事 中, 就包含着佛家的色空观念和道家的人生无常。
《思旧赋》、《梁父吟》、《游园惊梦》等的景物和 环境描写,都是很实在的,对人物的性格和作品的主题 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B、中国传统文学的写实也表现在刻画人物性格的多 重性方面。
如《红楼梦》人物的真实性主要表现在人物性格的多 面性。而《游园惊梦》中的钱夫人就是一个内心生活的 精神世界非常复杂的真实人物 。
《思旧赋》由两个老女仆道出李长官家族的没落,更 强化了作品感伤色彩。
《冬夜》写了六个“五四”英雄的当年勇和今天的落 寂 归宿。
《梁父吟》里的雷将军 “落叶无法归根”。 《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到底是舞场的最后一夜,还是 人生的最后一夜,无不让人感到茫然可叹。
从根本上说,这种感伤色彩是一种极其严肃的人生探 索,保持了文学的庄严与地位,是作者深沉的忧郁的风格 在作品中的形象体现,有着深刻的美学价值。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国葬》 李将军葬礼 手下三员猛将
﹛一个在香港定居 一个在医院养病 一个出家当和尚
英雄末路
《游园惊梦》:钱将军夫人 穿着过时的发乌的旗袍 坐的是计程车(出租车) 在宴会中落落寡欢

钱将军死后 美人迟暮
主题深刻而复杂: 从社会现实角度看:反映了台湾社会转折时期社会 关系的变化; 从人性角度看:表现了人性和理性的冲突; 从哲学思想角度看:潜藏着佛家“人生无常”、“浮生 若梦”的哲学思想。
族 社会的必然归宿。作品无情地暴露了国民党上流社会的腐
第二:感伤主义的色彩。
短篇小说集《台北人》是他小说创作的精华部分。 收有十四篇小说 。小说集名为《台北人》表达的是一 种深深的无奈和反讽。即这些定居在台北的大陆客,在 思想和感情上正苦恼于成了台北人,他们所向往的和追 求的正是不要作一个台北人。但他们的幻想又至死无法 实现而不得不作一个“台北人”。于是,他们便深深陷 入怀旧、思乡、悲观和绝望之中。
其次,白先勇的小说也不乏佛家因果报应,生死轮回 的暗示。
(白先勇 :《蓦然回首》,《白先勇文集》,花城出 版社)
2、白先勇的文学史观及其对传统文学的承传。 中国文学的一种最高境界,正如《三国演义》开篇的 那首《临江仙》所感慨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 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 红” 。 《红楼梦》好了歌中:“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 草 没了” 。——苍桑感、历史感、无常感。
首先,在一个出色的现实主义作家的创作中,客观 描绘的艺术形象永远大于作家的主观思想。
其次,其创作固然流露出某些不可知论、宿命论这样 的悲观主义的思想,但是它也包含有朴素的的辩证法。
再次,很好地承传了中国文学的精神境界。
A、写实,是我国文学的一个重要传统。如《红楼 梦》的环境描写,而且和人物的性格紧密相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