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脑损伤的研究进展
放射性脑损伤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放射性脑损伤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放射性脑损伤治疗方法的研究已经有了长足的进展。
放射性脑损伤是指放射线治疗中可能会发生的脑损伤,由于该技术被广泛运用于许多恶性疾病的治疗中,放射性脑损伤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健康问题。
因此,对于放射性脑损伤的治疗方法的研究尤为重要,以下是该领域研究进展的概述。
1.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SRT)SRT是一种目前被广泛运用于放射性脑损伤治疗中的方法。
该技术可以将直径为3~5毫米的高剂量辐射精确放射于患者的脑部,从而有效地对放射性脑损伤进行治疗。
这种治疗方法的优势在于治疗效果确切、安全可靠,且无需全身麻醉或显微镜等特殊设备。
此外,该方法还可以被广泛应用于放射性治疗前、中、后的不同阶段,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然而,该方法的侧效应风险较高,它可能会导致脑损伤甚至引发肿瘤细胞的进一步增长。
2. 超声聚焦技术 (HIFU)超声聚焦技术是利用超声波将辐射精确集中于脑部的一种治疗方法。
该技术使用高频、高强度的超声波将脑细胞中的水分子转化为热能,从而刺激细胞的死亡,有助于消除放射性脑损伤。
目前研究表明,HIFU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并且不会对患者的健康产生其他不良影响。
3. 钒过渡金属化合物 (VOTPs)钒过渡金属化合物是一种新型的抗放射性脑损伤化合物,可以帮助人体更好地抵御放射性辐射的伤害。
这些化合物是由钒、镍、铬等元素组成的,可以通过调节人体的DNA修复机制等多种途径来缓解放射性损伤对大脑的损害。
尽管这种化合物还未完全确定其在放射性脑损伤治疗中的疗效,但是目前的研究成果表明,这种化合物在治疗放射性脑损伤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总结起来,放射性脑损伤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各种针对该问题的治疗方法正在不断研究和发展。
希望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可以让治疗放射性脑损伤的方法更加安全、高效。
放射性脑损伤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放射性脑损伤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放射性脑损伤是指在放射治疗过程中,由于高能射线对正常脑组织的直接或间接损伤所引起的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
随着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广泛应用,放射性脑损伤的治疗研究也逐渐受到关注。
本文将介绍放射性脑损伤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目前,放射性脑损伤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和干细胞治疗等。
在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药物主要包括类固醇类药物、抗氧化剂和神经保护剂。
类固醇类药物如地塞米松可减轻放射性脑损伤引起的脑水肿和炎症反应,从而改善神经功能。
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和SOD具有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和抗炎作用,可降低放射性脑损伤的发生和发展。
神经保护剂如利培酮和拉莫三嗪可通过影响神经递质和神经传导等途径,减轻放射性脑损伤的症状。
康复治疗是放射性脑损伤综合治疗中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物理疗法和认知训练。
物理疗法如针灸、艾灸、推拿和理疗等可以促进脑力活动,增强脑功能。
认知训练则可通过记忆、注意力、思维等方面的锻炼,帮助患者改善认知功能。
干细胞治疗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通过将干细胞引入患者体内,可以促进脑组织的再生和修复。
干细胞可以分化为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并释放生长因子来促进脑细胞的生存和增殖,从而改善放射性脑损伤的症状。
目前,干细胞治疗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还有一些新的治疗方法正在不断研究和探索,如脑电刺激、磁刺激和光刺激等。
这些刺激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脑功能,改善放射性脑损伤的症状。
放射性脑损伤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和干细胞治疗等。
虽然目前还没有找到完全治愈放射性脑损伤的方法,但这些治疗方法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相信将来会有更多的新治疗方法应用于临床,为放射性脑损伤的治疗带来新的可能性。
放射性脑损伤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放射性脑损伤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1. 引言1.1 放射性脑损伤的定义放射性脑损伤是指由放射疗法引起的脑组织受损的一种病理状态。
放射性脑损伤通常出现在放射治疗过程中,由于治疗剂量过高或治疗区域不精确而导致脑组织受到不可逆的破坏。
放射性脑损伤的表现包括神经功能障碍、认知功能受损、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放射性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取决于病人的年龄、疾病类型、治疗剂量等因素。
放射性脑损伤一旦发生,将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造成严重影响。
及时有效地治疗放射性脑损伤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针对放射性脑损伤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康复治疗等多种手段,其中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是常用的方法。
放射性脑损伤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程度,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1.2 放射性脑损伤的危害放射性脑损伤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它会对患者的大脑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导致认知能力下降、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放射性脑损伤还可能引发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严重的情况下,放射性脑损伤还可能导致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积水、脑缺血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状态。
除了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的影响,放射性脑损伤还会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
患者可能因为病情的影响而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甚至影响到患者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
放射性脑损伤的危害十分严重,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都会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
研究和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改善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1.3 放射性脑损伤治疗的重要性放射性脑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由于放射治疗在治疗脑部肿瘤和其他疾病时的广泛应用,放射性脑损伤的患病率逐渐增加。
这种损伤会导致患者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神经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以及残疾。
研究和发展放射性脑损伤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不断深入的研究和创新,可以提高放射性脑损伤的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放射性脑损伤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放射性脑损伤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放射性脑损伤是指受到放射治疗或者放射性物质辐射后导致脑组织受损的情况。
放射性脑损伤可能出现在放射治疗后的短期或长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在目前,尚无特效的药物或治疗方法来完全治疗放射性脑损伤,因此相关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介绍目前放射性脑损伤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一、细胞治疗细胞治疗是通过注射干细胞或成体细胞到受损脑部,以促进脑组织修复和再生的一种治疗方法。
目前,研究人员已经进行了一些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证实细胞治疗对于改善放射性脑损伤的症状有一定的效果。
由于细胞治疗的具体机制和安全性还存在争议,因此仍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二、药物治疗目前有一些药物被用来治疗放射性脑损伤,如抗氧化剂、抗炎药物和神经营养因子等。
这些药物被认为可以减轻脑部细胞的炎症反应、减少氧化应激损伤,并促进脑细胞的再生和恢复。
这些药物的疗效仍有限,且长期使用可能会引起其他的副作用。
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试验来确认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三、物理疗法物理疗法是通过一些物理手段来改善放射性脑损伤的症状,包括电疗法、磁疗法、声波疗法等。
这些物理疗法被认为可以改善脑细胞的代谢和功能,促进脑组织的再生和修复。
目前对于物理疗法的疗效和机制还存在一定的争议,需要更多的科学实验证据支持其临床应用。
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一些草药对于放射性脑损伤有一定的疗效。
这些草药被认为可以改善脑细胞的代谢和功能,减轻脑部的炎症反应,并促进脑组织的再生和修复。
草药治疗的具体机制和安全性尚需进一步研究。
在研究放射性脑损伤治疗方法的过程中,研究人员也发现,放射性脑损伤的治疗需要综合施策,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心理支持和康复训练等。
未来研究重点将在综合治疗方法上,并寻求合理的联合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放射性脑损伤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面临很多挑战。
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疗效、治疗机制的深入了解以及综合治疗方法的研究等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放射性脑损伤 1H-MRS研究进展

月 到数年后 , 为进行性 、 不可复性 , 至是致命性 甚 的; 它构成 了限量 照射 后 的主要 并 发症 。根 据 累及
的范 围 , 期 又 可分 为 2种 类 型 : 限性 放射 性 坏 此 局 死和弥漫性脑 白质损伤。两者可分别或同时存在。 2 颅脑 波谱分 析 中的主要 代谢物 及其 意义
是 神 经元 和轴 突是 否完 整 的标记 物 , 其水 平 的下 降 往 往 提 示 神 经 元 和 轴 突 的 丢 失 和 破 坏 。 胆 碱 (hl eC o , 细 胞 膜 转 换 的标 记 物 , 水 平 的 C on ,h )是 i 其 升 高 常见 于 细 胞 的增 殖 ( 恶性 肿 瘤 ) 细胞 膜破 如 或 坏 的增加 ( 如脱髓 鞘 ) 肌 酸 (raieC)是脑部 新 。 Cet ,r, n 陈 代谢 的标 记 物 , 常将其 作 为 内标准 来 比较 变动较 大 的 N A和 C o 。但在 组织 坏死 其他 代谢 产 物 A h值 有 较大 变化 时 ,r 平 也可 以 出现 下 降 .它 的升 高 c水
血性坏死 ; ②胶质细胞损伤 , 引起 白质脱髓鞘 和白 质 软 化 ; 放 射刺 激 , 胶 质 细胞 抗 原 形 成 自身免 ③ 使
疫。 导致 过 敏 性 血管 炎 : 氧化 自由基 引 起 细胞 膜 ④
胞 内外 物质 代谢 速率 和 清除率 。 坏死 或囊 变 区的清 除 率 下 降可 提 高 Lc水 平 ,a 高 见 于缺 氧 、 a Lc升 缺 血 、 粒体 功能 障碍 和 一些 肿瘤 。脂质 (iisl ) 线 Lpd,p i
脂质损伤 。
一
般根据放疗后症状出现的时间将放射性脑
与细胞破裂所释放的膜磷脂及坏死碎片相关 , 常见 于肿 瘤及坏 死 区域 。
鼻咽癌放疗后早期放射性脑损伤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鼻咽癌放疗后早期放射性脑损伤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王莉(综述);韩福刚(审校)【摘要】Radiotherapy is the main treatment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which often causes different degrees of radiation brain injury in the process of treatment.The majority of patients have no abnormal signal or density change of the conventional MRI and CT examination in thelong-term follow-up after radiation ther-apy.However,when there is a visible CT and conventional MR imaging changes,the damage often has been severe and lack of effective treatments,or with poor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seriously influencing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Therefore,how to detect radiation brain injury during latent period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the patients.%放射治疗是鼻咽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治疗过程中常常引起患者不同程度的放射性脑损伤。
大部分患者在放疗结束后的长期随访观察中常规磁共振成像( MRI)及CT检查并无异常的信号或密度改变。
但是,当出现CT及常规MRI可见的影像学改变时,损伤往往已较为严重,临床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治疗效果差,严重影响鼻咽癌患者的预后。
大鼠放射性脑损伤磁共振成像的初步研究

大鼠放射性脑损伤磁共振成像的初步研究孙晨;王凡;王鹏;吴黎明【摘要】Objective Study gamma knife radiosurgcry (Gamma knife) after irradiation of rat caudate nucleus imaging findings of radiation injury and cytoiogical changes. Methods 10 adult male Wistar rats were were enrolled into the study. Five rats served as controlled group while the other five rats underwent Gamma knife. The right caudatc-pu-tamen nucleus was selected as the target of irradiation. A 8 mm collimator was used to transmit 50 Gy to the target region. 3 months after irradiation, the rats were killed and accept the 1. 5 T MRI axial unenhanced and enhanced scans take brain tissue after HE staining cytological changes. Results MRI prompted the first 12 weeks after irradiation can be found in the exposed rat caudate nucleus T2WI to the the visible exposed area signal increased,enhanced the visible exposed area T1WI marked enhancement. The light microscope showed gliosis. Conclusion MRI for gamma knife of radioactive brain injury diagnosis has important clinnical significance.%目的研究伽玛刀(Gamma knife)照射大鼠尾状核后放射性损伤的影像学表现及细胞学变化.方法 10只成年SD大鼠,5只大鼠作为对照组,5只大鼠接受MASEP-SRRS型伽玛刀8 mm准直器以50 Gy(50%等剂量线)照射大鼠右侧尾状核.照射后3个月,大鼠处死前接受1.5 T MRI轴位平扫和增强扫描,后取脑组织行HE染色观察细胞学变化.结果 MRI提示照射后第12周可发现受照大鼠尾状核T2相可见受照区信号增高,增强T1相可见受照区强化明显,并且光镜下可见胶质细胞增生.结论 MRI对于伽马刀所致的放射性脑损伤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期刊名称】《中国实验诊断学》【年(卷),期】2013(017)003【总页数】4页(P449-452)【关键词】伽马刀;放射性脑损伤;磁共振成像【作者】孙晨;王凡;王鹏;吴黎明【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放疗科,安徽,合肥23002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放疗科,安徽,合肥23002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放疗科,安徽,合肥23002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放疗科,安徽,合肥2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18.74随着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技术的日渐广泛,放射性脑损伤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加,现已成为限制脑部放射治疗剂量,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
放射性脑损伤发病机制及防治的研究与进展

CHINA MEDICINE AND PHARMACY Vol.10 No.2 January 2020372020年1月第10卷第2期·综 述·放射性脑损伤发病机制及防治的研究与进展马 龙 陈绍水▲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科,山东滨州 256603[摘要] 目前,颅脑放射治疗引起的放射性脑损伤(RBI)是影响颅脑放疗后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晚期的放射性脑损伤往往是不可逆的。
目前大量研究认为,血管与血脑屏障损伤、免疫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等多种机制可能参与了RBI 的发病。
近年来,随着对RBI 的研究及大量临床经验的积累,对RBI 的治疗与预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本文归纳了当前对RBI 发病机制、临床诊断与治疗的相关研究,对其做一综述。
[关键词] 放射性脑损伤;发病机制;颅脑放疗;预防[中图分类号] R730.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20)02-37-05Research and progress on the pathogenesis and prevention ofradiation-induced brain injuryMA Long CHEN ShaoshuiDepartment of Oncology,Affiliated Hospital of Binzhou Medical College,Shandong,Binzhou 256603,China[Abstract] At present,radiation-induced brain injury (RBI) caused by craniocerebral radiotherap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after craniocerebral te radiation-induced brain injury is often irreversible.A large number of existing studies suggest that various mechanisms such as vascular and blood-brain barrier damage,immune inflammatory response and oxidative stress may be involved in the pathogenesis of RBI.In recent years,with the research on RBI and accumulation of more and more clinical experience,there has been a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RBI.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reviews the current research on the pathogenesis,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RBI.[Key words] Radiation-induced brain injury;Pathogenesis;Craniocerebral radiotherapy;Prevention放射性脑损伤(radiation-induced brain injury,RBI)是头颈部肿瘤患者在放射治疗后产生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症状的疾病,是肿瘤患者放疗后的严重并发症,偶发于电离辐射事故中[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射性脑损伤的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4-05-12T11:03:53.137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3期供稿作者:严沁陈晓品
[导读] 放射治疗是颅脑肿瘤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
无论是原发和转移性脑肿瘤患者的根治和姑息性治疗,放射治疗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严沁陈晓品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 400016)
【摘要】放射治疗是颅脑肿瘤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
随着治疗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患者疗效得到不断提高,但相应潜在的放射治疗晚期并发症,如放射性脑损伤问题也日渐突出。
因此需要尽可能早的检测和治疗放射性脑损伤。
【关键词】颅脑肿瘤放射性脑损伤临床表现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3-0179-01 放射治疗是颅脑肿瘤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
无论是原发和转移性脑肿瘤患者的根治和姑息性治疗,放射治疗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治疗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患者疗效得到不断提高,长期生存者的生存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
因此,到放射治疗晚期由放射引起的脑损伤问题日渐突出。
本文就放射性脑损伤的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一、流行病学及类型
中枢神经系统受放射线照射后所产生的脑局限性损害称为放射性脑损伤,其发生率为0.5%-25.0%,它随照射剂量、体积和受照射区域的变化而变化。
基于临床表现出现的时间,放射性脑损伤被分为急性、早迟发型和晚迟发型损伤[1]。
急性反应指在放射治疗开始后几天或几周,或在治疗结束时出现的,短暂且大多可逆的症状。
早迟发型反应在放射治疗开始后1到6个月发生。
晚迟发型反应被认为是渐进的、不可逆的损伤,通常在高剂量(> 60 Gy)的照射6个月后才被观察到[2],但大多数出现在治疗后1-2年。
二、临床表现
放射性脑损伤的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
患者若出现延髓性麻痹,常由脑干或低位颅神经损伤引起,最终将会发展为吞咽困难[3],明显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如果颞叶损伤,患者在记忆、语言、运动等方面会表现出明显的障碍。
儿童及青少年的垂体受到放射性损伤会导致生长发育延缓及内分泌功能障碍。
近几年,越来越关注患者在接受脑部放疗后出现的认知功能障碍。
据报道,由局部或全脑照射引起的认知障碍,包括老年痴呆症,在长期存活(照射后> 6个月)的成年脑肿瘤患者中的发生率高达50%[4]。
三、治疗
由于引起放射性脑损伤的具体机制不明,因而对于放射性脑损伤的治疗缺乏有效手段,目前主要应用的方法有药物治疗、高压氧及手术治疗。
急性及早迟发型反应可应用类固醇治疗,有研究[5]发现,静脉脉冲式注射类固醇的治疗与传统的类固醇治疗相比有更高的临床反应率。
放射性脑损伤患者若出现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长期依赖激素治疗,影像学提示广泛脑水肿和占位效应,可行手术切除坏死组织。
已接受类固醇治疗仍有进展性占位效应的也需要外科切除病灶。
高压氧治疗的方法是让患者在高于1个大气压力的环境下吸入纯氧或高浓度氧,使其氧分压达到一定浓度的气体疗法,它对很多种类型的晚期放射性损伤都有不同程度的治疗作用,其对放射性脑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此外,近年的研究发现,通过干细胞或祖细胞移植进行细胞置换,或通过刺激内源性干细胞或祖细胞的增生或分化可以用来治疗放射性脑损伤,因为放射会去除海马的神经发生,改变神经功能,并引起神经炎症,而神经干细胞被植入海马,可以防止神经发生的减少,并可提高放射后的认知力[6]。
四、问题及展望
随着全身治疗和放射治疗技术的改进,颅脑肿瘤患者疗效得到不断改善,虽然现代放射治疗技术可以避免急性和早迟发型脑损伤,但在晚迟发型反应中由于大脑中的多种细胞类型之间的动态交互作用,导致了后期的认知功能障碍,影响长期生存者的生活质量。
Leyrer等[7]的研究表明,海马和颞叶接受的剂量,而非全脑接受的剂量,能预测随后的放疗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该研究同时提出了一种神经解剖靶理论,即对某些脑结构选择性的损害可能是引起放射治疗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原因。
根据其他实验也可推测,避开神经性区域的临床脑照射可以减少或者防止认知障碍的发生。
随着放射物理学的最新进展,包括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图像引导、调强放射治疗、质子束放射治疗等技术,相信今后选择性地避免脑结构(如海马、颞叶等)损伤将成为可能。
同时,虽然有报道显示目前早期的临床试验只能有限的调节放射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但相信在未来,重视利用非侵入性检测能尽早的发现并且指导治疗放射性脑损伤。
参考文献
[1] Rahmathulla G et al.management cCerebral radiation necrosis: A review of the pathobiology, diagnosis and onsiderations[J].J Clin Neurosci, 2013, 20(4):485-502
[2] Robbins ME, Zhao W, Garcia-Espinosa MA, et al.Renin-angiotensin system blockers and modulation of radiation-induced brain injury[J].Curr Drug Targets, 2010, 11(11):1413-1422
[3] Tang Y, Shen Q, Wang Y, et al.A randomized prospective study of rehabilitation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radiation-induced dysphagia and trismus[[J].Strahlenther Onkol, 2011, 187(1):39-44
[4] Greene-Schloesser D, Robbins ME, Peiffer AM, et al.Radiation-induced brain injury: A review[J]. Front Oncol,2012, 2:73
[5] Lam TC, Wong FC, Leung TW, et al.Clinical outcomes of 174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patients with radiation-induced temporal lobe necrosis[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2012, 82(1):e57-e65
[6] Greene-Schloesser D, Moore E, Robbins ME.Molecular Pathways : Radiation-induced cognitive impairment[J].2013, 19(9):2294-2300
[7] Leyrer C.M., Peiffer A. M., Greene-Schloesser D. M., et al.. Normal tissue complication modeling of the brain: dose-volume histogram analysis of neurocognitive outcomes of two CCOP trials[J].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2011, 81:S184-S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