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你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
谈谈你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

谈谈你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八大原理?5 [ 标签:历史唯物主义, 八大, 原理] 匿名2011-12-02 09:31原创答案好评率:92%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社会矛盾和基本规律3.社会发展力趋势4.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原理5.如何做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6.价值的创造与实现7.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8.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历史唯物主义介绍历史唯物主义(historical materialism)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
亦称唯物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名词来表述这一科学的社会历史观:“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是由此产生的社会之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
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
亦称唯物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者认为历史发展是有其特定规律的,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社会。
太简单了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并不是始终处于矛盾状态,历史唯物主义有那些原理?5 [ 标签:历史唯物主义, 原理] ¤记忆№烙印2011-06-02 11:09要详细点,谢谢!满意答案发个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框架给历史唯物主义:一、历史观(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4、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二、价值观(1、哲学意义上价值。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3、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_要求:社会、人民。
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辉典范,请谈一谈你的认识。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作为光辉典范,我相信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能够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一切事物都是辩证发展的。
它强调矛盾斗争的普遍性和包容性,揭示了事物运动的本质和规律。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我们不仅能够看到表面现象,还能够深入到事物的本质和内在矛盾,明确事物的主要矛盾,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
历史唯物主义则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揭示了社会变革的规律和动力。
它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历史的进步是在阶级斗争中实现的。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我们能够分析和认识社会的根本矛盾和发展趋势,为实现社会进步提供科学的指导。
在实践中,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和方法往往相互结合,相互影响。
我认为,坚持和运用这两个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首先,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世界的发展规律。
我们可以通过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观察社会、观察人类活动,从表面现象看到事物的内部矛盾和运动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则使我们能够理解社会的变迁和演化,明白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性。
只有深入了解和把握这些规律,我们才能准确地认识和分析社会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路径。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还可以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我们能够在实践中勇于肯定正面的因素,又能够敢于面对和解决问题中的困难和矛盾。
历史唯物主义则为我们提供了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启示,它告诉我们实践必须具有充分的思考和准备,不能脱离实际,也不能被个人主观意志所左右。
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到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方向。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社会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性,社会进步是不可阻挡的。
辩证唯物主义则使我们明白,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只有解决矛盾,才能促进社会进步和个人全面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

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历史唯物主义是“改变世界”的世界观关雷(哲学社会学院 2010级哲学专业 01100141)摘要: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不仅仅是把“唯物主义”作为解释原则变革历史理论,从而实现一场“历史观”革命,更是把“历史”作为解释原则而变革唯物主义,从而实现了一场“世界观”的革命。
可以说,历史唯物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新世界观,而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历史观,甚至可以得出这样的论断:马克思哲学的最高形态是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改变世界”的世界观。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世界观人类解放众所周知,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这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延伸。
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
那么,既然历史观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的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不是可以上升到一种新的世界观的高度呢?答案是肯定的。
下面,我将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和《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费尔巴哈的十一条提纲》出发,讨论“作为新的世界观的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
一、历史唯物主义,“历史”是手段还是目的《原理》教科书第五版的说明中有这样的论述:“与‘辩证唯物主义’并列,加上‘历史唯物主义’来称谓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为了透显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所内含的历史维度及其彻底性和完备性,因为马克思的唯物主义的彻底性、完备性集中体现在历史唯物主义中,‘而自从历史也得到唯物主义的解释以后,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也在这里开辟出来了’。
”(1)在作序者看来,历史唯物主义重点在于“用唯物主义来解释历史”,也就是说历史是目的,唯物主义是手段,是把“唯物主义”作为解释原则变革了历史理论,从而实现了一场“历史观”的革命。
马克思曾明确地揭示了由三种不同的解释原则所构成的世界观:一是以“客体的或者直观”的解释原则回答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旧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二是以“抽象的”能动性的解释原则回答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唯心主义世界观;三是以“感性的人的活动”的解释原则回答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现代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历史唯物主义意义

历史唯物主义意义1.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去看待事物呀!就像我们研究古代社会,不就得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来理解嘛,不然怎么能搞清楚呢!比如研究唐朝的繁荣,不考虑当时的政治、经济等各种因素怎么行呢?这意义可太大啦!2. 历史唯物主义让我们明白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呀!这就好比一棵树,从小小的树苗慢慢长成参天大树,社会也是这样逐步前进的呀!像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变革,不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生动体现嘛!这多有意思呀!3.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可不是嘛!想想看,没有广大人民的努力和奋斗,哪来的辉煌历史呀!就如同长城的建造,不就是无数百姓的汗水铸就的嘛!这意义简直太深刻啦!4. 你知道吗,历史唯物主义的意义在于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历史的规律呀!好比我们知道四季更替的规律一样,我们能通过它把握历史的走向呢!比如朝代的兴衰更替,不就是有其内在规律嘛!这多神奇呀!5. 历史唯物主义对我们理解社会结构超重要的呢!就像搭积木,每一块都有它的位置和作用呀!像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就是当时社会结构的一部分呀!这可不能忽视呀!6. 历史唯物主义提醒我们要重视经济基础的作用呢!这就像房子的根基,没有稳固的经济基础,其他方面怎么能发展好呢!看看古代农业的重要性,不就是很好的例子嘛!这意义太关键啦!7. 历史唯物主义能让我们深刻理解阶级斗争的影响呀!这不就跟比赛一样,不同的队伍在竞争嘛!像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不就是阶级斗争的表现嘛!这多值得我们去思考呀!8. 历史唯物主义让我们看到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呀!就好像一个大花园,有各种各样的花朵呀!比如不同文化的碰撞和融合,这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魅力所在呀!这多吸引人呀!9. 历史唯物主义促使我们反思过去、展望未来呀!不就像我们回顾昨天,为了明天更好嘛!像我们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为了未来的发展呀!这意义多深远呀!10. 历史唯物主义的意义真的是不可估量呀!它就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认识历史和社会的道路呀!想想如果没有它,我们会多么迷茫呀!这真的太重要啦!我的观点结论:历史唯物主义对于我们全面、正确地认识历史和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好好运用它来理解过去、把握现在、展望未来。
对唯物史观的认识

对唯物史观的认识第一,唯物史观首先需要承认人类社会是由人类劳动创造、推动的,而不是少数英雄人物创造的社会意识决定的(但社会意识会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坚持广泛劳动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的统一性。
一方面英雄人物就是普通大众中出现的,没有普通大众就没有英雄人物;另一方面,没有劳动大众的帮助,英雄人物自己也是孤掌难鸣,总不可能什么事都要英雄人物事必亲躬吧。
第二,要认识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也可以反作用与经济基础。
脱离经济基础谈上层建筑,这是犯了遐想、空想唯心主义错误。
就像你不可能让商汤在他那个时代去建立一个共产主义国家。
忽视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则是犯了机械主义、形而上学,甚至是虚无主义循环错误。
具体来说当你把一切问题归结于“蛋糕不够大”时那理所当然的认为解决方案是把蛋糕做大,原来蛋糕是100g,上层拿走90g给做蛋糕的人10g,现在做大蛋糕后蛋糕有1kg了但如果上层还是只给大部分做蛋糕的人10g然后说蛋糕还是不够大,还得把蛋糕做的再大才能解决分蛋糕的问题,那么问题根本没有解决啊。
1.唯物史观、唯心史观,分别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在历史观上的观点。
2.唯物史观根本观点是:社会的物质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人类历史的发展是生产力的发展。
3唯物史观的具体逻辑是:3.1人类发展历史是一个包含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有机体,动态前进的,相互影响和促进更替的发展过程。
3.2其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而经济基础就是人类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在某种经济基础下长生的某些社会意识(包括法律艺术宗教等)。
3.3而生产关系又是由生产力(包括生产资料的好坏等)决定的。
所以生产力决定了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总和又相当于经济基础,即生产力决定了经济基础,进而决定了上层建筑。
生产力决定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即决定了人类发展的历史。
3.4由3.3可知生产力决定了人类历史的发展。
由于生产力本身就是评价创造物质财富,改造世界的能力,所以唯物主义者必然是是认可生产力对人类历史起决定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首先,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是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总和,是由一系列社会发展阶段和社会形态的演变所构成的。
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的。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形式决定了社会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来认识和改造社会,不能脱离历史规律而进行盲目的改革和革命。
其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还包括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的认识。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存在着辩证的关系,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基础,社会意识又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
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处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关系,不能脱离社会存在而空谈社会意识,也不能脱离社会意识而忽视社会存在。
最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还包括对社会变革动力的认识。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变革的动力来自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它就会同生产关系发生矛盾,这种矛盾推动了社会的变革。
社会变革的动力还来自于阶级斗争和社会矛盾的激化。
阶级斗争和社会矛盾是社会变革的重要推动力量,它们推动着社会朝着更加进步的方向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正确把握社会变革的动力,推动社会朝着更加进步的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于我们深刻理解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指导我们正确认识和改造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必须深入学习和贯彻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增强历史唯物主义的观念,不断提高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推动社会朝着更加进步的方向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基本思想,是研究历史、社会行为和社会矛盾的哲
学派别。
它认为,历史不是个人或者地方的结果,而是整个社会的结果,仅仅是物质能动
力以及物质条件所决定。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文明首先由物质基础决定,后来就是精神文明,即物质基础确定精
神文明的方式。
物质根据它的自身的发展规律而形成,而精神文明也由此而来。
换句话说,历史发展和社会变迁是普遍的,物质条件是主要的根源,精神文明只不过是物质文明的表
现形式,也受物质条件的限制。
历史唯物主义重视物质文明,因为它认为只有物质文明才能给人们带来充分的生活条件,
而精神文明只不过是物质文明的表现形式,不能从根本上促进历史发展,只能引导人们做
出相应的决定从而促进历史的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把開创历史、改变社会的本质力量归结于物质条件,关注的是物质条件的变
化和演变,强调的是物质条件的重要性,认为历史的发展在本质上是物质发展和改变的过程,也就是将物质条件、文化形式和人们的精神观念联系起来,从而以一种历史化的方式
推动新事物的产生。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基础上的,旨在揭示历史发展和社会变革的根本规律。
本文将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历史唯物主义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历史唯物主义是指唯物史观的哲学基础,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以物质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关系为基础、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物质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社会历史的变革是由一种生产方式向另一种生产方式的转变而引起的。
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是“物质决定意识”,即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物质生活条件和生产力水平的变化决定的。
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经济形态和生产关系会催生出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并主导社会的发展方向。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1.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和变革推动的。
当一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能满足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时,就会出现矛盾和冲突,从而促使新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建立。
2.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上层建筑是在经济基础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并受经济基础的制约和影响。
上层建筑包括法律、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它们的变化与经济基础的变化相一致。
3. 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历史唯物主义强调阶级斗争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不同的社会阶级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的动力。
三、历史唯物主义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1. 有效分析社会问题:历史唯物主义可以帮助我们深刻理解社会问题的本质和原因,通过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分析,揭示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根源,为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向提供科学依据。
2. 指导社会变革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为社会变革和发展提供了指导思想,强调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通过改变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来推动社会进步的思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你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八大原理?5 [ 标签:历史唯物主义, 八大, 原理] 匿名2011-12-02 09:31原创答案好评率:92%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社会矛盾和基本规律3.社会发展力趋势4.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原理5.如何做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6.价值的创造与实现7.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8.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历史唯物主义介绍历史唯物主义(historical materialism)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
亦称唯物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名词来表述这一科学的社会历史观:“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是由此产生的社会之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
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
亦称唯物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者认为历史发展是有其特定规律的,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社会。
太简单了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并不是始终处于矛盾状态,历史唯物主义有那些原理?5 [ 标签:历史唯物主义, 原理] ¤记忆№烙印2011-06-02 11:09要详细点,谢谢!满意答案发个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框架给历史唯物主义:一、历史观(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4、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二、价值观(1、哲学意义上价值。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3、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_要求:社会、人民。
因素影响:客观因素、主观因素)三、人生价值观(1、社会价值。
2、自我价值。
3、创造与实现方法)任何质变都是由量变引起的,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
)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因而社会意识能够决定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的作用始终是第二位的,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是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 2.价值观(理想)对人生与社会起着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科学的价值观、崇高的理想才对人生与社会起着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 3.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是衡量价值观正确与否的两个标准。
(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互相结合,共同构成正确价值观的评价标准。
) 4.集体主义和市场经济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5.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作用的人们。
(只有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才是人民群众) 6.人们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客观世界.历史唯物主义是历史观和方法论的统一2006年10月08日星期日下午12:59一、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方法和方法论的含义方法是就功能来说的,它是人们达到预期目的的一种手段、工具和途径。
任何方法都只能来自对象的内容,即来自对象自身的本质和运动规律,是对理论再现出来的本质和规律的自觉运用。
而方法论就是关于方法的本质、原则和特性的理论,即研究如何运用客观规律以便自觉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体系。
历史唯物主义作为认识社会的一般方法论,就是研究如何运用社会唯物论和社会辩证法的基本原则,自觉地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理论体系。
它提供的是如何对待和处理主观意识和客观历史之间关系的基本理论、原则、手段、工具和途径等,以此指导人们去正确认识和改造人类社会历史。
关于社会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体系是历史观,对它的自觉运用是方法论。
因此,历史唯物主义是历史观和方法论的高度统一。
把握历史唯物主义作为认识社会的一般方法论原则,首先要弄清历史观的科学体系和它所能够提供的方法论基本原则是什么,然后,运用这些基本原则去指导社会科学的研究,去指导实践。
反过来,这一切又会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
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认识社会的一般方法论原则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把握历史唯物主义作为认识社会的一般方法论原则:第一,整个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本身就是一种方法论,即在社会生活中贯彻从物质关系到思想关系,而不是从思想关系到物质关系的方法。
列宁指出,马克思用以得出历史唯物主义范畴、原理的方法“是从社会生活的各种领域中划分出经济领域,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生产关系,即决定其余一切关系的基本的原始的关系。
”又指出:“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水平,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作自然历史过程。
”(《列宁全集》第二版第1卷,第107-110页。
)这“两个划分”、“两个归结”、“一个过程”深刻揭示了马克思唯物史观基本立场的方法论原则。
马克思把社会关系划分为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并正确解决了二者的辩证关系的原则,是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唯物辩证的方法论原则。
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劳动在人类社会形成和发展中的决定作用,指出了社会的物质关系对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的决定作用,阐明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基本原则,指明了要从社会存在说明社会意识、从生产力说明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说明上层建筑,以及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说明社会发展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路线,无论是对各门社会科学的研究,还是对社会实践的认识和改造都具有普遍的方法论意义。
各门社会科学只有遵循这一唯物辩证的认识路线,才能正确地概括经验材料,得出科学的结论。
考察社会形态的变革,不能依社会意识为根据,必须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则。
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必须依据生产力的水平以及它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来确定自己的任务。
人们始终只能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
第二,唯物史观的每一个原理、基本观点都可以在运用来观察社会生活时成为方法。
诸如: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中,矛盾双方决定作用和反作用的原理和基本观点,都为我们观察社会生活提供了对立统一的方法;矛盾双方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的辩证否定运动的原理和基本观点,为我们观察社会生活提供了质量互变和辩证否定的方法。
又诸如: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为我们观察阶级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中那些带有阶级性的现象提供了阶级分析的方法;阶级分析方法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相结合:是我们评价历史人物的两条基本原则。
第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基本原理之间构成一个体系,它的基本范畴体系和理论体系本身也应当成为我们观察社会时的方法论。
列宁在给伊·费·阿尔曼德的信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精神,它的整个体系,要求人们对每一个原理只是(α)历史地,(β)只是同其他原理联系起来,(γ)只是同具体的历史经验联系起来加以考察。
”(《列宁全集》第二版第47卷。
第464页。
)这就是说,完整地准确地从思想理论的体系上,从理论和实际的相结合上,把握每一个基本范畴和基本理论原理,并运用于具体的实际,成为人们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方法论。
历史从人的活动开始。
“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
”“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96页。
)人的活动的本质是实践活动,而实践活动的基础是生产劳动活动。
从实践活动或劳动活动这个“历史上和实际上摆在我们面前的、最初的和最简单的关系出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22页。
)把对社会历史的认识总和、总计起来,就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范畴体系:首先把实践活动分解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生产劳动实践和处理人与人社会关系的实践两大方面。
然后对这两大方面再作进一步抽象和规定、分解和综合:劳动实践是劳动者的体力和智力相结合,并运用一定的工具和手段,作用于劳动对象,和自然界进行能量、物质、信息的变换过程。
这一过程产生两个结果:一是劳动者改造自然界的能力即生产力;一是劳动过程中所形成的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社会物质关系即生产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统一体构成了具体的生产方式。
处理人与人社会关系实践是建立在一定生产劳动实践基础之上的人们之间交互作用的过程,包括经济领域的、政治领域的和思想领域的等等,其中经济领域的交互作用是其他一切社会关系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其他都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并为其服务的上层建筑。
奠立在一定生产基础之上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统一体,就构成了具体的社会形态。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亦即生产方式与社会形态之间的辩证关系,这也就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规律,由此揭示出整个人类社会发展是个自然历史过程。
不难看出,马克思由此得出唯物史观基本范畴的方法是:在认识上,一是先从人的活动这一社会现象入手,然后揭示隐藏在背后的社会本质和规律;先从感性认识开始,然后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概念、判断、推理。
在思维方式上,从人的活动这一最原初的、最简单的抽象开始,通过分析方法,把人的活动分解为各个部分,对各个部分的本质和属性再加以具体规定,在错综复杂的活动之网上,形成各种概念、范畴,经过综合,找出范畴之间的稳定联系,最后达到了逻辑的具体,即对社会的本质和规律具体的规定。
我们掌握了得出结论的方法比牢记结论本身更为重要。
因为得出结论的方法有强大的历史感作基础,可以作为我们进一步探索未来的认识工具。
我们是在与结论所由得出的历史实际和思想斗争的联系中把握结论的。
同时,我们又是从整体性、联系性、有序性、动态性、合规律与合目的性等方法论原则出发把握结论的,因此,更能增强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自觉性和科学性。
作为整体的本质,只存在于各个部分的稳定联系上,作为整体的规律只存在于各个部分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上,它不等于各个部分孤立相加的总和。
整体是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我们是从其内部各个层次之间的联系,从其外部与自然界和人类思维的相互联系中,来把握社会的本质和规律的。
社会有机体是分层的,有序的。
各个层次之间的稳定联系,构成了社会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构成社会运动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社会规律制约着人们自觉活动,但可以认识它、利用它,达到为人类服务的目的。
上述方法论原则对具体社会科学研究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现代科学的发展已经走向了整体化的趋势。
现代科学的分化,都出现在原有基础学科邻接的领域。
这样,科学越分化,科学之间的界限就越小,各门科学之间的联系也就更加紧密了,形成了各门学科普遍联系的科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