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思卡尔智能车比赛个人经验总结
第五届飞思卡尔赛后心得

第五届飞思卡尔赛后心得通过近半年的努力学习和制作,我们组的作品最后在第五届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华南赛区取得了电磁组三等奖的成绩,我们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半年的付出终于换来了不错的成绩,并从中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和经验,使我们的动手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两天紧张的比赛结束了,第五届“飞思卡尔”智能车竞赛华南赛区的全部比赛也到此结束了。
在长沙,我们体验了黄山风景的美丽,也体会了各院校在“飞思卡尔”项目上的强大。
最终三等奖的成绩,可喜可忧,喜在这样的成绩对于大三的我们实属不易,忧在下一步我们再去如何提升自己,如何可以使我们的电磁车跑的更快。
现在确实是发现了在“飞思卡尔”上我们所不懂的知识实在太多太多,尤其是在机械上,机械对于我们是一个陌生的一块,在电磁车机械上我们也只是单纯的仿照别的学校优秀队伍的方案改装了舵机,而其他的方面,像是四轮定位,比如前述倾角的调整,电磁车几乎是空白,这也是我们下一步尤其要努力的地方。
这半年多的竞赛准备中,暴露了很多问题,前期不够重视,投入时间太少,以至于很多任务都被推到了最后一个月去解决。
还有别的组别交流不够,成功的方案无法及时拿出来分享。
还有就是组织涣散,没有签到制度,这也是我们们止步三等奖的主要原因。
而这些一定以及肯定要在下一届“飞思卡尔”比赛中去解决。
记得在刚接触的时候,压力特别大,需要学的东西很多,我们顶着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一点一点的先从基础知识学起,参考各种资料,不断学习,通过那段时间的学习,我们终于明白,只要坚持不懈,努力拼搏,就没有干不成的事,另外还有就是团队精神,团队只有分工协作、互相帮助,我们们队三人分工明确,各个都信心百倍,我们非常感谢我们的队友,是他们让我们明白了很多东西,团结协作,只有团结协作才能让我们们更加有信心,更加做好小车,我们深刻的体会到队员之间浓厚的感情,我们们八个队在制作过程中,进行过各种激烈的讨论,提出各种好的方法、建议,使我们们的制作速度加快,车速也在不断提高。
飞思卡尔直立车经验总结(二篇)

飞思卡尔直立车经验总结关于飞思____智能车寻迹飞思____智能车竞赛是飞思____公司赞助的由全国本科院校共同参与的一项大学生科技竞赛。
今年安徽省作为第____届省级赛区,很荣幸我们专科院校也有机会共同参与。
因为专业知识的匹配我们系在我们专业选拔了一些同学,我很高兴能和我的队员们并肩作战。
由于我们学校是第一参加一点经验都没有,指导老师也是和我们一步步探索。
我们这次使用b型车做的是光电寻迹。
根据需要老师把这次任务划分为几个模块(寻迹模块、电源模块、驱动模块、测速模块)我的任务是做好寻迹模块。
刚开始对于黑白寻迹,我唯一的感觉就是“神奇”。
后来查阅资料,通过老师的讲解,知道了它的寻迹原理。
所谓的寻迹就是根据黑白颜色的反光程度不一样(白色全部反射,黑色全部吸收),来判别黑白线。
对于我们来说没有学过传感器的知识,在这方面还是有点含糊,所以自己专门花了一段时间来学习传感器,通过自己的学习懂得了传感器在电路中的作用。
之后的一段时间就是对材料的选取,市场上的光电管品类繁多,每个学校用的也不一样,我们要的是一款适合自己车的光电管,刚开始我在网上找了一些电路图,并在____买进了一些光电管,焊接好电路候发现跟本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那种结果,之前一直以为是光电管的原因,后来又把光电发射与接受一体管改上去还是不行。
那段时间一直耗在那个电路上停滞不前,一直想不通是什么原因。
也许是灵感的,也许是出于好玩我改变了和接收管串联的电阻阻值(把原来的10k改为100k)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不加套管的情况下接收距离提高到了十几厘米。
但是对于这样的结果还是有些不理想因为为防止光电管之间互相的影响每个光电管得加上套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买的光电管达不到要求。
通过上网查询,翻阅资料,和一次次的实验我们最后选用了____一家的光电管(型号)。
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别人的经验可以做参考但是不一定能做为自己的,就像我前面选择光电管的电路图,那也许对有些场合适用。
智能汽车竞赛活动总结

智能汽车竞赛活动总结7月24日,第七届“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在兰州交通大学完美谢幕,经过半年多的努力与学习,我校工业中心(3)队在这次竞赛中获得西部赛区光电组三等奖,虽然成绩不是很理想,但是从学习的角度上看,学生确实学到了不少新知识、也逐渐成长起来。
“飞思卡尔”杯是由教育部高等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办的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该竞赛以智能汽车为研究对象的创意性科技,是面向全国大学生的一种具有探索性工程实践活动,是教育部倡导的大学生科技竞赛之一。
以“立足培养,重在参与,鼓励探索,追求卓越”为指导思想,旨在促进高等学校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基本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与探索的兴趣和潜能,倡导理论联系实际、求真务实的学风和团队协作的人文精神。
“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是涵盖自动控制、模式识别、传感技术、电子电气、计算机、机械与汽车等多学科专业知识的创意性比赛,融合科学性、趣味性和观赏性为一体。
至今我部已参赛两届,在全校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影响力,该竞赛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丰富了课外兴趣学识,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深受学生的喜爱。
参赛的是工业中心(3)队的光电组,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队员间团结协作,紧密配合,包括前期准备、宣传,比赛以及赛后相关事宜都有条不紊地完成,同时十分感谢校领导及中心领导在此次赛事中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对于智能车的控制系统,采用freescale 16 位单片机mc9s12sx128 为核心控制器,利用16个红外光电传感器构成的光电传感器阵列采集路面信息,单片机获得传感器采集的路面信息和车速信息,经过分析后控制智能车的舵机转向,同时对直流电机进行调速,从而实现智能车沿给定的黑线快速平稳地行驶。
看似简单的控制思路制作实属不易,除了兴趣之外,学生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攻克各自负责的模块。
在制作过程中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努力:1.单片机初始化模块,包括i/o模块、pwm模块、ad模块、计时器模块、定时中断模块初始化;2.实时路径检测模块,光电传感器检测黑线,将返回信号输入单片机的输入端口,经单片机内部ad转换,进行分析,得出合适的pwm信号控制舵机转向;3.舵机控制模块、驱动电机控制模块,通过直接输出pwm信号控制舵机和电机;5月初,完成了智能车的最初组装以及调试,小车在赛道上能缓慢行走,接下来对各个有效参数进行修改、调试,终于小车的速度和稳定性也有了明显的提升,最后在程序中写入起跑线的检测,基本任务也就完成了。
智能车竞赛感想(共5则范文)

智能车竞赛感想(共5则范文)第一篇:智能车竞赛感想(共)智能车竞赛感想在几个月的的“飞思卡尔”智能车的制作和研究过程中,从赛道的电源制作、信号检测模块再到小车的主板的制作;从小车可以勉强跑动到尝试各种算法,分析其可行性来让小车得到提速。
我们一步一步地走过来,从中学到了不少的知识,总结了不少的经验。
在每个阶段中,我们都尽量地将小车改进和完善,争取达到最优效果。
在智能车的制作过程中,我们的小车曾经出现过很多问题,如小车在行驶的中途突然停车,起跑线判断出错,电机驱动烧毁,因为信号微弱经常冲出赛道等问题,或多或少拖慢了我们的进度,但经队员们不断的努力,和指导老师的帮助,我们从硬件和软件上做了一步步的改良和升级,渐渐对各模块有了深入的认识,对整体有了清晰的把握,我们在不断的前进的同时,小车也不断的加速前进。
从小车总体性能各因素考虑,小车系统分为采集、处理、控制三部分。
对于采集部分:由于电磁组特点决定了小车的前瞻比较小,而前瞻的大小对速度是有着很大的影响。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分析了电感的各种摆放方式对磁场的检测结果。
电磁组的传感器的摆放具有比较大的灵活性,这是优点。
但对采集回来的信息如何进行有效处理是个难题。
由于我们对空间磁场的具体分布的认识不足,也没找到比较好的分析方法,只是运用最简单的左右手法则来确定。
这是我们队不足的地方,没有科学的分析方法。
关于处理和控制部分:传感器的摆放决定了控制算法。
由于没有太多的时间与分析,我们采用的是最简单的摆放方式,但也是很有效的方式,因为信号变化在区间内单调,而双排传感器的摆放能够得到一定的前瞻距离(电磁组的车长度不限)。
但长度不是越长越好,太长的话容易在过弯的时候检测到临近的赛道而冲出跑道。
在控制算法上,有待尝试多种思路进行比较。
当小车行驶较快的时候,机械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了小车的运行,制约了小车的提速空间。
一个成功的小车必有三个团结合作的伙伴,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只有相互结合,互相合作我们才能走得更高更远。
飞思卡尔智能车比赛总结

第五届飞思卡尔智能车竞赛总结经过的一个多月的紧张准备,这一届的比赛对于我们来说已经落下了帷幕,其中有困惑、有艰辛、有收获、有快乐。
无论结果如何,我们经历的这个过程也许是我们最大的收获。
回首初次接触小车,我们不了解小车的整个系统工作流程,不懂S12单片机的使用方法,不知道33886的驱动原理......于是,我们要做的只有去学习,去了解,去探索。
实验室成了我们的家,网络资源就是我们的百科全书,不懂就问,不会就查成为我们解决问题最佳的途径。
经过半个月的摸索,发现自己渐渐地入门了,回想起当初提出的一些问题真是有点白痴。
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我们逐步的认识到团队合作的必要性,对于一个不大不小的工程来说“单打独斗”是不行的,只有依靠团队的力量,成员之间紧密配合但又要各有侧重,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工作更快,更优地进行下去。
说到这次比赛,我们真是开阔了眼界,看到了和那些重点院校的差距,无论硬件还是软件,感觉他们都下了很大的功夫。
由于今年有两组比赛用的是新车,勇于开拓,大胆创新在他们的小车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凡是跑的流畅的小车,细看一下他们的机械结构都是动了“大手术”的,把非常“矫情”的舵机改装得“五花八门”,也许其中有些不是最佳效果,但敢于尝试,说明他们弄懂了其中的结构原理。
对于摄像头组我发现各个院校的小车在外观上没有特别创新的地方,也许对与摄像头组最大的挑战是软件部分,大量的数据如何适当的处理,寻迹算法怎样实现,还有道路预测等等问题都需要一一解决。
回过头来,看看我们自己的小车,真是感慨不已,有些感到捉襟见肘的同时,也带着那么一点自豪。
跟别的学校同学交流时,他们不住地为我们的“纯手工打造”而惊讶,为我们的成本低廉而赞叹。
当真正的走到赛场,我们的小车也并不比他们的跑的慢(用老车跑的两个队成绩也算是名列前茅了)。
但我们仍要清楚地看到我们的不足之处,新车的改动空间很大,摄像头这个历史问题我们势必要把它解决掉,小车的驱动也有待改进……现在比赛刚刚结束,我们要做的就是总结自己和别人的先进经验以及我们有待解决的问题,为我们下一届的比赛做些必要的沉淀和积累。
2024年飞思卡尔直立车经验总结范本

2024年飞思卡尔直立车经验总结范本标题:2024年飞思卡尔直立车经验总结一、背景介绍2024年,飞思卡尔推出了全新的直立车型,为用户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出行方式。
在过去一年中,我作为一位直立车用户,深入体验了该车型的特点和性能,并在实际使用中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在此,我将对2024年飞思卡尔直立车的使用体验进行总结和分享。
二、操作便捷性2024年飞思卡尔直立车在操作上非常简单便捷,只需借助生物感测技术和智能控制系统,倾斜身体即可控制车辆前进、后退、转弯等基本操作。
整个学习过程只需要一点点时间和耐心,我很快就能熟练地驾驶该车型,并在城市中自由穿梭。
三、平稳性和稳定性飞思卡尔直立车的底盘设计以及智能平衡系统保证了其在行驶过程中的平稳性和稳定性。
无论是面对起伏不平的道路、转弯时的侧倾还是突然的加速和减速,车辆都能够稳定地保持平衡,给用户带来安全感和舒适体验。
四、便携性和储存空间飞思卡尔直立车的设计非常轻便,便于携带。
其折叠式设计使得在不使用时可以方便地收纳在车上或者携带袋内,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的出行。
此外,车辆后方还设计了一个储物空间,可以放置一些日常所需物品,提高了出行的便利性。
五、智能功能和安全性飞思卡尔直立车配备了丰富的智能功能,如防盗系统、智能导航、远程遥控等。
其中,智能导航系统能够为用户提供详细的路径规划和实时交通情况,帮助用户选择最佳路线。
而防盗系统能够有效地保护车辆的安全,减少偷盗风险。
六、电池续航能力和充电便利性飞思卡尔直立车的电池续航能力非常出色,一次充电能够满足日常通勤和出行的需求。
而且,充电也非常便利。
车辆配备了快速充电技术,只需几十分钟就能完成充电,用户无需长时间等待,大大提高了使用效率。
七、交通环保性作为一款电动交通工具,飞思卡尔直立车具有绿色环保的特点。
相比传统燃油车辆,它不产生废气污染和噪音,为改善空气质量和城市交通环境做出了贡献。
八、用户体验和建议总体而言,2024年飞思卡尔直立车给我带来了出乎意料的便捷和愉悦的用户体验。
2024年飞思卡尔智能车总结(四篇)

2024年飞思卡尔智能车总结关于飞思____智能车轨迹追踪竞赛飞思____智能车竞赛,由飞思____公司赞助,是一项全国本科院校共同参与的科技竞赛活动。
今年,安徽省有幸成为第____届省级赛区,我们专科院校也有幸参与其中。
基于专业的匹配,我们系在本专业中选拔了一些同学,我非常荣幸能与我的团队并肩合作。
由于我们学校初次参加,缺乏经验,指导老师正与我们一起逐步探索解决方案。
我们选择使用B型车进行光电寻迹任务。
根据任务需求,老师将其划分为几个关键模块(寻迹模块、电源模块、驱动模块、测速模块),我负责的是寻迹模块的构建。
起初,对于黑白寻迹,我仅感到“神秘”。
通过查阅资料和老师的指导,我理解了其寻迹原理。
这主要基于黑白颜色对光的反射差异(白色完全反射,黑色完全吸收)来识别黑白线。
由于我们之前未接触过传感器知识,对此领域略感模糊,因此我专门投入时间学习传感器,理解了其在电路中的功能。
接下来,我们面临材料选择的挑战,市场上的光电管种类繁多,各校使用的也不尽相同。
我们需要找到一款适合我们车辆的光电管。
我最初在网上找到一些电路图,并购买了一些光电管进行焊接,但结果并未达到预期。
我一度认为问题出在光电管上,但即使更换为光电发射与接收一体管,问题仍未解决。
在一段时间的停滞和反复试验后,我尝试调整了与接收管串联的电阻值(从10k改为100k),意外地提高了接收距离,达到十几厘米。
这仍不理想,因为为了防止光电管之间的相互影响,每个光电管都需要加上套管,而我们购买的光电管无法满足这一要求。
经过深入研究,查阅资料,以及反复实验,我们最终选择了____公司的光电管(型号)。
我想强调的是,他人的经验可以作为参考,但不一定适用于我们自身,就像我之前选择的光电管电路图,可能在某些情况下适用,但在我们的特定需求下并不理想。
在探索阶段,逐步实验始终是至关重要的。
确定光电管后,我们进入了电路焊接阶段。
我们借鉴了其他学校的经验,初步决定使用____来配置光电管。
飞思卡尔智能车经验2

我们得知参加比赛的时候,已经是10年3月份了。
当时对车模制作一概不知,也不清楚这个比赛要干什么。
老师告诉我们比赛要尽力,好好锻炼和实践自己,为学校争光。
过后我们到网上查有关车模比赛的东西,当时就傻眼了:小车模型、机械结构、小车硬件电路、16位单片机、程序算法、调试软件、BDM、比赛规则等等。
就连小车模型参数一大堆的都可以倒吸一口气的。
更别说什么其他的了,车能否跑起来都不敢想,当时只求在老师帮助下,逐步完成。
我们队伍一共3个人,其中一个和我一个班,平常关系感觉还行,另一个人是我们专业别的班的,不过有听说他单片机知识比较强。
接着我们去参加了本部(我是三本,算是一本开办的一个分院,分属两个校区)学校老师们开的一个有关车模比赛的会。
会上老师告诉我们做车模要基础扎实,并且要投入大量的时间。
不管学习再好,制作车模会多多少少影响学习,有碍与我们考试成绩。
课程也不能拉下。
能坚持到底是成功的关键。
会上还进行了提问和交流,和我一个班的那个组员回答老师问题时很流利,我没有做声,一直在思考车模制作之后的之后。
在我听到要投入大量时间,影响学习时,我心揪了下。
我是个三本学生,平时成绩很差,年年挂科,听到本部的学生参加车模比赛还要进行专业课考试,我感到庆幸与犹豫。
三本的几乎没人参加什么技术比赛,况且车模比赛在我们学院这里还是第一次参加。
我很矛盾和犹豫,都怀疑自己能不能坚持到最后,会不会是属于半路退出的人。
我都可以想到自己因为做车模考试全部挂掉,然后车模比赛也失败。
我不是都完了吗?我徘徊了很久,直至会开完了,我们三个在回学校的路上我也还是在沉思,他们两个在不停谈论车模的事情,好像说是我们三本参加这个比赛就是去给学校打个声望,招更多人赚更多钱。
还说我们把车模放到指导老师面前,然后说交给你了,让老师把车模做好,我们去参加比赛。
他们边说边笑,我却笑不起来。
我感觉到这是一个不小的担子,这是某种意义上对自己的挑战,我是很清楚自己的水平层次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静下心来看几篇技术报告,可以是几个人一起看,边看边讨论,大致了解智能车制作的过程及所要完成的任务。
看完报告之后,对智能车也有了大概的了解,其实总结起来,要完成的任务也很简单,即输入模块——控制——输出。
(1)输入模块:各种传感器(光电,电磁,摄像头),原理不同,但功能都一样,都是用来采集赛道的信息。
这里面就包含各种传感器的原理,选用,传感器电路的连接,还有传感器的安装、传感器的抗干扰等等需要大家去解决的问题。
(2)控制模块:传感器得到了我们想要的信息,进行相应的AD转换后,就把它输入到单片机中,单片机负责对信息的处理,如除噪,筛选合适的点等等,然后对不同的赛道信息做出相应的控制,这也是智能车制作过程中最为艰难的过程,要想出一个可行而又高效的算法,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里面就涉及到单片机的知识、C语言知识和一定的控制算法,有时为了更直观地动态控制,还得加入串口发送和接收程序等等。
(3)输出模块:好的算法,只有通过实验证明才能算是真正的好算法。
经过分析控制,单片机做出了相应的判断,就得把控制信号输出给电机(控制速度)和舵机(控制方向),所以就得对电机和舵机模块进行学习和掌握,还有实现精确有效地控制,又得加入闭环控制,PID算法。
明确了任务后,也有了较为清晰的控制思路,接下来就着手弄懂每一个模块。
虽然看似简单,但实现起来非常得不容易,这里面要求掌握电路的知识,基本的机械硬件结构知识和单片机、编程等计算机知识。
最最困难的是,在做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想得到以及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一定得细心地发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兴趣是首要的,除此之外,一定要花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在上面,毕竟,有付出就会有收获,最后要明确分工和规划好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