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常见的电影剧作结构之比较(一)
电影结构

3、时空安排上,按时间的流动安排场次, 展开情节,即使是倒叙、插叙、闪回也交代 清楚,有条不紊,符合思维顺序和欣赏习惯。
(二)散文式结构电影
1、散文式结构电影是日常生活元素的聚合 体,它让每一个生活场景都去推动冲突的进 程,摆脱戏剧式结构的要求,不以冲突律去 结构,不写冲突的过程,不集中几个大的场 面去结构 2、一般都有一条情节的链环,从一人一事 谈起,以造成中心事件的原因贯穿全片。 3、强调纪实性,自然真切,引人深思。
(三)心理式结构电影
1、特点:打破以现实事件顺序发展的逻辑, 借鉴小说中依据人物的意识活动来进行结构 的方式。根据人物的心理活动变化,把过去、 现在和未来交叉去表现,最求叙述的主观性 和心理性。根据人物的心境变化,用回忆倒 叙的“闪回”形式。 闪回:指在现实镜头中间突然插入放映过去 生活的镜头或是回忆,联想梦幻的镜头。
七、电影的结构
(一)戏剧式电影结构——传统式结构 1、按照戏剧冲突律去结构影片,制造一连 串的矛盾冲突。 《魂断蓝桥》 开幕:第一场回到桥上(倒叙) 开端:2-11场(顺序) 发展与高潮部分:12-49场 充满悬念 结局:50-58场 尾声:回应序幕
2、移植戏剧手法中的悬念、突变、巧合、 分场分段。全剧看来整体有起伏。每场戏也 有起伏,故事紧凑。 突转:指的是人物的性格由于偶然意外发生 的事件,突然做大幅度的急剧的变化,由逆 境转入顺境或反之。它在观众感情上造成的 是强烈的震惊。其实,故事情节上在偶然性 中蕴含着必然性。
2、从《天云山传奇》看心理结构电影 划分段落结构: 镜头1-204 现实 镜头205-506 回忆 镜头507-540 现实 镜头541-730 回叙 镜头731-894 现实 镜头895-951 现实 心理结构电影很多时候用到空镜头 空镜头:只有景物而没有人物,并且这些景物不是 主体物的镜头,又称景物镜头。多用于过渡。
电影的叙事结构和基本故事类型

电影的叙事结构和基本故事类型根据市场的需求和观众的心理愿望,好莱坞电影的主创人员形成了一套特色鲜明的叙事谋略:一是讲述一个结构完整、一波三折、通俗易懂、老少皆宜的动人故事。
好莱坞的主流电影所叙述的大多是有头有尾、有悬念、有高潮的戏剧化的故事。
三个S的叙事原则是好莱坞电影人的发明,也是赢得票房的法宝。
所谓三个S的原则,即:影片的开头,要给观众一个Surprise(惊讶、惊喜),以便吸引观众;影片的展开部,要能设置Suspense(悬疑、延宕),以便留住观众;影片的结尾,要给观众一个Satisfaction(满足、称心),以此来慰藉、回报那些掏了钱买票的观众。
二是编造一个似梦非梦、似真似幻的世俗神话。
“黄金时代”的好莱坞电影不太关注现实生活,对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西方世界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如经济危机、工人失业、法西斯主义的肆虐等等,鲜有正面的反映。
有些影片,即便涉及到上述事件,也是作为背景处理。
好莱坞主流电影所承载的大多是些虚幻的白日梦般的世俗神话。
这与美国人把电影长期点位于商业娱乐行业有关,也与发生在好莱坞的迫害进步人士的“黑名单"事件有所关联。
三是套用一个个经过市场验证、深受观众喜爱的叙事模式。
经典好莱坞电影,常常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
从艺术的角度来说,重复和模仿之作很难入流。
但事实也已证明,某种相对固定的电影样式确实能够争取到相对稳定的观众。
结合观众观看的习惯,把某种电影样式和影像特征予以强化并实施局部翻新,是好莱坞电影在叙事方面的又一个谋略。
如果说好莱坞电影人也还是有一些个性和创造精神的,那也只能在类型化电影的总体框架内追求丰富多彩了.四是展示几个光彩照人、容易引起观众认同感的理想化人物.能否让观众对银幕上的人物形象产生认同感,是决定一部饮片成败的关键.在这方面,“黄金时代”的好莱坞深谙个中三味。
好莱坞电影中常见的主要人物,既不是富得流油的金融寡头,也不是一贫如洗、一无所有的劳工或农民,而是不太穷也不太富,知书达理、有点幽默感也有开拓精神的中产阶级。
郝建:《电影叙事的三幕结构与主控思想》

• 一、细读《百事可乐· 女教师篇》广告,从 中看好莱坞叙事章法 • (电影故事的三幕剧作结构、影像表意、 高潮与主控思想)
• 电影创作的两个根本问题:
• 人物要干什么? • 我(作者)要干什么?
《色戒》的叙事结构与人物动机
• 王佳芝为何要参加刺杀易先生?
• 王佳芝第二次为何要孤身去刺杀易先生?
• 王佳芝为何要放走易先生? 本片作者用这个故事说了什么?
• 再读《色戒》,思考题: 王佳芝放走易先生到黄包车被绳子 拦住这一段时间,她是什么心情? 这时她认为易先生会杀自己吗? ( 用作品文本回答这个问题)
影出版社2001年406页:
Peter Von Matt谈道德合约
我们读一个故事,听一个叙述,往往与作者有一种尽在不 言之中的默契,文学教授冯麦特(Pete von Matt)称之 为‘道德合约’。道德合约指的是一些与价值有关的默 契。每个故事或者叙述都是以一些基本的价值观为框架 的。读者一定是在接受了这些价值观的前提下,才会觉 得故事说得好,觉得受到感动,觉得心不由己地同情故 事 中 的 人 物 。 Peter Von Matt, Verkoummene Sohne,missratene Tochter: Familendendesaster in der Literatur. Munich:Deutscher Taschenbuch Verlag,1997.p.36. Quoed by Stefan Maechler, The Wilkomirski Affair,p.275. • 徐贲:《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 公司2008年,248页
三种常见的电影剧作结构之比较

三种常见的电影剧作结构之比较电影的剧作结构,是指电影剧作者依据他对生活的认识,按照塑造形象和表达主题的需要,运用电影思维合理组织人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恰当安排情节的轻重先后,使之符合生活的逻辑,达到艺术上的完整和统一。
尽管它是形式方面的问题,但剧作结构的高下,常常影响到一部电影剧作的命运。
随着电影艺术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电影的剧作结构正在走向多元化。
因此,不能忽视对电影剧作结构的研究。
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把电影的剧作结构划分为各种类别,但是常见的电影剧作结构的形式,有如下三种:(一)戏剧式结构所谓戏剧式结构,就是运用电影“重要的特殊条件”即电影特有的表现手段来组织和安排戏剧冲突的剧作结构样式。
那么,它到底有哪些基本特征呢?(1)情节因素的完整性。
戏剧式结构的剧作,一般都以戏剧冲突推动情节的发展,造成一种环环相扣、步步进逼的态势,迫使冲突尖锐化。
它不但要求整部剧作有一条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结构要素在内的情节线,而且要求每一段(场)戏中也尽量做到有其开端、发展、高潮、结局,造成一个个“小型的霹雳”(席勒语),以促使全剧大高潮的到来。
如影片《祝福》主要由出逃、被卖、重返鲁家、捐门槛到砍门槛等情节段落构成。
就整体而言,出逃为其开端;被卖、重返鲁家,直到捐门槛为其发展;砍门槛为其高潮,最后的死亡为其结局。
戏剧式结构的情节就是如此既紧张激烈又曲折有致地向高潮推进。
因此,其情节必然如戏剧那样具有其完整性。
(2)段落布局的严整性。
戏剧式结构既然讲究对情节进行紧张而曲折的安排和处理,它就要求按照因果关系,把段落与段落之间,层层递进地、合乎逻辑地连结起来,使之构成一个相互依存的严谨的整体,“任何部分一经挪动或删削,就会使整体松劲脱节”(亚里士多德语)如美国影片《魂断蓝桥》;要不是玛拉与罗依之间存在着“等级差距”,他们就用不着来回折腾求得批准,以致耽搁了教堂规定举行婚礼仪式的时间;要不是芭蕾舞团那位老太太不近情理,玛拉就不会失业;要不是玛拉失业和罗依的死讯,玛拉也就不会于绝望中沦落为妓女;也就不会加深她与罗依之间的“等级差距”,也就不会导致她向罗依母亲吐露真情的高潮。
第三讲 影视艺术创作:编剧、导演、表演

第三讲影视艺术创作:编剧、导演、表演第一节、影视的编剧艺术一、影视剧本的编剧(一)剧本的概念影视剧本是用文字表述和描写未来影片的一种文学样式,它为影视拍摄而专门创作的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
它为影视创作提供蓝本,导演根据它来摄制完成未来的影片,所以,编剧是影视创作的第一个环节。
“编剧”一词,可以指影视剧本的作者,又可以指影视剧本的创作。
(二)影视剧作的特征影视剧作是文学创作的一种类型,文学创作的一般要求也大都适用于影视剧本的创作。
但同时,影视剧作又是文学创作的一种特殊形式,它虽然可以供阅读欣赏,但它首先是影视创作的脚本,所以,影视剧作具有下述特性:第一,造型性。
影视以影像为媒介,视觉造型性是影视语言的第一要素,所以,影视剧本是用“画面”来写的,剧本所描述的一切,包括事件、人物、场景等,都应当是可见的、具像化的。
第二,运动性。
影视的画面是运动的,这种运动既来自镜头内部,也来自镜头与镜头之间的蒙太奇剪辑,因此,影视剧本的创作在用文字表达形象时,需要意识到形象的运动感,要学会用蒙太奇思维来写作,用活动的画面造型来构思情节、刻画场面、表现时空。
第三,综合性。
影视是一门综合性艺术,时空综合、视听兼备、动静结合,以及声画组合等,都是影视独特的表现手段,这些也都需要体现在影视的剧本创作之中。
(三)影视剧本的结构形式:影视剧本常见的结构形式有以下四种:其一是戏剧式结构:戏剧式剧作结构在电影史上称得上传统悠久,它较多地吸取了戏剧艺术结构上的特点,这也是影视艺术与戏剧艺术关系密切的一个体现。
戏剧式的影视剧作按冲突律来结构剧本,一般按顺时序发展剧情,有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等几个部分。
戏剧式结构致力于表现人物的外部冲突。
这种冲突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表现:语言和行为。
语言即对白台词,必须符合人物的性格、身份及环境;行为则是组成人物的外部冲突的一个部分,也是人的性格特征、心灵世界的外化。
其二是散文式结构:散文式剧作结构的电影不追求情节的完整性和情节发展的因果关系,也没有很强的戏剧化的冲突,往往是截取一段生活流程,用较为写实的手法记录下来,像一篇叙事性的生活流散文。
戏剧结构的三种类型

戏剧结构的三种类型引言戏剧作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结构和风格。
戏剧结构是戏剧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决定了戏剧的展开方式、叙事结构以及情节发展。
本文将探讨戏剧结构的三种类型:线性结构、非线性结构和环状结构,并分析它们的特点和应用。
线性结构线性结构是最常见和基本的戏剧结构类型。
它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展现情节的发展,呈现出一条线索的连续性。
线性结构的特点有:1.起承转合:线性结构通常包括起初的引入、情节的扩展、冲突的升级和最后的高潮和解决。
这种结构使得剧情发展有明确的逻辑和连贯性。
2.时间的单线性:线性结构按照时间的前后顺序进行叙述,观众可以清晰地了解故事的发展过程。
3.情节紧凑:线性结构通常将主要情节集中在一个时间段内,剧情发展紧凑且连续,保持观众的关注。
4.故事情节清晰:线性结构的戏剧通常有明确的故事线,主线和支线相对清晰,观众容易理解剧情的走向和发展。
线性结构常见于传统的戏剧作品,如古希腊悲剧和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
这种结构适合讲述情节复杂、有紧张冲突和高潮迭起的故事。
非线性结构非线性结构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戏剧结构类型,它打破了时间的线性流程,通过跳跃式的叙事方式展示故事的发展。
非线性结构的特点有:1.时间的错乱:非线性结构将故事的情节按照非时间顺序进行叙述,通过时空的错乱让观众体验到不同时间段的场景和情节。
2.多个时间层面:非线性结构可以同时展示多个时间层面的情节,交织在一起,增加剧作的复杂度和深度。
3.故事碎片化:非线性结构将故事拆分成片段或碎片,以非线性的方式呈现给观众,观众需要通过对碎片的拼接和理解来完整地理解剧情。
4.探索内心世界:非线性结构常用于揭示人物内心的矛盾和复杂性,让观众深入思考人物的心理和动机。
非线性结构常见于现代戏剧作品和一些实验性的戏剧创作。
这种结构适合表达复杂的主题和情感,打破传统的叙事方式,引起观众对戏剧的思考和思绪的激荡。
环状结构环状结构是一种截然不同的戏剧结构类型,它将故事的情节呈现为一个循环的往复过程。
电影拍摄中的故事结构与叙事方式

电影拍摄中的故事结构与叙事方式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通过故事结构与叙事方式将观众带入一个虚拟的世界,向他们传递情感和思想。
故事结构和叙事方式是电影制作中非常重要的元素,它们决定了电影的整体呈现效果。
本文将讨论电影拍摄中的故事结构和叙事方式,并分析它们对电影创作的影响。
1. 故事结构的作用故事结构是电影的骨架,它决定了故事的起承转合、情节的发展和展开。
一个好的故事结构可以让电影更有吸引力,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常见的故事结构包括三幕结构、五幕结构、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等。
三幕结构是最常见的故事结构之一。
它由引子、发展和高潮三个部分组成。
引子是故事的开端,用于引起观众的兴趣并介绍背景信息。
发展是故事的主要部分,展示了冲突的发展和角色的成长。
高潮是故事的顶点,呈现了最紧张的冲突和最关键的转折点。
三幕结构能够给观众带来很好的情节起伏,在各个阶段创造紧张感和亮点。
另一种常见的故事结构是五幕结构,常用于电影的史诗和大规模故事。
五幕结构由引子、发展、转折、高潮和结尾五个部分组成。
转折是这一结构独有的部分,用于引入新的情节线或改变现有情节的发展方向。
五幕结构的使用能够使电影的情节更加复杂,更具有张力和戏剧性。
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则强调时间和次序的不同。
线性结构按照故事发展的时间顺序呈现,非线性结构则通过回溯、倒叙或打乱时间线的方式展现。
非线性结构可以给观众带来新鲜感和挑战,但也需要注意合理安排和解释,以免让观众迷失。
2. 叙事方式的体现叙事方式是指电影用来传达故事的手段和技巧。
不同的叙事方式可以影响观众的情感和思考方式,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体验电影。
常见的叙事方式包括主观叙述、客观叙述、视角叙述和多重叙述等。
主观叙述通过主人公的视角和情感来展示故事,使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和代入感。
观众可以通过主人公的眼睛来感受故事中的情感和冲突。
客观叙述则更加客观地展现故事,尽量减少主观因素的干扰。
这种叙事方式通常用于传递客观信息和理性思考,对推动剧情发展和深化观众理解起着重要作用。
郝建《电影叙事的三幕结构与主控思想》

三幕剧作结构,电影必须有 • 百事可乐广告(女教师篇)
• 1.你能否用一句话把这个广告创意卖给百事可 乐的广告总监(百事可乐广告创意费用是天文 数字嗷)。 • 2.讲述这个广告的故事。 • 3.本广告的创意主旨? • 4.它的三幕剧作结构?
分析百事可乐广告
类型:爱情片——爱情的发生、处理爱情困境 • 动机——动作——结局(呈现主题) • 百事可乐带来什么变化?(第1情节点,纠葛
善恶由个人选择决定
• 亚里士多德:你不是因为是好人,才去 做好事,而是因为你一直在做好事,你 才是一个好人。
萨特:存在先于本质,选择不可逃避
“善之中心”vs.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 There are two things that fill the mind with ever new and increasing admiration and awe: "the starry sky above me and the moral law within me"
好莱坞叙事:三幕结构与共同伦理 ——武汉大学讲座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
郝建
电影的三幕剧作结构
P.P.:plot point 转折点、情节点(结构意义
上的重大情节点)
三幕剧作结构:建置、对抗、结局
• P.P.1第一转折点:人物纠葛建立,人物面临困境 (与他人、环境、自我有冲突)人物无法退回平 静。第一转折的这个事件导致建置完成。
• 第一情节点: • 纠葛的建立:小鸭子认定猫是妈妈(认 贼作父)
• 小鸭子的动机和动作是什么?
建置 (set up)的几个关键词
冲突: 人物遇到困境(某种两难选择,多可能性选择) 人物关系的纠葛
• “困境”与“危险”的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种常见的电影剧作结构之比较(一)
电影的剧作结构,是指电影剧作者依据他对生活的认识,按照塑造形象和表达主题的需要,运用电影思维合理组织人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恰当安排情节的轻重先后,使之符合生活的逻辑,达到艺术上的完整和统一。
尽管它是形式方面的问题,但剧作结构的高下,常常影响到一部电影剧作的命运。
随着电影艺术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电影的剧作结构正在走向多元化。
因此,不能忽视对电影剧作结构的研究。
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把电影的剧作结构划分为各种类别,但是常见的电影剧作结构的形式,有如下三种:
(一)戏剧式结构
所谓戏剧式结构,就是运用电影“重要的特殊条件”即电影特有的表现手段来组织和安排戏剧冲突的剧作结构样式。
那么,它到底有哪些基本特征呢?
(1)情节因素的完整性。
戏剧式结构的剧作,一般都以戏剧冲突推动情节的发展,造成一种环环相扣、步步进逼的态势,迫使冲突尖锐化。
它不但要求整部剧作有一条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结构要素在内的情节线,而且要求每一段(场)戏中也尽量做到有其开端、发展、高潮、结局,造成一个个“小型的霹雳”(席勒语),以促使全剧大高潮的到来。
如影片《祝福》主要由出逃、被卖、重返鲁家、捐门槛到砍门槛等情节段落构成。
就整体而言,出逃为其开端;被卖、重返鲁家,直到捐门槛为其发展;砍门槛为其高潮,最后的死亡为其结
局。
戏剧式结构的情节就是如此既紧张激烈又曲折有致地向高潮推进。
因此,其情节必然如戏剧那样具有其完整性。
(2)段落布局的严整性。
戏剧式结构既然讲究对情节进行紧张而曲折的安排和处理,它就要求按照因果关系,把段落与段落之间,层层递进地、合乎逻辑地连结起来,使之构成一个相互依存的严谨的整体,“任何部分一经挪动或删削,就会使整体松劲脱节”(亚里士多德语)如美国影片《魂断蓝桥》;要不是玛拉与罗依之间存在着“等级差距”,他们就用不着来回折腾求得批准,以致耽搁了教堂规定举行婚礼仪式的时间;要不是芭蕾舞团那位老太太不近情理,玛拉就不会失业;要不是玛拉失业和罗依的死讯,玛拉也就不会于绝望中沦落为妓女;也就不会加深她与罗依之间的“等级差距”,也就不会导致她向罗依母亲吐露真情的高潮。
前一个段落是后一个段落的“果”,一环扣一环,使得段落布局异常严谨周密。
(3)叙述进程的顺时性。
戏剧式结构的剧作,为了造成情节步步进逼,达到吸引观众的效果,必然要求严格按照时空顺序,组织和安排故事情节。
即使在十分需要的情况下运用倒叙、插叙,甚至闪回的手法,也只能是对主要情节作必要的补充,绝不允许从根本上错乱情节发展的时空顺序。
在电影发展史上,戏剧式结构的作品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直到今天的电影生产中,仍然占很重的比例,仍然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
它的优点和长处是不容忽视和低估的,这着重体现在:情节冲突是紧张而
激越,人物性格鲜明而集中,情节表达单纯而强烈,符合通俗化大众化艺术的特点,适合广大观众的审美心理、审美趣味和审美习惯的要求。
其短处在于:矛盾冲突线索单纯集中,结构严谨封闭,主题比较单薄,内涵不够丰满,难于反映复杂而丰富的社会生活,容易露出人工斧凿的痕迹。
随着现代电影观念的变化,戏剧式结构也在不断发展,诸如戏剧冲突日趋生活化,封闭的叙事方式逐渐被突破,运用技巧注意隐而不露等等。
(二)散文式结构
顾名思义,它的特征与散文结构的特征密切相关。
散文最突出的特征是“形散神聚”,具体表现有二:第一,散文选材广泛,表现自由。
大至宇宙万象,小至一草一木,乃至人生的一段经历,一星冥想,都可以化为散文的笔墨。
作者犹如骑着思想的野马,“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不拘格套,挥洒成章。
第二,散文既不象小说那样通过故事情节塑造人物,也不象戏剧那样讲究矛盾冲突,它写事写人只需撷取看似零散的几个侧面,于小中见大,平中见奇,散中见整,使之“形散而神聚”,正是散文的这种特征,影响并规定了散文式结构的特征。
(1)情节的散淡性。
散文式结构不象戏剧式结构那样把生活中的矛盾集中强化,也不把所有的人物围绕在一个中心事件的周围。
前苏联著名导演罗姆说:散文式电影“不局限于一个主要的抵触,主要的冲突”,“而是把同等重要意义的许多现实与问题综合成一个总体去表现生活的复杂性,戏剧性不是浓缩在一起,而是被引入河道,分散成许多小
溪和沟渠。
影片《城南旧事》中三个故事是并列的,影片《陈毅市长》中十个故事也是并列的,它们都被“分散”成了条条“小溪和沟渠”,因而不可能形成“一个主要的抵触”和“主导的冲突”。
当然,这类影片并非没有情节,它也需要一定的情节,不过,它所依赖的主要不是情节,而是情绪。
它赖以塑造形象、体现主题、吸引观众的手段,不是情节的生动,而是情绪的积累,它不需要戏剧式那套结构样式,需要的是有助于情绪积累的结构样式,即场面的叠加。
这样一来,线形的情节结构自然让位给了块状的场面结构。
“冲突是悄悄地深藏不露地进行”(萨赫诺夫斯基语),戏剧式结构那种高潮和结构局面也就成为多余的了。
因此,这类影片的结构,总是着眼于细节刻划,以平稳均衡的画面,从从容容地去展示散点的日常生活事件。
当然,这类影片也有高潮,不过,它不是情节发展的高潮,而是情绪积累所造成的高潮,如《城南旧事》结尾处,在《送别》歌(影片中第七次出现)的变奏中,由小英子的大近景化成香山火红的枫叶,一组快速运动的红叶特写叠化镜头,就构成了影片的情绪高潮,直到大片的红叶遮住了小英子远去的马车。
影片到此虽然结束了。
但是观众的心仍被那离情别绪激动得不能自己。
这就是美的意境所产生的特殊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