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设计史ppt精讲

合集下载

(完整PPT)中外设计史第一章设计起源

(完整PPT)中外设计史第一章设计起源


定居生活也对室内陈设、
储物器具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保 加利亚东北地区欧夫查瑞沃新石 器遗址发现的一组赤陶小家具模
型,主要有靠背椅、灶台等,生 动的再现了当时家具的使用情况。
二、设计的分类
1、建筑设计 2、工业设计(或称产品设计) 3、平面设计 4、广告设计 5、服装设计 6、纺织品设计 7、电影与电视 8、其他与设计相关的专业技术,如摄影插、插画等。
过程中,逐渐培养出对人造形体的审美感,
然后再将这种审美观点通过创造活动进一步
的强化。因此在设计的萌芽阶段,虽然设计
技术看起来很简单,但是能经受实际使用的
考验,是功能与外形都非常成功的设计。
1.2.2 手工艺设计阶段
约7000——8000年前,人类的生存方式从渔猎、 采集过渡到农业生产,人类出现了第一次社会分工, 并有了产品交换,人类的设计活动也进入了手工艺设 计阶段。
指设计专业工作。如“建筑设计”、“平面设计”、 “工业设计”、“服装设计”、“广告设计”等,它 们更加注重视觉上的效果,而且与艺术审美之间的联 系紧密,但又与纯艺术的创作有所区别。
必须具备一个特性:同时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上的需 求。
满足人们物质上的需求主要通过具体的功能或物质形 式提供;人们精神上最基本的需求是审美,也就是设 计要美观漂亮,或包含更多其他的内容。
四、西方字母系统的产生及影响
约公元前1700年,欧洲古希腊的米诺亚文明开始使用几百 个抽象符号作为拼音字母来记录事件。后经过不断改进, 古希腊人在腓尼基人的拼音字母基础上形成了22个古希腊 字母。
公元前1世纪的古罗马帝国,古罗马人又改造了古希腊字母, 最终形成26个罗马字母,并使其成为欧洲文字的基础。

最新2-中外设计史2古代希腊课件教学讲义PPT课件

最新2-中外设计史2古代希腊课件教学讲义PPT课件

▪ 海伦和仙女奥尔赛斯的儿子多 鲁斯统治了阿哈伊亚和伯罗奔 尼撒全境。多鲁斯在古城阿尔 戈斯的朱诺圣地建立了陶立克 柱式的神庙。后来,在阿哈伊 亚的其他城市也建立了一些同 样柱式的神庙。当时对称的规 则还没有产生。为了寻找范本, 他们转向人体自身。
古希腊建筑的特点
▪ 第一特点是平面构成为1:1.618、1:2、 1:0.618的矩形,中央是厅堂,大殿,周围 是柱子,可统称为环柱式建筑。这样的造 型结构,使得古希腊建筑更具艺术感。因 为在阳光的照耀下,各建筑产生出丰富的 光影效果和虚实变化,与其他封闭的建筑 相比,阳光的照耀消除了封闭墙面的沉闷 之感,加强了希腊建筑的雕刻艺术的特色。
陶立克柱式
▪ 1、陶立克柱式或多 立克柱式DORIC ORDER:是一种没 有柱础的圆柱,直接
置于阶座上,由一系
列鼓形石料一个挨一
个垒起来的,较粗壮
宏伟。圆柱身表面从
上到下都刻有连续的
沟槽,沟槽数目的变 化范围在16条到24条 之间。多立克柱又被
称为男性柱。著名的
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 庙(Parthenon)即 采用的是多立克柱式。
2-中外设计史2古代希腊课 件
谁是古希腊人
▪ 公元前11世纪,多力克人入侵巴尔干半岛, 最后在伯罗奔尼撒定居下来,成立了以斯 巴达为中心的军事化部族。与之相反,爱 奥尼人通过海路占领了小亚细亚和希腊诸 岛,构成了一个商业社会。
▪ 公元前8世纪,两个部族完全融合,构成了 一个多元化的文明整体,自称希腊人。组 成了城邦制国家。
古代希腊
▪ 古希腊的地理范围,除 了现在的希腊半岛外, 还包括整个爱琴海区域 和北面的马其顿和色雷 斯、亚平宁半岛和小亚 细亚等地。公元前5、6 世纪,特别是希波战争 以后,经济生活高度繁 荣,产生了光辉灿烂的 希腊文化,对后世有深 远的影响。

(完整PPT)中外设计史ppt精讲

(完整PPT)中外设计史ppt精讲
• 美国的装饰艺术明显具有古埃及、中国、波斯、特别室玛雅文化的痕迹, 古老文明在这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展示。
• 发展:美国装饰艺术运动开始于纽约及东海岸,逐渐向中西部和西海岸 扩展。在纽约,建筑师注重装饰要素与新材料的混合使用。在洛杉矶, 开始出现了美国本土的诠释,出现了适合美国通俗文化的所谓加利福尼 亚装饰艺术风格,也出现了为电影院设计特别发展出来的好莱坞风格。
美国的“装饰艺术”运动,从纽约开始发展,刚起步就已经 与法国不一样,比较重视建筑、室内,讲究恢弘的气派,也混 杂了美国大众艺术、通俗文化的一些因素,其中好莱坞风格影 响到欧洲,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面貌。
法国
• 几乎所有的现代设计运动在法国都集中体现在豪华的、奢侈的产品设 计上,法国并未真正地经历过平民化的设计运动。换言之,社会主义 色彩浓重的现代主义运动也未能在法国得到真正的发展。
• 帝国大厦(1931完工)由威廉·兰柏(William Lamb)设计。设计定稿于 1929年8月30日,用了24 个月就完成了建筑工程,无论是外表还是内部, 都具有强烈的装饰艺术风格特征。自此,这种风格在美国广泛流行,在 费城、芝加哥、水牛城等地都出现了大量的这类建筑。
• 30年代在纽约完工的洛克菲勒大厦是这种风格的最杰出代表,无论是 建筑结构建筑风格,还是室内设计、壁画、雕塑、家具、壁版设计、 餐具、电梯内部和电梯门的设计、屏风、墙面装饰、浮雕,还是外部 的广场设计,都有既统一又丰富的特点。位于该建筑内的无线电城市 音乐厅更是登峰造极的"装饰艺术"风格典范。
服务对象:社会的上层,是少数的资产阶级权贵,并不是大众。
二、“装饰艺术”运动风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1.埃及等古代装饰风格的实用性借鉴 简单的几何图形、金属色系列和黑白色系列,高度装饰效果

中外设计史-古希腊详解72页PPT

中外设计史-古希腊详解72页PPT
中外设计史-古希腊详解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END
Hale Waihona Puke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中外设计史——外国篇》1ppt课件

《中外设计史——外国篇》1ppt课件

政治、经济、科技飞速发展 • • • • • •
1851年 伦敦 万国工业博览会 欧洲1863年 巴黎 “被否决的沙龙”
1889年 巴黎 埃菲尔铁塔
工业设计 美术创作 建筑设计
中国 20世纪初
上海月份牌
视觉传达
一、工业革命的特点
1. 工业技术的进步 (1)能源的变化:包括 燃料和动力,如煤、电力、 石油、蒸汽机和内燃机。 (2)材料的变化:采用新 的原材料,如钢铁、玻璃等。 (3)生产的变化:发明众多新机器。 (4)分工的变化:劳动分工细化、专门化。 (5)运输的变化:蒸汽机车、轮船、汽车、 (6)技术应用的变化:由军事领域转向民用领域。
上层人用精美手工艺品 于是社会上的产品明显地两极分化:
平民用粗劣工业品
艺术家不少人非但看不起工业产品、且仇视机械生产这一手段。 然而,社会发展必然导致工业产品在消费中的统治地位,因工 业产品可批量生产,价格低廉,能为广大消费者所接受。而此 时(19世纪早期)的手工制品也因艺术与技术的分离而走上一 条繁琐而俗气、华而不实的装饰道路,复古风大盛。
现代设计艺术的分类 1. 按设计材料分:陶瓷、皮革、金银、玻璃等 2. 按制作工艺分:染织、雕刻、刺绣等 3. 按主体内容分:生活类、用品类、起居类等 4. 按设计目的分:产品、视传、环境
艺术与手工艺运动 the Arts & Crafts Movement
时间:大约从1859年至1910年,得名与1888年成立的艺术与手工艺展览协会 起因:19世纪下半叶针对装饰艺术、家具、室内产品、建筑等,因为工业革命 的批量生产所带来设计水平下降而开始的设计改良运动
外国篇
课程纲要:
一、艺术与手工艺运动 二、新艺术运动 三、装饰艺术运动 四、西方现代艺术设计的高峰——包豪斯 五、现代主义运动 六、现代主义艺术设计的发展 七、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

(完整PPT)中外设计史第二章1中国手工艺时期设计

(完整PPT)中外设计史第二章1中国手工艺时期设计

魏晋南北朝时期
这个时期最突出的建筑类型是佛寺、佛塔和石窟。 中国的佛教由印度经西域传入内地,初期佛寺布 局与印度相仿,后期佛寺进一步中国化,不仅把 中国的庭院式木架建筑使用于佛寺,而且使私家 园林也成为佛寺的一部分。
石窟寺是在山崖上开凿出的窟洞型佛寺。自印度传入 佛教后,开凿石窟的风气在全国迅速传播开来。
减柱法只应用于小型建筑, 重要建筑中已不采用; 出檐较浅,斗拱比例缩小。
2020/2/5
36
2.1.2 中国古代建筑设计特点
一、木材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 二、建筑结构采用“构架制” 三、“斗拱”是中国古建筑的重要结
构和度量单位 四、单体建筑由三个部分组成:阶基、
屋身、屋顶 五、院落组群 六、对称和自由两种平面布局形式 七、运用色彩装饰手段
木构架 1、柱——支撑空间及传递屋顶重量的主要构件。
2、间架 (1)间架是木构架的基本构成单位。 (2)间架的梁架的大小由承受檩子的数目来区分。
3、檐角起翘和出翘 屋顶的平面也不是直线的长方形,而是四角向外伸出的曲线, 叫做“出翘”。
3.创造斗拱结构形 式并作为度量单位
斗拱是立柱与横梁 间的过渡联系部分, 由弯曲的构件“拱” 和短直的构件“斗” 组成。
鹿回头
高出地面的建筑物底座。
高台基高于低台基; 级数多高于级数少; 汉白玉高于其他台基; 须弥座高于其他台基; 有栏杆栏板高于无栏杆栏板。
须弥座台基与汉白玉台基
5.重视建筑组群整体布局
中国古建筑能以简单的单体组合成为各种各样的建筑群。
完整的院落组织,多样的平面布局
北京四合院的建筑结构
所谓四合院,就是以正房、倒座、东西房 围绕中间庭院形成的北方传统的布局形式。

《中外设计史中国篇》(课堂PPT)

《中外设计史中国篇》(课堂PPT)
间贸易和文化交流的日趋活跃,人们对服饰的要求也越来越 高,穿着打扮,日趋新颖。如裾袍、禅衣、深衣、襦裙、冠、 佩绶等。
.
21
兵秦 着始 装皇 样陵 式兵 及马 发俑 式士
.
22
西汉“长信宫灯”
西汉彩绘仪卫俑
. 人物造型身着
23
穿曲裾深衣的女子
.
24
十二章纹,是中国帝制时代的服饰等级标志,指中国古代帝王及高级官员礼服上绘绣的十二种
秦始皇陵二号铜车马-安车
.
12
铜车马安车结构.
秦地陵发掘的两组大 型铜制御车马,可以 确认是秦代青铜制器 之冠。这两组铜车马 各由三千多个部件构 成。据考证,这两组 铜车马,是秦始皇生 前出巡时所乘车马的 复制品,比原来的车 马缩小二分之一,总 重量为1200多公斤。
13
二.食器、文具的种类与设计
口。
汉代时期的中轴式踏板斜织机复原图
.
29
西 汉 木 纬 刀 及 工 字 形 木 器 等 纺 织 工 具
.
30
东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
“五星”锦是一长方形圆角绢缘缀带的护膊用的面锦,长16.5厘米,宽11.2厘米,为五重平纹经 锦,经密220根/厘米,纬密48根/厘米;纹样题材新颖,风格别致,气势雄伟。宝蓝、绛红、草绿、 明黄和白色等五组色经根据纹样分别显花,织出星纹、云纹及孔雀、仙鹤、辟邪、虎等端禽兽纹 样,上下每二个循环花纹之间贯穿“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文字。绢锦组织结构复杂,工艺精湛。 199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丰县尼雅遗址一号墓地出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护膊用彩锦和白绢制成,呈长方形,两长边各缝缀三条长系带。
1)制陶业的进步与瓷器烧制技术的成熟
秦汉时期,是我国陶瓷工艺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当时渭河一带有官营的陶窑成 片,以烧制砖瓦等建筑材料为主。

中外设计史第三章 隋唐五代设计PPT课件

中外设计史第三章 隋唐五代设计PPT课件

.
40
• (三)坐式家具形成
• 高矮家具并存的过渡时期,起居方式也发 生变化
• 高型床榻——借鉴建筑的结构,壶门、束 腰等结构
• 支撑的稳固性和装饰观赏性加强
.
41
• 家具
室内设计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腰凳
.
49
第二节 金银器、陶瓷等生活用品的设计
• 一、金银器的设计 • 隋唐时期——注重实用性——与后世不同 • 技艺:炉火纯青 • 用途:大量生活用品+贡品、赏赐
.
53
• 杯有高足和环耳形制
.
54
• 银香薰 • 舞马衔杯银壶
.
55
• 装饰纹样 • 唐早期——忍冬题材,装饰纹样程式化 • 中期——以花或飞禽走兽为中心,周围围绕卷草团
纹 • 后期——写实性的单独的花鸟、动物式样
.
56
• 忍冬纹银香炉
.
57
• 动物题材——
• 禽鸟:凤凰、孔雀、雁鹊、鹦鹉
.
77
.
78
• 男鞋革命——
• 隋唐时期游牧民族的靴子取代了木屐;唐 代宫廷女子多穿“高墙履”
• 民间多穿草履与麻线编成的鞋
.
79
• 第四节 平面与图案设计
• 一、书籍装帧与版式设计 • (一)纸张普及与雕版印刷的出现 • (二)书籍装帧设计 • 卷轴装帧 • 龙鳞装与经折装 • (三)版式 • 竖向、从右向左
• 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檀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 梁的总数可达3-5根。当柱上采用斗拱时,则梁头搁置于斗拱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的“装饰艺术”运动,从纽约开始发展,刚起步就已经 与法国不一样,比较重视建筑、室内,讲究恢弘的气派,也混 杂了美国大众艺术、通俗文化的一些因素,其中好莱坞风格影 响到欧洲,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面貌。
法国
• 几乎所有的现代设计运动在法国都集中体现在豪华的、奢侈的产品设 计上,法国并未真正地经历过平民化的设计运动。换言之,社会主义 色彩浓重的现代主义运动也未能在法国得到真正的发展。
四、装饰艺术运动的代表作品
建筑设计
建筑材料有传统材料像新型材料的变革,特别是金属与玻璃。设计上追求时代感、 运动感、速度感,完全摒弃古典样式
克莱斯勒大厦 1930(美国)
帝国大厦 1931(美国)
纽约电话公司大厦1926
胡佛工厂大楼(英国)
• 著名建筑:克莱斯 勒大厦 (1930年完 工),由威廉· 凡· 阿 伦(William Van Alen)设计,其顶 部奇特的流线型造 型和绚丽的装饰图 案是美国“装饰艺 术运动”风格建筑 的集中体现。
卡桑德拉(A.M Cassandre)
• 海报艺术家阿道尔夫· 让—马利· 莫荣(Adolphe Jean-Marie Mouron)的 笔名。莫荣出生于乌克兰,一战期间移居巴黎。在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学 习绘画。 • 1923-1926年,负责设计了一批经典的、影响广泛的海报作品,他把现 代主义,尤其是立体主义和纯粹主义的风格元素结合在一起,突出简约 的几何抽象性,严谨的平涂设色、不对称的构图以及出奇的字母和图形 安排都体现出卡桑德拉不同凡响的创意能力。 • 他采用极其简单的图形,强调图形的象征和概括运用;他对于文字的兴 趣,使他尽量把文字和图形综合为一体,他的海报设计是象征性的立体 主义平面风格的最杰出典范。 • 20世纪30年代以后,卡桑德拉迁移到美国工作,继续从事着他的平面设 计。 • 1939年回到法国巴黎,之后的30年间主要从事绘画、戏剧和芭蕾舞设计。 卡桑德拉富于原创性的作品对20世纪平面设计作出了重要贡献。
让· 卡卢(Jean Carlu) • 法国平面设计师、插图画家。 • 他的作品充分融入了对建筑形式和欧洲现代艺术的感性认识,通过几何 学和立体主义象征图形,创造出近乎科学般精确的简洁图像。 • 他的设计中具有鲜明的“装饰艺术”运动的特点,现代艺术运动、“海 报风格”运动等各种流行的视觉艺术运动在他的作品得到综合运用,使 他的作品一出现就得到广泛的欢迎。 • 1904年,卡卢访问美国,在纽约世界博览会上举办了名为“战争中的法 国”主题展,他的设计取得很大成功。 • 1904年6月,德军占领巴黎,卡卢留在美国,创作了他最杰出的一批作 品。 • 他在美国逗留了13年,创作出大量杰出的平面作品,尤其是他为盟军设 计的海报,文字图形相交织,组合成一个综合整体,极具特色,是第二 次世界大战期间最杰出的海报典型。
1925年巴黎“装饰艺术展览”海报
“装饰艺术运动”的名称出自1925年在巴黎举办的“国际装饰艺术与现代工业展览会”。
一、“装饰艺术”运动的概况
“装饰艺术”运动是在20世纪20到30年代在法国、美国和英国等国家展 开的一次风格非常特殊的设计艺术运动。 产生背景:20世纪初现代化和工业化迅速发展,设计师和艺术家了解到新时代的 必然性,他们不再回避机械形式,也不回避新的材料。
意大利菲霞特汽车公司海报
充满新古典装饰风格的绘画作品
总结
装饰艺术运动是装饰运动在20世纪初的最后一次 尝试,它采用手工艺和工业化的双重特点,采取设计 上的折衷主义立场,设法把豪华的、奢侈的手工艺制 作和代表未来的工业化特征合二为一,产生一种可以 发展的新风格来。这场运动与世界的现代主义设计运 动几乎是同时发生,也几乎同时于30年代后期在欧洲 大陆结束,因而,在各个方面都受到现代主义的明显 影响。 但是,由于它主要强调为上层顾客服务的出发点, 使得它与现代主义具有完全不同的意识形态立场,也 正因为如此,所以装饰艺术运动没有能够在第二次世 界大战之后再次得到发展,而基本成为史迹,只有现 代主义成为真正的世界性设计运动 。
装饰艺术品
包括陶瓷设计、玻璃设计、金属制品、漆器设计等。
埃 米 尔 德 科
布 梭
德 尔 沃 克 斯
·
· 劳 里 克 设 计 的 雕 塑
机 器 零 件 手 镯
座 钟 设 计
首饰与时装配件设计 以法国最具代表。设计为上层阶级服务。代表人物保罗布· 瓦列特、可可夏 奈尔。
保罗布· 瓦列特 推翻了女用紧身胸衣控制服装的长期垄 断,创造了新的时装,从而成为时装设计的第一人。 他的口号“把女性从紧身胸衣的独裁垄断中解放出来” 成为了时装革命的号角,启发了设计家,也启发了女 性,使她们对于服装开始有了全新的看法和体验,因 此开创了新的时代——时装的时代。
特征:一方面,与欧洲的现代主义运动几乎同时发生和发展,受现代主义 运动影响很大(材料使用、设计形式):另一方面,意识形态上不具备现代 主义运动的民主色彩和社会主义意识。
思想和意识形态:“装饰艺术”运动是对矫饰的“新艺术”运动的反对,反 对古典主义的、自然的、单纯手工艺趋向,主张机械化的美。 本质: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传统的设计运动。
让· 卡卢在1930年为杂志《名利场》设计的封面,采用象征性的男 女形象,利用线条组成,加上色彩烘染,形成霓虹灯效果黑色背景上 有摩天大楼的灯光,表现繁华、醉生梦死的名利场特色,极具感染力。
保罗· 科林(Paul Colin)
• 法国最著名海报艺术家。 • 一战结束后,科林在巴黎香舍丽剧院担任舞台设计和平面设计师。 • 1925年科林正式开始从事平面设计,主要给剧院设计演出海报,他的风 格受当时流行的立体主义和“装饰艺术”运动风格的影响,用简单的形 式表达内容。 • 他的人物是重叠的,把几个不同的人物或者描绘的题材利用透明重叠的 方法综合一体,提高结构上的整体性。布局上则采用倾斜方法,造成不 太平衡和不太对称的安排,增强动感。 •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科林在法国投身反法西斯的海报工作中,在战后 继续从事设计工作,直到20世纪70年代逐步因年迈而停止。 • 科林工作非常勤奋,据不完全统计,他一生大约设计过1000-2000张大 型海报,还设计了800个左右的舞台布景,非常多产。
蒙克《呐喊》
毕加索《亚维农的少女》
3.简单的几何外形
常用的几何图案:阳光放射型、闪电型、曲折型、重叠箭头型、星 星闪烁型、阿兹台克放射型、埃及金字塔型。
4.舞台艺术的影响 芭蕾舞剧和美国的爵士乐
爵士乐海报
《春之祭》 《火鸟》
5.汽车设计样式的影响 未来的象征,速度感即是时代感
重视强烈的原色和金属色彩,包括鲜红、鲜黄、鲜蓝、桔红和金属色系列
三、“装饰艺术”运动的发展
法国是 ‘装饰艺术”风格的发源地,巴黎是这场运动的中心, 20年代和30年代发展到高潮,二战前开始衰落,逐渐消亡。这场 运动主要集中在豪华和奢侈的产品与艺术品设计上,比如家具、 纺织品、金属制品、玻璃器皿、陶瓷、装饰雕塑、绘画、平面设 计与海报、首饰设计等等。
爱德华· 科夫于1918年设计的《每日论坛报》 海报,充满了“装饰艺术”运动的气氛。
爱德华· 科夫是 英国把立体主义等 现代艺术注入平面 设计的最早设计家 之一。这是他在 1922年为伦敦地铁 设计的海报—伦敦 博物馆海报,他利 用伦敦英国议会的 大火作为设 计的 动机,立体主义绘 画的方法,来烘托 伦敦博物馆与众不 同的内涵。
四、“装饰艺术”运动的代表人物(平面设计)
爱德华· 科夫(Edward Mckinght Kauffer) • 美国平面设计师和海报艺术家。生于美国蒙大拿州五大湖区。 • 1911—1913年在马克· 霍普金斯学院夜校进修绘画。1913年在芝加哥艺 术学院进修,之后在犹他州大学教授麦肯奈特的鼓励下,来到巴黎学习 绘画。 • 1915年,科夫移居伦敦,在那里得到了第一个海报业务:伦敦地铁的宣 传海报。在他的海报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装饰 艺术和超现实主义的特点。受到漩涡主义画派的启发,他创作了著名的 “飞鸟”图形,被用于1918年《每日论坛报》的海报。他为伦敦地铁、 伊斯曼父子公司(Eastman & Sons)和壳牌石油公司等客户设计了近141 件海报作品,为典范出版社(Nonesuch Press)设计了大量的书籍装帧 和插图。 • 他设计的海报具有他个人的鲜明风格:色彩鲜艳,图像大量采用几何形 式,特别是明显地采用立体主义的形式特征来设计,而反映的内容也具 有现代化的特征。
服务对象:社会的上层,是少数的资产阶级权贵,并不是大众。
二、“装饰艺术”运动风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1.埃及等古代装饰风格的实用性借鉴 简单的几何图形、金属色系列和黑白色系列,高度装饰效果
埃及古代帝王墓
建筑装饰图案
2.从原始艺术获得创作灵感 非洲、南美洲的原始部落艺术,象征性和夸张特点,明快简洁
非洲木雕
美国
• 背景:美国是一个没有文化传统束缚的国家,对新的艺术和设计风格更 加容易接受。 • 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美国国力雄厚,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勤基地, 经济发达,出现大量富裕的中产阶级消费群体,他们利用各种消费品来 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和奢侈的心理需要,而“装饰艺术运动”风格在这 种物质和消费条件下获得了充足的发展空间。 • 美国的装饰艺术明显具有古埃及、中国、波斯、特别室玛雅文化的痕迹, 古老文明在这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展示。 • 发展:美国装饰艺术运动开始于纽约及东海岸,逐渐向中西部和西海岸 扩展。在纽约,建筑师注重装饰要素与新材料的混合使用。在洛杉矶, 开始出现了美国本土的诠释,出现了适合美国通俗文化的所谓加利福尼 亚装饰艺术风格,也出现了为电影院设计特别发展出来的好莱坞风格。 • 特征:外来文化和新兴文化得到充分发展;本土的设计风格急需设计艺 术理念的支撑。
装饰艺术运动
Art Deco
主要内容—
• • • • • • • 一、“装饰艺术”运动的概况 二、“装饰艺术”运动风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三、“装饰艺术”运动的发展(法国、美国) 四、“装饰艺术”运动的代表人物(平面设计) 五、“装饰艺术”运动的代表作品 六、装饰艺术运动和现代主义运动的异同 七、装饰艺术运动和现代主义运动各自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