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网络组建与互联”课程开发的探索与实践

合集下载

高职《网络组建与互联》精品课程的建设

高职《网络组建与互联》精品课程的建设

高职《网络组建与互联》精品课程的建设作者:王东苏东梅姜惠民迟恩宇来源:《职教论坛》2010年第32期摘要:介绍了国家级精品课程《网络组建与互联》的课程沿革、课程建设理念与设计、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改革、工作过程系统化教材开发、课程特色,总结了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的一些做法,为其他课程的建设和申报提供参考。

关键词:网络组建与互联;课程建设;精品课程;工作过程作者简介:王东(1979-),男,河北泊头人,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分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数据通信;姜惠民(1964-),男,吉林敦化人,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分院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迟恩宇(1976-),男,吉林德惠人,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分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网络安全。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10)32-0034-03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标志性成果。

2009年,长春职业技术学院的《网络组建与互联》课程被评定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经过本专业相关教师的共同努力,课程建设成效显著,实现了教学观念、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整体创新,开发了以网络工程师岗位的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行动体系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在培养方式上实现了工学结合。

一、课程沿革《网络组建与互联》的前身是《局域网技术》和《广域网技术》两门课程,主要面向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三年制高职学生。

教学内容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主要讲授局域网和广域网的常用技术。

由于当时是专业成立初期,各种条件均不十分完善,网络硬件设备也非常有限,不能充分满足实践教学的全面实施。

课程资源有教学大纲、电子教案、教学课件、理论测试题库等。

2004年,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与神州数码网络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长春职业技术学院神州数码网络大学教育基地,将神州数码公司的DCNE(神州数码认证网络工程师)认证的课程内容纳入教学计划,合同为期三年。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局域网组建与维护》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局域网组建与维护》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局域网组建与维护》课程改革探索作者:钟晓棠来源:《职业·中旬》2011年第08期网络组建与维护能力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技能之一。

为实现学生与未来工作岗位“短距离对接”,笔者所在学校对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开发。

所谓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是依据围绕职业活动中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建立起来的课程体系,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开发和建设学习领域课程,突出能力本位教育,注重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下面以《局域网组建与维护》课程为例,对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开发和实施效果进行探讨。

一、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局域网组建与维护》课程改革我校通过探索和实践,对《局域网组建与维护》课程进行教革,建立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按照企业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组织课程,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实践为主线,将组建与维护网络技术的系统理念知识根据工作任务分到每个学习情境中,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知识,获得职业核心能力。

课程改革的总体方案可分为:工作分析—构建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境—课程实施—学业评价5个步骤。

1.进行岗位任务分析,确定职业能力通过企业调研、专家及技术人员访谈、毕业生反馈等方式,参考国家计算机网络管理员标准,解构计算机网络维护与管理工作岗位所需完成的工作任务要求,如表1所示。

表1网络管理员岗位说明职位概要:制定网络规划方案,对中小型局域网网络设备(包括交换机、路由器等)进行配置和调试,能够诊断排除网络故障,构建安全局域网工作内容(1)能准确收集、整理用户网络需求,确定实现网络功能的组网方案(2)能根据调研结果及组网方案,使用绘制拓扑图工具熟练画出网络拓扑图(3)能按不同的任务要求正确选择传输介质和网络设备来组建网络(4)正确规划、配置IP地址,实现计算机网络连通,并能进行故障排除(5)根据组网方案对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的进行安装、配置和维护(6)网络应用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7)实现网络互联和Internet连接(8)诊断、定位和排除网络故障(9)设计并实施完整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以降低损失和被攻击风险(10)为相关部门和人员提供技术支持和维护服务2.构建学习领域在完成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对工作过程进行重组、简化和序化,以最简洁的语言完成工作任务的行动领域描述,然后根据学生的认识及职业成长规律,对已确定的“行动领域”进行教学归纳,构建“学习领域”,如表2所示。

网络组建和互联课程设计

网络组建和互联课程设计

网络组建和互联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网络组建和互联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网络组建和互联操作;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培养对网络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信息时代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通过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我们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学生将能够:1.描述网络组建和互联的基本概念,包括网络拓扑结构、传输介质、网络协议等。

2.解释网络组建和互联的基本原理,包括IP地址分配、子网划分、路由选择等。

3.演示如何使用网络设备进行基本的网络组建和互联操作,如交换机配置、路由器配置、网线制作等。

4.分析网络组建和互联中的安全问题,如IP地址冲突、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5.表达对网络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能够积极学习和探索网络相关知识。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我们选择和了以下教学内容,以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如下:1.教材章节一:网络组建和互联基础–网络拓扑结构2.教材章节二:网络组建和互联原理–IP地址分配3.教材章节三:网络设备及操作–交换机配置–路由器配置4.教材章节四:网络安全问题及解决措施–IP地址冲突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包括: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传授网络组建和互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网络组建和互联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4.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网络组建和互联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知识学习。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网络技术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网络组建与应用》教学讲义 《计算机网络组建与应用》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网络组建与应用》教学讲义 《计算机网络组建与应用》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计算机网络组建与应用》课程整体教学设计一、管理信息课程名称:网络组建与应用制定时间:课程代码:所属分院:制定人:彭文华批准人:二、基本信息学分: 6 先修课:《微机组装与维护》、《网络基础》、《网络综合布线》、《操作系统-WindowsServer 2003》等学时: 90 后续课:《计算机网络安全》等专业技能课授课对象:五年制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类型:作为计算机网络专业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核心课程三、课程设计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打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的模式,将《微型计算机网络基础》、《Windows 2003Server服务器安装与配置》、《计算机网络设备的配置与维护》、《计算机网络常用工具软件》等学科内容按计算机高级网络管理员岗位的实际项目进行整合,按理论实践一体化要求设计,每个项目都包含项目导入、项目需求分析、项目方案设计、项目知识准备和传授、项目任务实施、任务结果测试、思考与练习、项目评价等。

1.课程目标设计总目标:通过常用网络的组建、管理及维护的操作,使高职高专的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建立和联接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技能,并通过几种常用的网管系统、安全系统软件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对常见网络进行安全有效地管理的能力。

为学生发展各专门化方向的职业能力奠定基础。

具体目标如下:1)能力目标职业特定能力(表现在每一个具体的职业、工种和岗位上的能力)✧能按照网络拓扑图正确选择对应连接线缆准确进行网络设备的物理连接;✧能利用交换机改造办公网络;✧能采用多交换机实现办公网络的连接;✧能通过合理划分交换机中的VLAN实现办公网络的隔离;✧会配置单臂路由或者三层交换实现VLAN隔离后的办公网络的全互联;✧能应用配置生成树STP解决多交换机之间冗余链路的环路;✧会配置静态路由、默认路由实现园区网的互联;✧会配置RIP动态路由协议实现区域网络互联互通;✧会配置OSPF动态路由协议实现区域网络互联互通;✧能设计常见公司网络网络及实现常见网络服务(DHCP多作用域自动分配IP地址,FTP用户隔离、权限委派、磁盘配额,域内用户邮件互发);✧会合理设计并配置访问控制列表ACL实现网络安全;✧能配置网络地址转换NAT实现接入互联网;✧能解决中小型企业网、园区网的维护及常见故障的排除。

基于工作过程的局域网组建与维护课程改革与建设

基于工作过程的局域网组建与维护课程改革与建设

基于工作过程的局域网组建与维护课程改革与建设摘要:本文从高职高专院校局域网组建与维护课程的现状出发, 指出了该课程改革关键在于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及教学模式的改革, 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工作过程;课程体系;教学改革;建设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2-0-02一、引言由计算机科学技术和通信技术结合而产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当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中发展最为迅速的技术之一,也是计算机应用中一个空前活跃的领域。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已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和各部门,计算机网络已经改变了人们工作、生活和学习方式,网络的发展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因素。

社会的发展需要大批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的技术人员。

作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大多开设有计算机网络方面的课程。

对计算机网络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已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研究课题。

二、现行局域网组建与维护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传统计算机网络课多以osi 参考模型为基础,讲述网络层次结构、协议和计算机网络原理,把大量的课时放在七层体系、协议及数据通信技术原理的讲解上,忽视在组网中相当重要网络设备原理及应用技术方面的内容。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将学到的抽象理论知识与实际网络应用联系起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突出特点是发展速度快,许多新理论、新技术新应用未能及时纳入教学内容,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掌握了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但面对实际应用,却无从下手,无法学以致用,造成学生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脱节,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二)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局域网组建与维护》是一门既有理论知识,又具有很强实践性和工程性的课程。

离开实践环节, 单纯地学习理论无异于纸上谈兵。

只有在深入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辅以适当的实验教学, 才能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掌握网络技术, 提高动手能力。

《网络方案设计》课程总结报告

《网络方案设计》课程总结报告

《网络方案设计》课程建设总结报告《网络方案设计》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面向网络工程设计岗位,培养学生网络工程规划设计的应用能力,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操作紧密联系的课程。

本课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承担着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任务。

2007年被立为示范性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重点建设课程以来,课程组全体教师齐心协力,共同进行课程的设计和开发,主要成果有: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强化实践环节,调整课程体系,校企合作编写有特色的校本教材等。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获得了学生的好评,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现总结如下。

一、课程设置与设计思路(一)课程性质《网络方案设计》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面向网络工程设计岗位,培养学生网络工程规划设计的应用能力,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操作紧密联系的课程。

本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承担着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任务,如下图所示。

课程针对的工作任务是网络方案的规划和设计,所需要的能力包括:网络设备的选型与购置能力、网络系统方案的分析、设计能力、网络系统集成设计和综合布线设计与实施能力等,还包括网络组建与系统配置的能力。

专业课程与岗位能力的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

(二)历史沿革与课程改革思路1.课程改革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系于2006年为06届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开设《网络方案设计与实现》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工程建设需求分析、总体设计、技术选型、设备选型、综合布线等方面内容。

针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1)对课程教学的第一次改革为了使课程教学更有实效,我们按照技能型、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大纲,充分体现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教学过程推行“目标任务驱动法”、项目/案例式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的针对性更强,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

2)对课程教学的第二次改革与思科公司、H3C公司、常州蓝联公司、东大金智公司等行业企业合作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化“中小型网络组建”课程教学改革.doc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化“中小型网络组建”课程教学改革.doc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化“中小型网络组建”课程教学改革作者:邵慧莹李军褚建立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9年第22期[摘要]“中小型网络组建”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

文章主要介绍了该课程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改革,包括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及教学实施设计等,将传统的教学内容转化为项目教学法,即用企业真实的工作项目分解工作任务,创设学习情境,建立教学做一体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在实训室边学边练,教学做一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技能,同时又不失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学习情境工作任务教学做一体工作过程中小型网络组建[作者简介]邵慧莹(1976- ),女,吉林永吉人,邢台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李军(1980- ),男,湖南益阳人,邢台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助教,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褚建立(1970- ),男,河北临城人,邢台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教育。

(河北邢台054035)[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33-0111-02一、引言目前,在国家示范校建设的推动下,各高职院校按照工学结合的要求,全面改革传统的学科体系的课程模式,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项目化课程体系,打破了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体系课程模式。

“中小型网络组建”是改革前沿的产物,改革后的课程以实际项目——校园网建设为载体,以真实工作任务——组建校园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

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1.本课程的设计理念。

即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统筹考虑,保障实施。

具体来说就是:打破传统的按照知识体系教授课程的方式,以学生将要从事的网络工程师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为目标,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突出能力培养,以项目为载体,学生为主体。

《网络组建与应用》教学讲义 《网络组建与应用》课程单元教学设计二

《网络组建与应用》教学讲义 《网络组建与应用》课程单元教学设计二

《网络组建与应用》课程单元案例教学设计二——利用交换机改造办公网络一、教案头本次课标题:——利用交换机改造办公网络授课班级略上课时间6课时上课地点略教学目标能力(技能)目标知识目标①能识别交换机各种接口、交换机的配置线②能根据说明选用正确的设备,搭建实验环境③会配置交换机的仿真终端和Telnet管理交换机④会在各种用户界面模式中进行基本操作和模式切换⑤会使用帮助命令和历史命令⑥会进行交换机端口速度、工作模式、类型、启用和关闭等设置操作⑦会通过命令显示交换机配置信息,保存配置信息和重新启动交换机操作⑧能熟练设置PC网络参数,能使用PING命令测试网络连通性⑨安全规范操作,团队协作能力,能根据要求,小组协作进行实地勘察并撰写调查报告⑩会依据评价表客观进行自评和组内互评,知道反思和改进①知道各种交换机接口及用途和交换机的配置线类型②了解交换机的分类、交换机的常见配置管理方式③了解各用户界面配置模式的功能,知道交换机各用户界面配置的常用命令④了解交换机的核心构件和交换机的硬件参数⑤了解共享式局域网的互联设备(集线器),知道广播域和冲突域⑥了解局域网广播广播传输机制,理解CSMA/CD的原理和作用,了解交换式局域网相比共享式局域网的优势⑦知道交换机的基本功能,侧重了解交换机的地址学习功能及MAC地址表能力训练任务及案例任务1:观察认识交换机任务2:配置交换机仿真终端任务3:学习交换机的基本配置任务4:利用交换机改造办公网络参考资料蒋熹.计算机网络基础.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蒋理.计算机网络实验操作教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梁广民,王隆杰.思科网络实验室CCNA实验指南.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华为3COM网络学院教材(1,2学期)上、下册二、教学设计步骤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生活动时间分配复习作业点评讲授(口述)课件演示作业改正5分钟解读项目需求进行需求分析项目需求:某公司办公网络采用集线器作为接入设备,随着网络应用日益广泛,办公网络规模不断地扩展,公司网中有更多的设备接入到办公网中,随之出任务驱动法教师提问课件演示阅读,回答反馈5分钟现的网络速度太慢、网络故障和堵塞现象严重等会严重地影响到日常的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网络组建与互联”课程开发的探索与实践[摘要]文章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网络组建与互联”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对该课程在学习情境的设计、实施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为其他课程的改革与建设起到了引领和示范的作用。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工作任务学习情境一体化一、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网络组建与互联”是计算机类网络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主干核心课程,学会网络组建与互联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专业核心能力。

我们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工作岗位,针对企业岗位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形成典型工作任务,从而进一步整合确定了网络组建、网络管理、网站开发的三个行动领域。

我们根据实际工作情况,结合课程教学量的大小,在网络组建行动领域中设置了“网络组建与互联”“网络布线”两门学习领域课程;在网络管理行动领域中设置了“网络服务器架设”“计算机维护与维修”“网络安全与防护”三门学习领域课程;在网络开发行动领域中设置了“网站前台设计”“网络数据库管理”“网站后台设计”三门学习领域课程;在贯穿三个行动领域中设置了“办公应用”“计算机专业英语”“计算机网络基础及应用”,以及“企业实践”“专业方向拓展”和“顶岗实习”等学习领域课程。

二、“网络组建与互联”课程建设的思路我们以企业实际工作任务的行动导向为原则,根据企业网络组建的典型工作过程,按照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的步骤开展课程的开发(如图所示),开展典型工作任务的选取。

据此确定学习领域方案,如右表所示。

课程建设与改革内容及目标如下:(1)教学目标:形成实际操作动手能力、工程应用能力、自我学习和创新能力;(2)教学内容:建设工作过程系统课程;(3)教学方法:以项目教学法、演讲法、案例分析法、引导文教学法为主开展教学;(4)考试方式:以过程性考核为主。

三、学习情境开发我们以网络类型为载体,设置了四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都按照完整的工作步骤进行。

从网络组建的技术来说,前三个学习情境的复杂程度和难度逐渐递升,第四个学习情境是前三个的综合,整个学习情境设计体现了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原则,每个学习情境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并且都属同一范畴,四个学习情境所应用的技术包含了网络组建主要采用的技术,每个学习情境的工作步骤都是完整的,体现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特点。

(一)学习情境设计1.学习情境一:SOHO网络组建(16学时)。

(1)需求分析。

A.工作任务:组建公司内部的约20用户的办公网络,采用ADSL接入,实现对Internet网络资源的应用,以及内部网络数据传输,要求内部有线网络达到100Mbps数据传输,无线网络达到10Mbps数据传输。

B.必要知识:网络的拓扑结构、IP地址分类、双绞线传输特性、无线网卡、无线接入点、ADSL调制解调器、ADSL路由器与交换机的功能。

(2)计划。

A.工作任务:教师引导学生讨论SOHO网络的基本拓扑结构并进行分析,讨论其优缺点和适用的环境范围,引导学生绘制拓扑图、制订规划方案,并列出设备的需求。

B.必要知识:VISIO软件的应用、设备选择。

(3)具体实施。

A.工作任务:配置ADSL路由器,并连接网络中的设备及计算机;每组完成配置与调试,在教师的指导下排除故障并测试指标。

B.必要知识:配置ADSL路由器,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的连接,双绞线线序标准及制作;主机IP地址、网关、DNS、无线接入点的配置。

(4)评价。

A.工作任务:小组对组建的网络进行展示,介绍方案特点与故障排除过程,教师进行点评并提出改进意见,师生展开讨论。

B.必要知识:表达技巧。

2.学习情境二:小型企业网络组建与互联(44学时)。

(1)需求分析。

A.工作任务:组建公司内部的约200用户以内的办公网络,专线光纤接入,实现对Internet网络资源的应用,以及内部100Mbps到桌面的网络数据传输,无线网络达到10Mbps数据传输。

B.必要知识: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分类、IP子网规划、交换机、路由器、六类双绞线。

(2)计划。

A.工作任务: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局域网网络的基本拓扑结构并进行分析,讨论其优缺点和适用的环境范围,引导学生绘制拓扑图、制订规划方案和具体实施进度计划,并列出设备的需求。

B.必要知识:网络设备选择。

(3)具体实施。

A.工作任务:配置网络设备,每组模拟企业环境完成配置与调试,在教师的指导下排除故障并测试指标。

B.必要知识:二层交换机VLAN划分、链路聚合、三层交换机的配置、静态路由协议、访问控制列表、NAT地址转换。

(4)评价。

A.工作任务小组对搭建的企业网络进行展示,介绍方案特点与故障排除过程,教师进行点评并提出改进意见,师生展开讨论。

B.必要知识:表达技巧。

3.学习情境三:智能小区网络组建与互联(28学时)。

(1)需求分析。

A.工作任务:组建智能小区(多栋楼)内部的长距离分散家庭用户网络,实现对小区用户提供数据共享、信息发布、视频点播VOD及智能管理控制等,并能实现对Internet网络资源的应用。

B.必要知识:光纤的分类及传输特性。

(2)计划。

A.工作任务: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局域网网络的基本拓扑结构并进行分析,讨论其优缺点和适用的环境范围,引导学生绘制拓扑图、制订规划方案,并列出设备的需求。

B.必要知识:生成树STP、网关冗余、端口认证802.1x。

(3)具体实施。

A.工作任务:配置网络设备,每组模拟网络环境完成配置与调试,在教师的指导下排除故障并测试指标。

B.必要知识:交换机生成树STP、网关冗余、端口认证802.1x配置。

(4)评价。

A.工作任务:小组对搭建的网络进行展示,介绍方案特点与故障排除过程,教师进行点评并提出改进意见,师生展开讨论。

B.必要知识:表达技巧。

4.学习情境四:校园网络组建与互联(40学时)。

(1)资讯。

A.工作任务:学生通过任务书及指导书等参考文献获取明确工作目标,了解不同实现方案。

B.必要知识:资料查阅、网络互联的原理。

(2)决策。

A.工作任务:教师提供案例,小组展开研讨,明确其优缺点,制订网络规划方案。

B.必要知识:不同网络规划方案的优缺点、团队协作共事。

(3)计划。

A.工作任务:对整个工作过程进行设计,确定工作步骤,拟定检查、评价标准。

B.必要知识:实施方案的制订、功能设计及团队协作。

(4)实施。

A.工作任务:学生完成工作任务,共同分析、解决问题,只有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请老师帮助。

B.必要知识:网络设备配置分析与故障判断、团队协作。

(5)检查。

A.工作任务:工作任务完成后,学生按评价标准自我检查测试。

B.必要知识:网络功能测试。

(6)评价。

A.工作任务:学生演示并介绍方案的设计及实施过程,教师对每组结果进行点评,共同讨论,提出建议。

B.必要知识:表达技巧。

(二)教学过程总体设计1.SOHO网络组建。

(1)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演讲法、案例分析法;(2)教师传授:需求分析、绘制拓扑图、选择网络设备、制订网络规划方案、配置网络设备、所有故障排除、指标测试;(3)学生自主:连接设备。

2.小型企业网络组建与互联。

(1)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演讲法、案例分析法;(2)教师传授:需求分析、选择网络设备、制订网络规划方案、配置网络设备、部分故障排除;(3)学生自主:绘制拓扑图、连接设备、部分故障排除、指标测试。

3.智能小区网络组建与互联。

(1)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演讲法、案例分析法;(2)教师传授:需求分析、配置部分网络设备、特殊故障排除;(3)学生自主:绘制拓扑图、选择网络设备、制订网络规划方案连接设备、配置部分网络设备、大部分故障排除、指标测试。

4.校园网络组建与互联。

(1)教学方法:引导文教学法、演讲法、案例分析法;(2)教师传授:指导复杂故障排除;(3)学生自主: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

四、学习情境的教学实施教师在每个学习情境的教学内容实施过程中,首先根据用户需求的工作任务描述,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制订网络规划方案,并根据实际工作任务制订工作任务实施进度计划,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利用实训室的网络设备资源,在完成每一个工作任务的过程中都按照“接受工作任务、规划工作任务、实施工作任务、完成工作任务”这样四个环节运行,学生先观察教师的工作任务准备和演示操作,然后模仿操作、练习操作,完成“学中做”。

在每个学习情境开始学习时,教师让学生自由选择来自于企业案例库(3~5个)中的一个案例。

在学生模仿、练习之后,对学生实训小组布置相对应的工作任务。

学生根据工作任务的描述来开展学习,小组团队由组长进行任务分工,依据实训指导书互相协作,按照“接受工作任务、规划工作任务、实施工作任务、完成工作任务”这样四个环节,根据实训室提供的实践环境去完成工作任务,进而实现“做中学”,充分体现“教学做”于一体。

在完成工作任务的整个过程中,体现了教室与实训室学习地点一体化、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工作任务与学习内容一体化。

五、考核方式设计总评成绩由平时考核、任务实施考核和期末考核三部分组建,其中平时考核占总评成绩的30%,任务实施考核占40%,期末考核占30%。

(1)平时考核:学生学习态度占平时考核的10%,学生在完成各个学习情境过程中回答问题的表现占平时考核的30%,教师对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时表现的考核占平时考核的60%。

(2)任务实施考核:针对课程设置的每个学习性工作任务,学生的自评占任务实施考核的25%,实训小组成员的互评占任务实施考核的25%,专任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对每名学生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评价占任务实施考核的50%。

(3)期末考核:依据职业资格鉴定及行业知名认证的内容及要求,进行笔试与上机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对工作任务的技术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并设置完成部分工作任务的操作题。

六、总结通过以上学习情境的设计与实施,本课程采取了基于企业网络组建的工作流程重组课程内容,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通过源自企业的案例引入,学生以企业的角色去自主学习参与网络规划的组建与互联,并以此为主线,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全员全程参与的开放教学系统。

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的案例,充分利用实训基地网络设备模拟实战网络组建与互联,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实现了课程内容与市场需求零距离。

这样以真实工作任务的项目为载体来实施课程的宏观设计,将整个教学变成完整的网络规划的组建与互联的实战教学过程,实现了“教学做”一体,有力地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职业关键能力。

[参考文献][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2]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