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结构可靠性研究综述(一)

合集下载

高速铁路桥梁结构可靠性分析

高速铁路桥梁结构可靠性分析

高速铁路桥梁结构可靠性分析随着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铁路交通成为现代化交通方式的主力军,高速铁路的建设和运营成为当下的热点话题。

高速铁路作为重要的交通系统,桥梁作为其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之一,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必须注重桥梁结构的可靠性,以保证铁路交通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本文将从高速铁路桥梁结构的可靠性分析入手,探究如何建立一个完备的可靠性分析模型,以提升高速铁路桥梁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

一、桥梁结构的可靠性分析方法桥梁结构的可靠性分析是基于可靠性理论和结构分析理论,通过分析桥梁结构受力的持续性和安全系数等参数,以确定桥梁结构在设计年限内能否保证无故障运行。

可靠性分析可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类。

1.定性分析定性分析是通过分析桥梁结构的设计、质量、材料、危险性等因素,预测内部或外部因素对桥梁结构的影响,进而通过提高设计和材料质量等手段,优化桥梁结构,提高桥梁的可靠性。

2.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是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模拟桥梁结构受力状态,分析并比较不同触发因素下桥梁的失效概率,从而评估桥梁结构的可靠性。

具体的方法包括有限元分析、逆分析、 Monte Carlo模拟分析、可靠性指数法等等。

二、桥梁结构的可靠性评估指标桥梁结构的可靠性评估指标代表了桥梁结构能够承受外部荷载的能力、桥梁结构的实际承载能力与负荷荷载的占比、桥梁结构在使用寿命内失效的概率等因素,可以通过下列指标进行衡量:1.失效概率Pf失效概率Pf是指结构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失效的概率。

2.可靠度β可靠度β是指结构在某一特定时间内不失效的概率。

3.安全性指数γ安全性指数γ是桥梁结构的承载力与荷载之间的比值,也可以理解成为结构的安全系数。

三、高速铁路桥梁结构的可靠性分析高速铁路作为对速度和运行环境要求较高的交通系统,对桥梁结构的可靠性要求也非常高。

当桥梁出现隐患时,必然会对高速铁路的运营造成很大影响,甚至是安全隐患。

在高速铁路桥梁结构的可靠性分析中,需要对桥梁在运营条件下受到的荷载进行模拟分析,以确定桥梁的承载力和安全系数等参数。

桥梁设计中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研究探讨

桥梁设计中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研究探讨

桥梁设计中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研究探讨桥梁作为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与可靠性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交通运输的正常运行。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桥梁的设计理念和技术不断更新,但安全性与可靠性始终是桥梁设计的核心关注点。

一、桥梁设计中安全性与可靠性的重要性桥梁的安全性是指桥梁在正常使用和极端情况下,能够承受各种荷载而不发生倒塌、断裂等严重事故的能力。

可靠性则是指桥梁在规定的时间和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

一座安全可靠的桥梁不仅能够保障行人和车辆的通行安全,还能够减少维修和维护成本,延长使用寿命,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从社会层面来看,桥梁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直接关系到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旦桥梁发生事故,往往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严重影响。

例如,一些重大桥梁坍塌事故不仅导致了大量人员伤亡,还引发了公众对桥梁建设质量和安全管理的质疑,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从经济层面来看,安全可靠的桥梁能够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如果桥梁频繁出现故障或需要进行大规模维修,将会导致交通中断,增加运输时间和成本,影响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

二、影响桥梁安全性与可靠性的因素(一)设计荷载设计荷载是桥梁设计的重要依据,包括恒载、活载、风载、地震荷载等。

如果设计荷载取值不合理,可能导致桥梁在实际使用中无法承受相应的荷载,从而影响其安全性和可靠性。

例如,在一些地区,由于对交通流量和车辆荷载的预测不准确,导致桥梁在建成后不久就出现了超载现象,加速了桥梁的损坏。

(二)结构设计桥梁的结构设计直接影响其受力性能和稳定性。

不合理的结构形式、构件尺寸和连接方式等都可能导致桥梁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裂缝、变形甚至倒塌。

例如,一些连续梁桥由于支座设计不合理,导致梁体受力不均,出现了裂缝和下挠等问题。

(三)施工质量施工质量是保证桥梁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关键环节。

施工过程中的材料质量、施工工艺、施工管理等都会对桥梁的质量产生影响。

桥梁设计中的结构安全性与可靠性分析

桥梁设计中的结构安全性与可靠性分析

桥梁设计中的结构安全性与可靠性分析桥梁作为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员和货物的运输重任。

其结构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是设计过程中至关重要的考量因素。

一座安全可靠的桥梁不仅能够保障交通的顺畅运行,还能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桥梁结构安全性与可靠性的内涵桥梁结构的安全性,指的是桥梁在正常使用和预期的荷载作用下,能够保持其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不发生倒塌、断裂等严重的安全事故。

可靠性则更侧重于桥梁在规定的时间内和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

这包括桥梁在各种环境因素、使用条件和维护水平下,都能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例如,一座设计合理的公路桥梁,应当能够承受车辆的频繁通行、气候的变化以及可能的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而不会出现危及行车安全的结构问题。

二、影响桥梁结构安全性与可靠性的因素1、荷载因素荷载是桥梁设计中必须考虑的关键因素。

包括恒载(如桥梁自身的重量)、活载(如车辆荷载、人群荷载)以及偶然荷载(如地震、风灾、洪水等)。

如果在设计时对荷载估计不足,或者没有充分考虑到极端荷载情况,就可能导致桥梁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结构安全问题。

比如,随着交通流量的不断增加,如果桥梁最初设计的活载标准过低,可能会在长期的重载交通作用下产生过度的变形和损伤,从而影响其安全性和可靠性。

2、材料性能桥梁建设所使用的材料性能直接关系到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例如,钢材的强度、韧性和耐久性,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渗性和抗裂性等。

如果材料质量不过关,或者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材料老化、腐蚀等问题,都会削弱桥梁的结构性能。

在一些沿海地区,由于空气中盐分含量较高,桥梁的钢结构容易受到腐蚀,从而降低其承载能力和安全性。

3、设计与施工质量合理的设计是保障桥梁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基础。

设计过程中如果存在结构形式不合理、计算错误、构造细节处理不当等问题,都会给桥梁的安全埋下隐患。

同时,施工质量的优劣也对桥梁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着重要影响。

施工过程中的不规范操作、施工工艺不当、质量控制不严等,都可能导致桥梁结构存在缺陷,如混凝土振捣不密实、钢筋布置偏差等。

桥梁设计中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研究

桥梁设计中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研究

桥梁设计中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研究桥梁作为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连接地域、促进经济发展和保障人民出行安全的重要使命。

在桥梁设计过程中,安全性与可靠性是至关重要的考量因素。

它们不仅关系到桥梁的使用寿命和经济效益,更直接影响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桥梁设计中安全性与可靠性的重要性桥梁的安全性是指桥梁在正常使用条件下,能够承受各种荷载作用而不发生破坏或倒塌的能力。

可靠性则是指桥梁在规定的时间和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

一座安全可靠的桥梁能够为交通运输提供稳定的通道,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人员和货物的顺利通行。

从经济角度来看,设计合理、安全可靠的桥梁能够降低维护成本和维修频率,延长使用寿命,从而为社会节省大量的资金投入。

相反,如果桥梁在设计阶段未能充分考虑安全性和可靠性,可能会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需要频繁维修甚至重建,这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从社会影响方面考虑,桥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公众的信心和社会的稳定。

一旦发生桥梁坍塌等重大事故,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引发社会的恐慌和不满,对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产生负面影响。

二、影响桥梁安全性与可靠性的因素(一)设计荷载设计荷载是桥梁设计的基础,它包括恒载、活载、风载、地震荷载等。

如果设计荷载取值不合理,过小则会导致桥梁在使用过程中无法承受实际荷载而发生破坏,过大则会造成材料的浪费和成本的增加。

(二)结构体系桥梁的结构体系对其安全性和可靠性有着重要影响。

不同的结构体系具有不同的受力特点和变形能力,如梁桥、拱桥、斜拉桥和悬索桥等。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桥梁的跨径、地形条件、使用要求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并进行合理的力学分析和计算。

(三)材料性能桥梁所使用的材料,如钢材、混凝土等,其性能直接影响着桥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材料的强度、耐久性、抗腐蚀性等指标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同时,材料的质量控制和施工工艺也会对其性能产生影响。

(四)施工质量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确保桥梁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关键环节。

对桥梁设计中可靠性能提高的分析和研究

对桥梁设计中可靠性能提高的分析和研究

对桥梁设计中可靠性能提高的分析和研究桥梁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趋重要。

桥梁在设计时加入可靠性的成分对桥梁质量的提高有着积极的意义。

但是在我国现阶段桥梁工程中关于可靠性还有很多不合理、不科学的地方需要改进,文章将重点分析桥梁设计中的可靠性能,旨在为我国桥梁设计工作提供参考。

标签:桥梁设计;可靠性;关键点;分析1 桥梁工程可靠性不合理的原因分析1.1 桥梁管理、施工水平较低有的桥梁建设所用的基本材料质量问题比较大,与桥梁建设材料的标准相差甚远,导致桥梁损坏、坍塌的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

另外,由于相关的政府部门管理不力,桥梁建筑行业内部乱象丛生,桥梁设计的可靠性难以保障。

桥梁施工单位不按照规范进行施工,使用劣质材料,偷工减料的情况时有发生,加剧了桥梁潜在的不安全、不可靠的风险危机。

1.2 桥梁设计标准定位较低交通运输业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下不断壮大,发挥着日益巨大的作用,在此过程中对我国桥梁工程承载性能要求也在逐步提高。

但是很多桥梁的建设中,所使用的仍旧是比较低端的桥梁设计标准,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必然产生与时代发展不适应的情况,不仅可靠性不能保证,还可能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影响社会稳定和谐。

1.3 桥梁缺乏耐久性在现阶段的桥梁设计中,有一种情况应该引起重视,那就是设计人员侧重的是桥梁结构强度的设计,而对桥梁的耐久性往往是忽略的,久而久之相关工作人员只了解桥梁耐久性的基本意义,对耐久性所能够加固桥梁可靠性的作用毫无概念。

有的桥梁设计规范中,对桥梁的使用年限没有明确指出,设计程序、使用环境、结构与材料都没有对耐久性进行突出强调,桥梁的耐久性形同虚设。

1.4 操作不规范针对现阶段出现公路桥梁耐久性以及安全性没有达到标准的情况,一般认定是因为施工中的操作过于野蛮,或者管理较为散漫、腐败所导致的。

如果桥梁完工后短时间即发生了坍塌等恶性的安全事故,大部分原因是由于施工的操作和管理没有在规范的标准下,这其中包括材料的以次充好、施工工艺落后、偷工减料等,综合的作用下使得桥梁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下降。

桥梁可靠性评估综述

桥梁可靠性评估综述

近些 年来 ,我 国的公路交通 量急 速增长 ,大型
重载 的运输 工具越 来越 多 ,尤 其是大 型水 电站 、矿 山建设 中 ,大吨位 车辆 的通 行 ,往 往 会产 生 超 载 ,
我 国最初评 估 旧桥 可靠 性时 ,用 的是专 家意见 决 策 的方 法 。即把熟悉 该桥梁 的专 家请 到现 场去查
超限 等运输 问题 ;另一方 面 ,原 有 的一 些 旧桥 由于
年代久 远 ,原 设计标 准低 、到如今 老化 、破损等 问
题 都对 桥梁产 生 了影 响 和破 坏。
看一 下桥 梁 的老 化 病 害 情 况 。经 过 专 家 本 人 的 判 断 ,提 出一 个 结 论 性 的意 见 。这 种 方 法 ,简 便 易
桥 梁 可 靠 性 评 估 综 述
漆 景 星 ,侯 艳 红
( 安 大学 工 程 设 计 研 究 院公 路 院 ,西 安 长 706 ) 104

要 :建 国以来 ,我 国兴建 了大量的公路桥 梁。 由于长期 服役 的磨损及 超 载破 坏
等原因,这些已建桥梁部分存在可靠性问题 ,需对其进行可靠性评估。而在 目前存
程 试验 ( 确定 应力 谱分 布 ,试验 荷 载为 正常 交通 荷
载) 、诊 断试 验 ( 断 桥梁病 害 的原 因 ) 诊 、验证 试 验
病 害 的原 因 ,取 到水 下水 中构 件 的检测 数据 并非 易
事 。桥 梁 当然是 一个 灰色 系统 。想从上 部结 构 的老
化病 害状况 推知 水下 、土 中的病 害状况 ,用 白化 权
函数 来解 决 这一 问题 。想 法 当然是 不错 的 ,可惜 的
是 ,拟定 一套普 遍适 用 于全 国各地 的 白化权 函数 图

文献综述桥梁结构可靠与安全评估

文献综述桥梁结构可靠与安全评估
1997年Cho[3]采用改进的确FORM和MC法对结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可靠度进 行了分析。
3.2 国内研究现状
同济大学的陈铁冰[1]于2000年首次运用RSM进行了考虑几何非线性效应的 斜拉桥可行度分析,得出考虑几何非线性效应影响时斜拉桥的可靠指标 较线性效应低。因此,在结构可靠度设计时有必要考虑几何非线性影响。
实际桥梁结构都是由各个构件组成,构件的安全水平不能完全反映整 体的安全水平。然而,目前可靠度的分析方法、对象和结果都是基于 构件层次的,因此,有必要进行大跨度桥梁的体系可靠度研究。
体系可靠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随着桥梁跨度的增大以及结构冗 余度的增加,特别是缆索承重结构的进一步推广,结构的失效模式产 生较大的分枝,极限状态曲面的高维和非线性将更加突出。因此,如 何准确快速地寻找大跨度桥梁结构的失效模式和如何将结构隐式功能 函数显示地表达出来,仍需要大量的工作。
2 可靠度的引入
国外对可靠度的研究:
加拿大于1975年和1979年颁布基于可靠度理论的房屋建筑和公路 桥梁结构设计规范;
德国于1977年引入安全度; 美国于1980年提出“基于概率的荷载准则”; 英国于1982年在BS5400桥梁规范中引入可靠度。
国内在规范制定方面:
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1992 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2008 公路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T 50283-1999
天津大学的朱劲松[7]于2007年针对即有斜拉桥的可靠度评估问题,提出 了基于RBF网络与MC结构的可靠度评估方法,并对招宝山大桥进行了考虑 几何非线性及不同活载位置时的构件水平可靠度分析。 方法是:1确定随机变量及分布;2建立RBF网络;3确定可靠域;4对RBF 网络学习,并确保高精度;5对网络抽样,并进行MC计算。

桥梁工程结构可靠性探讨

桥梁工程结构可靠性探讨

桥梁工程结构可靠性探讨摘要:随着结构可靠性理论的长足发展,尤其是许多国家开始研究在结构设计规范中的应用,使结构可靠性理论的应用也进入到新的时期、本文针对桥梁工程结构可靠性理论研究的问题分别从结构可靠性理论研究的历史、现状、工程结构可靠性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如下陈述。

关键词:综述结构可靠性一、结构可靠性理论研究的历史长期以来,人们就普遍采用“可靠性”这一概念来定性评价产品的质量。

这种靠人们经验评定其产品可靠、比较可靠、不可靠的方法,没有一个量的标准来衡量。

1939年。

英国航空委员会出版的《适航性统计学注释》一书中,首次提出飞机故障率不应超过10-5次3h,这可以认为是最早的飞机安全性和可靠性定量指标;二战后期,德国的火箭专家R.Lusser首次对产品的可靠性作出了定量表达,他提出用概率乘积法则,将系统的可靠度看成是各个子系统可靠度的乘积,从而算得V-Ⅱ型火箭诱导装置的可靠度为75%:1942年。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一个研究室开始对真空管的可靠性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工作。

二战期间,军用电子设备的大量失效使美国付出了相当惨重的代价。

开始引起了美国军方对可靠性问题的高度重视,同时率先对可靠性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

并于1952年成立了“电子设备可靠性咨询组”,简称AGREEfAdvi—sorv Gmupon Reliability of Electronic Equipment)。

该组织于1957年发表了著名的《电子设备可靠性报告》。

报告中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评估产品可靠性的理论和方法。

该报告被公认为是可靠性研究的奠基性文献。

1965年,国际电子技术委员会(IEC)设立了可靠性技术委员会TC-56,协调了各国间可靠性术语和定义、可靠性的数据测定方法、数据表示方法等。

结构可靠性理论的产生,是以20世纪初期把概率论及数理统计学应用于结构安全度分析为标志,在结构可靠度理论发展初期,只有少数学者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如1911年匈牙利布达佩斯的卡钦奇就是提出用统计数学的方法研究荷载及材料强度问题:1926年德国的迈耶提出了基于随机变量均值和方差的设计方法,这是最早提出应用概率理论进行结构安全度分析的学者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桥梁结构可靠性研究综述(一)
摘要:20世纪40年代以来,结构可靠性理论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许多国家开始研究在结构设计规范中的应用,使结构可靠性理论的应用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本文根据文献资料,从结构可靠性理论研究的历史、现状、桥梁结构可靠性理论研究现状、工程结构可靠性发展趋势等方面对桥梁工程结构可靠性理论研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工程结构可靠度综述对于结构可靠性这一学科,从其诞生到现在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从基于概率论的随机可靠性到基于模糊理论的模糊可靠性以及近年来提出的非概率可靠性,使得这一理论日臻丰富和完善,并深入渗透到各个学科和领域。

一、结构可靠性理论研究历史长期以来,人们就广泛采用“可靠性”这一概念来定性评价产品的质量。

这种靠人们经验评定其产品可靠、比较可靠、不可靠,没有一个量的标准来衡量。

1939年,英国航空委员会出版的《适航性统计学注释》一书中,首次提出飞机故障率不应超过10-5次3h,这可以认为是最早的飞机安全性和可靠性定量指标1];二战后期,德国的火箭专家R.Lusser首次对产品的可靠性作出了定量表达。

他提出用概率乘积法则,将系统的可靠度看成是各个子系统可靠度的乘积,从而算得V-Ⅱ型火箭诱导装置的可靠度为75%2];194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一个研究室开始对真空管的可靠性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工作。

二战期间,军用电子设备的大量失效使美国付出了相当惨重的代价。

于是引起了美国军方对可靠性问题的高度重视,同时率先对可靠性问题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并于1952年成立了“电子设备可靠性咨询组”,简称AGREE(AdvisoryGrouponReliabilityofElectronicEquipment)。

该组织于1957年发表了著名的《电子设备可靠性报告》。

报告中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评估产品可靠性的理论和方法。

该报告被公认为是可靠性研究的奠基性文献。

1965年,国际电子技术委员会(IEC)设立了可靠性技术委员会TC-56,协调了各国间可靠性术语和定义、可靠性的数据测定方法、数据表示方法等。

上世纪60年代以来,可靠性的研究已经从电子、航空、宇航、核能等尖端工业部门扩展到电机与电力系统、机械设备、动力、土木建筑、冶金、化工等部门3]。

结构可靠性理论的产生,是以20世纪初期把概率论及数理统计学应用于结构安全度分析为标志,在结构可靠度理论发展初期,只有少数学者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如1911年匈牙利布达佩斯的卡钦奇就是提出用统计数学的方法研究荷载及材料强度问题;1926年德国的迈耶提出了基于随机变量均值和方差的设计方法,这是最早提出应用概率理论进行结构安全度分析的学者之一。

1926~1929年,前苏联的哈奇诺夫和马耶罗夫制定了概率设计的方法,但当时方法不够严格,因此,未付诸实施。

1935年斯特列律茨基,1947年尔然尼钦和苏拉等人相继发表了这方面的文章,结构安全度的研究逐渐开始进入了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阶段。

值得指出的是,弗罗伊登彻尔差不多和尔然尼钦等人同时开展了结构可靠性的研究工作。

他提出的在随机荷载作用下结构安全度的基本问题首次得到工程界的赞同和接受。

1947年他发表了“结构安全度”4]一文,奠定了结构可靠性的理论基础。

从20世纪40年代初期到60年代末期,是结构可靠性理论发展的主要时期。

现在所说的经典结构可靠性理论概念大致就是这一时期出现的。

随着结构可靠性理论研究工作的深入,经典的结构可靠性理论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基于概率论的结构设计方法逐渐被工程界所接受。

但在这一时期,结构可靠性理论还未能马上被工程界广泛应用,其原因如下5]:1.传统的确定性结构设计方法当时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认为没必要改变已用的结构设计方法,而且,结构的失效很少发生,即使发生结构失效,绝大数是由于人为差错造成的,并非结构设计方法问题。

2.基于概率理论的结构设计方法似乎比传统的确定性结构设计方法麻烦,涉及到当时比较难处理的统计数学问题。

3.当时有用的统计数据极少,不足以定义重要的荷载、强度的尾部分布。

除上述妨碍结构可靠性理论应用的原因外,当时结构可靠性理论本身也面临两大难题:(1)结构可靠性理论所采用的数学模型不足以完全准确地反映应用情况,即模型误差是未知的。

(2)即使是对一个简单的结构,其失效模式可能多到难以计数,更不用说进行可靠度分析。

因此,二十世纪
60年代初期,许多学者致力于克服上述困难的研究。

例如林德等人把规范化的结构设计问题定义为寻求一套荷载和抗力系数的最优值问题,他们建议采用一种迭代过程确定结构的安全度和造价,康奈尔(C.A.Cornell)等人提出了与尔然尼钦相同的一次二阶矩法,并建立了比较系统实用的一次二阶矩设计方法,利用结构的可靠指标β,而不是失效概率Pf,,作为结构可靠性的一种量度量,使结构的可靠性理论达到实用的目的。

二、国内外工程结构可靠性理论研究现状二十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是结构可靠性理论完善并被各国规范、标准相继采用时期,自从康奈尔(C.A.Cornell)提出了一次二阶矩法之后,林德(N.C.Lind)根据康奈尔(C.A.Cornell)的可靠指标,推证出一整套荷载和抗力安全系数,这次研究使可靠度分析与实际可接受的设计方法联系起来。

随后,德国的拉克维茨(R.Rackwitz)和菲斯勒(B.Fiessler),对基本变量为非正态分布情况提出了一种等价正态变量求法,这种方法经过系统改进之后,作为结构安全度联合委员会(JCSS)的文件附录推荐给土模工程界。

该方法也被许多国家规范所采纳,我国的《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6]也是以该方法作为可靠性校准的基础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