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与桥梁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

道路与桥梁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
道路与桥梁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总说明书

设计依据

根据合肥学院建筑工程系工程管理专业《道路与桥梁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公路设计概况

概况

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本路段按平原微丘二级公路技术标准勘察、设计。设计车速为公里小时,路基单幅两车道,宽米。设计路段公路等级为二级,适应于将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辆。

规范

设计执行的部颁标准、规范有: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路线起讫点

本路段起点:+,终点:+为所给全长公里。

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本路段为平原微丘区,多为中低山地貌,地势稍陡。该工程整个地形、地貌特征平坦,地形起伏不大,最高海拔高为米

沿线筑路材料等建设条件

沿线地方材料有:碎石、砾石、砂、石灰、粉煤灰等。其他材料如沥青、水泥、矿粉需到外地采购。

路线

本路段按二级公路标准测设,设计车速,测设中在满足《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及在不增加工程造价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了平、纵、横三方面的优化组合设计,力求平面线型流畅,纵坡均衡,横断面合理,以达到视觉和心理上的舒展。

路线测设里程全长公里,主要技术指标采用情况如下:

平曲线个数(个)

平均每公里交点个数(个)

平曲线最小半径(米个)

平曲线占路线长()

直线最大长(米)

变坡点个数(个)

平均每公里变坡次数(次)

最大纵坡()

凸型竖曲线最小半径(米处)

凹型竖曲线最小半径(米处)

横断面设计

、路基横断面布置:米

路面横坡设置(不含超高路段):路肩为,行车道为。

、加宽、超高方式:全线加宽采用比例过度,超高方式为绕内边线旋转。路基土石方计算控制标高为土基标高,不含路面厚度。

道路技术标准

设计项目

、确定道路技术等级和技术标准

、纸上定线

、平面定线设计

、路线纵断面设计

、路线横断面设计

平面选线及定线

平面选线

平面选线的原则

、应该尽量避开农田,做到少占或不占高产田。

、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使工程数量小,造价低,运营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

、选线时应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进行深入勘测,查清其对工程的影响。

、选线应重视环境保护,注意由于公路修筑以及汽车运行所产生的影响与污染等问题。平面设计技术指标

、直线

本道路设计速度,在城镇及其附近或景色有变化的地点大于是可以接受的,在景色单调的地点最好控制在以内,直线段长度不应超过为宜。

、圆曲线

①圆曲线最小半径

圆曲线是平面线形中常用线形要素,圆曲线设计主要确定起其半径值以及超高和加宽。

圆曲线半径

②圆曲线最大半径

选用圆曲线半径时,在地形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应尽量采用大半径曲线,圆曲线半径不可大于米。

③圆曲线半径的选用

在设计公路平面线形时,根据沿线地形情况,尽量采用不需设超高的大半径曲线。

④平曲线的最小长度

公路的平曲线一般情况下应具有设置缓和曲线(或超高,加宽缓和段)和一段圆曲线的长度;缓和曲线长度:圆曲线长度:缓和曲线长度宜在:::到::之间。

平曲线的最小长度一般值:

平曲线最小长度极限值取:

、缓和曲线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规定:一般公路()缓和曲线最小长度为.。一般情况下,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当圆曲线半径大于或等于不设超高圆曲线最小半径时,可不设缓和曲线。

线路方案拟定与比较

根据此路所处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确定经过路线方案的比选设计出一条符合一定技术标准,满足行车要求,工程量最少最节省费用的路线。综合考虑该地区自然条件、技术标准、工程投资等因素,初步拟定了两个方案:

方案一:

优点:

②路线短;

③土方量小;

④路线线形好,行车舒适;

缺点:

①占用部分农田。

方案二:

优点:

①占农田少

缺点:

①挖方量较大;

②造价较高;

③路线长

综合考虑,选取方案一较为合适。

纸上定线

本路段为平原微丘区,多为中低山地貌,地势稍陡。该工程整个地形、地貌特征平坦,地形起伏不大。

定导向线:

、首先在的地形图上,仔细研究路线选线阶段选定的主要控制点间的地形、地质情况,选择有利地形,拟定路线走法。

、使两脚规的开度等于平,从路线起点开始,拟定的路线走法在等高线上依次截取各点,直到最后一点的位置和标高按近路线终点为止。

、连接各点,分析该折线在利用地形和避让地物,以及工程艰巨的情况,从而选出应穿应避让的特征点为中间控制点,并重新连接各点。

确定路线位置

、在前面定出的导向线的基础上,用不同半径的模板在路线平面可能出现的转点处描出路线平面位置,并标出其半径。

、用直线连接各曲线,使各直线相交,初步定出路线交点。

、分析所定出的路线位置的工程量并进行调整,力争定出线形好、工程量小的路线位置。

线路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

见计算书

平面设计成果

3.3.1编制相关表格

根据程序计算所得结果绘制直线、曲线及转角表,见附表一《直线、曲线及转角表》。

3.3.2绘制路线平面图

见图一。

路基纵断面设计

准备工作

在线路平面图上依次截取各中桩桩号点,并推算对应的地面标高。然后在图上按横向,纵向的比例尺绘制地面线,并打上方格网。按相应比例以及里程画出平曲线示意图。见图。纵断面拉坡

标注控制点

确定路线起、终点以及越岭垭口,地质不良地段的最小填土高度,最大挖深等线路必须经过的标高控制点。

试坡

在已标出的“控制点”纵断面图上,根据各技术指标和选线意图,结合地面线的起伏变化,以控制点为依据,在其间穿插取值,同时综合考虑纵断面设计中的平纵组合问题。

调整并核对

对试坡时所定出的各种坡线进行比较,排除不符工程技术标准的坡线,在剩下的坡线中选取填挖方量最小又比较平衡的坡线。在选取的坡线上选择有控制意义的重点横断面,从纵断面图上读出其对应桩号的填挖高度,检查该点的横断面填挖是否满足各项工程指标。

定坡

调整无误后,直接在图上把各段直线坡的坡度值、坡长、变坡点的桩号、标高确定下来。竖曲线的设计计算

绘制路基纵断面图

绘制纵断面图:纵断面图采用横向,纵向的比例尺绘制,由上、下两部分内容组成。纵断面图见附图二《纵断面设计图》。

路基横断面设计

横断面设计俗称“戴帽子”,主要任务是根据公路等级,结合当地自然条件,综合考虑交通安全、路基稳定,公路排水、节省用地和工程经济等的要求,确定能够公路横断面的组成部分及其几何尺寸。横断面设计本着经济,避免大填大挖,填挖平衡的原则。本次设计中横断面的比例尺为。

准备工作

横断面设计的原则

()设计施工前须做好工程地质、水文等有关的自然条件的勘察工作。

()设计应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规定要求。

(3)设计应兼顾当地农田基本建设等的需要,尽可能少占耕地。

()应使路基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资料收集

()、平曲线起、终点桩号,平曲线半径和转角在平面设计中读取。

()、每个中桩的填挖高度在纵断面设计中读取。

()、路基宽度为。在路线平面图上的各中桩横断面范围内并向外延伸一定距离选取若干点,量取各点的地面标高。

()、根据技术标准确定边沟的形式及尺寸。

横断面设计计算

路基横断面尺寸的确定

设计公路为二级公路,采用整体式单幅双车道的断面形式。

根据工程技术标准,由公路等级(二级)及设计行车速度(小时),确定路基横断面车道数为双车道,行车道宽为,行车道外侧设置宽度为的土路肩,路基总宽度为。

路拱和超高的设计

()确定路拱及路肩横坡度:

为了利于路面横向排水,应在路面横向设置路拱。按工程技术标准,采用折线形路拱,路拱横坡度为。由于土路肩的排水性远低于路面,其横坡度一般应比路面大~,故土路肩横坡度取。

()超高横坡度的确定:

拟建公路为微丘区二级公路,设计行车速度为小时。

根据曲线段圆曲线的半径值,本设计中交点处超高取,交点处取超高为,

()平曲线上超高缓和段长度的确定:

超高缓和段的长度为缓和曲线的长度分别为和。

()超高值计算

见表

绘制路基横断面图

5.3.1确定路基标准横断面

本次设计中绘制本段的路基横断面图,即~这一路段。在这一路段中,主要出现的路基横断面形式有:填方路堤、全挖方路堑、半填半挖路基和路堤墙路基。按工程技术标准规定,路基宽度为,现拟定路面采用的折线形路拱横坡度,土路肩横坡度值为。填方路堤的边坡值根据其地质情况选用

按以上要求及设计以的比例尺绘制路基标准横断面图,具体见附图《路基标准横断面图》。

5.3.2绘制路基横断面图

标准横断面图绘制完毕后,参照标准横断面图,绘制~路段内各中桩的横断面图,其步骤如下:

()、根据横断面测量资料按的比例绘制横断面地面线;

()、根据路基设计表中的有关数据,绘制路幅的位置和宽度;

()、参照路基标准横断面图绘制路基边坡线和地面线相交,并在需要设置支挡防护处绘制支挡结构物的断面图;

()、根据综合排水设计,绘制路基边沟、排水沟、截水沟等在横断面图上的位置。

()、在中桩横断面图绘制出来后,标出该桩的桩号、左右路基宽、中桩填挖高和填挖面积。

具体的路基横断面图见附图《路基横断面图》。

结束语

本次课程设计是平原微丘区三级新建公路是设计。综合考虑当地的地形、地貌等各方面的因素,在所选路线中设计了两个圆曲线,两个带缓和曲线的对称基本型曲线和五个竖曲线。

设计分三个阶段进行,其中初步设计包括初步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方案的比选;其次做路线的详细设计,包括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路基横断面设计;最后是设计图的绘制和设计说明书的整理。

在设计的过程中,我的确遇到了很多问题,一拿到任务书我就仔细的看了一遍,根据老师的指导,我在网上搜索了相关的设计案例。仔细分析了若干设计案例后对比发现案例与我们此次设计大同小异,于是就开始对照案例开始做起来。可是一开始做就遇到了问题,首先就是道路定线,仔细分析等高线地形图后,我定了两条线。定线之后就发愁了,因为两个方案都各有优缺点,不知道该选哪个方案,最后斟酌损益我选择了路线较短的方案一。方案比选结束后,开始进行平面设计,对方案一分析后,对所选导线设计了两个圆曲线。设计与计算过程中又重新翻了书本和资料,因为很多基本概念和公式都不熟悉。接下来就是比较重要的纵断面设计,根据路线走向与位置,设计了五个竖曲线,表现在计算书上就是五个变坡点的计算,最后将所计算的数据填入中桩计算表。然后是道路横断面的设计,本来以为相对于平面与纵断面设计,这是简单的了。没想到自己去计算的时候才感觉到不是一个简单的设计,横断面设计涉及路基横断面尺寸的确定、路拱和超高加宽的设计,大量的数据计算让我手忙脚乱。不过按部就班的计算下来,还是把道路横断面设计完成了。最后就是图纸绘制部分,根据任务书要求,我绘制了平面设计图、纵断面设计图、路基横断面图。

可能这次课程设计的成果没有完全的展示在这份说明书上,但是我的确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课程设计可能会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可是收获和启发也是极大的,

我始终愿意独立思考,不错过每次锻炼自己获取知识的机会!最后感谢在此次设计为我提供了指导和帮助的老师和同学!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

辽宁工业大学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 开课单位: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2014年12月

目录 第一章设计基本资料 (1) 1.1跨度和桥面宽度 (1) 1.2主要材料 (1) 1.3箱型梁构造形式及相关参数 (1) 1.4设计依据与设计规范 (3) 第二章主梁的几何特性计算 (4) 2.1计算截面几何特性 (4) 2.2检验截面效率指标ρ (6) 第三章桥面板计算 (7) 3.1横隔梁设置 (7) 3.2 每延米恒载计算 (7) 3.3恒载内力计算 (7) 3.4车辆荷载产生的内力 (7) 第四章主梁内力计算 (9) 第五章荷载横向分布计算 (11) 5.1 支点截面横向分布系数计算 (11) 5.2跨中截面横向分布系数计算 (13) 第六章活载影响下主梁内力计算 (15) 6.1活载内力计算 (15) 6.2荷载内力组合 (16) 第七章横隔梁内力计算 (18) 7.1作用在横梁上的计算荷载 (18) 7.2绘制横隔梁的内力影响线 (18) 第八章主梁挠度计算 (20) 8.1验算主梁变形 (20) 8.2判断是否设置预拱度 (20) 8.3 计算预拱度最大值 (20) 第九章支座计算 (21) 9.1板式橡胶支座的选择 (21) 9.2确定支座的厚度 (21) 9.3确定橡胶片总厚度 (21)

9.3支座偏移验算 (22) 9.4验算支座滑移稳定性 (22)

第一章 设计基本资料 1.1跨度和桥面宽度 1) 标准跨径:30m (墩中心距) 2) 计算跨径:29.55m 3) 主梁全长:29.96m 4) 桥面宽度:净9+2×1.0m 人行道 5) 人群荷载:23.5/m KN 6) 每侧栏杆及人行道的重量:4.5/m KN 1.2主要材料 1) 混凝土:箱梁为50C 号,铰缝采用40C SCM 灌浆料以加强铰缝;桥面铺装为12cm 厚40 C 防水砼(S6)+10cm 沥青砼;栏杆采用25C 号混凝土。 2) 预应力钢绞线:符合国际通用标准ASTMA416-92规定。单根钢绞线直径为φ 15.24mm ,面积A=140mm 2,标准强度1860b y R MPa =,弹性模量51.9510E MPa =?。 3) 选用R235及HRB335钢筋,其技术标准应符合国家标准(GB1499-1998)及 (GB13013-1991)的规定。 4) 锚具:采用《公路桥梁预应力钢绞线用锚具、连接器规格系列》产品,管道成孔采 用金属波纹管。 5) 支座:采用板式橡胶支座。 6) 其他材料:砂、石、水的质量要求均按《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规范》有关条文办理。 1.3箱型梁构造形式及相关参数 ⑴ 本箱型梁按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施工工艺为后张法。 ⑵ 主梁尺寸拟定: 梁高:根据设计经验,梁高跨比通常为1/14-1/25,本设计初步尺寸定为1.3m , 跨中:预制箱型梁顶板厚0.2m ,底板厚0.2m 腹板厚0.2m. 端部:预制箱型梁顶板厚0.2m ,底板厚0.30m 横隔梁:横向共计五片箱型梁,中间设四个横隔梁。高1.1m,上部宽0.5m,下部宽 0.5m 。 ⑶ 预应力管道采用金属波纹管成形,波纹管内径为60mm ,外径为67mm ,管道摩擦系数μ=0.2,管道偏差系数k=0.0015,锚具变形和钢束回缩量为6mm(单端)。 ⑷ 沥青混凝土重度按23KN/m 3计,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重度按26 KN/m 3计,混凝土重度按25 KN/m 3计,单侧防撞栏线荷载为4.5KN/m 。

道路勘察课程设计报告

公路勘测设计说明书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 《公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是公路与城市道路专业的实践课。 本实践课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1)、设计文件中原始资料的查询、收集; (2)、掌握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中各种设计指标的选取,初步学习各相关规范的查找及使用。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公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的内容:(1)按照地形地物的规定识别道路沿线自然特征;(2)平面设计——各种几何参数的选取;(3)纵断面设计——主要指标的选择;(4)横断面设计——路幅布置及路拱坡度。由于路基路面工程没有单独的课程设计,所以本设计还包含一部分路基路面的结构综合设计内容。 《公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的内容:(1)通过资料查阅和学习了解道路设计的基本方法;(2)掌握平、纵、横设计之间的关系并学会运用,学会路基路面的结构综合设计。 三、 设计资料 道路等级:一级 设计行车速度:100Km/h 地形图:见图 四、项目介绍 邓王一级公路,里程桩号0000K m +~33128.8475K m +,全长3128.847m 。 五、地形地貌 该地区属冲积平原,地形开阔,地势起伏平缓,沿线河流、排灌沟渠交错,农田水利设施完善,乡村道路网密集、区域内均为高产农田区。沿途小沟渠较多

可采用涵洞处理。拟建公路沿线地势总体较平坦,沿途多为农田。 +,K1+940m,K2+420,K2+740,K2+760和K3+128.8475处地势较低,需进K m 1480 行高填方,路基采用搅拌桩处治。沿途小沟渠较多可采用涵洞处理。 +,K1+940m,K1+960m,K2+420和K2+820处要求横跨公路,可设置净空K m 0560 为6m的通道横跨。K1+60m处有一水塘,须进行填方,路基采用搅拌桩处治。 六、道路所在地区的土壤、地质、水文资料、气候 (1)土壤: 本段内地层主要由第四系松散沉积层所组成,表层为素填土和粘性土。土质均一,呈硬塑——半硬塑状。 (2)地质构造: 该地段经历了历史上比较复杂的活动时期,其活动方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出现明显的多样化,整个地区无不良地质现象,工程地质良好。 (3)水文: 该地区无大的河流,但区段内灌溉沟渠交错,经有关勘探单位检测表明,沿线沟渠水质良好。沿线有大量地表潜水,地下水一般埋深0.5~2.5m,并随汛期发生变化地下水表现为碳酸盐山丘区的岩溶水。 (4)气候 本地区属暖湿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海洋型与大陆型过度的气候特征较明显,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春秋季短,冬寒夏热,年内夏秋雨季降水的相对集中,易出现暴雨造成涝灾,其余季节的降雨量偏少,气候区内的年平均气温13.7°C,以7、8月份最热,年平均最高气温19.4°C,历年的平均最底气温9.1°C,年平均最高气温39.9°C,历年的平均最高积雪深度20,最大冻土深度是33,历年平均的无霜期163.5天,气候区年内的平均降水量884.0,历年的最大年降水量1358.0,7~10月份降水相对集中,区域内常年的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历年的平均风速为3.3,最大风速为16.8,8、9月份受台风影响区内空

2019桥梁工程课程设计(完整版)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报告书 一、设计资料 1桥面净宽净-7 +2×1.5m人行道 2主梁跨径及全长 标准跨径 l=21.70m(墩中心距离) 计算跨径l=21.20m(支座中心距离) =21.66m(主梁预制长度) 主梁全长l 全 3设计荷载 公路—I级;人群荷载3.02 kN/ m 4设计安全等级 二级 5桥面铺装 沥青表面处厚5cm(重力密度为233m kN/),混凝土垫层厚6cm(重力密度为243 kN/),T m 梁的重力密度为253m kN/ 6 T梁简图如下图

主梁横截面图 二、 设计步骤与方法 Ⅰ. 行车道板的内力计算和组合 (一)恒载及其内力(以纵向 1m 宽的板条进行计算) 1)每延米板上的恒载 g 沥青表面 1g : 0.05×1.0 ×23 = 1.15kN m / 混凝土垫层 2g : 0.06×1.0 ×24 =1.44kN m / T 梁翼板自重3g :30.080.14 g 1.025 2.752 +=??=kN m / 合计:g= g 5.34i =∑ kN m /

2)每米宽板条的恒载内力 悬臂板长 ()0 160180.712 l m -== 弯矩 2211 5.34(0.71) 1.3522 Ag M gl =- =-??=-·kN m 剪力 0 5.340.71 3.79Ag Q gl ==?=kN (二)汽车车辆荷载产生的内力 1)将车辆荷载后轮作用于铰缝轴线上,后轴作用力为 140kN ,轮压分布宽度如图 5 所示,车辆荷载后轮着地长度为 a 2 = 0.20m ,宽度 b 2 = 0.60m ,则得: a 1 = a 2 + 2H = 0.2 + 2×0.11= 0.42m b 1 = b 2 + 2H = 0.6 + 2× 0.11 = 0.82m 荷载对于悬臂梁根部的有效分布宽度: 12l 0.42 1.4 20.71 3.24m o a a d =++=++?= 2)计算冲击系数μ 结构跨中截面的惯矩c I : 翼板的换算平均高度:()1 814112 h = ?+=cm

城市道路课程设计说明书

城市道路课程设计 说明书

第一章绪论 城市道路是指在城市范围内具有一定技术条件和设施的道路。 根据道路在城市道路系统中的地位、作用、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中国当前将城市道路分为四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其中: 快速路在特大城市或大城市中设置,是用中央分隔带将上,下行车辆分开,供汽车专用的快速干路,主要联系市区各主要地区、市区和主要的近郊区、卫星城镇、联系主要的对外出路,负担城市主要客、货运交通,有较高车速和大的通行能力。 主干路是城市道路网的骨架,联系城市的主要工业区、住宅区、港口、机场和车站等客货运中心,承担着城市主要交通任务的交通干道。主干路沿线两侧不宜修建过多的行人和车辆入口,否则会降低车速。 次干路为市区内普通的交通干路,配合主干路组成城市干道网,起联系各部分和集散作用,分担主干路的交通负荷。次干路兼有服务功能,允许两侧布置吸引人流的公共建筑,并应设停车场。 支路是次干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为解决局部地区的交通而设置,以服务功能为主。部分主要支路可设公共交通线路或自行车专用道,支路上不宜有过境交通。 根据国家《城市规划定额指标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道路还可划分为四级,如表所示: 道路四级划分表:

项目级别设计车速(km/h) 双向机动车道数(条) 机动车道宽度(m) 道路总宽(m) 分隔带设置 一级 60~80 >=4 3.75 40~70 (必须设) 二级 40~60 >=4 3.5 30~60 (应设) 三级 30~40 >=2 3.5 20~40 (可设) 四级 30 >=2 3.5 16~30 (不设) 道路是交通的枢纽,它对一个国家及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在此次毕业设计中,使我基本掌握了城市道路设计的全部过程,能够全面、独立、系统地完成一段道路的技术设计。它培养了我独立工作、自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了课本知识也学到了很多来源于实际的现场施工经验。这对于我来说,能够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此次设计对我帮助很大。 设计原则 根据省厅、省公路局对施工图设计的审核意见,本次道路设计应遵循长远规划,因地制宜的原则,一方面采用较高的技术标准与今后道路进一步留有余地,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该地的地形,工程地质情况,达到规范要求各项指标节约投资,减少工程量,缩短工期。 1.设计应满足道路用地范围的要求

课程设计任务书(2级)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一:信号发生器 一、设计目的 根据常用的电子技术知识,以及可获得的技术书籍与电子文档,初步形成电子设计过程中收集、阅读及应用技术资料的能力;熟悉电子系统设计的一般流程;掌握分析电路原理、工程计算及对主要技术性能进行测试的常见方法;最终,完成从设计图纸到实物搭建的整个过程,并调试作品。 二、任务与要求 1、熟悉信号发生器的组成和基本原理,了解单片集成信号发生器的功能特点; 2、掌握信号波形参数的调节和测试方法的应用; 3、电路能够产生正弦波、方波、锯齿波; 4、掌握信号发生器的设计测试方法; 5、工作电源为+5~+15V 连续可调。 参考方案: 图1、ICL8038原理框图 参考原理: ICL8030内部由恒流源I 1、I 2、电压比较器A 和B 、触发器、缓冲器和三角波变正弦波变换电路组成。外接电容C 经过两个恒流源进行充放电,电压比较器A 、B 的参考电压分别为电源电压(U CC +U CE )的2/3和1/3。恒流源的恒流源I 1、I 2的大小可通过外接电阻调节,但必须I 2>I 1。当触发器的输出为低电平时,恒流源I 2断开,I1给电容充电,其两端电压U C 随时间上升,当U C 上升到电源电压的2/3时,电压比较器A 的输出电压发生跳变,使触发器输出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恒流源I 2接通,由于I 2>I 1(设I 2=2I 1),恒流源I 2加到C 上反充电,相当于C 由一个净电流I 1放电,C 两端电压U C 转为直线下降,当下降到电源电压1/3时,电压比较器B 的输出电压发生跳变,使触发器的输出由高电平变为原来的低电平,恒流源I 2断开,I 1对C 充电,如此重复,产生振荡信号。 若通过调节外接电阻使得I 2=2I 1,触发器的输出为方波,反向缓冲后由9脚输出;C 上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河南城建学院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 道路勘测设计题目: 河南金孟线二级公路设计专业: 土木工程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设计教室: 十号楼611教室开始时间: 2013 年12 月09 日完成时间: 2013 年12 月20 日 课程设计成绩: 学习态度及平时技术水平与实际能创新(5)成绩(30)力(20)说明书撰写质量(45)(100)总分等级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目录 1、设计任务书........................................................... 2 1.1 设计题目............................................................ 2 1.2 设计时间及地点...................................................... 2 1.3课程设计的目的...................................................... 2 1.4 设计原始资料及依据.................................................. 2 1.5 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 3 1.6 技术标准............................................................ 6 2.设计方案的拟定及说明.................................................. 7 2.1平面设计............................................................ 7 2.2纵断面设计.......................................................... 7 2.3横断面设计.......................................................... 7 3.平曲线的选择及参数计

CAD,CAM课程设计任务说明书

、 八、, 刖言 本次课程设计按照任务说明书的要求,我做的是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的三维建模以及运动仿真,主要设计数据来自我的机械设计的课程设计计算,其中模型的尺寸主要依据我的二维图纸(后附),模型共有以下几部分组成:箱体、齿轮、轴、轴承、轴套、端盖、螺钉。总计用时大概三天时间,我分一周的时间分别各部完成,下面就将我的主要成果一一书写如下,请老师指正。 1 ?零部件建模 箱体 箱体建模主要由拉伸构成,辅助以打孔、阵列、镜像、倒角、筋工具。其中油标孔由旋转而成。具体数据参数见后附的CAD工程图。 齿轮 本模型中共有两对四个齿轮,均采用轮廓法建模而成(方法由网上教程而来),通过参数方 程获得渐开线,而后获得轮齿的完整轮廓,最后阵列,得到一个完整的齿轮,鉴于齿轮建模较为陌生下面我将说明齿轮建模具体的步骤。

1?用拉伸画一个直径为齿顶圆,厚度为齿宽的的圆柱体 2?插入基准曲线---从方程--完成--选取--坐标(三个面的交点)---笛卡尔---输入参数(参数如下) 文件(F)辑揖旧梧式〔6查看M縉助(H) 为馆卡儿坐标系输入参数方程 作根据t (将从0变到D对心y和£ /*画如:対立x-yd面的一个圆「中心在原点 "半径=良参魏方程将是: /* x = 4 * cos ( t * 360 ) /+ y = 4 ?sin ( t * 360 ) /* z = 0 /*--------------------------------------------- m=2 z=98 a=20 r=(m*z*cos(a))/2 fi=t*90 arc=(pi*r*t)/2 x^r^co s(f i)+arc+s i n (f i) y=r*sin(f i)-arc*cos(f i) z=0 3.选中步骤2做好的蓝色的曲线---镜像---得到第2根蓝色的曲线,此时两根曲线是相交的八字形.如图4?点取第2根曲线(注意此时曲线以粗红色显示) 主菜单编辑”--复制”--主菜单编辑”一一选择性粘贴”--在操作面板上选取旋转”按钮,――选取旋转中心轴----输入旋转角度((360/2/z) +) 得到第3根细红色的曲线,该曲线与第一根曲线相交的。(注意:原来的第2根曲线消失了) 5?选中第3根曲线(注意此时曲线以粗红色显示) 、 主菜单编辑”--复制”--主菜单编辑”一一选择性粘贴”--在操作面板上选取旋转”按钮,――选取旋转中心轴----输入旋转角度(-360/z),(即该曲线要与前面旋转的方向相反) ,此时发现模型区域如下所示:点取确定退出操作,得到第4根蓝色曲线,此时两根曲线成八字 所示如图: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仅供参考

《道路勘测设计》 "Road survey and design"design specification 作者姓名:万少龙 专业班级:交工1003 班 学号:201023180084 指导教师:钟炳迪 武汉科技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目录 1 设计概述 (1) 1.1任务和要求: (1) 1.2设计依据: (1) 1.3公路设计概况: (1) 1.4平面设计标准的确定 (1) 1.5路线起讫点 (1) 1.6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1) 2 设计参数 (1) 1. 控制要素 (1) 2.平面设计技术指标 (2) 2.2.1圆曲线最小半径 (2) 2.2.2圆曲线最大半径 (2) 2.2.3圆曲线半径的选用 (2) 2.2.4平曲线最小长度 (2) 2.2.5缓和曲线技术要求 (2) 2.3路线方案的拟定与比较 (4) 2.4道路平面设计 (4) 2.4.1平面选线的原则: (4) 2.4.2方案比较 (4) 2.5道路纵断面设计 (5) 2.6道路横断面设计 (6) 3设计图纸及计算说明部分 (7) 3.1计算说明及图纸部分(附表) (7) 参考文献 (7)

1设计概述 1.1任务和要求: 包括路线方案的选择,路线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 根据设计所给资料,进行平、纵、横断面设计及其组合处理,编制逐桩坐标表,直线、曲线及转角一览表。 1.2设计依据: 根据武汉科技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道路工程方向《道路勘测设计指导书》。 1.3公路设计概况: 公路等级:三级公路 交通量:平均昼夜交通量为2000~3000辆。 设计车速:40km/小时 1.4平面设计标准的确定 1、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本路段按三级公路技术标准勘察、设计。设计车速为40公里/小时,宽路基双幅两车道,宽7.0米,非机动车道2.5米,路肩1.5米。路拱坡度2%,路肩坡度3%。 2、设计执行的部颁标准、规范有: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 1.5路线起讫点 比例尺采用1:2500; 起点桩号K0+100,坐标起点高程:99米终点高程:111米 1.6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本段属于平原微丘区路段,路段不受水位影响,全约长一公里,城镇布局分散且稀疏。设计路线的起始点之间被一条公路相隔,同时还有一些小路。- 2 设计参数 2.1 控制要素 (1)道勘:三级 (2)设计车服务车速:40km/小时。

园林工程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1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名称园林工程课程设计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设计题目洛阳工会苑小区中心绿地园林工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目的 课程设计目的与任务在于使学生能够掌握园林工程设计的基本知识和锻炼初步的实践操作技能。要求学生掌握园林绿化施工图的制作基本原则、制图方法和园林绿化工程设计的具体内容;能综合运用园林工程、城市绿地设计、CAD 计算机辅助设计等专业课程的技能,完成相应园林绿地的设计图纸、园林工程施工图纸以及设计说明。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积累和设计、制图技能的提高,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正确的园林工程设计概念、编写完善的设计说明以及学习规范化园林工程施工图纸的制作技能。 二、设计内容、技术条件和要求 一)设计内容: 1. 完成给定CAD图纸的设计范围内绿地的设计平面图、竖向与排水设计图、园路与场地的铺装设计和结构设计、绿化种植施工图、以及该园林建设工程的设计说明(设计说明中含工程概算部分)。 2. 所有图纸内容在四张A3的CAD图纸上完成,图纸比例为1:250(园路与场地设计图比例自定)。设计说明字数不少于3000字,格式制作参照毕业论文格式,由指导老师给定。 3. 图样中文字用HZTXT细线体,字高3mm;图样名用宋体,字高6mm。二)技术条件和要求: 1. 设计要体现较好的平面构图,各种园林要素布局合理,地被植物组成的图案样式可以简洁明了,乔灌木行列式配置或自然式配置均可。经济技术指标用

标准的三线表完成,绿地率大于30%。 2. 园林工程设计中植物应具有合理的常绿、落叶树种比例(3:7左右),考虑规划合适的树种以及其他绿化材料,对各种绿化材料的观赏特性、观赏季节、苗木规格安排合理;园路与铺装场地的结构设计图纸符合园林制图标准规范。 3. 绿地的竖向与排水设计一般考虑由中心绿地排向小区内车行道,铺装场地排水坡度要求在0.5%——1%。 4. 种植施工图要求表明植物学名、株高、胸径、冠径等指标,正确统计数量,备注栏根据实际情况填写,植物图例表要符合园林施工的相关要求。 5. 设计图纸加统一的封面装订成一份,设计任务书加封面(含概算部分)统一装订成一份。 6. 设计说明、设计图纸严禁抄袭,如有抄袭现象,一律重做。 三、时间进度安排 2010-11-17 课程设计动员,明确目的要求和设计任务; 2010-11-18——2010-11-20 完成设计草稿,并由指导教师初步审查; 2010-11-21——2010-11-24 完成CAD图纸,提交指导教师审查; 2010-11-25——2010-11-27 完成施工设计说明,提交指导教师审查; 2010-11-28——2010-11-29 图纸、设计说明整改并打印装订; 2010-11-30 课程设计统一讲评。 四、主要参考文献 孟兆侦毛培琳黄庆喜.园林工程[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居住区绿地设计规范DB11/T 214-2003 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T82-99 环境景观--室外工程细部构造03J012-1 指导教师签字:苏维2011年11 月16 日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模板)

1.设计资料与结构布置1.1设计资料 1.1.1 跨径 标准跨径: 计算跨径: 主梁全长: 1.1.2 桥面净宽 净7m(行车道)+2×0.75(人行道)。 1.1.4设计荷载 公路-Ι级,人群荷载3.0kN/m2,结构重要性系数 01.0 r 。 1.1.5 桥面铺装 4cm厚沥青混凝土面层,其下为C25的混凝土垫层,设双向横坡,坡度为1.5%。两侧人行道外侧桥面铺装厚10cm(4cm厚沥青面层和6cm厚混凝土垫层)。 1.1.6 材料 混凝土:主梁C40,钢筋混凝土重度为25kN/m3; 沥青混凝土面层,重度为23kN/m3; C25混凝土垫层,重度为24kN/m3 1.1.7 主梁数及横隔梁数 主梁数:5;横隔梁数:5。 1.2结构布置 根据设计资料及装配式简支梁桥的构造要求,现拟定结构尺寸如下:主梁高1.3m,主梁间距为1.6m,梁肋宽为18cm,T形梁翼缘板与腹板交接处厚14cm,翼缘悬臂端厚8cm。设置五根横隔梁,横隔梁上缘16cm,下缘14cm。

图1-1 主梁横截面布置图 图1-2 横隔梁布置图

2.主梁恒载内力计算:2.1恒载集度计算: 主梁: 横隔梁: 对于边主梁: 对于中主梁: 桥面铺装层: 栏杆和人行道:52/52/ g=?= 4KN m 合计: 对于边主梁: 对于中主梁: 2.2、恒载内力计算 计算内梁与边梁的恒载内力。 2.2.1支点截面: x=0 M=0 边梁 内梁

2.2.2 l/4截面: x= l/4 边梁 内梁 2.2.3 跨中截面 x= l/2 Q=0 边梁 内梁 表2-1 主梁恒载内力 内力 剪力Q(kN)弯矩M(kN.m)截面位置x x=0 x=l/4 x=l/2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一.实习说明 1.实习时间 2014年8月19号至2014年8月26号。 2.实习地点 吉林大学净月实习基地 3.实习内容 本次道路勘测实习是在学习完成《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结合《测量学》课程中相关知识,参考相关规范进行的一个合格,可行的设计。总体来说分为外业和内业两个部分。 3.1.外业 3.1.1.选线 3.1.2.坐标角度测量 3.1.3.中桩测量 3.1. 4.基平测量 3.1.5.中平测量 3.1.6.横断面测量 3.1.7.桥涵测量 3.2.内业 3.2.1道路平面设计图 3.2.2.逐桩坐标表 3.2.3.道路纵断面图 3.2. 4.道路横断面图 3.2.5.道路标准横断面图 3.2.6.路基设计表

3.2.7.直曲线转角一览表 3.2.8.土石方数量计算及调配一览表 3.2.9.排水设计,桥涵设计 3.2.10.编写设计说明书 二.设计概述 1.目的和要求 道路工程课程设计是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包括道路路线设计和路面结构设计两部分。通过本次课程设计,要求熟悉公路设计规范,理解、掌握《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概念,综合运用本课程和其他有关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和发展;学习道路路线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通过设计,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动手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工程设计概念;培养学生具备道路路线设计的基本技能。 根据设计所给资料,进行平、纵、横断面设计及其组合处理,完成土石方计算与调配,编制直线、曲线及转角一览表,路基设计表,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等工作。 2.设计依据及参考文献 《道路勘测设计》杨少伟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道路勘测设计毕业设计指导》许金良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公路小桥涵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 3.公路参数 公路等级:山岭区三级公路 设计年限:15年 设计车速:30km/小时 其它:双向两车道,路基宽7.5米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参考模板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 第一篇设计资料及设计概况 1、设计资料 1、人群荷载3.5kn/m 2、每侧栏杆和人行道重8.54kn/m2。1.5%的桥面横坡,边缘最小厚度8cm;容重r1为24kn/m3;沥青混凝土2cm,容重r2为21kn/m3; 2、设计荷载:公路I级,桥面净宽:7+2×0.5,计算跨径:23.5米,混凝土标号:C35, 主梁根数:5,横隔梁根数:3 第二篇简支T梁设计 一、行车道板计算 公路I级,桥面铺装为8cm厚水泥混凝土垫层及2cm沥青混凝土面层,T梁翼板采用C35混凝土。(水泥混凝土容重r1为24kn/m3;沥青混凝土,容重r2 为21kn/m3,C35混凝土容重r3为261kn/m3) T梁横断面图(单位:cm)图(1) (一)恒载及内力(以纵向1m宽板条进行计算) 1、每米板条结构自重 沥青表面处g10.02x1x21=0.42kn/m 混凝土表面处g20.08x1x24=1.92kn/m T梁翼板自重g3(0.08+0.16)/2x26=3.12kn/m 合计g g=∑g i=0.42+1.92+3.12=5.46kn/m 2 11 M a,g=2gl2=2x5.46x1.82=-4.92kn/m Q a,g=gl0=5.46x1.8=9.83kn (二)车辆荷载产生的内力 将车辆荷载后轮作用在铰缝轴线上图(1),后轮轴作用力为P=140kn, 轮压宽度如图(2)所示。车辆荷载后轮着地长度

a2=0.2,b2=0.60m,H=0.10m,则 a1=a2+2H=0.20+2x0.10=0.40m;b1=b2+2H=0.60+2x0.10=0.80m 又因为a=a1+2l0=0.20x1.8=2.20m>1.4m,所以后轮有效宽度发生重叠。 则:a=a1+d+2l0=0.40+1.40+1.8=3.60m 冲击系数1+u=1.3 作用每米板条上的弯矩 2p2x140 M a,p=-(1+u)4a(l0-b1/4)=-1.3x4x3.6=-18.96kn.m 2p2x140 Q a,p=(1+u)4a=1.3x4x3.6=25.28kn (三)内力组合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M ud=1.2M a,g+1.4M a,p=1.2x(-4.92)+1.4x(-18.96)=-32.45kn.m Q ud=1.2Q a,g+1.4Q a,p=1.2x9.83+1.4x25.28=47.19kn 所以行车道板的设计内力为 M ud=-32.45kn.m Q ud=47.19kn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M sd=M a,g+0.7M a,p/1.3=-4,92+0.7x(-18.96)/1.3=15.13kn.m Q sd=Q a,g+0.7Q a,p/1.3=9.83+0.7x25.28/1.3=23.44kn 二、主梁内力计算 (一)恒载内力计算 纵断面图

课程设计任务书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项目1交通灯控制设计 一、设计目的 根据常用的电子技术知识,以及可获得技术书籍与电子文档,初步形成电子设计过程中收集、阅读及应用技术资料的能力;熟悉电子系统设计的一般流程;掌握分析电路原理、工程计算及对主要技术性能进行测试的常见方法;使学生学会使用电路仿真分析软件(Multisim)在计算机上进行电路设计与分析的方法。要求学生所选课题必须在计算机上通过虚拟设计确定设计方案,通过虚拟仿真建立系统,完成设计要求。 二、任务与要求 设计一个十字路口控制交通秩序的交通灯,满足以下条件: 显示顺序为其中一组方向是绿、黄、红;另一方向是红、绿、黄。设臵一组数码管以倒计时的方式显示语序通行或禁止通行时间,其中支通道绿灯的时间是20s,另一个方向上主通道的绿灯亮的时间是30s,黄灯亮的时间都是5s. 选做:当任何一个方向出现特殊情况,按下手动开关,其中一个方向通行,倒计时停止,当特殊情况结束后,按下自动控制开关恢复正常状态。 三、课程设计报告要求 1、任务说明 2、目录 3、正文 (1)总体方案框图设计 (2)单元电路具体设计 (3)计算器件参数值 (4)选择相关元器件 (5)画出总体设计电路图 (6)利用Multisim软件调试,对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出定性的的分析,最终能实现预计的效果。 4、课程设计的收获及体会 5、参考文献 四、评分标准

五、任务安排 六、所需调试工具 Multisim软件。

项目2用移位寄存器实现彩灯控制 一、设计目的 根据常用的电子技术知识,以及可获得技术书籍与电子文档,初步形成电子设计过程中收集、阅读及应用技术资料的能力;熟悉电子系统设计的一般流程;掌握分析电路原理、工程计算及对主要技术性能进行测试的常见方法;使学生学会使用电路仿真分析软件(Multisim)在计算机上进行电路设计与分析的方法。要求学生所选课题必须在计算机上通过虚拟设计确定设计方案,通过虚拟仿真建立系统,完成设计要求。 二、任务与要求 采用移位寄存器设计一个彩灯循环控制器,要求有两种变化花样。 三、课程设计报告要求 1、任务说明 2、目录 3、正文 (1)总体方案框图设计 (2)单元电路具体设计 (3)计算器件参数值 (4)选择相关元器件 (5)画出总体设计电路图 (6)利用Multisim软件调试,对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出定性的的分析,最终能实现预计的效果。 4、课程设计的收获及体会 5、参考文献 四、评分标准 五、任务安排

CAD,CAM课程设计任务说明书0001

、 八、 , 刖 言 本次课程设计按照任务说明书的要求,我做的是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的三维建模以及运动仿真,主要设计数据来自我的机械设计的课程设计计算,其中模型的尺寸主要依据我的二维图纸(后附),模型共有以下几部分组成:箱体、齿轮、轴、轴承、轴套、端盖、螺钉。总计用时大概三天时间,我分一周的时间分别各部完成,下面就将我的主要成果一一书写如下,请老师指正。 1 ?零部件建模 2.1箱体 箱体建模主要由拉伸构成,辅助以打孔、阵列、镜像、倒角、筋工具。其中油标孔由旋转而成。具体数据参数见后附的CAD工程图。 2.2齿轮 本模型中共有两对四个齿轮,均采用轮廓法建模而成(方法由网上教程而来),通过参数方

程获得渐开线,而后获得轮齿的完整轮廓,最后阵列,得到一个完整的齿轮,鉴于齿轮建模较为陌生下面我将说明齿轮建模具体的步骤。 1?用拉伸画一个直径为齿顶圆,厚度为齿宽的的圆柱体 2?插入基准曲线---从方程--完成--选取--坐标(三个面的交点)---笛卡尔---输入参数(参数如下) 文件(F)辑辑旧梧式〔6查看M m(H) 为馆卡儿坐标系输入参数方程 作根据t (将从0变到D对心y和£ 4例如:对在x-y卑面的一个圆T白心在原点 "半径=良参魏方程将是: /* x = 4 * cos ( t * 360 ) /+ y = 4 ?sin ( t * 360 ) /* z = 0 /畝-------------------------------------- m=2 歹98 a=20 r=(m*z*cos(a))/2 fi=t*90 arc=(pi*r*t)/2 x^r^co s(f i)+arc+s i n (f i) y=r*sin(f i)-arc*cos(f i) z=0 3.选中步骤2做好的蓝色的曲线---镜像---得到第2根蓝色的曲线,此时两根曲线是相交的八字形.如图4?点取第2根曲线(注意此时曲线以粗红色显示) 主菜单编辑”--复制”--主菜单编辑”一一选择性粘贴”---在操作面板上选取旋转”按钮,――选取旋转中心轴----输入旋转角度((360/2/z) +1.74) 得到第3根细红色的曲线,该曲线与第一根曲线相交的。(注意:原来的第2根曲线消失了) 5?选中第3根曲线(注意此时曲线以粗红色显示) 、 主菜单编辑”--复制”--主菜单编辑”一一选择性粘贴”---在操作面板上选取旋转”按钮,――选取旋转中心轴----输入旋转角度(-360/z),(即该曲线要与前面旋转的方向相反) ,此时发现模型区域如下所示:点取确定退出操作,得到第4根蓝色曲线,此时两根曲线成八字 所示如图:

桥梁工程学习心得

桥梁学习心得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桥梁工程概论》这一门课程。在当下房地产市场前景不容乐观的情况下,道桥无疑成为了我们土木工程专业学生们心之所念的就业方向。这一门课程就是在教我们有关桥梁设计、施工和发展历史知识。 桥梁工程是土木工程的一个分支。桥梁工程一词通常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桥梁建筑的实体,二是指建造桥梁所需的科技知识,包括桥梁的应用基础理论,以及桥梁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和养护维修等专门技术知识。 在我们的理解中,桥梁是我们跨越江河、湖泊、峡谷等人类难以通过的地区的一种媒介。他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相伴而行。当原始人类不知道怎么建造桥梁的时候,便会利用自然界的物体来跨越障碍。人类生存的需求、学习和创造能力,使得人们逐渐在遇到溪流、山涧和峡谷时自己动手建造简陋的桥梁。这些原始桥梁建造材料不用加工,搭设方便,使用时间不会很长,但却可以在人们急需的时候带给我们便利。 伴随人类社会的进步到现在,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事业,建立四通八达的公路,铁路交通网,对于促进交流、发展经济、提高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发展到现在21世纪,桥梁已经成为了跨域承载工程结构,开放公共的大众建筑,造型多样的人工景观,沟通交流的社会通道。 我国幅员辽阔,大小山脉纵横,江河湖泊众多。至今,我国

已建成七十余万座、延长越3.7万千米的公路桥梁,以及6万余座、延长约1.1万千米的铁路桥梁。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仍然需要大力加强包括公路、铁路和城市道路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桥梁无疑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按照工程规模划分,桥特大桥、大桥、中桥、小桥等。按照桥梁的用途划分,有铁路桥、公路桥、公铁两用桥、人行桥,城市桥等。 我们的祖先在世界桥梁建筑史上曾写下光辉灿烂的一页。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和交通事业的发展,当代的桥梁工作者正在创建桥梁建筑新的篇章。宋代木虹桥、赵州桥、安平桥,这些都是我国古代先辈们杰出的智慧结晶。到了现代,桥梁更在我国的人才手中建设的与世瞩目。我的家乡宜宾,有着万里长江第一城的美誉,金沙江、岷江、长江在我的家乡汇合。桥梁自然是我这个土生土长宜宾人最深刻的回忆。 从我记事起,桥梁就是沟通我们全家的枢纽,居住在市区不同范围的我们一家人,每次串门访友都会跨过不同的桥梁,感受着江面上的风混合着淡淡的鱼腥味,整个人就像是融入了这座城市,融入了这一片山水。

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 前言 (2) 1、用AutoCAD绘制弹体零件图和半备弹丸图 (3) 2、弹丸的空气动力特性分析 (4) 2.1、空气阻力 (5) 2.2、升力 (7) 2.3、赤道阻尼力矩 (7) 2.4、极阻尼力矩 (8) 2.5、马格努斯力和力矩 (8) 3、76mm舰炮炮弹空气动力参数计算 (9) 3.1、弹体在炮口处的阻力系数 (9) 3.2、计算弹形系数 (13) 3.3、计算弹道系数 (14) 4、根据弹丸空气动力特性进行弹道参数计算 (15) 5、弹丸的弹道飞行稳定性计算 (18) 5.1、陀螺稳定性要求 (18) 5.2、追随稳定性要求 (19) 6、计算结果分析 (20) 6.1、对弹丸的空气动力参数进行分析 (20) 6.2、对弹丸的弹道参数进行分析 (20) 6.3、对弹丸的飞行稳定性进行分析 (20) 7、结束语 (21) 8、参考文献 (22)

前言 此次课程设计以76mm舰炮杀爆弹为待分析弹型,通过弹道学课程所学知识对此弹进行了基本的空气动力特性分析计算以及弹道的计算。是以《空气动力学》和《弹道学》为基础的一门综合课程设计。对特定弹丸进行弹道和空气动力特性分析是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 弹道学这门应用科学是随着发射武器的发展而形成的。研究弹丸运动的科学,总称为弹道学。外弹道是研究弹丸在空中的运动以及与此运动有关的诸问题的科学。外弹道学研究对象中所谓“弹丸在空中的运动”是指的弹丸质心运动和围绕质心运动——旋转和摆动;所谓“与此运动有关的诸问题”是指弹丸在空中运动时所形成的空气动力和外弹道学中的各种应用——射表编制和弹道设计等。外弹道学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有关射表编制、飞行稳定性和弹道设计等问题。 由于弹丸在空气中对空气作相对运动,因而弹丸与空气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其中空气对弹丸的作用力,称为空气动力。它在速度矢量方向的分量,就是一般所说的空气阻力或迎面阻力。关于空气阻力的研究,发展到今天有了各种现代测试设备的弹道靶道。它可以连续测出弹丸在同一弹道上多点的速度、坐标、飞行姿态和转速等数据,经分析计算可以得到作用于试验弹丸上的各个空气动力和力矩的系数。由于空气动力和力矩是由弹丸在大气中运动而产生的,首先需要了解有关大气方面的知识,然后研究空气对弹丸的作用——空气动力和力矩;最后讨论弹丸的结构,尤其是其外形对空气动力的影响,为寻求较有利弹形奠定基础。 随着计算机技术及测试技术的不断进步,弹道计算的理论随之不断发展进步。在近年来的弹道学研究中,大部分的分析计算已经依靠计算机解决。求解精度不断提高,计算效率不断加快。以此对弹体进行的优化也得到了很好的效果,新型的弹丸不断地被研究出来。 “76mm舰炮杀爆弹空气动力特性分析和弹道计算”就是应用《空气动力学》和《外弹道学》的相关知识,结合弹丸结构参数分析空气动力特性、计算迎角为零时的空气动力参数,以及空气弹道计算和飞行稳定性计算。

《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城市道路交通设计》 课 程 作 业 2015届交通运输学院 专业交通工程 学号 20131981 学生姓名侯明晓 指导教师孙海龙 完成日期 2017年 2月 28日

一、课程作业的目标 1、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交通设计的的基本方法。 2、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掌握城市交叉口平面和交通标志标线设计的能力,掌握查阅相关规范进行设计的能力以及计算机绘图的能力。 二、课程作业的内容 本课程设计是围绕城市道路交叉口的设计而展开,其具体设计内容如下: 1、交叉口的平面设计,包括横断面的形式选择和组成,机动车道宽度的确定,非机动车道的宽度确定、缘石半径的计算等内容。 2、交叉口的标志标线设计,包括交叉口的路段的指路标志、指示标志以及道路标线等内容。 三、交叉口设计规范标准 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 2、《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 20-2006); 3、《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2011)。 四、平面交叉口的设计流程 1、工程设计背景 (1)本交叉口位于中城市, 该道路位于光明城市。北侧为东三环,临近国道,交通便利,合理利用了已有的城市交通设施。 (2)主干路为双向六车道相交主干路为双向6车道;由主干路与次路相交,主干路红线宽度为45m,相交道路红线宽度为45m; (3)道路等级:交叉口的形式为十字型交叉口; (4)设计速度:50km/h。 (5)交通组成:小汽车和自行车。 2、交叉口平面设计

(1)交叉口道路的横断面的形式选择 根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规定,横断面可分为单幅路、两幅路、三幅路、四幅路及特殊形式的断面,主干路宜采用四幅路或三幅路。 ○1本设计为主干路采用四幅路,其横断面形式如图所示。 (2)机动车道宽度的确定 根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规定,一条机动车道最小宽度应符合下表规定。 一条机动车车道最小宽度 车型及车道类型 设计速度(km/h) >60 ≤60 大型车或混行车道(m) 3.75 3.50 小客车专用车道(m) 3.50 3.25 由于主干路车道交通组织形式为混行交通,并且设计为50km/h,,所以选择机动车道宽度3.5m。 (3)非机动车道宽度 单一的非机动车道的宽度主要考虑各类非机动车的总宽度和超车、并行的横向安全距离确定,非机动车道宽度一般为1.0~2.5m。自行车为1.0m,三轮车、板车为2~2.5m。根据中国各城市多年来的设计实践,非机动车道的基本宽度采用3.5m (4)人行横道宽度 人行过街斑马线宽45厘米,间距60厘米,长度根据过街人流量确定,常用500厘米和600厘米。见《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 (5)路侧带宽度 两侧带的最小宽度规定为2.0m至2.25m,根据设计车速,本图设置为2.1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