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结构可靠度理论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土木工程结构的可靠性设计与分析研究

土木工程结构的可靠性设计与分析研究土木工程是人类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帮助。
而土木工程结构的可靠性设计与分析是土木工程领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方向。
这个领域的研究,旨在通过精细的设计和分析,保证土木工程结构的安全可靠。
一、土木工程结构的可靠性概念土木工程结构的可靠性,指的是在规定时间内保持结构正常使用和维护的能力。
这个概念不仅跟结构的基本设计有关,更多的要求是在使用过程中,不断进行监测和检修,以保持结构的可靠性。
二、可靠性设计的重要性可靠性设计在土木工程领域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
这个方向的目的主要在于保证设计的土木工程结构在规定时间内保有可用性和安全性。
如果设计不符合可靠性的要求,则土木工程结构可能会出现安全问题和功能失效问题。
三、可靠性设计的方法1. 极限状态设计法极限状态设计法是一种常见的可靠性设计方法,其采用一种综合的风险代价来衡量结构的可靠性。
在设计过程中,极限状态设计法会考虑到结构受初始荷载和持续荷载等因素的影响,并根据不同的设计因素,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设计。
2. 概率设计法概率设计法是另一种可靠性设计方法,主要通过概率统计方法来获取可靠性指标。
这种方法需要完整的数据分析和模型构建,同时也需要充分掌握土木工程结构的实际情况。
概率设计法的优点在于其精度较高,但相对来说比较复杂。
四、可靠性分析方法1. 故障树分析法故障树分析法是一种可靠性分析方法,主要通过对结构各个部分进行分析,来评估整个结构的可靠性。
这种方法是一种系统性的方法,很好地结合了工程学和系统分析学的理念,能够得到比较好的结果。
2. 事件树分析法事件树分析法是另一种可靠性分析方法,与故障树分析方法有些不同。
其主要是通过定义和收集概率事件,来预测结构的安全可靠性。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对于结构中的各个部分,能够很好地进行刻画,并能够快速地进行分析。
五、结语可靠性设计和分析是土木工程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
土木工程结构的可靠性保证了结构的使用安全和可靠性,进而对城市的发展和建设产生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土木工程结构可靠性研究

我国土木工程结构可靠性研究土木工程结构可靠性研究是指通过对土木工程结构进行可靠性分析和评估,以求解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问题,为提高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本文将围绕我国土木工程结构可靠性研究的现状、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进行综述,全文约2000字。
我国土木工程结构可靠性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逐渐得到重视和发展。
目前,我国土木工程结构可靠性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可靠性分析方法的研究:针对不同类型的土木工程结构,研究可靠性分析的方法和技术。
常用的方法有基于极限状态的可靠度分析、概率分析方法、统计方法等。
2. 结构失效模式与可靠性评估:分析结构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失效模式,通过可靠性评估确定结构的安全系数,为结构抗震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3. 结构监测与修复方法研究:通过对结构的监测和修复,提高结构的可靠性和耐久性,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
4. 结构优化设计与可靠度:借助优化设计方法和可靠度理论,对土木工程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提高结构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尽管我国土木工程结构可靠性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 研究水平不高:与国外相比,我国土木工程结构可靠性研究水平仍有差距。
在可靠性分析方法和技术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2. 数据不完备:可靠性分析需要大量有效的结构参数和荷载参数数据支持,但目前我国土木工程结构数据采集与管理还不完善,需要加强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3. 建议设计规范不完善:土木工程结构可靠性研究需要依赖设计规范和标准,但目前我国相关规范还不完善,需要进一步研究和修订。
4. 缺乏实际案例研究:目前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和实验室试验,缺乏实际工程案例的验证和应用。
需要加强实际案例研究,提高结构可靠性研究的实用性。
3. 推进规范修订:根据实际需求,加强设计规范和标准的修订工作,提高设计规范对结构可靠性的要求,保证土木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可靠性的论文

工程结构可靠性理论的发展现状本文从结构可靠性基本理论、结构体系可靠度、结构可靠度的模拟方法等几个方面,对结构可靠性理论和应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分析了工程结构可靠性理论的发展现状,并对其规范使用提出了建议。
工程结构;可靠性理论;发展现状作为基本建设的主体,工程结构不仅关系到国计民生,还会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因此,保证结构在规定的使用期内能够承受设计的各种作用,满足设计要求的各项使用功能,及具有不需过多维护而能保持其自身工作性能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即要保证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这三个方面构成了工程结构可靠性的基本内容。
为了实现这些内容,本文总结了几个方面的理论和方法。
1. 结构可靠性基本理论与方法1.1 一次二阶矩法:按照现行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的定义,结构可靠度为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和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
结构可靠性理论的研究,起源于对结构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的认识,以及结构设计风险决策理论中计算结构失效概率的需要。
早期的可靠度计算方法是只考虑随机变量平均值和标准差的所谓“二阶矩模式”,可靠度用可靠指标表示。
对于结果功能函数随机变量服从正态分布的情形,在概率密度曲线坐标中,功能函数的平均值为曲线的峰值点到结构功能函数等于0(极限状态方程)点的距离,可用标准差的倍数表示,这个倍数就是二阶矩模式中的可靠指标。
而如果将结构功能函数随机变量线性变换为一个标准正态随机变量,则在新的概率密度曲线坐标中,可靠指标为坐标原点到极限状态面的距离。
将这一几何概念进行推广,提出了结构可靠指标的新定义,将可靠指标定义为标准正态空间内(随机变量的平均值为0,标准差为1),坐标原点到极限状态曲面的最短距离,原点向曲线垂线的垂足为验算点。
可以很容易的证明,如此定义的可靠指标,也是将非线性功能函数在其验算点处线性化后的线性函数所对应的二阶矩模式的可靠指标。
国际上常用的变换方法称为JC法,国内提出了简便实用、精度与JC法相差不多的实用分析法。
我国土木工程结构可靠性研究

我国土木工程结构可靠性研究
土木工程结构的可靠性研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提高工程质量、确保工程安全具
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土木工程结构的可靠性
研究亟待深入。
可靠性是指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土木工程结构在一定使用年限内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的能力。
可靠性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使土木工程结构具有较高的可靠性,降低工程事故的发生率,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需要对土木工程结构的设计参数进行可靠性分析。
设计参数是土木工程结构设计过程
中的关键参数,其准确性直接影响结构的可靠性。
通过分析设计参数的不确定性和变异性,对设计参数进行合理的可靠性设定,可以提高土木工程结构的可靠性。
还需要对土木工程结构的使用状况进行可靠性监控。
土木工程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会受
到环境的影响,可能会发生老化、磨损等情况。
通过对结构的使用状况进行可靠性监控,
可以及时发现结构可能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维修和加固,保障结构的可靠性。
工程结构可靠度分析读书报告

工程结构可靠度理论发展成就及趋势综述1.工程结构可靠度理论的发展历史可靠度是指结构在规定时间内,在规定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是人们在工程实践中逐渐对荷载和材料的不确定性因素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结构可靠度从研究层次上分,可分为考虑单一失效模式的构件可靠度和同时考虑多失效模式的体系可靠度;从考虑结构抗力与荷载是否与时问有关又可分为时变可靠度和时不变可靠度,在这方面,仅考虑荷载随时间变化的研究较多,如针对地震作用和风荷载等动力荷载,这时,通常又分为动力可靠度和静力可靠度下面就对可靠度理论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作简要的概述。
结构可靠度理论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主要研究集中在前苏联,直到1947年苏联尔然尼钦提出了一次二阶矩方法,以及同期美国Freudenthal发表的“The safety of structure”一文,标志着可靠度理论的确立。
从20世纪40年代末到60年代末,结构可靠度一直处于基本理论研究阶段,现在讲的传统可靠度理论大都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涉及的问题都比较简单和抽象。
直到1969年,Cornell提出在可靠度分析中应用直接与失效概率相联系的可靠指标β来衡量结构的可靠度,并且建立与尔然尼钦相似的一次二阶矩理论。
1974年加拿大Lind提出将可靠指标转化为易于为工程界接受的分项系数的形式,推动了结构可靠度理论在设计规范中的应用。
1974年Hasofer和Lind提出由失效面到原点的最小距离定义的可靠揩标β,使得对应同一失效面建立失效方程的不同表达形式可以得到唯一的可靠指标。
1977年Rackwitz 和Fiessler提出当量正态化方法,将非正态随机变量在验算点处转化为正态随机变量,拓宽了一次二阶矩方法的应用范围,后来被JCSS(国际安全度联合委员会)所采纳,即现在所称的JC法。
1984年,大连理工大学提出的实用分析法,使一次二阶矩法在实际应用中计算更为简便,且精度相差不多。
我国土木工程结构可靠性研究的一些进展

我国土木工程结构可靠性研究的一些进展摘要:近年来,我国土木工程在结构可靠性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建筑业作为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需要严格控制。
然而,国内关于土木工程结构可靠度的研究文献较少,与国外相比研究不够深入。
本文系统分析了影响我国土木工程可靠性的各种因素,详细探讨了可靠性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实施方案。
关键词:我国土木工程;结构可靠性;研究进展;分析探究前言:建筑物结构是钢材、木材、砖瓦、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等建筑物。
长期使用时,工程结构必须安全,并切实承担设备、人员和车辆的货物。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限制了中国建设产业的发展。
因此,本研究分析了中国土木结构可靠性研究的进展,并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资料。
一、我国土木工程结构可靠性研究(一)土木工程中结构可靠性分析土木工程施工的可靠性是指工程结构在规定的实践和条件下的安全性、实用性和耐久性。
中国的地质结构和气候条件有很大的不同,这为工程结构设计提供了更高的要求。
安全意味着在建筑和使用之间具有承受各种冲击的能力。
实用性意味着在通常的使用过程中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和良好的性能。
耐久性意味着技术结构具有足够的耐久性。
(二)土木工程结构的可靠性研究意义近年来,我国发生了多起大型桥梁断桥、建筑物突然倒塌等土木工程事故,对人们的生活和财产的安全性有很大的影响。
加强对土木结构的可靠性研究,提高土木结构的设计水平,为实现土木结构提供可靠的保证。
土木结构的可靠性是人们生活和财产安全的关键,重要的是提高未来项目的质量,促进土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三)土木工程结构的可靠性的重要性从经济角度来看,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的需求增加。
在人们的生活方面,土木工程的存在也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特别是建筑的美观。
在舒适方面,现代建筑浪费了传统的土木工程,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关于安全性,它是通过整个建设过程来执行的,并且相关问题会导致项目整体质量的下降或建设期的延迟。
我国土木工程结构可靠性研究

我国土木工程结构可靠性研究我国在经历了数十年的经济高速发展之后,众多的城市和建筑物相继兴起,土木工程结构的重要性和安全性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包括材料和制造工艺的局限性、设计和建造标准的不足、自然灾害等,我国土木工程结构的可靠性依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因此,开展土木工程结构可靠性研究已成为当务之急。
土木工程结构可靠性研究是指以可靠性理论为基础,从统计学和概率论的角度,通过分析和评估结构的强度、承载力、稳定性等性能指标,确定结构在使用寿命内满足特定设计要求的概率,并提出相应的加固改建措施。
土木工程结构可靠性研究可以帮助工程师和决策者更全面地了解结构的可靠性问题,规避潜在的风险,提高建筑物和城市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土木工程结构可靠性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可靠性设计、可靠性评估和可靠性监测。
可靠性设计是指在结构设计阶段,使用可靠性理论和方法,通过分析和计算结构的可靠性指标,确定设计参数,从而提高结构的可靠性。
可靠性评估是指在结构使用寿命内,通过监测和检测结构的运行情况,分析结构的可靠性指标,评估结构的安全状况,提出加固改建建议。
可靠性监测是指在结构使用寿命内,对结构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及时发现和处理结构的异常情况,保障结构的安全和可靠性。
土木工程结构可靠性研究需要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实验设备。
例如,使用数字模拟、传感器技术、大数据分析等方法,对复杂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进行模拟和评估;运用红外线测量等非侵入性技术,实时监测结构的温度、变形和裂缝等状态,提前发现结构的异常情况。
通过这些手段,可以获得准确的结构性能指标和安全状况,为工程师和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参考。
从国际经验来看,土木工程结构可靠性研究已经成为发达国家重要的科技研究方向之一,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例如,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开展了广泛的土木工程结构可靠性研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可靠性设计和评估方法,使得日本的建筑物和基础设施在自然灾害中表现出较好的抗震性和防灾能力。
我国土木工程结构可靠性研究的一些进展

我国土木工程结构可靠性研究的一些进展摘要:土木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一直是设计者与使用者非常关注的问题,关系到安全与经济的协调、基础设施的投资,并与国家现行政策、法规以及未来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问题。
本文主要就是针对我国土木工程结构可靠性发展策略来进行分析。
关键词:土木工程;结构;可靠性;发展策略1 土木工程结构可靠性的涵义我们知道,工程结构在设计的过程中,在各项要求的基础上,必须要满足以下的几方面基本要求:其一,具备一定的负荷能力,能够承载施工以及正常使用过程中的各种情况;其二,在其投人使用的过程中,能够正常的发挥其各项效能;其三,以正常的维修与保养去实施管理,其能够保持一定时期的功效;其四,能够有效的应对特殊自然环境,尤其是地震,爆炸和龙卷风,处于这样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安全性。
2 影响土木工程结构可靠性事物不确定性的因素工程结构要求具有一定的可靠性,是因为工程结构在设计、施工、使用过程中具有种种影响其安全、适用、耐久的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土木工程结构的随机性事物的随机性,对于土木工程结构来说,其主要表现为:因为事物发生的基本环境不一样,条件基础也不一样,由此导致在特定条件下难以产生特定的结构,由此产生的不确定性。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将其称之为随机性。
对于随机性特点来说,我们主要借助数学视角来解决,主要由概率理论,数理理论两者。
2.2 土木工程结构的模糊性事物本身的概念是模糊的,即一个对象是否符合这个概念是难以确定的,也就是说一个集合到底包含哪些事物是模糊的,而非明确的。
主要表现在客观事物差异的中间过渡的界限“不分明性”。
客观世界存在着大量的模糊现象,如工程结构中的“适用与不适用”、“正常与不正常”、“安全与危险”等也都没有客观明确的界限。
事物往往很复杂,过分求精确,反而模糊;适当模糊,反而精确。
2.3 土木工程结构的理论不完善性人们对事物知识的认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结构可靠度理论的研究现状与展望刘玉彬(大连民族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辽宁大连 116605)摘 要:对结构可靠度理论及应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概括性总结;简要叙述了可靠度理论在我国工程结构设计规范的发展中所起的推动作用;提出结构可靠度理论将朝着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结构的可靠度、结构的疲劳可靠度、结构的模糊可靠度、结构的动力可靠度、结构的体系可靠度等方向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在这方面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1关键词:工程结构;可靠度;研究现状;设计标准;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T U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15X (2006)05-0001-03 工程结构可靠度是指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1“规定的时间”,是指分析结构可靠度时考虑各项基本变量与时间关系所取用的时间参数,即设计基准期;“规定的条件”是指结构设计时所确定的正常设计、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的条件,即不考虑人为过失的影响;“预定功能”是指以下4种功能:(1)能承受在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作用(荷载);(2)在正常使用时,结构及其组成构件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3)在正常维护下具有足够的耐久性;(4)在发生规定的偶然事件情况下,结构能保持必要的整体稳定性11 工程结构可靠度的研究现状111 在役结构的可靠度评估和维修决策问题对在役建筑结构的可靠度评估与维修决策已成为建筑结构学的边缘学科1它不仅涉及结构力学、断裂力学、建筑材料科学、工程地质学等基础理论,而且与施工技术、检测手段和建筑物的维修使用情况等有着密切的关系[1]1对已有结构可靠度的评估采用的方法属于“实用分析法”,是在传统经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检测手段和计算技术的一种评估方法1目前,对已有结构的可靠度分析方法,是以当时实测的结构材料强度和构件截面尺寸为依据,没有考虑腐蚀环境中材料性能的变化1如何根据已有结构本身材料性能的实测结果,来推断该结构的抗力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进而计算该结构继续使用期内的可靠度或评估该结构的使用寿命,是已有结构可靠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1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混凝土的老化问题日益突出1对于耐久性不足或老化的结构,存在一个最佳维修决策的问题1在目前的研究中,有些内容过于理论化,与实际工程问题相差较远1另外,对处于不同环境下建筑物使用寿命的安全性评估问题,在结构设计的工作寿命期如何通过正常使用和必要的维护保证结构应有的可靠度,超过正常使用年限后如何安全地继续服役等都应是可靠度研究的重要方面1112 腐蚀环境下结构可靠度的分析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其常见的腐蚀失效模式为:混凝土的碳化作用引起钢筋腐蚀、氯离子侵蚀引起钢筋局部腐蚀、硫酸盐或硫酸溶液对混凝土的腐蚀破坏1对腐蚀环境中混凝土结构的可靠度分析,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多数集中在氯离子侵蚀环境中钢筋混凝土结构可靠度的变化,对硫酸盐腐蚀地下混凝土结构使混凝土体积膨胀,从而使其瓦解方面的研究还不是很多1在现今的这些研究中,有的并未考虑结构设计参数对混凝土中钢筋腐蚀起始时间和钢筋锈蚀速度的影响,有的虽做了考虑,但并没有考虑二者之间的相关性[2]1因此,结果不尽合理1・1・收稿日期:2006-06-251作者简介:刘玉彬(1964-),男,吉林通榆人,大连民族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博士,学校优秀学科带头人1研究方向:工程结构广义可靠性理论、工程结构设备理论12006年第5期(总第34期)刘玉彬:工程结构可靠度理论的研究现状与展望9月15日出版113 基于时变抗力的结构可靠度分析结构在进入老化期后,抗力随时间不断衰减,因此结构的可靠度分析必须考虑抗力随时间变化的情况1文献[1]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地分析1许多学者也做了很多的工作,主要有多维积分的拉普拉斯渐进法、蒙特卡洛法、随机过程的上跨阈理论等1但是这些方法不仅在工程应用中比较困难,计算过程复杂,而且当考虑抗力随时间变化,结构可靠度的分析方法应与现行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采用的可靠度分析方法有较好的协调性时,上述方法都不具备这样的特点[3]12 我国工程结构设计标准和规范的变革我国在工程结构可靠度研究的发展过程中,开展了大量的理论研究、资料收集和数据实测工作,总结了我国工程实践的经验,并借鉴了国际标准《结构可靠性总原则》(IS O2394),在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先后编制了《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 B50153—92)等6本统一标准[4-9]1主要采用以随机可靠性理论为基础,以分项系数表达的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作为我国土木、建筑、水利等专业结构设计规范改革、修订的准则1全国土木、建筑、水利各专业直接为工程技术人员使用的结构设计规范在“统一标准”的统一指导下,进行了大规模的修订或编制,工程界形象地称之为规范的“转轨”,意即从原规范的以经验为主的安全系数法转为以概率分析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法1这项工作的规模和深度已超过了世界上一些先进国家,大大提高了我国结构设计规范的科学水平,使我国工程结构设计规范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13 工程结构可靠度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311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可靠度的研究比起承载力破坏,结构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中出现的裂缝、变形等问题要广泛的多,对人民的正常生活影响也更为直接1因此,对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研究应加以深化1如使用状态的失效应明确界定;对影响使用的各种因素应进行研究,并以概率和可靠度形式加以探讨等1312 结构疲劳可靠度的研究结构疲劳可靠度的分析包括结构或结构材料的疲劳性能、反复荷载的统计技术、疲劳累积损伤准则和可靠度分析方法等几个方面1混凝土结构疲劳问题的研究要比钢结构的研究相应晚一些,但是其发展速度较快,并且已经成为系统的分析计算理论1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提高,重大工程和特殊建筑结构的疲劳可靠度设计得到了发展1通过计算机,可以测试结构构件荷载效应谱和进行统计分析1同时,在进行结构疲劳可靠度设计时,为了求得结构构件关键部位材料的应力谱,需要了解材料在变幅重复应力下的变形性能,为此应加强对结构材料疲劳性能和材料本构关系的研究[10]1313 结构模糊可靠度的研究结构的模糊可靠度就是应用模糊概率分析研究结构的可靠度1模糊性是由于边界的不清晰引起的,它是工程实际设计中两种不确定性中的一种1由于使用年限的增长,现有结构的安全性能越来越低1因此对结构随机模糊性的研究,对现有结构可靠度的评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314 结构动力可靠度的研究结构动力可靠度的研究包括抗风结构可靠度的分析和抗震结构可靠度的研究1对抗风结构可靠度的研究,主要从安全度和舒适度来分析,其中安全度是重点1抗风结构的动力可靠度是指结构在强风作用下的安全度1对其的分析要涉及到风荷载的统计、结构动力特性的计算、结构静力及动力反应的统计、结构破坏的机理等,每个方面都十分复杂,需要认真地研究1315 结构体系可靠度的研究对结构体系可靠度的分析主要包括选取失效模式和计算失效概率两个方面1寻找失效模式,主要是找失效概率值较大的,即主要失效模式1但是对于一个工程结构通常存在很多的失效模式,很难鉴别哪一个是主要的,寻找起来也比较困难1由于问题的复杂性,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在应用上,都与工程要求有较大的差距1所以它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这种研究不只是对现有方法的进一步发展,更重要的是可能要改变研究的角度和采用性的研究方法14 结束语不确定性是工程结构设计、施工和使用中存・2・学报大连民族学院Number 5(G eneral N o 134)JOURNA L OF DA LIAN NATIONA LITIES UNIVERSITYSeptember ,2006在的客观现象,对这种客观现象的认识由来已久,但真正用理论的方法加以研究,并努力用于结构设计规范才是近几十年的事情1传统的经验安全系数设计法已使用了多年,对其中所蕴含的安全度不能给予科学的解释,对安全系数大小的取值,则是根据工程事故率的高低来不断调整的,这不免要以过大的材料浪费和潜在的巨大经济利益、生命损失为代价1用理性的方法逐步取代经验性的方法,或逐步减少经验性的成分,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但事物的发展要有一个过程1工程结构可靠度作为一种处理和分析工程结构中随机性的理论和方法,正处在这样一个发展的过程之中,除了在理论上尚需提出新的问题并不断深入研究外,在规范应用中,还需根据工程结构的特点,并考虑以往的工程设计和使用经验对可靠性设计方法加以论证,逐步改进其中的不完善之处1本文对工程结构可靠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概括性介绍,其目的是使我国在工程结构可靠度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方面有新的发展,从而推进我国结构设计理论的不断改革1参考文献:[1]赵国藩.工程结构可靠性理论与应用[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2]胡春宇,管昌生.基于时变抗力的抗震结构动力可靠度分析[J ].广西工学院学报,1998,(5):16-19.[3]贡金鑫,仲秋伟.工程结构可靠性基本理论的发展与应用[J ].建筑结构学报,2002,23(4):229.[4]G B50153—92,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2.[5]G B J 68—84,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6]G B50158—92,港口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2.[7]G B50199—94,水利水电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4.[8]G B50216—94,[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4.[9]G B ΠT 50283—1999,公路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10]仲秋伟,赵国藩.多种腐蚀因素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可靠度分析[J ].土木工程学报,2003,(11):125.Present R esearch and Future Development of E ngineeringStructures R eliability TheoryLIU Yu -bin(School of Architecture &Civil Engineering ,Dali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 ,Dalian Liaoning 116605,China )Abstract :The structural reliability theory and its present research at home or abroad are summarized up.The role of the structural reliability theory in prom oting the standardization of China ’s engineering structure design is stated.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future study on structural reliability theory concentrate on the structure reliability in normal lim 2iting state ,structure endurance reliability ,structure fuzziness reliability ,structure dynamic reliability ,structure system reliability ,etc ,for the purpose of providing references for the future research.K ey w ords :engineering structure ;reliability ;present research ;design standardization ;future development(责任编辑邹永红)・3・2006年第5期(总第34期)刘玉彬:工程结构可靠度理论的研究现状与展望9月15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