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脑损伤PPT

合集下载

头颈部放射损伤及处理PPT课件

头颈部放射损伤及处理PPT课件
22
最常见的脊髓剂量限度为45Gy/22~25次, 在这个限度内仍有脊髓病的发生?
(1)一个照射野每天受照射; (2)病人体内有脊髓病倾向; (3)放射治疗技术的失误; (4)放疗同时使用了化疗(MTX, PDD, VCR, Ara-C等)。
23
八。颞叶
RTOG0225要求:小于60GY或65GY的体积小于1cc。 2.香港Queen Elizabeth医院报道在1964年-1983年收治
9
普通放疗
1.钴机或直线加速器的射 线 2.利用X光透视定位; 3.等中心照射,二维剂量 计算; 4.不能解决特殊形态的肿 瘤; 5.副作用大,尤其是钴机;
10
三维适形放疗
1.利用CT定位;
2.病灶和器官结构的勾画更直 观;
3.计算机正向计划(射野多少、 角度、剂量权重、楔形板);
4.对提高疗效和减少副作用的 的贡献有限(靶区外正常组 织处方剂量减少80%、相同 并发症的肿瘤控制率提高了 15%)。
一。疲倦、乏力、恶心、低热:为一过 性的,2到3次后开始耐受。
15
二。血象问题
1.腾空效应 2.尽量避免应用造血生 长因子 3.同期放化疗的严重性 4.放疗后的辅助化:耐
受性差,效果差
16
三。眼部
17
1.晶体损伤:500cGY,白内障; 2.眼底损伤:视网膜出血、脱落和变性; 3.视神经和视力交叉:RTOG要求小于54GY或大于60GY的体
头颈部放射损伤及处理
1
治疗措施的两面性:疗效和副作用
2
不同射线的特点
3
肿瘤控制率和副作用发生率
4
正常组织耐受剂量表
5
放射损伤的因素
照射范围 照射剂量:1.总剂量(与射线性质、照射

放射性脑病学习笔记鼻咽癌ppt课件

放射性脑病学习笔记鼻咽癌ppt课件
晚期:放射性坏死-局灶性病变 弥漫性脑萎缩-认知下降、人格改变、步态不穏
Page 20
2
诊断——晚期临床表现
①额、颞叶受损患者可出现定时、定向力障碍,甚至 出现痴呆、癫痫发作;脑功能区损伤可造成相应的 神经功能缺失,如偏瘫、失语、失认等。
②脑干损伤可有颅神经和锥体束损害症状,如复视、 呛咳等;
既往史:2011年出现听力下降,2012年查明为鼻咽癌所致,2012年5 月在中国科学院肿瘤医院行放疗术,诊断P鼻咽低分化鳞癌T3N0M0Ⅲ 期侵犯左鼻腔、翼内板、翼突根部、翼腭窗、蝶窦底。2013年、2014 年行双耳置管术。高脂血症6年。
Page 2
神经系统查体:神清,精神好,高级皮层功能正常,粗测双耳听力下 降,余颅神经正常。四肢肌张力正常,右上肢近端肌力5-级,余肢体 肌力正常,四肢腱反射正常,左侧Russep征(+),右侧Babinski征 (+),四肢针刺觉对称,共济检查正常。
放射性脑病学习笔记
2016年3月
病例回顾
李某,女,61岁,主因“反复头晕1年余”于2016-03--08以“颅内病 变、椎动脉”收入神内3组。
现病史:1年多来反复出现头晕,头部昏蒙感,不伴视物旋转、耳鸣 及听力下降、恶心呕吐、肢体麻木无力、视物成双或黑蒙、言语不清 等。每日发作数次,持续数小时至数天。近1月头晕频繁,持续头部 昏蒙感 。
Page 23
2
诊断——MR检查
CT 对诊断放射性坏死并没有太大的帮助。只是在放射 性脑病的急性期用于鉴别脑出血、梗阻性脑积水等病 变时有用.
常规的MRI、CT、ECT和PET-FDG、SPECT对鉴别放射性 脑病和肿瘤复发还有一定的困难。
Page 13

放射性脑病p..38页PPT

放射性脑病p..38页PPT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放射性脑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放射损伤临床资料》课件

《放射损伤临床资料》课件
病例收集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病例的 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等资 料,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资料整理与分析方法
数据清洗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和整理 ,去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t 检验等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以揭示放射损伤病例的特点和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放射性损伤,可能 需要手术切除受损组织。
物理治疗
如激光、高压氧等物理疗法, 有助于促进损伤修复。
康复治疗
通过康复训练和物理疗法,帮 助患者恢复功能。
放射损伤的康复治疗
康复评估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康复评估,制定个性化的 康复计划。
心理康复
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 。
康复训练
详细描述
放射损伤是由于各种电离辐射作用于人体,使体内分子、细胞等微观结构发生 电离、激发等反应,导致机体在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等多个层面产生一系 列的病理生理变化,从而造成损伤。
放射损伤的分类
总结词
放射损伤可分为急性放射病、慢性放射病、皮肤放射损伤等 类型。
详细描述
急性放射病通常发生在短时间内受到大剂量辐射作用,表现 出明显的急性症状;慢性放射病则是长期小剂量辐射作用导 致的,症状相对较轻但持续时间长;皮肤放射损伤则是由于 直接接触放射源导致的皮肤损伤。
01
02
03
04
医学影像学检查
如X光、CT、MRI等,用于观 察放射损伤的部位和程度。
血液检查
检测血液中相关指标的变化, 以评估损伤情况。
病理学诊断
通过组织活检或手术切除的方 式获取损伤部位的病理学资料

临床表现观察
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结合 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内科学_各论_疾病:神经系统的放射性损伤_课件模板

内科学_各论_疾病:神经系统的放射性损伤_课件模板
损伤>>>
症状及病史:
数月-数年发病,表现为瘫痪、感觉缺失。 2.继发性损伤 (1)多部位损伤:表现为脑、颅,和
或周围神经鞘瘤。 (2)动脉(动脉粥样硬化):表现为脑
梗塞。 (3)内分泌器官:表现为代谢性疾病。
内科学疾病部分:神经系统的放射性损伤>>>
内科学疾病部分:神经系统的放射性损伤>>>
病因:
期延缓性放射性脊髓病为脱髓鞘性变和少 支胶质细胞增生。晚期延缓性颅神经与周 围神经放射病为神经纤维变性与神经丛缺 血。
内科学疾病部分:神经系统的放射性损伤>>>
症状及病史:
神经系统的放射性损伤症状_神经系统的 放射性损伤有什么症状
有超剂量放射史,一定潜伏期后发病、 病变部位和症状与放射源照射部位一致。 具体如下:
诊断: 神经系统的放射性损伤鉴别诊断_如何诊 断神经系统的放射性损伤
此病必须与肿瘤复发或转移相鉴别。 从病史入手,不难鉴别。
内科学疾病部分:神经系统的放射性损伤>>>
并发症:
神经系统的放射性损伤并发症_神经系统 的放射性损伤有哪些并发症
早期延缓性放射性脊髓病为脱髓鞘性 变和少支胶质细胞增生。晚期延缓性颅神 经与周围神经放射病为神经纤维变性与神 经丛缺血。罕见地,放射治疗可在治疗结 束后多年引起胶质瘤,脑膜瘤或周围神经 鞘膜瘤。
1.原发性损伤 (1)脑:1-2天内发病,表现为急性脑 病的症状。6-16周发病,表现为嗜睡、局 灶体征。数月-数年,表现为痴呆、
内科学疾病部分:神经系统的放射性损伤>>>
症状及病史:
局灶体征。 (2)脊髓:6-16周发病,表现为
Lhermitte’s征(即低头时,出现从颈部 沿着背部脊椎向下肢或四肢放射性的触电 感,头复位时,症状消失;屈颈动作愈迅 速有力,触电感亦愈强烈,如屈颈动作缓 慢,触电感则较轻微)。数月-数年,表 现为横贯性脊髓病。

放射性脑损伤的诊断与治疗12312

放射性脑损伤的诊断与治疗12312

晚期放射损伤
晚期迟发性反应(3个月~数年),分局限性放射性脑坏死 和弥漫性放射性脑坏死两类。临床症状及体征以及损伤是 否致命取决于照射部位、照射剂量和体积。 ➢ ⒈ 局限性放射性脑坏死
伴有局部神经组织异常和颅内压增高,临床表现如一 侧肢体运动、感觉和(或)神经反射障碍、失语、癫痫、 意识障碍和精神异常等。临床表现一般在放疗后10月至数 年。约有70%的患者在放疗后2年出现症状。 ➢ ⒉ 弥漫性放射性脑坏死
急性放射损伤
⒈ 颅内肿瘤或头面部肿瘤照射体积内包含有部分脑组织时, 应用常规放疗的时间-剂量分次方案,出现的急性放射损伤 一般比较轻微;但头部X刀或伽玛刀等SRS技术大剂量照射 1次就能产生明显的急性放射损伤症状。
⒉ 在接受与几种细胞毒性药物化疗或续贯进行的全脑或次 全脑照射期间,常发生急性放射反应。如:顺铂、阿糖孢 苷、氨甲蝶呤、干扰素、IL-2等;
照射野内呈低密度区,伴有水肿和不同程度的占位改 变,注射造影剂后病变边缘有不规则增强。大体积照射后 脑晚期损伤的CT影像可以有脑室扩大、蛛网膜下腔增宽和 脑内钙化灶。
影像学表现 2
3、MRI影像学 MR对脑白质内水成分增加的探测极敏感,应用MR影
像学观察发现脑肿瘤患者在接受放疗后50%的病例表现有 白质信号改变。游离质子密度增加,T1、T2驰豫时间延长, T1加权相信号减低,T2加权相和质子密度相信号增加。
弥漫性放射坏死:与局限性放射坏死的基本相同。也表现 为血管损伤,脱髓鞘,神经胶质萎缩和局部坏死或大面积 坏死。
放射剂量效应
脑组织的放射耐受量: ➢ 全脑照射,梗死,坏死,TD5/5:60Gy,TD50/5:70Gy ➢ 25%脑照射,梗死,坏死,TD5/5:70Gy,TD50/5:80Gy ➢ 脊髓(10cm),梗死,坏死,TD5/5:45Gy,TD50/5:55Gy ➢ 垂体,功能障碍,TD5/5:45Gy,TD5/50:55Gy

放射性脑病学习笔记(鼻咽癌)ppt课件

放射性脑病学习笔记(鼻咽癌)ppt课件

4
预后
REP 虽经系统治疗,多数患者仍会后遗认知、定向力 、智能及记忆力障碍,并因此丧失劳动能力和社会交往能 力。
因此,一定要重视REP 的预防,正确使用TDF (时间 、剂量、分割),注重CRE( 累积放射效应) 是预防REP 的 关键。放射治疗前正确射野,治疗时正确摆位、保证摆位 的重复性是预防REP 的基础。
26.5%),环状(22.8%),结节团块(6.3%) • 随访31例(随访时间不详):6例水肿吸收,强化灶缩小
;9例无改变;8例增大;4例原病灶缩小但出现新病灶, 强化病灶消失而出现囊性病灶(21-32个月)
Page 谢2艺8 才,李耀志,高健全.鼻咽癌放射性脑病57例的MRI诊断.广西医学杂志,2009,(31):50
1
概述——病因
REP的发生与放射源、单次剂量、总剂量的分割 和总的治疗时间有密切关系。
放射剂量越大,照射面积越广,越易发病。目前 认为,常规分割照射:全脑TD5/ 5 5500cGY ,25% 脑TD5/5 6500cGY ,超过此限值可能引发REP 。
REP 发生尚与年龄、身体状况、血管硬化程度、 多程放疗、机体免疫状况、个体差异、是否联合应用 化疗等多因素有关。
改善循环
营养神经
维生素
Diagram
3
治疗——激素
稳定细胞膜、溶酶体膜,抑制变态反应 改善与维护血脑屏障完整的功能
稳定脑血管壁的通透性,改善水肿
REP
Diagram
3
治疗——高压氧
提高组织的氧合能力 加速侧支循环的建立
降低血管通透性
REP
Diagram
3
治疗——手术
手术治疗
指征: 1、进行性神经 功能障碍。 2、颅内压增高。 3、长期依赖激 素。 4、影像学提示 广泛脑水肿和 占位效应、病

放疗反应之三:放射性脑损伤

放疗反应之三:放射性脑损伤

放疗反应之三:放射性脑损伤放射性脑病(REP) 又称放射性脑损伤,由 Fisher 等于 1930 年首次报告,是一种行头颈部放射性治疗后产生的神经系统损害,发病率低但预后很差。

放射性脑损伤包括:脑水肿、表现为疲劳或嗜睡综合征的亚急性反应迟缓,神经认知功能障碍及脑白质坏死。

脑损伤的危险因素:单次高剂量照射,照射体积大,同步使用或之前应用神经毒性药物(如甲氨蝶呤),年轻患者,既往存在高血压或糖尿病引起的血管性疾病。

放射性脑损伤的发生机制目前还存在较多争议。

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学说。

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损伤学说(主要是海马区和颞叶神经元的损伤)自由基损伤学说血管内皮损伤学说免疫损伤学说急性不良反应系血脑屏障被破坏,导致脑白质细胞间隙内血管源性水肿。

亚急性延迟反应与少突胶质细胞的短暂脱髓鞘有关。

远期不良反应主要与小血管异常,脱髓鞘及最终坏死有关。

目前研究热点:海马的保护海马是出生后神经发育的主要部位,是与人脑记忆密切相关的重要结构,是学习记忆的结构基础,也是认知功能形成过程的关键环节。

海马结构是脑组织中对射线最敏感的区域,与大脑皮质和皮质下中枢有广泛的联系,接受来自视、听、触、痛等多种感觉器官的信息,并利用与大脑皮层形成多个神经环路,参与整合外界信息向中枢传导。

研究证明对该区域的照射会减少细胞增殖及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

海马神经发生的中断会导致记忆功能的减退甚至障碍,影响与海马相关的学习、记忆、空间信息处理等功能,表现为认知功能异常。

海马结构详解,有兴趣的仔细看,没兴趣的略过:海马结构(HF)位于颞叶内侧,侧脑室下角底部深面,为三层结构的古皮质,由海马、齿状回、下托和围绕胼胝体的海马残体组成,一般情况下将海马、齿状回和下托在结构和功能上视为一个整体,其中海马、齿状回为主要构成部分。

海马也称海马本部或Ammon’s 角,位于侧脑室下角底部,在冠状面上呈 C 字形,与齿状回相连共同形成 S 形结构。

海马表面覆有一层室管膜,膜深面的白质为海马槽,其纤维向后内方聚集,形成纵行的海马伞,与穹窿脚相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病理
病变发展缓慢、持久 病变广泛,累及多种组织成分,但以 白质最重,是其特征之一 病变形态多样
4
临床表现
①无明显临床症状 ②头痛、眩晕、癫痫发作、颅内压增高等 ③神经损害的定位征象、局灶性精神异常
5
CT
平扫 局灶性低密度,单侧或双侧,单发或多发 水肿呈指状,沿白质蔓延,可超过放射野 占位明显 增强 边缘不规则强化、中央区不强化 强化不明显或不强化 其他:出血、囊变、钙化、萎缩
6
7
8
9
MRI
MRI常规扫描 T1WI 单或多发,片状不规则低信号,占位征明显 T2WI 以高信号为主,中央有不规则的等皮质信号
其他 灶性出血、化
增强扫描 环状、脑回状、花环状,齿轮状强化
其他 脑膜强化
10
11
12
13
14
影像学转归
病灶治疗后好转 病灶无变化 旧病灶好转,新病灶出现 病灶恶化
放射性脑损伤 是中枢神经系统或临近器官病变放疗后 经过一段潜伏期,产生神经系统损害的疾 病,是放射性治疗后最严重的并发症,常 为进行性、致死性。
1
发病机制
直接损伤学说* 血管损伤学说* 免疫损伤学说* 自由基损伤学说 多因素损伤学说
2
发病相关因素
1. 放射剂量 2.患者年龄 3.放疗的体积 4.脑组织的敏感性
临床症状与影像表现存在不一致性
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