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碳_氮源对番茄两种内生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研究
环境条件和营养因素对食用菌生长发育的影响

作者简介:李燕萍(1969—),女,馆员,研究方向:科学普及教育。
通讯作者:徐莉娜(1989—),博士,助理研究员,从事食用菌资源收集及开发利用工作。
收稿日期:2020-09-27环境条件和营养因素对食用菌生长发育的影响李燕萍1李艳婷2徐莉娜2(1山西省科学技术馆,山西太原030021;2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功能食品研究院,山西太原030031)摘要:环境条件和营养因素对食用菌的生长至关重要。
该文就食用菌在生长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环境条件(温度、水分、基质的pH 值、光照、氧气)与营养条件(碳源、氮源、能源、无机盐、生长因子、维生素)进行了分析,旨在探讨环境条件与营养因素对食用菌生长的作用、作用机理及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研究结果可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指导,亦指明了食用菌生产中环境因子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食用菌;环境因子;生长发育中图分类号S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2)03-0039-03Research on the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Nutritional Factors o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Edible FungiLI Yanping 1LI Yanting 2XU Lina 2(1Shanxi Science &Technology Museum,Taiyuan 030006,China;2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aiyuan 030031,China)Abstract: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nutritional factors are crucial to the growth of edible fungi.In this paper,the edible fungus involve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temperature,moisture,pH,light,oxygen)and nutritional condi⁃tions (carbon source,nitrogen source,inorganic salt,growth factor,vitamin )was analyzed,aime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of environment conditions and nutrition factors for the growth of edible fungi,mechanism of action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various factors.This study could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and scientific guid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dible fungus industry,and also pointed out the research direction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edible fungus pro⁃duction.Key words:Edible fungi;Environmental factor;Growth and development 食用菌是一类具有大型可食子实体的高等真菌的统称。
不同碳、氮营养对球孢白僵菌生物学特性和抑菌活性的影响

不 同碳 、 营 养 对 球 孢 白僵 菌 生 物 学 特 性 氮 和 抑 菌 活 性 的 影 响
齐 永 霞 ,陈方 新 ,李 增 智
( 安徽农业 大学 a 植物保护 学院 ; . . b 微生物 防治重点 实验 室,安徽 合肥 2 03 ) 3 0 6
摘 要 : 研究了不同碳营养和氮营养对球孢白僵菌菌丝生长 、 分生孢子产生量、 菌丝生物量及其次生代谢产物
关键 词 : 碳源 ;氮源;球孢白僵菌;生物学特性;抑菌活性 中 图分 类 号 :46 1 ¥7.2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774 (0 10 — 3 - 10 —16 2 1 )1 0 8 7 0 0
Efe t fCa b n S u c sa d Ni o e o r e n t e Bi lg c l f c so r o o r e n t g n S u c so h oo ia r
的抑菌活性 。结果 表 明 , 球孢 白僵 菌对单糖 、 双糖 、 多糖等 碳营养 及有 机氮 和无机氮 等氮 营养均 能够利 用 , 但利 用 程度存在一定 差异 。其 中 , 球孢 白僵菌 的菌丝 生长 以白砂糖 和蛋 白胨最 快 , 以甘露醇和硫 酸铵最慢 ; 分生孢 子
产 生 量 以 白砂 糖 和 硝 酸 钾 最 多 , 甘 露 醇 和 硫 酸 铵 最 少 ; 丝 生 物 量 以 白 砂 糖 和 蛋 白 胨 最 大 , 甘 油 和 脲 最 小 。 以 菌 以
不同碳、氮源对球孢白僵菌生长及产孢的影响

体基础 培养基 , 用蔗 糖 等 3种 碳 源 ( 酵 母 膏等 4种 氮 源 ) 分别等量取代 基础培 养基 中的葡萄糖( 蛋 白胨 ) , 研 究
了 不 同碳 、 氮 源对 5株 球 孢 白僵 茵 茵 株 的 茵 丝 生 长 和 产 孢 的 影 响 。 结 果 表 明 , 葡萄糖 或麦 芽糖对 菌株 B 7 0 、 B 7 2和 B 7 6的 生 长和 产 孢 明 显 优 于 其 它碳 源 , 相 对 于无机 氮 源, 有 机 氮 更 利 于 上 述 茵 株 孢 子 的 形 成 。 茵 株 B 7 6 在 生物 量 和 产 孢上 对 氮 源的 利 用表 现 出明 显 的 选择 性 , 硫 酸 铵 显 著促 进 茵丝 的 生 长 , 而 玉 米 浆 更 利 于 孢 子 形成 , 其 生物 量 及 产孢 量 分 别 为 6 4 5 . 7 mg・菌 落 和 3 . 6 ×1 O 。 孢 子 ・茵 落~ 。 菌株 B 2 4 6 、 1 3 2 5 2在研 究 设 定 的 碳
氙 营养 条 件 下 , 产 孢 量 明显 低 于其 它 菌株 , 但 多糖 类 可溶 性 淀 粉 作 为碳 源或 硝 酸 钠 为 氮 源 显 著促 进 了茵 株 的 生
长, 茵 丝 生长 旺盛 , 以硝 酸钠 为 氮 源 菌株 B 2 4 6 、 B 2 5 2生 物 量 最 高 , 分别这 1 1 8 8 . 6 r a g・茵 落 和 1 1 8 0 . 5 I T 1 g・ 茵 落一, 表 现 出对碳 氮源 利 用 的特 异 性 。
0 . 5 g , Mg S O4 0 . 5 g , F e S O 4 0 . 0 1 g , 琼脂 2 0 g , 水
不同碳源和氮源对4种深色有隔内生真菌生长的影响

不同碳源和氮源对4种深色有隔内生真菌生长的影响宋瑛瑛;黄丽;唐明【摘要】[目的]明确不同碳源及氮源对4种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DSE)生长的影响,确定4种DSE生长的最适碳源和氮源,为深色有隔内生真菌的研究和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以沙门外瓶柄霉(Exophiala salmonis)、甘瓶霉(Phialophora mustea)、菊异茎点霉(Para phoma chrysanthemicola)和枝状枝孢菌(Clados porium cladosporioides)4种深色有隔内生真菌为材料,在固体和液体条件下培养,研究不同碳源(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甘露醇、果糖、乳糖、可溶性淀粉和山梨醇)和氮源(磷酸氢二铵、草酸铵、硫酸铵、氯化铵、尿素、硝酸铵、硝酸钠、酸水解酪蛋白、胰蛋白胨和蛋白胨)对其菌丝平均生长速度和菌丝干质量的影响.[结果]固体培养条件下,沙门外瓶柄霉、甘瓶霉和菊异茎点霉的最佳碳源均是葡萄糖,枝状枝孢菌的最佳碳源是乳糖;沙门外瓶柄霉、甘瓶霉和枝状枝孢菌的最佳氮源均是硝酸钠,菊异茎点霉的最佳氮源是胰蛋白胨.液体培养条件下,甘瓶霉、菊异茎点霉和枝状枝孢菌的最佳碳源均是可溶性淀粉,沙门外瓶柄霉的最佳碳源是葡萄糖;沙门外瓶柄霉、甘瓶霉、菊异茎点霉和枝状枝孢菌的最佳氮源分别是磷酸氢二铵、草酸铵、蛋白胨和硝酸铵.[结论]初步确定了4种深色有隔内生真菌生长的最佳碳源和氮源.【期刊名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6(044)003【总页数】7页(P181-187)【关键词】深色有隔内生真菌;碳源;氮源【作者】宋瑛瑛;黄丽;唐明【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陕西杨凌71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38.1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DSE)指一类能定殖于植物根内,不引起植物明显病理学特征,不产孢或产无性孢子的一类小型真菌,属于子囊菌或半知菌[1-2]。
4种虫草真菌生长适宜碳、氮源的研究

4种虫草真菌生长适宜碳、氮源的研究
张安宁;袁书林;孙林超;张建华;郭小华
【期刊名称】《江苏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1(039)006
【摘要】通过平皿筛选的方法,比较分析了4种虫草真菌在不同碳、氮源培养基上的生长面积和生长情况,从而筛选出它们生长适宜的碳、氮源.结果表明:蛹虫草菌种生长的最适碳源为大米粉,最适氮源为脱脂奶粉和蚕蛹粉;蝙蝠蛾拟青霉菌种生长的最适碳源为大米粉和葡萄糖,最适氮源为花生粉、脱脂奶粉和蛋白胨;虫草被孢霉菌种生长的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中国被毛孢菌种生长的最适碳源为葡萄糖和蔗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酵母膏和脱脂奶粉.
【总页数】3页(P404-406)
【作者】张安宁;袁书林;孙林超;张建华;郭小华
【作者单位】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淮安223003;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淮安223003;淮安淮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江苏淮安223005;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淮安223003;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淮安223003;淮安淮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江苏淮安2230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67.3+50.1
【相关文献】
1.橡胶炭疽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与碳、氮源关系的研究 [J], 郑肖兰;郑服丛;吴伟怀;李锐;陈瑜;贺春萍
2.不同碳、氮源对绣球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研究 [J], 王伟科;袁卫东;周祖法
3.蛹虫草菌丝液体培养基中适宜碳源和氮源的研究 [J], 赵国声;韩浩
4.不同碳、氮源对番茄两种内生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研究 [J], 王美琴;陈俊美;李新凤
5.适宜内生真菌Epichloësinensis生长的碳氮源筛选 [J], 王兴迪;田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株生防内生真菌D202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作用及生理学特性研究

一株生防内生真菌D202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作用及生理学特性研究宋小双;邓勋;遇文婧;尹大川;宋瑞清【摘要】[目的]为评价内生真菌D202的生防价值以及生理学特性.[方法]通过对峙培养和非挥发性代谢产物抑菌实验,测定生防内生真菌D202对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的抑制作用,并且对其生理学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拮抗试验中D202对丝核菌的抑制率为67.25%,相对抑制效果为3.54,其非挥发性代谢产物对丝核菌的抑制率为72.35%,菌株D202及其代谢产物可有效抑制立枯丝核菌的生长;内生菌株D202生长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蛋白胨,在温度为25℃、培养基pH为7时菌落生长最好.[结论]筛选得到的生防内生菌D202具有开发生物源杀菌剂的潜力.【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4(000)027【总页数】3页(P9274-9275,9303)【关键词】深色有隔内生真菌;生防内生菌;立枯丝核菌;抑制作用;生物学特性【作者】宋小双;邓勋;遇文婧;尹大川;宋瑞清【作者单位】黑龙江省森林保护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40;黑龙江省森林保护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40;黑龙江省森林保护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40;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88随着化学药剂的过度使用,土壤微生态环境被破坏,苗木长势不良以及有害生物的抗药性等问题日益突出,环境和谐性病虫害防控技术日益受到重视。
同时,农副产品的绿色健康已成为关注的焦点,因此现代农林业的发展要求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发展以生物防治为核心内容的生态控制技术。
在当前提倡的土壤保健和植物保健技术等土壤生物修复和生态调控理念中,通过引入植物根际有益微生物和生防菌株,可以改善土壤环境,促进苗木生长,提高植物抗逆性[1]。
因此,筛选高效菌株,开发生物源的生防菌剂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不同碳源及氮源对羊肚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不同碳源及氮源对羊肚菌菌丝生长的影响朱永真;杜双田;车进;常昕;江微;王崇鼎【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碳源、氮源对羊肚菌菌丝生长的作用.[方法]以羊肚菌M-4菌株为供试材料,以该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的菌落长势、直径,菌丝生长速率、生长指数为指标,考察15种碳源、27种氮源对羊肚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羊肚菌具有较广的碳源及氮源谱,其对15种碳源和27种氮源均能利用,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氮源为尿素时,菌丝长势较好,菌丝生长速率和菌丝生长指数分别为10.84,10.26 mm/d和54.20,51.30;羊肚菌对复合氮源、氨基酸、铵盐利用较差;在含不同碳源、氮源的培养基上,羊肚菌菌丝生长曲线差异较大.[结论]羊肚菌生长的最佳碳源、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和尿素.【期刊名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1(039)003【总页数】6页(P113-118)【关键词】羊肚菌;碳源;氮源;生长速率;菌丝生长曲线【作者】朱永真;杜双田;车进;常昕;江微;王崇鼎【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杨凌,71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35;S567.3+9羊肚菌隶属子囊菌亚门(Ascom ycota)、盘菌纲(Discomycetes)、盘菌目(Pezizales)、羊肚菌科(Morchellaceae)、羊肚菌属(Morchella),[1]因其菌盖表面生有许多小凹坑,外观极似羊肚而得名。
羊肚菌不仅营养丰富,味美可口,而且是重要的药用真菌。
传统医学认为,羊肚菌能益肠胃,化痰理气,具有补肾、壮阳、补脑、提神的功能,主治精肾亏损,对头晕失眠、肠胃炎症等有良好的治疗作用[2]。
碳源和氮源对网脉木耳菌丝生长影响的研究

,
!
摘要 : 网脉木耳茵丝培养 中不 同的碳源和 氮源进行研究 , 对 结果表 明, 网脉木耳 茵丝生长的最适碳源
是麦 芽糖 , 最适 氮 源是 玉米粉 。 关键词 : 网脉 木耳 ; 源 ; 碳 氮源
1 . 氮 源试 验 4
网脉木 耳菌 丝在 玉米 粉 中长势 最 佳 。综合 长速 和
以供试基础培养基 中 2 蛋 白胨的含氮量为 长势两个指标 , g 网脉木耳菌丝生长 的最适氮源是 标 准 ,分别 用 相等 含 氮量 的 酵母 膏 、N 4 :O 、 玉 米粉 。 ( H ) S
13 碳 源试 验 .
芽糖。
22 不 同氮源对 网脉 木耳 茵丝生 长的影 响 . 试验结果表明( 见表 2 , 脉木 耳 菌 丝 在 以 )网
以供 试 基 础 培 养 基 中 2 萄 糖 的含碳 量 0g葡
为标准 , 分别用相等含碳量的可溶性淀粉 、 果糖 、 玉米粉为氮源时长速最快 , 0 9 m d 经方差 达 . /, 5c
N 4O 、 米 粉 、 素 代替 供 试 基 础 培 养 基 中蛋 3 结 论 HN 玉 尿 白胨 ,观 察 不 同氮 源 对 网 脉 木 耳 菌 丝 生 长 的影 31 麦 芽糖 为最 适碳 源 . 响, 每一 处 理重 复 5次 。
1 培 养 方法 . 5
收稿 日期 :0 5 O 一 O 2 0 一 l2
基 金 项 目 : 津 市 农 业 新 品种 引 进计 划项 目 , 号 :0 0 0 0 — 5年 天 编 (24 )2 0
在5 种供试碳源中, 综合长速 和长势两个指 标后 ,网脉木耳菌丝生 长的最适碳源是麦芽糖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溶性淀粉为碳源的培养液中生长量最小。白 僵菌对乳糖的利用最高, 菌丝干重达到 360 m g。 其次为蔗糖和麦芽糖。
由图 2可知, 曲霉菌在液体培养基中对天门 冬氨酸的利用 最好, 菌丝 的干重 达到甚 至超过 400 m g, 其次是谷氨酸。白僵菌在液体培养基中 对生物素的利用最好, 菌丝干重接近 400 m g, 其 次是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
用直径为 4 mm 的打孔器在培养 3 d的待测 菌的菌落边缘打块接种, 对两种内生真菌不同的 碳源 (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乳糖和可溶性淀粉 ) 和氮源 ( NH4 C,l KNO 3, G lu, A sp和 生物素 ) 固 体 培养基 ( 以无糖无氮作为对照 ) 放入 25e 的培养 箱中培养, 分别测定 3和 5 d的菌落直径, 用 SAS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 3 不同碳、氮源培养液对两种内生真菌 菌丝 生长的影响 [ 6]
葡萄糖为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最快, 5 d后 菌落直径达到 23. 6 mm, 与其他处理呈显著性差
异。其次是乳糖、蔗糖和麦芽糖为碳源的固体培
养基。可溶性淀粉的利用最差, 5 d 菌落直径才 达到 12. 9 mm。白僵菌在以乳糖为碳源的固体
培养 基 上生 长 最 快, 5 d 后 菌 落 直 径达 到
2. 2 两种内生真菌在不同碳源培养基上的菌落
直径
表 1 曲霉菌和白僵菌在不同碳源
培养基上的菌落直 径
mm
曲霉菌
培养基 葡萄糖
菌落直径 3d 5d 15. 8 23. 6
差异 显著性
A
蔗糖 10. 8 17. 1 BCBiblioteka 麦芽糖 9. 9 16. 6
C
乳糖 9. 5 18. 3
B
可溶性淀粉 9. 5 12. 9
为碳源的条件下生长最好; 两菌株对生物素、G lu和 A sp的利用率最高。
关键词: 内生真菌; 碳源; 氮源
中图分类号: S436. 412.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 2481( 2008) 11- 0075- 03
Study on M ycelial G row th of Tw o T om ato Endophytic Fungi in D ifferent Carbon and N itrogen M edium
25. 9 mm, 与其他处理形成显著性差异。其次是 以葡萄糖、蔗糖和麦芽糖为碳源的固体培养基, 5
d菌落直径分别为 21. 4, 20. 8 和 21. 6 mm, 三者 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可溶性淀粉的利用最差,
5 d菌落直径才达到 15. 3 mm。
2. 3 两种内生真菌在不同碳源培养液中的菌丝 生长量
用直径为 4 mm 的打孔器在培养 3 d的待测 菌的菌落边缘打菌块, 将 5块移植到 150 m l不同 碳、氮源改良后的 L illy- Barnett液体培养基中, 25e 避光振荡培养 8 d后, 将发酵液过滤, 自来水 淋洗至流出液无色, 装入离心管, 加适量自来水, 3 000 r / s离心至不再有带色发酵液为止, 在 60e 恒温箱中烘干至恒重, 称重, 再换算成干重。
差异 显著性
15. 3 18. 5
C
14. 8 17. 6
D
18. 9 21. 3
B
19. 1 20. 8
B
21. 8 24. 5
A
10. 8 14. 3
E
白僵菌
菌落直径
差异
3 d 5 d 显著性
15. 6 20. 5
D
16. 9 22. 5
C
21. 3 28. 6
A
20. 4 26. 9
B
20. 5 27. 3
生真菌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草本植物内生真菌侵染种子内部, 播种后真
菌随着幼苗的生长和植株的发育成熟而生长, 受 侵染的植株在营养生长阶段不表现出对内生真 菌侵染的特点, 但是当植物开花的时候就可以观 察到侵染的真菌 [ 3 ] 。
近十几年的研究表明, 内生真菌对植物某些 活性物质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从细胞水平、分 子水平等不同层次上研究内生真菌与寄主作物 相互作用的基础, 将为人 们认识、改造和利用内
2 结果与分析
2. 1 内生真菌的分离和鉴定 共得到 两 株内 生 真菌 F g1 与 Fg2。 Fg1 在
PDA培养基上生长性状为菌落生长较快, 呈圆形 菌落, 中间灰绿色, 周围呈淡绿色, 最外层一圈白 色, 背面无色或略呈褐色。镜检观察到, 分 生孢
子梗直立, 暗褐色至浅褐色, 壁粗糙, 长 100~ 150
Lm, 顶端膨大呈圆 形或椭圆形, 上面着生 1 ~ 2 层放射状分布的瓶状小梗, 内生芽殖型分生孢子
聚集在分生孢子梗顶 部呈头状。分生孢子近球
形, 粗糙或有刺, 2. 5 ~ 3. 0 Lm, 并可观察到直立 的分生孢子梗和膨大的头部。 Fg2 在 PDA 培养
基上为白色棉垫状, 菌丝稠密, 且菌丝较厚, 产孢 量特大。分生孢子约 2. 5 Lm, 圆形, 无色。菌丝
3 结论与讨论
2. 4 两种内生真菌在不同氮源培养基上菌落直
径
由表 2可知, 对有机氮的利用明显优于对无
机氮的利用, 其中对生物素的利用最好, 培养 5 d 菌落直径达 24. 5 mm。其次是天门冬氨酸 ( Asp)
和谷氨酸 ( G lu), 菌落直径分别 为 20. 8 和 21. 3
mm, 与其他处理之间差异显著。白僵菌在不 同
生真菌提供科学依据 [ 4] 。本试验从健康番 茄植 株内分离内生真菌并进行 鉴定, 对其生长的碳、 氮源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 1 内生真菌的分离和鉴定 采用组织分离法, 即将健康番茄植株用自来
水冲洗 干净, 分别切 取小块 根、幼 茎 ( 2 mm @ 2 mm ) , 在 75% 的酒精 中浸泡 3 m in, 在 0. 1% 的 H gC l2 溶液中浸泡 30 m in, 最后用无 菌水冲洗 3 ~ 4次, 移至琼脂培养基平板上培养。培养 2~ 3 d后, 挑取组织边缘的菌 丝培养, 得到纯化的 菌 株, 观察菌落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性状。
内生真菌的玻片培养镜检: 在灭菌的载玻片 上加少量琼 脂培养 基, 接 种真菌 后放 在培养 皿 中, 在 25e 培养箱 中培养。经 过一定时期的 培 养, 当部分菌丝体和孢子结构已经形成在载玻片 上时, 除去琼脂培 养基, 加一滴水浮载剂在 显微 镜下观察 [ 5] 。 1. 2 不同碳、氮源培养基对两种内生真菌 菌落 生长的影响 [ 6]
山西农业科学 2008, 36( 11): 75~ 77
*
J ournal of Shanx i Agr icultural Sciences
不同碳、氮源对番茄两种内生真菌 菌丝生长的影响研究
王美琴 1, 陈俊美 2, 李新凤1
( 1. 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山西 太谷 030801; 2. 偏关县农业局, 山西 偏关 036400)
Abstrac t: Tw o endophy tic funga l stra ins w ere isolated from the shoot of tam oto. A ccord ing to the cultural character and basic properties o fm orpho log ic, Fg1 and Fg2 w ere iden tified as Sasp erg illus flavus and B eauveria bass iana respecitive ly. Tw o endophytic fung al strains w ere ino culated in d ifferen t ca rbon and n itrogen cu lture m id ium. The results show ed that F g1 and Fg2 g rew w e ll in g locuse and lactose sources respec itive ly. Bo th o f the tw o endophytic strains w ere g rew w e ll in b lo tin, G lu and A sp m ed ium.
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也不同, 其中对谷氨酸的利 用最好, 菌落直径达到 28. 6 mm, 其次是天门冬氨酸
和生物素, 菌落直径分别为 26. 9和 27. 3 mm。
表 2 曲霉菌和白僵菌 在不同氮源
培养基上的菌落直径
mm
培养基
NH 4C l KNO 3
G lu A sp 生物素 无氮
曲霉菌
菌落直径 3 d 5d
* 收稿日期: 2008- 05- 22 项目来源: 山西农业大学创新基金项目 ( 2004007) ; 山西省自然基金项目 ( 2008011066) 作者简介: 王美琴 ( 1973- ) , 女, 山西平定人, 副教授, 主要从事植物病害研究工作。
# 75#
山西农业科学 2008年第 36卷第 11期
W ANG M e-i q in1, CH EN Jun-m e i2, L I X in-feng1
( 1. A gronomy Co llege, Shanx i Agr icultural University, T aigu 030801, Ch ina; 2. P ianguan Agr icultural B ureau, Shanx i Province, P ianguan 036400, China)
摘 要: 从健康 番茄植株中分离出两株内生真菌, 根据其培养性状及 形态特征鉴定 出 Fg1菌株为黄 曲霉菌
( Sasp erg illus f lavus )和 F g2菌株为球孢白僵菌 (B eauveria bassiana) 。把两株内生 真菌接种 在不同碳源 和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